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课改心得体会范文热门九篇》
初中英语课改心得体会范文(精选9篇)
初中英语课改心得体会范文 篇1
我认为作为初中英语教学工作者应做到:新教法以学生为主体,就必须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语音训练,打好语音基础;重视单元检测,保证新 教材的教学质量。
听、说、读、写是英语重要的教学手段,也是这套新教材要求达到四会的目标——培养出具有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能力的一批新人。这是本套教材的突出特点,也是我国英语教学历程中的一个显著转折点。如何适应并且能教好这套新教材,是摆在我们初中英语老师面前的一大课题。对如何教好这套教材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明确学习目的,在运用中增强学习兴趣。中学生年龄小,阅历少,对学习英语的目的往往不十分清楚。他们把英语只看作升学考试中要通过的一个考试科目,对于难记的单词、语法和发音感到枯燥乏味,要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除了从道理上宣传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外,还要积极创造条件和环境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让他们在运用中尝到乐趣。如开展一些情景对话,值日生每天用英语汇报情况,在学习中组织一些英语游戏等。还要尽量组织好第二课堂活动,如英语朗诵会,各种英语竞赛,学唱英文歌曲,阅读简易英文书报。辨认日常生活用品上持有的英语说明等。
2、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和环境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能使学生以愉快的心境学习、思考并获得知识,它有利于培养学生 的学习兴趣。创造轻松愉快氛围的关键是使学生对教师有亲切感。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的感情和思想的交流。师生关系直接制约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
3、不断变换教学形式,改进教学方式有利于保持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是教师讲、学生听,整节课学生大多当录音机,而教师讲的内容多,都是语法,很少让学生自己动口(除了提问),恨不得一下子全倒给学生,这样学生一节课都在忙着记笔记,教师又讲得很累,课堂上学生收获就是一本本笔记,课内消化不了,课后怎能吸收? 一种好的教学形式连续不断地使用也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从生理上讲,单一的形式容易导至大脑刺激的单调,使兴奋转化为抑制,降低学习效率。而从心理上讲,中学生正处干活泼好动、喜欢变换的时期,再好的教学形式和练习形式,如简单重复太多,学生也会兴趣锐减。因此,中学英语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好奇、好动、好玩、好胜等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采用多种形式,如做游戏、讲故事、观看幻灯、录相、听录音、进行有趣的比赛和角色扮演、唱歌曲等。
(二)重视语音,打好语音基础。如果能够打下坚实的语音基础,也就拿到了英语入门的钥匙,也是练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的基础。
教科书一开始就十分重视语音教学,紧密结合字母单词和句子的教学,系统地安排了语音练习。因此,我们教师要正确把握要求,把语音教学贯穿于始终。把语音教学作为初一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做到长期训练阶段侧重,综合提高。在语音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注意自身语音,充分发挥课本录音的作用。听音是语音教学的根本方法,要坚持先听音后开口,做到听清发准。让学生在学语音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受到正确的语言熏陶。
(三)注意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交际能力是通过交际活动培养起来的。交际活动指用所学语言真实地、自由地交流思想,共同完成某项任务。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要精心组织和精心设计,否则学生就动不起来,或动而无效 。交际能力的培养可按照下列几方面进行由浅入深的训练。
(1)一般打招呼和简单的客套话。如:Good morning! How are you?
(2)交流信息,介绍自己的好朋友,I have a good friend. He is in Class Two ;介绍自己的 住处,We live in ZhongShan Road; 介绍过去的经历,I went shopping Last Sunday;介绍个人的 一个打算,I'm going to visit Uncle Li。
(3)讨论共识。
(4)解决问题。
(四)要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可见,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比上课多讲一个语法点更重要,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一门工具课。因此,英语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习惯养成的过程。良好习惯的养成,一方面靠教师的示范,榜样作用。另一方面靠严格训练,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习惯。诸如
1、培养学生自觉预习新课的习惯。
教师可以对新课的主要内容拟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课文,边看边思考,不懂的作个记号,上课各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难点、疑点,这样久而久之学生自己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知识来学习新知识,就懂得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在教师来教新课之前,学生对教材就有了不同程度的理解和掌握。
2 、培养学生用自己语言复述课文,可以给学生 keywords 或自编与课文相关的对话,或是对于课文提出问题来讨论。
3、鼓励学生独立学习时,试做还没教的例题练习,先做一遍,不怕错,让学生自己摸索和掌握解题方法和规律,也许不会做的,就是课文新的语法点,这样学习新语法点时,就更专心、认真,更得心应手。
4 、鼓励学生多阅读英语报刊、英语课外书,扩大知识面,加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目的达到。“教是为了不教”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能做到这点教师自身必须有一定的素质水平,
(五)要重视单元检测,保证新教材的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每一教学单元进行教学检测,通过这种手段测试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技巧和能力的真实和综合应用程度。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应对测试提出具体的知识、技能、技巧和能力各方面的 要求。
知识方面,要求学生全面地、系统地掌握该单元的基础知识,尤其是课本中的“四会”内容。
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词汇、语法知识在听、说、读、写方面体现出来。技巧方面,要求学生在技能基础上,循环往复,达到对技能的熟练掌握,使技能的运用自动化。能力方面,要求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技巧的基础上,要有综合能力,即能把三者结合起来,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
要做好单元检测,就要求教师必须努力、钻研教材,吃透教材,依据《大纲》,明确知识、语言范围。注意传授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要让学生知道每个单元的教学重点,并准确地讲解和反复地操练。教师要精心设计或选用检测试题。试题要力求符合《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难易要适中,能够较全面地检测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初步运用英语的交际能力。要做好检测后的讲评工作。
初中英语课改心得体会范文 篇2
