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实践心得体会报告 数学实验报告心得体会通用7篇》
报告,汉语词语,公文的一种格式,是指对上级有所陈请或汇报时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优秀的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数学实践心得体会报告 数学实验报告心得体会通用7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关于数学实践心得体会报告 篇1
<>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如初一数学的第一章,让学生以给定图形(两个圆、两个三角形、两条平行线段)为构件,构思独特且有意义图形,并写一两句诙谐的解说词。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先个人设计,发挥想象,然后同桌交流、小组交流,最后由教师汇总全班同学中的优秀作品展示评奖。如“战车”、“风筝”、“夕阳夹山、倒影入溪”、“一个人、一座山、一个太阳”等等许多意义丰富的图形,其构思之巧妙,想象之丰富,语言之诙谐使人耳目一新。那一刻,同学们体会到了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如在初一数学(上)线段的长短比较时,我一开始设计询问学生平时如何比较身高,并请两个同学演示。再让学生仿照比身高方法来比较两支笔的长短,由此引导学生找到比较两条线段长短的方法。这样学生很容易理解了这个问题。在学习角的大小比较时,不再需要我的引导,学生从线段的比较中又找到了角的比较方法。
3。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如在初一数学立体图形时,我让学生分组动手制作多面体的展开图,在学生制作时我观察各组制作过程,并参与到他们的制作过程中,在和他们的交流中我了解了他们在制作时的所思所想。个别存在的问题给予个别解决。在讲如何判断正方体的展开图时,我先是倾听学生们的方法,然后让几个有代表性、思维方法好的学生进行讲解。这样,我在教学中也学到了许多知识,同时缩短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学生把我当成了他们学习的伙伴,愿意与我进行探讨、互相交流。
<>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
1。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是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教师“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用教科书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例如初一数学这是一个有关形状体积变化的问题。教材中只是作为一个练习题出现并没有类似例题,我针对这类问题设计了一节课。课上我没有急于让学生马上去做,而是找来两只一大一小的两只圆柱形的杯子,一只杯子中盛满水,开始做实验。通过实验引发了学生探索欲望,学生根据实验情况找到了解决此题的几种方法。再比如讲解p15,问题2储蓄中的利息和利息税问题。我在教材的基础上设计了几个实际生活中碰到的问题让学生课前到银行去询问和调查,课上同学们展示了自己的调查成果,用实例引发了学生学习欲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由空间。过去的教和学都以掌握知识为主,教师很难创造性地理解、开发教材,现在则可以自己“改”教材了。教材中编入了一些让学生猜测和想像的内容,以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各种不同的思维取向。教材中提供了大量供学生自由阅读的栏目以及课题学习。对于这些知识我把它们改成学生课外学习研究材料,让学生通过询问、调查、阅读有关书籍和上网查阅等多种渠道搜集有关这些知识资料并通过书面形式打印出来供全班同学阅读。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
<>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就此进行教学。这段话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掌握了这个标准以后,我在教学中始终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了解他们已知的,分析他们未知的,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的、教学方法。
<>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
1。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淡化考试的功能,淡化分数的概念,使“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流行了多少年的话成为历史。
2。评价学生应该多几把尺子。尺子是什么呢?就是评价的标准,评价的工具。如果用一把尺子来量,肯定会把一部分有个性发展的学生评下去。
3。评价中应遵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生在这种只有更好的评价激励下,会不断的追求,不断的探索和攀登。这才是评价的真正目的。
以上几点是我在新教材的教学实践和学习时的心得。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应该尽快成长起来,不要怕摔跤,不要怕挫折和困难,要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理念,让实践之树常青。
关于数学实践心得体会报告 篇2
同课异构是一种新的教研方式,充分发挥了我们教师的创新才能,使课堂教学别开生面,三位教师同上《分数的初步认识》,他们不一样的教学设计,不一样的教学构思,不一样的教学方法,使我们听课者真正感受到数学教学艺术的魅力。
我觉得三位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领会是深刻的,教学方法把握得当,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主要体此刻以下几点:
1、尊重学生的知识体验,找准学生新知的“最近发展区”。
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数学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一种自主建构过程。教学时,三位教师都注重从学生的这一数学现实出发,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样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创设具体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知识体验,促进他们有效地开展建构活动。
