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敬老事迹材料【精选十篇】》
2023敬老事迹材料十篇
2023敬老事迹材料 篇1
亲情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试想,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能相信你的为人呢?又有谁愿意与你打交道呢? 做事先做人,而做人先培养习惯。从点滴小事做起,她已将孝敬老人养成了一种生活习惯。虽然平时工作忙,但她总是抽时间给奶奶和姨姥洗头、洗脚、剪指甲、洗衣服、陪老人聊天,经常给老人买水果,两位老人逢人就夸,见人就讲,她们孙女有多细心、多懂事。
20xx年,她带着奶奶和姨姥的言传、父母亲的身教成了家。都说婆媳关系最难处,两个生活习惯不同没有血缘关系的女人同在一屋檐下,怎能不产生矛盾?怎会不起摩擦?她坚信只要把心态放平,既然能有缘与她养育了20多年的儿子一生相伴,怎么能说两个女人就没关系呢。
近十年来一直视公婆为亲生父母,视婆婆因看不惯的唠叨为母爱。婆婆身体不太好,每次卧病在床,她都无微不致的照顾,从未有过任何怨言,婆婆总爱发一些无名火,虽然不知道什么原因也会反思是不是自己什么地方做的不好惹她生气了,体谅她是因为身体不舒服而心里烦燥才会发火的,婆婆说没有女儿没有能说知心话的人,她用行动和感恩的心证明儿媳也能做让她穿得贴心的小棉袄。每逢公婆生日、过年、过节细心的她不但要买好吃的、做丰盛的佳肴,还会买衣服或日用品等送礼物给公婆,婆婆属于富态型的老太太,衣服不好买,不论是出差或闲时逛街,只要见到合适的又是婆婆喜欢穿的衣服就会买回家,却很少见她为自己买件新衣服。即使是在身体不舒服时她也要坚持为家人做可口的饭菜,合理安排对老年人健康有利的饮食,水果蔬菜多样化。每天削好苹果,看到儿子挑最好最大的拿给奶奶,留给爷爷时,她内心总有一种满足感和幸福感。当公婆在亲戚邻居面前夸奖她孝顺时,总能看出公婆的满意和幸福甜在心里,写在脸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渐渐使婆媳关系有着深深的母女亲情。
她对老人的孝敬,对孩子的培养,赢得亲戚邻居的广泛赞誉。她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做了每个儿女都应该做的事,没有什么好夸的。”如此日长时久,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会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她说:“在家里能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到社会中,才有可能做到关心同事,也才有可能做好本职工作。”
她用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女性崇高道德和博大的情怀,为老人营造了一个安享晚年的生活环境,为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默默奉献,是当之无愧的“好媳妇”。
2023敬老事迹材料 篇2
某某,某某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某某老年公寓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XX年10月,时任XX村党支部书记的某某服从组织的安排,走上了老年公寓副主任的岗位。
当时,高标准的老年公寓刚刚建好,全街道有170多名五保老人入住。面对大多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他没有退却。常说:人都有年老的时候,残疾孤老们没有子女照顾,更需要社会的关心,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定要以无私奉献、热心服务的具体行动让他们看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形象,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自上任后,冬去春来,两年多来,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年复一年做着帮助老人、服务老人这平凡而又崇高的事业,他以满腔热情,发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光荣传统,为老人们奉献了一片炽热的爱心,受到老人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XX年,某某老年公寓被评为山东省星级老年公寓。
老年公寓的工作枯燥,既苦还累,可某某却能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小事。某某同志身为管理中心副主任,但他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了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他带领几位生活尚能自理又有点劳动能力的老人,开荒种田,发展副业,使老年公寓很快实现了粮、肉、菜自给有余,走出了一条以副养院的新路子。在做好老年公寓管理工作的同时,坚持与其他护理员一样,天天为老人打开水,为年老体弱多病的老人打扫整理房间卫生,每天一次院内环境大清扫,修剪花草,美化环境,使老人们的房间清洁卫生,无灰尘、无异味,生活用具摆放整齐有序,为老人创造了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如今老年公寓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室内阳光充足,窗明几净,睡的是新床,每人还有自己的大橱、靠背椅、床头柜、餐桌、暖瓶、茶具等日用品,夏天,有电风扇,有蚊帐;冬天,床上双铺双盖。老年公寓里还建起了浴室、电视室、游艺室、活动室、食堂等。
除了让老人们衣食无忧外,某某还让老人们心情愉悦,把“养“的含义拓宽。老年公寓院里有一块闲置地,刘忠远带着老人们把土地平整好,种上蔬菜和花草,老人们给蔬菜施施肥,给花草浇浇水,生活得有滋有味。
敬老院里的170多位五保老人一半以上有各种各样的残疾,耳聋的、眼睛失明的、害烂腿流脓血的、大小便失禁的,患癫痫病的、身患癌症的……把每一位孤老都当作自己的亲人,他既当副主任,又当医生,还要当护理员,在每一位老人身上,他都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从而换来了老人们的信任和爱戴。在工作中,他视每一位五保老人为自己的亲人,为五保老人服务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细心呵护、关心,让入住的五保老人们享受到了家庭般的温暖,使他们在老年公寓这个大家庭里快乐生活,安度幸福晚年。
