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心得体会(最新7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知行合一心得体会(最新7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知行合一心得体会 篇1
任何事只要开始去做,永远不晚,今天终于动笔开始写书评,我没有写过书评,也没看过好的书评,怕看了,我就不敢写了。在豆瓣写书评,只是满足了自我的表达,写的好与不好,还望看见的人,路过就好。
读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我看了两遍,我想我会继续看下去,无论多少遍,每次都会有新的理解。这次最想聊的是知行合一,知不是知道,而是良知,这本书主要宣扬的就是,知行合一,它的意思是当你的良知和你的行动一致合一了,就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就能成为像王阳明一样的立言,立行,立功的三不朽的圣人。普通人都在追求更多智慧和能力,从而能更好面对自己的生活和选择,进而拥有更多的名和利!但是王阳明说,追求良知和行动的一致,比拥有更多的物质和名利更加重要!那么普通人如何得到和做到知行合一呢,我困惑我们如何确认良知是我们与生俱来的,难道一出生我们就有良知,难道任何事良知都会告诉我们该怎么面对和去做吗?那是不是说,只要听从心里的声音,任何事都能很好的面对和解决吗?
我以为我们也是通过学习才认识什么是良知,难道人本身具有,无需外在去求索吗。那么学习的价值何在,过多的阅读和学习会不会让人更加迷茫,过多的工具和本事会让我们迷失自己真正的良知吗。知行合一告诉我们,通过后天的学习认识到我们内外本具有的良知,然后将良知和身体外在的需求做区分,通过自己生活的磨练,发扬内在的良知,做自己生活的。主人。我想,大致的逻辑就是这样,当然,作为普通人的典型代表,我觉得普通人没有必要一定要追求成为圣人,毕竟圣人少而普通人多,王阳明只有一个,孔子都只有一个,一个圣人的出现势必也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作为普通人,如何做好一个普通人,一个身心健全,生活快乐的人都已经非常了不起!况且生活本身有其残酷和任性的考验,我们都无法掌控生活对我们的考验,我们唯一能把握的是用一颗怎样的心去面对可能会一地鸡毛的生活。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给了我一个解决自身问题的思路,我想我会继续学习王阳明的想法,深化对阳明先生思想的理解,或许我会有另一番感悟!
感谢阳明先生,感谢自己的认真,我喜欢这样不断成长的自己,我会坚持做这样的自己!
知行合一心得 篇2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两学一做”基础在学,笃学党章党规、深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章党规提出的要求是检验一名共产党员合格与否最起码的标准。广大基层党员干部须自觉主动地逐句逐字通读党章,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同时,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也须深度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的重要思想,深刻领悟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正确政治方向。
“知行合一,止于至善。”“两学一做”关键在做,做一名合格党员是这次学习教育的着眼点、落脚点。党员干部要自觉把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融入思想、融入工作,时刻对照党章规定,对照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要求,修身正己,自律自省,做一名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贯彻“两学一做”的过程中,要切实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以“知行合一”践行“两学一做”。
知行合一心得体会 篇3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之后,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重大部署,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有力抓手,是今年党建工作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两学一做”,按照“抓在日常、严在经常”的要求,基础在学,关键在做,首先要学好党章。一是坚持正面教育,尊崇党章。要以遵守党章党规为基本要求,4月24日至27日,在安徽考察期间指出:“学习党章是全体党员的基本功,这个功课要经常做。不仅要原原本本学、反反复复学,做到知其然,而且要联系实际学、深入思考学,做到知其所以然。”以用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为根本任务,将党章党规、系列讲话精神落实到每位党员思想上、行动上。自觉按照党员标准规范言行,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正确政治方向,保持对党忠诚。二是坚持学用结合,知行合一。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学风,将理论学习同研究本单位建设突出问题、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与促进进位争先工作等结合起来。切实把学教成果转化为工作的新举措、新动能。三是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实效。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一些党员理想信念模糊动摇、党的意识淡化等问题。要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在干中学、学中干,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服务能力,确保学习教育取得实际成效。四是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领导要为员工作表率,党员干部要为普通党员作示范,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形成上行下效、整体联运的良好局面。党员干部在“学”上要成为榜样,在“做”上要成为标杆,在学在前面,深学一层,做到前面成为样板。五是强化责任担当,争当先进。强化纪律意识,争当“遵章守纪”的先进;强化教育培训,争当“好学向善”的先进;强化作用发挥,争当“攻坚克难”的先进。
