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修述一体化的讲座心得汇编五篇》
教研修述一体化的讲座心得(精选5篇)
教研修述一体化的讲座心得 篇1
目前,幼儿教育都在讨论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所谓“有效”,主要是指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有效学习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必须与小学相互衔接”,这表明幼儿的课堂教学同样需要思考教学有效性这个问题。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也摆在了我们每位教师的面前,如何实施有效教学,在听了武警海南省总队幼儿园的张连珍老师的讲座后,我谈谈自己的一些个人心得体会:
一、选择有效性内容
教育内容是教育的中介要素、内容的适宜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内容的选择应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和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也就是要根据教育目标,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需要并与幼儿发展水平和生活经验来确定,才能为取得最佳效果提供保障。
二、创设有效性的情境
幼儿思维具有形象直观特点,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因此,直观、生动、形象的情境创设对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是十分重要的。应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及心理发展特点,将活动课程生活化、游戏化、音乐化,更多地去关注一下幼儿的情绪、情感体验,建立一种科学化、游戏化、亲情化和互动化的.课程体系,在多元化平台上为幼儿的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提高。
三、提供有效的活动材料
幼儿园教学,以游戏为主要手段,教学材料是必不可少的,那么老师在选用材料时,首先要考虑它所蕴含的、对本次教学活动的价值。即能助于幼儿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和发展能力,有利于展现知识的生成过程,这促进幼儿的发展服务;其次,学习操作材料的选择,还要考虑简便有效,尽可能就地取材,一物多用,以一个活动解决一个问题来确定学习材料。
四、有效性的问题与引导
“教师指导的集体活动,要能保证幼儿的积极参与,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每个教学活动,老师都会设置一些问题来让幼儿回答,使活动深入下去,活动的有效发展又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因为只有效的提问和恰到好处的引导,才能使活动有效的开展,达到教学的目标。因此,教师每个问题的提出是经过认真思考并做出预测。
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我们去思考与实践,但更需要教师关注幼儿、尊重幼儿,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撑握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幼儿为主体;活动后教师善于反思。
教研修述一体化的讲座心得 篇2
今天我很荣幸的参加了由县教育局举办的暑期培训活动。该活动的主要内容是由华东师范大学的蒋欣宇主任针对我们使用的教材——幼儿园建构式课程结合《纲要》、《指南》进行了深入解读。通过蒋主任的解读,我对我们使用的教材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同时也能将《纲要》、《指南》中的理念与课程实际进行有效结合。现将我的一些体会阐述如下:
近期由于参加县第三届青年教师基本功考核,对《纲要》、《指南》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但这也仅限于理论上的,尚不能与我们的教学活动有效结合。而今天的讲座正好为我提供了这一契机:讲座一开始,蒋主任就为我们解读了《纲要》、《指南》的精神所在,然后又结合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为我们进行了直观的解读。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蒋主任让我们观看了一组孩子自己够鞋子的图片,然后她先让我们说说这组图片说明了什么。后来老师又出示了一组简单的示意图,关于孩子发纸巾的案例,再次让我们思考这一案例体现的教育理念。我想到的:孩子的学习是在生活中进行的。然而最后老师针对两个案例给出的最终答案:孩子的学习有一个过程,老师、家长要学会等待。当老师揭示答案时我有恍然大悟的感觉:是啊!我们成人总是看不了孩子一遍遍的尝试,从而包办代替了,这样完全剥夺了让幼儿独立尝试、探索的机会。
活动中,蒋主任还针对幼儿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宝贵的意见。首先是在美术活动中提供范画这一问题,我们老师在孩子绘画时总是会提供范画,要求孩子看着范画来画,甚至还会要求孩子涂色也要与老师的一样,然后孩子画好后再看孩子的作品放在展示墙上。咋一看:嘢,这个班幼儿绘画还都不错。仔细一想:为什么每个孩子画的都差不多呢,难道他们就都是这么想的吗?长期下来,我们就会束缚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蒋主任通过简单的案例让我们反思自己的教学,让我们受益良多!
