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教育心得体会感悟范文》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可以书写心得体会记录自己的心理感想,以此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我相信,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生教育心得体会感悟范文7篇,仅供参考。
学生教育心得体会感悟范文【篇1】
当今社会,知识信息迅猛发展,各种资源层出不穷,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信息化的社会赋予小语教学的新使命。对此,小语修订大纲指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崔恋同志也特别强调适应时代,要在思想上重视,在教学中落实,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加工、运用信息的能力,特级教师周一贯说研读,正在成为阅读教学的时代趋向。那么,在语文学科课堂上,我们应该如何营造研究性学习的人文空间,凭借课文开展研究性学习呢?
一、研究主题尊重差异
突出主体
研究性学习主题的确定必须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指导思想,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由学生自主确定,或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激发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1、要尊重学生的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他们的情感、兴趣、思维等方面各不相同。研究主题的确定应尊重学生的差异,体现出不同的层次坡度,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让好的学生只有跳起来才能摘到果子,中下生只要跳起来就能摘到果子。如《不懂就要问》一文,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层次的研究问题。
①了解性研究孙中山小时候是怎样学习的?
②探源性研究孙中山为什么要这样做?
③拓展性研究私塾教育与今天教育有何不同?我们应该向孙中山学习什么?
以上第一、二个问题较浅显,从课文中就可以搜寻到所需要的信息,适合中下生进行研究;第三个问题难度较大,需要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信息和自身的经历进行分析判断才能解决,适合优生进行研究。这样,使教学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研究性学习中,在解难和爬坡中享受成功的快乐。
2、让学生主动确定主题。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拟定主题,可以强化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整体感知,获取有关信息,进行交流,而后针对交流的情况在教材的重点、难点、特点、疑点、基点的扭结处确定研究的主题,明确进一步探究的方向。如学习《詹天佑》一文,先让学生自己读书思考,划找归纳。在学生独立感悟詹天佑爱国精神和杰出的智慧才华的前提下,确定为什么说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的研究主题。
二、研究内容全息兼容
突出重点
在课堂上开展研究性学习,应以教材为主要凭借,又不拘泥于教材本身,可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扩展延伸,源于课本,又超越课本,开拓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在广阔的天地里探究知识的奥妙。
1、源于课本。
小语教材蕴含着丰富的信息资源,可供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教师要赋予学生选择研究内容的权利,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课文选择不同的研究重点。可以研究文章的中心主旨,如做人到底要做怎样的人?(《落花生》);也可以研究文章的线索,如《月光曲》一文,内容复杂,可引导学生根据文中的3条线索展开研究:
①《月光曲》的基本曲调和节奏是怎样的?
②贝多芬的创作灵感是什么?
③《月光曲》的内容是什么?
抒发了贝多芬什么样的内心感受;还可以在学生的疑问之处,在文章的内涵丰富之处,隐约朦胧之处,思想深刻之处进行探究,或是小到对某个字、词、句的研究
2、超越课本。
课前可以对作者的生平,作品的时代背景进行研究,如以《鲁迅与三味书屋》为题,收集相关资料,提出自己的见解;课中可进行想象研究,如学习《西门豹》一文,让学生假设当初魏王派往邺的不是西门豹,而是其它官员,他们也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他们会怎么说,怎么做;课尾可进行延伸性研究,如学完《鸟的天堂》一课,让学生继续研究这棵已生活了五百多年的古树目前的环境有没有受到污染?这么大年纪的树,目前全国共有多少棵?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研究性学习的无限时空,让学生自由探索知识的奥秘。
三、研究方式自主合作
突出互动