面对课改,我们教师该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并不停地进行终身学习;注重知识的更新与多元文化素养的培养;运用多媒体知识;恰当地选择和调整教育教学策略,设计恰当的尽量真实的语言情景和丰富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提高口语水平;尽可能变换教学方式;联系课堂内容,开展小组活动;要具备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及时的反思和改进的能力,不断研究、创造、发展、丰富英语教学方法;给予特殊学生以特殊关心;更新老师与学生,老师与家长的关系的定位。
通过听课和学习,现在特写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在新课改中(一)我认为需要转变的就是观念,教学目的上要转变观念。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把系统的传授知识作为重点,目的在于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大量的知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教师在教学中把知识范畴、重点、难点反复掂量估计,围绕它来展开自己的教学过程,通常会忽略掉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的培养。但是如今社会的知识更新很快,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而且使学生具备终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如何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达到这一目的。
(二)在教学内容上要转变观念,打破学科之间的局限,要重视知识之间的迁移。英语科学教学是整体教学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教学目的常常是跨学科的,各科教学目的都在于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打破学科局限,立足于英语学科,通过生物学科的教学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所以不光是教书而且要育人,要成才更要成人。这就是新课改精髓所在。
(三)在教学策略和方法上要转变自己的观念,把“金子”变成“点金术”,也就是常说的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新课改理念要求学生的英语科学素养是不可能单纯地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形成的,必须改变教学策略和改进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什么变成怎么学,把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去学。新教材将探究性学习贯穿于全书的各个栏目中,因此,在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中不忘探究,在教学策略上要确保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改变过去重结果轻过程的做法,重视探究过程,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从而达到预期目的。然而中考这个指挥棒依然牵挂着每个人的心,所以老师们都认为探究并不是每节课都要去做的,一是受到课堂时间的影响,二是受到一些教学设备的制约,所以只能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场地进行,在讲课时一些注意点还是要好好把握的,把知识点贯穿到自己的课堂中去,教给学生的知识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所以上课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愿意去学、感兴趣去学。
初中英语课改心得体会范文 篇3
临西一中 自初中英语新课程实施以来,我在教学中遇到了不少困难,但同 时也体验到了很多乐趣,以下就是我近几年来在教学工作中的一点体会:
一、新的认识:
1、新教学观念。通过学习和新课改的不断实施,我逐渐认识到教学的本质不再是传统教学中教师单向的灌输和讲解,而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学是交流的过程,是探究的过程,是师生合作,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关注的是以学生形成积极进取乐观的人生态度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不仅要使学生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更要强调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新课程观念。通过学习和实践,我认识到课程是体验和感受,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的整合。教材不是教学内容的唯一载体,课堂也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场所,教师更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指导。教师要懂得只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3、新学生观念。通过实践,我领悟到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承认不同学生具有独特性,并为其创造成功的机会,教师要树立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相信学生,热爱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 新的尝试:
1、挖掘教材,精心备课
大家都知道,在新课改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主体作用首先体现备课上。课改以来,我认真钻研,灵活挖掘教材,重组教材中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成知识网。通过多种形式的问题设计,把散乱的知识,语言,语法变为简单有序的知识系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案,为上好不同类型的课打好基础,作好铺垫。
2、先学后教,当堂检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新课改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则是每个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一个平台。一直以来,我坚持使用“先学后教,当堂检测”的教学模式来进行语言教学,尽可能的将课堂交给每一位学生。主要方法如下:
第一,大胆放手,耐心指导。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之后,在每个环节上,只要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我绝不讲;在展示环节中,我一改过去每节课都是优等生发言的状况,规定每个学习小组的每个成员必须轮流展示。放手让他们用各自喜爱的方式来尝试,来体会,然后耐心地指导他们用更全面的方法来改进,来创造。在展示过程中,有表现得非常到位的,也有表现得特别欠缺的。但即使再差强人意的学生,我也会静静地等待他们展示完,绝不会中途打断他们。因为一旦被完全否决,他们的信心将倍受打击,其他的后进生也会因此产生恐惧的心理,教学又会回到由优生主宰课堂的原路上。“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我坚信,只要我耐心的指导,放手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地尝试,去探索,去总结,不用着急教学内容是否能及时完成,不必担心教学质量暂时是否受到影响,只要让所有的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功便指日可待。
第二,多点奖励,少点批评。课改初期,如同摸石头过河,困难重重,状态不断,可学生的信心千万不能扼杀。在教学中,应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态度,尽可能较多的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的真好!你懂得真不少!语音语调相当漂亮!真有创意!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为了更好的激励大家,我又设立了奖励机制,如积分分量化制度,在这浓厚的竞争氛围中,绝大多数学生不甘落后,处处争当学习的主人翁。