年春节前夕的一天深夜,寒风呼啸。也就是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夜晚,老人田某心脏病突发,情况十分危急,正值夜班的赶紧拨打120急救电话,及时将老人送到医院,跑前跑后办理手续、缴费,经过医生的及时抢救,老人脱离了危险,而他一直陪护在老人床前。老人清醒后,深情地对说:“多亏你啊,是你从阎王爷那里把我拉了回来。“第二天,老人的亲人来到医院,看见老人已脱离了危险,感动得热泪盈眶,此时,一夜未眠的已是精疲力尽。在老人住院期间,他隔一天晚上就去医院替换老人的亲属陪护,为老人跑前跑后,端屎端尿。像这样的事情,几年来,不知做了多少次。
某某对全体工作人员提出了“我们不仅要解决他们的温饱,还要关心他们的心理的要求“。哪位老人有什么老毛病,哪位老人该过生日了,哪位老人亲人不来探望,刘忠远都记在心上。某某年8月,有位性格怪异的五保老人薛某,入住不久,一直好对老年公寓的管理人员服务挑剔,时不时闹到他那。他耐心的听老人“发牢骚“,原来老人性格有点孤僻,不合群,难免不适应集体生活。某某了解了老人的要求,没事就找到老人聊天,引导他多参加活动,多接触其他老人,慢慢的老人就和大家一起看电视、下棋、打牌,融入了这个集体。老人们都把某某当作自己的贴心人,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找他唠唠,凡有事要帮忙,就像使唤儿子一般随便。他常对工作人员说:“五保老人没有儿女,我们要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每一位老人!“
是呵,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某某同志正是用他的朴实和真诚诠释着中华儿女尊老爱老、助人为乐的内涵,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和汗水让老人们分享社会主义社会福利机构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2023敬老事迹材料 篇3
从小父亲就教育我:要好好孝敬老人。
小时候我不懂事,总是顶撞年纪大了的奶奶。直到哥哥告诉我一个故事后我才知道以前是我不对,我不应该和奶奶顶撞。应该尊敬长辈,关心长辈!不应该和他们顶撞,以前是我做的不对。奶奶对我那么好,我还顶撞她。但奶奶还是一如既往的疼爱我。
十一年来每一次同学到我卧室玩儿了,房间都是乱七八糟的。每一次都是奶奶帮我收拾的。没有了奶奶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小时候我不懂事不会收拾屋子,需要奶奶帮助我。但是现在我已经十一岁了,已经是五年级的小学生。可现在不一样了,我已经长大,是该帮奶奶收拾屋子了。
这一天我终于等到了这一天。这一天是周末,奶奶正在准备清洁大扫除,我赶忙跑来给奶奶到了一杯菊花茶。然后先把书桌上的`老花镜和那几本书认认真真摆整齐,还把书桌摆好并把它全擦干净。再继续擦窗子……扫地等。经过一系列的重重困难后,终于收拾好了。“累死我了!,没想到收拾个房间这么累。”我坐在椅子上说。我看了眼手表,真是流年似水啊!才收拾了一个房间,时间就差不多用了两个小时。可奶奶平常干着活最多十分钟就收拾完了。
想到以前我总是对奶奶收拾的房间挑三拣四的,可奶奶并没有因此讨厌我,还是和往常一样的对我好,我不禁感到脸红。奶奶照顾了我十一年,天天不厌其烦的帮我做这做哪的。所以从今往后,我要多帮奶奶干些活,让奶奶减轻负担。
以前的事,我真感到惭愧。对不起奶奶。
还有一次,晚上要睡觉时,看见我的奶奶颤颤踮踮地拿着盆子去打水洗脚,她可是已经七十九岁高龄的人了。我赶紧去帮她端水,然后坐在小凳子上给她洗脚,我先把祖母的脚丫子洗干净,然后又给她搓脚心,还一边一洗,一边给她讲我们学校发生的趣事,乐得我的祖母合不上嘴,直夸我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呢。
虽然这些只不过是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但我希望孝敬长辈这个传统美德能继续发扬光大,并且以身作则,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2023敬老事迹材料 篇4
我叫张凤香,1963年7月出生,是一名在梅庄镇敬老院工作近三十年的工作人员,在这些年的工作中,我把五保老人当作自己的亲爹娘,为老人们端屎端尿,梳头洗衣,祝寿搞活动、拉家常暧人心,把敬老院当作自己的家。在社会上赢得了广泛赞誉,也得到了敬老院领导和市、县民政部门和乡政府、敬老院的多次嘉奖。
一、扎根敬老院,勇挑重担
自1980年以来我在社办桔子农场工作了四年,因为政治思想好,工作积极,人缘好,热心公益事业,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84年10月梅庄乡兴办敬老院,我毅然辞去了人人羡慕的企业工作,第一个勇跃报名竞岗,主动向乡镇主管领导提出申请,凭着过去几年工作上的优秀表现和对民政工作的敬业精神,加上朴实、憨厚,心地善良的性格,我光荣地成为了敬老院的一名工作人员。从此,我走上了梅庄乡敬老院工作人员的岗位,,当时面对由老养猪场改建的敬老院,几间破旧而年久失修的土砖瓦房和20多位大多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我没有退却。但是,没想到却遭到了公婆和丈夫的反对:“你怎么这么傻,放着舒适安逸的企业工作不干,偏偏揽上这种伺候老人的繁锁活儿,这种苦差事别人躲还来不及,你还自己一门心思往里钻。”可是一想起那些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孤寡老人,我鼻子就发酸,清楚知道自己责任重大,已经下定了决心不会轻易改变,就竭力说服丈夫与家人,默默地挑起了为老人服务这副沉重的担子,无怨无悔地奉献着自己的热情和爱心,而且,一干就快三十年……
我20xx年如一日,既是炊事员、服务员,又是护理员,全心全意为五保老人服务,认真履行工作岗位职责,遵守敬老院的各种制度,从二十一岁参加工作以来,至今从没离开过敬老院,所有的节日都是在敬老院陪老人过的,我没有休息日,节假日,哪怕是头痛脑热,也不愿请病假而耽误了工作。为了便于工作,更好地照顾老人,我把家搬到了敬老院。前些年,丈夫经不住了我的软磨硬泡,也成为了一名敬老院合同工,和我一起为敬老院的老人服务。虽然在市场经济潮流下,在经济日益增长的今天,我们夫妇俩的工资加起来也不足一千元,但我们很知足,因为我们爱这份工作、爱这些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金钱不是成能的。再回头想想刚参加工作时只有三十五元钱,五年后才增加到六十元,而现在我们都加到了五百多元,县民政部门每月还有近百元的补助,政府部门不是在越来越重视我们,增加了投入吗?而且,我的儿女都已长大成人,或许是耳闻目染,受到家庭的熏陶和我们的教育,从小就和老人们生活在一起的缘故吧,只要一回家,就会帮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陪老人聊天,更令我自豪的是,在这个普通家庭成长的儿子,也很争气,在全国重点大学毕业后,现在北京继续攻读研究生。我想美满的家庭,幸福的生活,无私的爱心、愉快的工作,不就是人生的一大笔财富吗?
