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心得体会(优秀7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使我们今后少走弯路。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优秀7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篇1
本学期实时测量技术实验以电子设计大赛的形式,老师命题,学生能够选取老师的题目也能够自己命题,并且组队操作其他的事情(包括设计总体方案、硬件电路、软件设计、焊接、调试等工作)。趣味性强,同时也能够学到很多东西。
我们认为,在这学期的实验中,在收获知识的同时,还收获了阅历,收获了成熟,在此过程中,我们透过查找超多资料,请教老师,以及不懈的努力,不仅仅培养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潜力,在各种其它潜力上也都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实验课上,我们学会了很多学习的方法。而这是日后最实用的,真的是受益匪浅。要应对社会的挑战,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
之所以使用avr单片机作为我们的执行核心,不仅仅是因为老师说avr此刻是社会上应用比较多的单片机,也因为想透过使用avr锻炼自己的`c语言编程潜力,养成良好的c语言编程风格。不管怎样,这些都是一种锻炼,一种知识的积累,潜力的提高。完全能够把这个当作基础东西,只有掌握了这些最基础的,才能够更进一步,取得更好的成绩。很少有人会一步登天吧。永不言弃才是最重要的。
而且,这对于我们的将来也有很大的帮忙。以后,不管有多苦,我想我们都能变苦为乐,找寻搞笑的事情,发现其中珍贵的事情。就像中国提倡的艰苦奋斗一样,我们都能够在实验结束之后变的更加成熟,会应对需要应对的事情。
与队友的合作更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只有彼此都付出,彼此都努力维护才能将作品做的更加完美。而团队合作也是当今社会最提倡的。
以前听过,mba之所以最近不受欢迎就是因为欠缺团队合作的精神和技巧。
电压电流测量装置虽然结束了,也留下了很多遗憾,因为由于时间的紧缺和许多课业的繁忙,并没有做到最好,但是,最起码我们没有放下,它是我们的骄傲!相信以后我们会以更加用心地态度对待我们的学习、对待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激情永远不会结束,相反,我们会更加努力,努力的去弥补自己的缺点,发展自己的优点,去充实自己,只有在了解了自己的长短之后,我们会更加珍惜拥有的,更加努力的去完善它,增进它。只有不断的测试自己,挑战自己,才能拥有更多的成功和快乐!tous,happinessequalssuccess!快乐至上,享受过程,而不是结果!认真对待每一个实验,珍惜每一分一秒,学到最多的知识和方法,锻炼自己的潜力,这个是我们在实时测量技术试验上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也是以后都将受益匪浅的!
对本学期实验的评价
趣味性强,不仅仅锻炼潜力,而且能够学到很多东西,在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过程中,互动学习,将知识融会贯通。老师提出的革新十分的好,认为本学期的实验模式十分实用。但是提议能够申请将课程浓缩,在必须时间内只做这个,只有高度的集中才能作出好的东西。时间的紧缺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也期望老师能够为我们明白一下以后的发展方向。如果能够让每个人都有动手焊接以及参与其他的各个流程,有专门的明白就更好了。
电压电流测量的遗憾
如果能够制作出多量程的电压电流测量并且使用更高精度的装置就更好了。
但是对于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能够到达这个程度,相信也已经能够相当骄傲了!再接再厉!
