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心得体会 > 课改心得体会(优秀12篇)正文

《课改心得体会(优秀12篇)》

时间:

课改模式是课程理念、思想的一种体现,但模式又不等同于课改理念或思想。

课改心得体会 1

新课改在我县如火如荼的开展五六年了,许多观念让我耳目一新,经过不断的学习实践,业务水平获得了很大发展。在享受课改带来成功体验的同时,我对课改的认识也在逐步清晰,深入。在课改中我心中颇多感慨,也颇受启发,我的教学思想已受到了极大的触动,现将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整理如下:

一、课程改革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的权威地位。教师从过去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合作者。教师如何更好的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合作者呢?

1、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要让学生真心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的阅读课文,充分的思考、探究、理解,让学生充分体会课文,不能让自主学习流于形式。那种担心自主学习占用过多时间,会影响教学进步,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的总结是错误的。因为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会提高自我对学习的兴趣,同时,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对学习的效果也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合理安排学习任务

要使学生的合作学习有效的进行,我们必须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同时,合作学习的任务应当具有一定的速度,具有进行合作学习的价值。一般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有困难的任务课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小组通过想互配合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容易使学习任务更好的完成。如果学习的任务比较简单,或者学习的任务,更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就完全没有必要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二、新课程改中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他们更愿意上历史课了。

1、新的历史教材,从外观看,图文并茂,色彩鲜艳,深受学生喜爱;从内容上讲,降低了难度,淡化了知识体系,增加了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给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究实践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这一点,比如历史文物仿制活动一课要求学生搜集历史文物图片,实物或仿古文物,动手制作仿古文物,可小组合作共同制作,互相探讨,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2、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始转变,学生学得主动了,变得大胆了。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改变过去学生跟着教师转的被动局面,学生学得主动而灵活,由过去的苦学变成乐学。由过去的课堂上不愿发言到抢着发言。

3、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 没有了“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已从过去的注重老师教,转到了注重学生学。师生互动、学生间的互动成为课堂活动的主旋律。教学中我经常会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他们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学习热情高涨,使学

4、建立了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新的课程改革中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同样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教学中师生关系开始变得民主、和谐、平等。在这种关系中,师爱的作用是伟大的。爱是无声的语言,爱是最美的教育。随堂潜入课,润心细无声。教学中我尽量使用鼓励性、发展性、启发性的语言,与学生们平等对话。用真情点击孩子心灵的鼠标,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自尊,促进学生产生最佳学习心态,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并在学习中实现自我调控。

三、新的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在课堂中做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要做好这些角色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教师在课前、课中要做大量工作:

1、要精心背课、背学生。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精心设计每一个探究性的问题,设计每一个环节,力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历史课堂充满-,充满生机。要了解学生,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新的问题,既要做好可以预测的应对准备,也要想好不可预测的应对方法。

2、关注学生和学生学习过程。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想想学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灵活地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而不是机械地执行课前的课程设计。同时,还应特别关注全体学生,注意学生间的学习差异,通过不断调整教学进程,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卷入到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来。面对学生有别于他人的探究方式,我们要引发学生间的思维碰撞,让学生深入思考,顺利地进入更高的层次的学习。

3、充分开发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启迪学生的智力潜能,学起来也就觉得轻松愉悦。历史教师要充分开发课程资源,突出历史知识的趣味性、生动性,变抽象为形象,变无趣为有趣,使课堂对学生永远都有一种魅力,感受课堂生活的快乐。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设计引人入胜的开场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②利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式和丰富多彩的学生参与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日常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手段展示枯燥、遥远的历史。③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的积极性。④注意学科间的结合,尤其是文史不分家,正确运用诗词、俗语、典故、成语等进行教学。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⑤努力挖掘、充分发挥教材所蕴含的兴趣教学因素,来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和动力。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不断探究的学习理论。那么,光凭一本书、一张嘴走进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让学生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系统等探索活动,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这一切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在课改实践中,我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觉得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往往是上了这一课又要忙着准备下一课的内容,有时为了一个探索性的问题的设计而绞尽脑汗,还总觉得不尽如人意,总觉得自己知识太贫乏,迫切地需要去学习、去充实自己。渴望了解更多课改的知识,渴望指导,渴望交流,不断地丰富和提高自己。

以上只是我自己在实践课改上的一些浮浅认识。在课改的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许我会经历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的过程,但是有一点不会改变,那就是:“目标在前方,我在路上”,我将会继续努力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

课改心得体会 2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新课程改革也将全面展开,为了新课改的需求,也为了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完善自身的业务素质,我积极参加了这次远程培训。悉心听取了各位老师的精彩的视频讲解,感触颇多,也使我对新课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下面简单谈一下我对此次远程培训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课程标准”取代了“教学大纲”。用“标准”代替“大纲”,这决不是一个名称上的变化,它更反应了课程理念的转变。“大纲”的重点是对教学内容的规定,规定针对的教师。而“课标”是一种基本的、共同的标准,对具体的教学内容不再作规定,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某门课程学习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制定的只是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要求。

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教师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帮助者,要求教师只起画龙点睛、引导启发者的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传统的课堂中,没有问题就是的教学。而今天,新课改强调的是要给学生留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开动脑筋、敢于质疑、亲自动手、大胆探究,充分地进行创造性思维。

教学观念有所改变,教学思想有所更新。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着力体现四个课程理念:提高数学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和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要进行相应的改变。

