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2024王娅个人故事学习心得【精选32篇】》
感动中国2024王娅个人故事学习心得(精选32篇)
感动中国2024王娅个人故事学习心得 篇1
安徽省和县卜陈村退休教师叶连平出生于1928年,自幼跟随做外交工作的父亲,学会了流利的英语。1978年,叶连平在乌江卜陈村当起了乡村教师。乡亲们的淳朴善良和孩子们求知的眼神,让叶连平对这片土地产生了眷恋。那些年,叶连平多次放弃进城、回家乡工作的机会,在这所农村学校,一直干到1991年退休。卜陈村的青壮年大多在外打工,留下孩子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放学后乱跑,也经常出危险。看到这些情况,退休后的叶连平把附近一些孩子招呼到家里,免费进行辅导。对于那些父母不在身边或者失去父母的孩子,叶连平会让他们干脆住到家里。每个月3000多元的退休金,他几乎都花在孩子们身上。20__年,当地政府出资,把叶连平家对面的两间仓库改造成教室和图书室,正式成立“留守未成年人之家”。20__年开始,叶连平拿出部分退休金,在地方政府的帮助下,设立"叶连平奖学金”。自成立以来,叶连平的"留守未成年人之家”已经培养1000多个孩子,“叶连平奖学金”发放10多万元,先后奖励资助130多名留守儿童。面对纷至沓来的荣誉,叶连平并不在意,他说他更在意的是时间,他要把余生的每一分钟都留给孩子们。近年来,叶连平先后获得“全国德育教育先进个人”“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
感动中国2024王娅个人故事学习心得 篇2
去年12月,周秀芳为改造校舍的事回到溆浦。记者见到她时,她眉头紧皱。“我给自己定的任务还没完成。”周老师说,她计划在溆浦县兴建的9所希望小学虽然目前已经完成了5所,但入驻的老师还没有着落。“我想一个学校最少要一个老师,最好是两个。因为又要上课又要给孩子们做饭,一个人忙不过来。而且这些学校都在高山上,两个人能相互照应。”
今年快70岁的她,一个人教着3个年级的课,还要管二三十个孩子的吃饭问题。“老实说,身体确实有点吃不消。如果有人愿意来帮忙,哪怕是爱心接力,一个人一次一个月也行。”周秀芳说,她希望更多有能力的人来加入支教扶贫队伍。
她发愁的第二件事是建设资金。她发起援建的希望小学——溆浦县两丫坪镇黄金村希望小学已经开建,目前她已经从宁波教育系统争取到了15万元,从溆浦县当地财政争取到了一部分支持,还有一部分资金尚无着落。计划中,还有三所希望小学也在筹建。
此外,周秀芳和孙绍富还一直在为建设支教基地的事奔波。他们准备动员爱心人士在溆浦县九溪江建造一所幼儿园和一个支教基地。 今年已经69岁的她,还没有停下来的打算。“只要我的身体条件允许,我还想再为孩子们干上十年。”
这就是周秀芳,一个普通的退休教师,一个让人钦佩的老阿姨,为了让山区的孩子们能够有书读、有学上,她早将个人生活置之度外,只留下一个纯洁完整的支教梦,和一颗忘我付出的赤子心。她以大爱无私的奉献精神,践行着公益梦想,播洒着爱心希望,这样的精神难能可贵,让我们感动。
感动中国2024王娅个人故事学习心得 篇3
今天我们看了《感动中国》其中刘伟的例子让我的心被震撼了。“我的人生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这是没有手臂的钢琴王子在中国达人秀夺冠舞台上说过的励志名言,它触动了我的灵魂。
刘伟的独特经历和强大的内心世界让很多人记住了他的名字。刘伟出生在北京一户普通人家,10岁时因为一场事故,被命运夺去双臂。后来,他学会了游泳,曾获得过金牌。但命运又再次带给他不幸:他得了一种病,不能再做剧烈运动。一开始,他悲观,他消沉。但最终他呃住了命运的喉咙:他再次振作起来,开始弹钢琴。他练得那样刻苦,脚都磨出了血泡可他终于登上了舞台,见证了无臂中国男孩的奇迹!当我看完刘伟用努力演绎精彩,用梦想点亮人生的故事,不禁为他的事迹震撼!也体会到成功需要付出何种努力,成功的路上不仅有鲜花和快乐,也有荆棘和艰苦。但只要你有梦想,并不断地付出努力,成功就在眼前。
我却常抱怨吃得不够好,作业太多……当我面对刘伟这位身残志不残,用自己的奋斗创造奇迹的“感动中国”的人,真感到惭愧。作为拥有健全身体的学生,我又有什么理由抱怨身边的一切不够好?我应该学习刘伟那自强不息的精神,脚踏实地向我的目标进发。快写完这篇观后感时,我仿佛又听见主持人为刘伟念的颁奖词:“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我想我要以刘伟为榜样,保持一颗坚强的心灵,超越自我,战胜生活中的困难,成为一名更优秀的学生,因为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感动中国2024王娅个人故事学习心得 篇4
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人如其名,顾诵芬院士投入航空事业70年,在我国航天事业仍处于“一张白纸”的背景下,直接组织、领导和参与了低、中、高三代飞机中的多种飞机气动布局和全机的设计,为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70载风雨兼程,从青丝到白发,他将毕生献给了祖国的航天事业,用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日日行不怕千万里的不懈追求。广大青年干部应以榜样为标杆,学习榜样事迹,传承榜样精神,立志做“请党放心”的优秀共产党员。
信念坚定,传承一片丹心为祖国的爱国情怀,做青春追梦者。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幼年时,从小小的航模开始立下了“一定要搞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飞机!”的铮铮誓言,从青葱年少到意气风发再到如今年逾九旬,在一项项难题、一次次试验中,他一直践行着自己的誓言,无畏前行,如利剑出鞘般执着而无畏,丝毫不顾高速飞行对身体带来的影响和潜在的坠机风险,毅然亲自带着望远镜、照相机,在万米高空观察,拍摄飞机的动态,解决了一个个飞机技术难题,在科研一线上奋斗不止。他的眼里有星辰大海的辽阔蓝图,脚下更有不畏征途坎坷的勇气和毅力,践行心中不变的理念,保持着迎难而上、不怕艰辛的冲锋姿态,为航天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信念如磐,一脉相承。作为党员干部要以“荡胸生层云”的旷达,以“谓我不愧君,青鸟明丹心”的赤诚,凝练坚韧的信念支撑,多打打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做到既为一域争光,又为全局添彩,让信念照亮前行的路。
感动中国2024王娅个人故事学习心得 篇5
爱国,是每一位中国人的底气
中国女排,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五连冠”团队,屡攀世界顶峰,自1981年获得第一个世界冠军起至今,近40年间,女排无数次感动、振奋着中华儿女。有人说,每每看到拼搏在赛场的中国女排,就能从头到脚获得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从何而来?
或许在一段采访中可以得到答案。在9月14日中国首战对战韩国3:0胜利后,曾7次征战世界杯的女排主帅郎平表示:“只要穿上带有中国的球衣,就是代表祖国出征出战,为国争光是我们的义务和我们的使命,我们的目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
国旗和国歌是每位中华儿女心底最柔软的部分。升国旗,奏国歌——这短短的6个字振奋了无数中国人的心。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都有同样的底色,那是五星红旗的颜色;我们都有同样的认同,那是对中国的热爱和忠诚!
作为共和国的精神地标,中国女排和女排精神一直在指引着各行各业的中国人,在各自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地奋斗,勇敢无畏地追求上进。怀抱着这份爱国情、自信和美好期盼,国旗会在不同的场合高高升起,国歌更会奏响在每一位中国人的心底。
感动中国2024王娅个人故事学习心得 篇6
一年一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著名的飞机设计大师、新中国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两院院士顾诵芬获得了20__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顾诵芬今年已经91岁高龄,十多天前,因为摔跤导致的腰椎骨裂,顾诵芬不得不住院治疗。《面对面》对他的采访也在医院进行。对于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顾诵芬的最大感受竟然是“惭愧”。顾诵芬:对我来说获奖是个惭愧,你后面的事做不动了,坐上轮椅还能做多少事?
