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困生转化措施合集15篇》
初中学困生转化措施(精选15篇)
初中学困生转化措施 篇1
我校是一所相对偏远的农村中学,教育资源相对薄弱。后进生是我们教师最感头痛的问题。多数后进生表现为基础薄弱,求知欲低,对学习反感,对老师的教诲“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有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消极行为;有的后进生个性好动,以自我为中心,经常与同学闹矛盾,时常旷课,无心学习;有的后进生自我封闭,不善言谈......形形色色的表现,挑战着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各项工作的开展,转化学困生成为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点。
一、指导思想: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既要提高优生的成绩、培养特长生,又要照顾和关爱学困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有所发展,新课改的实施,使转化“学困生”工作面临许多新的困难,本着教育要“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原则,有侧重点地抓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和措施,通过广大师生、家长及社区等职能部门的努力,使“学困生”逐步减少,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二、实施方案
1、我们教师要本着“教书育人”的宗旨,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对“学困生”要多给予尊重、帮助,不对“学困生”歧视、挖苦、和讽刺。
2、每学期开始前摸清班级中行为偏差学生、学习困难学生、有心理问题学生的名单,包括学生家庭地址、家庭经济情况、父母工作单位、父母教育学生的方法等学生的第一手资料的整理,有计划的进行帮教活动。
3、每学期都要对“学困生”进行深刻的了解和给予热情的关心。建立“学困生”档案,做到每学期进行每生2次以上的“学困生”的家访,填写“学困生”家访记录。对每一个学困生每一周谈话不少于1次,并做好谈话记录。谈话时注意说话的语气、用词。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与学习,及时给与学习与生活上的帮助。
4、对“学困生”的表扬奖励宽松一点。其实,“学困生”也有优点和长处,只不过他们正确的、闪光的东西埋得很深,若不注意观察,不从细微处寻找,便很难发现。为此,教师不能用“有色眼镜”去审视学困生,而应用“放大镜”去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以此为突破口,适时、适势、适度地对他们进行褒奖,真诚地为他们每个细微进步而喝彩。教师应多给学困生一些赞许的眼神、多给一些真诚的微笑、多给一些由衷的赞语、多给一些轻柔的抚摸,让“学困生”意识到自己被重视、被赏识,从而克服自卑,找回自信。
5、加强对学困生的自我教育及班级教育。本学年,我们要加强学风建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使全体学生达到如下要求:学困生要正视自己的困难,不放弃、不气馁、主动与教师同学交流,不懂就问。独立完成作业,保证作业质量,看到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妥善处理好与家庭、社会的关系,听从长辈的教诲,有主见,不“言听计从”,明辨是非,集中精力,争取学习上的提高。其他学生要团结友爱,对学困生不讽刺、不挖苦,待同学热情,与学困生“交朋友,结对子”,帮助同学一起进步。
6、做好家访工作。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沟通,赢得家长的帮助与支持。学校主动通过班主任、家长会等机会加强与学困生家庭联系,了解学生在家庭、社会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与家长达成共识,交流探讨教育的最佳方法。
三、我校采取的具体措施。
1、新学期开学初,各学科任课教师以教学班为单位确定“学困生帮扶名单”,班主任负责调整确定学习帮扶小组,并上交教务处一份学困生帮扶名单及班级采取的措施。
2、各任课教师每周填写一次帮扶记录表,一月向年级部、教务处上报一次。
3、班主任负责领导协调本班学困生帮扶工作。
4、教导处于学期末总结本年级教学情况,评选“学习优秀奖”和“学习进步奖”,并于下学期初组织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
5、对于转化学困生取得良好成绩的班级和个人,校领导要及时给予表扬,并在评优评先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和照顾。全体教师要本着“教书育人”的宗旨,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对“学困生”要多给予尊重、帮助,不得对“学困生”歧视、挖苦、和讽刺。
学校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大型活动,大型集会、升旗仪式等时机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安全教育。充分利用广播板报等宣传阵地,及时表扬和挖掘“学困生”的先进事迹、介绍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调控能力。学校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兴趣小组活动,活跃校园的学习气氛,减少学生的厌学心理。每学期召开1—2次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们对学校、教师的意见与建议,听取学生对学校办学的意见。
初中学困生转化措施 篇2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人本理念,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确保每一个学生公平的接受教育,特制定本方案。