2、挖掘生活素材,巧妙整合课程资源。
新课程实施的一个突出变化,就是教材不再是教学的唯一依据,不再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而是提倡教师依据自我所追求的,想要到达的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景,对教材资料进行选择、组合、再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体现的是用教材,而不是拘泥于教材。如三位教师都有把生活中的“汽车标志”、“国旗”“巧克力”和一些生活中的图片等搬入认识分数的课堂,能够说这些都是生活中的一些“细枝末节”,放置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场景中简直不值得一提,但我们惊喜地发现,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生活事物,成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感悟数学价值的有效载体。学生从这些生活画面中,不仅仅联想到了“”“”等分数,更重要的是结合具体表象辩证地体会到了其中的数学算理。这样的设计更贴近生活,并且将知识化静为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在“生活”与“数学”的一拍即合之下,才生成了如此经典的课堂。
3、注重开展自主学习,供给充分的探索空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构成与发展的过程”。三位教师摒弃了“师生问答”的传统教学模式,组织、引导、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并让学生上台展示。尊重了学生的意见,发扬了学生的个性,给学生供给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经过操作、观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实现了由单一被动式理解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转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解决问题的本事,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群体的进取性。
当然,每一节课都很难做到“踏雪无痕”,多多少少会留下一些遗憾。我有几个观点,纯属“一家之言”,现提出来与各位共同商榷。
张教师的设计可谓是大胆、开放,给了我们对分数初步认识教学方法上的一种全新的感受,真的是很震撼。可是我觉得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张教师在此资料的传授中过急,没有让学生充分地去体会和表述几分之一的意义,重难点没有突破。
周教师自我个人的各方面素质都十分不错,不管是语言的表述还是板书的书写都显得那么干脆、漂亮,很让人羡慕!可是毕竟这是借的班级,学生跟不上你的的语速,跟不上你的思维,在这种情景下能稍放慢一些,提出问题后不要急着让学生回答,等一等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
在李教师的课堂上充分表现出李教师对数学语言表述的重视,整节课下来,基本上学生都能准确的表述几分之一的意义,知识目标落实的比较到位。可是李教师自我的语言还不够准确、精炼,在课堂上出现了一些失误。
以上仅是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还请各位同仁指正批评。
对于数学实践心得体会总结 篇3
本学年,我继续担负着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在这一年中,我以“立足于孩子的生命发展”为教学理念,根据学生情况,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力求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经历数学思考,感受到自己的课堂存在。现就本学年工作述职如下:
<>
我将精心准备每一堂课,细致批改每一次作业,耐心做好每一次辅导,客观评价每一个学生作为我工作的准则。
1、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根据学校要求进行集体备课,认真钻研教材、教参,虚心向同年级组的教师学习、请教,确定教学思路。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精心制作课件,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在增加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同时,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实际意义。如在长度单位的教学中我利用课件呈现了用错长度单位后的情景,让学生在看到闹出的笑话后,再静下心来想一想,这些错误对生活造成的影响,从而激发学好长度单位的兴趣,唤起学习的热情。
2、上课做到精神饱满,针对重难点进行教学,讲课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然后进行精讲精练,针对不同学生设计有坡度的练习,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与方法。
3、作业做到全批全改。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有错误时让学生自己订正后,进行二次批阅。同时做好形成性检测及质量分析,检测不仅仅要看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在讲评试卷时,我打破按顺序讲解的模式,尝试按知识点讲解,希望能通过这一改变,让学生学会利用同一知识点解诀不同的问题。
4、对于学困生,我在教学中尽量做到分层要求,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法慢一些达到目标,课堂上选择一些简单的问题进行提问,我还会利用一些课间时间来帮助他们,在作业上有困难的,就一道一道和他一起做,时间不够时,我会特别指明优生和他们结对帮扶,及时查漏补缺。并与家长联系,进行沟通,以便他们在家中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逐渐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