记者:但这个奖项是对您一生付出心血的肯定。
顾诵芬:我们航空的事都不是一个人干得起来的,都是团队集体努力。儿时目睹外国飞机轰炸 立下航空报国之志
在35年的飞机设计生涯中,顾诵芬先后参与主持了歼教1、初教6、歼8和歼8Ⅱ等机型的设计研发,其中主持研制的歼8、歼8Ⅱ超音速歼击机,开创了我国自主研制歼击机的先河,歼8系列飞机列装部队之后,成为我军20世纪核心主战装备。
说起顾诵芬对飞机的兴趣,和他的哥哥有关,也和他童年时代的家国命运分不开。顾诵芬1930年出生于江苏苏州,父亲顾廷龙是著名的国学大师,母亲潘承圭是当时为数不多的知识女性。5岁那年,父亲顾廷龙应邀去燕京大学任职,全家迁居当时的北平。顾诵芬:当时我哥哥在北京市里上中学,那个学校是德国人办的,所以一些先进的东西他们都能感受到。
当时他们已经玩航模,硬纸板做的滑翔机,回来他玩我也跟着玩,兴趣慢慢就起来了。1937年七七事变,有天早上把我炸醒了,日本飞机排得很整齐往西边去,紧接着就是***响。1939年我们到上海,二战快结束的时候上海(日军驻地)经受了美国飞机的轰炸,所以我知道二战美国人之所以占优势,就是他们的空军厉害,所以航空非常重要。兴趣由此成为了志向。高中毕业后,顾诵芬分别报考了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志愿都是航空系,三所学校都录取了他。
但是,他的哥哥在17岁时因伤寒去世,为了陪在母亲身边,顾诵芬选择了上海交通大学的航空工程系。顾诵芬:交大正好有个航模俱乐部,有杂志有材料,还有人能互相交流,这样越搞越有兴趣,所以总想搞自己的飞机。参与研制歼教1成为周总理所说的“无名英雄”1951年,顾诵芬离开上海,来到北京加入到新中国刚刚组建的航空工业系统中。1956年8月,航空工业局在沈阳成立了我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室,在飞机设计室主任徐舜寿的带领下,26岁的顾诵芬与其他100多名年轻人开始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夜以继日工作,他们要设计一架亚音速喷气式中级教练机。
1958年7月26日,历时近两年研制,我国第一架自主设计的喷气式教练机歼教1在沈阳飞机厂机场首飞成功,这也是顾诵芬首次参与设计的机型。时任军事科学院院长的叶剑英元帅为首飞仪式剪彩。考虑到当时的国际环境,首飞成功的消息没有公开。周恩来总理知道后托人带话,“告诉这架飞机的设计人员,要他们做无名英雄”。顾诵芬自然是无名英雄之一。
瞒着家人亲自上天 找出歼8问题症结
一提起顾诵芬,人们就会想到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型高空高速歼击机,歼8战斗机。起初,歼8总设计师由黄志千担任,顾诵芬担任副总设计师,负责气动方面的科研设计。不幸的是,黄志千在执行出国任务时因飞机失事遇难。顾诵芬与其他几名骨干临危受命,组成技术办公室接过了总设计师的重担。顾诵芬:压力很大,歼8上天的前一天晚上,我做噩梦,惊醒了。担心,害怕摔了,我这责任太大了。1969年7月5日,歼8完成首飞,试飞员尹玉焕驾驶着歼8飞机两次通过机场上空后安全降落。
虽然首飞成功,但歼8在跨音速飞行试验中,出现了因气流分离导致的抖振问题。抖振问题直接影响飞行速度,甚至会导致飞机解体,严重威胁飞行员的生命安全。在国内没有试验设备的情况下,顾诵芬因陋就简,在飞机垂直尾翼上贴毛线条观察气流。由于没有录像机以及带有望远镜头的照相机,从来没有接受过飞行训练的顾诵芬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自己上天,亲自观察。记者:您拿望远镜怎么看呢?
顾诵芬:我跟飞行员说尽量靠近。
感动中国2024王娅个人故事学习心得 篇7
“感动中国”节目被人们誉为“中国人的精神史诗。”每一次观看《感动中国》,感动都会在刹那间汇聚在一起,形成一股无限的力量,强烈的震撼着我的心灵,冲击着着我的每一根神经,直到感动的泪水潸然而下。就在昨天晚上,我观看了CCTV1直播的《感动中国》,看完后,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给人以长久的思索与追问:是什么样的情怀使他们成就了如此浩瀚宏阔的精神世界?是什么样的机缘使他们令九州动容?感动之每一位中国乃至全世界。
高淑珍,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儿子从小残疾,生活不能自理。为了满足儿子学习的渴望,她劝女儿王国光放弃读书回来为儿子上课。后来又接收了几位残疾学生。5位学生,4张桌子,2张黑板和借来的旧课本。高淑珍家里响起里读书声。在这14年里她一共接收了一百一十几位残疾学生。却未收取一分学费。她用粗糙的手支起了课桌,宽厚的背挡住了风雨。有了爱,小院里的孩子一天天的茁壮成长。你的心和泥土一样质朴。你洒下辛苦的种子。善良会长成参天大树。张丽莉,只是一名十分普通的老师,但她却做出了不普通的事。
5月3日晚,一辆突然失控的客车撞向校门口的学生,在惨剧即将发生的一刹那,站在路旁的一位老师做出了一个选择,她推开了四位学生。自己却被压在车下,永远的失去了双腿。他凭直觉挺身而出,那直觉背后是纯正的师德。他深深的震撼着我的心灵,刺激着我的神经。她是如此的伟大,她就是张丽莉。一个人存在的意义,并不是收取,而是给予、奉献。李文波,能受天磨为铁汉。他在大学毕业后。来到了南沙。在20多年来,他先后29次赴南沙执行守礁任务,向有关部门提供了气象数据140多万组。他是一位国民英雄。位卑未敢忘忧国,大浪孤胆守海疆。她用自己的行为告诉了当代大学生如何选择人生。我长大以后一定要成为一名为国家作出贡献的军人。罗阳,长使英雄泪满襟。他是一名中国知识分子,却做着中国军人的使命,他是两弹一星的精神后人。
中国需要更多的罗阳。而我则愿意成为另一个罗阳。我身处一个优越的环境中我又有什么资格不去好好的学习呢?为了自己的前途,为了父母,更是为了国家,我一定要把学习放在第一位。我相信,在不久以后,我一定能成为一名国家英雄。他们没有什么超强的能力,但他们有一颗坚强、执着的心。他们是那么的普通,但他们却用平凡的双手、高尚的心灵,成就了伟大的事业,感动着中华赤子,相信每位看了《感动中国》的人都有一种真实的清洁感,这是一次精神的沐浴。同时使我们走路的脚更结实一分。
就像一年一次的充电,一个缺电的电池再次充实。于是,又可以支撑自己,也希望可以帮助别人。这——正是感动的力量。
感动中国2024王娅个人故事学习心得 篇8
感动你我,感动大家,感动全中国13亿人民的是感动中国中那一个个有品格、有毅力、有爱心……的人们做出的一件件令人感动的事情,无论是失去双臂仍不放弃梦想的80后钢琴家、或是照顾老年综合症的老母的坚强教师……他们的事迹都让每一个人从心底生出那一份挥之不去的感动。
何玥,一个已经在另一个世界的12岁小女孩儿,她是那么善良,有爱心。她在临近小学毕业时被查出肿瘤,痛苦地疗化让她的头发大把大把的脱落,而她并不为此灰心丧气,失去对生活的希望,还在病痛中还不忘善济他人。她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她希望奉献自己去帮助其他人,在这世界上还有比这更值得敬佩与感动的品质吗?虽然我们对何玥姐姐的离去感到伤悲,但却又怀着欣喜,为她生命与另一个生命合二为一在这个世界上熠熠生辉感到欣喜。她来过,不曾离去。她用她的生命最后闪光,把人间照亮。正所谓何处春江无玥明,何玥的感动事迹会照亮人间各处,它的品质会永远刻在人们心中。就在她得病前,她还把老师捐助给她的钱和自己的全部零用钱捐出去,帮助了那些需要帮忙的人。命运如此残酷,你却还是时刻刻为他人着想,带给所有人无穷的光明与力量。
感动的事迹永不随风被遗忘,感动的人们,不管怎样,在我们心中永远被铭记于心中!