以问题为主线,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在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应启发学生善于质疑,并且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探究性学习。设计情景式数学教学。情景式数学教学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前提,以情景共鸣为基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减轻学习负担;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感受性,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愉悦,享受学习的快乐。积极设计开放式数学课堂教学。它是指把数学教学活动置于一个开放的体系中来进行设计,突破教材的文本限制,融入学生的直接经验、现实问题。开放的内容、开放的方法、开放的空间,打破了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的限制,因而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总之,通过此次培训,获益很多。作为新课改形式下的教师,我要不断砖研业务,强化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以新理念新观念,来适应社会的发展,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提高自身素养,力争在新课改中快速成长。

课改心得体会 3

课改的号角唤起了老师们勇于拼搏的干劲,激活了僵化多年的课堂。使学生改变接受性学习方式,学会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学习方式,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经过一年多的教学改革,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现如今探讨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五步新课堂。下面谈谈在教学中五步新课堂的方式定位。

《动手做做看》是一篇很有趣的课文,通过小朋友伊琳娜在科学家朗万志的引导启发下,动手做做看,悟出了"科学家讲的不一定都是对的,动手做做看。"在孩子读完课问题目后,我让孩子带着两个问题自由读课文,“动手做做看是谁说的?课文讲了哪些人?你喜欢谁?为什么?”孩子们读开了,有孩子边读边和同桌谈论着。三五分钟后很多孩子举手了,第一个问题很好回答,大多数孩子说出“动手做做看”是朗志万说的,个别孩子说是妈妈说的。我让孩子们在书上找答案,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重要学习朗志万的话。他为什么这样说?你读懂了什么?让孩子自己再读全文,在四人小组中议论交流。这篇课文讲了两个道理,第一个道理是:凡事都不能光想,还要动手做做看。第二个道理是:科学家的话,不一定全是对的。课堂上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教学:

(一)情境导入,设身体验

课堂上,教师相对于学生而言可算作一种知识权威。学生与文中小朋友的年龄相仿,有着相类似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学生在情境中的表现和心理活动与文中有着极强的雷同性。这样,就利于学生设身处地的体验文中人物的内心活动,为下一步课文的理解与感悟和感情朗读打好基础。

(二)学习课文,深入探究

情境之后,教师由权威摇身变为学生的学习伙伴,笑问:“刚才老师提的问题,你们不觉得熟悉么?在哪见过?”在学生恍然大悟间,教学戏剧性的进入第二程序。学生此时学习习兴趣倍增,而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阅读理解和体验,正是新课改理念所倡导的。

第二程序是全课的重点部分,教学的三维目标要在这里实施体现,教学重、难点也要在这一程序中解决。诸多目标若想做到“剪不断,理不乱”,就得像蜘蛛结网那样——围绕一个中心,有序地连线,恰当的打结,将教学的过程组成有机整体。基于此,我确立了“逻辑推进,各个击破”的教学策略。将三维目标和教学重点分散到两大环节中,如:第一大环节(1——5自然段)围绕朗志万提出的问题,从几个小朋友不同的表现着手。第二大环节(6、7自然段)抓住伊琳娜的情绪变化,以人物对话为切入点。如此,每个环节都围绕课文内容这个中心,有序地引导学生自主读书、主动探究、朗读感悟,并恰当的运用讨论、交流、实验、评价、点拨以及不同形式的朗读等手段,随着课文情节的发展,相机落实各项目标,解决教学重点,并在入情入境的阅读实践过程中完成难点的突破。

(三)学生展示,角色朗读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依据上述理念,这一程序中,我让学生进入角色,再次感受、体验,将领悟内化,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同时启用多形式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巩固教学重点,落实能力目标。小组内推荐代表,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读的好。其他学生认真聆听,指出朗读中的错误和不足,必要时可以寻求老师给予指导。

(四)归纳训练,回味升华

这一程序设计旨在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平台,展示其在角色朗读中的个性化感悟,回味教学难点,在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点拔,并在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过程中,树立学习自信心,不让学生留下疑难问题,促进学习兴趣的可持续发展。

(五)布置作业,积累延伸

最后一环节,我布置学生在课外书收集名人名言,将学习活动延伸到课外,拓展学习空间,锻炼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课改心得体会 4

一、课改的措施

从教材宏观的体系结构看:苏教版《化学必修1》包含四个专题: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化学物质、专题3从矿物到基础物质、专题4硫氮和可持续发展。其专题内容的选择不是单纯从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角度出发,而是从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入手,其顺序的编排,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特点。通过专题一学习研究化学的方法思路,而专题二、三、四则是关注身边的化学:与海水、矿物、空气有关的物质的宏观性质,来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

另外,从教材的微观结构看,《化学1》借助各种栏目完成了教材内容的呈现,如“你知道吗”、“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观察与思考”、“问题解决”、“信息提示”、“拓展视野”、“整理归纳”、“化学史话”等。这些栏目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教与学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如果运用得当,既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起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作用,对学生适应新课程教学活动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同时设置的栏目对新课程实施的教师来说课堂行为的科学有效性和可操作性都有帮助。

1、准确把握知识的深广度,避免随意扩展内容

教师头脑中要有三个阶段的知识,整合核心知识,提高教学时效:清楚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的内容和程度,知道学习在必修模块中要掌握的程度,了解在选修模块还有哪些进一步的延伸。

2、分析栏目功能,合理运用教材中各种栏目

教材中栏目的设置,蕴含着教与学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了解、借鉴教材倡导的教学基本方法,选取素材创设学习情景、设计学习活动,考虑教学设计要点,有助于教师驾驭教学过程。

