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校园教学心得体会【实用六篇】》
作文校园教学心得体会(精选6篇)
作文校园教学心得体会 篇1
近期我校在进行武术操教学,武术动作是广大学生热爱的项目,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很艰难又复杂的。因为武术动作并不仅仅就是广播操那么简单的动作而已,不仅强调动作要舒展。最主要的是讲究精,气,神。一套动作打下来学生是很累的。同时负荷也很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锻炼效果是有的。所以在近期的教学过程中,我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习欲望是动力。在学习初期,对学生进行引导很关键。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做好武术操的欲望,为今后顺利完成教学打下了良好基础。在武术操教学中,如:第六节拧转运动,1—2拍“并步摆掌”,教师可以提示,“少林和尚,阿弥托福”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联想到少林武功”;再如:第七节俯仰运动,3---4拍“马步展掌”,教师提示“我是黄飞鸿,我……打”。。。。让学生联想到影视功夫片《黄飞鸿传奇》中黄飞鸿常用的招牌动作。通过武术操中第一节“起势”1--2拍中的“左顾,右盼”;第五节“侧展运动”3--4拍中的“震脚,砸拳”第三节“开合运动”中的“哈-哈”以及第四节“踢腿运动”中的“呼”等动作和呼号来提高学生练习武术操的兴趣和“精、气、神”。
二、认真分析,耐心教授,适时评价。
首先,教师要能熟悉掌握整套操的动作要领,掌握整套操的特点乃至各节各拍操的动作结构。分析武术操由哪几节动作简单、节奏怎样,难易程度如何、哪几节可以需要分解教学等情况分析思考再来安排教学。教学时,教师首先对整套武术操给学生做了示范,通过教师优美的示范激发学生对武术操学习的兴趣。然后利用分解教学,先采用动作名称提示法进行教学,在用口令教学学习掌握。每节课学习1——3节动作,遇到复杂的动作安排1节操的学习。每节课坚持,在教授新的动作之前对上一节课学习的武术操动作进行复习。通过教师口令,师生口令,教师说动作名称,学生作出相应动作的教学法教学。学完3节进行一次阶段性复习教学,利用口令完成在和音乐。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把口令法和动作名称提示法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开展教学。整套操教授结束,教师采用无声做操法、学生口令法,教师动作名称提示法进行复习巩固。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做操适时评价,并抓住学生的每一个细小的进步,及时表扬,就算是简单的一句:“你真棒” 、“好样的”、“你的动作真漂亮”、“你真像一个武术小运动员”等都会激发学生学习广播操的积极主动性。还可以这样做:“看谁做得最好,我给他进行拍照,让你最美的形象永远留在老师心目中”(教师立即做出拍照的手势来激起学生练习的兴趣)。
在武术操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合理运用口令进行教学。例如: 5........6用力、向前、伸直、继续、重复、认真、再做、看我做、跟我做”、“好样的”、“真不错”、“真勇敢”等准确、恰当、简单的语言口令提示动作姿态、节奏和方向,引起学生注意。从而让学生更顺利地掌握正确的动作。当然,教师的语言要符合动作的性质和节奏,要随着动作的快慢、节奏的起伏而变化。另外,还可用手势和表情暗示法。
三、教学中采用集体教学形式开展武术操教学。
由于我们学校的体育课采用集体教学的形式,全校同时上课,因此,大家共同参与不同年级学生的广播体操教学。轮流在台上示范,台上1人主要讲解,并负责口令,同时其他老师负责学生的秩序并监督、指正学生的学习。当示范的教师根据讲解教师的口令作出相应的动作时,下边负责指正与监督的教师可以在周边进行全盘通视,及时发现学生的上课状态,以及学习情况,大家在碰头沟通、相互交流,及时把学生学操、做操的情况进行有效的反馈,当全体学生都学会了听口令做动作后,教师在台下进一步强调教学动作过程,一遍、二遍 重复地把捏着,直至每位同学都能够听着口令,和着口令独立地进行演练,以至于在没有口令的伴奏下完成练习。最后在分班教学,针对所学动作及时指导纠正。
最后,充分利用大课间时间,由一名体育教师上台教授,其他教师配合完成。动员班主任,学校领导齐抓共管,共同完成教学。最后,当全校所有学生都会做武术操时,在初见成效的之初,邀请学校领导参与武术操教学巡视和观摩。目的是让领导能看到我们的成绩并争取得到他们的认可。为了能让武术操得到健康有序的开展,在今后一周内安排一名带操熟练的教师进行领操,并从中安排优秀领操员上台示范领做,直到学生能独立完成为止。
作文校园教学心得体会 篇2
许多语文教师谈到作文教学时,感到很头痛,现就结合我二十年的语文教学经历谈一谈在作文教学上的一点感悟。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教学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以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我觉得造成这种局面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深感作文教学工作的艰巨与困难。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作文,联系我的教学经历和实践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精心地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表达欲望。