感动中国2024王娅个人故事学习心得 篇9
毛卓云,男,1963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为宁波市看守所管教四大队民警。
12月4日晚,中央电视台《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CCTV20__年度法治人物颁奖礼》落下帷幕,毛卓云作通过层层评选推荐,当选为CCTV20__年度法治人物。
12月4日是全国第6个“国家宪法日”和第15个法制宣传日,“CCTV年度法治人物”评选活动由司法部、全国普法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举办,紧紧围绕“弘扬宪法精神、传递法治力量”这一主题,全面梳理20__年在立法、执法、司法、普法等各个领域的重大成果,对优秀法治人物进行表彰,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波澜壮阔的法治进程进行特别回顾。
获得该奖项者,必要代表着“过去一年在立法、执法、司法、普法等各个领域法治中国建设所取得的成绩,从不同角度展现和诠释出20__中国法治进程的脚步”。
20__年起,毛卓云一直从事男性艾滋病在押人员专职管教工作。
据悉,毛卓云还作为“全国最美基层民警”候选人赴北京参加了公安部的评选活动,接下来他很有希望再添一项全国级荣誉。下步,宁波公安将持续开展向毛卓云同志学习的活动,以此全面提振宁波公安队伍的精气神,进一步激发广大民警辅警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宁波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
感动中国2024王娅个人故事学习心得 篇10
在观看王娅先进事迹视频的过程中,好多老同志连连称赞“不简单”、“不简单”。为国家电网公司有这样的退休职工感到自豪,有些老同志的眼眶都湿润了。
看完视频后老同志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为此进行了热烈讨论。有人提问说:捐资助学的善举人人都能做,为何王娅的事迹会如此感人?有人用毛主席的话进行了精彩的回答:人做一两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30年如一日,节衣束食,不计名利,甚至省下救命的钱也要捐给寒门学子,谁能做到?这就是她的感人之处。
当然,我们今天学习王娅事迹不是要大家都去省吃俭用捐资助学,而是要探讨如何学得更有“深度”。我们退休老同志有大量的时间、有对电力行业的了解,完全可以在服务企业中心工作上有所作所为。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国家电网公司被列为10家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之一,就是着力打造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这是何等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
我们老同志要发挥自己所长,持之以恒加强“三型两网”知识的学习,为即将到来的“三型两网”建设进社会、进小区做一个称职的义务宣传解释员,服务企业中心任务,这才是我们今天有“深度”的学习王娅精神的一种体现。当然我们还可以有其他有深度的学习,只要心有爱心,胸有公司和社会,我们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责,就能学出更多的“深度”。
感动中国2024王娅个人故事学习心得 篇11
一、学习她恪尽职守、忠诚担当的专业精神
王娅,1976年成为一名电力工人,1986年进入天津高压供电公司(现国网天津检修公司)工作,先后在220千伏北郊变电站、海光寺基地站任值长,20__年5月退休。在王娅的职业生涯中,始终坚持学习,求知探索,勤奋钻研电力专业技术。她参与编写的《电力系统运行技术问答》作为变电运行专业培训的基础教材,在全国电力系统使用了十几年,她参与主持编写的《监控中心现场规程》等技术规范,在天津市电力公司变电运行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她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始终坚守变电运行一线,一丝不苟落实各项工作要求,累计执行操作票3100多张无差错,仅在退休前一年时间里就发现并紧急处理了7次设备缺陷,实现了26年安全生产无责任事故,展现了一名优秀变电运行职工的风采。
二、学习她扶弱济困、舍已助人的高尚品德
王娅积极参与无偿献血、捐款捐物等活动,用大部分积蓄捐资助学,情暖寒门学子。1989年“希望工程”刚刚发起时,月收入不足200元的王娅就捐出100元。从1998年抗洪救灾到20__年汶川地震,从南方水灾、西南旱灾到青海玉树震灾、甘肃舟曲地质灾害,从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到天津市慈善基金会,王娅爱心捐赠的足迹从未间断。退休后的17年里,她把捐资助学当做毕生心愿,累计捐赠23次以上,她用善心善行弘扬社会公德,生动诠释了志愿精神,善行天下,大爱无疆。
三、学习她淡泊名利、大爱无声的人格力量
王娅为人谦和、不慕名利,她的慈善之举在退休多年之后才为人所知。她尊重每一个受捐助者,处处为别人着想。中央电视台《朗读者》邀请她录制公益节目,她到场支持但婉拒出镜,说“不要给孩子们带来心理负担”。当时一名受助学生就坐在她身后,她始终不肯相认。在她病重时还跟随兴华青少年基金会远赴甘肃山区家访,浑然忘记病痛折磨。她朴实无华的仁爱之心、默默无闻的奉献之心,体现出一名普通职工的高尚品行。
感动中国2024王娅个人故事学习心得 篇12
十亿中国观众的瞩目下,中国女排3比1击败塞尔维亚,十二年之后再回世界之巅,拿下奥运会金牌!这一刻,无数人在电视机前动容落泪。
面对强队,敢于亮剑、杀出一条血路拼个你死我活。当实力不如对手时,绝处逢生、众志成城。这就是中国女排的精神,是世界三大球中永不言弃的中国力量!
女排精神是什么?老女排说,是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如今主帅郎平带领新一代女排姑娘,又做了新的解读: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
从1981年到20__年,从五连冠到沉寂12年再拿奥运会冠军。几代女排人抵抗住了时光的冲刷,超越过了岁月的冷寂,终再昂立于逆境险滩。从小组赛在“死亡之组”艰险出线,到逆转巴西、复仇荷兰、最终击溃塞尔维亚,这一年的女排,让我们恍惚间回到了八十年代那段峥嵘岁月。
那时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国家经济发展需要一种精神支撑,女排的崛起,刚好填补了这一空缺。在那些年里,曾经多少人挤在十几寸的黑白电视机面前,就如这个决赛的早晨,看着一记记重扣欢呼雀跃、感动不已。1981-1986,五连冠创造了无可替代的“女排精神“,化作了一个时代印记,刻进了一代人的人生里。
之后的30年来,女排有过辉煌,经历过浮沉,但始终如一、永不褪色的,依然是当年的女排精神!中国乒乓球队称霸乒坛很多年,成绩远比女排出色,但是人们更怀念还是女排。中国女排从来没有过“统治地位”,几乎每一次夺冠,都靠艰难的拼搏完成的,在最困难的时刻,呈现出最顽强的精神,或许这就是女排精神的实质。
“永远不放弃,追求每一分”,兵发里约前,她们未曾说过什么夺冠的豪言壮语,却咬紧牙关,一分一分地在这个奥运收官的日子里,给了全国人民一个巨大的惊喜。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三大球’要搞上去,这是一个体育强国的标志。”中国女排不负众望,总能在逆境中迎难而上,在关键时刻屹立不倒。
现如今,中国观众已经普遍能够以平和看待成绩的心态来看待比赛。这个夏天我们看到了运动员和段子手们共同为我们奉献了一届不唯“金牌论”的奥运会,这是很大的进步,或许让年轻人更享受体育比赛,但却让年长的国人难免觉得无味,失去了竞技体育的激情。想来,如果中国在里约最大的收获只是傅园慧的“洪荒之力”和秦凯的浪漫求婚,那将是一种残缺。还好,我们还有郎平和中国女排。
郎平说,女排精神不是赢球就有,输球就没有,我们的队员训练非常刻苦,不能单谈女排精神,还要看努力的过程,也可能非常努力,还不赢球,那我们也有女排精神。这块来之不易的金牌就像是在告诉我们:“哪有什么洪荒之力,不过是在咬牙坚持。”
感谢郎平,感谢中国女排,在奥运会即将结束的时候,不仅为国争光,更将国人的激情重新拉回了曾经的铁血年代。即使过去了三十多年,今天的我们在建设体育强国、实现中国梦的路上,女排依然是我们的精神良药。
感谢女排,谢谢你们!