与队友的合作更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只有彼此都付出,彼此都努力维护才能将作品做的更加完美。而团队合作也是当今社会最提倡的。以前听过,mba之所以最近不受欢迎就是因为欠缺团队合作的精神和技巧。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篇2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经过一周的课程设计的学习,我已经自己能制作一个高保真音频功率放大器,这其中的兴奋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学习模电这段时间也是我们一学期最忙的日子,不仅面临着期末考试,而且中间还有一些其他科目的实验,更为紧急的是,之前刚做完protel99的课程设计,本周必须完成模电的课程设计。任务对我们来说,显得很重。昨天刚考完复变,为了尽快完成模电的课程设计,我一天也没歇息。相关知识缺乏给学习它带来很大困难,为了尽快掌握它的用法,我照着原理图学习视频一步一步做,终于知道了如何操作。
刚开始我借来了一份高保真音频功率放大器的电路原理图,但离实际应用差距较大,有些器件很难找到,后来到网上搜索了一下相关内容,顺便到学校图书馆借相关书籍,经过不断比较与讨论,最终敲定了高保真音频功率放大器的电路原理图,并且询问了兄弟班关于元器件的参数情况。为下步实物连接打好基矗
在做电路仿真时,我画好了电路原理图,修改好参数后,创建网络列表时系统总是报错,无论我怎样修改都不行,后来请教同学,他们也遇到了同样的困惑。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开始是创建网络表时出现问题,后来是没有差错但出来的仿真波形不是预计中的,这确实很难修改。输出时仿真波形总是一条直线,我弄了一晚上也找不出原因,整个人也显得焦躁不已。
接下来,开始了我们的实物焊接阶段。之前的电工实习让我简单的接触到了焊接实物,以为会比较轻松,但实际焊接起来才发现此次与电工实习中的焊接实物有很大的不同,要自己对焊板上元件进行布置和焊接电路元件连线,增加了很大的难度。由于采用了电路板,为了使步线美观、简洁,还真是费了我们不少精力,经过不断的修改与讨论,最终结果还比较另人满意。
经过这段课程设计的日子,我发现从刚开始的matlab到现在的pspice,不管是学习哪种软件,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由于没有接触,开始学得很费力,但到后来就好了。在每次的课程设计中,遇到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问别人,因为 m. 每个人掌握情况不一样,不可能做到处处都懂,发挥群众的力量,复杂的事情就会变得很简单。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在很多时候,我遇到的困难或许别人之前就已遇到,向他们请教远比自己在那冥思苦想来得快。
虽然最终实物做出来了,但这并不是我一个人做出来的。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明白了一个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因为从头到尾,都是大家集体出主意,来解决中间出现的各种问题。从原理图的最终敲定,到波形的仿真,到元器件的选择与购买,到最后实物的焊接与调试,这都是大家分工合作的结果,正是因为大家配合得默契,每项工作都完成得很棒,衔接得很好,才使我们很快的完成了任务。
尽管现在只是初步学会了高保真音频功率放大器设计,离真正掌握还有一定距离,但学习的这段日子确实令我收益匪浅,不仅因为它发生在特别的时间,更重要的是我又多掌握了一门新的技术,收获总是令人快乐,不是吗?
课程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3
新课程走近我们已有五年的时间了,今年8月18—20日参加了小学语文教师地方新课程培训。为期三天的培训,使我受益匪浅,回味无穷,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这次培训的针对性很强,学员都是小学语文新课程的直接参与者,培训主题是新课程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学行为创新,目的是帮助一线教师深入理解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及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和学生观,正确把握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提升教师的认识能力和专业素养,促进学校的专业发展。这次富有针对性的培训,真正达到了训而能用、训而有用的目的。
首先,新课程它打破了传统教育原有的单一、教条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体现了“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全新理念,新课程培养出来的不再是高分低能,而是全面发展的“整体的人”。
新课程改革后,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由课堂主宰者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向人格培育者;从单向传递者转向多向对话交往者;由执行者变为决策者、建构者,由实施者变为开发者。
