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先进事迹材料(合集10篇)》
院长先进事迹材料十篇
院长先进事迹材料 篇1
她是一位医技高超,医德高尚的“好医生”,更是一位乐于助人、扶贫济困的“好市民”。她——就是首届xx省道德模范获得者、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xx市痔瘘医院院长刘。
多年来,刘在全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十分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她用一个好医生的道德情操和一个好女人的悲悯情怀,把爱心和温暖传递给了每一个需要帮助和关怀的人。
病人心目中的“好医生”
刘从医28年,创办痔瘘医院17年,从公立医院的一名主治医师到自办的民营医院的院长,她始终秉承着“医者父母心”这一人道主义精神,把爱心和温暖传递给了所有需要帮助的人。
马长义老人,x县东山乡农民。他患有严重的肛肠疾病,便血不止。7年前,他慕名来到xx医院看病,由于家境贫困,来的时候,他身上只带了200元钱,当得知手术需要1000多元时,他准备放弃治疗。刘得知情况后对他说:“你就安心住下来治病吧,我们不收你一分钱手术费、医药费。200元你留着住院时买些好吃的。”马长义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认为刘院长在和他开玩笑。刘说:“放心吧,医院就是治病救人的地方,谁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不能因为你没钱,就让你带着病痛回去。”就这样,一位来自农村素不相识的农民,一分钱没花,在xx医院治好了多年困扰他的顽疾。以后的7年中刘给他和她的老伴长年治病,减免了4万多元的医药费,马长义流着泪说:刘院长是我见过最好的医生,是我的救命恩人啊!
为了病人,刘放弃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她是医生,还是院长,熟悉刘人都知道,一年365天,只要不是出差在外,她必是天天提前来到医院,来到病房。
20xx年6月的一天,刘随专家医疗队送医下乡,在草峰农村义诊时,她发现一位姓李的大爷患肛肠疾病已经好多年了,却没有去医院治疗,强忍着病痛的折磨“捱日子”。与老人攀谈中她得知,老人儿子出外打工多年未归,杳无音讯,儿媳等不到丈夫回来,就提出离婚改嫁了。现在,老人不但要负责照顾两个孙子,还要种地务农,很是辛苦。加之家里境况不好,一直没有去治疗。刘听着,看着老人雪白的胡须和满脸的皱纹,以及因病痛折磨而蹒跚的走路姿势,她落泪了。当天下午,她就将老人接到医院,连夜为老人做了手术。在住院半月后,又将老人送回家里,未收一分钱费用。同时,她还给老人的两个孙子带去了衣服和书包、本子、笔等学习用品。像这样类似的事迹在刘身上是数不胜数的。
据悉,自xx医院开办17年以来,得到刘资助和减免医药费的患者有1300多人,共减免医疗费用约38万余元。
山区孩子心中的“好阿姨”
也许是因为女性的细腻本性,也许是缘于与人为善的家教传承,在痔瘘医院这个优秀的团队中,员工无一不受到刘精神力量的感召:大家心甘情愿地追随她一起投身公益。热心公益在她的医院里成为一种文化。
出于工作的需要,刘曾走过很多地方,国内外都市的高楼大厦没有给她留下太多的记忆,反倒是在贫困山区看到的一幕幕使她深感震惊。她说:“当我看到贫困山区失学孩子渴望知识的眼睛,看到聋哑孩子好奇而困惑的目光,看到盲人夫妇生活的艰辛和无助的表情,身为一名企业家和医生,我深深地感到了自己身上担子的沉重。还有很多的人生活在窘境中,等待我们伸出援手,给他们获得新生活的勇气和希望。我不忍心看到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在这些弱势群体的心灵中一天天地黯淡下去,而是想看到他们过正常人的生活,享受共建和谐社会为每个人创造的幸福。”
院长先进事迹材料 篇2
十几年来,从未回家过年、节,没有在家吃过一顿团圆年饭。他想,越是过年过节,老人越需要温馨和关照,不把老人的生活安排妥贴,总是放心不下。他家里的农活再忙,只要是院里有事,二话不说,院里的事要紧,一年四季除了农忙在家打点一下,其余时间基本上都在院里,难怪他妻子、儿女都说:“你的心总是牵挂敬老院这个家”。确实,他太爱这个大家,三天没有在院脚生痒,四天没有见到老人心发慌,即使在最忙的农活当中,晚上也要来院看一看。
善开导,多宽容,以诚相待换真情
敬老院是个特殊的家庭组合,成员都是孤老、残疾、病幼,由于来自不同居住条件、不同生活习性等原因,院民在个人素质存在较大差异。如老弱病疾的发生,不讲文明卫生的陋习,喜怒无常,爱生事的脾气,争强好胜的个性等。要把他们引导成讲文明、讲团结、讲卫生、守纪律的院民是一件很头痛的大事。如果靠简单、粗暴、压制的工作方法是行不通的。在院这些年来,采取,以心换心,耐心细致的工作方法,把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用真情感化。一是工作上以院为家,从不怕脏和臭,不怕苦和累。二是生活上无微关怀,老人生病他为他们端屎倒尿,换衣换裤、喂药、一口饭、一口茶、有时站上大半个钟头,老人病重时他还自己掏钱为他们买来开心的果品,老人病危时他为他们送终。如院民郭绵远在大年三十病危时我一直守候到晚上十一点多钟,直到老人含笑而去。十几年来,我为二十多位老人送终尽孝,老人故亡后全是他一个人护送到县殡仪馆火化,又是他一人把他们的骨灰端回院。殷勤的服务,耐心的开导,20xx年在农村殡葬改革时,我院在全县率先实行殡葬火化改革,有力地推动了农村殡葬移风易俗改革进程,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嘉奖和表彰。
院长是老人可信赖的亲人。因为院民们把当作孝子,他还为老人牵线搭桥喜结连理当红娘,几年来,先后七八对老人喜结良缘,老人们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他们都说“在家孤孤单单,打光棍,想不到在院里不花一分钱,就能讨上老婆,送来一份温馨,我们真是服了他”。在院里这些年,他把每件小事都当作大事,总是认真地把它做细做好,倾洒一片真心,换得老人开心,献出一片爱心,赢得院民尊敬,多少老人临终时拉着我的手含情地说:“戴院长,你真是个大好人,比亲生儿子还要亲,在晚年能碰上你这样好的人是我前世修来的福哇!”,院民史长秀临终时一直都在呼喊我的名字,“好人啦好人……”
冬去春来,院里来了一批又一批老人,他们在这充满爱心的绿洲里,过得开心,住得舒心,人变了,观念大变样了,院里的各项工作总是积极主动配合,院里吵闹事少了,守纪律、讲文明、讲团结的人多了。原来院里曹先和、郭绵远、钟安名三位院民,是院里有名的闹事老顽童,在我坚持不懈的真诚感召之下,一个个都变成了守纪律的好院民,有的还评为了“五好院民”。通过以真心换真情,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你敬他人一尺,他敬你一丈,多年来每逢我家农忙,院里身体较好的十多位老人总要偷偷地到我家来帮忙。我儿子结婚那天,院里老人都拿着红包来道贺,他们喝完喜酒之后,我分文不取全部送还了他们,并在家中拿来10多斤肉送给那些行动不便没有来的老人,让他们分享他家的快乐。
淡名利,勤耕耘,甘当人民的孺子牛
有很多人劝说:“老戴你真傻,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打工热潮、致富门路多的形势下,凭你的能力,灵活的头脑,却在敬老院守那份清贫,只要随便去干什么事业,都比现在强”。说句真心话,凭居住地理条件和现在党的富民政策,加上他吃苦耐劳的韧劲,几年功夫,也可能着实的赚到一大把,如今同村那些原来较穷的家庭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发财了,而他却落伍了。凭心而论,敬老院的工作是份苦差事,待遇是低了点,尝过多少的酸咸苦辣,付出了许多心血,流下了不少的汗水。四十几号人,只有连炊事员在内三个工作管理人员,他从1995年每月160元的工资到现在300多一点,妻子守着几亩薄地,每年收入微乎其微,而且还没有解决后顾之忧,但他却淡泊名利,认为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爱上了敬老院这项事业,那怕是苦一点,清贫一点也是心甘情愿。他想只要全心地在扑这片小天地里,发出光和热,上对得起党和政府,下对得起需要关照的院民,问心无愧就行,做人要讲诚信,是党员就要讲党性,工作要敬业爱岗,对事业要执着追求,善始善终。