我从事数学教学工作时间不长,有着很多的不足。为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除了经常听同组教师的课外,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师培训,抓住每次学习的机会,认真观察,思考,做好记录,力求让自己尽快成长。特别是在课堂教学模式和小课题交流会上的两次汇报,带给了我很大压力,同时也让我受益匪浅。感受压力的同时也让我对自己进行重新审视,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思考。正是这一次次思考让我认识到自己的差距,所以我在学习学校指定的书目外,还通读了《数学与哲学》《吴正宪与小学数学》等书。
<>
1、小组合作
小组内学生学习能力不同,思考的效率也不同,于是在合作中往往有学困生懒于思考,依赖别的小组成员,最终越来越无法融入小组讨论的现象。如何让每个学生都切实参与到合作中一直是一个让我困惑的问题。后来我尝试着改善这种状况:在提问时抽不同小组内同一号码学生代替小组发言,然后给小组计分,我发现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有了较大提高。
2、小课题研究
对于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也是本学期的工作重点。要提高学生倾听效果,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在课堂上我常常会利用“你是怎样知道的?”、“现在,你是怎样想的?”“你能评价一下他的发言吗?”等提问方式,让发言的学生以及没有发言的同学,都感到自己是重要的。其次,对听课习惯好的同学,我及时进行评价,如:“这位同学眼睛一直看着老师,说明他一直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听得真认真。”“这位同学总结的真全面,他刚才一定是认真听了别人的发言。”这些鼓励的话语能引导学生更好的听课。此外,我还利用奖励、游戏或者请会的同学上台当课堂小老师来激发他们倾听的兴趣。
通过一学年的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较浓厚,但差生与优生的距离较大,中差生较多,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今后,我决心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中差生的辅导,使学生的数学成绩有更大的提高。在做好各项教学工作的同时,我还接受了学校的一些随机工作。不论是分到哪一项工作,我都尽自己能力做到,为学校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此致
敬礼!
述职人:xxx
x年xx月xx日
关于数学实践心得体会报告 篇4
结束了愉快的暑假,开始了新的学期,本学期我担任07数控1、2班,07机电1班的数学教学。根据学生特点,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我对本学期的教学做如下计划。
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为基础教学,基于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和水平,学生兴趣及后继专业课程学习的需要。我打算:
(一)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数学教学具有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的传统,在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应发扬这种传统。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教学应“与时俱进”,重新审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内涵,揭示数学发生发展的过程,加强数学与其他学科和日常生活的关系,提高对数学科学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形成正确的数学价值观。我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与教师相互交流、共同探索。要鼓励学生质疑、探究,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产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在教学方面和手段的选择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结合:
①学与思的结合:既要了解各种数学知识与其专业课的关系,又要对此进行深入的思考与分析;
②听与说的结合:要求学生既要认真听老师讲课,又要善于单独发表自己的见解;
③知与做的结合:通过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数学方法的掌握,来解决有关数学问题和专业课中的相关问题;
④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把通过本课程理论的学习而形成的数学思想方法,应用于专业课的学习之中,进一步加深对其他数学概念和专业课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将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我能用数学。
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创造、再发现的问题的过程。
由上述几点使学生掌握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掌握数学思维方法,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努力提高学生空间想象、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体系构建等基本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分析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或相关学科、生产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逐步提高学生探索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高数学思考的理性精神,欣赏数学的美学魅力,从而进一步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一堂好的数学课,一定是有充实的教学内容和活跃的教学气氛,也一定是有教师和学生之间在思想上、情感上和话语上的亲密交流。我希望自己成为这样的好老师,把每一堂数学课上好。