新课程给了我们教师机遇,同时对我们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必须更新知识结构。一方面准确把握任教学科中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学习,扩展自己的知识储存。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新课程倡导自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情感体验,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
我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氛围,使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
这是我在本次培训中的一点点收获和体会,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实施上我会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尝试全新的教学方法,我相信,课程改革后一定会培育出来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社会的全面发展的人。
课程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4
这次参加《文学概论》课程培训,虽然来自非中文专业的教师不乏其人,但来自教育学院的全国好象就我一个,虽然与王、陈老师以及各位“同学”只是网上相逢,但与会者阵容之庞大、课堂讨论气氛之热烈以及授课老师话语之机锋,还有一些大家共同面临的问题与相似的因应之道让我这个“游兵散勇”倍感文艺学大家庭的亲切与温暖,这一切对于促进我对本学科知识的学习和课程建设的思考,也必将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下面就对会议中在老师们的启发下的一些心得体会做一个简单的记录。
一、回到作品解读
这次会议,见识了老师们对作品解读的重视,也充分感受了他们解读作品的功力。比如王老师对牛汉《夜》的细读就非常精彩,而王老师转述的胡经之先生的说法“做理论的关键是把例子讲透”对我以后更具有指导性的意义。事实上,我学习文学理论的初衷不就是迫于解读作品的压力吗。当初因为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乃至于外国文学一样都不能割舍,所以转而投向文学理论,想一把抓,结果学得有些晕头转向,而且作品也没有心思去读了,与文学好象渐行渐远,颇有背道而驰之感,也许只有在作品解读中我才能找到一种对文学的感觉。而且,我觉得在课堂拿理论的话题与学生互动也显得勉为其难,对于我们中文类的学科越来越边缘化的小学教育专业来说,想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积累从而与我们对话多少是一种奢望。但是作品解读就不同了。有时候,一个不经意的例子引起学生热烈的讨论后所带来活跃的课堂氛围是很令人欢欣鼓舞的。因为对于作品,学生就容易切入,而且每个人的接受角度都有一定的价值,对话也就显得有意义,而且在讨论中,我们还往往会有意料之外的收获。总之,在围绕作品展开的对话中,学生不但可以感受到教师的艺术敏感力,还可能和教师形成审美共识,更会体会到相关理论高屋建瓴的穿透力。
二、关于学以致用
如果说作品解读,可以使学生感受理论的用武之地,从而产生对理论内在的兴趣的话;那么对于学生来说,文学理论与专业方向的结合点应该可以带来他们外在的学习动力。这是我一点粗浅的想法。中文专业的文学概论教学也许可以“我”为中心,从学理上展开;但小教专业也许只能以“他”为中心。由于我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小教专业,在讲授基本理论之余,我尝试把接受论与中小学的阅读教学相联系,创作论和中小学作文教学相联系。就实际效果来说,针对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误区,联系相应的文学理论探讨教学改革的措施,还是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当然我们文学概论课没有必要追求面面俱到,因为有些问题不是文学概论这门基础课所能解决的。比如叙事文学的解读,我们也许可以根据叙述学的相关理论举例讲得头头是道,但让学生学以致用,却是勉为其难的。
三、关于教材处理与作业
王老师认为在教材的使用上,大的框架宜以教材为主,具体的知识点则要发挥个人的心得体会。王老师和陈老师的示范课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确实,我们一方面要从学理的角度吃透教材,另一方面,我们还要从教学的角度尽量做到深入浅出。我曾经根据课本的说法把典型形象的审美特征整合为五个统一,特别是把“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那一部分也整合为“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统一”,感觉还不错。我又曾经在文学本质论(陈老师称之为属性论,这点我很赞同)中把文学解释为:“文学是以对生活的体验为基础的作者与读者围绕语言作品进行的一种审美活动;又是以这种审美活动为中心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一种人类精神探索的文化载体,商品社会的一种文化产业。”前者是围绕文学活动四要素提出来的关于文学的“最小公约数”,据此来探讨文学的体验特性、审美特性、语言特性、交往特性;后三者是根据当代文学三大版块(即官方文学、通俗文学与精英文学)提出来的,因为都符合一定的文学惯例,都融入了文学大家庭。当然,我这个说法还有一些问题未整合好,而且我怀疑是不是走得太远了,希望看到文章的老师同学批评。