他将毕生的热血倾注给老人们的爱,站在最平凡的岗位上,用最平凡、最明快的点滴行动,诠译着一位共产党员最朴实的情怀,为了老人们的幸福,他依旧默然的为之而为之,真是爱之倍加,赤心可照。
院长先进事迹材料 篇3
十几年来,从未回家过年、节,没有在家吃过一顿团圆年饭。他想,越是过年过节,老人越需要温馨和关照,不把老人的生活安排妥贴,总是放心不下。他家里的农活再忙,只要是院里有事,二话不说,院里的事要紧,一年四季除了农忙在家打点一下,其余时间基本上都在院里,难怪他妻子、儿女都说:"你的心总是牵挂敬老院这个家"。确实,他太爱这个大家,三天没有在院脚生痒,四天没有见到老人心发慌,即使在最忙的农活当中,晚上也要来院看一看。
善开导,多宽容,以诚相待换真情
敬老院是个特殊的家庭组合,成员都是孤老、残疾、病幼,由于来自不同居住条件、不同生活习性等原因,院民在个人素质存在较大差异。如老弱病疾的发生,不讲文明卫生的陋习,喜怒无常,爱生事的脾气,争强好胜的个性等。要把他们引导成讲文明、讲团结、讲卫生、守纪律的院民是一件很头痛的大事。如果靠简单、粗暴、压制的工作方法是行不通的。在院这些年来,采取,以心换心,耐心细致的工作方法,把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用真情感化。一是工作上以院为家,从不怕脏和臭,不怕苦和累。二是生活上无微关怀,老人生病他为他们端屎倒尿,换衣换裤、喂药、一口饭、一口茶、有时站上大半个钟头,老人病重时他还自己掏钱为他们买来开心的果品,老人病危时他为他们送终。如院民郭绵远在大年三十病危时我一直守候到晚上十一点多钟,直到老人含笑而去。十几年来,我为二十多位老人送终尽孝,老人故亡后全是他一个人护送到县殡仪馆火化,又是他一人把他们的骨灰端回院。殷勤的服务,耐心的开导,20xx年在农村殡葬改革时,我院在全县率先实行殡葬火化改革,有力地推动了农村殡葬移风易俗改革进程,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嘉奖和表彰。
院长是老人可信赖的亲人。因为院民们把当作孝子,他还为老人牵线搭桥喜结连理当红娘,几年来,先后七八对老人喜结良缘,老人们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他们都说"在家孤孤单单,打光棍,想不到在院里不花一分钱,就能讨上老婆,送来一份温馨,我们真是服了他"。在院里这些年,他把每件小事都当作大事,总是认真地把它做细做好,倾洒一片真心,换得老人开心,献出一片爱心,赢得院民尊敬,多少老人临终时拉着我的手含情地说:"戴院长,你真是个大好人,比亲生儿子还要亲,在晚年能碰上你这样好的人是我前世修来的福哇!",院民史长秀临终时一直都在呼喊我的名字,"好人啦好人……"
冬去春来,院里来了一批又一批老人,他们在这充满爱心的绿洲里,过得开心,住得舒心,人变了,观念大变样了,院里的各项工作总是积极主动配合,院里吵闹事少了,守纪律、讲文明、讲团结的人多了。原来院里曹先和、郭绵远、钟安名三位院民,是院里有名的闹事老顽童,在我坚持不懈的真诚感召之下,一个个都变成了守纪律的好院民,有的还评为了"五好院民"。通过以真心换真情,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你敬他人一尺,他敬你一丈,多年来每逢我家农忙,院里身体较好的十多位老人总要偷偷地到我家来帮忙。我儿子结婚那天,院里老人都拿着红包来道贺,他们喝完喜酒之后,我分文不取全部送还了他们,并在家中拿来10多斤肉送给那些行动不便没有来的老人,让他们分享他家的快乐。
淡名利,勤耕耘,甘当人民的孺子牛
有很多人劝说:"老戴你真傻,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打工热潮、致富门路多的形势下,凭你的能力,灵活的头脑,却在敬老院守那份清贫,只要随便去干什么事业,都比现在强"。说句真心话,凭居住地理条件和现在党的富民政策,加上他吃苦耐劳的韧劲,几年功夫,也可能着实的赚到一大把,如今同村那些原来较穷的家庭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发财了,而他却落伍了。凭心而论,敬老院的工作是份苦差事,待遇是低了点,尝过多少的酸咸苦辣,付出了许多心血,流下了不少的汗水。四十几号人,只有连炊事员在内三个工作管理人员,他从1995年每月160元的工资到现在300多一点,妻子守着几亩薄地,每年收入微乎其微,而且还没有解决后顾之忧,但他却淡泊名利,认为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爱上了敬老院这项事业,那怕是苦一点,清贫一点也是心甘情愿。他想只要全心地在扑这片小天地里,发出光和热,上对得起党和政府,下对得起需要关照的院民,问心无愧就行,做人要讲诚信,是党员就要讲党性,工作要敬业爱岗,对事业要执着追求,善始善终。
他将毕生的热血倾注给老人们的爱,站在最平凡的岗位上,用最平凡、最明快的点滴行动,诠译着一位共产党员最朴实的情怀,为了老人们的幸福,他依旧默然的为之而为之,真是爱之倍加,赤心可照。
院长先进事迹材料 篇4
小秦:中共党员,主任中医师。20xx年x月担任xx区第二人民医院院长,20xx年x月调任xx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20xx年x月和他带领全院职工将xx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通过了国家级二级乙等医院的评审。20xx年以来,连续xx年获得区优秀卫生院院长称号。
一、不畏艰难,锐意改革的开拓者。
接过xx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的重担。当时的中西医结合医院毕竟刚从乡镇卫生院发展而来,基础还很薄弱,病房内没有盥洗间,彩超、麻醉机等设备老化、陈旧,还欠几百万元的外债。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小秦院长带领班子认真调研,决定从制度建设抓起,对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管理机制进行改革,健全完善绩效考核制度,不断增强内部活力,提高医院竞争力。从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激励机制着手,开展学科建设,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医院先后购置了全自动免疫分析仪、血液透析机、碎石机、尿沉渣检测仪,增添了彩超、麻醉机等,全力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为群众提供了优良的医疗服务。将彩超室从二楼搬迁至一楼,将心电图室从病区搬迁到门诊,改建了门诊输液室、消毒供应室、扩建了停车场,增加了导医,方便群众就医。他懂得凝聚人心,出台了一系列关心职工,解决职工后顾之忧的政策,如职工免费体检,职工及家属成本医疗,开通了班车,对医院食堂改造,食堂的主体部分专门提供职工工作餐和为病人提供营养餐;搬迁药库,解决职工宿舍,这些政策和措施,充分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院职工干劲十足,医院病人不断增多,优质高效的服务赢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经一年的努力,中西医结合医院在小秦院长的带领下,在规范管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医疗质量、行风建设、医院文化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医院建设快速发展,职工收入大幅提高,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普遍赞誉,社会影响力显著增强。在此基础上,20xx年x月,小秦提出了创建国家级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构想。
