首页 > 实用范文 > 口号 >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短的【经典2篇】正文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短的【经典2篇】》

时间: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是民主与科学。以下是可爱的小编帮家人们找到的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短的【经典2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文化运动口号内容以及评价 篇1

新文化运动口号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是民主与科学,初期的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有经下几个方面:

1、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

这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他所说的“民主”,这要是指法兰西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他所说的“科学”是指自然科学和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旧道德主要是指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新道德就是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新文化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新青年》提出了提倡、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口号。《新青年》先后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命由此开始。

4、文学平民化

新文化运动时期对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的思想,提倡西方文化,总体内容体现为对西方启蒙思想的提倡。

新文化运动,实质是探索中国的出路。新文化运动由1915年兴起以来,先进的知识分子进行了勇敢的探索。俄国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的“新”是指俄国十月革命后,李大钊开始宣传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评价

历史学习主要是通过对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历史课程中获得人生体验、人生意义和人生启示,从而得到人格的发展和修养的内化。

教材只是“活”的脚本,要想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展和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去探究未知的领域,就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挖掘,重组。发现教学内容的美。

在讲述新文化运动一课时,我让学生首先查找了鲁迅和胡适的作品

陈独秀和李大钊的作品和主要生平事迹,在针对教材的内容细分析,师生共同研究出本课学案。

学生以学案为抓手,通读全文,解决第一个部分:自学部分的内容,费时15分左右。这个部分是所有学生必须完成的,因为有学生的自己参与,有学案为抓手,学生学习起来既方便又容易,兴趣和学习质量明显提高。第二个部分:我能参与。这部分进行课外拓展,我把奥运会中关于论语的五条内容列出来,引导学生讨论: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孔子的儒家学说联系现实中的是事物和历史中的做对比,使学生感受鲜活的历史。同时让学生以积极的情感去体验和深层次感受中国古老文化的精髓和其中蕴含的人文美,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

课堂教学并不是要追求表面的热闹,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下。通过本课的学习,我深刻的体会到了自主学习的优势。这种方式既能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自己动手动脑和育秧表述能力,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学生敢想,敢说的人多了,课堂氛围更活跃了,教师一言堂的状况改变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

新文化运动口号内容以及评价 篇2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

“德先生和赛先生”

“德先生”指的是“Democracy”(民主),

“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科学”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资产阶级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的理论支柱儒家思想;宣扬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这一口号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但这一口号仍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有它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它不能同群众运动相结合,不能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推翻封建思想。新文化运动中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的树立,使中国许多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胡适,他的《文学改良刍议》首倡。他对学生打比方

说:你们用古文说对不起我完成不了任务。结果学生用了一大串文字说。可他却用“干不了,谢谢”五个字就搞定了

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不仅主张以取代文言文,还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迂晦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明了的新文学,从而使文学革命的旗帜更加鲜明。

现代公文语言是在“批判地继承”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代替了文言文。(《应用写作》1997年第5期)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与评价

新文化运动是指20世纪初反对封建文化的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由一部分激进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发起,目的是要打破封建主义的束缚,力争实现名符其实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它产生的背景: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败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国家情况一天天坏下去。中国的先进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的出路。经济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的发展资本主义。思想文化方面: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介绍到中国,而辛亥革命又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但是,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使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不能容忍。新文化运动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新文化运动以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6年9月起改名为《新青年》,1917年初迁到北京)为起点和中心阵地,以民主和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两面旗帜,向封建主义展开了猛烈的进攻。运动的代表人物是: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易白沙、吴虞、钱玄同等。他们大多接受了西方民主和科学的思想,这些思想成为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运动的基本内容是:提倡民主,反对封建专制和伦理道德,要求平等自由,个性解放,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提倡科学,反对尊孔复古思想和偶像崇拜,反对迷信鬼神,要求以理性与科学判断一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和文言文,开展文学革命和运动。陈独秀在《青年》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大声疾呼,提倡民主与科学,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他指出:“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民主)并重。”陈独秀勇猛地向封建主义的政治和文化进行冲击,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新文化运动的另一个主要倡导者李大钊,也相继发表文章,反对旧礼教、旧道德。他指出:“吾人为谋新生活之便利,新道德之进展”,“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吴虞猛烈抨击封建宗法制度,高喊“吃人的就是讲礼教的!讲礼教的就是吃人的呀!”被称为“只手打倒孔家店的老英雄。”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主要内容。1917年1月,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首先提出文学改良的主张,提倡以代替文言文,以学代替仿古文学。2月,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反对封建主义的文学,并把文学革命的内容与形式统一起来。他提出文学革命军的“三大主义”,即:推倒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推倒古典文学,建设写实文学;推倒山林文学,建设社会文学,真正举起了文学革命的旗帜。1918年5月,鲁迅发表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吃人的封建礼教进行了血泪控诉和无情鞭挞,树立了把文学革命的形式和内容相结合的典范,开拓了中国新文学的道路。

“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更是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及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思想运动,使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转变为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在“五四”以后,全国各地的进步报刊和进步社团,如雨后春笋,脱颖而出。“五四”以前,倡导新文化的刊物,只有《新青年》、《每周评论》和《新潮》等少数几种。“五四”后的一年里,全国新出版的期刊猛增至400余种。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上海的《星期评论》、《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北京的《少年中国》、《曙光》;天津的《天津学生联合会报》、《觉悟》;湖南的《湘江评论》;浙江的《浙江新潮》等等。“五四”前的进步社团较著名的有:北京的“少年中国学会”、“国民杂志社”、“新潮社”、“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湖南的“新民学会”;湖北的“互助社”等。“五四”以后一年中出现的进步社团,约有三四百个,较著名的有:北京的“工读互助团”;湖南的“文化书社”、“俄罗斯研究会”;湖北的“利群书社”、“共存社”;广东的“新学生社”;天津的“觉悟社”,以及各地建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这些报刊和社团的活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新文化运动从内容到形式的深刻变化,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深刻的反封建的思想启蒙运动,它给近代的中国社会带来巨大的启蒙力量,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文化思潮,是中国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一次激烈的斗争。它是在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阴谋称帝、反动势力大造尊孔复古舆论,民国招牌也摇摇欲坠的情况下发生的,是一个有别于洋务运动、戊戌维新和辛亥革命的独立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新文化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享有绝对权威的封建思想文化,破除了传统的封建教条对人们的束缚,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形成了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潮流。它也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他们寻求科学真理,追求解放,为中国迅速接受十月革命的影响,为五四爱国运动作了思想准备。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那些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是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和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派所不敢说的。它启发人们追求科学和民主,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但是,由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由小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和领导的,仍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文化运动的范畴,因而存在着一定的历史局限和弱点。其领导人没有把运动普及到群众中去,只是局限在知识分子圈子里,他们除了一般的政治口号外,没有提出实现民主政治的具体办法。同时他们形式主义地看问题,不能正确地对待中国文化遗产,存在着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