感动中国2024王娅个人故事学习心得 篇13
这是一位奉献教育事业的模范,他是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什县前进镇的库尔班·尼亚孜,为改变家乡教育落后的局面,20xx年前库尔班·尼亚孜拿出全部积蓄,创办国家通用语言小学,坚持国家通用语言教育,为增进民族团结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乌什县前进镇,库尔班·尼亚孜创办的国家通用语言小学,很多同学的哥哥姐姐就是从这所学校毕业。这所学校已经成为许多当地学生走出县城,获得深造机会的起点。
乌什县前进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学生:我姐姐也是从这个学校走出去的,她现在在湖南民族大学。
乌什县前进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学生:我姐姐也是从这个学校考出去的,她现在在西安城市建设学院。
乌什县前进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学生:我姐姐也是从这个学校出去的,她现在在福建莆田中学(内地高中班)上高三。
倾尽所有创办小学 希望教育改变家乡
如今,在乌什县以及周边地区,许多学生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进入这所学校就读。然而,学校创办初期却不是这样。20xx年5月,在外经商多年的库尔班·尼亚孜回到故乡,他拿出全部积蓄,在前进镇开办了这所国家通用语言小学,希望能为家乡做点贡献。
最美奋斗者 库尔班·尼亚孜:我回来看到家乡的人们差距非常大,文化的差距,就是教育的差距。在我们当地的人们的眼里,整个世界就是几亩地、几只羊。
然而,正当学校逐渐步入正轨时,库尔班发现,不少孩子却被家长转到了其他学校,最多时候,一天就走了十几个。周围不少人还说库尔班办学是假,划地挣钱是真,一时间,关于库尔班·尼亚孜办学的谣言四起。
乌什县前进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党支部书记 副校长 李红:我们的墙,我们的厕所,一晚上,乡亲们就把墙给我们推塌了,他们用这种方式就是无非告诉我们,说他们不接受我们。
遭遇误解仍坚持理想 为孩子打造梦想翅膀
在这期间,库尔班的父亲因病去世,很多乡亲因为听到他办学的谣言而没有来。面对相亲们的不理解,库尔班·尼亚孜选择了坚持。
最美奋斗者 库尔班·尼亚孜:他们更需要的是教育,让他们解放思想。我不想放弃的不仅仅是一个学校,是孩子们的未来。
20xx年6月,前进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第一届小升初毕业生成绩揭晓,38名毕业生均成绩优异。库尔班·尼亚孜的坚持也让乡亲们改变了看法,大家纷纷把孩子送到这所学校就读,学生从最初的仅有80人增加到700余人,毕业生里有不少学生在高考中以优异成绩考入了重点高校。20xx年,政府投入资金,为学校新建了8700多平方米的校舍,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提升。同时,乌什县财政每年给学校提供76万元资金支持。
最美奋斗者 库尔班·尼亚孜:这个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也是追梦人的舞台,让更多的孩子们学习国家通用语言,学习中华文化,成为最自豪最骄傲的中国人,这就是我奋斗的目标。
感动中国2024王娅个人故事学习心得 篇14
2月18日晚,在央视播出的“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3位来自四川的候选人入选“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他们是危急时刻安全降落的英雄机长刘传健、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其美多吉和坚守扶贫一线的基层干部张渠伟。(2月19日四川日报)
在“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的现场,来自四川的3位候选人无疑是惹人注目的,相较于英雄机长刘传健和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其美多吉而言,坚守扶贫一线的基层干部张渠伟却更让人侧目。
在扶贫的路上,如同张渠伟一样的扶贫干部非常多,可以说这一份殊荣的获得不仅仅是他自己,更是为更多坚守一线、奋斗在一线的扶贫干部获得,这是对他们在基层一线扶贫攻坚工作的肯定,是对他们在自己平凡岗位上的坚守而点赞。
其实,不管是英雄机长刘传健还是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其美多吉,亦或者是坚守扶贫一线的基层干部张渠伟,他们的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始终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当成自己的首要工作,能够让自己扎根在“群众之中”,才能够接地气,通民气,顺民意。
世界上不是缺少伟大,而是缺乏发现伟大的眼睛。很多时候我们觉得他们的工作很普通,甚至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但是当那些点滴汇聚成河,汇聚成海的时候,我们才感叹“绣花功夫”的精湛和伟大,正是平时功夫的积累,才能在关键的时候让人意外,让人感动。
事实上,坚守扶贫一线的基层干部张渠伟只是基层干部的一个“缩影”,也是众多行业中的一个“缩影”,在这个“缩影”里我们看到的是“心系于民”的真诚,看到的是“一心为民”的真心,正是有了这种爱民至深,为民至诚的情怀,才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地“深耕”。
感动我们的不是一刹那的芳华,而是那些点滴沁入人心的温暖,感动我们的不是他们嘴上说着多么“漂亮”的话,而是他们在群众需要的时候干着多么“漂亮”的事,在“感动中国”中我们被触及的是泪点,更是触动我们心弦的为民之心。
“感动中国”给了我们更多感动的瞬间,也给了我们前进的方向,在未来的路上,期盼有更多的“扶贫式干部”能够继续感动中国,感动你我,让奋斗成为幸福生活最美的声音。
感动中国2024王娅个人故事学习心得 篇15
每年,都会有这样一群人,站上感动中国的舞台。这是一个朴实无华的舞台,没有绚丽的背景,也没有耀眼的闪光灯。但这个舞台,却有着这样一群人,他们如同这舞台一样,朴实无华,但他们却在这样一个经济繁荣的年代选择去追求精神上的富有。他们,感动了中国。
在他们其中,有隐姓埋名三十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有年届九十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刘盛兰;有为报答战友深情,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的老兵陈俊贵;有努力改变乡村面貌的基层好干部段爱平;有三十五年前仆后继,追逐科技梦想的“油菜花父子”;坚持出诊的仁医吴佩兰;有为子女筹学费,耗时三年绣出《清明上河图》的重病母亲姚厚芝;有荣誉迟到二十八年而一生不悔的湖北见义勇为好市民方俊明;还有守护开国将军梦想,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革命老人龚全珍。他们,都有着同一种精神——奉献。
在他们当中,有一位老人最令我印象深刻,他就是——刘盛兰。他是一位标准的“五保”老人,七年来坚持拾荒助学,而自己却几乎未尝肉食,未添新衣。老人的衣物以及许多的食物都是捡来的。就是这样一位普通而不平凡的老人,连他自己也没想到,自己这七年来所寄出的金额竟多达七万余元,前后共资助了一百多名贫困学生!七万元,对于这样一位“吝啬”得连馒头都舍不得买的老人,该是一笔多么巨大的金额!七万元,或许仅仅是企业家随手抛出的一张支票。从一方面来说,那些企业家们的确是富有的,但他们的内心,却是空虚的!刘盛兰老人的精神财富是他们不能用金钱换来的。
刘盛兰老人为这些学生们倾其所有他在自己风烛残年之时,将自己的人生价值发挥到了极致!老人是普通的,或许在茫茫人海之,我们不能寻觅到他的身影;但老人却又是不平凡的,因为他有着一颗善良博爱的心。或许,他的身体已经变得佝偻;但是,他却用自己高贵的心灵,在九旬的高龄上俯视生命。
当我们大把地挥霍着父母的金钱时,我们是不是该想想,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有一位老人,将一堆堆废品小心翼翼地放进编织袋里,用这些废品,攒起一个又一个贫困学子的梦想!