我作为运检支部书记应严格要求自己,带头学习作表率,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始终做到表里如一、知行合一。坚持党内“三会一课”制度,组织广大党员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完成各项规定性动作,确保此项活动取得实效。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从过去身边一些事例中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增强廉洁自律意识,时刻保持思想上的清醒,政治上的坚定,行动上的自觉,加强对党员干部日常教育管理监督,强化责任担当,抓早抓小,动耴则咎,种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田”。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真心实意为广大员工排忧解难。做到“四讲四有”:即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主动立足岗位作贡献,为公司改革发展稳定建功立业。
知行合一心得体会 篇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我们要把学和做统一起来,贯穿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全过程,落实到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中,体现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成效上。
一是打牢“学”这个基础。学是出发点,重点要解决“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认真学习党章党规,牢记共产党员身份,牢记纪检监察干部身份,把握为人做事的基准和底线,做遵规守纪的模范和表率,始终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将学习弘扬谷文昌精神贯穿“两学一做”始终,以其为镜,向他看齐,确保学在先、走在前。深入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结合纪检监察岗位实际,认真研读关于理想信念、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等方面的新观点、新思想、新论断,特别是要结合推进“两个责任”落实,深刻领会全面从严治党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找准定位,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牢固树立不管党治党就是严重失职、管党治党不力就是渎职的意识,以舍我其谁的政治担当和“铁面包公”的浩然正气,层层压实责任,级级传导压力。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在全面、系统、深入上下功夫,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带着信念学、带着感情学、带着使命学、带着问题学,把握实质,融会贯通,着力解决好自身存在的与新形势、新要求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
二是抓住“做”这个关键。做是学的落脚点,重点要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带头讲好党课,带头查找问题,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带头抓好整改落实,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引领学习教育扎实有效开展。加强统筹结合,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实践“四种形态”、深化“四转一强”等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配合区委抓好区镇换届工作以及区镇纪委领导班子建设等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实践“四种形态”与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深化落实信访“零暂存”如何有效衔接等课题,形成制度机制,做到两手抓、两促进。突出执纪特色,结合实际研究谋划一些实用管用的措施办法和形式载体,把“规定动作”做到位,把“自选动作”抓扎实。如,探索建立“咬耳扯袖、红脸出汗”常态化工作机制,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抓早抓小;建立“责任清单”机制,进一步细化基层党委、村居党支部的主体责任清单,构建上下一致、环环相扣的责任链条,推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向基层延伸;建立常态督办、直查快办、通报曝光机制,集中精力解决一批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厚植党的执政基础。
三是扭住“改”这个重点。学得怎么样、问题解决得如何,最根本的要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有没有牢固树立起来,有没有做到党中央提倡什么、就认真践行什么,党中央禁止什么、就坚决反对什么,有没有切实解决好“不看齐”“看不齐”的问题。纪检监察干部并没有天生的“免疫力”,正人要先正己,必须做到自身正、自身净、自身硬,坚决把合格的标尺立起来、把纪律的戒尺严起来,切实解决好自身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列出清单,建好台账,一项一项抓好整改落实,做到边学边查边整改,见人见事见思想,抓细抓小抓落实。对存在的问题要举一反三,结合纪检体制深化改革,有针对性抓好建章立制工作,形成制度规范。监督别人的人首先要监管好自己,执纪者要做遵守纪律的标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是一次活动,必须始终保持高度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自觉,坚持“常”“长”二字,“学”得深入,“做”得扎实,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队伍。
知行合一心得 篇5
党的十九大报告,向全党全国上下发出了进入新时代、迎接新使命、迈向新征程的强力号召。作为一名高校工作者,该如何更好地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真正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科学实践,将十九大报告的精神转化为工作动力,值得我们去探索、去思考。我感到,只有在“学中下功夫”“做中求落实”“思中求升华”,做到“学而思之”“思而用之”“用而悟之”,才能抓住本质,不断升华、做到知行合一,指导我们的工作实践。