当时的条件,无论是设备,床位、科室设置等硬件还是人才、制度、重点专科、信息管理等软件方面距国家二级等级医院都有很大的差距。很多职工认为我们是乡镇卫生院,要跻身于国家二级,和经济条件较好的县级中医院同等级别,困难太大,有些老职工也找他谈心,认为创建是劳民伤财而又没有效果的事,有些卫生局领导也为他捏了一把汗。小秦院长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作为主任中医师、盐城市名中医,凭着对中医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xx人民健康事业的无比热忱,怀揣着让xx区有一所二级中医医院的梦想,他到北京参加了全国创建二级中医医院培训班学习。学习期间,他认真学习评审的每一条标准和评审细则,评审总分1000分,17个核心指标,他将1000分分成A、B、C三类,A类必得分,B类经努力可以拿到分,C类为目前条件不具备,必须放弃的分。经过认真分析测算,他认为经过努力中西医结合医院可以创国家二级等级医院。于是他果断向盐城市卫生局作出申请,并向区局党委立下军令状,如果创建不成功,他主动辞职。在全院创建动员会上,他对医院创建的有利和不利的方面做了详细分析,并提出目前最大的困难是害怕,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工作。医院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他每天加班加点和创建小组成员一起将创建评审标准的每一条认真研读分析,然后将每一条内容逐一落实到科室、落实到人。
为了实现创建目标,他将提高医疗质量和水平,切实把加强医院内涵建设作为医院管理的重中之重。以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为重点,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完善质量管理控制体系,不断加大对医院人员的考核力度,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以加强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为重点,加大对管理人员的在职在岗的培训培养,积极开展人才引进工作,实施灵活的用人机制,他亲自带队到省内、外高校招聘人才,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先后将23名年轻医师送到上级医院进修,选派9名本科生参加中医研究生学习,他本人选择对中医有兴趣的年轻人进行师带徒培训;加大对疼痛科、肛肠科等重点专科的投入力度,在人才、资金上大力倾斜,通过多方努力,专科特色逐步形成。
每月召开创建会,他亲自督查各项工作进度;认真研读评审标准,他亲自检查各科室,各人资料完成情况。在创建的攻坚阶段,同志们对评审的条款吃不准,他7次带领创建小组去市中医院、东台中医院等医院参观学习,3次请市卫生局、市中医院的专家来院指导。功夫不负有心人,20xx年x月医院顺利通过国家二级医院的验收。
二、情系百姓,胸怀社会责任的公益代言者。
作为卫生系统的人大代表,又是医院的管理者,他积极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在临床工作中,他始终记着农民的疾苦,不让农民多花一分钱;拒收病人红包达几万之多。他常说,人民健康利益无小事,群众满意是标准,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在他担任院长职务以来,要求医生坚决不开大处方、不滥检查,对于乱开大处方、滥检查的医生处以重罚。中西医结合医院出院病人平均费用连续多年在全市同级医院都是最低的。医院还开设了“危重病人先抢救后收费”“急救病人绿色通道”使危重患者能得到快捷优质高效的救治。我们不是专门的慈善机构,但是我们有义务为慈善事业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出一份力。小秦院长每年组织职工为秦南镇60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对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免费手术治疗。今年免费对秦南镇4800多名40岁以上人群进行上消化道疾病普查普治,在小秦院长的倡议下,32名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进行了采样。
合作医疗制度是我们党为民办实事、让普通老百姓享受改革红利的好事,虽然实施了多年,但合作医疗制度还不完善,合作医疗资金相对较少,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之间时常有矛盾。江院长深知合作医疗是医改成败的`关键。他把每一项工作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把每一项工作分解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当出现矛盾的时候,他亲自去调解矛盾,争取使人民群众满意为止,并对参合群众反映的问题他都一一记录。针对参合群众小病转诊到大医院,个人和合管办都要多花钱的转诊问题,他将20xx年起上级下发的合作医疗相关的十多个文件认真研读,走访了一百多户参合群众,对曾经向医院或向上级反映过问题的群众,一一电话回访,通过认真调研找出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写成提案提交区人大,得到区人大的重视。
三、无私奉献,党的群众路线的忠实践行者。
作为一名老党员、受党培养多年,他对党始终怀着感激之情、感恩之心,对人民群众始终保持着敬重之情、敬畏之心,对事业始终尽心竭力、尽职尽责,本质上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方面,他总是从自己做起,不参加与工作无关的各类会议,医院会议不超过一小时,严格落实接待、出访活动规定,来人招待一律在医院食堂,因公出差出访,能严格要求自己,不超标准住宿、用餐,不向组织提任何额外要求;药品、设备采购实行公开化,用最低的价格,买到最好的药品和设备。坚决拒收供应商的回扣,自觉抵制商业贿赂,先后与职工签订了拒收红包、回扣承诺书、“九不准”承诺。在生活上,他在医院只有一间十多平方的宿舍,里面没有厨房和卫生间。职工生病住院了,他亲自去看望他们,职工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他也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将医院建设好,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我当人大代表的责任”。怀着为民谋利,为民着想的迫切心情,今年他已十多次到区、市发改委积极争取国债,改造手术室、产房,自筹资金开展血液透析项目,新建数字化接种门诊,对医院变压器进行增容。说起医院的未来发展,小秦院长说:“在发展势态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对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发展而言,是机遇、挑战、考验并存。如何办人民群众最放心最满意的医院,如何与时俱进,如何实现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加快发展,唯有转变发展方式,要更加重视学科建设,更加重视人才培养,更加重视医疗质量,更加重视服务流程和细节,只有这样,才能推进医院整体实力提升,树立医院的形象、信誉和品牌。”这是一个人大代表的心愿,也是一个人大代表的本质体现。