研究性学习具有自主性和探索性,整个阅读过程都需要学生自己去经历,去探索,去发现,而不是指导者包办代替或忽略阅读过程去死记现存的结论。要让学生自主研究,不给学生提供产生依赖的条件;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深入地研究,切忌蜻蜒点水,浮于表面;要引导学生采用科学的探究方法,或观察联想,或读书感悟,或思辨探究,或操作演示,或实验推理。如学习《田忌赛马》一课,探究为什么调换马的顺序就能转败为胜时,就可以引导学生用摆一摆,画一画的方法进行研究,通过亲身动手操作,发现转败为胜的奥;,如学习《游园不值》,和《咏柳》、《江畔漫步寻花》进行对比性研究,了解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描绘方法。
教学中,在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读书、思考有所收获后开展集体讨论交流,不仅会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建立多向的信息交流网,使学习的信息大量地高频率地在课堂内互动,使学生在真诚、协作和评议中取长补短,在激烈的探究、争论和交流里得到灵感。如学习《梅花魂》一课,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对梅花魂,到底指什么有了自己的见解。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交流讨论,接着每组派1名代表回答,学生有说梅花魂是指梅花的品格;有的讲,梅花魂是指具有梅花品格的人;有的说梅花魂是指海外华侨那拳拳的爱国之心。最后全班一起讨论,达成共识,梅花魂是指海外华侨那拳拳的爱国之心。这样,学生不同的思维在合作中产生碰撞,在互动中得到发展。
四、研究结果自由表达
突出个性
在研究性学习中,提倡学生用个性化的方式表达出学习的结果。能说的就说,能读的就读,能画的就画,会写的就写,会演的就演,通过不同方式的表达提高学生运用信息的能力。允许学生对文章的多元解读,不唯书,不唯师,敢于向教材,向教师挑战,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提高创新能力,主要方式有:
1、读。通过个性化的朗读呈现出对信息的理解感悟。
2、说。通过个性化的语言传递出学习结果,把语言信息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如《新型玻璃》一课,可尝试以推销员的身份推销一种玻璃。
3、写。把语言信息转化为个性化的语言,通过写调查报告(如《西门豹》一课,可以写关于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调查报告),小论文的方式表达出来。
4、演。让学生读演课文训练语感,体验情境。如《东郭先生和狼》一课,让学生通过扮演东郭先生狼,体验课文中的情境。
5、画。通过画画体现对文章信息的分析、判断。如《跳水》一课,要求学生画出水手、孩子、猴子、船长之间的联系,学生通过画画,对文章的信息进行重组,加工,更好地弄清了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拓展研究性学习的时空,培植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热情,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提供发展个性的土壤,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中获得真切的学习感受,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学生教育心得体会感悟范文【篇2】
首先,要重视历年的考卷,充分利用历年的自考试卷。历年的自考试卷主要有以下三个作用。
(一)在预习一门课程时,将自考试卷上的题目与这本书的大纲与课后练习题相比较,这样就能对这门课程试卷的出题规律有一个大概认识,比如大纲上没有的内容会不会考、书上没有具体明确内容的部分会不会考。更好的学习课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譬如我在学习《婚姻法》这门课程时,通过以上方法发现,上一年考卷上的简答、论述题全部出自课后练习题,于是我对于课后练习题重点学习掌握。后来我参加98年下半年的考试,考卷证明了我的分析判断。
(二)随着自学考试的升温,有关自学考试的辅导材料越来越多,历年的自考试卷可以帮助我们分清其中的优劣。
方法是将试卷上的题目与辅导材料上的题目进行对照,重复率越低,则这本辅导材料的可用性越差。原因很简单----不能紧扣考卷的辅导材料对于任何考生都是没有帮助的。就我个人三年的自考经验,我不建议大家购买除历年试卷和各科《自学指导》以外的任何辅导材料。
(三)更好的帮助进行复习。在完成一门课程的学习后,做做过去特别是上一年的考卷,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在学习上是否还有所疏漏起到释疑补缺的作用,
而且自学考试试卷上的题目还有一定的重复性,上半年考过的题目下半年未必下半年不会再考!或许因此而得到的几分对于及格来说就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要重视各科的《自学指导》。
各科的自学指导一般都是教材的作者编写,紧扣大纲与重点,特别是练习题更是精要,考卷上的题目常常一字不差的从中抽取。大家将考卷上的题目与《指导》上的练习题比较一下即可得知。
其实说到底,自学考试以其严格而著称,好的辅导材料与学习方法并不能帮助我们应付过关,而是能够较合理有效地吸收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教育心得体会感悟范文【篇3】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学科,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由于这种抽象性和逻辑性,使得数学在幼儿园课程设置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培养孩子在数学活动中主动探索的能力成为了数学教学的探索方向之一。