作文教学难,首先难在学生没有原始的,基本的想它、爱它的欲望和兴趣;其次是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所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显得尤为重要。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的形式方法多种多样。心理学研究表明:活动是儿童的本能,好玩是儿童的天性。因此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在活动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不要轻易规定作文命题,束缚儿童的个性。儿童是最富有个性的个体,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喜好,又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就决定了学生会选择不同题材、不同的表达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也就会形成儿童写作能创造出他们眼中的缤纷的世界。作文是一种创造活动,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束缚太多,会产生语言贫乏,内容千篇1律,思想僵化,缺乏儿童的趣味性。所以作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遵循儿童的学习心理特征,创新作文形式,让不同智力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在抒写表达中体验作文的快乐。
二、鼓励学生说真话,表真情。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生活就是作文之源,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需要学生的作文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首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要引导学生勇于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究。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既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地释放出来。例如:学生在劳动课上通过参加劳动,亲身经历了劳动的辛苦和劳动场面的热火朝天后,我安排了一篇写劳动课的作文,学生就能把在劳动中看到的、听到的、做到的、想到的、体会到的情景描写得十分真实、生动、感人,就能把劳动的激烈场面写得真实具体。星期天学生参加了家里的收割麦子的劳动,
有些学生就把他们的劳动经历和感受写进作文里,有写劳动辛苦的,有写生活不易,感恩父母的,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实感,着实让人感动。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了、感受了,写出真情实感是不切实际的。因此,要坚持作文与生活相结合,作文与做人相结合,防止胡编乱造,假情假意,说空话。
三、教给作文方法,重视作文指导。
一要指导学生细心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作生活的有心人,对周围熟悉的人和事物要细致地观察:这些人和事有什么特征,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等。在观察中会突发奇想,产生表达的灵感,有了表达的欲望。
二要在教学中落实作文指导。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入编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细致推敲的优秀范文,作者巧妙的构思,有序的写作,独特的观察视角等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让学生模仿优秀课文的写法进行写作,琢磨并领悟出作文的真谛。每位教师在教学课文时都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个形象直观的例子,让学生潜心地去读,自由地去想,无拘无束地去议,在此基础上,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要点,再提供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借鉴迁移,巩固习作知识,为写好作文提供一条快捷之路。三是要在长期的课内外阅读中积累优美词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在阅读中进行有效的语言积累,丰富自己的大脑仓库,这样才能在写作时文如泉涌,下笔如神。没有语言积累,学生的作文将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内心有情而不能抒发。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多读书,读好书,不断获取间接经验,积累语言。
四、重视作文的修改讲评。
学生作文虽不是作家的创作,也不能写一次就完事,要让学生明白无论作文水平有多高一次性完成作文,肯定会有漏洞,会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必须要反复修改,要知道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
要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机构是文章的骨架,具体生动则是文章的血肉,一副“骨架”加上“血肉”才能构成鲜活的生命体,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
教师对作文的批改讲评是作文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环,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讲评,肯定他们在作文中的优点和成功的地方,指出他们在作文中的不足与失误,还要强调师生合作评议,学生自主、合作修改,让学生养成勤于修改的好习惯。针对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优点、闪光点,一定要提出表扬,要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鼓足他们乐于作文的勇气。