院长先进事迹材料 篇5
**市**区**乡敬老院59岁的x院长就是一位这样的党员,她把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化作实际行动,把全部的光和热倾注在敬老院的事业上,用自己的爱心和行动实践着,谱写了一曲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赞歌。经过十多年的辛勤工作,她把一个破烂不堪的敬老院变成了一所市级标准化敬老院,受到领导和群众的高度赞扬。97年她荣获民政部等六个部委颁发的全国敬老好儿女金榜奖的金质奖章,并多次被市、区、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今年她又被评为市级模范党员标兵。
91年春天,乡领导陪着来敬老院交接,当时的敬老院可谓是煤无一锹、柴无一捆,有的只是240平方米的一栋平房、一个猪舍、一台黑白电视机、一台收音机、二台破铁车,再有的就是几年遗留的5300余元的外债。15位老人已经吃了4个月的苞米面粥了,并且苞米面也所剩无几。望着这一群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凄楚老人,她直觉得鼻子发酸,也清楚了自己的责任有多大。她对送她来的乡长说:"既然是党组织派我来的,就是对我的信任,我一定要干出个样来"。第二天,她从家里用小牛车拉着行李、衣物和家里的50斤大米、三麻袋苞米上任了。从此她在敬老院一住就是十五年。
从这天起,她天天不拾闲,天天把自己累得诊里倒在炕上就一动不想动了。她四处跑着求援。老人们看见:第二天,西太小学就来了一些高年级的学生为他们割了一垛条子码到了院子里;第三天,西太煤矿就捐送了两车原煤;第四天,她又到各村"化缘",弄来了白灰、水泥、红砖,然后和敬老院的另一个工作人员--出纳员刘景君把屋子重新粉刷了一遍,把坡着的门口砌上了水泥台阶;接着,她到市民政局请局长批了5000元钱,和小刘带着两个老人赶着借来的马车上街了,从饭碗、盘子、筷子、水桶、洗脸盆、洗衣盆到换洗的衣袜、床上用品买了满满一车,浩浩荡荡地回来了。那些日子,是敬老院的"年",老人们像孩子一样欢喜。她烧了一锅一锅的热水,给老人们洗澡理发,那衣服被褥上的虱子都要拿笤帚扫……不到一个月,敬老院变了,不光清爽,连人的精神气儿都高了。
太累了,一次她骑着自行车出去办事,头一晕,从车上栽了下去。醒过来,已躺在医院里。看见周围都是人,自己胳膊、腿一动都疼,就问:"我这是在哪儿?"听说自己摔了,但没伤着骨头,她挣扎着要爬起来。大家忙按住她:"别动,你伤得很重。乡长把床位都给你安排好了,你就在医院里住几天吧。"那可不行,敬老院这点钱我可舍不得祸害!快,送我回家!"她一到家,80岁的婆婆见她浑身是伤,便心疼得哭了,她自己反倒笑了:"没事儿的,你不总说我是铁打的.吗?"她只躺了三天,就一瘸一拐地到敬老院去了。在民政、工商税务等部门以及慈善部门的支持下,用一个月的时间还清了全部外债。
琢磨,过日子不能没有底气,她把敬老院抵债的40亩地都要了回来,还划拉了边边角角别人不种的20亩地,起早贪黑地种上了苞米、大豆、红小豆、饭豆、绿豆、地瓜、花生、土豆、茄子、豆角,连做粘干粮的粘苞米都没落下。老人们也都呆不住了,体格好的看见嘴里嚼着干粮就往外走,也扛起锄头跟着。玉荣的腿糊着药下地,谁的心不是肉长的?她考虑老人没有水果吃不行,便带着大家在房子周围种上了樱桃、杏子、李子、海棠……她又张罗着抓了猪羔、鸡崽、鸭崽……粮有了,油有了,菜有了,果有了,蛋有了,肉也有了。她想等以后发展起来,再卖点,还怕敬老院日子不好过吗?
面对这些无儿无女的老人,把爱倾注在这些孤寡老人身上,凡是到敬老院来的老人年龄都较大,身体多病又无儿女照顾。她总是把这些老人当做自己的亲人来对待。如今老人讲究过大寿,这些无儿无女的老人也很羡慕别人过生日,她就把老人们的生日写在纸上贴在办公室的墙上。每当有老人过生日,她都精心准备,买来生日蛋糕,做上十多个可口的菜肴和大家一起为老人祝寿,让老人享受天伦之乐。到过敬老院的人都能注意到,院长的住屋和病号间挨着,这是她为了方便照顾老人。提起这事,老人的心里都暖暖的。79岁的老退伍军人孙忠铃患前列腺炎多,严重时小便非常困难,非常痛苦,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一面买一些治疗的药物,同时她多方打听偏方,当听说用热水洗小便能把尿引下来,她打消了一切顾虑,亲自打来热水,为老人热敷,直到排出尿为止。老人临终前说:"闺女,苦了你了,没有你,我活不了这些年哪……"81岁的院民王镇江突然患脑血栓,因年岁已高,医院已无回天之力,白天派专人看护,晚上她亲自守护在老人身傍同睡一炕,为老人打针、喂药、喂饭、洗澡擦身,端屎端尿。在王镇江老人临终之际,她把老人身上的衣服一件件脱下来,又一件件把装老衣服给老人穿上。出殡的时候又是她给老人烧纸、扔"纸钱"。太阳村的孤寡老人王玉珍患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在最后病危的8天8夜里是她一人守在身边,陪伴老人走过最后的几天,老人死后,她又亲自为老人烧了纸,扛了"棂头帆"。做为共产党员她深知这样做没有用,但是给了全体老人一个很好的安慰。她在敬老院20xx年,送起了18位老人,其中有10位是瘫痪病人,在她看来,老人都是爹和娘。
她上有80多岁的父母和婆婆,下有儿子、儿媳,还有知疼知热的老伴。按说她该是家里的主力,然而家却一点儿也借不上她的力。96年夏天,她80岁的婆婆因雨天不慎滑倒,躺在炕上两个多月没起来,是丈夫和儿子轮班护理。她只是偶尔回家看看,可总是匆匆忙忙。难怪婆婆说她回家住店了。97年儿子因工腿摔成了骨折,家里人知道她忙,没有靠诉她。十天后她儿子出事了才知道,当她赶到医院时,她抱住儿子哭了,"妈妈没把你照顾好,你生妈妈的气吗?"儿子一边哭,一连摇头:"妈能来看看我,我就知足了……",儿子知道妈妈心里惦记着敬老院的老人和瘫在床上的病人,主动劝妈妈回去,含着眼泪离开了儿子。
98年春节,新婚的儿媳前来和她商量,要接她回家过个团圆年,她何偿不想一家人团聚在一起,但她不能。因为她怕老人们有失落感、怕他们不注意冷热感冒了、怕他们不小心弄出火来,除夕夜,她带着老人们放过鞭炮,独自一人久久地站在山坡上,望着自家的方向。
20xx年来,她所有的节日都是在敬老院陪老人们过的。虽然自己家离敬老院只有几里路,但是她只能抽空回家看一眼就走,没在家里住过一宿。她的孙女如今已经8岁了,到现在还不知道奶奶是不是自己家里人。在母亲病危的半个月里,正赶上院里一位老人也有重病,她没能好好照顾母亲一天,也没能陪母亲住过一宿,至今她想起这事还背地偷偷落泪,做为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做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她把本属于自己的幸福让给了老人们,把本该属于自己的快乐送给老人们,为了让老人健康长寿,她利用自己掌握的医学知识,为老人打针、喂药;为了改善卫生条件,她建起了浴室,使老人们能够定期洗上热水澡;为了老人的幸福,她人瘦了,头白了。如今的敬老院里,彩电、冰柜、洗衣机、电风扇、电饭锅一应俱全,仓房里吃的、穿的、用的,一摞摞、一袋袋、一桶桶、一坛坛,可是自己家里的日子却过穷了。