胡老师设计的《学习创编8的加法应用题》活动,通过看、听、想、说、做等多种感觉通道的参与,让幼儿愉快地在“闯关去城堡”的情境中感知8的组成与加法应用题。有趣的学习方式遵循了大班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认知规律,也符合了《纲要》中所指出的:“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
但纵观活动,胡老师设计的这堂数学课也有不足的地方。我们知道,一堂优秀的课不仅能吸引孩子的参与,更重要的是能让孩子在活动中有所提升。而胡老师设计的这堂数学课内容过多,不利幼儿探索学习内化知识。探究学习要在一定的前提下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除了有适宜的教具、有趣的方法,还要给幼儿充分探究问题的时间。一节集体教育活动只有30—35分钟,而这样的时间对于学龄前的幼儿来说已是注意力专注学习时间的最大极限了,过多的环节设置,就不能给幼儿充分的思考、探索学习的时间,孩子们为了老师吩咐的“探索”而去“急忙探索”,这就失去了探索学习赋予的原有意义。
那么,什么是探索式数学学习?具体地说,就是教师在教学中,紧密关系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向幼儿提供各种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幼儿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的经验。“真正”二字体现在哪里?没有充分的探索时间,哪来真正的探索?如果胡老师将环节稍有变动,就可能将”探索学习”进行到底,让孩子们有充分地思考与探索的时间.我们先来看看胡老师的教学环节设计与时间分配,这堂课共用了32分钟时间,其各环节的内容与时间分配是这样的:一、引题2分钟,二、进入闯关环节:第一关“碰球”,5分钟;第二关“看看想想”(看图编应用题),6分钟;第三关“根据不同的特点遍不同的应用题”,5分钟;第四关“看版式编应用题”5分钟,第五关”开心快餐”,6分钟。三、总结、跳舞,3分钟。观察活动环节设置和时间安排,我们发现这堂课内容可真够丰富的,胡老师的用意很明显,她想让不同的内容变化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但是这样多的环节设置与这样的时间安排不利于孩子们真正地探索学习。如果在第二环节中,胡老师能抓住其中一块重要的内容进行细微的变化,那么活动可能会让孩子们探索的更有意义。例如,将闯关分成三关进行,去掉第一关“碰球”(这一关在回忆旧经验,对本次活动创编应用题来说可有可无。)第一关:“看看想想”容纳原来第二关、第三关内容、时间扩展为15分钟。第二关:即原来第四关内容不变,第三关即原来的第五关,时间扩展为10分钟。如果这样改动,我想孩子们就有更充裕的时间进行探索学习了。
在以往很多的教学案例中,我们发现老师们注意追求流于形式的生动设计,为了使活动“好看”一些而忽略了活动本身的价值。老师们为了上“好看的课”而上课,很少考虑这活动能真正给孩子带来什么提升,流于形式、注重花样。《纲要》告诉我们:“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那么这样探索不够深入的活动,它的价值何在?探索学习的意义何在?
看了胡老师的教学活动后,我反思了自己以前的教育行为,羞愧地发现,我也经常是为了上课而“上课”为了探索而“探索”。剥掉花花绿绿的外表,内在却是除了给孩子高兴的体验外,很少给孩子带去真正意义上的进步。形式符合《纲要》精神,而实质背道而弛。
我庆幸,我发现了已往的不足,我坚信,今后在教学过程中,挖掘每个教育环节所隐含的教育价值,努力引领幼儿真正探索学习。使孩子和自己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学生教育心得体会感悟范文【篇4】
现在已经是七点了,因为晚自习有课的原因,我们来上课,结束后,我和同学去图书馆学习。
本以为人会很少,没想到图书馆里的人和白天一样,每个人都在认真的看着书,我和同学找了几楼才有空闲的座位,这个时间是刚开学,学习的人依旧那么多。
平常周末的时候没有课,我之前并不会来图书馆,每天都在寝室待着,看电视,看小说,和室友八卦,吃了睡,睡了吃,那个时候感觉每天都浑浑噩噩,像是在混日子。
因为报名了等级考试,不得不开始学习,早上起了个大早,只不过在我看来是很早,到图书馆已经九点了,我从一楼找到了六楼,没有什么好的座位,有的只是人来人往的走廊区或者是冷风吹得门口。
没想到有这么多的人学习,回寝室之后,同学都在床上看着手机,大概是这样过了一天,完全和图书馆不同,我有些懊恼之前的自己,不过现在亡羊补牢还来得及。
因为参加的考试,社会上的工作人员也可以参加,坐在我旁边的就是看上去应该有四五十岁的大叔还有阿姨,一直都是在网络上看到过类似的报道,七十岁的爷爷上大学啊之类的,没想到身边也有活到老学到老的人。
这些学习的人给我的感触很深,对我心灵进行了洗礼,比我成功的人都在努力,我却选择了放弃,现在似乎明白了学习的意义,不是为了任何人去学习,而是要为自己而学,现在一定要努力努力再努力,多年以后的我一定会感激现在拼搏的自己。
学生教育心得体会感悟范文【篇5】
中学时代是人生的春天,是青少年长身体、长知识、形成人生观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段。明确为什么学习,怎样学习,是每一个中学生必须认清和学会的问题。知识像海洋那样辽阔,像海洋那样浩瀚。一个人无论天资多高,精力多么充沛,毅力多么顽强,学习条件多么优越,也不可能把所有知识学到手。有的同学总想学到一切,要蔷薇也要雪。他们希望在一串串熟了的葡萄旁边又开放着朵朵鲜花,可是,知识大海的守门老人告诉我们:这是不可能的呀!