二、甘当“好闺女”,奉献爱心
在20xx年的工作中,我用至亲至爱的博大爱心,像对父母一样对待院民,不仅让她们在生活上得到满足,而且她们在精神上得到抚慰充实,入院的老人们多数是膝下无儿无女,穷苦了大半辈子,都是一些“特别可怜的人”,让他们的晚年多享清福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暧和关爱,这就是我的崇高信念和理想,我也是无怨无悔执着追求着这个目标。
刚接触敬老院的工作,那时候自己还年轻,除了自身在管理服务知识方面要学习以外,更要摸索一些关于老年人心理抚慰、医疗保健、护理医学、做思想工作等方面的科学知识,才能胜任这件平凡的工作。没有任何管理经验,要让临时组建的这个特殊的大家庭,和谐圆满,那是谈何容易的事!建院初期,如同白手起家,缺这少那,加之老人们本来性格怪癖,且早习惯了单身生活,刚从各村组送来的20多位五保院民,都是丧失劳动能力、生活无法自理的孤寡老人,性格各异,生活习惯自由懒散,甚至有部分院民性格偏激、暴躁、心理变态、连说话都很难说在一起,院民之间横挑鼻子竖挑眼,发生口角那是常事。我常常在夹缝中受冤枉气,暗地里不知流了多少眼泪。但是我不灰心,用慈善和宽容对待责备和抱怨,将委屈和辛酸化为动力,很快的被磨砺出息了,没有气馁,反而面对现实更加坚强了起来。我不歧视、不放弃、不抛弃任何一位五保老人,与院民足膝谈心,从沟通入手,苦口婆心的讲道理,解疙瘩,疏导矛盾,化解怨气:“大家今天能够在这里相聚,这是缘分,来到这里我们就是一家人,大家应当多一份谅解,多一份互助和关爱,一起珍惜集体生活才对,互帮互肋,创造和谐,共度寂寥的晚年才是。”热心肠的简单话语,重复一百遍,一千遍,也会使老人们冰冷的心得到融化,加上我的慈善、勤劳和细心,不知不觉中,大家把这里当成了“家”,院里的人际关系有了微妙的改善,我很快成了大家的“好闺女”,院民们精神上的主心骨。
人一老各种各样的毛病都会冒出来,生活完全能自理的不多。为了让这些老人都能过上幸福的晚年,我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做他们的孝顺女儿。
多年前,有一位68岁的老人徐治平,因不小心摔了一跤而瘫痪,到了敬老院后,我每天亲手奉茶倒水、洗澡换衣、翻动身体、端屎端尿,不厌其烦。见他衣服单薄,专门为他做了条厚棉裤,买了两个热水袋送给他。每次吃饭总是先喂完他以后自己再吃,天气好就背着他出门躺在摇椅上晒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经过三年的精心照料,老人的下身竟一天一天好起来,不仅能坐上轮椅,还能撑着两根拐杖站起来挪动,老人感激地说:“你不嫌脏不嫌苦,真比亲闺女还要亲啊!”后英和徐桂枝老人也都是偏瘫病人,她们的生活完全是由我来护理,她们经常情不自禁地说:“你的心眼真好哦,是你让我活在世界上,得到了人间的关爱,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我死后都会保佑你们全家的。”
还有一位叫万月德的老人,进院时已有88岁,她给了我永生的记忆和工作的热情。因为她年事已高,小便经常失禁,几乎每天晚上都尿床。晴天我就帮她晒,雨天就帮她烘,被单天天洗,冬天和雨季就给她准备两套棉被、床单,有时甚至得换上三套,敬老院的不够,就拿出自己当年陪嫁时娘家做的新棉被和床单。当时我才二十多岁,她老人家比我的奶奶年纪还大,我又怎能让老人在世的最后几年时光受苦呢?正是因为我无微不至的照顾,几年后,老人临终前用“你真是活菩萨啊,你要活120岁!”的祝福话语来表达对我的深深感激,她的感激给了我工作的肯定和信心,她的音容笑貌也一直浮现在我的脑海。
像这样的例子,连我自己也记不清到底有多少了。现在敬老院里的70多位五保老人一半以上有各种各样的残疾,耳聋的、眼睛失明的、害烂腿流脓血的、大小便失禁的,患癫痫病、脑瘫的……我把每一位孤老都当作自己的亲人,既当好服务员,又当医生,还要当护理员,在每一位老人身上,都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从而换来了老人们的信任和爱戴。孙火秀老人又聋又瞎,与大家难以交流,基本上是足不出门,生活很难自理,她的生活起居,一日三餐都是由我来照顾,所需的生活用品总是我丈夫从街上给她捎来,但是,只要我大声和她说话,她大概还是能明白我的意思,只要我又空,就去房间陪她坐坐,消除她的寂寞,鼓励她经常出门溜达溜达,增强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老人现在逢人就嚷:“多亏了凤香啊,真苦了她,硬是个好闺女哦,没有她,我真不知道怎样活哩······”我院的胡金枝老人虽然年纪不老,还不到五十岁,却是一个白痴患者,生活基本上不能自理,吃饭,穿衣,洗脸梳头,洗衣晒被都要人照顾,我自然是义不容辞。她是又疯又傻,天不怕地不怕,唯独我说的话倒能听会去做,在我面前就像一个乖孩,跟着我后面一个劲的喊“妈妈”。
76岁的杰岗村老人唐菊花突然患脑血栓,因年岁已高,医院已无回天之力,白天派专人看护,晚上我亲自守护在老人身旁同睡一炕,为老人打针、喂药喂饭、洗澡擦身,端屎端尿。在唐菊花老人临终之际,我把老人身上的衣服一件件脱下来,又一件件把装老衣服给老人穿上。出殡的时候又是我给老人烧纸、扔“纸钱”。做为新时代的敬老院的工作人员,我深知这样做没有用,但是给了全体老人一个很好的安慰。去年88岁的老人胡细发,老人是正常的自然死亡,她在弥留之际把我叫到床前,从怀里摸出一个包了几层布的包,里面有1200元钱,这是老人一生的积蓄。老人对我说:“1000元钱留给咱村里的父老乡亲和敬老院的老人喝杯水酒,另外200元留给你,你对我这么好,今生不能报答了,这200元钱算是我对你的谢意吧。”说完,老人安详地去了。还有的老人是在喂药喂水时就倒在我的怀里,每一位老人临终前的眼里都饱含着幸福的目光,脸上洋溢着满意的微笑。对每一位去世的老人,我都要为他们理好发、剪尽指甲、洗好面、掏尽耳朵,亲自捧上骨灰盒,每到清明节,还要为这些去世的老人祭扫,20xx年来,我先后为四十多位位老人守灵送终。在我眼里,敬老院的老人都是爹和娘。
三、胜似“一家人”,倾注真情
现在我都奔五十的人了,大半辈子都献给了敬老院,献给了这里的老人。面对这些无儿无女的老人,我把爱倾注在这些孤寡老人身上。和老人同吃住,共生活,我对老人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和她们是血脉相连,心灵相通,哪怕我去办事,离开敬老院一天,都会对他们念念不忘,无比牵挂。
凡是到敬老院来的老人年龄都较大,身体多病又无儿女照顾。我总是把这些老人当做自己的亲人来对待,像儿女一样照顾老人们的生活起居,倾注自己的真情。做饭、洗衣、护理系于一身。不断改善饭菜花样及质量,每天征求老人们的口味,尽量让他们吃饱、吃好,直至绝大部分人的'满意。坚持做到每日三餐不吃重茬饭,平常餐桌上四菜一汤,顿顿保证吃上肉;每年大年初一为老人包饺子已成惯例。坚持每天打扫室内外卫生,每周为老人们换洗一次衣服,每季拆洗一次被褥,床铺收拾的干干净净,环境卫生整洁;每月组织老人们检查一次身体,对少数身体较弱的院民,请求卫生院安排医护人员上门检查,及进把握老人们的健康状况。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使院民冬不着凉,,夏不中暑。老人生病,按照医疗救助程序随时安排入院治疗,一旦有个头痛脑热的,不分白天黑夜,总是我亲自陪老人到医院求医抓药。