关于作业,王老师确实有一套,利用网络平台,以作业促进大家一起交流、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的乐趣,真是哈贝马斯所谓的理想语境。这让我收益匪浅,接下来就要依葫芦画瓢,着手折腾一个网络平台,好好地促进一下下学期的教学。
四、其他
两位老师的示范课,让我们从学理到教法全方位地感受文艺学重镇北师大的教学风范,受用不尽。有些地方和我的想法暗合,使人倍感亲切,比如用赵丽华诗歌来说明文学惯例。有些地方讲解引人入胜,比如牛汉的《夜》,我第一印象并不怎么样,但经过王老师层层深入的细读,终于茅塞顿开。不过,也许是诗无达诂,个别作品的理解我有点自己的看法,敬请批评指正。比如对韩东诗歌《你见过大海》的理解,王老师在说明这首诗消解了大海神话、大海形象的同时,还指出“这首诗表明了亲见的大海的可靠性和想象的大海的虚幻性。”(见王一川《文学理论讲演录》P61)这是不是一种过度解读呢?在我看来,这首诗和《有关大雁塔》一样,它的意义就在于解构。这些诗歌是韩东早期的作品,作为一个哲学系的大学生,他当时能做这样的解构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事实上,在所谓“打倒北岛,PASS舒婷”的第三代诗歌运动中这两首诗歌就是以它们的标志性意味而被当代文学史一再引用的。正如韩东的那首《聚会》(一个熟人/在一次熟悉的聚会中/熟练地哭泣/等待另一个人/娴熟的抚慰/这些事都能熟能生巧/你为什么不/熟视无睹?),正如苏轼那首《琴诗》,只是观念的传达,而非形象的塑造,从诗歌的审美角度来说,我感觉这首诗还是比较粗糙的。“人人都这样”那句话尤其粗暴。《有关大雁塔》我感觉好些,除了下面的句子:“也有有种的往下跳/在台阶上开一朵红花/那就真的成了英雄——/当代英雄”。这些调侃的话显得有点粗俗,删掉也不影响整体意思。韩东我一直印象挺好,不过昨天再翻翻他早期的作品,感觉他有些诗歌特别是表达观念的诗还是比较粗糙(比如《你的手》中居然有“轻微的重量/逐渐变成了铅”这种汪国真式的句子),相对来讲,有些比较感性的诗句就写得不错了,比如《逝去的诗人》,比如《明月降临》。
同样,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句话是不是悖论呢?我觉得从总体上把握这首诗语境中的反讽和悖论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复原生活画面,把“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解释为悖论性的语句,——事实上,“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种情景只是想象之辞啊。这些年轻的诗人,他们的诗思未必那么缜密、那么理性化,毕竟他们和“无一字无来历”的杜甫不同。呵呵,我老是用我的小人之心,怀疑学者们作过度解读。班门弄斧,贻笑大方了。
最后,感谢王老师、陈老师!感谢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感谢在论坛上交流的各位同学!我将好好地消化这次培训的内容,并以这次培训作为契机,努力进取!
课程培训的心得体会 篇5
8月,怀揣一颗激动的心,带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我考进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在工作近两年的时间里,我经常听别的老师的课、虚心的向老教师请教、认真备课等,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缺乏教学经验仍是我最大的劣势,20xx年3月12日到3月13日,在学校及系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有幸参加了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的质量工程“国家精品课程师资培训项目”护理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学习,本次学习由山东大学娄凤兰教授及其教学团队从护理学课程出发,通过对护理学国家级精品课程的教学经验、理念、技术和方法的介绍,以问题为导向,利用示范课、案例讲解等教学形式为我们开展了精彩的授课与培训,两天的培训时间转眼间就过去了,时间虽然很短暂,但是在几位主讲教师的努力之下,使我对精品课程的理解有所加深,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也有所指导,结合我系的实际情况,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如下:
一、关于精品课程建设:
(一)优秀的教学团队是建设精品课程的重点,学校和系部应注重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保证精品课程建设能够持续、永久的发展。
(二)注重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和创新才能促进学科的发展,才能发挥学科为学生服务的作用。应用多媒体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但是在多媒体的制作上也要多花心思、多学习,力求语言简练,插入相关图片、视频等加强教学效果。