一、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
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着力创建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处于轻松快乐的学习之中。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出现此行为的教师,记教育教学失误一次,且取消本年度评优选先的资格。
三、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竭力为学困生提供发言的机会,抓住其闪光点,多鼓励,不指责,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四、全体教师要在每学期开学初,依据本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实情,制定切实可行的学困生转化方案,并与中期和期末写出书面总结,向学校反馈学困生转化结果。学校将结合学科检测成绩进行核实,其结果记入教师本人教学绩效中。
五、学困生转化的任务及奖励办法:语数外(按百分制计算)每学科根据班情确定5名帮扶对象,具体为:40分—59分分数段确定2人,本学期考试有1次合格者,计0.5分,有两次及格者,半年考核计1分,有一次红色成绩者,计2分,40分以下学生确定3人,本学期两次考试成绩有1次在50分以上者,半年考核计0.5分,两次都在50分以上者计1分,有1次合格者计2分,学期结束时本学科的学困生均要得到发展和提高,两次考试中40—59分数段学生达到红色成绩,40分以下学生达到合格成绩者,学期末评为学困生转化先进个人,奖励现金100元。 理化生、政史地每学科根据班情确定3名帮扶对象,具体为:40分—59分分数段确定1人,本学期考试有1次合格者,计0.5分,有两次及格者,半年考核计1分,有一次红色成绩者,计2分,40分以下学生确定2人,本学期两次考试成绩有1次在50分以上者,半年考核计0.5分,两次都在50分以上者计1分,有1次合格者计2分,学期结束时本学科的学困生均要得到发展和提高,两次考试中40—59分数段学生达到红色成绩,40分以下学生达到合格成绩者,学期末评为学困生转化先进个人,奖励现金50元。(帮扶情况要有记录或总结)
六、班主任协调科任教师,确定学困生名单,使教师明确自己的帮困对象,因材施教,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在平时工作中要采取结对帮扶、小组评比等方式,鼓励学生帮扶学困生,科任教师、班主任要时时处处从学习上、生活上、纪律上重点关心和爱护学困生,使其感受到校园生活的温暖,老师的关怀,同学的友爱,使学校成为学困生生活的乐园;定期召开学困生会议,引起他们的重视,声明学校对他们的不放弃态度,使学困生端正心态,积极应对挑战。为学困生制定帮扶的近期方案和远景方案,以每一次考试为突破口,用每一次考试去证明自己的潜力和价值,进而逐步提高他们的成绩。科任教师、班主任要对学困生做到动之以情的引导和感化,树立每一个学生都是人才,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材的新理念,以发展的眼光审视学生。学校将此项工作纳入教师学期个人考核,作为学期评优评先的依据之一。凡在本学期学困生转化工作中表现突出且卓有成效教师,学校给予表彰奖励;工作表现敷衍、应付、搪塞的教师提出批评,予以相应扣分或处罚。
七、争取家长的配合,分年级召开家长座谈会,表明学校的态度,争取社会、家长的支持,并对家长提出共同帮扶的措施方法。学校对学困生的每一次测试成绩都要统计好,并及时通报家长,对 “脱困生”要及时鼓励,颁发喜报。
八、建立学困生档案,及时掌握帮扶过程中学困生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帮困经验,真正带出成效。
九、辅导措施
1.各教师确定帮扶对象,课外认真辅导,一有时间就了解帮扶对象课堂知识掌握怎么样。
2.发挥优生的优势,利用“一帮一”进行帮扶,让差生懂得怎样学,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安排特殊座位,以优带差。
3.课堂上创造机会让学困生多表现,让他们多动脑,动口,动手。
4.对学困生实施多做多练措施,让他们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5.采用激励机制,对学困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让他们体验成功感。
6.充分了解学困生现行学习情况,教给正确学习方法,使他们朝正确方向发展;改善他们学习情况,提高学习成绩;对他们可以适当放宽一些学习要求:如在阅卷时,适当放宽学困生的扣分要求,提高他们的成绩;作业要求也可以分层,尽量做些简单的。
7.及时与家长联系,协助解决学困生的学习问题。
初中学困生转化措施 篇3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能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兴趣,就会有较强的求知欲,就能自觉地学习。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如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创设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趣味数学的作用;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等等。
(二)教会学生学习
有一些后进生在数学上费工夫不少,但学习成绩总不理想,这样的学习是没有效果的。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观念;二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学法和学习的心理辅导。
(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要注意后进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从教学一开始就进行抽象逻辑能力训练,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探求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会了知识,还学到了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学习奠定基础。