3、创设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活动

多样化活动:实验、探究、交流讨论、调查参观、资料收集加工、自学、文献探究、网络查询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式。每种学习方式各有长处和短处,运用得好都会发挥其他学习方式不能代替的特殊功效。

4、正确处理STS知识,改变教学策略

知识情景化:“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从自然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应用”。两大好处: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能力,体会知识的价值;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转变教学策略,强调“元素观”、“分类观”、“转化观”。

研究一种物质——看组成元素——看物质类别——判断物质性质——研究不同类别物质之间的关系。

二、课改的初步成效

经过半学期的艰苦努力,化学课改工作初步打开了局面,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教师的转变

1、工作重心的转变:新教材摒弃传统教材的弊端,更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在知识传授上重视以“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等形式出现,强调了学生主体性,注重了实践和创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的工作重心也发生了转变,我现在工作重点放在五个方面:一是研究课程标准,二是研究教法,三是研究学法,四是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五是研究对学生的评价。我校化学教师工作重点已有了较大的转变。

2、教师评价方式的转变:由于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注重了情感的体验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掌握,改变了过去教学单一的以分数评价学生的局面,化学教师侧重了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注重了每个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评价。注意从学习态度和情感方面去评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二)学生的转变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由过去的封闭、单向接受的方式向自主、多向交流和探究、合作方式转变。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由于探索学习更具有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探究中,学生动脑动手,有挫折有反复更有成功的喜悦,在知识的学习中更体会到了真正科学研究的个中滋味,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

学生不再局限于在书本上学习化学了,而是从生活中去学习,树立了“生活处处有化学”的新理念。

三、对新课程的几点问题和困惑

1、在教第一节课时发现学生连最基本的硫酸、硝酸、碳酸钠等化学式不会写,什么是离子以及离子符号如何书写也是一窍不通,对酸、碱、盐和置换、复分解反应的判定很模糊等,可见初三与高一已存在一定的知识拖节。

2、教材中某一知识点的多点分布是否都合理?为了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编写者将某些知识点内容分散排布,例如在P.6出现了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在P.45继续出现有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把原来完整的一个认识过程生硬的一劈为二,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课时不足与教学容量大的矛盾如何解决?虽然我们都经过了新课程培训,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还是课时不足的问题。必修教材的内容涉及面广,栏目多,教师很难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更何况探究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另外教材重视科学探究活动,很多结论在教材中没有直接写明而要求学生自己归纳,同时教材打破了原有的知识体系,使得不少学生不能适应而觉得化学太难、太繁。

4、手头的资料很少,其中很多还是换汤不换药的,配套的练习很难跟找。还有我们也没拿到后续的教材,有些内容专家说要发展,我们也不知道该发展到什么地步?考试大纲到现在还没确定,不知道高考怎么考?

5、由于评价体系尚不够完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仍无法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在课堂教学中,或多或少有些放不开,总觉得有些地方不讲不行,怕学生不理解。这又该如何解决?

6、课堂的活动形式多样化,虽然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学习的效果却很差甚至很大一部分学生趁机玩耍。随堂实验课也增多了,虽然课堂的气氛活跃,但是大部分只注重实验过程而不注重从实验中得到结论,特别是这次期中考中连最基本的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会写。

7、苏教版《化学必修1》很多问题和结论大都没有直接给出,使得大部分学生很难自学甚至看不懂特别是物质的量这一节,这不仅加重学生负担还打击学生自信心。

课改心得体会 5

初中英语新课改进行几年了,作为一线的课改教师,我发现新课改确实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越来越普及。但是新课改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惑,如:有的学生在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水平都较以前同级的学生高出许多,但差生所占的比例也比以往高,学生的两极分化从初一就开始凸显。这样学生水平高低差距大,使教师在授课中难以兼顾,无疑增大了授课的难度。尽管新课改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新课改仍困难重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教材部分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些脱节

新课标英语的目的之一是想让新教材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使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动力。而教材中有些内容对农村学生来说好似是纸上谈兵,例如pizza等等,学生对他们毫不熟悉,失去了兴趣,因而也得不到巩固,面向全体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二、新教材的操作难度大,加大了教师的备课与授课难度

新课标英语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具体的话题展开,教师在备课时需要自己精心编排方能授课,可是教师手头又没有现成的资料或教学辅导材料可以利用,而且很多话题较新,教师处理起来确实有一定的难度,这就增加了教师的备课难度。而且每个单元相对独立,不象以往那样知识成体系,许多教师一时还不能完全适应。更何况,我们现在每人教两个班,最多的有六十多人,除正式课节外还要上早午自习,每周有近二十节课。除了上课,其余的时间要备课、批改作业,要应付上面的各种检查、听课等等。

三、小学与初中的英语教学严重脱节,是英语新课改的又一障碍

在小学,只有语文和数学是主科,而英语只是副科。小学从三年级开设英语课程,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方面,双方已经脱节。加上许多人认为,小学英语学好与否没有关系,反正上初中以后仍要从头开始学。因此,英语教学的所有压力都留给了初中英语教师,使小学英语教育形同虚设。新课标英语词汇量大而难,话题范围广,且初中开设的科目多,各科的压力大,时间紧,因此许多学生一接触英语就有畏难情绪;面对大班额,教师精力又有限,如果配合不好,有些学生往往会落伍,以后再想弥补真是难于上青天。给很多学生带来了很大损失,造成了许多遗憾。

四、新教材的词汇量太大,不少单词拼写难,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影响了教师的授课质量。