(三)精品课程的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每一位老师的努力和相互间的协作才能够把精品课程建设好。曾经以为建设精品课程就是做做课件、写写电子教案、出些习题等等的那么简单,现在明白了,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团队里的每一位老师不断的完善自我、不断进取,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共同协作才能将课程建设好,才能取得一定的成效。
(四)精品课程建设要注重“五个一”:建设精品课程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我们要努力把课程建设成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课程,这样才能体现精品课程真正的意义,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服务。
二、关于教学过程:
(一)认真备课:备课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备课时,要认认真真的备,不仅仅是把上课内容背下来,而是要包括备学生、备教材、备师生问题、备教学过程、备作业,完成了这几个过程,你才能够驾驭课堂,才能够把课上好。要做到这些,就需要充分的了解学生的情况、学生的层次、学生可能会提出哪些问题等;充分了解教材特点、重点难点;如何布置一份能充分发挥学生能力的作业;还需要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等等。
(二)设计开场白: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为了能够更好的导入授课内容,开课前应精心设计开场白,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不是每次一进教室总是以“好,下面我们开始上课,今天我们要讲的内容是……”,否则的话,学生就会觉得很枯燥,失去学习的兴趣。
(三)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课堂上不搞满堂灌,要提供一些让学生自己思考的机会,比如适当的课堂提问、分组讨论,作为大学老师,不应“授之以鱼”而应“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以及自己学习的能力。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多给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今后学生走进临床后,面对的是千变万化的情况,千差万别的病人,老师也应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否则学生很难适应临床。
(五)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王克芳老师提到的一个事例让我感触很深,一个平日成绩很优秀的学生,考操作频繁出错时既然生气的砸东西、不与监考老师有任何的沟通。我们提倡学生认真学习,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考优异的成绩,将来也好为临床实践服务,但是“德”的培养也不容忽视,甚至我觉得“德”重于能力、重于成绩。
三、我系存在的问题:
(一)我系有专职教师9名,其中年青教师占了近80%的比例,缺乏建设精品课程的经验,需要加强学习,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水平,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的完成精品课程的建设任务。
(二)实验设施及用品缺乏。
以上就是我学习之后的一些体会,这次国家精品课程护理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平台,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地学习新方法、新理论,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同时,我也会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自觉参与到我系《护理学基础》精品课程的建设中,与我系教师一起克服困难,取长补短,促进我系的发展。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篇6