(四)亲密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里谈到,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对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有情感。初中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往往从理性上认定某学科而去学好它,常常不喜欢某课任老师而放弃该科的学习。亲密的师生关系是学好数学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对后进生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从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学习能力。
初中学困生转化措施 篇4
在初中教学中,我们会发现许多小学数学成绩的佼佼者,进入初中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面对众多的小学学习的成功者沦为初中学习的失败者,特别是到了初二两极分化尤为严重,我们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就显得尤为迫切。以下主要用赏识教育,成功教育和理解教育的一些理论,结合本人的实际教学经验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尊重和信任学困生并表达我们对他们的学习成功的期望值很高
爱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作为教师,要在情感上尊重、信任并赏识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平等的对待他们的功与过。学生之间的差异会随时间改变,这些差异不一定是永恒的差异,我们千万不可基于学生目前的表现对他们未来的成功与失败作出远期预测。我们永远都不应怀疑学生是否能在课堂上学到知识,取得成功,相反我们应该不断地问自己作为老师,我们怎样才能最有效地帮助每一个学生掌握对于他们的人生成功而言必不可少的知识和技能。
承认学习困难学生同其他学生一样,具有很大的发展潜能,他们的困难是暂时的,是可以克服的,他们也有成功的愿望和需要。学困生在学习上的困难使他们有较强的自卑心理,非常注意教师对他们的态度,哪怕教师只有一丁点的不善意的表露,他们的反应都会非常强烈,抵触情绪也会骤然高涨,自尊心也就更容易受到伤害。因此,我们首先要转变观念,使自己树立所有的学生都能教好的意识,充分相信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对学生的成功抱有热情和期望。我们需要与他们交流,在充分考虑学生原有水平的基础上提出适度要求,并告诉他们学习成功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也是我们所期望的,用自己的信念去鼓舞学生获取进步。只有我们尊重和信任学困生,并且让他们知道我们的期待,学困生才会有对数学学习的动机。
二、创造机会,让学困生拥有成功的体验,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的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自我效能感与学习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许多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水平的高低影响个体对任务的选择,付出的努力以及在困难条件下对活动的坚持性。人们都会倾向于选择做自己认为可以成功的事情,而避免去做那些自己认为可能失败的事情。认为自己数学好的同学比认为自己缺乏数学能力的同学更倾向于选择数学课程。在实际能力相仿的时候,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由于有推动学习的认知活动,如注意,组织,解释等,而可能有超水平的发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尽自己所能帮助学生提高对自己学习认识的自我效能。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一般而言,成功经验提高效能期望,反复的失败降低效能期望;替代经验,人的许多效能期望来源于观察他人的替代经验,观察他人的行为会影响自己的效能感。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学习困难学生之所以形成,其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遭遇反复失败而导致自信心日渐丧失,最终形成了失败者心态。成功教育提倡努力为学生创造各种成功的机会和条件,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极发掘自身的潜力;通过不断帮助学生成功,以成功后的欢乐和满足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改变其自卑心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激发内部动力机制,主动内化教育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创设成功教育情境,为数学学业不良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为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使所有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事实上,每名学业不良学生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只不过因各种原因被冲淡了而已。