默默的十五年,苍老了,但是敬老院却鲜花成片、果树成荫、榆柳成行、老人欢笑。站在宽敞的水泥平台上,眼前是青绿一片的庄稼,好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老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纪院长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有这样的好闺女,俺们知足了"。
院长先进事迹材料 篇6
走进某某敬老院,老人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夸他们的“好女儿”,这位老人们口中的“好女儿”,就是某某镇敬老院的院长沈照琴。
1999年5月,51岁的沈照琴从某某镇长生村妇代会主任、村委会副主任岗位上退下来,组织上安排其担任敬老院院长职务。自1999年5月担任敬老院院长以来,带领全体工作人员,坚持“以人为本、情系老人”,建立健全了敬老院一整套规章制度,创新“以副养院”工作路子,为孤老们创造了安度晚年的良好环境。入住老人由本镇的孤寡老人扩展到外省、市、县的寄养老人,由99年的28人增加到100人;敬老院的固定资产由99年的60万元增至目前的200万元;现有住房60间,床位125只,入住老人达到了百位,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20xx年,沈照琴同志被授予“全国孝亲敬老之星”荣誉称号,还获得了“市孝亲敬老之星”、县级示范党员等多项荣誉,某某镇敬老院已连续7年被评为“县先进敬老院”。20xx年敬老院还被评为“全省先进敬老院”。
作为一名老党员,沈照琴干一行爱一行,责任心、事业性极强,担任院长后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这个岗位上。作为院长,她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并不断探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面对全新的工作,她积极向业务部门请教,向邻近乡镇敬老院学习,尽快熟悉业务,尽快进入工作角色。同时,结合某某实际,选配了6名从妇女主任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党员干部,成立了院长、工作人员及五保老人代表三方组成的院务委员会,制订了学习、管理、评比、财务、安全保卫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在健全各类制度的基础上,沈照琴还不忘为敬老院节省各类开支。同时,明确院长、护理员、炊事员、医务人员等每位工作人员的职责,提出了对待老人要“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不是女儿胜似女儿”的护理要求,使全体老人都得到亲人般的细心照料,使敬老院的各项工作始终走在全县乃至全市前列。
在某某镇敬老院,每位老人都可以享受到舒适、贴心的服务。每天清晨五点之前,沈照琴就与全院的7名工作人员一起,为需要特级护理的7位老人更换尿布、翻身清洗、修剪指甲、送粥喂饭,为所有老人提供生活上全方位的服务,起早摸黑,八年如一日,从不嫌苦、从不嫌脏、从不嫌累,让老人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敬老院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曾有一位患有严重便秘的91岁老太范桂英,每次排便都十分痛苦,沈照琴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亲自用手帮助老太疏通,让老太感激不尽;时年77岁的“五保”老人陈根毛一天晚上“老慢支”突然发作,危及生命,由于沈照琴的及时发现、及时送往医院抢救和悉心照料,终于把陈根毛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年近七旬的老汉张志桃,刚进院时脾气相当差,但经过沈照琴一段时间的悉心照顾,老汉明显感受到敬老院的温暖和自身的缺点,态度有了明显转变;寄养老人孙志华,五个儿子条件均不错,但敬老院全方位的服务让他感觉到敬老院才是他真正的家,过年时也非要留在敬老院。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沈照琴已成为大家公认的“特级护理师”。周边镇乃至上海等外省市的老人也闻讯要求入住某某敬老院,目前已有集中供养老人47人,53位自费寄养老人,其中15位来自外镇。为了丰富老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沈照琴还与学校联系,每季为老人们免费演出各类文艺节目;与镇社区文艺队挂钩,定期观看文艺队表演。
敬老院需要不断发展,老人生活条件需要不断改善,沈照琴意识到靠政府的拨款、工作人员的努力和自己的精打细算还远远不够,需要做好增收文章。为此,她创出了一条“面向社会、自主经营、以副养院”的好路子。经过反复思考,她选择了以创办老年活动室作为创收的突破口,用优质服务吸引院外的老人到院内活动。由于服务周到,活动室成了老人的乐园,仅此一项就为敬老院每年创收2万多元。在办好老年活动室、人气不断攀升的情况下,自费寄养老人的不断增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敬老院的收入。在沈照琴的努力下,敬老院还办起了小型养猪场;原为院内老人办理丧事的场所由于服务到位转变成了向社会开放的安息堂,这些都为敬老院拓宽了增收渠道,敬老院的净收入逐年递增。针对这部分收入,沈照琴合理分配,与老人们同吃同住,仔细观察老人们的需求,想方设法为老人创造更好地居住环境,却从不以院长的身份获得比其他工作人员高的待遇。一是改善硬件设施。20xx年投入2.5万元对2号楼进行改扩建;20xx年添置太阳能热水器、煤气大锅灶、电视机、电风扇等一批改善老人生活条件的设施;20xx年又在县民政部门和镇民政办的支持和帮助下,争取到32万元的敬老院改扩建工程补助资金,共投入68.8万元,使敬老院的面貌焕然一新。二是改善老人的生活福利待遇。每天为老人提供可口丰富的配餐,配给四季服装等生活必须用品,每年还发放给每位老人节日费、零用钱近600元,还订阅了四份报刊供老人阅读等。三是为城镇“三无”老人提供医疗补助费,每年约1万元。四是充分考虑工作人员的报酬,每年每人1万元以上。
“花香引得蝴蝶来”。当问起那些周边镇的寄养老人为何选择某某敬老院时,他们均会异口同声地回答:“除了收费适中,最主要的是沈院长和全体员工态度和蔼、服务到位,让我们在这里过得舒心、安心、放心,深深感到家的温暖。”当有人问起“沈院长您累不累”时,她总是淡淡地说“看到他们每天都那么开心,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新形势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怀下,沈照琴满怀信心,她将带领敬老院全体工作人员,携手让老人们的晚年生活越过越精彩,真正散发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光和热。
院长先进事迹材料 篇7
在工作实践中,我怀着对生活的热情和对工作的责任感,踏实认真地做好每一项工作,无论在什么岗位上,我都能牢记党的宗旨,以大局为重,高标准、严要求,爱岗敬业,求真务实,勤政廉政,始终坚持围绕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长远目标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开拓创新,为医院的发展尽职尽责。我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在工作中严于律己,克己奉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一切为卫生事业的发展着想,一切为职工的利益着想,一切为患者的需求着想,充分展现出一名共产党员崇高的政治觉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协助院长管好医院,推行新的管理模式