几多落花擦过额际?几多枯叶缀上衣襟?几多流水带走熟悉的人群?几多雁阵驱走脸上的笑颜?时间悄然掠过我们的头顶,万物以惊人的速度和奇妙的规律变化着。春去秋来,花开花落。变的是时间,不变的是老人善良博爱的心。是他,让我在20xx年为之动容;是他,让温暖的阳光照进了寒冬。
感动中国2024王娅个人故事学习心得 篇16
战斗英雄张富清,深藏功与名,扎根深山数十载,绝口不提当年勇。95岁的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来刻意尘封功绩,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这样的感人事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指示中所指出的,“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
人生数载,功名利禄难以回避。有的人把功名看得很重,利欲熏心;有的人把荣誉当作炫耀的资本,躺在功名簿上睡大觉,殊不知荣誉的桂冠,都是用荆棘编织而成。张富清老人一生淡泊名利,用他的朴实纯粹书写了他的精彩人生,给后辈们上了人生的重要一课。可以说,老英雄张富清既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照见了自己的不足,也是一个标杆,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深藏功与名,在淡泊名利中坚守信念。古人云“举世纷纷名利逐”,但无数共产党人的故事告诉我们“荣名利禄过眼云烟”。面对记者的提问,张富清眼睛湿润道:“一想起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友,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一个排、一个连的战士,都倒下了。他们对党忠诚,为人民牺牲。比起他们来,我有什么资格拿出立功证件去显摆啊?”唯有在战火纷飞中经受住生死考验的英雄,才能把生死置之度外,不为名利所诱惑,不为功名所束缚,才能将荣誉看得如此云淡风轻。于张富清们而言,在党和人民的事业面前,比追逐名利更高尚的,乃是追求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是共产党员坚守信念,坚定信仰的崇高涵养。
深藏功与名,在初心使命中奉献自我。“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跃”。战争年代,张富清在枪林弹雨中浴血奋战,立下赫赫战功;和平建设时期,他本可以回陕西老家,但当听到“在湖北,恩施地区最艰苦,最缺乏人去建设”时,张富清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恩施州来凤县工作,为党工作,为人民造福,把余生献给了来凤,献给了这片贫困山区。此后几十年,“人民功臣”张富清勤劳的身影,先后出现在粮食局、三胡区、卯洞公社、外贸局、建设银行等单位工作,工作挑最苦最难的干,默默无闻,且在各个岗位上留下了“政声人去后”的清誉,以无私奉献绽放人生、烛照他人。真正的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
感动中国2024王娅个人故事学习心得 篇17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表示,黄文秀同志不幸遇难,令人痛惜,向她的家人表示亲切慰问。他强调,黄文秀同志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们要学习黄文秀的为人民服务。为了接近老百姓,黄文秀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为贫困户干活,与群众谈心,与群众做朋友,赢得了群众的信任。更是为群众做实事,做好事,干成事,发展支柱产业,建立电商服务站,为贫困户增收,降低了贫困发生率,用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黄文秀,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作出应有贡献。
我们要学习黄文秀的理想与信念。扶贫干部要有坚如磐石的信念。本来,黄文秀可以有很多选择,留京或出国都没问题,但她还是非常坚定地选择了服务基层。从繁华首都回到家乡,把初心镌刻在扶贫路上,书写了一个感党恩、守初心、献青春、为人民的优秀共产党员形象。“入党为什么,为党做什么”,黄文秀用生命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坚守自己的人生追求,践行自己的入党誓言。
虽然她已逝去,但她的精神应永远刻在领导干部的心中,她的扶贫精神、理想信念、使命与担当是全体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党员干部应力争成为“黄秀文”式扶贫干部。
我们要学习黄文秀的担当与使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员干部的奋斗目标,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黄文秀从来不曾把自己的努力拔到太高的位置,她只是脚踏实地做着使命感促使自己去做的事。在入党申请书中,黄文秀写道:“只有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党的理想之中,理想才会更远大。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生存得有价值,就不能光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作出贡献。”青春无悔,誓言无声,为了初心和使命,黄文秀付出了年轻的生命。
我们要学习黄文秀的扶贫精神。从“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民生关切,到脱贫攻坚“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铮铮誓言,扶贫干部们不忘初心,把对每一寸土地、每一名百姓的爱,化作迎难而上、登高行远的力,铸成共产党人无私奉献、不负人民的魂。黄文秀在一次电视采访中所说:我们百色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如何将百色革命先烈们奋勇前进,不断拼搏的精神传承下去,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责无旁贷。同时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有信心我们会大获全胜!
感动中国2024王娅个人故事学习心得 篇18
张桂梅的事迹感动每个人,为了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这个活着的榜样,她顽强拼搏、不屈不挠、无私奉献、善良慈爱、她全心全意投入教育事业、慈善事业的精神让我们钦佩。“俯首甘为儒子牛”是鲁迅先生的写照也是张桂梅的写照。
人们常不解的问她:这样做有什么目的,有什么好处?什么力量使她这样坚强?张老师总是笑着说:“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集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她没有生育自己的儿女,却有着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那些失去父母的贫苦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母爱,分享着人间最美好的亲情。她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用真爱点亮了那些无依无靠的孩子们的希望之光,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爱的奉献之歌。她就是华坪县民族中学教师兼“儿童之家”福利院院长张桂梅。向传递真爱的使者张桂梅学习为主题的“感恩行动”在迅速掀起,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强大动力张桂梅为何与“感恩”产生联系,她的感恩情怀源自何处?从她的人生轨迹中找到了答案。张桂梅同志参加工作30多年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深深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精心研究,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和民族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进行素质教育,总结出一套适合民族贫困山区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成绩突出;她没有子女,生活节俭,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费控制在3元以内,而拿出自己绝大部分工资接济困难学生,给没有学费的学生垫交学费,带患病的学生去看病,天冷了给他们添置衣被,把母亲般的慈爱全部献给学生和孤儿;她不仅生活上关心学生,而且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健康的业余爱好,从各个方面无微不至地关爱他们,与迷恋网络的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精心引导,细心照顾,使他们戒除了网瘾。华坪。妈”、“张妈妈”。