知识时常需要更新,随着时间的流逝,知识又可能遗忘,但获取知识的方法却不会被丢失。相传有一个人,巧遇一仙翁,仙翁点石成金送给他,但他不要金子,而要仙翁点石成金的指头。这个人为什么要指头呢?因为他懂得,不管送自己多少金子,金子总是有限的,但如果有了点石成金的指头,那就可以随心所欲了。古人说:“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也就是这个道理。同志说过:“学习是学习,学习的学习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学习方法是学习时采用的手段、方式和途径。学法是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和运用的。掌握良好的方法是很重要的事,但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需要付出的艰苦努力,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只有每天坚持不懈,日久天长,学习才可能成为自觉的行为,从而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所以,学习方法并不是什么捷径,它只是踏踏实实、刻苦学习的程序以及在这个学习过程中的各项具体措施。
国维有段为世人常常引用的名言: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雕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景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景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景也。”第一景说的是要有信心,“独上高楼”,非信心不可;第二景说的是要有决心,“终不悔”实在是最大之决心了。第三景说的是要有恒心,“众里寻他千百度”,没有恒心,如何达得到?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遇则废。”智力相同的两个学生有无学习计划,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科学地利用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有计划地学习,这是科学学习方法的一条重要原则。所以学习缺乏计划性是成绩难以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学生教育心得体会感悟范文【篇6】
首先我们来看看“孝”这个字,上面是“老”字的头,下面是“子”体现了孩子应对父母的恭敬。 《孝经》云“昔者明王以孝治天下也,”如汉文帝,康熙都有是以孝治国,国家也都非常强大。自古以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孝是人类最基本的感情,是一切爱的基础。孝经云“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古人还有一句话,“百善孝为先”,几乎所有的祠堂都上书“入孝”和“出悌”,门口还刻有二十四孝。 一个人不爱自己的父母,怎么可能爱他人,爱国家呢孝经云“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弟子规》说“首孝悌,次谨信”。《论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生我者父母,养我者父母,父母给予我们一切,没有父母伟大无私的爱,我们很难健康地成长,父母是我们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父母的眼睛时刻关注着我们,父母对孩子是无微不至,劳而无怨。 谁请我们吃一顿饭,或者我们饥饿时,别人给我们一杯水或一块面包,我们都有很感恩,但是父母给我们做过多少顿饭,给与我们多少吃的,用的,给我们付出多少,而且是把最好的给孩子。 乌鸦知反哺,羊羔知跪乳,人又怎么能不孝。
《孝经》出自孔子故居墙壁藏书中。据传孔壁藏书为孔子裔孙孔鲋于秦末时所藏,汉武帝时鲁恭王扩建宫舍,推倒孔子故居墙壁始被发现。 《孝经》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特别是西汉统治者宣扬“以孝治天下”之后,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它成为人们修养的必读书目之一。关于《孝经》的作者,说法不一,《汉书·艺文志》记载,“《孝经》者,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是说《孝经》为孔子所作。而《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却记载,曾子“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 作《孝经》。”是说《孝经》为曾子所作。元朝人熊禾在为董鼎《孝经大义》一书作序时也 说:“曾氏之书有二,曰《大学》,曰《孝经》。”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孝乃百德之先,只有孝顺的人才能“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