当老人们不顺心的时候,多说服、多谈心,拉近与老人之间的距离,了解老人们的心声,想她们之所想,急她们之所急,通过组织的一系列活动,增强了院民之间的团结。定期组织院民参加娱乐活动,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陶冶老人们的情操。召开座谈会是一个既方便,又实际的好方法,让老人们说出她们的愿望、心声;每天组织老人们收看适合他们情趣的电视节目,让老人们喜笑颜开。我发现部分院民不仅喜欢唱花鼓,唱民歌,还会吹锁纳、笛子,拉二胡。为了发挥她们的特长,我就向院领导建议,托人进城买来了乐器,组织老人编排一些简单的娱乐节目,召集院民在一起自娱自乐,陶冶了她们的情操,营造了和谐家庭的氛围,使他们感受大家庭集体生活的惬意。
如今社会上的老人讲究“做寿”,这些无儿无女的老人也很羡慕别人过生日,我就把老人们的生日写在纸上,贴在办公室的墙上。每当有老人过生日,我们都精心准备,买来生日蛋糕,做上十多个可口的菜肴和大家一起为老人祝寿,让寿星接受在场所有人的祝福,高兴、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宴会上传出阵阵欢声笑语,老人们享受天伦之乐,感到大家生活在一起胜似“一家人”。
四、组织“大生产”,改善生活
开始敬老院老人的生活还十分艰苦,一日三顿能吃上就算不错了,根本谈不上吃好。为了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在院长的号召下,我带领几位生活尚能自理又有点劳动能力的老人,开荒种田,发展副业。常年依照节气轮种瓜、豆和各种蔬菜,地不空闲,基本上解决了一部分人的蔬菜自给;还在敬老院的四周栽植了许多葡萄、桔子、柚子和花草,既美化了环境,又增加了收入;在房前屋后筑起了鸡舍和猪圈,充分利用剩菜剩饭和烂菜叶,每年养几十只鸡,喂了几头猪,其中鸡肉、鸡蛋用于老人们生病、过节、过寿改善伙食,肥猪还出售过几头,用于补充经费不足。通过大家辛勤的生产劳动;改善了生活条件,也提高了大家的生活水平。
除了让老人们衣食无忧外,我还让老人们心情愉悦,把“养”的含义拓宽。敬老院里有一块闲置地,我带着老人们把土地平整好,铺上方砖,作为休闲运动场,旁边种上花草。在工作之余,与老人们一起来这里散步、聊天、拉家常,有说有笑,让老人们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老人们在这锻炼身体跑跑步,给花草浇浇水,生活得有滋有味......有人问,你与老人们朝夕相处,觉得最开心的事是什么,最烦恼的是什么?我总是微笑着说:“我觉得与老人们一起生活很开心,照顾老人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最烦恼的时候是老人害病的时候,因为我非常担心和着急。”
这些年来,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在镇政府和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和同事一起,本着以人为本、营造和谐环境,让老人们的精神和物质生活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宗旨,无私奉献,用真情去温暖五保老人的心灵,以不懈的努力将敬老院的工作料理的井井有条、红红火火。如今的敬老院旧貌换新颜,建院时一无所有,而如今发展建设拥有房屋40余间,建筑面积1200多平方米,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规模的敬老院;硬件设施齐全,软件建设达标,环境优美,院里院外干净整洁,老人们和睦相处,彼此间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她们真正在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这里已经名副其实的成为了老人们安度晚年的幸福家园……
我多年来为敬老院事业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和真情与汗水,得到了院内老人和社会的认可。在老人们的嘴边有这样一句话:“凤香,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有这样好的闺女,俺们知足了。”
2023敬老事迹材料 篇5
唐芝香,女,1979年9月5日生,系祁阳县下马渡镇六合堂村农民。1999年11月与本镇中渡町村4组村民谢海荣结婚,于20__年8月8日生育一男孩。20__年因感情不和离婚。离婚后她一直居住在下马渡镇六合堂村,与80多岁的奶奶相依为命,同心协力、竭尽所能照顾患有脑梗塞的父亲、精神病且有一级残疾常年瘫痪在床的姐姐和孤寡叔叔。两年后奶奶自然死亡,她主动撑起了这个家。
面对感情的破裂、家庭的变故、亲人的离去,她伤心过、痛苦过,曾一度还患有精神分裂症。她久经风吹日晒、繁重的农事,虽衣着朴素,但依稀能看得出她那清秀的面容,富有弹性的皮肤,因而经常有人上门来给她介绍对象。作为女人,她也想有个依靠,有人疼,有人爱,有人遮风挡雨,为她撑起一片艳阳天。然而,为了孝亲敬老,她毅然放弃了自己的幸福,勇敢坚强地面对,牺牲小我,成就大我,女人为爱不再是半边天,而是撑起整片天空。
作为女儿,她无微不至地悉心照料单亲年老的爸爸(父母在她2岁时就离婚),每当天气突变的时候,她都会尽早提醒父亲多加衣服,当父亲有些头痛感冒时,她总能第一时间到父亲身边问寒问暖,端水递药;老年人需要多休息,她就时常嘱咐父亲要早睡,保证良好的睡眠;为治疗父亲的脑梗塞、胃病,她经常陪父亲去医院治疗、买药;每当父亲外出时,她都会嘱咐父亲要注意安全,早去早回。
作为妹妹,她用那瘦弱的肩膀挑起家里的重担外,还要照顾患有精神病、一级残疾常年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一直未嫁的姐姐。在服侍姐姐期间,她不怕苦、不怕累,坚持每天给姐姐擦身翻背、洗脸、洗脚、端屎端尿。就这样,一下来就是十几个年头。好心就会有好报,邻居被唐芝香的孝心所感动,换取了对唐芝香及其家人的疼爱之情,每当她有事很忙的时候,邻居们总能想尽办法给他们烧好开水、做好饭菜,照顾好她姐姐。有时邻居、朋友也劝她说:“你只是妹妹,这样做值得吗?”唐芝香说:“姊妹情,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分,姐姐现在这样,作为妹妹,照顾姐姐是我的义务”。
作为侄女,她胜似女儿照顾叔叔。叔叔一直单身,是一位孤寡老人,无人照顾。可唐芝香认为,让老人单独生活,是她这个做侄女的不孝,村里人要戳脊梁骨的!于是她主动把叔叔接到自己家里来,照顾叔叔的饮食起居。记得那年叔叔发生车祸,她急得眼泪直流,到处筹钱,日夜守护,将叔叔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每天奔波家里和医院之间,几个月下来,人都瘦了十多斤,叔叔看着既心疼又欣慰,逢人就说,他这个侄女可好了,自己生的亲闺女没准也比不上。
她是一名细心孝顺的女儿、侄女,也是一名体贴入微的妹妹;她是家中老人的精神支柱,心灵慰藉,为老人排解忧虑,分担愁苦,与老人默契沟通;她是家中姐姐的细心家长,知已挚友,对姐姐真心呵护,倍至关怀;她用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女性崇高道德和博大的情怀,为老人营造了一个安享晚年的生活环境,为姐姐打造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而默默奉献,是当之无愧的“好女儿”、“好妹妹”。
她用真爱勾勒了善良贤惠的光环,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孝亲敬老的美德,她用爱撑起了一片艳阳天!