一、在“学中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提倡理论学习要培养三种境界:首先,理论学习上要有“望尽天涯路”那样志存高远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静下心来通读苦读;其次,理论学习上要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舍得付出,百折不挠,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即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再次,理论学习贵在独立思考,学用结合,学有所悟,用有所得,要在学习和实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最终“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志存高远,望尽天涯路”是追求;“衣带渐宽终不悔”是恒心;“众里寻他千百度”是求索。十九大报告,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必须通过读原文、学《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不断丰富自己的学习渠道和内容,从不同的层面读懂十九大报告的深意和宏伟蓝图。不仅仅是局限于自己学、自己懂,还要带领身边的群众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将好的学习方法、形式、感悟和大家共同分享。一个人走得更快,但一群人走得更远。人越多,学习越快乐,十九大精神也就越深入人心,也越能够凝聚大家为实现商务事业新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二、在“做中求落实”。“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许多问题,只有去做才能认识;许多认识,只有去实践才能统一;许多办法,是在实践中产生的;许多创新,是在实践中得来的灵感。学是基础。做是关键。作为一名科学研究工作者,一要防止纸上谈兵、雨落地皮湿的倾向,要聚焦“知行合一”这个关键,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实践导向,在工作中磨砺自己的品格、在岗位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能力。二要真真切切把所学的精神与实践工作相结合,把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一系列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新思想、新阐述、新观点自觉融入到组织建设和各项工作任务的具体实践中去,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目标、新要求。三要善抓落实,要在纷繁复杂的工作头绪中找准问题的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抓住主要矛盾,理清头绪,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努力做到抓一件、成一件、积累一个方面的成果。四要深入人民群众,发动党员同志,大力开展调研和谈心活动,了解大家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影响院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瓶颈及原因,为局机关的顶层设计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三、在“思中求升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在提升思维上下功夫。思路决定出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着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等科学思维方法。作为一名高校工作者,能否正确判断形势、能否有效化解矛盾、能否顺利推进工作,关键看有没有掌握科学的、辩证的思维方法,有没有认真学习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里体现的科学思维方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此,一要坚持努力实践,不断提升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二要善于总结与思考,把零碎的认知系统化,把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三要善于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做到心中有数,并有针对性学习和改进,让自己做得更好。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在工作中成长、成才,在实践工作中磨砺、升华,不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真正打造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干部队伍。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的时代、新的思想、新的征程,更需要新的作为。作为一名高校工作者一定要把十九大报告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鞭策自己,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坚决服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扎实做好分内工作,以昂扬的姿态、自信的脚步迈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辉煌。
知行合一心得体会 篇6
公务员队伍的出现与发展,是社会分工的必然结果。公务员代表国家从事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行使国家公共权力,履行国家公务,是国家既定政策的执行者、操作者和守卫者,其岗位重要,责任重大。因此,在公务员队伍素质能力建设上,有着比其他职业更高的要求,在道德建设上意义重大。
《做合格的公务员》一书,得到著名公共行政学专家、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推荐并作序。竹教授说:该书从公务员职业道德的政治要求、社会要求、工作要求和伦理要求等四个方面着手,用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语言揭示了今天如何为官、为政的道理和内涵,结合中国古代为官伦理以及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务员道德建设经验,对于今天中国公务员道德建设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是公务员道德建设的一本实用手册。读后受益匪浅。 张教授提出“官德是做人之本,做官之基”,并从三个层面分四篇来讲述:守住做人道德底线,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崇尚公务员职业伦理道德,才算是合格的公务员。其实这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一脉相承,《礼记〃大学》中说“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最好的说明。真正有作为的人,是能够把自身修养放在第一位的,只有具备高尚情操的人,才能心正,而后把家齐,进而将国治,最终达到天下太平,使民众幸福。 但是,正如张教授在前言中所说:本书的基点是“合格”的公务员,关键不仅是怎样想、怎样说,更重要的是要怎样做。我的领会是公务员要提高道德素质修养,必须践行为先,知行合一。努力做到政治清醒、思想纯洁、言行合规、工作高效,着重是做