经历了本学期近两周的招投标课程设计,本以为这次课程设计也是像以前的那些课程设计一样按部就班了,没想到这次的课程设计和以往的有所不同,一改机械单调的感觉给人一种全新的感受,用不同的方式来达到实训所要求同学们所需要学习的知识面和技能操作。本次课程设计是以小组为单位,尽可能地按照实际情况,来对一项虚拟的建筑项目进行一次模拟的建筑项目进行一次模拟招投标程序,虽然项目是虚拟的,但是对于平时只是从课本上单调枯燥的学习有关招投标的相关知识的我们来说,却也是一个实际锻炼自己的一次机会。对于这次课程设计来说,完全超乎了我们之前的预料与以前课程设计所积累的操作经验,对我及我们整个团队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当课程设计开始的第一天,我们按时来到教室集合,首先实训老师先给我们介绍了这次课程设计任务的内容并讲解了设计的方法以及怎么做才能更优质的完成这次设计。这次课程设计共39人,在老师的安排下,分为三个投标单位和一个招标单位。每个投标单位有有十人,招标单位有九人。分组自由组合,每一个投标单位还要选出一位组长。我则选了投标单位。在分组完成后,每组的组长到讲台跟指导老师做进一步的沟通交流,这是对设计任务的进一步的分析,明确该设计任务的步骤和有效方法,以避免做无用功。全部过程与真实情况一致。 课程设计的第二天,班上的所有同学都一大早来到了制定教室,以小组为单位,坐在一起讨论。老师在对所有人讲解了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后,就拿出了一些其他比较成功的社会实际工程的招投标作品给我们做参考。虽然只是大致上匆匆的过了几眼,但是这对我们的'投标书的制作是具有指导意义的一个过程,正是有了这些个成功作品的展示,我们才能以最快最短的时间摸索出正确的方法,如果不是有这么个环节的话,我不敢想象我们要花多大的力气和时间来摸索出类似这样正确的模版,更不敢想象我们是否会在我们自认为是比较正确的模版上花费无用功,但是有了老师这些成功作品的参考,让这些问题都可以避免了。于是我们趁热打铁加紧完成。组长给我们分配了任务,之后我们打开电脑用办公软件来完成。不知不觉就到了中饭时间,我们匆匆吃完饭就回到教室,休息时间我们在网上也查找了一些关于投标文件制作额方法。紧接着我们这组的组长在网上给我们放映了一个具有深刻意义的短片,这个短片的故事中心线索就是招投标,故事是以一个工程项目的招标展开的,讲述了一个本该按照正常程序公开公平公正召开的投标,但是几位主人公因为自身利益的关系,使用各种不合法律法规的手段对该项目进行投标,为了自己能够顺利中标通过晓之以歪理、动之以感情、诱之以酒色的手段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不被侵占,几个人之间展开了各种斗争,随着激烈战争的不断升级演化,各方的矛盾变的不可调节最终集中爆发,导致整个事件的幕后黑手操作浮现在前台,最后各自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看完整个短片之后,我感到现在的社会类似这样的案件不单单只是这么一两起,肯定存在于这个社会的各个层面更于各行各业之中。但作为一个大学生,我目前只能做到规范自己,使得自己能够带动身边的人,进而净化这个社会的一小片天空,如果每个大学生都有这样的觉悟,那么作为社会的明天的我们一定能够改善这个社会的风气,还原这个社会本该有的面貌。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时刻警戒自己不能够为了一己私利采用非法手段来牟取不属于自己的利益,视他人、集体甚至社会利益于不顾。下午我们成立了虚拟公司,在网上找了一些经营许可证,做了相应的证件和公章,虽然这次只是模拟,但全班的每个同学都很认真对待,期间老师也会来指导我们,虽然枯燥,虽然辛苦,但同学们的积极性却是很高涨的。晚上回到寝室,我们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在网上上下载了大量的招标流程文件。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计量计价清单出来之后,就是编制投标报价文件了。说实话,这项内容真的很麻烦,我们跟着老师提供的投标文件版本,在网上查找了大量的资料后就一一对照着查找定额,填投标文件一定要细心认真,如果有出错就很有可能成为废标,到时候就有可能前功尽弃,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很小心谨慎,查完了定额,还有其他的一些细节问题,就是报价了。老师说投标报价是一个商业机密,为了组员的利益,即使再好的朋友也不能说,老师说预算价的范围是180万元到200万元之间,各组的成员都在提高警惕,怕有机密外漏,导致之前的工作功亏一篑,我们算出来的价格大概是186万元,不知和其他组算出来的相差多少,还是挺担心出错的。开标安排在周二的上午九点。由于之前我们不仅要完成招投标的课程设计,还要完成毕业设计的开题报告,这使得我们剩余的按要求完成进度任务的时间就相对的减少了许多,这无疑是对我们的整个团队协作能力的一个小小的考验,因为只有每个成员能够充分发挥自己应有的能力,完成属于自己的一份任务,这样才能尽可能以最快速度完成该项任务。记得在开标前的一个晚上,我们十个人聚在一起反复核查标书,发现错误及时修改,讨论报价是否合理,最后我们就把投标书打印了出来,再手写填报价的价格,然后封标。我们还反复看了招标文件,上面有我们封标时要注意的事项、细节。封标是投标成功的一大关键,一不小心就废标,所有的努力就付之东流,我们就相互讨论,分工合作,在哪里盖正本、副本,还有封标。开标那天,我们早早的来到指定教室,提前半个小时把投标书送到。我们这次模拟了投标的程序。开标开始了,主持人介绍有关工作人员,然后就让检查员检查法定代表人进场的有关证明书。在检查投标书时,整个教室都充满紧张的气氛,个个都在期盼着本组的投标书能入围。最后结果虽然我们小组没能中标,有点小小的遗憾,但是我们并不沮丧,因为尽力就好。
课程设计是大学生活的第二课堂,是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大学生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不仅使我在理论上对招投标这个领域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在实践能力上也得到了提高,真正地做到了学以致用。在老师们悉心指导下,我不但对招投标有了更实际的理解,从失败中吸取了宝贵的经验教训,我时刻提醒自己,唯有不断努力,才能与时俱进。