2023敬老事迹材料 篇6
尤启刚,女,现年54岁,中共党员,秭归县泄滩乡万家村三组人。该同志性情率真,热情开朗,乐于助人,是一位值得我们学习的敬老孝亲、和睦邻里的好榜样。
一、她是一位爱生如子的好老师
尤启刚同志1977年高中毕业后即参加教育工作,当上了民办教师。这一当就是25年,直至20__年我市民办教师全体辞退。在这无私奉献的25年里,她把满腔的热忱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把母亲般的爱都奉献给了她的学生。
在张家湾教学点,学校离家近,每逢自家杀年猪,学生娃们都会被尤老师请到家里吃年猪肉。
学生胡绍玲,6岁时母亲去世,家里还有一个弟弟。该生从1995年起跟着尤老师吃、住、读书3年,直到去学堂坪读书为止。
学生彭准,家境困难,后来被宜昌体校举重队选中。尤老师多方为其联系资助,该生受到县质监局某同志长期资助,顺利完成了体校学业。
二、她是一位恪尽孝道的好儿媳
1988年,年迈的公婆瘫痪在床,公公也疾病缠身。尤老师的老公有9兄妹,当时尤老师的儿子才满周岁,但尤老师不等不靠,主动挑起赡养老人、服侍公婆的重担。公婆瘫痪卧床整3年,当儿媳的端茶送饭,洗衣浆裳毫无怨言。尤老师说,我老公是医生,老人住我家照料方便一些,老人辛苦操劳一辈子不容易,能让他们安度晚年,帮
他们减轻痛苦,我愿意。就这样,直至老人先后入土为安。
三、她是一位乐于助人的好邻居
尤老师与妯娌之间,和睦相处,亲如姐妹,自不必说。对待邻里乡亲,尤老师也是乐于助人,亲如一家。有一次谁家想包饺子吃,可买皮儿又不方便,尤老师说,我家昨天从集镇买回了几斤,拿去吧。
尤老师的老公是乡村医生,以前村卫生室就设在家里。父老乡亲来看病,常常需要输液治疗。饿了,管饭;冷了,找一件衣服给病人穿上,走时也别脱,您穿上得了,不嫌弃的话送您了。在物质贫乏的年代,哪怕只是一顿饭、一件衣的付出,也实实在在的温暖了许多病人的心。
1990年,村里还没有自来水,彭树佩、寇大香夫妇由于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子女在外地生活,吃水困难。尤老师每逢星期天,便主动为老人挑水,后来又从微薄的民办教师工资里挤出钱来买来胶水管,帮助两位老人吃上了自来水。
村民卢某炸鱼失手,落下残疾,生活难以自理,一度想轻生。尤老师多次去探望,不仅给予物质上的帮助,更多的是从精神上进行安慰、鼓励,帮助卢某重拾生活的信心。卢某曾感慨道:我不想活了,是怕成为家人的累赘。亲人们劝我,那是人之常情;像尤老师这样非亲非故的人多次翻山越岭来劝我,难得啊,人落难时最能见人心!
尤老师家还是免费客栈。在八、九十年代,交通不便,干部下乡的,教师走访的,人口普查的,每当走山路肚子饿的时候,赶不回去天快黑的时候,只要是经过尤老师的家,尤老师一家人总会盛情款待。
这些,不少老干部、老教师闲谈时都会对常常提及。
四、她是一位贴心办事的好干部
20xx年,被辞退的尤老师当上了村里的计生专干,也就是村妇女主任。官儿虽小,可要办的事却多,且比较难办。10多年来,万家村没有一例超生的,这成绩是尤启刚同志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实际行动,贴心贴意的为老百姓服务换来的。
万家村山大人稀,交通极为不便,自然条件恶劣。为了做好计生工作,10多年来,尤启刚同志走遍了万家村的每家每户,为育龄夫妇登记造册,发送宣传资料,代办证件,比如准生证,独生子女证,双女户父母光荣证,办好后再亲自送上门。曹家垭的吴某,大垭豁的尤某,计划外怀孕,想超生,尤启刚同志多次上门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宣讲政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做通了当事人及家属的思想工作,及时终止了妊娠。
由于村中外出务工人员多,流动幅员广,外出时间长,信息变动频繁,给计生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和不便。尤启刚同志总是想千方设万计获取外出人员信息,经常保持联系。10多年来,该村村外出人员中也无一例计划外生育。
除了做好计生专干的本职工作以外,尤启刚同志还把作为一位基层村干部的温暖,一个共产党员的关爱送到困难群众手中,为老百姓办实在事,做老百姓的贴心人。给低保户送钱送物,送医送药成了家常便饭。低保户彭恢周、周祖英就是她帮助最多的对象。行动不便的老人周祖英,出于信任,连砍肉、购物之类的事儿,也常由她无偿代办并送至家中。
尤启刚同志敬老孝亲,且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与老公相濡以沫、夫唱妇随,与妯娌和睦相处,用真诚的心去关怀身边的人,她用实际行动感动了许多人,也感染教育了许多人,成了十里八乡敬老孝亲的楷模,带动了一方敬老孝亲的社会风气。
2023敬老事迹材料 篇7
从小我们就教育孩子要成为一个孝敬父母、有爱心的人,并且家长自身也通过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地教育、引导孔心雨。
孔心雨在学习上从来都是自己完成,我们从小就教育她要独立自主的去学习,不管是语文、数学,还是历史、地理,她都是自己学习课本完成作业,从不让我们做家长的操太多的心。如果她有时学习效果不好没有考出好成绩,她自己也会觉得不好意思,非常自责,这是我们家长能做的就是给予她鼓励和支持,以及提供一些学习方法,但落实到怎样学习,还是要靠她自己去独立完成。学习是孩子的主业,也是家长最关心、最操心的一个方面,孩子能在学习上自我独立的.做好,这也是孩子对家长“孝”心的最直接表现。
孔心雨生活上自己的事也能自己完成,既是培养自己的能力,也是体现自己的孝心。每天早晨起床后,她都会主动把床收拾、铺整齐,平时自己换下来的衣服自己清洗。她对做饭菜也很感兴趣,非常愿意学会后为爸爸妈妈服务。假期里,在我们的指导下她学会了一些简单的做菜方法。周六、周日,她会主动要求帮大人洗碗,尽力减少家长的家务劳动,让我们非常欣慰。
孔心雨也很关心家人。有时,她妈妈工作累了,孔心雨会主动为妈妈按摩肩头、捶捶后背,给妈妈倒水。前一段时间,她外婆脚骨折了,孔心雨每周休息时间都要同我们一道去看望外婆,陪外婆聊天逗外婆开心。每年父母生日时,孔心雨都会发挥她喜欢画画的爱好,给我们送上一张她自己手绘的生日贺卡并写上祝福的话语送给我们。有时,她还会用自己积攒的零花钱,为父母买一些小礼物。