好以下四点:
一、公务员忠于国家,不仅是口号,更重要的是思想和行动。 忠于国家是公务员的天职。公务员在具体履行公务的过程中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是非分明,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始终维护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党和政府形象、权威,严守国家秘密,同一切危害国家利益的言行作斗争,确实做到言行一致。
二、公务员必须依法、依规办事,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 恪尽职守是公务员的立身之本。公务员要弘扬职业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把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到为党和人民事业的不懈奋斗之中。在具体做事时尽心尽责,责随职走,心随责走,做到“在其位、谋其职、尽其责”。不但要说到做到、说好做好,还要注重持续发展、勇于创新、顾全大局、甘于奉献。要发扬职业作风,求真务实、勤奋能干,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公务员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是由法律确定的。公务员要忠于国家宪法,模范遵守法律法规,依法依规办事,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要有严格自觉的规则意识,按照法定的权限、程序和方式执行公务,遵章守纪,恪守法度。在履行具体公务时,要“合法、合规、合情、合理”,严守职业纪律,严于律己、谨言慎行,不玩忽职守、敷衍塞责,不滥用职权、徇私枉法。拒绝不作为,更不乱作为。
三、公务员不仅要时刻想着为人民服务,更要全心全意。 服务人民是公务员的根本宗旨。公务员要树立和坚持马克思
主义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尊重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不仅要为人民服务,更要全心全意。要增强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深入调查研究,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积极回应人民群众要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服务人民的前提,是取信于民;取信于民的基础,是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脉相连。只有筑牢公务员与群众关系的信任基石,方能为人民谋取福祉,为党和国家赢得民心。孟连事件让我们牢记: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治本之策。要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近距离开展工作,心贴心为民服务。当前,在全省各级干部中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正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最好诠释。通过引导机关干部走出机关,驻村蹲点,加强对公务员的群众观点教育、群众路线教育、群众利益教育和群众工作教育,经常提高为人民服务本领,创造优质公共服务,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
四、公务员要廉洁从政,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
机关工作最重视的就是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因为国家公共管理工作事关重大,一点点疏漏就可能会给国家和人民群众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公务员必须认真、细致地对待每一件工作,精益求精,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
公正廉洁是公务员的基本品质。公务员要廉洁从政,坚守信念防线、道德防线、法纪防线。办事要出于公心,不以私情废公事,不拿原则作交易,不以权利谋私欲,防微杜渐,勇于同腐败现象作斗争,努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要始终牢记“过犹不及”的道理,一定要知道自己的位置,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必须清清楚楚。服从命令是公务员的必修课,努力做到不越权、不越位、不缺位,不怕苦,不抱怨,不为失败找借口,踏踏实实地按上级的要求认真执行工作任务。
总而言之,对于公务员这一特殊的行业,被赋予了新时代的使命,如何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如何立足本职,是每个公务员必须时刻牢记的。践行为先,知行合一,要知难行难,知难行易,努力实践,做一个国家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知行合一心得体会 篇7
“知行合一”我认为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说人的行为要与人的认识相符,有什么样的思想就做什么样的人。第二层意思是说人的认识要与客观实际一致,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在学习方面的“知行合一”我要讲的是第一层意思。
在学习中坚持知行合一的原则有很重要的意义。首先,坚持知行合一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学习了一个理论、知识便迫不及待地要把它付诸实践,这样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其次,坚持知行合一是连接理论和实际的桥梁。在学习中如果做不到知行合一就不能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最后,坚持知行合一是认识发展的前提。如果不能让自己的认识和行为保持一致性,第一就相当与否定了认识的作用;第二就不能判断认识的真理性。这样认识就会止步不前。
常听人这样说“这些道理我都懂,可是……”,这便是没有做到知行合一。“知行合一”不是人的本能,而是需要培养的。在学习中要自觉地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努力使自己的思想同自己的行为相一致。长此以往,必定能够练就知行合一的好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