3、反馈检测,落实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课改过程中,反馈检测也是相当重要的。这是检测学生对知识的落实情况和学生通过学习体验成功,享受快乐的有效环节。内容主要以笔试为主,形式可以多样,对学生进行当堂检测,看这节课的有效性,做错的题再在笔记本上总结出来。每天的作业检查也是一种方式。及时发现学生在知识掌握或口语表达方面的不足,并及时进行补充讲解,不让一个学生因此而掉队。
三.新的收获
在经历了几个月尝试之后,终于工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课改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上充满笑语,气氛活跃,做到了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培养了,大家都懂得如何分工协作,如何团结友爱;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在学校和县里举行的各种考试中,我所带的班级都有不错的成绩。
四、反思
在感受成功的喜悦的同时,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中也存在着许多美中不足的地方。如课堂秩序较难维持,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学内容难以完成,教学进度缓慢;课堂用语母语使用过多,语音语调不够准确;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能持久,积极性出现差异等等。面对以上问题,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把课改工作做得细之又细,每一个环节都要稳扎稳打,落到实处,要把课改作为一项持久的工作,不厌其烦地去做,同时还要求我们善于总结得失,及时修正,及时完善,让我们的课改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初中英语课改心得体会范文 篇4
教学过程中对教材的一个争论就是:这套教材到底适不适合农村学校的学生?部分教师认为这套教材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知识内容切合学生的英语学习需要 ---口语交际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符合当前英语习惯的纯正英语。而部分教师则认为这套英语教材不适合农村学校的学生,因为这套英语教材要有六年的小学英语基础学生才能开始学习。而我们的小学生大部分在小学没有学过英语。教师又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弥补。再者,这套教材词汇量多,对于没一点英语基础的学生来说难度太大。教师在教学进度上根本达不到新课标的要求。在争论的最后,各位英语教师达成一致的看法:新课程更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更要加强教学反思,要把教学反思落到细处、实处,注意课堂知识的构建,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的考察。下面就新课改谈谈个人体会:
一、新课改,新变化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将会给整个基础教育带来新的变化。
1、新的课程目标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此次课改的重点是一改过去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趋向,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让学生在体验、实践、参与和交流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新课标增加了情感因素、学习策略以及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技能发展能力,提到了教育成功的核心。
2、新的教学模式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应该形成一种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应该形成一种民主、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3、新的评价机制新的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全面和完整,不但没有忽视结果性评价,而且着重形成性评价。新标准认为,评价应有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考试检测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评价机制应包括对课程的评价,对学生学习状况的检测,对教师教学的检测等。
二、课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课改形势是好的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只要表现为:
1、课堂教学方面的具体问题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也反映出不少的问题。有的缘于教学观念,有的缘于教学能力,有的缘于教学条件。余文森教授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成绩与问题反思》(《课程.教材.教法》20xx年第5期)一文中谈到的四大问题,在我们的课堂中也不同程度的存在。具体谈四点:教学目标的虚化、教学内容的泛化、教学过程的形式化、教学手段的不合理。
1.1教学目标虚化新课程确立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这是发展性教学的核心内涵,也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但是,由于对三维目标的设计和操作缺乏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在实施层面上便出现了教学目标的虚化现象。突出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知识、技能目标,该实的不实。知识、技能目标是三维目标中的基础性目标,然而,由于认识上的片面和观念上的偏差,在不少课堂上,最应该明确的知识、技能目标,反而出现缺失或者变得含糊。第二,过程、方法目标,出现了“游离”的现象。首先,由于“过程、方法”这一维度的目标,是以往课堂教学所忽略的新要求,一般教师设计这类目标的意识不强,有些教师是有明确的意识,却在设计和操作中明显地出现了“游离"现象:游离于知识、技能目标之外,游离于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之外,游离于学生发展之外,从而使过程、方法的价值丧失殆尽。第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出现了“贴标签”的现象。总之,目标的多维化以及对目标的不当定位,致使教师教学中常常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
1.2教学内容泛化由于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缺乏有效把握的经验,在实施层面上便出现了教学内容的泛化现象。突出表现在以下三点:第一,教材受到了冷落。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却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过早或过多地补充内容,海阔天空,甚至偏离文本而大谈从网上查阅到的资料,大量补充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教材受到了冷落,教学活动失去了认知的支撑。第二,为了情境化而设置情境。情境设置应该自然的,而不能“为了情境化而设置情境”。第三,联系实际变成了一种装饰。教学内容所联系的实际,必须是真正的实际,而不是给知识教1.3教学过程形式化新课程课堂教学方式出现了多样化的景观,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多样化的背后,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情感和思维并没有真正被激活。