孔心雨生活上也比较独立自强。我和她妈妈经常晚上加班,她放学时会给我们打电话说她放学了,如果我们都有事。孔心雨就会自己回家泡方便面吃,吃完后自己做作业学习,然后自己做作业学习,然后自己练钢琴,到晚上十点过时自己洗脸洗脚睡觉。常常我们晚上回家时,孔心雨都已经睡着了,只有卧室的灯还亮着因为毕竟她一个人在家,有点害怕,所以开灯睡觉……她很体贴父母,晚上从不大点还要我们赶回家陪她,而是说她自己在家会很好的,让我们路上慢点小心。这些都让我们做家长的觉得孩子真得长大了。
孩子也很懂事,从不对我们提无理的要求,自己做错了事也知道主动认错。总之,虽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但一点一滴的日常行为,在我们家长眼里,孔心雨就是一个懂事,孝敬、体贴父母,生活上自立自强的好孩子。
2023敬老事迹材料 篇8
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把这本书合起来了。终于,我读完这本书了。这本书分为六大篇,分别是助人为乐篇、见义勇为篇、诚实守信篇、敬业奉献篇、孝老爱亲篇、自强不息篇。其中让我感触最深刻的是孝老爱亲篇。这本书上每一个人物都感染着我,教育着我。都值得我们学习。书中有助人为乐的党素珍,有见义勇为的林浩,有诚实守信的徐丽珍,有敬业奉献的袁隆平有孝老爱亲的曹亚于,还有自强不息的侯晶晶等等。
不过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捐肾救夫的孝女——曹亚于。
这个孝女是因捐肾救父带父亲上学而感动天下的“当代孝女”——曹亚于。这个女孩很可怜,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便南下福建打工,她和弟弟妹妹都是在外婆家长大的。不过,让她欣慰的是,父母一年后或几年回家一下,每次都带一些东西回家,虽然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很少,但和父母团聚的日子是她和弟妹们最快乐的时光。本已满足的她却突然接到父亲患上了尿毒症的消息。她急忙赶往重庆西南医院看望父亲。经医院确诊,父亲已经适度症晚期,双肾坏死,必须尽快换肾,否则生命只能用天来计算。这无疑是当头一棒。这个本已不富裕的.家庭又要承受着巨额费用。曹亚于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她经过反复思考,决定用自己的肾来救父亲,医生说:“孩子,风险很大,你确定吗?”“我确定!”一个坚定的声音传来。不过家人却不同意,经过曹亚于反复哀求,最终医生答应了。还好,一切很顺利。接下来,就要筹集医疗费了,母亲带着弟妹打工,曹亚于也想辍学打工,可家人坚决不同意,父亲泪汪汪的对她说:“孩子呀,不能因为我毁了你的前程啊!”最后经过社会的帮助,曹亚于一家渡过了难关。
读到这儿,我哭了,感动的哭了。“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我完全相信、理解了这句话。这个女孩用并不宽阔的双肩,扛起了一个家庭,扛起了自立自强的精神大旗。如果我遇到了这种情况,我也许不会像她那样做,但读了这篇文章后,我发誓:今后一定做个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孝老爱亲的人。好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希望同学们以后也能像曹亚于学习。
2023敬老事迹材料 篇9
我叫张凤香,1963年7月出生,是一名在梅庄镇敬老院工作近三十年的工作人员,在这些年的工作中,我把五保老人当作自己的亲爹娘,为老人们端屎端尿,梳 头洗衣,祝寿搞活动、拉家常暧人心,把敬老院当作自己的家。在社会上赢得了广泛赞誉,也得到了敬老院领导和市、县民政部门和乡政府、敬老院的多次嘉奖。
一、扎根敬老院,勇挑重担
自 1980年以来我在社办桔子农场工作了四年,因为政治思想好,工作积极,人缘好,热心公益事业,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84年10月梅庄乡兴办敬 老院,我毅然辞去了人人羡慕的企业工作,第一个勇跃报名竞岗,主动向乡镇主管领导提出申请,凭着过去几年工作上的优秀表现和对民政工作的敬业精神,加上朴 实、憨厚,心地善良的性格,我光荣地成为了敬老院的一名工作人员。从此,我走上了梅庄乡敬老院工作人员的岗位,,当时面对由老养猪场改建的敬老院,几间破 旧而年久失修的土砖瓦房和20多位大多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我没有退却。但是,没想到却遭到了公婆和丈夫的反对:“你怎么这么傻,放着舒适安逸的企业工作 不干,偏偏揽上这种伺候老人的繁锁活儿,这种苦差事别人躲还来不及,你还自己一门心思往里钻。”可是一想起那些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孤寡老人,我鼻子就发 酸,清楚知道自己责任重大,已经下定了决心不会轻易改变,就竭力说服丈夫与家人,默默地挑起了为老人服务这副沉重的担子,无怨无悔地奉献着自己的热情和爱 心,而且,一干就快三十年……
我20xx年如一日,既是炊事员、服务员,又是护理员,全心全意为五保老人服务,认真履行工作岗位职责,遵守敬 老院的各种制度,从二十一岁参加工作以来,至今从没离开过敬老院,所有的节日都是在敬老院陪老人过的,我没有休息日,节假日,哪怕是头痛脑热,也不愿请病 假而耽误了工作。为了便于工作,更好地照顾老人,我把家搬到了敬老院。前些年,丈夫经不住了我的软磨硬泡,也成为了一名敬老院合同工,和我一起为敬老院的 老人服务。虽然在市场经济潮流下,在经济日益增长的今天,我们夫妇俩的工资加起来也不足一千元,但我们很知足,因为我们爱这份工作、爱这些无儿无女的孤寡 老人,金钱不是成能的。再回头想想刚参加工作时只有三十五元钱,五年后才增加到六十元,而现在我们都加到了五百多元,县民政部门每月还有近百元的补助,政 府部门不是在越来越重视我们,增加了投入吗?而且,我的儿女都已长大成人,或许是耳闻目染,受到家庭的熏陶和我们的教育,从小就和老人们生活在一起的缘故 吧,只要一回家,就会帮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陪老人聊天,更令我自豪的是,在这个普通家庭成长的儿子,也很争气,在全国重点大学毕业后,现在北京继续攻 读研究生。我想美满的家庭,幸福的生活,无私的爱心、愉快的工作,不就是人生的一大笔财富吗?