新课标英语的词汇量超出以往教材的好几倍,因而对学生仅是英语词汇量方面,就成为他们学习英语的一大障碍,使他们对英语学习抱有畏难情绪。再加上不少单词的拼写太难,记忆起来实在太费劲,有将近一半的学生难以记忆,面对这么多令人望而生畏的单词,即使孩子的求知欲再强,也不会对自己丝毫不感兴趣的东西牢固记忆吧,毕竟他们还只是孩子。如果教师逼着学生记,势必使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乃至产生厌恶,稍有不慎就会使学生彻底放弃英语学习,甚至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前途,这无形之中给教师的教学增加了新的压力。

五、评价体系陈旧落后,使教师在新课改中缺乏积极性、创造性与主动性

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评价理念主要的是要“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而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学校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都以其所教班级的考试成绩作为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标准。由于评价教师只看学生笔头考试的成绩,只重考试结果,甚至把这作为教师评先选优的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敢完全放开手脚采用新课标,而是想尽一切办法来提高学生的笔头考试成绩。上面评价教师的尺度又直接影响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由于存在上述的原因,新课改的实施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与矛盾,要保障英语新课改的顺利实施,还应多站在教师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这一角度看问题。

总之,要想真正获得全体英语教师积极参与英语新课改,的确还有一段路要走。同时也需要我们全体英语教师做出很多努力。

推荐阅读:英语课改心得感悟小学英语课改培训心得体会小学英语课改课听课体会英语课改心得体会小学英语老师心得体会小学英语教师心得体会初中英语课改心得体会篇四

我认为作为初中英语教学工作者应做到:新教法以学生为主体,就必须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语音训练,打好语音基础;重视单元检测,保证新教材的教学质量。

听、说、读、写是英语重要的教学手段,也是这套新教材要求达到四会的目标——培养出具有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能力的一批新人。这是本套教材的突出特点,也是我国英语教学历程中的一个显著转折点。如何适应并且能教好这套新教材,是摆在我们初中英语老师面前的一大课题。对如何教好这套教材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明确学习目的,在运用中增强学习兴趣。中学生年龄小,阅历少,对学习英语的目的往往不十分清楚。他们把英语只看作升学考试中要通过的一个考试科目,对于难记的单词、语法和发音感到枯燥乏味,要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除了从道理上宣传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外,还要积极创造条件和环境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让他们在运用中尝到乐趣。如开展一些情景对话,值日生每天用英语汇报情况,在学习中组织一些英语游戏等。还要尽量组织好第二课堂活动,如英语朗诵会,各种英语竞赛,学唱英文歌曲,阅读简易英文书报。辨认日常生活用品上持有的英语说明等。

2、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和环境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能使学生以愉快的心境学习、思考并获得知识,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轻松愉快氛围的关键是使学生对教师有亲切感。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的感情和思想的交流。师生关系直接制约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

3、不断变换教学形式,改进教学方式有利于保持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是教师讲、学生听,整节课学生大多当录音机,而教师讲的内容多,都是语法,很少让学生自己动口(除了提问),恨不得一下子全倒给学生,这样学生一节课都在忙着记笔记,教师又讲得很累,课堂上学生收获就是一本本笔记,课内消化不了,课后怎能吸收?一种好的教学形式连续不断地使用也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从生理上讲,单一的形式容易导至大脑刺激的单调,使兴奋转化为抑制,降低学习效率。而从心理上讲,中学生正处干活泼好动、喜欢变换的时期,再好的教学形式和练习形式,如简单重复太多,学生也会兴趣锐减。因此,中学英语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好奇、好动、好玩、好胜等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采用多种形式,如做游戏、讲故事、观看幻灯、录相、听录音、进行有趣的比赛和角色扮演、唱歌曲等。

(二)重视语音,打好语音基础。如果能够打下坚实的语音基础,也就拿到了英语入门的钥匙,也是练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的基础。

教科书一开始就十分重视语音教学,紧密结合字母单词和句子的教学,系统地安排了语音练习。因此,我们教师要正确把握要求,把语音教学贯穿于始终。把语音教学作为初一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做到长期训练阶段侧重,综合提高。在语音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注意自身语音,充分发挥课本录音的作用。听音是语音教学的根本方法,要坚持先听音后开口,做到听清发准。让学生在学语音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受到正确的语言熏陶。

(三)注意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交际能力是通过交际活动培养起来的。交际活动指用所学语言真实地、自由地交流思想,共同完成某项任务。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要精心组织和精心设计,否则学生就动不起来,或动而无效。交际能力的培养可按照下列几方面进行由浅入深的训练。

(1)一般打招呼和简单的客套话。如:Goodmorning!Howareyou?

(2)交流信息,介绍自己的好朋友,Ihaveagoodfriend.HeisinClassTwo;介绍自己的住处,WeliveinZhongShanRoad;介绍过去的经历,IwentshoppingLastSunday;介绍个人的一个打算,I'mgoingtovisitUncleLi。

(3)讨论共识。

(4)解决问题。

(四)要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可见,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比上课多讲一个语法点更重要,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一门工具课。因此,英语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习惯养成的过程。良好习惯的养成,一方面靠教师的示范,榜样作用。另一方面靠严格训练,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习惯。诸如

1、培养学生自觉预习新课的习惯。

教师可以对新课的主要内容拟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课文,边看边思考,不懂的作个记号,上课各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难点、疑点,这样久而久之学生自己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知识来学习新知识,就懂得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在教师来教新课之前,学生对教材就有了不同程度的理解和掌握。