我们学习她的精神品质,有利于在社会主义经济大潮中保持清醒的头脑。物质固然重要,可是决定我们生命价值的东西不是物质,而是精神品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牢记使命,教书育人,培养一大批对国家发展有用的人才,这些人才,首先必须是政治上过硬的,必须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人民。他们才能肩负历史的重任。我们教育工作者,如果没有过硬的政治思想,学校德育建设的落实就是一句空话。我们培养的人才质量就会出问题!这是很危险的,学习张老师的事迹,很有现实意义。
感动中国2024王娅个人故事学习心得 篇19
王娅的事迹,得到了西青区上下的高度关注。记者们密切跟踪记录着王娅善人善举的点滴。在繁重采访工作中,我们总是愿意挤出一点时间去记录她。我们多希望自己快一点,再快一点,把她的故事写得生动,把她的镜头拍得美丽。终究,我们来不及对她说谢谢,来不及与她拥抱,来不及了。今天,我们赴王娅最后的约。
记者的眼睛,一直为寻找西青的美睁开,记者的眼睛,也被王娅真情打动而轻轻闭上。钢铁意志铸成的新闻战士,不会在大雨滂沱的报道中流泪,不会在几百米的高空中恐高流泪,然而今天,我们都哭了。新闻也许会过时,纸张泛黄,影像模糊,网页丢失……但王娅的精神会永远在我们的报道中涌动。
感动中国2024王娅个人故事学习心得 篇20
“教育是最好的扶贫,我所做的这些都是为了孩子。”周秀芳说。三年多来,在她牵线下,为湖南溆浦山区捐建了22所希望小学,目前,已经建成16所,在建5所,还有1所,就是5000余名爱心网友众筹的红花村希望小学,即将在月底竣工。“从北京回来,我就会去湖南,这次去参加红花村希望小学落成典礼,顺便会带这边的音乐、美术、体育、科学等老师到溆浦那边去开讲座,上示范课。”
此次进京参加表彰大会,周秀芳心里最牵挂的还是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周秀芳爱心工作室募集了3大卡车的物资,她筹划着要运往到延吉和溆浦;知道此次获奖人士中也有建了很多希望小学的爱心人士,她希望有机会多和那位爱心企业家交流:“溆浦那边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有些学校男生没有宿舍住,只能睡走廊,看着真是令人心疼。”
在捐建希望小学,助学结对贫困学子之外,周秀芳也致力于产业扶贫。在她的努力下,象山“红美人”柑橘有望免费在溆浦尝试100亩的嫁接;浙江茶叶协会会长毛立民两次到溆浦考察后,将于明年4月,到北斗溪镇宝山村,帮助那里的茶农们在采茶、销售等品质提升上帮扶一把,进一步推进茶叶产业的发展。
上周,周秀芳参加了央视扶贫攻坚表彰特别节目录制,节目以“庄严的承诺”为主题,通过视频短片、现场颁奖、情景MV、光影表演秀等方式,对20__年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的99位先进个人和40个先进单位做一次集中展示。节目将在17日晚上播出。
在录制节目的过程中,周秀芳认识了获奖人士中安吉白茶生产基地的相关人士,她努力牵线,希望能够把安吉白茶引进到溆浦去,继续拓展产业扶贫的力度。16日晚上,她还和参会的延边州一名扶贫干部,商量运送爱心物资的事宜。
周秀芳告诉记者,上周的央视节目录制和这一次表彰大会,让她对脱贫攻坚事业又有了新的认识:“很多人致力于脱贫攻坚事业,有的献出年轻的生命,有的患了癌症还继续在扶贫的岗位,对比他们,我做得还太少太少。”
感动中国2024王娅个人故事学习心得 篇21
伟大的精神总有催人泪下的力量。正是靠着百折不挠、英勇顽强、团结奋斗的拼搏精神,中国女排在极其艰难的情形下创造了一个个奇迹,赢得了一场场荡气回肠、慷慨壮烈的史诗般胜利,最终在里约赛场赢得金牌,再次在奥运赛场奏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高高升起五星红旗。
这种感动整整绵延了35年。从1981年中国女排首次夺得世界杯女子排球赛冠军起,拼搏精神一直深植于中国女排,成为这支光荣集体的强大基因。尽管其间几经挫折、磨难、沉浮,但中国女排的拼搏精神一直洋溢于国际赛场。在最艰困的情况下,我们看到的是一次次奋起,而没有丝毫放弃。这种愈挫愈奋的坚强,铸就了几代中国女排的精神气质,在漫漫岁月中丰富了中国女排精神的,成为一代代中国观众热爱女排、支持女排、守望女排、将女排视作“英雄之师”的重要理由。
一支英雄之师需要一代代人去奉献和传承。在中国女排漫长的奋斗历程中,有一位代表性人物需要我们铭记,她就是郎平。在中国女排最需要、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她一次又一次放弃个人利益,不计荣辱得失,毅然走向一线,担当起国人的期望与重任。
几个普通镜头,留下了这种精神的感人瞬间:上世纪90年代中期,郎平从大洋彼岸归来执教陷于低谷的中国女排,首都机场欢迎的人群中,有她当年五连冠的老战友,她遥遥地向着战友们挥手示意,无声宣示着振兴这支英雄之师的意志。几年前,老队友陈招娣去世,郎平在深深的悲恸中坚定了重回中国女排、续写中国女排辉煌的信念。她忘不了,30多年前,正是陈招娣忍着伤痛,与大家奋战到夺冠的最后时刻,更忘不了女排姑娘誓把受伤的陈招娣“背上领奖台”的骨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战斗情谊。这一切,赋予女排精神鲜活、实在的内容,成为郎平的生命意志。
奥运赛场,向来是最高强度的竞技比拼,但是也是精神意志的较量。竞技者自身的潜力与能量,往往在拼搏中激发、昂奋、高涨、磅礴,形成气吞山河的力量。靠着“一分一分地咬”“一分一分地拼”的精神和韧劲,中国女排硬是咬下了这一场场硬仗,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写下了新的传奇。这是拼搏精神的胜利与壮歌!
中国女排在里约再度夺冠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在日益崇尚训练条件、奖金待遇的当下体坛,拼搏精神弥足珍贵、永不过时、必须弘扬!
中国女排在奥运赛场写下的新的壮歌,将鼓舞国人在感动落泪之时,用踏踏实实的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以点滴奉献汇入时代大河。
感动中国2024王娅个人故事学习心得 篇22
苏炳添的成绩举世瞩目:20_年8月26日的雅加达亚运会田径男子100米决赛中,苏炳添以9秒92的成绩打破亚运会纪录;20_年2月21日凌晨举行的20_国际田联室内巡回赛中跑出6秒49的成绩夺得冠军……那赛场上像离弦之箭一样飞奔向前的他也因此获得了“亚洲飞人”的称号。
当我们惊羡苏炳添这些惊人成绩的时候,是否想过:这些成绩的背后浸透了苏炳添奋斗的泪泉,洒遍了苏炳添牺牲的血雨?
苏炳添每天都坚持进行训练。每一次训练时,他总是先慢跑热身,接着做小步跑,踢腿等准备活动。一切都准备就绪后,苏炳添换上了钉鞋,细心地用卷尺进行起跑器的调试,随后蹦跳了几下,深吸几口气,便来到了起跑器的前方,单膝跪地,做好准备。他两只手的大拇指与其他四指呈八字,紧紧地压在起跑的白线后。大约过了几秒,苏炳添后脚猛地一蹬,顿时像一支离弦的箭般冲了出去,步频越来越快,直到冲过终点才慢慢减速,整个跑步过程令人叹为观止。跑步结束后,苏炳添拿出一个小型摄像头,上面记录着他跑步时的视频,只见他在观看过程中不断叹气,不断摇头,嘴巴还不时嘀咕几句,并且要反反复复看很多遍,训练才结束。
苏炳添专注训练,不受干扰,是一种智慧;努力拼搏,科学追求,是一种能力;永不放弃,是一种宝贵的品质。这几点,恰好是我没有的,是我需要的。他永远是我的榜样,也是我心中的英雄。
记得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到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这完美地诠释了苏炳添的一生,保持专注、努力拼搏,永不放弃,是打开成功之门的三把钥匙,也是永远指引着我们前进的动力与信念!