我作为副院长,深知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也明确知道自己的责任。在医院任副院长期间,积极支持一把手工作,当好参谋,是维护院领导班子团结的模范。能与医院领导班子成员精诚团结,相互交流,相互支持,工作上积极主动,从不推诿,经常把荣誉和利益让给别人,困难留给自己。开诚布公,实事求是,敢挑重担,经常深入基层科室进行一线工作,参加查房、坐门诊、组织急诊抢救、做手术、指导医师工作、疑难病例讨论、业务培训等。在医院各位同事的团结合作下,医院的环境卫生、劳动纪律、业务水平、服务质量、人员素质已全面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责任化,全院工作有了新的起色,医院管理步入了科学化、正规化的轨道。
自任镇盛卫生院副院长起,我便与党政一班人团结协作,协助院长大胆尝试新的医院管理模式,成功地推行了人事制度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并且恰如其分地运用时代的眼光,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与医院的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认真研究和解决医院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抓住难点、热点问题,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其中包括了中层干部的管理、人事管理、采购开支活动管理,奖惩的具体办法及制度的落实,从而规范了职工的行为,明确了职工的工作责任,彻底改变了多年来医院管理中存在的积弊,使医院在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稳步发展。
二、加强学习,提高管理医院的能力
作为副院长,除了每天兢兢业业地协助院长管好医院这个大家庭外,还努力找时间、挤时间,认真学习医院管理知识、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等,坚持了解贯彻卫生政策和上级卫生工作方针,并努力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贯彻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去,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在工作中能做到虚心好学,积极上进。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了自身素质,为搞好医院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扩建医院,改善群众的就医环境
结合医院实际情况,以长远的眼光和战略思想,大手笔构想,高起点规划、设计,在确保职工工资、确保职工福利待遇、确保设备投资总额基本不变、确保事业发展基金不少、确保医院良性发展等五个确保的基础上,采取多种融资渠道。对于改善医院就医环境,提高医院服务档次,促进医院可持续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强化治理、加大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的工作力度
针对群众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深入进行专项治理,坚决维护群众利益。一是积极开展医药购销专项治理工作,并将此项工作以推动中心工作为目标渗透到卫生工作全过程。加强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的管理和监督,结合“维护好群众健康权益,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专项治理工作,坚持纠建并举,惩罚并重的方针,确保人民群众得到实际利益,老百姓看病贵问题真正得到解决;严格整章建制,规范职工行为,建立层层追究责任制度。坚决打击和杜绝医疗服务中收受“红包”回扣,开单提成,开大处方,滥检查,乱收费行为。坚持以人为本,广泛开展“廉洁行医,诚信服务,自觉维护医学的圣洁”及“三承诺、一树立、六禁止”活动。二是加大政务,医务公开制度的推行力度,增强工作透明度,强化内外监督,并公开举报电话,设立举报箱,实行挂牌上岗,继续推行了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否定报备制、失职追究制等六项制度。在县级医疗机构进一步完善病人选择医生,住院费用清单制,药品价格清单制,医疗服务公示制;自觉的依法行政,廉洁从政、从医。
五、爱岗敬业、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为了做好此项工作,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实践,统领各项工作,进一步提高了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坚持了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宽以待人,维护领导班子的团结。觉得大家一起共事,既是事业的需要,也是缘份,应该珍惜在一起合作共事的这种缘份,既讲党性原则,也讲感情友谊,成为政治上志同道合的同志,思想上肝胆相照的知己,工作上密切配合的同事,工作上密切配合的挚友,在工作和生活中实心实意对待每一位同志,言行保持高度统一,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搞小动作。对反对过自己反对错了的和背后对自己搞过一些小动作的也能真诚对待,宁让人负我,我不负人。其实不管是业务工作,还是工会工作,只要是组织交给她我任务,我都十分投入,认真完成。所兼任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普法工作,都出色的完成。20xx年—20xx年连续三年被茂南区卫生局评为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近两年连续评为优秀党员。
我没有惊天动地之举,没有轰轰烈烈的“政绩工程”,有的只是朴实无华的言行,踏实肯干的精神,在自己平凡的卫生战线工作岗位上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院长先进事迹材料 篇8
走进某某敬老院,老人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夸他们的"好女儿",这位老人们口中的"好女儿",就是某某镇敬老院的院长沈照琴。
1999年5月,51岁的沈照琴从某某镇长生村妇代会主任、村委会副主任岗位上退下来,组织上安排其担任敬老院院长职务。自1999年5月担任敬老院院长以来,带领全体工作人员,坚持"以人为本、情系老人",建立健全了敬老院一整套规章制度,创新"以副养院"工作路子,为孤老们创造了安度晚年的良好环境。入住老人由本镇的孤寡老人扩展到外省、市、县的寄养老人,由99年的28人增加到100人;敬老院的固定资产由99年的60万元增至目前的200万元;现有住房60间,床位125只,入住老人达到了百位,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20xx年,沈照琴同志被授予"全国孝亲敬老之星"荣誉称号,还获得了"市孝亲敬老之星"、县级示范党员等多项荣誉,某某镇敬老院已连续7年被评为"县先进敬老院"。20xx年敬老院还被评为"全省先进敬老院"。