2、培养学生用自己语言复述课文,可以给学生keywords或自编与课文相关的对话,或是对于课文提出问题来讨论。

3、鼓励学生独立学习时,试做还没教的例题练习,先做一遍,不怕错,让学生自己摸索和掌握解题方法和规律,也许不会做的,就是课文新的语法点,这样学习新语法点时,就更专心、认真,更得心应手。

4、鼓励学生多阅读英语报刊、英语课外书,扩大知识面,加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目的达到。“教是为了不教”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能做到这点教师自身必须有一定的素质水平,

(五)要重视单元检测,保证新教材的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每一教学单元进行教学检测,通过这种手段测试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技巧和能力的真实和综合应用程度。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应对测试提出具体的知识、技能、技巧和能力各方面的要求。

知识方面,要求学生全面地、系统地掌握该单元的基础知识,尤其是课本中的“四会”内容。

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词汇、语法知识在听、说、读、写方面体现出来。技巧方面,要求学生在技能基础上,循环往复,达到对技能的熟练掌握,使技能的运用自动化。能力方面,要求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技巧的基础上,要有综合能力,即能把三者结合起�

要做好单元检测,就要求教师必须努力、钻研教材,吃透教材,依据《大纲》,明确知识、语言范围。注意传授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要让学生知道每个单元的教学重点,并准确地讲解和反复地操练。教师要精心设计或选用检测试题。试题要力求符合《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难易要适中,能够较全面地检测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初步运用英语的交际能力。要做好检测后的讲评工作。

课改心得体会 6

按照学习计划,今天晚上我们数学班在多功能厅举行了一个数学论坛,主要内容是围绕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惑,大家讨论的都积极热烈,说的都很实在、精彩、到位。下面我也谈谈我的一些思考和困惑。

首先,课堂活动与缺少教、学具的问题

《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然而,在我们农村地区,虽然大部分学校都有拥有计算机房乃至网络,但每个班级都用计算机来上数学课还有一段时间。我们很多数学老师还不会使用和制作课件。

《标准》更加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有很多学习内容需要学生动手去实践、操作,也就特别需要相应的。教具。尽管有些教具可以让学生自制,但是,也有一些教具自制起来比较困难或自制的教具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学很不方便。

建议学校和上级部门每年拿出一定的专门经费进行这方面的补充,首先从硬件上要达标,尤其是农村小学也要配置多媒体设备。加每个班级最好都要配备。加强农村教师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的培训。

其次,评价方式的单一制约了广大一线教师投身新课程改革的热情。

在我们地区,对学生的评价是看分数,对教师的考核也是看分数,教师的绩效考核与分数挂钩,教师的职称晋升和评优都直接和分数挂钩,对学校的评价也是看分数,家长也只要分数,分数唯一,分数万能。教师教的苦,学生学得累,哪是为了学生的发展,简直是对学生的摧残。教师就是为了期末测试的那张试卷在做,灌输、机械训练、题海战术成了最主要的方式,教学效率底下,每天都是语文、数学、外语,其它课程时间都被占用了,学生非常讨厌学习,害怕学习。如果评价方式和评价体系不改革,课程改革绝对是一句空话。我们的民族和未来就没有希望。

建议上级教育科研部门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的对学生和教师的考核管理办法,促进新课改的逐步推向深入。

最后,农村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低、工作压力大。大多数教师都把教书看成是谋生的手段,没有把教育当成一项事业去追求,没有把教育当成艺术去研究,一群不热爱教育的人怎能去进行教育事业的改革呢?建议提高教师工资待遇,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要让更多的优秀的人才愿意从事教育事业,乐于为教育事业奉献。

课改心得体会 7

前些日子,南茂中心小学全体小学教师在学校进行了集中教研活动。全体教师专题听取教育名家王二虎校长教研的经验介绍。王校长作的异彩纷呈、深入扎实的专题讲座,让我们受益匪浅。

此次会议主要是围绕《课改方法与途径探索》的教研和课改新理念、新举措、新方法。最后总结了三点心得体会:

1、必须转变教师教育观念,适应课程改革;

2、必须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3、必须转变教师角色,做课堂的引领者而不是包办者等。

课堂教学改革不仅仅是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什么是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策略与方法,而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不是指学习的具体小策略,而是指学习的大趋向。因此,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目前学生总是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

1、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为学生自主创新创设条件。

在教学前,教师深入地钻研教材,在把握住教材实质的基础上,能创造性的设计教学,弥补教材的某些不足,改变传统教育的弊端,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通过精心备课,设计出适合学生学习方式的教案。

2、营造自主创新的氛围,鼓励学生尝试。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的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力的才能。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设计情景创造机会,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尝试。

3、以“合作学习”为核心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共同创新,把“合作学习”延伸到课外。

4、让学生在生动的实践活动中探索创新。活动是学生学习乃至培养创新意识的最根本途径,我们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依据“思维从动作开始”的规律,为学生创设一个活动、探究、思考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面对同一难题,有的学生采取独立探索的方式,有的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最终都很好的解决了问题,可见学生依据自己的能力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完全可以达到很好效果。

5、存在的问题:

①现在的教学由于教学进度的要求,基本上以教师、课堂和书本为中心,过度练习,学生很少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获得知识与发展,学生追求惟一的正确答案。教学内容偏难、偏多,学生对书本知识关注比较多,而对情感、态度关注比较少;

②课堂提问是教学中经常要用到,教师不自觉地把每一个要教学的内容,分得很细很细。这样不好,不利于学生思考,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采用"大步骤"提问方法,多留点空间和时间给学生思考,让学生探索其中的奥秘,让学生体验探索的乐趣;

③有时课堂内的讨论与交流,流于形式。由于教学进度的要求有些讨论时间小于2分钟,学生在叽叽嘎嘎地说,谁也听不清楚。课堂讨论效果有限。

时代在改变,社会在进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势在必行,作为教师也不希望自己的课堂规规矩矩、死气沉沉。而是希望还课堂一派生机与活力,那么努力改变我们教师自己,积极探索适合我们学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学生有效地学习方式进入我们的课堂,使所有教师应当努力去做的!