感动中国2024王娅个人故事学习心得 篇23
卢丽安、黄大年、谢海华夫妇、王珏、黄大发、刘锐、西藏玉麦人、杨科璋、廖俊波、卢永根荣膺感动中国20__年度人物。感动中国让我们明白,自己的路该怎么走;感动中国让我们清楚,人的梦想该如何做。给我的影响很深的是黄大发同志:
他坚定信仰守初心。人生如屋,信仰如柱。他干在前面、克难攻坚,让草王坝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用全村群众高度认可的实绩谱写了为民奋斗终身的理想信念。党员干部就应做到自觉坚定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做到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并转化为干事创业的磅礴精神力量。做到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定跟党走的信念,决不松懈动摇,始终受得住风险和困难考验,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大发面对草王坝村山高地贫、缺水少钱的艰苦环境,没有认命,没有叫苦,没有退却,他毅然选择自学技术修渠引水,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在他的带领下,草王坝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党员黄大发为群众能吃上米饭、喝上清泉、过上好日子而事不避难,体现了共产党人敢于担当的勇气、敢于担责的精神,令人敬佩。当前,我们正处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广大党员干部就应树立敢于担当、实干苦干的精神,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矛盾和问题面前不推诿,在实干中落实好各项工作任务,在实干中发展难题,用实干担当坚守初心、永葆本色。
做艰苦奋斗的楷模,要将艰苦奋斗的要求落实在工作上。共产党员要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坚持胸怀大局、立足本职、锐意进取、勇于开拓、乐于奉献。要认真履行《党章》规定的义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热情,融会贯通在具体工作和实践之中。要通过身边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活动,来加深对党和共产主义事业的认识。要坚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事事处处表露先进性,聚精会神谋发展,一心一意干事业。做到“平常时刻看得出、关键时刻冲得出、危机时刻豁得出”,各项工作跑在前、干在先,自觉为群众作好表率。
感动中国2024王娅个人故事学习心得 篇24
今天下午,我们观看了《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这里面讲了每个人的感动故事。
第二个颁奖者是王峰的妻子,因为王峰他去世了,是因为有一次晚上,一个看似平凡的小区,却有极大地危险即将诞生,一辆自行车着火了,后来,整个小区都着了大火,而王峰家在第一层,他第一时间感觉到起火了,就赶紧把女儿和妻子抱出去,再抱两个儿子,他想到楼上好多人还在面临着生命的危险,王峰想都没想就直接向楼上冲上去,挨家挨户的敲门,当最后一个人被救出来时候,他已经被上了救护车。
有一个人在王冲被送进医院的时候中拍了一张照,他的头发没了整个身体都被烧焦了,还有的皮都烧没了,成了一大块一大块的血坑,在医院没有补救成功,但是他们说:“我们会不惜一切代价来补救他的!”说完便坐上飞机来到中国的首都——北京,进行抢救,还有好多人为他捐赠皮肤,他的妻子还说:“如果皮肤不够的话还可以捐赠她的皮。”经过还几天的治疗他的病有了很大的好转,记着在看案发现场的时候看到了一些细节——在最顶层上,有一些血脚印,那一串串脚印就是王峰留下的。
过了几天汪峰的病情突然严重了起来,最后他轻轻地挥了挥手,就在放下手的那一刻,一位英雄的生命离开了美好的人间。
后来,经过采访他的妻子,他的`妻子却说:“他这样做,我感觉一点都不奇怪,因为他平时就是这样做的,要是他不去救人我才感到奇怪。”
我以后要向他学习舍己救人的行为,我就那我的一个例子和他去作比较,有一次,献血车来了需要人来献血,但是我说什么也不敢去,下次我要以他的例子做榜样!
感动中国2024王娅个人故事学习心得 篇25
时隔12年后,中国女排再次登上奥运会最高领奖台,完成万众瞩目的壮举。一瞬间,中国沸腾了、世界华人被点燃了,在女排姑娘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这就是“女排精神”。
“即使面对强敌,也能从容应战的勇敢无畏。”
“即使几近失败,也要险处逢生的绝不放弃。”
“即使战到最后,也不忘默契配合,互相协作的团队精神。”
“即使伤痕累累,也坚定为国而战,无怨无悔的爱国信仰。”
为了那份从81年开始的那份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女排精神”,我们等待了12年。我们始终铭记,从1981到1986,中国女排一路过关斩将,成为世界排球史上第一支“五连冠”队伍,为世界女排史留下了中国女排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始终铭记,中国女排在03年战胜日本队,重夺阔别17年的世界冠军;我们始终铭记,20__年中国女排艰难逆转俄罗斯,重揽错别20年的奥运金牌,重创辉煌。
当然,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中国女排再度迎来低谷,08年北京奥运的遗憾,10年日本世锦赛的谷底,12年伦敦奥运的意外……我们的成绩也许不那么理想,但女排精神却从未消失或离去。我们可以被打败,却不能被打倒,无论何时,都要凝聚在一起、团结如一家,女排精神一直在激励着我们。
回顾女排的里约赛程,可以说跌跌撞撞,起起伏伏。我们开局不利,小组赛连续失利,以小组第四名的成绩惊险晋级;淘汰赛越勇,一分一分顽强拼搏,战胜东道主巴西队,挺进四强,逆转荷兰晋级决赛,最终战胜塞尔维亚,一路突破最终夺冠,创造了逆袭的奇迹。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中国女排向世界诠释了“女排精神”,用行动告诉了我们“女排精神”的实质。正如郎平指导所概述的:“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
女排精神一路指引着中国女排前行,给予她们无限的动力,也一直感染、激励着无数中国人,这就是中国女排的魅力所在,也是“女排精神”的伟大之处。无论是在赛场上还是生活中,面对困难和挫折不应该轻言放弃,要始终坚持信念,勇敢前行。让我们祝贺郎导和女排姑娘们,让我们感谢她们带给我们的感动,让我们铭记女排精神,把女排精神更好地传承下去!
感动中国2024王娅个人故事学习心得 篇26
“一个人,燃尽了青春,把爱与希望种在无数人心中……你赋予的力量,再艰难的道路,我们继续着征程……”最近,在广西百色市,许多人都在动情地传唱着这首名为《力量》的歌。它是百色市一位村民为哀悼因公殉职的黄文秀所作。
黄文秀,一位广西的贫困山区的第一书记,一位从事于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好干部。但在6月16日晚,在回村部署抗洪的途中遭遇山洪,不幸牺牲。她的身上有太多的优点值得我们学习,她有太多的事迹需要我们所有人铭记。
学习黄文秀,就是要学习她“想回去建设家乡,把希望带给更多父老乡亲”。除了感恩,她的心里还默默地存放着一份责任。她不怕艰辛,把能使家乡的脱贫致富作为自己的使命,啃硬骨头,把困难扛在肩上,充分体现了新时代青年担当作为的优秀品格。
“她饮水思源,不改本色。是党的扶贫政策让黄文秀一家摆脱贫困,让她坚定了铭记党恩、跟党走的决心。”黄文秀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她的精神缺一直照亮着我们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奋力前行。她让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时刻提醒自己要勇于担当,无私分享。
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而青春则是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中易逝的一段。我坚信:流星虽然短暂,但在它划过夜空的一刹那,已经点燃了最美的青春。学习“黄文秀式”的好干部,让我们肩负起历史的使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身体里流淌的血液迸发出激情!让我们都做夜空下那颗闪亮的星星!
感动中国2024王娅个人故事学习心得 篇27
20__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候选者近日公布,天津的王娅入围21人(团队)候选名单,这是天津人的光荣!