以前对于《论语》只是片面的点点滴滴的了解一些,人防办组织的“菜单式”读书活动使我在工作之余,忙里偷闲中粗读了于丹教授的《〈论语〉感悟》一书,对其中的道理虽然谈不上大彻大悟,但也收获良多。《〈论语〉感悟》是于丹教授继《〈论语〉心得》讲述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的基础上,讲述了孝敬之道、智慧之道、学习之道、诚信之道、治世之道、忠恕之道和仁爱之道。于丹教授仿佛是一位烹饪高手,用一个个浅显易懂的小故事,把一段很难懂的《论语》,通过心得、感悟的方法来解读,把深奥的道理,讲得透彻而又入木三分,真正走到了我们心理。 看过“孝敬之道”,使我们懂得了“孝敬”仍然现代社会道德素质的朴素的起点。在今天这样一种人人平等,法律公平的社会里,“孝”仍然是做人的根本。 看过“智慧之道”,使我们懂得了“智慧”是一种思维方式,拥有了知识并不代表拥有了智慧。真正的智慧有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以知识作为积淀,以智慧来努力提升我们的境界。 看过“学习之道”,使我们懂得了在今天这个时代,信息纷纭复杂,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知道那些东西真正有价值,才能把所学到的知识来建设祖国,回报社会。看过“诚信之道”,使我们懂得了“诚信”虽然中国儒家提出的道德理念,但是放到今天,它依然是一个人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基本的道德水准。如果我们每一个人从内心的真诚出发,建立和守住信誉,就一定会建设起一个诚信的社会。 看过“治世之道”,使我们懂得了“德政”作为《论语》“治世之道”的核心,在整个文明走过两千多年的有了法治作为保障的社会中,可能道德的力量比任何一个时代都更能发挥它的功能。看过“忠恕之道”,使我们懂得了“忠恕”就是忠诚于自己,善待他人。如果以这样的心态生活在这个社会里,不管这个世界如何纷乱,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生活得自在一些。 看过“仁爱之道”,使我们懂得了“仁爱”的思想是儒家哲学里基石下的基石,重点中的重点。仁爱就是仁者爱人,仁者爱人就是用一种发自内心的善意去对人好。如果我们生活一个充满仁爱的社会里,那么整个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的确,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社会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人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但是当我们把这些压力看作是一种学习,看作是一种动力的话,可能我们工作起来会轻松很多。这种轻松更多的表现在心情与心境上,家庭中多一份孝道,同事中多一份谅解,以诚待人,勤奋工作,那么我们收获的将是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做出的贡献。
孔孟儒学认为,“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教化的源泉。《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就载: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为德之本的思想在儒家其他著作里也有所反映。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P71)认为孝是仁的基础。孟子则说:“亲亲,仁也。” (P430)又说:“仁之实,事亲是也。” (P359)将侍老奉亲之孝作为仁的实质。《大戴礼记·曾子大孝》载:“夫孝者,天下之大经也。夫孝,置之而塞于天地,衡之而衡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指出“孝”是一切德行的起点,是一切德行的大经大本,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根本法则。(P475) “仁”是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P171)“仁者爱人”是孔子对仁的简明概括。而他又认为 “孝”是“仁”的基础,“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P71)既然孝道观是孔子伦理思想的最高道德准则,那么,为了这种理念价值的推行,就必然有一些最具体最直接的行为要求。 儒学创始者非常重视父母子女间的感情交流,并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爱戴和赡养。诚然,行孝的最基本的要求是子女对父母的物质奉养,但是孔子并不停留在物质奉养上,他认为仅是物质上的奉养是不够的,还得在感情上对父母表示真诚的尊敬和爱戴。所以他又说:“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P79)如果对父母在感情上不尊敬和爱戴的话,仅是物质上的奉养,又与犬马有什么区别呢?不过,孔子对“孝”的最高阐述是要求子女在父母生前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在父母死后继承他们的遗志立身。所以孔子说:“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