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困生在教师的“成功圈套”中获得能够实现愿望的心理自我暗示效应,从而产生自信心,进而感到经过努力,自己是完全可以实现自己的抱负的,消除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恐惧反感心理,达到转化数学学困生的目的。另一种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方法就是让他们观察成功同学的例子,尤其是和他们自己能力相近的同学的成败经历。当学困生看见其他和自己能力相仿的同龄人可以成功地达到目标,他们就相信自己也是可以做到的。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个群体的成功来增强个人的自我效能感。当学生在一个集体中努力时,他们会表现出比单个努力时更强大的能力。在合作模式中,学生的自我效能要高于单独工作时的自我效能。这样的集体自我效能不仅建立在对自我和他人能力的信心上,而且建立可以预见到合作产生的巨大效用的概念上。
三、注重教与学的多向交流,及时反馈及时矫正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明白学生在一夜之间发生巨大变化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希望学生表现出与现在有很大不同的行为,那么就需每次一点一点的引导他们的行为往我们期望的方向发展,知道最终培养出我们期望的目标行为。
注重教与学的多向交流实际上就是把交往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交往是主体与主体间的一种平等合作关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调整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和进度(如实行“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运作方式),从而使教育、教学过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始终独占主体地位,相反却常常成为学生活动的客体。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信息,而且为审视他人提供了可能,使反馈和矫正变得甚为迅捷和自然。学习的矫正既可来自教师,也可来自学生,这样的学习环境将使学生受到极大的鼓舞,他们不再像传统教学环境中那样总是处在被审视的地位,摆脱了那种被动学习、压抑个性的不良状态。因此,教学中需要注重教与学的多向交流,及时反馈,及时矫正。
四、在教学中,坚持对学生实行鼓励性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丝雷说:“称赞对鼓励人类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和社会的肯定和认可,就连我们自己在付出了必要劳动和热情之后,也期待着别人的赞美,孩子的成长又何尝不是呢?
长期以来,教师对“差生”几乎一直使用批评及至惩罚的方式,很少有过鼓励和表扬,因为他们相信鼓励和表扬只会把“差生”捧上天,势必使他们更加“无法无天”,教育转化工作就更为困难。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有行为问题的学生常常是因学业不良而得不到教师和同伴尊重的学生。由于尊重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他们便通过一些极端言行来表现自己,吸引别人的注意,同时宣泄内心受压抑的情绪,以求得心理上的暂时平衡。对这些学生,批评、指责不仅效果不大,相反还会引起严重的尊重缺失感,所以,我们应设身处地为孩子想想,从他们希望得到别人尊重的心理需要出发,对学生的每一个细微的进步与成功给予及时的鼓励与强化。在实施鼓励性评价时,鼓励和表扬除了对结果加以肯定外,还要正确地说明原因,使学生认识到鼓励和表扬并不是教师有意“奉送”的,而是自己努力的结果,是恰如其分的奖励。而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则要仔细分析原因,善于从中寻找闪光点,创造条件鼓励成功。
初中学困生转化措施 篇5
一、指导思想
本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确保教好每一个学生”“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原则,从学困生抓起,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实行成功教育,并长期坚持下去,真正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克服自卑的心理。在学生中形成“赶、帮、超” 浓厚的学习氛围,使我所任教的每个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全面提高学习成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目前我班学习效果不佳的学生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基础不好,学习困难大,听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这样的学生不需要一味的责怪和批评,而是需要辅导和关心。
另一种是基础还好,但学习态度不太端正,做事态度不够认真,遵守纪律的意志不够坚强,他们的作业一般有能力完成,但可能出现未完成或完成不认真的现象,他们的作业往往令人不能放心,这些学生如果学习用心,就会有比较好的成绩。对这类学生需要多提醒,多付出一些耐心教导和严格要求,也需要加强纪律教育。这两类学生都是需要夸奖和鼓励的。
习惯上,我们把学习困难的这一类学生称为“后进生”,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真可谓任重而道远,往往教师的投入精力最多,而收效甚微,但后进生若能成功转化则是最能给老师和学生信心的。因此工作虽然艰难,但是还是充满了挑战的。
三.工作目标:
唤醒他们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认真做事的好习惯。对学习确实有困难的,需要多辅导。
四、具体帮扶措施