第一,“对话”变成“问答”。可以说,新课程所提倡的对话教学是对传统独自式教学的超越。但实践上,却有不少教师把对话等同于师生问答。实际上,发生在课堂上的有些师生问答,其实并非真正的教学对话。第二,合作有形式却无实质。当前大多数课堂里小组合作学习处于一种自发阶段和随意状况,不少教师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组织形式时偏重于形式,缺乏对其内涵的深刻认识和反思。第三,有探究之形,却无探究之实。应该承认,这也是当前探究学习和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4教学手段不合理表现为现代教育技术不用或滥用。农村学校教学手段的运用方面进步不大,甚至有走下坡路的倾向。非但计算机辅助教学未能跟上,就连原有的幻灯、录音机的使用也越来越少。信息技术的运用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学科教学。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集中表现为刻意追求多媒体运用而带来的课件泛滥,在多媒体课堂,有的课成了一张张幻灯片的播放,一放到底,把过去的“人灌”变成了现在的“电灌”;有的课俨然成了“网吧”,学生各自为阵。我们发现,在课堂上明明是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实验完成的,结果却被课件的模拟演示所代替;明明是需要学生通过文本描述来实现自我想像、联想、体验与感悟的,却被教师精心制作的多媒体画面同化到一种认知与体验上去。这些认识上的偏差,亟待澄清;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途径、方法亟待研究。
2、从学生学习状态中反映的问题
2.1初中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在某些学校的课堂观察中发现,一节课中毫无反应的学生有近20%,似听非学的也有近20%,只听不写的有约40%,只有10%-20%的学生脸上有积极参与的神色。从这样的情况粗略地估计,40%的学生的学习困难是态度原因,另有40%学生的学习困难是方法原因,这样的学习状态令人忧虑是不言而喻的。
2.2学习心理负担重学生问卷调查显示:有近70%的学生认为学习负担过重。其实,学生不仅因为数量而负担重,也是因为对学习内容不大感兴趣,而导致的学习心理负担重。其原因主要有:教师的教学不能较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体会不到知识的来源与价值;课堂教学、作业从内容到形式都显得单调枯燥;家长和教师过于看重考试成绩导致学生心理压力大和逆反心理。
2.3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变化最快的时期。目前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心理健康了解不够,也缺少该方面的教育能力,往往采用简单的教化去面对有着纷繁原因的心理问题,导致学生的心理抵触,早恋、出走现象时有发生。加上家庭教育辅导等方面的欠缺,使得“育人”没有很好地与“授知”形成配合。
三、建议与对策
从调研中,我们深深感到我市初中课程改革的艰巨与困难,思考并寻求对策是责无旁贷的,本人建议:
1、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我们今天的教育是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新课程的另一目标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方式。
2、改变教师角色新课程要求我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他们构建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往的学习平台。那么学习方式的改变关键是教学模式的改变,教学模式的改变又在于教师角色的改变,新课程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要让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而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参与教学活动。在这种模式下,就要转变教师的角色,才能建立起一种民主的、师生平等的、情感交融的新的学生观和师生关系。因此对学生来说,教师的角色要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传授者变为参与者;控制者变为帮助者;主导者变为引导者;仲裁者变为促进者。对于课程与教师的自身发展来看,教师的角色要由:教书匠变为研究者,教师要学会反思和创新;实施者变为开发者,既是课程的实施者又是课程的开发者;执行者变为决策者。
3、正确看待“差生”
不少老师会抱怨班上的“差生”太多,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对“差生”的厌恶。这是一种可怕的误区。要正确对待差生,教师对待差生重要的是要有两个心。一是爱心,每一个差生都有其闪光之点,可爱之处,只有你用心去爱,具备了爱心,才会真正地关心差生,努力地转化差生;二是耐心,差生的转化是一个十分复杂艰难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还常常会出现反复,因此一定要持之以恒地抓,坚持不懈地抓,才能收到实效。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4、重视教学反思,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反思即研究,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途径,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教师教学反思的自觉性也及到了明显地加深,但不可否认,在课改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假反思”的现象,要把教学反思做真、做实。首先,教学反思应符合新课程要求,尤其是以课标为依据。以课标为依据,组织教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反思,也要对新课程理念下新的教学方法的反思,处理好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其次,教学反思重点应在学生学习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了没有?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了没有?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没有?学生的情感意志得到了培养没有?第三,教学反思的形式应灵活多样,“说”和“写”是两种有效方式。“说”:说成功经验,说不足之处,说问题与困惑。引起大家的共鸣,思维碰撞,产生火花,问题会渐渐明朗,思路会渐趋清晰。“写”:写教学案例,写教学日志,写教学反思,写教学故事,写研究报告,提升个人理性经验,也让同伴共享反思成果。
总之,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通过实践和反思,充分证实适时的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欣赏与激励评价,可以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热情与应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创新激情,同时使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从而为起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初中英语课改心得体会范文 篇5
很荣幸能和各校的老师一起参加这次的初中英语新课标和教材的培训,经过这两天的培训,对新课改有了一定的了解与认识。新课改对我们每一个老师来说都是一种挑战,通过这次的培训,我相信在这次课改中能有新的发展和突破。以下是我通过几方面考虑得来的心得。
一、 明确目标。我们以往的英语教学中把“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放在教学目的首位。而新制定的课程标准要求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英语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首位。同时,提倡教学中要以“口语交际”为主,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开口说英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 改变英语教学方法。过去的在英语教学中总是老师讲,学生记。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听众,学生自由练习很少,口语、听力非常差。现在我们要转变这种模式,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把主动权还给学生。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主体地位,提高学习效率呢?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在教学中应把时间和空间多留给学生。合作学习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没有独立思考就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将流于形式,质量不高。有准备的讨论交流,才可能是高质量的交流。提出一个探究性的问题,给学生思维空间。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一个教师对时间如何分配,直接反映这个教师的教学观。探究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决定了探究学习必须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否则就是一句空话。