对于数学实践心得体会总结 篇5
随着课程的逐步深入,可能导致学生对高中数学课程的难以理解和教师对高中数学课程的难以教学的问题出现。为了有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用情境创设来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情境中不知不觉地理解和记住某些知识,在情境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
<>
我们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比如说学生对于比较难的知识点听不懂;对长久以来的机械教学感到厌倦,不想听,这时我们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给学生创造一个不一样的课堂,吸引学生的眼球,丰富多彩的情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对于课堂的效率也有非常显著的提高。
<>
情境创设的根本目的是对学生的自身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我们不但注重情景的模拟,还要在情境创设中对学生的未来有影响,教会他们面对问题的分析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对于世界观的认知,找出普遍的规律,积极思考,情境创设在无形中对于学生有深远的影响。在情境创设中,我们最基本的是要保证教学内容的准确性,保证与教材相一致,假如创设的教学的内容都有问题,那么无论如何创设情景都是一个失败的案例,只能为你带来麻烦,给学生带来负担。其次,教学是合理的教学,是在现有基础上的教学,是有侧重点的教学,情境创设出一个能被大家所理解的所看到的浅显的内容才是好的教学案例。我们在情境创设中忌讳华而不实的教学方法。最后,我们要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进行情境创设,过高过低的估计都不利于教学的进行。情境创设要量身定做,争取达到最完美的教学效果。另外,情境创设更要注重创新,与时俱进。作为国家未来栋梁的二十一世纪的学生,正在努力接受着新知识的滋养,我们不能把过去的例子一遍一遍的重复,创新的案例使教学事半功倍。与此同时,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正在微妙变化着,我们根据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变更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对数学的正确思考方式,让学生真正爱上数学。
<>
(一)抛实际问题,给学生对求解的渴望
在情境创设方法中,最基本的就是向学生抛问题,把我们常见的生活中的问题提出来,引起学生的共鸣,推进学生对问题求解的热情。我们知道,数学虽然是一门理学学科,但是也是来源于生活,都是从生活中抽出的模型,我们只需将数学模型回归到生活中,就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是多数教师教学的首选方法。例1:在我们学习“余弦定理”中,教师做课程导入便可这样: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正弦定理,知道了通过两条边及两条边的对角的计算,便可得到三角形边长和角度的所有数据,那我们想想如果只知道两边和这两边所夹的角,能不能求出第三边呢?由此引出余弦定理,进而得出余弦定理的适用范围。这便是一个成功的案例,我们通过对问题的抛出引出了本节课讲授的知识点,避免了直接讲授余弦定理的使用条件造成和正弦定理相混的情况。不但使课堂更有效率,对于学生的记忆也很有帮助。
(二)实际性的计算,给学生验证定理
对于错综复杂的定理,教师自己当初学的时候都有困难,更不用说是小我们十几岁的学生了,那么此时,我们如果将这些定理实际地让学生算一算,最后再告诉他们规律,那么对于学生的印象就会深刻许多。例2:同样是学三角函数,教师可以在课程导入时从直角三角形出发,分别计算各边与对角正弦值的比值,接着算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学生惊奇地发现比值都是一样的,这就代表这是个普遍适用的规律,我们最后在引入正弦定理,相信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会比较容易接受。我们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不但让他们自己发现规律,而且验证了正弦定理的普适性,所以在教学中,应自己探索有效的方法,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教师的授课。
(三)发散性的思维,让学生自主探究
我们在情境创设中,发散思维也是很常见的方法,这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对创新性有很大的帮助。例3:我们在学习“数列”的时候,学习了等差数列。在学习等差数列中,最重要的就是通项公式,我们在教学中,先拿出几个等差数列的例子,让学生自主讨论他们的通项公式,共同检验公式正确与否,而后,教师给出写等差数列的方法,回头再次与学生给出的相比较,最后在反复探究中,得到写通项公式最快速的方式。这旨在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数学中,发散性思维极其重要,毕竟数学不仅仅是一门死记硬背的科目,我们在情境创设中,多多少少给他们一些开发,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四)用自身的体验,给学生难忘的经历
当讲述的内容不容易理解时,教师可以选择将它娱乐化。这样学生会在游戏中不知不觉体会到知识的价值。例4:当我们学习“排列组合”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进行课堂互动,让学生上前边来,演示各种排法,比如说红绿灯有多少种排列方式的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回答是6种,那么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引导,与3*2*1结果相同,这时我们便可以引导出求排列问题的方法。新课标下的数学课程,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有探索能力,有独自思考的能力,这些都是一个学生在人生中需要逐渐培养起来的意识,我想我们从现在开始加以引导,通过情境创设让他们多在这方面思考思考,争取为培养出一个全方面发展的人才做出贡献。
关于数学实践心得体会报告 篇6
为了更有序高效地进行期末复习,特制定该计划
一、复习原则
1. 基础性原则
钻研课标,掌握课标要求,低起点复习。回归课本,立足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面向所有学生,让所有人都有所收获和提高。