二、甘当“好闺女”,奉献爱心
在 20xx年的工作中,我用至亲至爱的博大爱心,像对父母一样对待院民,不仅让她们在生活上得到满足,而且她们在精神上得到抚慰充实,入院的老人们多数是膝下无 儿无女,穷苦了大半辈子,都是一些“特别可怜的人”,让他们的晚年多享清福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暧和关爱,这就是我的崇高信念和理想,我也是无怨无悔执着追求 着这个目标。
刚接触敬老院的工作,那时候自己还年轻,除了自身在管理服务知识方面要学习以外,更要摸索一些关于老年人心理抚慰、医疗保 健、护理医学、做思想工作等方面的科学知识,才能胜任这件平凡的工作。没有任何管理经验,要让临时组建的这个特殊的大家庭,和谐圆满,那是谈何容易的事! 建院初期,如同白手起家,缺这少那,加之老人们本来性格怪癖,且早习惯了单身生活,刚从各村组送来的20多位五保院民,都是丧失劳动能力、生活无法自理的 孤寡老人,性格各异,生活习惯自由懒散,甚至有部分院民性格偏激、暴躁、心理变态、连说话都很难说在一起,院民之间横挑鼻子竖挑眼,发生口角那是常事。我 常常在夹缝中受冤枉气,暗地里不知流了多少眼泪。但是我不灰心,用慈善和宽容对待责备和抱怨,将委屈和辛酸化为动力,很快的被磨砺出息了,没有气馁,反而 面对现实更加坚强了起来。我不歧视、不放弃、不抛弃任何一位五保老人,与院民足膝谈心,从沟通入手,苦口婆心的讲道理,解疙瘩,疏导矛盾,化解怨气:“大 家今天能够在这里相聚,这是缘分,来到这里我们就是一家人,大家应当多一份谅解,多一份互助和关爱,一起珍惜集体生活才对,互帮互肋,创造和谐,共度寂寥 的晚年才是。”热心肠的简单话语,重复一百遍,一千遍,也会使老人们冰冷的心得到融化,加上我的慈善、勤劳和细心,不知不觉中,大家把这里当成了“家”, 院里的人际关系有了微妙的改善,我很快成了大家的“好闺女”,院民们精神上的主心骨。
人一老各种各样的毛病都会冒出来,生活完全能自理的不多。为了让这些老人都能过上幸福的晚年,我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做他们的孝顺女儿。
多 年前,有一位68岁的老人徐治平,因不小心摔了一跤而瘫痪,到了敬老院后,我每天亲手奉茶倒水、洗澡换衣、翻动身体、端屎端尿,不厌其烦。见他衣服单薄, 专门为他做了条厚棉裤,买了两个热水袋送给他。每次吃饭总是先喂完他以后自己再吃,天气好就背着他出门躺在摇椅上晒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经过三年的精心 照料,老人的下身竟一天一天好起来,不仅能坐上轮椅,还能撑着两根拐杖站起来挪动,老人感激地说:“你不嫌脏不嫌苦,真比亲闺女还要亲啊!”后英和徐桂枝 老人也都是偏瘫病人,她们的生活完全是由我来护理,她们经常情不自禁地说:“你的心眼真好哦,是你让我活在世界上,得到了人间的关爱,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 暖,我死后都会保佑你们全家的。”
还有一位叫万月德的老人,进院时已有88岁,她给了我永生的记忆和工作的热情。因为她年事已高,小便经 常失禁,几乎每天晚上都尿床。晴天我就帮她晒,雨天就帮她烘,被单天天洗,冬天和雨季就给她准备两套棉被、床单,有时甚至得换上三套,敬老院的不够,就拿 出自己当年陪嫁时娘家做的新棉被和床单。当时我才二十多岁,她老人家比我的奶奶年纪还大,我又怎能让老人在世的最后几年时光受苦呢?正是因为我无微不至的 照顾,几年后,老人临终前用“你真是活菩萨啊,你要活120岁!”的祝福话语来表达对我的深深感激,她的感激给了我工作的肯定和信心,她的音容笑貌也一直 浮现在我的脑海。
像这样的例子,连我自己也记不清到底有多少了。现在敬老院里的70多位五保老人一半以上有各种各样的残疾,耳聋的、眼睛 失明的、害烂腿流脓血的、大小便失禁的,患癫痫病、脑瘫的……我把每一位孤老都当作自己的亲人,既当好服务员,又当医生,还要当护理员,在每一位老人身 上,都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从而换来了老人们的信任和爱戴。孙火秀老人又聋又瞎,与大家难以交流,基本上是足不出门,生活很难自理,她的生活起居,一日 三餐都是由我来照顾,所需的生活用品总是我丈夫从街上给她捎来,但是,只要我大声和她说话,她大概还是能明白我的意思,只要我又空,就去房间陪她坐坐,消 除她的寂寞,鼓励她经常出门溜达溜达,增强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老人现在逢人就嚷:“多亏了凤香啊,真苦了她,硬是个好闺女哦,没有她,我真不知道怎样活 哩······”我院的胡金枝老人虽然年纪不老,还不到五十岁,却是一个白痴患者,生活基本上不能自理,吃饭,穿衣,洗脸梳头,洗衣晒被都要人照顾,我自 然是义不容辞。她是又疯又傻,天不怕地不怕,唯独我说的话倒能听会去做,在我面前就像一个乖孩,跟着我后面一个劲的喊“妈妈”。
76岁的 杰岗村老人唐菊花突然患脑血栓,因年岁已高,医院已无回天之力,白天派专人看护,晚上我亲自守护在老人身旁同睡一炕,为老人打针、喂药喂饭、洗澡擦身,端 屎端尿。在唐菊花老人临终之际,我把老人身上的衣服一件件脱下来,又一件件把装老衣服给老人穿上。出殡的时候又是我给老人烧纸、扔“纸钱”。做为新时代的 敬老院的工作人员,我深知这样做没有用,但是给了全体老人一个很好的安慰。去年88岁的老人胡细发,老人是正常的自然死亡,她在弥留之际把我叫到床前,从 怀里摸出一个包了几层布的包,里面有1200元钱,这是老人一生的积蓄。老人对我说:“1000元钱留给咱村里的父老乡亲和敬老院的老人喝杯水酒,另外 200元留给你,你对我这么好,今生不能报答了,这200元钱算是我对你的谢意吧。”说完,老人安详地去了。还有的老人是在喂药喂水时就倒在我的怀里,每 一位老人临终前的眼里都饱含着幸福的目光,脸上洋溢着满意的微笑。对每一位去世的老人,我都要为他们理好发、剪尽指甲、洗好面、掏尽耳朵,亲自捧上骨灰 盒,每到清明节,还要为这些去世的老人祭扫,20xx年来,我先后为四十多位位老人守灵送终。在我眼里,敬老院的老人都是爹和娘。
三、胜似“一家人” , 倾注真情
现在我都奔五十的人了,大半辈子都献给了敬老院,献给了这里的老人。面对这些无儿无女的老人,我把爱倾注在这些孤寡老人身上。和老人同吃住,共生活,我对老人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和她们是血脉相连,心灵相通,哪怕我去办事,离开敬老院一天,都会对他们念念不忘,无比牵挂。
凡 是到敬老院来的老人年龄都较大,身体多病又无儿女照顾。我总是把这些老人当做自己的亲人来对待,像儿女一样照顾老人们的生活起居,倾注自己的真情。做饭、 洗衣、护理系于一身。不断改善饭菜花样及质量,每天征求老人们的口味,尽量让他们吃饱、吃好,直至绝大部分人的满意。坚持做到每日三餐不吃重茬饭,平常餐 桌上四菜一汤,顿顿保证吃上肉;每年大年初一为老人包饺子已成惯例。坚持每天打扫室内外卫生,每周为老人们换洗一次衣服,每季拆洗一次被褥,床铺收拾的干 干净净,环境卫生整洁;每月组织老人们检查一次身体,对少数身体较弱的院民,请求卫生院安排医护人员上门检查,及进把握老人们的健康状况。做到早预防,早 发现,早治疗,使院民冬不着凉,,夏不中暑。老人生病,按照医疗救助程序随时安排入院治疗,一旦有个头痛脑热的,不分白天黑夜,总是我亲自陪老人到医院求 医抓药。