今年春节过后,王娅的故事传遍津城千家万户,无数人被这位心存大爱的普通女工感动着……王娅用微薄的力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直到生命尽头仍将个人的“全部”捐献给社会,充分诠释了忘我的志愿者精神。
今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和平区新兴街朝阳里社区,聆听了社区志愿者们的“志愿故事”,为社区志愿者们点赞,称赞他们是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前行者、引领者,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王娅正是天津奉献爱心、奉献社会的志愿者中的优秀代表。
我们身边的志愿者们,或许同王娅生前一样没有惊天动地的举动,也许他们只是一次次俯身捡起垃圾,也许他们只是给养老院的孤寡老人送去服务,也许他们只是对社区贫困家庭嘘寒问暖……但他们用一个个看似微小的行动,体现着新时代的志愿者精神,汇聚一颗颗爱心,凝结成巨大的爱的力量。
这一年就要过去了,王娅虽然离开了我们,但王娅的精神却始终与我们同行,让我们为王娅点赞。
感动中国2024王娅个人故事学习心得 篇28
有一个男孩,居住在巴塞罗。被贫穷的父母卖掉,在大街上苦苦流浪。被一个马戏团收留,到了马戏团,才知道上了当,不练到要求就不能吃饭,还得被挨打。终于有一天,他逃出了魔掌,但已经被打得遍体鳞伤。
他跑到一个到巴塞罗的船上,他给别人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大家一半是可怜,一半是酒兴,都纷纷给他钱,他正盘算着是买一点儿吃的之后,把钱给父母,还是全花完。正想着,听见有人说:“巴塞罗人最笨了。”另一个人说:“下等的国……”刚说到这儿,头上一把金币像雨点一般地洒下,“拿回去”孩子大喊,我不要你们的钱。
读了这个故事,我想到了我国的科学家钱学森,当时他身在国外,中国那时非常穷,但他还是不忘记自己的祖国,学会了本领后,就坚持要回国。但是美国不让回,他就转到日本,日本也不让回,他又转到了德国……就这样走呀走,千辛万苦终于回到了中国,并且发明了导弹,成为“导弹之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感动中国2024王娅个人故事学习心得 篇29
一年一度,观看感动中国。开学前夕,接受精神洗礼。
人活着,要像钱伟长那样,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要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勇敢地担当起建设祖国的历史重任。钱伟长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是科学家报效祖国的典范。作为小学教师,虽然谈不上纯粹意义上的研究学问,但是我们双手托起的是祖国的希望。教书育人,培养栋梁,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
人活着,要像郭明义、刘丽那样,做一个地地道道的好人。自己是一介平民,却关爱着更为弱势的贫民。超越了世俗的金钱观,回归了做人的本真。以己度人,举己全力,帮困扶贫。平凡的工作,不平凡的境界,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当我们为一点个人的利益而斤斤计较的时候,不要忘记这两位本同我们一样,甚至收入还不如我们的草根平民。不要忘记,人生的意义不在索取,而在奉献。
人活着,要像王茂华、才哇、王伟那样,舍小家顾大家。在困难面前,在生死抉择面前,先人后己,出生入死,舍死忘生,尽显英雄本色。中国,从来不缺这样的英雄人物,正是这些铮铮铁汉挺起了民族的脊梁,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铸就了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华夏精神。
人活着,要像孙东林兄弟那样,讲一个“诚”字。一诺千金,人无信而不立,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尤其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功利社会,呼唤诚信、坚守诚信、以生命捍卫诚信,当看孙氏兄弟。
人活着,要像草原医生王万青那样,义无反顾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人往高处走,不应成为选择工作的准则,更不应成为获取名利的不正当追求。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是伟人时代的响亮口号,理应穿越时空的隧道,响彻在追求公平公正的和谐社会。
人活着,要像军人何祥美那样,立志岗位成才。纵然司马迁感叹李广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但和平年代依然需要神兵强将。爱岗敬业,岗位成才,在当下社会更具广泛意义的职业价值。把本职工作做好,做到极至,努力成为各领域里的行家里手,当是每一个人毕生的事业追求。
人活着,还要像孙炎明那样,坦然面对有限的人生。也许经常跟死神打交道的人,更懂得生命的可贵。“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盲聋哑作家海伦·凯勒的名言;“今天不知道明天怎样”,是身患绝症的孙炎明的口头禅。笑对生活,爱洒有罪之人,以情动人,金石为开,拯救灵魂,赢得尊重。仁者爱人,人恒爱之,短暂的生命演绎精彩的意义,并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向感动中国的草根英雄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感动中国2024王娅个人故事学习心得 篇30
今天,最让人振奋、最令人激动的消息莫过于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次登上世界巅峰,取得了20__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比赛的冠军。一瞬间,中国沸腾了、世界华人被点燃了。在女排姑娘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这就是“女排精神”。究竟何为“女排精神”,我想用我粗鄙的文字来浅薄地进行梳理,以便日后习用。
一、“女排精神”之团结奋进、一致向前 比赛中,2人及2人以上的比赛项目,最需要的就是团结一致。在女排身上,这种精神尤为突出。场上的每一次发球、传球、进攻,都显示出女排队员之间的团结,得分相互鼓励,失误互相打气,电视屏幕上传递给我们的是她们的团结,也正是在队员团结一致的协作中,女排一步步走向成功。“赢了一起狂,输了一起扛”是对这种精神最完美的诠释。
二、“女排精神”之永不言弃、敢于拼搏 且不说女排在经历辉煌后所渡过低谷期时的坚韧努力,单是在本次奥运会上,每一场的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坚毅和勇敢,就已经够让我们领略在她们身上所呈现出来的“永不言弃”的精神。在本次奥运会上,女排的前行之路甚是坎坷,每一场比赛的对手都是在国际上比较有实力的队伍,每一场比赛都打得让人揪心又兴奋。女排姑娘们面对对手没有放弃拼搏,一分一分追,一分一分赶,虽然一路踉跄,但目光坚毅。可能姑娘们的目标不是冠军,而是告诉自己即使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但依然竭尽全力,永不言弃。
三、“女排精神”之逆境奋起、不骄不馁 在首战失利的情况下,中国女排迎来了主场作战的卫冕冠军巴西队。在这场比赛中,女排姑娘顶住了强大的压力,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敢打敢拼的姑娘们奋起直追,最终以3比2的成绩逆转取胜。像这样的逆转,在本届奥运会的中国女排身上并不少见,包括最后一场对塞尔维亚队。顶得住压力、下得了决心,谁说逆境不可破?
四、“女排精神”之爱国情怀 本届奥运会中,中国女排不畏强手、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背后凝聚了一种精神、一份情怀,这就是“爱国情怀”。为祖国而战,为祖国荣誉而战、为五星红旗能在马拉卡纳体育场升起而战、为国歌奏响奥运会赛场而战。中国女排在这种情怀的强大支撑下披荆斩棘,创造了专属于她们的辉煌。 有种精神,只有中国女排拥有;有种精神,它叫“中国女排”。
感动中国2024王娅个人故事学习心得 篇31
古稀之年的周秀芳,远赴贵州、湖南支教,汇聚市民爱心送到贫困山区,并精准帮扶溆浦、延边产业脱贫。她用大爱情怀为山区孩子点燃希望之灯,也为贫困协作搭建爱心之桥。在湖南溆浦支教帮困4年多,周秀芳及其爱心团队捐建的希望小学已有29所,400多名贫困生得到结对帮扶,累计捐款物达3400万元。
支教期间,她曾一次次去学生家里走访,有次在途中摔倒,险些丧命,被救后,家人劝她放弃,她说:“如果我倒下来,你们就把我埋在学校旁边的土地上。”她牵线促成宁波与溆浦教学结对。20__年11月,鄞州区在溆浦建立支教基地,发动优秀教师去溆浦支教,溆浦县选派中小学校长、年轻老师来宁波“取经”,培养“种子”教师。她将全国各地的爱心源源不断汇聚到大山深处。
为帮助山区真正摆脱贫穷,周秀芳以支教为支点,通过劳动力转移、产业扶贫等方式进行帮扶,在鄞州区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她建起了爱心工作室、爱心帮扶基金会,在延边州和龙市成立了周秀芳爱心驿站,引导集聚社会帮扶资源,完成128名贫困学生结对助学。今年7月1日,她创设的沪杭甬(鄞州区)研学实践基地揭牌成立。
周秀芳的事迹在浙江、湖南等地引起强烈反响,《光明日报》、新华社、人民网、央广、《浙江日报》等几十家主流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浙江省委副书记、宁波市委书记郑栅洁等领导都对她的事迹作出批示。
周秀芳曾先后获得“中国好人”、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等荣誉。
感动中国2024王娅个人故事学习心得 篇32
一缕阳光让我们感到灿烂,一丝关怀令我们感到温暖,一片爱心使我们感到感动。这些模范人物的事迹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他们不愧是时代的先锋、民族的脊梁、祖国的花朵,祖国的骄傲!《感动中国人物》里的每一个人都让人十分温暖、感人肺腑,正是因为他们做了最真实的自我,才会在平凡中塑造伟大,他们值得我们所有人的尊敬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