这是我在作文教学上的一些理解和感悟。我相信教师只要在新教学理念的沐浴下,引导学生立足与生活实际,做生活的有心人,教师再给予学生合理有效的作文指导,给他们表达的自由和空间,宽容每个个体的个性,一定会改变不愿意写作文的局面,每个人都会乐于作文,乐于表达,让作文成为学生表达生活、体验生活的一部分。再也不把作文当做负担去对待了。
作文校园教学心得体会 篇3
国之古语:人命大于天!虽简单几个字,却道出了各行各业不可忽视的安全问题。阅古览今:从大的方面来说,国之盛状是“国泰民安”,人民是“安居乐业”;从小的方面来说,家人外出,也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可见安全是人之根本,完成各项任务的基础。在培养祖国栋梁的校园,“安全”更似警钟长鸣,不能有丝毫松懈之处。作为教师,只有抓好安全教育工作,才能让学生安心学习,茁壮成长。自参加工作十年来,我对安全教育有如下几点小小的体会。
一、校园的安全教育与教学质量必须双管齐下。
正如“安居乐业”一词中的“安居”与“乐业”是相辅相成的一样,若不“乐业”,能“安居”吗?同理,一个学校,学生以“学习”为主,学习是学生的“业”;教师以“教学”为主,教学是教师的“业”。抓好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各种知识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地、自主地学习。让学生养成爱看书,爱查阅资料,爱追踪讨论、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但须注意,中国是历经长久的科举考试,以及前期的应试教育,令许多人走入了“死读书,读死书”的胡同中。教师在抓教学质量时也会走入一天到晚都是作业的魔鬼似训练,虽然让教室里的孩子们变乖了,不到处惹事了,但低视力的、低能力的学生却是一大片。这是教育中的糟粕现象,我们应该抛弃。古人常提“棋、琴、诗、画”,“文能治国,武能安邦”,“文韬武略”等,以及新中国成立后提倡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无不说明了教育的多方面发展。因此,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在各科教学方面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发兴趣。学生只有爱学习,才会杜绝在校打架斗殴,无所事事的不良现象。才会让校园真正平安。
二、必须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
我国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习惯成自然。”良好的行为习惯铸就人的性格,显示人的魅力,体现人的修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人受益终身。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孩子们良好习惯的养成关系着祖国未来的社会风气。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在培养学生行为习惯方面应该赏罚分明,公平公正地对待,才能让孩子们“知荣辱,辨是非”,只有爱憎分明,才能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三、普法教育迫在眉睫。
面对是非观念弱,荣辱感不强的小学生,特别是高年级的孩子,身体的成长让他们对许多事产生好奇感。在农村,由于一些家长的乱开玩笑的语句,更让孩子们带进了校园,不加辨别地说和做。给其他同学带来伤害。我觉得,学校应该定期开展法制教育,让孩子们明白“肖像权”、“名誉权”等,加强法律意识,安定校园环境。
四、亟待整顿的家长教育。
目前,在很多的家庭中,一是独苗苗成了公婆的手上明珠,父母的心中肉,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溺爱现象随处可见,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更谈不上严格。二是父母天天沉溺于麻将馆,地主桌,对孩子的教育放任自流。孩子放学要么守在喧闹的麻将桌旁,两眼发困不能回家,还挨赌输了的父母的气;要么钻进网吧,也昏天黑地玩游戏,看图像;要么独守“空”房,饱一顿,饥一顿;要么三五成群,从这个科大坡,浪荡到那个街角,打架斗殴没话说。三是留守儿童,公婆管其生活,却不能引导心灵的成长。孩子对公婆的逆反心重,不听公婆絮絮叨叨念陈旧的教育。特别是放任自流性的家长,学生在学校闹事,教师请家长,家长“忙”,总请不来;教师家访,家中大门紧闭。学校与家庭这一教育环节严重脱钩,加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难度。故,家长理应接受“培养孩子”的教育。
五、师德是教师的灵魂。
“润物细无声”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写照。我们常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没有身正何谓范?一位教师,哪怕学富五车,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修养),是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何谈敬仰?作为教师,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修养),潜移默化中,学生也会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还会引以为荣,减弱学生的正义感。
面对学生,教师要“肚里能撑船”。宽容学生,公平公正对待每位学生。当我们的孺子犯错时,我们应该弄清事情的原委,给他讲清楚“错在什么地方”,并指明“他应该怎样做”的方向。只有学生认识到错误,才会心服口服地改正错误。切不可以教师自身对学生的好恶来评价学生,一旦学生与教师处于对立面,教育只有失败,更谈不上安全教育了。