针对上述原因,为了使他们在学习上有所进步,特制定如下帮扶措施。
1.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正确的学习态度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一般学习较为持久、认真,即使是自己不感兴趣的科目和内容,他也可以对它持比较积极的态度,克服困难,坚持学习。所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
2、加强思想教育
许多学困生在与同学的相处之中,往往有自卑心理,所以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如果认为从主科学习中树立自信心比较困难,可以从副科入手。经常找帮扶对象谈心,平均每周谈话一次,帮助学生树立自己能学好、能进步的信心。
3.优化课堂教学的手段
学习困难学生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因此他们的转变也只能是逐步进行的,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教学由易到难,使学生层层有进展,处于积极学习状态。师生活动交替进行,多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对学生进步及时鼓励,发现问题即刻纠正。对待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4、加强关注程度
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关注这些学生,做到勤观察、勤发现、勤表扬、勤纠正,对他们进行正面引导和必要的辅导。
5.培养学习习惯
(1)课前准备
每天准备好第二天的学习用品,或下节课的准备工作,上课之前要求他们把教材读一遍,把问题找出来,把教师预留知识点、重点、难点找出来,并通过自己的归纳把它总结出来。起初可以放宽要求,只要完成其中的部分内容,循序渐进逐步完成。
(2)上课环节
首先要告诉他们应该精神饱满进课堂,把所有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事情都抛在一边,认真听讲,做到边听边想边记,养成手脑并用的好习惯。
(3)练习环节
课堂练习要认真对待,如果不会可以请小组成员帮助解决,不懂就问而不是不懂装懂,但绝不能不会就算了,当然难一点的题可以放过。课后练习也就是作业要认认真真地完成,按时完成,时间观念强,不拖拉、最好要独立完成,绝不能抄作业。
6.鼓励学生帮助
通过鼓励组内优秀生的方法,来帮助学困生。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总是比学生们在一起的时间短,所以应该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条件来帮助学困生,让优秀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帮助这些学生。同时可以从这些同学中间了解学困生的各种情况。
7、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依此进行分层,设立不同层次的学习帮扶小组,确立学习目标,在班级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改变以前老师补课,留课的陋习,把问题交给学生去独立解决,老师起指导作用;其次,依据学生的能力,对各层次的学生分别有不同的完成目标,由易而难,逐层推进。
8、加强个别辅导, 提高个别辅导的质量
帮助学习困难学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课堂教学中要能照顾到这些学生,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对在课堂上没有解决的问题,老师帮助补缺。为了补缺补差,我们要利用空堂课、自习课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补课。作业要做到区别对待。还应积极开展同桌教学,伙伴教学,合作教学,以优带差,帮助他们一起进步。
9、实行“低、小、多、快”的教法改革
摸清学生相关准备知识,基础,能力和心理准备的实际,把起点放在学生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使新旧知识产生联结,形成网络。根据学生实际、确定能达到的实际进度,把教学的步子放小,把教学内容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合理的层次、分层推进。
10、通过内化教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困生都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从 “要我学”变为 “我要学”。通过不断的加强训练,老师帮助学生获取一个个小成功,使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11、学困生考评奖励措施 根据每月单元测试的成绩,对这些学困生的成绩的高低按顺序进行排列,然后与上一次成绩进行比较,提高位次的按比例分出一二三等奖,没有进步的不予评价。有进步的学生,进行表彰,颁发“进步奖”,以示鼓励。
五、在转化中注意的问题
1、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纵容优秀的学生,应一视同仁。
2、根据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方案,根据他们的能力给与相应的题目进行练习和讲解,以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
3、对于学困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地检查,并做出评价。
4、讲究教法。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极大的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 帮助学困生是一件有着重要意义的工作,我们每位教师应该亲自走下讲台、走到身边、弯下腰来,亲切地关心他们、帮助他们,给他们力量与自信,让这些掉队的学生尽快追上队伍,在集体中一同健康快乐的成长.