2、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要在于老师的调动。在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后,就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设计模仿、会话、口、笔头操练、提问,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教学活动中。虽然我们的教学条件有限,但我们可以根据实际运用实物、自制教具来使课堂形象生动。
3、充分利用学生的差异。在以往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整齐划一,束缚了学生创新潜能的发挥。教师要重视尊重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因此,我们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塑造和评价学生。不能用一个水平衡量学生,那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要尊重学生的不同理解和认识,让课堂成为学生发挥个性的天地,成为自我赏识的乐园。
4、创造性运用教材。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材只是书面的东西,而且所载的信息是有限的。传统的教学与新课程教学有很大的区别,以往的教学只是要求讲解知识点,而现在的新课程强调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如何学习的能力。教师与学生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从独立学习转向了合作学习;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了变化,从接受学习转向探究式学习。5、要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怎样能使学生动起来:(1)激发学生在课前准备阶段动起来。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要认真地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设计教法。我们在备课时,不仅仅局限于我们老师自己备,同时也可要求学生参与。(2)引导学生在导入新课阶段动起来。是否成功地导入新课直接关系到这堂课的顺利进行。我通常都是都是通过值日报告来导入,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口语,一方面训练其他学生的听力。这种方法有一定的效果,但每天如此会引起学生的厌倦情绪。如果教师能增加一些新花样,变换一下方式的话,学生的注意力一定会保持集中。如可以小竞赛、讲故事、做游戏等等。(3)鼓励学生在练习中动起来。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直观的情景下轻松、愉快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新课程改革强调能力,但更应注重基础。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初中英语教育,可谓是英语学习基础的基础。初中英语基本上是大部分地区英语教育的启蒙教育,其目的应是学习一些基本知识和培养一些基本技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而不应是重在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教师以学生的英语学习为中心,扎实抓好课堂教学,让学习落到实处。以“学生为中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是初中学生连英语的皮毛都尚未弄懂且情绪极易波动,他们不是很明白教学的重难点,所以我个人觉得课堂的主动权还是应该属于老师的,老师来安排和调节课堂教学活动,监控教学过程。
初中英语课改心得体会范文 篇6
教学过程中对教材的一个争论就是:这套教材到底适不适合农村学校的学生?部分教师认为这套教材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知识内容切合学生的英语学习需要 ---口语交际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符合当前英语习惯的纯正英语。而部分教师则认为这套英语教材不适合农村学校的学生,因为这套英语教材要有六年的小学英语基础学生才能开始学习。而我们的小学生大部分在小学没有学过英语。教师又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弥补。再者,这套教材词汇量多,对于没一点英语基础的学生来说难度太大。教师在教学进度上根本达不到新课标的要求。在争论的最后,各位英语教师达成一致的看法:新课程更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更要加强教学反思,要把教学反思落到细处、实处,注意课堂知识的构建,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的考察。下面就新课改谈谈个人体会:
一、新课改,新变化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将会给整个基础教育带来新的变化。
1、新的课程目标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此次课改的重点是一改过去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趋向,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让学生在体验、实践、参与和交流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新课标增加了情感因素、学习策略以及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技能发展能力,提到了教育成功的核心。
2、新的教学模式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应该形成一种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应该形成一种民主、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3、新的评价机制新的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全面和完整,不但没有忽视结果性评价,而且着重形成性评价。新标准认为,评价应有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考试检测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评价机制应包括对课程的评价,对学生学习状况的检测,对教师教学的检测等。
二、课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课改形势是好的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只要表现为:
1、课堂教学方面的具体问题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也反映出不少的问题。有的缘于教学观念,有的缘于教学能力,有的缘于教学条件。余文森教授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成绩与问题反思》(《课程.教材.教法》20xx年第5期)一文中谈到的四大问题,在我们的课堂中也不同程度的存在。具体谈四点:教学目标的虚化、教学内容的泛化、教学过程的形式化、教学手段的不合理。
1.1教学目标虚化新课程确立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这是发展性教学的核心内涵,也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但是,由于对三维目标的设计和操作缺乏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在实施层面上便出现了教学目标的虚化现象。突出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知识、技能目标,该实的不实。知识、技能目标是三维目标中的基础性目标,然而,由于认识上的片面和观念上的偏差,在不少课堂上,最应该明确的知识、技能目标,反而出现缺失或者变得含糊。第二,过程、方法目标,出现了“游离”的现象。首先,由于“过程、方法”这一维度的目标,是以往课堂教学所忽略的新要求,一般教师设计这类目标的意识不强,有些教师是有明确的意识,却在设计和操作中明显地出现了“游离"现象:游离于知识、技能目标之外,游离于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之外,游离于学生发展之外,从而使过程、方法的价值丧失殆尽。第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出现了“贴标签”的现象。总之,目标的多维化以及对目标的不当定位,致使教师教学中常常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