蒋主任的讲座还很注重互动,她让我们就自己平时的工作提出存在疑惑的地方。我们园的王晓玲园长认真思考、结合我们平时工作中遇到的困惑之处提出了三个专业的问题,但是可惜的.是由于时间关系蒋主任没能作深入的解答。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王园长的第一个问题:晨间活动该以晨间游戏为主还是晨间锻炼为主。这的确是值得关心的问题:《指南》中提到要让幼儿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保证每天有两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其中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说明不仅要保证时间,还要保证幼儿的活动量。那么我们在平时的一日活动安排上就要合理安排、统筹规划了。
活动的最后,由刘轶丹老师为我们展示了建构式课程的配套软件。软件结合课程设计精美、操作简单,相信会为我们以后的教学带来很大的方便,能更好的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教研修述一体化的讲座心得 篇3
泰戈尔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周末我有幸参加了全国中小学班主任研训一体化培训。听到武汉市第十一中学教师华林飞《关爱学生需要教育智慧》的精彩报告,虽然林老师的讲座只有短短的一上午时间,但收获颇丰。华林飞老师从班主任工作理念到方法策略,诠释了该如何做一个有智慧的班主任。
一个智慧的班主任首先应该是一个快乐的人,能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多了解学生,爱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生活在希望之中;有自己的魅力;应该善用激励方式;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等等。优秀班主任们对学生的爱远远胜于我们,听了他的报告,看到了自己工作的不足,下面我就这几点谈谈感受。
一、班主任要做一个理解学生的人。要有四心:“童心、爱心、责任心和公正心” “班主任主任,要用自己满腔的爱去关心,去尊重每一个学生,耐心细致地去指导每个学生,才能做到对学生的关心,体现出班主任的责任心,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良好的教育。“育人先育心”,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班主任要走近每位孩子的内心,去了解他们。华老师在这里举了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他作为德育副校长,为了能够让学生穿校服,做了一场关于服饰历史和国家兴亡的讲座,结果却被学生否定,一个理科班的学生,直接告诉这位副校长,“老师,你讲得都是文科类的,我们这些理科班的学生怎么可能知道?”华老师就虚心地问这个学生,这个学生直接说:“这个简单,你就说柯南和哈利波特都穿校服,不就行了。”在我们看来,这个孩子的回答真是有点匪夷所思,可是仔细想想,他所提到的这两个人物不正是生活在孩子们思想中的重要人物吗?也许,我们需要反思自己,我们真的需要走进孩子们的世界,这样才能真正懂得他们在想什么。全面去了解他们,才能因材施教。
二、学会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进行道德建构。陶行知先生提倡“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连接。贴近生活的德育既是德育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适应社会与人的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德育的本质应该是实践的,是生活的,德育需要贴近生活。学校德育应该从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指导学生的交往生活,引导学生的日常生活方式入手,从贴近少年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生活中寻找思想道德教育的素材和契机。例如华老师在发现他们班学生在高三时备考时松懈不上进,他没有直接批评和单独谈话而是把学生带到富士康企业的流水线去进行了一天的体验,工人们工作时间较长而且几乎都是站着的',非常劳累。学生们进去体验了一天感感同身受,以后班里有同学不认真学习,班长就会说“毕业后到富士康去上班”,所有同学都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真是有了这样的体验孩子们不需要我们班主任苦口婆心地教导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三、学会关爱生命,当下教育中,确实存在一种倾向:关注教学质量超过关注生命质量;关注成绩分数超过关注幸福指数。通过华老师的报告,我更清晰的认识到:学生到学校来学习,真正的目的是来收获成长的喜悦,是来为将来打下基础,是来让生命变得充盈。所以身为班主任要关注孩子在生命成长过程中走的每一步,让他们体验快乐、体验生命的奇妙,回归到教育的本质。
再次感谢学校我们提供了这么一次学习机会,让我们与优秀就是面对面聆听他们的教诲,感悟他们的理念,反思我们自己的教育行为。相信,专家的讲话会像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动着我们的教育教学。
教研修述一体化的讲座心得 篇4
20xx年9月26日,迎着清早明媚的阳光,我们新入职的教师们一起在白沙埠镇柏庄小学参加研训活动……
清早,我们来到柏庄小学,晴朗的天气,整洁的校园,让人心情明朗,不久朗朗的读书声回荡在校园里,我在这所整洁的校园里,又一次感受到: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是清晨校园里最动听的声音。第一节课,我们听了三年级的王珊老师讲授的《搭船的鸟》。
课堂中,王老师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做动作,感受翠鸟捕鱼的过程。
在小组讨论时,王老师随时指导,帮助孩子们更好的讨论和学习。
看,孩子们认真思考,乐于与同学交流想法,一起探讨问题,他们那认真思考、笑着交流的样子展现出的便是他们最美的一面。
《搭船的鸟》是一篇以儿童的口吻来写一个孩子观察的翠鸟的文章,王老师抓住“观察”这个中心点,不仅在教学一开始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以及在学习翠鸟捕鱼动作拓展观察寿带鸟的活动,而且在总结时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其他小动物,并试着写一写小动物的活动。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语文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王老师还将课文教学与本单元的写作教学紧密联系,引导刚接触写作的三年级学生学习将自己所看到的.写下来,并学习作者那样按照一定顺序来讲述的方法,逐步学习写作。王老师的整个教学过程,让我学到很多,王老师对于学生习惯的培养让我明白了,培养学生习惯需要细化到每一点,更要随时对学生的习惯进行培养!
