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个人报告 > 工作报告 > 事迹材料 > 致敬申纪兰人物事迹心得体会(汇总三篇)正文

《致敬申纪兰人物事迹心得体会(汇总三篇)》

时间:

致敬申纪兰人物事迹心得体会(精选3篇)

致敬申纪兰人物事迹心得体会 篇1

虽然穿着防护服看不清她的脸,但防护服上写着她的名字,偶尔也会有居民说这个名字跟奥运冠军重名,其实这名志愿者“大白”就是乒乓球奥运冠军李晓霞本人。

在忙碌了一天后,李晓霞才在个人微博发布了一条动态,她在微博中写道:“抗疫有我,共克时艰。尽自己微薄之力,愿疫情早日过去!”正是因为这条微博,很多人才知道在检测现场看到的那名志愿者“大白”是奥运冠军本人。

对于参加此次志愿活动,李晓霞表示,她本身就是沈阳市浑南区的居民,参加前几轮核酸检测时看到现场的医护人员、志愿者们不知疲惫的忙碌,觉得他们真的很辛苦,因为她也是一名共产党员,所以就想着有机会也要参与这样的志愿服务,为疫情防控出点微薄之力。

“参加这次志愿活动后才知道这些志愿者和医护人员所付出的辛苦比我想象中还要多,但想到自己为疫情防控也出了点力,所以也觉得挺有成就感的。”李晓霞如是说。

李晓霞还特意叮嘱一线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们,在工作时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只要时间允许一定还会和他们一起共同奋战,一同抗疫。她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也能够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去,去享受帮助他人所带来的成就感。

沈阳市自3月6日以来陆续报告了本土疫情,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给市民们正常的工作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也同样在考验着沈阳这座英雄城市。

疫情面前,很多市民从新闻事件的观众,变成了直面疫情的战士,有的紧急受命逆行抗疫,有的主动请缨再次出征,有的踊跃参与志愿服务,有的舍小家为大家坚守岗位……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守护着沈城,守护着彼此共同的家园。

中共沈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新闻发言人赵涵斌25日在沈阳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通报:连日来,沈阳全市共产党员积极响应市委号召,有15.6万余名共产党员冲锋到抗疫的最前沿阵地,他们佩戴党徽挺身而出、迎难而上,6499个党员突击队、2318个党员预备队的旗帜猎猎飘扬,10360个党员责任区的标牌熠熠生辉,筑起了沈城大地上的“红色屏障”。

从隔离病房争分夺秒的救治,到城乡社区挨家挨户的排查;从核酸检测点位加班加点的工作,到出入卡口夜以继日的值守,医务工作者、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群体中的共产党员冲锋在第一线,无论是耄耋之年的老党员,还是“00后”的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他们都向疫情宣战、向人民承诺——疫情不退我不退,决战决胜战到底,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致敬申纪兰人物事迹心得体会 篇2

申纪兰1929年出生于山西省平顺县山南底村。抗战时期,她就担任过村里纺花织布小组的组长。一嫁到西沟村,她就积极参加劳动。1951年西沟村成立初级农业合作社时,她成了副社长。这对奉行“好男人走到县,好女子不出院”古训的山里人来说,已让人刮目相看。但在她心里,有一个坎始终过不去:为啥妇女的劳动报酬要少一半?

申纪兰介绍说,按照当时的分工计酬方式,如果男人干一天活计10个工分,那么妇女只能计5个。不平等的报酬又挫伤着妇女的劳动积极性,很多妇女只愿意干“家里活”,不愿出门参加社会劳动,而这又成为阻碍妇女地位提高的关键。

为了让妇女得到真正的解放,申纪兰走家串户,向妇女宣传“劳动才能获得解放”的道理,同时努力做男社员的思想工作,积极争取男女同工同酬。

开始,男社员很多不同意。申纪兰认为,只有干出成果,才能让妇女不再受歧视。

村里本来是男女共同协作劳动的。经申纪兰申请,社里专门给女社员划出一块地,和男社员进行劳动竞赛。男社员认为稳操胜券,该休息就休息;被发动起来的妇女为了争取自己的权益,始终在田间争分夺秒。最后,女社员赢得了竞赛。

这场劳动竞赛在西沟村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许多男社员都开始支持男女同工同酬。

不久,全国妇联、山西省妇联的同志也来到西沟村。一是考察,二是帮着申纪兰出谋划策。在妇联的支持下,申纪兰带领西沟村妇女提高劳动技能,还设立了农忙托儿所,使妇女能专注劳动。

到1952年,西沟村已经实现了“男女干一样的活,应记一样的工分”。

1954年9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申纪兰提出的“男女同工同酬”倡议被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致敬申纪兰人物事迹心得体会 篇3

申纪兰,女,汉族,中共党员,1929年12月生,山西平顺人,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新中国成立以来,她带领西沟村人不断探索山区发展道路,发展农、林、牧、副生产,治山治沟、兴企办厂,逐浪市场经济大潮,奋力建设小康新村,西沟村的发展始终走在山西前列。连续当选13届全国人大代表,荣获改革先锋、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等荣誉称号。20__年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在申纪兰的家乡西沟村,有一座始建于上个世纪的纪念馆,用于系统展示当地全国劳模李顺达和申纪兰的事迹。展览馆一名工作人员告诉北青报记者,虽然年事已高,但这些年申纪兰一直坚守工作岗位,“这次她去市里看病之前,几乎每天都能在纪念馆见到她。”

在他的印象里,申纪兰总是笑容满面,是位非常平易近人的老人。“有时候给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课,一讲就是几个小时,我们都很心疼也很担心她,但她一直都是坚持自己讲。”工作人员透露,20__年全国人大会议结束后不久,申纪兰身体就出现了问题,因此一直留在长治市住院接受治疗。

工作人员说,申纪兰在纪念馆讲课时主要以新中国成立前后自己的个人经历为主,“都是她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所以更能打动人。”事实上,正是由于申纪兰的推动,男女同工同酬才被写入我国《劳动法》。

1952年,申纪兰开始担任西沟合作社副社长。彼时当地有句俗话,叫“好男走到县,好女不出院”,而申纪兰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动员、带领社里的妇女,走出院门和男人一样下田劳动。然而好不容易动员社里22个妇女下田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了,妇女们却发现,男劳力干一天记工10分,女劳力只有5分,积极性因此被严重挫伤。于是,申纪兰带领西沟妇女和男劳力们展开了一场富有历史意义的“劳动竞赛”。由于当时村里男劳力们总是习惯干一干就歇一会儿、抽袋烟,而妇女们却是一刻不停,最终到了收工的时候,双方打了个平手,妇女们终于得以和男人们一样,记了一样的工分。1953年1月25日,人民日报针对这一事迹发表了长篇通讯《劳动就是解放,斗争才有地位——李顺达农林畜牧生产合作社妇女争取同工同酬的经过》,申纪兰也因此受到关注,她首倡的“男女同工同酬”则被写进了新中国的《劳动法》。当年4月,申纪兰被选为全国妇女代表,到北京出席了全国第二次妇女代表大会。6月,申纪兰作为唯一的农民代表,参加了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的第二次世界妇女大会,9月,申纪兰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此后更是连续13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