六、工作小结:
很多时候后进生是老师们的“眼中钉”、 “肉中刺”,因为大部分的后进生是属于“问题生”而不是“学困生”,如果是“学困生”,起码他们的学习态度是好的,而如果是“问题生”,那么他们带给老师的是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后进生的转化是对教师工作的一项严峻的考验。本学期开展的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为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对后进生的转化进行行之有效的措施,对本学期的后进生的转化作以下的工作总结:
1、应该说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差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而看不到优点,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有碍学生进步。所以我们应该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应当纵向地看到:差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温作仁是我们班的一个男生,他平常不爱学习,上课经常打瞌睡,作业也是马马虎虎,上课纪律较差,喜欢讲话,做小动作,但是他的体育很好,在学校运动会上,他还为班级争得了荣誉,为此,我表扬他了,他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2、在今学期的后进生的转化中,联系本班实际对后进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他们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了他们的学习情况,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刻苦学习的意志,教会了学习方法,做到了对他们热心得帮助,对他们进行个别的辅导,给他们配了小老师,进行结对帮扶,在课堂上对他们进行多提问,让他们树立了成功的喜悦,让他们端正了学习态度,明确了学习目的,树立起了刻苦学习的信心,提高了学习成绩。
3、在学习中对他们进行耐心的辅导,对他们不歧视,不打击,不挖苦,保护好后进生的自尊心,用爱心去精心呵护,少批评多表扬。在学生中树立起他们好的形象,让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激发他们的学习的积极性。
4、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帮助他们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其次应有平常的心态:差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享受到优秀学生在老师那儿得到的爱,作为一个教育者在对待差生时应该具有自我调控的能力。
5、厚爱差生,就是真正做到以情动人:首先做到“真诚”二字,教师不应该有丝毫虚伪与欺哄,一旦学生发现“有假”,那么教师所做的一切都会被看作是在“演戏”,因为他们缺少辨别能力,他们会说:老师是说给我们听的,才不是那么回事。结果是真的也变成假的了。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差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差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
以上几点就是我转化后进生工作的总结,后进生转化工作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认真对待的系统工程,她需要的不仅是爱心,更需要的是对症下药的方法。我将不断实践和探索,把后进生转化工作做出特色。但是要做到对后进生的彻底的改进,必须狠下苦功,是一个长期的细心的工作,才能得到彻底的转变,才能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初中学困生转化措施 篇6
初中英语学困生的形成大多是随着教材难度的增大,学生对教材的内容理解不了,学习动机不稳定,学习意志薄弱,自制能力差,学习方法不当所引起。我便把那些成绩不理想、学习不主动、怕吃苦的学生称呼为“学困生”。随着“学困生”的增加,“学困生”的转化问题成为英语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和研究的问题。在我的教学班里有一半的“学困生”,我对他们采取了如下办法。
一、注意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
1、接受学困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爱是学生的基本生理需要,特别对学困生而言,平时可能更缺少教师赋予的关心和爱护。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把教师和学困生的关系建立在尊重、平等、理解的基础上,用教师的爱来激发学困生对学习的兴趣。课堂上教师要为他们尽量创造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参与多种教学活动。