作为一名老党员,沈照琴干一行爱一行,责任心、事业性极强,担任院长后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这个岗位上。作为院长,她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并不断探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面对全新的工作,她积极向业务部门请教,向邻近乡镇敬老院学习,尽快熟悉业务,尽快进入工作角色。同时,结合某某实际,选配了6名从妇女主任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党员干部,成立了院长、工作人员及五保老人代表三方组成的院务委员会,制订了学习、管理、评比、财务、安全保卫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在健全各类制度的基础上,沈照琴还不忘为敬老院节省各类开支。同时,明确院长、护理员、炊事员、医务人员等每位工作人员的职责,提出了对待老人要"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不是女儿胜似女儿"的护理要求,使全体老人都得到亲人般的细心照料,使敬老院的各项工作始终走在全县乃至全市前列。
在某某镇敬老院,每位老人都可以享受到舒适、贴心的服务。每天清晨五点之前,沈照琴就与全院的7名工作人员一起,为需要特级护理的7位老人更换尿布、翻身清洗、修剪指甲、送粥喂饭,为所有老人提供生活上全方位的服务,起早摸黑,八年如一日,从不嫌苦、从不嫌脏、从不嫌累,让老人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敬老院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曾有一位患有严重便秘的91岁老太范桂英,每次排便都十分痛苦,沈照琴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亲自用手帮助老太疏通,让老太感激不尽;时年77岁的"五保"老人陈根毛一天晚上"老慢支"突然发作,危及生命,由于沈照琴的及时发现、及时送往医院抢救和悉心照料,终于把陈根毛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年近七旬的老汉张志桃,刚进院时脾气相当差,但经过沈照琴一段时间的悉心照顾,老汉明显感受到敬老院的温暖和自身的缺点,态度有了明显转变;寄养老人孙志华,五个儿子条件均不错,但敬老院全方位的服务让他感觉到敬老院才是他真正的家,过年时也非要留在敬老院。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沈照琴已成为大家公认的"特级护理师"。周边镇乃至上海等外省市的老人也闻讯要求入住某某敬老院,目前已有集中供养老人47人,53位自费寄养老人,其中15位来自外镇。为了丰富老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沈照琴还与学校联系,每季为老人们免费演出各类文艺节目;与镇社区文艺队挂钩,定期观看文艺队表演。
敬老院需要不断发展,老人生活条件需要不断改善,沈照琴意识到靠政府的拨款、工作人员的努力和自己的精打细算还远远不够,需要做好增收文章。为此,她创出了一条"面向社会、自主经营、以副养院"的好路子。经过反复思考,她选择了以创办老年活动室作为创收的突破口,用优质服务吸引院外的老人到院内活动。由于服务周到,活动室成了老人的乐园,仅此一项就为敬老院每年创收2万多元。在办好老年活动室、人气不断攀升的情况下,自费寄养老人的不断增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敬老院的收入。在沈照琴的努力下,敬老院还办起了小型养猪场;原为院内老人办理丧事的场所由于服务到位转变成了向社会开放的安息堂,这些都为敬老院拓宽了增收渠道,敬老院的净收入逐年递增。针对这部分收入,沈照琴合理分配,与老人们同吃同住,仔细观察老人们的需求,想方设法为老人创造更好地居住环境,却从不以院长的身份获得比其他工作人员高的待遇。一是改善硬件设施。20xx年投入2.5万元对2号楼进行改扩建;20xx年添置太阳能热水器、煤气大锅灶、电视机、电风扇等一批改善老人生活条件的设施;20xx年又在县民政部门和镇民政办的支持和帮助下,争取到32万元的敬老院改扩建工程补助资金,共投入68.8万元,使敬老院的面貌焕然一新。二是改善老人的生活福利待遇。每天为老人提供可口丰富的配餐,配给四季服装等生活必须用品,每年还发放给每位老人节日费、零用钱近600元,还订阅了四份报刊供老人阅读等。三是为城镇"三无"老人提供医疗补助费,每年约1万元。四是充分考虑工作人员的报酬,每年每人1万元以上。
"花香引得蝴蝶来"。当问起那些周边镇的寄养老人为何选择某某敬老院时,他们均会异口同声地回答:"除了收费适中,最主要的是沈院长和全体员工态度和蔼、服务到位,让我们在这里过得舒心、安心、放心,深深感到家的温暖。"当有人问起"沈院长您累不累"时,她总是淡淡地说"看到他们每天都那么开心,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新形势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怀下,沈照琴满怀信心,她将带领敬老院全体工作人员,携手让老人们的晚年生活越过越精彩,真正散发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光和热。
院长先进事迹材料 篇9
,女,今年50岁,中共党员,系xx县社会福利院副院长。作为一名基层护理工作者,她17年如一日,始终坚守在养老服务工作的最前沿,用自己一颗纯朴的爱心,一缕柔情的关怀,一份默默的坚守,一路呵护着福利院的孤寡、高龄和病残老人,被老人们亲切地称为“最美院长”。
从踏入福利院的第一天起,就自动的承担起为老人服务中最累、最脏的护理工作,每天不厌其烦为老人们拖地,送水,洗衣叠被、问药求医……。工作虽然单一,但她会做得很到位,事情虽小但一样也没落下。每逢老人生日,她总会把老人喜爱的菜肴精心准备好,按时送到老人房间;端午,她从没忘记为老人们准备粽子和茶叶蛋;重阳是院内最热闹的时节,也是副院长最忙的时候。春节到了,有的老人被亲人接回家,有的也留在福利院,除夕之夜,她与老人们守候在一块,拉拉家常,看一看电影,唱一唱他们熟悉的歌曲,让老人们备感欣慰。
福利院老人都是“老小孩”,许多老人个性倔强、脾气古怪,问题经常也会“扎堆”出现。每每遇到问题,老人们都会把当成自己的亲闺女一样,酸甜苦辣都一鼓脑的向她倾诉。从事护理工作十几年的她十分清楚,老人更像是一群瓷娃娃,冷不丁哪天就会有意响不到事情的发生,这让福利院平添了更多的“怕”。春天流感多发,怕老人们传染发病;夏天蚊虫肆虐,怕老人生疮;秋天老人情绪波动大,很容易“擦枪走火”;冬天里老人体质潺弱,千万不能冻着…….一年四季没有片刻的懈怠,也没有丝毫的疏漏。长期的工作让她养成了一个固定习惯,一定要等到工作人员查完房,确认老人们都回房了,炉火水电都关了,她和护理人员才能安心离开。
做一次不难,做一天也不难,难的是每天,周而复始的付出与奉献。院内悬挂的那一面面锦旗承载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院内有位叫刘爷爷,半夜盲肠炎复发,由于很突然,无法联系起家人,和另一名护理员在县中医院陪护他一整夜。福利院辛萍妹婆婆,突发重感冒,辛萍妹婆婆喜欢反锁门,工作人员联系不上辛婆婆家人,踢开门,及时把辛婆婆送到医院。
春往秋来,已在养老服务这块阵地上坚守了17年,在平凡的工作中展示了不平凡的精神,在细微中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院长先进事迹材料 篇10