课改心得体会 8

“万丈高楼平地起”,小学教育乃是学生整个人生教育中最基础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作为每一名小学教师,我们肩上的责任重大。这几年来,我们跟着时代的潮流开始了课改的步伐。《高效课堂22条》是我课改的指导书籍。认真读书后,按照学校的要求,我努力进行了课改尝试,现在将自己的感受和收获与大家交流如下,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一、重视预习和展示。

课改名校很重视学生的预习和展示。说到这两点,我们� 其实不然。以前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小学生犯了错误,老师让写检查,学生迟迟未交,老师质问学生:“你到现在都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吗?为什么不懂得反思自己的错误呢?”老师设想了学生不交检查的种种原因。这时,学生说话了,他说:“老师,您没教过我怎么写检查,我真的不会写检查。”细想一想,他说的的确有道理,咱们小学时候会写检查吗?会写一篇高质量的检查吗?

其实,预习和展示也是如此,我们没有具体地指导学生学

充分的预习保证了课堂学习的有效性,而展示也非常重要。展示是解决学习内驱力的最佳方式。通过实践,我认识到:只要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学生都愿意提前精心去准备,都希望自己在课堂上展示自己优秀的一面。

比如说写日记,如果在布置作业时对学生说:好好写,明天到校后在班内展示朗读。第二天,学生的日记质量会比平时高很多。学生是有展示的欲望的,能力也会在不断地展示中得到提高。

当然,作为老师,也是应该上专门的展示课的。出示展示的'要求后,学生上台展示,然后组织学生按照要求进行评价点拨。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展示课,哪怕是一人读一个自然段,也是把时间还给学生,我发现学生站起来时紧张、坐下后舒心、再次站起来时已经很开心了。他们越来越乐于展示自我,在不断地展示中提高了自我。

“先开放课堂,把课堂时空还给学生,解放学生才能让学生“动”起来。动起来才能活起来,活起来才能效果好起来。“这是《高效课堂22条》中的一句话,我认为是正确的,也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去实践。

二、教师少讲、学生多练

好老师是讲出来的,而好学生是练出来的。以前,我们过多地注重了教师的“讲“,新课改提出了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是课堂里唯一的主角。其实,天才是练出来的。当然,这里不是否定教师的教育作用,而是要强调学生练习的重要性。练习不是指练题,而是锻炼各种能力,锻炼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写作能力、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等等。

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练习一万小时成天才。德国柏林音乐学院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显示,要想成为顶尖运动员、音乐家、棋手等,至少要苦练1万小时。爱迪生曾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柏林音乐学院这项研究则向人们揭示,成就天才的“汗水”就是大约1万小时的训练。灵感和天分固然重要,但练习时间是区分天才和庸才的决定性因素。

神经科学家丹尼尔·利维廷说:“大脑可能需要1万小时消化吸收,从而真

正掌握一种技能。”有个匈牙利心理学家很早就相信只要方法得当,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被训练成任何一个领域内的高手。

从不会到会,秘诀是重复。不论如何,刻意练习是个科学方法,值得我们把它运用到日常工作中去。天才来自刻意练习。在我们的课堂中,如果觉得学生不会表达,就不断地创造机会让他去练习说吧,如果觉得学生不会读,就不断地创造机会让他去读吧,如果老师的方法恰当,而且能做到坚持练习,想一想,小学六年的教育,我们有多少个一万小时,我们能发现并培养多少人才?

说到这里,我有时候由衷地佩服学生。平时,我们总是这样一幅情景:三尺讲台上站着口若悬河的老师,排列整齐的课桌后坐着规规矩矩的学生。有一段时间,我尝试着学生上课,我坐在下面听课。学生能按照平时老师的模式去教学,有导入,有问题,有评价,有指导,有总结,而且他们无形中在学老师,激励语、过渡语等。我在想:如果我自己讲,即使讲的再精彩,学生也许都不会收获太多,而且容易被老师的思维所束缚。而让学生自己讲的话,其他学生都愿意听,能听懂学生浅显易懂的语言,而且锻炼了讲课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不断地训练学生展示,教师针对疑惑处予以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点拨,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有的学生为了能准备一节课,有的甚至买了教案书、参考书,学生的学习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前,学生仔细起来了;课中学习主动起来了;课后,学生问问题的多了;学生的探究意识、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合作意识等综合素质明显增强。只可惜,后来我没有坚持,学生还总在问:“老师,啥时候,我还能再上讲台讲课呢?”可见,学生多么愿意去讲,去练,尝到了练习的喜悦。

《高效课堂22条》指出: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和谐发展的老师才是真正的好老师。我想,只要我们转变观念,少讲一些,多让学生去练习各种能力,我们都是书中提到的那种好老师。

三、小组合作学习

高效课堂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时,担任小组长的同学不一定是学习最好的,但一定是最热心、最有责任心、组织管理能力最强的。这一点,我深有感触。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说谁愿意当组长就让谁当组长。后来,我听家长说起有几个组长主动给组内不写作业的学生家长打电话,让他们管好自己的孩子。当时,我很受感动。虽然他们不是最优秀的学生,但是他们却有着极强的责任心,愿意努力使自己的小�

小组合作交流时,我发现学生并不能有效地开展合作,却又不知道从何指导。后来,我想让各小组展示合作过程吧,以便于发现学生合作中的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有效的方法。

师出示问题后,学生自主交流,然后抽小组上台展示小组合作的过程,一小组在台上合作完成一个小问题,必须表达清楚,而且集合全组同学的意见。老师和其他同学不参与小组活动,认真倾听,等这一小组合作完后,其他同学做出对合作习惯和合作内容的评价和补充。我会适时提问:他们人人都发言了吗?提问的问题有质量吗?针对提出的问题,他们表达清楚了吗?针对不同意见,组内给机会让说了吗?等等。及时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要说清楚这一问题,可以借助哪些方法。

一个问题解决后,再抽一个小组上台合作另一个问题,这个小组得取长补短,把问题说清楚。这样,每个小组都上台展示后,小组合作效率比以前大有进步。

《高效课堂22条》中提到:小组学习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核心:自主、合作、探究。通过兵教兵、官教兵,从而达到兵强兵、整体提升的目的。我们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在发动学生、利用学生、解放学生的同时发展学生。作为老师,也保证了行间巡视的有效性和指导的针对性。

四、课堂检测和作业的布置

新课改比较重视“循环大课堂”理念,利用快下课的时间进行检测或布置作业,努力把课下时间全部“兜”进来,使学生课内课外、课上课下都处于学习和活动状态。

有一段时间,我尝试着布置作业时多花一点时间,把作业的要求说清楚。比如布置日记时,我提醒学生可以写哪些内容,写作时要注意哪些表达方法,或者帮助学生罗列写作提纲等等。这样,降低了学生写作业的难度,也整体提高了作业质量。

而在课堂检测这一环节,《高效课堂22条》提出可以进行口头检查,也可以是学生之间一对一的检查,还可以设计题目进行课堂检测。我也曾经尝试过,经过课堂检测,教师的确可以了解学生此节课的课堂学习效率,而且便于堂堂清,针对学生不懂的问题,可以确定为下一节课的教学难点,也杜绝了班里的假学习、伪学习现象。

而目前,我依然没有实现“循环大课堂”的理想状态,我将会不断地摸索。总之,在课改的道路上,我认为我们应该细心一些,在细节上多用心,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个对学生有利的工作;我们教师也应该有信心,相信在我们不断地追求下,会有教师和学生都觉得高效愉悦的课堂。

课改的道路上,有你,有我,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

课改心得体会 9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我认识到了课改的必要性、急迫性,初步了解了课改的一些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生物学科与自然界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

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改心得体会 10

新课程新课改给北城小学带来了生机、带来了收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现在的北城小学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沂蒙大地上熠熠生辉!这一切都归功于领导的英明决策!04年,在王校长的带领下,学校的精英骨干2次上北京,向北京二小求取真经。回来后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本校的实际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摸索并创出了自己的课堂教学特色,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使所有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也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

新课程新课改走近我们已有几年的时间了,五年的讲授经历使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感触很多。通过外出学习和自己平时的实践,我认识到了课改的必要性、急迫性,进一步了解了课改的一些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我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从整体上把握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的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从本班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通过改变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主动的学习,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经过这几年的课改教学工作实验,我收获很大,其中有喜有忧,有笑有泪。现把我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收获最大的就是自己的角色转换了。我由原来的主讲者变成了组织者、合作者。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学生的才能得到展示。

教师已成为学生最真诚的合作者,最谦虚的倾听者,最具慧眼的"伯乐"。教师的角色开始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向"平等中的首席"悄然转变;开始由传授者向促进者悄然转变;开始由管理者向引导者悄然转变。这种悄然的转变还体现在,教师由以往的单兵作战向紧密合作过渡;由� 教学方法开始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教师们不再拒绝一个问题的多种解法,也不再拒绝超乎常规的奇思妙想,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期待。

课堂上,我与学生一起摘汉字果,猜字谜,教与学的活动在师生的互动合作中变得生动有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凝聚了集体的智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我还常常和学生一起排演课本剧,共同动手布置识字园……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也是一种人文关怀,它构筑起了民主的课堂氛围。课堂上,老师用微笑安抚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紧张情绪,用竖起的拇指赞扬学生的点滴进步。

2、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实施以来给学生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开始尝试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学生的学

课堂上老师可以提问学生,学生当然也可以考一考自己的老师,老师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师生共同研究探索,共同读书学习。在一节语文课上,我正讲述着课文知识,一个孩子的突然"问题"使我措手不及。我没有恼怒,没有训斥,而是坦率地承认自己的"无知":"对不起,我也了解得很少,但我们可以一起去研究。"

3、给学生展示成果的舞台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实行小组合作制,组与组之间,生与生之间,既相互合作,又互相竞争,他们内心有着想展示自我的渴望与冲动,因而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来汇报小组和个人的成果,以便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都能从合作探究中获得收益。善于表演的同学,可将文中的精彩片断改编成小品;心思细腻,不善言辞的同学可写成日记,利用课前几分钟朗读展示;大胆泼辣的同学让他们在讲台上背诵或演讲,以展示思想。这样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总之,教育是儿童的教育,课程是儿童的课程,教育应向学生生活世界回归,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升华教育理念,保持与时俱进,为教师的发展而学,为学生的发展而教。教师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