1.2教学内容泛化由于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缺乏有效把握的经验,在实施层面上便出现了教学内容的泛化现象。突出表现在以下三点:第一,教材受到了冷落。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却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过早或过多地补充内容,海阔天空,甚至偏离文本而大谈从网上查阅到的资料,大量补充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教材受到了冷落,教学活动失去了认知的支撑。第二,为了情境化而设置情境。情境设置应该自然的,而不能“为了情境化而设置情境”。第三,联系实际变成了一种装饰。教学内容所联系的实际,必须是真正的实际,而不是给知识教1.3教学过程形式化新课程课堂教学方式出现了多样化的景观,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多样化的背后,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情感和思维并没有真正被激活。
第一,“对话”变成“问答”。可以说,新课程所提倡的对话教学是对传统独自式教学的超越。但实践上,却有不少教师把对话等同于师生问答。实际上,发生在课堂上的有些师生问答,其实并非真正的教学对话。第二,合作有形式却无实质。当前大多数课堂里小组合作学习处于一种自发阶段和随意状况,不少教师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组织形式时偏重于形式,缺乏对其内涵的深刻认识和反思。第三,有探究之形,却无探究之实。应该承认,这也是当前探究学习和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4教学手段不合理表现为现代教育技术不用或滥用。农村学校教学手段的运用方面进步不大,甚至有走下坡路的倾向。非但计算机辅助教学未能跟上,就连原有的幻灯、录音机的使用也越来越少。信息技术的运用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学科教学。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集中表现为刻意追求多媒体运用而带来的课件泛滥,在多媒体课堂,有的课成了一张张幻灯片的播放,一放到底,把过去的“人灌”变成了现在的“电灌”;有的课俨然成了“网吧”,学生各自为阵。我们发现,在课堂上明明是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实验完成的,结果却被课件的模拟演示所代替;明明是需要学生通过文本描述来实现自我想像、联想、体验与感悟的,却被教师精心制作的多媒体画面同化到一种认知与体验上去。这些认识上的偏差,亟待澄清;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途径、方法亟待研究。
2、从学生学习状态中反映的问题
2.1初中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在某些学校的课堂观察中发现,一节课中毫无反应的学生有近20%,似听非学的也有近20%,只听不写的有约40%,只有10%-20%的学生脸上有积极参与的神色。从这样的情况粗略地估计,40%的学生的学习困难是态度原因,另有40%学生的学习困难是方法原因,这样的学习状态令人忧虑是不言而喻的。
2.2学习心理负担重学生问卷调查显示:有近70%的学生认为学习负担过重。其实,学生不仅因为数量而负担重,也是因为对学习内容不大感兴趣,而导致的学习心理负担重。其原因主要有:教师的教学不能较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体会不到知识的来源与价值;课堂教学、作业从内容到形式都显得单调枯燥;家长和教师过于看重考试成绩导致学生心理压力大和逆反心理。
2.3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变化最快的时期。目前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心理健康了解不够,也缺少该方面的教育能力,往往采用简单的教化去面对有着纷繁原因的心理问题,导致学生的心理抵触,早恋、出走现象时有发生。加上家庭教育辅导等方面的欠缺,使得“育人”没有很好地与“授知”形成配合。
三、建议与对策
从调研中,我们深深感到我市初中课程改革的艰巨与困难,思考并寻求对策是责无旁贷的,本人建议:
1、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我们今天的教育是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新课程的另一目标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方式。
2、改变教师角色新课程要求我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他们构建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往的学习平台。那么学习方式的改变关键是教学模式的改变,教学模式的改变又在于教师角色的改变,新课程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要让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而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参与教学活动。在这种模式下,就要转变教师的角色,才能建立起一种民主的、师生平等的、情感交融的新的学生观和师生关系。因此对学生来说,教师的角色要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传授者变为参与者;控制者变为帮助者;主导者变为引导者;仲裁者变为促进者。对于课程与教师的自身发展来看,教师的角色要由:教书匠变为研究者,教师要学会反思和创新;实施者变为开发者,既是课程的实施者又是课程的开发者;执行者变为决策者。
3、正确看待“差生”
不少老师会抱怨班上的“差生”太多,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对“差生”的厌恶。这是一种可怕的误区。要正确对待差生,教师对待差生重要的是要有两个心。一是爱心,每一个差生都有其闪光之点,可爱之处,只有你用心去爱,具备了爱心,才会真正地关心差生,努力地转化差生;二是耐心,差生的转化是一个十分复杂艰难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还常常会出现反复,因此一定要持之以恒地抓,坚持不懈地抓,才能收到实效。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4、重视教学反思,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反思即研究,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途径,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教师教学反思的自觉性也及到了明显地加深,但不可否认,在课改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假反思”的现象,要把教学反思做真、做实。首先,教学反思应符合新课程要求,尤其是以课标为依据。以课标为依据,组织教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反思,也要对新课程理念下新的教学方法的反思,处理好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其次,教学反思重点应在学生学习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了没有?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了没有?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没有?学生的情感意志得到了培养没有?第三,教学反思的形式应灵活多样,“说”和“写”是两种有效方式。“说”:说成功经验,说不足之处,说问题与困惑。引起大家的共鸣,思维碰撞,产生火花,问题会渐渐明朗,思路会渐趋清晰。“写”:写教学案例,写教学日志,写教学反思,写教学故事,写研究报告,提升个人理性经验,也让同伴共享反思成果。
总之,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通过实践和反思,充分证实适时的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欣赏与激励评价,可以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热情与应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创新激情,同时使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从而为起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初中英语课改心得体会范文 篇7