2. 框架性原则
梳理知识,扫除盲点,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提升。
3. 规范性原则
强调例题的示范作用,通过例题引导学生规范地进行思考和规范地进行书写。要让学生对几何证明由“有感觉”过度到“有把握”,解题由“会做”到“做对”。
4. 先学后教原则: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生会的不教,教了还不会的不教。
二、时间安排
12月21日 第一章复习
12月24日 第二章复习
12月26日 第三章复习
12月28日 第四章复习
1月4日 第四章
1月7日 第五章复习
1月8日 第六章
1月10日 第七章
1月14日 第八章
1月15--21日 练习
三、学案格式
1. 课前训练:4至6条小题目,用以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让学生自主回顾本节知识,以学定教。
2. 知识梳理:根据课前训练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知识体系。但必须以题目为载体,不能“空对空”。
3. 典型例题:精心选择3至5道例题,用来突破重点,分解难点,起到示范作用,引领学生学会规范分析,规范书写。
4. 课堂练习:保持20分钟作业量,进行及时巩固。可以作为午间作业。
对于数学实践心得体会总结 篇7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的内容是小学六年制数学第八册课本116页例5以及相应的习题,学习的是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教学目标分为三类:(1)知识目标:知道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于小数加法同样适用的,能运用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算。(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的技巧,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讲求方法,注重实效。
在教学本课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迁移的认知规律,运用简单的多媒体,创设贴近儿童生活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表象。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1、竞赛。考虑到下午学生的情绪可能较低落,加上本课属于计算课,本身让人觉得枯燥无味、学生缺乏兴趣。为此本人临时改变教学计划,把口算题改为小组竞赛,希望以此为切入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合作、竞争意识。2、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教学时,我创设了圆圆买文具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帮助她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到被信任、能做事情的快乐,不仅实现了角色转换,唤起学生的主角意识,而且让学生享受到助人的乐趣。计算时让学生自行探究,从比较中得到简便算法,这样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在教学时,根据教学目标,本人设计如下的教学过程:
<>
目的:检查学生的计算情况,同时从中引出定律,为新课作铺垫。口算也叫心算,它是不借助计算工具依靠大脑思维记忆直接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式。学生进行口算需要观察数目的特征,然后在心里以灵活简便的方式,迅速、准确的计算出来,这样心口合一,又快又准,日积月累计算的能力就不断的提高了。从而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课前两三分钟的口算,我几乎每课必用,不知在座认同吗?
<>
具体做法是:让学生先尝试探索,教师引导。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应贯串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创设买文具的情景,把教学内容放到一个学生非常熟悉的情景中,学生通过尝试计算,自觉地将整数加法运算定律迁移到小数加法运算当中,从比较中得出简算方法。这样学生体会到数学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出示三组学具,分别有三件、四件、五件,让学生计算它们的总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自主选择题目,进行相关的练习,达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教师从中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
当学生学完新知,让学生根据出简算的步骤,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结构的学习方法,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包括两个小题。(1)、判断能不能简算。主要强化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计算时能根据题目灵活应变,防止学生陷入思维定势,误以为学了简算,就什么题目都要用简算。(2)、开放题。为学生提供了思维的方法,有利于让各类学生都得到发展。
《新课标》指出:必须让每个学生学到有用的数学,数学的内容必须来自于学生的实际背景,让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模型。本课的教学从胆抛弃教材那枯燥无味的数字,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提炼出数学知识,真正做到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教学时,教师利用旧知进行迁移,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但开放题时,对于5.38-1.66-()时,括号里的数有的学生填1.66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为何填1.66不能达到简便计算,引导时可以留点时间让学生先进行试算一下,学生便可以较清楚地发现:1.66与1.66不能凑成整数,从而解决这个难点。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