校园的安全教育与教师、学生、家长、校园、家庭、社会都息息相关。不可忽视安全教育,更应该从各个方面加强安全教育,才能真正建立“平安、和谐”的校园。校园安全法制作文:校园安全心得体会就到这里结束了,希望每一个读者看完之后都能够对安全有所认识,生命宝贵,也很脆弱,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作文校园教学心得体会 篇4
一。激发写作兴趣。让孩子乘兴而上
兴趣是学写作文最好的老师。三年级是小学非常重要的过渡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必须在这个阶段唤起学生对写作文的兴趣,激发起写作文的潜能。我认为首先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信心。我非常注重三年级
第一节作文课的指导,一定要让孩子们在起点上感到写作文不是难事。这就对我们三年级语文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必须充分备好课,做好学生的写前指导。为了写好一次作文,有时需要一周的时间去铺垫,目的是让学生在写前有充分的情感体验,等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时候,老师再进行写法指导,自然就“水道渠成”了。但注意第一次作文课千万别和学生谈字数,只需把方法教给他们,接下来就是鼓励他们大胆下笔,而且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老师还要不失时机地去表扬,让他们从内心深处不畏惧作文。更值得重视的是第一次作文的评改,一定要注意放大学生的优点。我们平时的作文满分是30分,第一次的作文评分我是28分起步,而且告诉孩子们达到28分的给小组加分,这样第一次写作文全班基本上都能加分,很好地保护了他们的写作积极性,让他们从此乐于动笔。
二。注叠语言积累。让孩子拾级而上
从报刊书籍中精心筛选出一些短小精悍、启迪智慧的文章在课堂上朗读。空闲时间我会走入学生中间,告诉他们我近期读了什么好书,情节何等曲折,内容何等感人,以激起他们读书的欲望,然后推荐学生买书品读,并布置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读完。读完书后,及时召开读书报告会,以便让学生有读书交流的阵地。这样,学生就产生了读书兴趣,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
另外“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与课外阅读相配套的就是优美句段的摘抄。三年级伊始,我就号召孩子准备“积累本”,将读书过程中遇到的好词佳句都写到这个小本上。然后也会找时间让学生们在一起交流。在摘抄的过程中,学生对词句
的理解便会得到升华。我不但让学生读、记,我还要求背。学生必须会背课文中指定的优美片段,甚至整篇课文,背名言警旬,背自己的读书摘抄,背唐诗宋词。背得特别好的同学奖励课外书。在我的坚持下,学生从被迫到习惯再到超额完成任务,逐渐爱上了“背书”。经过这样的逐级训练,学生头脑中自然会储存丰富的语言材料,用的时候信手拈来。
三。坚持砌于练笔,让孩子盘旋而上
俗话说:“勤写笔下生花。”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多练多写,不要仅限于每册课本要求的八次写作文训练,要加大训练量,增加练笔的机会,学生的写作水平才会逐渐提高。为了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增加学生的生活和语言上的积累,我在课堂上创设就文取材、一箭双雕的“小练笔”,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交融,和谐运行。比如我经常这样傲:精彩段落,仿一仿;动情之处,抒一抒;课文插图,写一写;悬念结尾,续一续。在这样巧妙的练笔训练中,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能得到提高。
我还会抓住孩子生活中的各种写作契机,比如学校召开金秋体育节、留下美丽的秋天、课间操评比等孩子们喜欢关注的活动,马上让学生动笔,写下自己的活动经历,这样的写作孩子们有话可说。
四,发挥评价作用。让孩子随评而上
面对三年级的孩子,他们刚刚接触作文,我就着重教给他们自己评改的方法,督促学生养成自改习惯。首先,大声朗读,读中悟错。每次作文后,我都安排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作文,边读边寻找不对、不妥、不通之处,用铅笔修改错字、错标点和病句,做到作文没有错别字,语句也通顺。其次,轻声慢读,读中选“美”。自评后还要互评。我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由优、中、差三类学生组成,相互间用蓝色圆珠笔进行评改。这样,在修改过程中,后进生学到了批改的方法,中等生、优等生在示范过程中,也提高了自己修改文章的能力。在学生互改的过程中,教师要强调学生做到两点:第一,要认真“寻宝”,要多从别人的作文中寻找值得自己学习的优点。第二,要细心“挑刺”,挑出被批改作文中值得修改的地方,努力提出自己的修改方案,以利于作者修改。
最后一个环节才是教师批改。教师批改时,主要看学生文章的整篇布局以及本次写作文的要求,并进行纵向比较,学生是否比上次的作文有进步。评改时注重两个方面:第一,批语激励。不仅评文,也要评人,对作文慢的就求“快”,对性格急的就求“稳”,对懒于观察的就求“勤”,对敢于创新的就求“准”,等等。第二,放大亮点。小学生初学作文,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我的做法是用“放大镜”发现学生写作文中的亮点,大力表扬,让学生从中领悟作文的写法。
作文校园教学心得体会 篇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要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写作能力等,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写作能力的培养却常常让老师和学生都叫苦不迭,老师们抱怨学生下笔无物,没有真实感受,学生们则真的文章空洞,无话可说。