面对课改,我们教师该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并不停地进行终身学习;注重知识的更新与多元文化素养的培养;运用多媒体知识;恰当地选择和调整教育教学策略,设计恰当的尽量真实的语言情景和丰富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提高口语水平;尽可能变换教学方式;联系课堂内容,开展小组活动;要具备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及时的反思和改进的能力,不断研究、创造、发展、丰富英语教学方法;给予特殊学生以特殊关心;更新老师与学生,老师与家长的关系的定位。
通过听课和学习,现在特写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在新课改中(一)我认为需要转变的就是观念,教学目的上要转变观念。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把系统的传授知识作为重点,目的在于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大量的知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教师在教学中把知识范畴、重点、难点反复掂量估计,围绕它来展开自己的教学过程,通常会忽略掉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的培养。但是如今社会的知识更新很快,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而且使学生具备终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如何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达到这一目的。
(二)在教学内容上要转变观念,打破学科之间的局限,要重视知识之间的迁移。英语科学教学是整体教学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教学目的常常是跨学科的,各科教学目的都在于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打破学科局限,立足于英语学科,通过生物学科的教学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所以不光是教书而且要育人,要成才更要成人。这就是新课改精髓所在。
(三)在教学策略和方法上要转变自己的观念,把“金子”变成“点金术”,也就是常说的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新课改理念要求学生的英语科学素养是不可能单纯地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形成的,必须改变教学策略和改进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什么变成怎么学,把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去学。新教材将探究性学习贯穿于全书的各个栏目中,因此,在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中不忘探究,在教学策略上要确保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改变过去重结果轻过程的做法,重视探究过程,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从而达到预期目的。然而中考这个指挥棒依然牵挂着每个人的心,所以老师们都认为探究并不是每节课都要去做的,一是受到课堂时间的影响,二是受到一些教学设备的制约,所以只能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场地进行,在讲课时一些注意点还是要好好把握的,把知识点贯穿到自己的课堂中去,教给学生的知识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所以上课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愿意去学、感兴趣去学。
初中英语课改心得体会范文 篇8
我认为作为初中英语教学工作者应做到:新教法以学生为主体,就必须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语音训练,打好语音基础;重视单元检测,保证新 教材的教学质量。
听、说、读、写是英语重要的教学手段,也是这套新教材要求达到四会的目标——培养出具有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能力的一批新人。这是本套教材的突出特点,也是我国英语教学历程中的一个显著转折点。如何适应并且能教好这套新教材,是摆在我们初中英语老师面前的一大课题。对如何教好这套教材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明确学习目的,在运用中增强学习兴趣。中学生年龄小,阅历少,对学习英语的目的往往不十分清楚。他们把英语只看作升学考试中要通过的一个考试科目,对于难记的单词、语法和发音感到枯燥乏味,要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除了从道理上宣传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外,还要积极创造条件和环境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让他们在运用中尝到乐趣。如开展一些情景对话,值日生每天用英语汇报情况,在学习中组织一些英语游戏等。还要尽量组织好第二课堂活动,如英语朗诵会,各种英语竞赛,学唱英文歌曲,阅读简易英文书报。辨认日常生活用品上持有的英语说明等。
2、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和环境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能使学生以愉快的心境学习、思考并获得知识,它有利于培养学生 的学习兴趣。创造轻松愉快氛围的关键是使学生对教师有亲切感。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的感情和思想的交流。师生关系直接制约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
3、不断变换教学形式,改进教学方式有利于保持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是教师讲、学生听,整节课学生大多当录音机,而教师讲的内容多,都是语法,很少让学生自己动口(除了提问),恨不得一下子全倒给学生,这样学生一节课都在忙着记笔记,教师又讲得很累,课堂上学生收获就是一本本笔记,课内消化不了,课后怎能吸收? 一种好的教学形式连续不断地使用也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从生理上讲,单一的形式容易导至大脑刺激的单调,使兴奋转化为抑制,降低学习效率。而从心理上讲,中学生正处干活泼好动、喜欢变换的时期,再好的教学形式和练习形式,如简单重复太多,学生也会兴趣锐减。因此,中学英语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好奇、好动、好玩、好胜等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采用多种形式,如做游戏、讲故事、观看幻灯、录相、听录音、进行有趣的比赛和角色扮演、唱歌曲等。
(二)重视语音,打好语音基础。如果能够打下坚实的语音基础,也就拿到了英语入门的钥匙,也是练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的基础。
教科书一开始就十分重视语音教学,紧密结合字母单词和句子的教学,系统地安排了语音练习。因此,我们教师要正确把握要求,把语音教学贯穿于始终。把语音教学作为初一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做到长期训练阶段侧重,综合提高。在语音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注意自身语音,充分发挥课本录音的作用。听音是语音教学的根本方法,要坚持先听音后开口,做到听清发准。让学生在学语音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受到正确的语言熏陶。
(三)注意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交际能力是通过交际活动培养起来的。交际活动指用所学语言真实地、自由地交流思想,共同完成某项任务。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要精心组织和精心设计,否则学生就动不起来,或动而无效 。交际能力的培养可按照下列几方面进行由浅入深的训练。
(1)一般打招呼和简单的客套话。如:Good morning! How are you?