分享过个人对于示范课的见解后,我们有幸听到了韩文娟老师的经验分享和刘晓娟老师对于诸葛小学会玩课程的简介,真是收获满满。
刘老师正在进行对边老师的介绍……
让教育自然发生!一句看似简单的话,却让我有了很多的思考,让我对于日常的教育有了新的领悟。
韩老师分享了三点:努力成长,质疑自己,坚持胜利。韩老师说:“要在不断质疑中努力成长,要坚持培养学生的习惯,要坚持对学生好的教育方法。”也许,在教学中会有很多时候我们会像韩老师一样问自己:我这样做对吗?我这样做会提高学生的成绩吗?我能教好这些学生吗?但是就像韩老师分享的教学经验那样,我们做一件事一定要坚持,这样才能看到最终的结果!
尤校长对于本次研训活动进行总结,他对我们新教师充满希望。尤校长从对学生,对课堂,对家长,对自己四个方面对我们新教师进行了谆谆教导,既充满期望也有明确要求,我已铭记在心,希望自己力争做到又做好。
一上午的培训,我观摩了优秀课,学到了教学技巧,还学到了培养学生习惯不仅要表达的有趣而且要表达的规范而明确;听过两位老师的成长经历,我对于以后的工作有了较为明确的方向,我明白了教学中没有“急”这个字,凡事都要稳步推进,不能急于求成,况且我面对的还是一年级的小孩子们,这就更需要我拿出双倍的耐心,多一倍的细心来教育和引导他们学习和生活。
研训活动短暂而又充实,你我彼此学习,你我互相交流,你我共同进步。最后借韩老师的话为本次研训画上一个句号:
祝年轻的我们生命中有足够的喜悦和幸福!祝我们在未来的岁月里,赢得满园桃李芬芳,实现春雨人生!
期待下次研训,期待更好的自己。
教研修述一体化的讲座心得 篇5
6月14日很荣幸参加了金海实验小学主办的“长沙市17届小学数学校本研训一体化”培训,通过本次学习与听课,我认识到了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其本质是教学重心由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必须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
首先我听了刘艳辉和许海良老师的课后,我觉得他们也都是一个平凡的人,教学也是平凡的,但这平凡中蕴含着独特,这种独特是一种学习的榜样,他们的教学态度庄重而大方,神态和蔼可亲,语言生动而充满激情。从他们课上的举手投足之间,严然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是教师学习的典范,年纪轻轻却有专家一样的教学功底,真是难得。平时上课时,我也想尽量展示我的亲和力,我也为此一直在努力,听了俩位老师的课,我才觉得那种大方,平易近人的良师,他是用心在教学、用心灵与学生沟通。同时我也想学习他们金海学校的五步教学:引探准备、独立探究、团队探究、师生探究、实践运用,让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也像他们学校一样得到提升.
其次,我认为导学案的设计为师生带来了很多好处:
1、导学案的设计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其实也就是学生的自学环节,学生之所以不预习,很大程度上是学生根本就不会预习或不知道预习什么或者教师授课不是建立在预习的基础之上。有了导学案,学生在课前的自学过程中不再茫然,学生有清晰的思路,对知识点的形成和其中的重点、难点、目标,借助“导学案”完成课前数学学习。因此我们将导学案中的课前导学提前一天发放。对于课前预习的落实,在上课前我们会将课前导学案收回批阅学生的预习情况,将学生在预习中所暴露出的问题整理出来,教师便可以适当调整教案,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2、导学案的设计有效地指导教师的课堂授课:
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发现更多好的思路。我们在教学中常发现,对于某些较难理解的问题,有时学生利用自己的思路讲给同学们,反而更容易理解,也更简洁。因此当我们通过课前对导学案的.反馈,还可以让我们在课堂上该放手时就放手,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当小老师,这不仅仅提高了课堂效率,也能极大限度的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导学案的设计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听讲。
学生重点听什么?我认为,学生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明确教材的重难点内容,上课听讲的重点自然就有了。一节课40分钟很难保证学生分分钟都在完全投入的认真听讲,因此重点听什么就成为学生学习的重点,没有保质保量的课前预习,学生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课堂学习效果。课前的导学案反馈也是对课前预习质量的监督。
导学案这种授课模式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由“学会”变成“会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也将学习他们这种教与学有机的结合,有效提高了我的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