课改心得体会 11

怀揣着对名师大家的仰慕,企盼着对省级前沿引领的憧憬,20xx年8月18日,所有小学语文老师在邹城市第二实验小学参加了“邹城市小学语文教师高级研修班”,有幸听取了专家们关于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和课程教学的报告。这些课直接为我们传递了当前语文的声音,对我们进行了方向的引领,使我对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和课程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教学理念得到了新的提升,专业素养得到了新的提高,令我受益匪浅。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研究会理事长崔峦,在研讨会上指出:语文教学改革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是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这就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从教学观念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美丽的转身”。如果每一位语文教师都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都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就全面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因此,革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是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美丽的转身”,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生本高效语文课堂的指导思想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能学不教,多学少教。其课堂流程主要为:尝试自学,合作交流,探究解疑,拓

展补充,评价反馈。所谓生本即以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求教师心甘情愿地“让学”,让教师的“教”更�

教师的“教”如何服务于学生的“学”呢?各位专家做出了相同的见解,现总结如下:

一是发动。把每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起来,把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发掘出来。二是营造。创设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在极其放松的心态下享受语文学习。三是导向。使每个学生在十分明确目标、任务的情况下投入学习,而不是受老师被动地牵引。四是放手。给足学习时间,开放学习空间,多放手、少干预也是服务。五是帮扶。如,用问题引路,用方法助学,用朗读示范,用话语点拨,用生成促学,用评价激励。

因此,语文教师的作用就是学习过程的组织、学习目标的厘清、探究问题的整合、重难疑点的点拨、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精彩的生成?语文课堂应该是属于学生的,教师要切实转变观念!

二、语文教什么的转变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教什么?崔峦理事长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体现“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就是语文教学要以语言训练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就是培养语文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语文课就是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

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增长课,是引导学生通过感悟体验提高人文素养的课。

具体地说,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找准教学的三个点。一是传授语文知识的落实� 语文知识就是指“字、词、句、段、篇”的基础知识。二是训练语文能力的增长� 语文能力就是指“听、说、读、写、书(写字)”的能力。三是熏陶感染语文人文的渗透� 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应该体现在:在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正确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熏陶感染人文性,落实人文教育,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三、教学方法的转变:

崔峦老师在研讨会上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长期以来,阅读教学似乎被“内容分析”式的教学模式统治着。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把理解文本内容、体悟文本情感作为教学的全部,教学中仅关注“文章写了什么、你从文中知道了什么”,直接导致了语文教学的效率低下、学生的语文能力低下。阅读教学的确到了跟“内容分析”式的教学说“再见”的时候了!

如何“和课文内容分析说再见”,这在吴忠豪教授的报告中就能找到答案。在此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各位专家提出了一些创新教

学方法。总结起来就是:吃准目标,夯实基础,指导学习,鼓励创新。

“吃准目标”,就是要把课上成语文课,上成所教那个年段的阅读课,上成所教那种类型的阅读课。做到年段目标准确、鲜明,不缺位,不越位。

“夯实基础”,就是要做好小学语文该做的事,学生要读好书,写好字,要听得明白,说得清楚,写得通顺,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基础不牢,能力不会强,素养不会高。

“指导学习”,就是要增强在阅读教学中指导读法、写法、学法的意识,有切实可行、灵活多样、适合那个年段、那篇课文的指导怎样读、怎样写、怎样学的方法策略,并且渐渐内化成适合学生自己的读法、写法、学法,进而形成较强的学习力。

“鼓励创新”,就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要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自主学习,学生真读、真说、真写、真感悟、真体验;还要有有一套好的模式,有许多好的方法、策略,保证学生“能学”“学会”“会学”以及持续地“乐学”。

总之,语文教师是到了应该革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构建正效、有效、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美丽的转身”,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时候了。这些专家的报告十分及时,而且十分真实,让我们透过一些现象看本质,从而感悟语文教学的真正“门道”。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做到吴教授所说的教语文,而不是教课文,期盼着自己的语文课堂也有一个美丽的转身。

课改心得体会 12

做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有幸参加了新课程的教学。随着时代的进步,基础教育也由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向全面的素质教育。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唯一标准。

以前,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配角;教师是主动的,学生是被动的。这种角色,导致老师上课一言堂,学生因角色的被动而导致学习缺少主动探究的爱好,课堂沉闷。现在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先学后教”模块,就是课前为学生准备预习提纲,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以预习提纲的形式交代给学生,使他们对本节教学内容有大致了解,做到心中有数,课堂上给学生适当的时间阅读教材、互讨论完成预习内容,也就是说学生通过自学和讨论的过程完成相关的内容。教师也变主角为配角,做学生的朋友;变教学为导学,变演讲为参与。学生则变配角为主角,积极发言,大胆质疑,参与讨论,主动探究。师生角色转变后,课堂教学发声了明显变化:师生互动的机会多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大了,学生实验的课时多了,学生探究的能力强了,课堂学习气氛活跃了,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密切了。

在课堂环节中,学生自学结束后,就进入了“教”这个环节,这是课堂教学的高潮,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解决疑难问题,根据预习提纲主要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完成。在提问是,提问的对象要因题而异,对于学习差些的同学,提问较简单的问题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复杂的、容易出错的问题可以叫成绩较好的同学回答,在实际教学中,有一些知识点,无论是基础好的学生还是基础差得学生都要求掌握,碰到这样的问题也可以采取分层教学法。

总之,构建“自主合作、主动探究、乐于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每个老师孜孜以求的境界。我们要认真研究课标,谨记学科特点,不忘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断努力,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