(2)交流信息,介绍自己的好朋友,I have a good friend. He is in Class Two ;介绍自己的 住处,We live in ZhongShan Road; 介绍过去的经历,I went shopping Last Sunday;介绍个人的 一个打算,I'm going to visit Uncle Li。
(3)讨论共识。
(4)解决问题。
(四)要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可见,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比上课多讲一个语法点更重要,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一门工具课。因此,英语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习惯养成的过程。良好习惯的养成,一方面靠教师的示范,榜样作用。另一方面靠严格训练,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习惯。诸如
1、培养学生自觉预习新课的习惯。
教师可以对新课的主要内容拟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课文,边看边思考,不懂的作个记号,上课各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难点、疑点,这样久而久之学生自己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知识来学习新知识,就懂得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在教师来教新课之前,学生对教材就有了不同程度的理解和掌握。
2 、培养学生用自己语言复述课文,可以给学生 keywords 或自编与课文相关的对话,或是对于课文提出问题来讨论。
3、鼓励学生独立学习时,试做还没教的例题练习,先做一遍,不怕错,让学生自己摸索和掌握解题方法和规律,也许不会做的,就是课文新的语法点,这样学习新语法点时,就更专心、认真,更得心应手。
4 、鼓励学生多阅读英语报刊、英语课外书,扩大知识面,加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目的达到。“教是为了不教”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能做到这点教师自身必须有一定的素质水平,
(五)要重视单元检测,保证新教材的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每一教学单元进行教学检测,通过这种手段测试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技巧和能力的真实和综合应用程度。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应对测试提出具体的知识、技能、技巧和能力各方面的 要求。
知识方面,要求学生全面地、系统地掌握该单元的基础知识,尤其是课本中的“四会”内容。
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词汇、语法知识在听、说、读、写方面体现出来。技巧方面,要求学生在技能基础上,循环往复,达到对技能的熟练掌握,使技能的运用自动化。能力方面,要求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技巧的基础上,要有综合能力,即能把三者结合起来,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
要做好单元检测,就要求教师必须努力、钻研教材,吃透教材,依据《大纲》,明确知识、语言范围。注意传授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要让学生知道每个单元的教学重点,并准确地讲解和反复地操练。教师要精心设计或选用检测试题。试题要力求符合《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难易要适中,能够较全面地检测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初步运用英语的交际能力。要做好检测后的讲评工作。
初中英语课改心得体会范文 篇9
初中英语新课改进行几年了,作为一线的课改教师,我发现新课改确实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越来越普及。但是新课改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惑,如:有的学生在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水平都较以前同级的学生高出许多,但差生所占的比例也比以往高,学生的两极分化从初一就开始凸显。这样学生水平高低差距大,使教师在授课中难以兼顾,无疑增大了授课的难度。尽管新课改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新课改仍困难重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教材部分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些脱节
新课标英语的目的之一是想让新教材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使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动力。而教材中有些内容对农村学生来说好似是纸上谈兵,例如pizza等等,学生对他们毫不熟悉,失去了兴趣,因而也得不到巩固,面向全体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二、新教材的操作难度大,加大了教师的备课与授课难度
新课标英语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具体的话题展开,教师在备课时需要自己精心编排方能授课,可是教师手头又没有现成的资料或教学辅导材料可以利用,而且很多话题较新,教师处理起来确实有一定的难度,这就增加了教师的备课难度。而且每个单元相对独立,不象以往那样知识成体系,许多教师一时还不能完全适应。更何况,我们现在每人教两个班,最多的有六十多人,除正式课节外还要上早午自习,每周有近二十节课。除了上课,其余的时间要备课、批改作业,要应付上面的各种检查、听课等等。
三、小学与初中的英语教学严重脱节,是英语新课改的又一障碍
在小学,只有语文和数学是主科,而英语只是副科。小学从三年级开设英语课程,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方面,双方已经脱节。加上许多人认为,小学英语学好与否没有关系,反正上初中以后仍要从头开始学。因此,英语教学的所有压力都留给了初中英语教师,使小学英语教育形同虚设。新课标英语词汇量大而难,话题范围广,且初中开设的科目多,各科的压力大,时间紧,因此许多学生一接触英语就有畏难情绪;面对大班额,教师精力又有限,如果配合不好,有些学生往往会落伍,以后再想弥补真是难于上青天。给很多学生带来了很大损失,造成了许多遗憾。
四、新教材的词汇量太大,不少单词拼写难,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影响了教师的授课质量。
新课标英语的词汇量超出以往教材的好几倍,因而对学生仅是英语词汇量方面,就成为他们学习英语的一大障碍,使他们对英语学习抱有畏难情绪。再加上不少单词的拼写太难,记忆起来实在太费劲,有将近一半的学生难以记忆,面对这么多令人望而生畏的单词,即使孩子的求知欲再强,也不会对自己丝毫不感兴趣的东西牢固记忆吧,毕竟他们还只是孩子。如果教师逼着学生记,势必使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乃至产生厌恶,稍有不慎就会使学生彻底放弃英语学习,甚至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前途,这无形之中给教师的教学增加了新的压力。
五、评价体系陈旧落后,使教师在新课改中缺乏积极性、创造性与主动性
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评价理念主要的是要“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而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学校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都以其所教班级的考试成绩作为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标准。由于评价教师只看学生笔头考试的成绩,只重考试结果,甚至把这作为教师评先选优的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敢完全放开手脚采用新课标,而是想尽一切办法来提高学生的笔头考试成绩。上面评价教师的尺度又直接影响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由于存在上述的原因,新课改的实施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与矛盾,要保障英语新课改的顺利实施,还应多站在教师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这一角度看问题。
总之,要想真正获得全体英语教师积极参与英语新课改,的确还有一段路要走。同时也需要我们全体英语教师做出很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