**市**区**乡敬老院59岁的x院长就是一位这样的党员,她把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化作实际行动,把全部的光和热倾注在敬老院的事业上,用自己的爱心和行动实践着,谱写了一曲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赞歌。经过十多年的辛勤工作,她把一个破烂不堪的敬老院变成了一所市级标准化敬老院,受到领导和群众的高度赞扬。97年她荣获民政部等六个部委颁发的全国敬老好儿女金榜奖的金质奖章,并多次被市、区、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今年她又被评为市级模范党员标兵。
91年春天,乡领导陪着来敬老院交接,当时的敬老院可谓是煤无一锹、柴无一捆,有的只是240平方米的一栋平房、一个猪舍、一台黑白电视机、一台收音机、二台破铁车,再有的就是几年遗留的5300余元的外债。15位老人已经吃了4个月的苞米面粥了,并且苞米面也所剩无几。望着这一群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凄楚老人,她直觉得鼻子发酸,也清楚了自己的责任有多大。她对送她来的乡长说:“既然是党组织派我来的,就是对我的信任,我一定要干出个样来”。第二天,她从家里用小牛车拉着行李、衣物和家里的50斤大米、三麻袋苞米上任了。从此她在敬老院一住就是十五年。
从这天起,她天天不拾闲,天天把自己累得诊里倒在炕上就一动不想动了。她四处跑着求援。老人们看见:第二天,西太小学就来了一些高年级的学生为他们割了一垛条子码到了院子里;第三天,西太煤矿就捐送了两车原煤;第四天,她又到各村“化缘”,弄来了白灰、水泥、红砖,然后和敬老院的另一个工作人员--出纳员刘景君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查看更多文秘资源网资料把屋子重新粉刷了一遍,把坡着的门口砌上了水泥台阶;接着,她到市民政局请局长批了5000元钱,和小刘带着两个老人赶着借来的马车上街了,从饭碗、盘子、筷子、水桶、洗脸盆、洗衣盆到换洗的衣袜、床上用品买了满满一车,浩浩荡荡地回来了。那些日子,是敬老院的“年”,老人们像孩子一样欢喜。她烧了一锅一锅的热水,给老人们洗澡理发,那衣服被褥上的虱子都要拿笤帚扫……不到一个月,敬老院变了,不光清爽,连人的精神气儿都高了。
太累了,一次她骑着自行车出去办事,头一晕,从车上栽了下去。醒过来,已躺在医院里。看见周围都是人,自己胳膊、腿一动都疼,就问:“我这是在哪儿?”听说自己摔了,但没伤着骨头,她挣扎着要爬起来。大家忙按住她:“别动,你伤得很重。乡长把床位都给你安排好了,你就在医院里住几天吧。”那可不行,敬老院这点钱我可舍不得祸害!快,送我回家!”她一到家,80岁的婆婆见她浑身是伤,便心疼得哭了,她自己反倒笑了:“没事儿的,你不总说我是铁打的吗?”她只躺了三天,就一瘸一拐地到敬老院去了。在民政、工商税务等部门以及慈善部门的支持下,用一个月的时间还清了全部外债。
琢磨,过日子不能没有底气,她把敬老院抵债的40亩地都要了回来,还划拉了边边角角别人不种的20亩地,起早贪黑地种上了苞米、大豆、红小豆、饭豆、绿豆、地瓜、花生、土豆、茄子、豆角,连做粘干粮的粘苞米都没落下。老人们也都呆不住了,体格好的看见嘴里嚼着干粮就往外走,也扛起锄头跟着。玉荣的腿糊着药下地,谁的心不是肉长的?她考虑老人没有水果吃不行,便带着大家在房子周围种上了樱桃、杏子、李子、海棠……她又张罗着抓了猪羔、鸡崽、鸭崽……粮有了,油有了,菜有了,果有了,蛋有了,肉也有了。她想等以后发展起来,再卖点,还怕敬老院日子不好过吗?
面对这些无儿无女的老人,把爱倾注在这些孤寡老人身上,凡是到敬老院来的老人年龄都较大,身体多病又无儿女照顾。她总是把这些老人当做自己的亲人来对待。如今老人讲究过大寿,这些无儿无女的老人也很羡慕别人过生日,她就把老人们的生日写在纸上贴在办公室的墙上。每当有老人过生日,她都精心准备,买来生日蛋糕,做上十多个可口的菜肴和大家一起为老人祝寿,让老人享受天伦之乐。到过敬老院的人都能注意到,院长的住屋和病号间挨着,这是她为了方便照顾老人。提起这事,老人的心里都暖暖的。79岁的老退伍军人孙忠铃患前列腺炎多,严重时小便非常困难,非常痛苦,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一面买一些治疗的药物,同时她多方打听偏方,当听说用热水洗小便能把尿引下来,她打消了一切顾虑,亲自打来热水,为老人热敷,直到排出尿为止。老人临终前说:“闺女,苦了你了,没有你,我活不了这些年哪……”81岁的院民王镇江突然患脑血栓,因年岁已高,医院已无回天之力,白天派专人看护,晚上她亲自守护在老人身傍同睡一炕,为老人打针、喂药、喂饭、洗澡擦身,端屎端尿。在王镇江老人临终之际,她把老人身上的衣服一件件脱下来,又一件件把装老衣服给老人穿上。出殡的时候又是她给老人烧纸、扔“纸钱”。太阳村的孤寡老人王玉珍患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在最后病危的8天8夜里是她一人守在身边,陪伴老人走过最后的几天,老人死后,她又亲自为老人烧了纸,扛了“棂头帆”。做为共产党员她深知这样做没有用,但是给了全体老人一个很好的安慰。她在敬老院20xx年,送起了18位老人,其中有10位是瘫痪病人,在她看来,老人都是爹和娘。
她上有80多岁的父母和婆婆,下有儿子、儿媳,还有知疼知热的老伴。按说她该是家里的主力,然而家却一点儿也借不上她的力。96年夏天,她80岁的婆婆因雨天不慎滑倒,躺在炕上两个多月没起来,是丈夫和儿子轮班护理。她只是偶尔回家看看,可总是匆匆忙忙。难怪婆婆说她回家住店了。97年儿子因工腿摔成了骨折,家里人知道她忙,没有靠诉她。十天后她儿子出事了才知道,当她赶到医院时,她抱住儿子哭了,“妈妈没把你照顾好,你生妈妈的气吗?”儿子一边哭,一连摇头:“妈能来看看我,我就知足了……”,儿子知道妈妈心里惦记着敬老院的老人和瘫在床上的病人,主动劝妈妈回去,含着眼泪离开了儿子。
98年春节,新婚的儿媳前来和她商量,要接她回家过个团圆年,她何偿不想一家人团聚在一起,但她不能。因为她怕老人们有失落感、怕他们不注意冷热感冒了、怕他们不小心弄出火来,除夕夜,她带着老人们放过鞭炮,独自一人久久地站在山坡上,望着自家的方向。
20xx年来,她所有的节日都是在敬老院陪老人们过的。虽然自己家离敬老院只有几里路,但是她只能抽空回家看一眼就走,没在家里住过一宿。她的孙女如今已经8岁了,到现在还不知道奶奶是不是自己家里人。在母亲病危的半个月里,正赶上院里一位老人也有重病,她没能好好照顾母亲一天,也没能陪母亲住过一宿,至今她想起这事还背地偷偷落泪,做为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做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她把本属于自己的幸福让给了老人们,把本该属于自己的快乐送给老人们,为了让老人健康长寿,她利用自己掌握的医学知识,为老人打针、喂药;为了改善卫生条件,她建起了浴室,使老人们能够定期洗上热水澡;为了老人的幸福,她人瘦了,头白了。如今的敬老院里,彩电、冰柜、洗衣机、电风扇、电饭锅一应俱全,仓房里吃的、穿的、用的,一摞摞、一袋袋、一桶桶、一坛坛,可是自己家里的日子却过穷了。
默默的十五年,苍老了,但是敬老院却鲜花成片、果树成荫、榆柳成行、老人欢笑。站在宽敞的水泥平台上,眼前是青绿一片的庄稼,好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老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纪院长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有这样的好闺女,俺们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