当老人们不顺心的时候,多说服、多谈心,拉近与老人之间的距离,了解老人们的心声,想她们之所想,急她们之所急,通过组织的一系 列活动,增强了院民之间的团结。定期组织院民参加娱乐活动,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陶冶老人们的情操。召开座谈会是一个既方便,又实际的好方法,让老人们说 出她们的愿望、心声;每天组织老人们收看适合他们情趣的电视节目,让老人们喜笑颜开。我发现部分院民不仅喜欢唱花鼓,唱民歌,还会吹锁纳、笛子,拉二胡。 为了发挥她们的特长,我就向院领导建议,托人进城买来了乐器,组织老人编排一些简单的娱乐节目,召集院民在一起自娱自乐,陶冶了她们的情操,营造了和谐家 庭的氛围,使他们感受大家庭集体生活的惬意。
如今社会上的老人讲究“做寿”,这些无儿无女的老人也很羡慕别人过生日,我就把老人们的生日 写在纸上,贴在办公室的墙上。每当有老人过生日,我们都精心准备,买来生日蛋糕,做上十多个可口的菜肴和大家一起为老人祝寿,让寿星接受在场所有人的祝 福,高兴、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宴会上传出阵阵欢声笑语,老人们享受天伦之乐,感到大家生活在一起胜似“一家人”。
四、组织“大生产”,改善生活
开 始敬老院老人的生活还十分艰苦,一日三顿能吃上就算不错了,根本谈不上吃好。为了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在院长的号召下,我带领几位生活尚能自理又有点劳动 能力的老人,开荒种田,发展副业。常年依照节气轮种瓜、豆和各种蔬菜,地不空闲,基本上解决了一部分人的蔬菜自给;还在敬老院的四周栽植了许多葡萄、桔 子、柚子和花草,既美化了环境,又增加了收入;在房前屋后筑起了鸡舍和猪圈,充分利用剩菜剩饭和烂菜叶,每年养几十只鸡,喂了几头猪,其中鸡肉、鸡蛋用于 老人们生病、过节、过寿改善伙食,肥猪还出售过几头,用于补充经费不足。通过大家辛勤的生产劳动;改善了生活条件,也提高了大家的生活水平。
除 了让老人们衣食无忧外,我还让老人们心情愉悦,把“养”的含义拓宽。敬老院里有一块闲置地,我带着老人们把土地平整好,铺上方砖,作为休闲运动场,旁边种 上花草。在工作之余,与老人们一起来这里散步、聊天、拉家常,有说有笑,让老人们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老人们在这锻炼身体跑跑步,给花草浇浇水,生活得有 滋有味。。。。。。有人问,你与老人们朝夕相处,觉得最开心的事是什么,最烦恼的是什么?我总是微笑着说:“我觉得与老人们一起生活很开心,照顾老人是一 件很幸福的事,最烦恼的时候是老人害病的时候,因为我非常担心和着急。”
这些年来,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在镇政府和院领导的正确 领导下,我和同事一起,本着以人为本、营造和谐环境,让老人们的精神和物质生活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宗旨,无私奉献,用真情去温 暖五保老人的心灵,以不懈的努力将敬老院的工作料理的井井有条、红红火火。如今的敬老院旧貌换新颜,建院时一无所有,而如今发展建设拥有房屋40余间,建 筑面积1200多平方米,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规模的敬老院;硬件设施齐全,软件建设达标,环境优美,院里院外干净整洁,老人们和睦相处,彼此间结下 了深厚的感情,她们真正在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这里已经名副其实的成为了老人们安度晚年的幸福家园……
我多年来为敬老院事业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和真情与汗水,得到了院内老人和社会的认可。在老人们的嘴边有这样一句话:“凤香,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有这样好的闺女,俺们知足了。”
2023敬老事迹材料 篇10
唐华,男,汉族,1967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高中文化,祁阳县浯溪街道白竹湖社区主任。
唐华肢体有点残疾,但他人残志坚,孝心感人。他父亲双眼失明,1995年因病瘫痪在床17年,吃喝要人喂,衣服要人穿,大小便要人帮。“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唐华与妻子千依百顺老人之心,每天为父亲送茶送饭,按摩翻身,清理屎尿,擦身换洗,勤剪指甲,还经常把父亲抱到院子里晒太阳。在他们夫妇的精心照料下,老人卧床身上没有一点褥疮,屋里也闻不到一点异味。如此年复一年,从不厌烦,尽力把老人服侍好,直到老人去年临终辞世。他的岳母系再婚,岳父患慢性肾病、心脏病等多种疾病,有时心情不好发无名火,常常责骂老伴,唐华知情后,定期去看望岳父母,总是顺着老人的心思,讲些高兴的事,这边说说、那边劝劝,逗得老人高高兴兴,岳父也不再发脾气,两口子开开心心过日子。
唐华不仅在家是位孝子,他对社会上的孤寡老人也十分关爱。他长期照顾白竹湖社区民生里小区16栋1楼71岁一级残疾孤寡老人汪花果,二十三年来他把老人当“亲娘”,帮她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有病送她去医院,空闲时陪她聊聊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不厌烦,从不懈怠。有一次汪花果老人深夜1点发大病,唐华听到是“亲娘”的叫声,来不及穿好衣服和鞋子,把老婆叫醒,直奔“亲娘”家,唐华见状不容分说背起汪花果就往中医院跑,幸亏送得及时,老人的病得到了救治。除了自己力所能及帮助之外,他还与残联领导和新闻媒体联系,将她的困难情况报道了出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市民纷纷来到她家献爱心,主动捐款捐物。唐华还组织义工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党员志愿者到全县乡镇敬老院和社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家庭开展志愿者服务,为他们打扫卫生、整理内务、给老人义诊义演、理发按摩、送精美食品和慰问金、送拐杖和轮椅等,共筹集资金7万元,慰问老人508人,慰问物品3万元。唐华的这些义举,多次受到省、市、县领导表扬和新闻媒体报道,20__年被评为永州市优秀志愿者义工。
唐华20__年任白竹湖社区主任后,非常关心社区老年人的文化健身活动和注重发挥老年人的作用。组建广场舞蹈队17支,小区健身队17支、老年人太极拳和太极剑队8支、门球队2支、象棋队29支,共73支文体队伍,参加人数达千人之多。相继成立了“五老”义务巡逻队、“五老”协会、社区老年人芙蓉艺术团,组织“五老”义务巡逻完成执勤任务157次,协助派出所处理群众纠纷103起。
唐华的孝亲敬老事迹在当地受到广为传颂,今年3月17日省政协党组副书记许云昭及市、县领导亲临白竹湖社区,高度评价了社区各项建设事业和唐华乐于助人的优秀事迹。有人问唐华:“你每天做好事图个啥?”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只图群众的幸福和快乐,群众的幸福是我一生的追求和最大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