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P74)周武王和周公旦继承文王的遗志讨灭了商纣王,故孔子赞扬他们说:“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P44)司马迁著《史记》,班固著《汉书》都是立志完成其父遗留下来的未竟事业,是孔子孝道观最高要求的体现。 孔子对于要求子女孝敬父母做的一些具体行为,典籍中还有如下一些记载: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P79)父母在世时,要以礼侍奉;死了,要以礼安葬,并且按礼仪祭祀。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P79)关心父母的病痛是讲求孝道之关键。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P98)就是要求子女经常在父母面前尽些孝心。 孟子对孔子仁孝思想作了进一步的发挥,他认为孝是仁的实质。因此,“事孰为大?事亲为大。” (P357)又说:“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 (P385)。推已及人,把最初产生和存在于家庭中的孝悌观念推广到整个社会,是孟子孝道观的独到见解。故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P253) 孔孟以后,宣扬孝道观的大儒不乏其人。北宋中期,理学领袖关中张载、洛阳二程都大力阐发孔孟儒学孝道观,从而使孝悌观念在民众中得以迅速传播,并打下深刻的烙印。 张载则把孟子推已及人的孝悌观念作了更深层次的引申。他提出了“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残疾,茕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于时保之,子之翼也。” (P180) 二程对“仁”与“孝”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他们指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言为仁之本,非仁之本。”(卷十一)“为仁之本”与“仁之本”是有区别,仁是本,孝是用,不能混为一谈。又说:“人无孝悌不可,而不全力以赴尽孝尽悌也不可。”(卷二十三)不仅要有孝悌观念,而且要有孝的行动。 清朝名儒魏源也对孝道有所阐发,他说:“君子之言孝也,敬而已矣;君子之言敬也,孝而已矣。一举足不敢忘父母,一出言不敢忘父母。”(P14)把侍奉双亲的“孝”和“敬”紧密结合起来。这是魏源的新见解。 四 孝为政之本,统治者对孝道大力提倡 孝悌观念也是统治者为政的根本。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P82)有人问孔子为什么不从政时,孔子引用《尚书》里的话来解释自己用孝悌观念来影响社会政治,就是参政了。这一则对话就说明了儒学创史人孔子一开始就将宣扬孝悌观念的活动看成是政治行为。 历代帝王推崇“孝道孝行”,其终极目的是为了稳定其统治。但不可否认这一行为在客观上对社会也有一定的良性作用。
学生教育心得体会感悟范文【篇7】
尊敬的党组织:
又是一个月过去了,又到了跟党组织交流的时候。虽然我要说的跟党没什么太大的关系,我就谈谈我最近的一些思想上的学习感悟吧。
最近看了一些成功人士关于成功的看法的书和视频。突然发现其实他们的很多观点和结论都大致是一样的。比如成功是离最近的目标越来越近,而并非是非要达到一个最终的目标才算真的成功了。我想既然这么多我们所认可的人都这样给出了他们的类似的看法,那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学习运用他们总结的方法去达到一些目标。同时,这个现象也说明了事情都是有共通点的。懂得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话,不论对于今后的工作还是现在的学习都会让我们事倍功半。但是如何让我们可以具有这种能力呢?
通过读了一些书我了解到,在大学期间我们更主要的是学会独立思考。一个经过独立思考而坚持一个错误观点的人比一个不假思索就接受正确观点的人更值得肯定。因为前者的人格是独立的,独立的人格比一切都更重要。经常思考,思想才会逐渐深刻起来,看问题才不会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经常思考,那么遇事自然就会将它与之前学过的东西拿来对比,这样两件事情的'异同才会体现出来,再加以总结的话,就可以看出很多事情的大的框架,做事也就会从容点。
同时,因为我们现在还是学生,可以让我们经历的事情不多,所以要想思想深刻,深思一些事情的话,我们只有通过读书才可以实现。书中有很多人的经历,它们会让我们了解一些更深层的我们还不曾体会到的东西,同时,又因为是读书,所以我们可以更客观地看待所写的事情,从中找到自己的一些感悟。最近总去图书馆借书读,倒也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并为我们所熟知的一个事情:当你知道的越多,你会发现你懂得的太少了。越读我才越发现我有这么多的好书都还没看过,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
以上是我近来的一些感受,我会努力成长,汲取知识,希望在思想上的认识可以越来越深刻,思想也越来越成熟。
汇报人: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