近两周的课程设计下来,让我学到了许多东西,但是最重要的就是团队合作,对于即将毕业的我们,这很重要。我相信,无论我们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离不开团队的合作。这次课程设计就是最好的证明,我们组分工明确,各自都有各自的任务,共同努力完成着投标书的编制。虽然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们遇到过许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我们都勇敢的面对,没有放弃。同时也锻炼了我认真、细心的工作能力,这些都为我以后的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这次课程设计涉及了很多专业知识,我们通过这些专业知识的结合运用,从而编制投标文件。这对于即将迈向社会的我们,是一个很好的锻炼,也为我们以后的工作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我们很珍惜这次在学校学习的机会,理论结合实践。我不敢肯定我们的计算是否全部正确,但我相信我们是最认真的。
通过近两周的课程设计,让我对招投标有了更近一步的了解,在编制的过程中,由于刚开始对于项目的了解不充分,没有做到面面俱到;考虑问题不全面;费用的核算等一些问题,致使我们浪费了许多时间。虽然这样,但是我们都很欣慰,这毕竟是我们自己动手做的,错了没什么,错了可以改,最重要的是这个过程。虽然这次我们小组没能够中标,但我们尽力了,无愧于心。
这次的课程设计使我受益匪浅,真的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丰富了自身做招投标工作的经验。招投标是一项需要公平和仔细的心态去完成的系统工作,需要把握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把理论联系实际。这只是个起步,要继续学习的还有很多,有更多的东西还要在以后的实习和工作中去切身体会,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中,能以一种谨慎和细心的态度去完成各项工作。
这次的课程设计,使我对“招投标”这门课有了更深的认识。以前觉得书上说的我们都理解,我们懂了。但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事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也让我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一个人不可能做的了那么多的事,“众人拾柴火焰高”。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篇7
学习了《新手老师上路啰!》这本书的第二章节关于课程设计的内容,让我再一次关注到了课程设计的重要性。以往在每次的备课组活动中,都是商议好上什么课就上什么课,拿到教案也只是照着教案组织活动,从来没有细心去钻研过为什么要组织这样的活动,这次活动是否适合我班的孩子,怎么样调整才能适合孩子,便于孩子接受。
通过学习并结合近期的几次关于课程设计的大教研活动,我深深感受到要设计一节优秀的活动真的是不容易的。就我个人而言,首先就应该改变以往的一些观念,换位思考。以前常常是站在老师、成人的角度来思考,自己觉得在活动中应该这样提问孩子就能更好接受,但往往出来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设计活动时应更多地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正如书中提到的:成人必须把儿童当儿童看待,尊重儿童存在的价值,而不是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和限制他们。在教学中应该由孩子为主导,老师要降低自己的身份和姿态,只是充当协助和引导的角色。其次,在设计活动时如何照顾到所有幼儿的需求,这一直是我所疑惑的一个问题。因为班中的孩子对数的掌握呈现两极分化的现象较明显,对数活动设计的难易程度一直是令我头痛的一件事,太难了一些能力较薄弱的孩子又听不懂,太简单了一些能力强的孩子又没有了学习的兴趣。对于这一问题,书中告诉我:设计课程前应先了解各年龄层的幼儿在各方面的发展状况,了解幼儿的不同气质,及同年龄幼儿间的个别差异。课程设计的教育目标要考虑集体中百分之九十的幼儿能够达到,并顾忌少数幼儿的个别的需求。另外,我认为在设计数活动时,一定要注意活动的游戏性。因为对多数幼儿来说,数活动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如果没有游戏的情境,或者过于小学化,只会让孩子在活动中失去兴趣,从而不愿听讲与参与。课程的设计一定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学前期的幼儿他们的天性就是爱玩,因此我们要抓住他们的这一天性,让他们在玩中学习,激发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
以上是我对课程设计的一些浅显的看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会不断地去研究与思考,总结自己的经验,希望在今后的课程设计中更上一层楼,各位同事大家一起努力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