10月27——28日,我听了十一节作文教学课,可谓精彩纷呈,各具特色,但都不乏一个共同特点:注重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入手,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和主动意识,进而使学生产生表达的兴趣和愿望,为我们展现了一种全新的作文教学模式,课堂上学生争相表达,下笔滔滔不绝,真正体现了课程标准中“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一理念。
通过这几节课,我有以下收获:
一、作文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新课标指出:习作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我认为要想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一定要做足热身工作,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入手,或者是一幅幅鲜活的画面,或者是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话题、,如陈小妮老师《小动物素描》的教学中,首先从现今学生们最熟悉和喜爱的小鸡入手,将学生的思维自然的吸引住,产生进一步学生的兴趣,罗秋老师《二十年后再相会》老师课前的歌曲也很好的拉近了师
生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较快进入学习情境,在兴趣的带动下学生就一定会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贴近生活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新课标要求:写作教学要让学生说真实、实话、心理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将真实的生活还原给学生,当真实的生活情境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时,他们会倍感亲切,自然纷纷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此时的发言就会变得灵活,生动起来,韦春柳老师《吹泡泡》这一课就是这样,他由学生们喜欢的游戏入手,让学生先玩游戏,再引导学生写出游戏过程,一切水到渠成了,李晓老师的《感受母爱体验真情》则是从学生的亲身经历入手,让学生充分自由的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只有贴近了学生们的生活,才能让他们真正做到有话可说,表达真情实感。
三、关注细节,有效引导。
给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当学生将真实的生活还原到课堂中时,只是一个个零散的片断,怎样让这些片断化成生动的文字呢?需要老师们的真效引导了,应该把握住这些细节,以语言、行为、动作上的鼓励,引导帮助学生展开大胆的想像,例如韦春柳老师《吹泡泡》这一课有这样一个环节:在轻快的音乐中,老师用语言引领,学生想象你想让泡泡飞到哪去?在想象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充分大胆的发挥了自己的想象,接下来的语言表达可以说得心应手,此时再动笔去写,就早已成竹在胸了,老师们的有效引导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习作能力。
有了鲜活的生活,真实的情感,大胆的想象,学生不会再无话可说,但写作还需日常生活的不断积累,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要有意的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好习惯,鼓励学生少读书,读好书,在读书中积累好词佳句,并在习作中尝试运用这些语言材料来记录自己的真情实感,真正做到文采飞扬,同时,要想给学生有效的引导,我们自身的语文素养也要不断加强,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让自己成为一条涓涓细流,才能保证为学生提供新鲜的生活源泉。
综上所述,我想在实际教学中,只要能贴近生活,注重有效引导,挖掘真实感受,作文教学将不再可怕。
作文校园教学心得体会 篇6
针对以上问题,如何来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呢?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呢?
二、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
作文命题应开放,出宽题,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如根据学生的思想情况,命题为《,我想对你说》。又如根据学生最喜欢做游戏的特点。我们可以精心设计游戏内容,游戏前,告诉学生要留意游戏的过程,注意同学的言行和表情。游戏后组织学生说过程,讨论从游戏中懂得的道理。学生玩得兴高采烈,自然会说得兴致勃勃,写起来就不难了,而且有兴
趣了。
三、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
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满怀乐趣地去学习,在实践中我具体做好以下工作:首先用肯定给学生自信心。学生的作文被拿到班上作范文宣读,小作者的眼睛会一亮,神情高兴。哪怕学生写得很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讲读,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差生的作文兴趣。其次在作文评语中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其叫好。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最后达到共同的目标。第三是办好班级的习作园地,把优秀的篇,段张贴在上面,供全班学生学习、品赏。还可以鼓励并指导学生向报刊投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