2、让学困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激起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努力。从根本上来说,要让学困生能正确认识自我,让他们有机会表现自我,体会到“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的成功感。我借势引导,鼓励他们叙述,简单的句子能很轻松的说出,难点的句子让优等生叙我们教师对学困生的笔记应该按时检查,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并帮其分析原因;还可让他们准备“改错本”,让他们把错题摘录在“改错本”上,对错误原因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课下反复复习,加深印象,下次再出现就可避免再犯同样的错。
二 、根据英语特点,采取科学方法
1、认知法主张动用多种感官,灵活记忆
英语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强调利用认知规律培养外语交际能力。记忆单词是学困生普遍存在的一个困难。教师在教生词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使他们读其音、观其形、明其义,并充分运用自己的观察力和记忆力,而不是机械地死记硬背每个单词。
2、让学困生学会做笔记
学困生之所以成绩不理想,是因为他们手懒,不善于做笔记,认为自己听会了,用不着再做笔记。其实不然,当堂记住了,可用不了几个小时又忘了。因此,养成并学会做笔记很重要,记笔记是要有选择突出重点,既不能把教师课堂上讲的内容全部记录,也不能一点不记。对于课文的重点内容,如重点短语重点句型的用法等,做一点笔记是必要的。
3、反复练习,解决遗忘率的问题
学困生在学习中另一个表现是“一听就会,一做就错,一问就忘”。总而言之,即遗忘率高。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对知识体系结构和规律的研究,使单一的知识融会在整体中,形成知识的点网结构,给学生整体的概念;而针对学困生记忆力差、思维呆板的毛病,反复训练再现已学的知识,连续强化,加深在他们头脑中的印象,并且注意新旧知识的迁移,寓反复于深化教学中。
5、要学困生独立完成作业
作业是学生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做作业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并不是孤立的,它是建立在预习听课复习基础上的一种智力操作活动,所以应该先复习,后做作业。而学困生因为底子薄,碰到难题难免会抄别人的。作为教师我们可以根据他们的实际水平出他们会做的题,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对那些较难的题,我们可以给予点拨。对学困生的作业尽量做到面批,帮助他们找到做题的思路,引导他们领悟学习方法。
当然,学习是极其复杂的活动,学生在学习中的心理表现也是极其复杂的,教师既要给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也要为其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愉快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提高学习效率,英语学困生才能走出学习困境,成为学习的主人。
初中学困生转化措施 篇7
为加强教师提中辅优补差工作,特别是能确保学困生转化工作有效开展,实现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之目的,现制定学困生转化工作方案。
一、领导小组
组 长:钟
副组长:许
组 员:
二、活动对象
学困生:指班级内学习上暂时遇到困难,现学科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
帮学者:指各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等任课教师自定的班级帮学辅助者。
三、主要工作程序
1. 确定名单
各任课教师要通过与学生及家长联系、沟通或向班级学生侧面了解等途径对学困生学习情况进行摸查,综合各方意见,根据学生考试成绩、课堂表现、学习态度等综合表现确定学困生名单。
2. 共订计划
根据学困生名单,教师需结合学困生的特征、学困生的形成原因,从学生能力实际情况出发,与学生讨论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期学困生辅导计划。
3、开展工作
为使学困生辅导工作扎实有效,辅导老师要认真对学困生采取以课堂帮学为主,课外辅导为辅的帮学方法,进行已学知识点的巩固,及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工作,还可在班级内实行“兵教兵”、“一帮一”、“小组内合作帮教”等行之有效的帮学办法,注重每一次测验的成绩分析,随机调整辅导方法及内容,并及时填写《学困生辅导记录表》,留下学困生工作的过程痕迹。
4. 具体措施
(1)以人为本,精细谋划备课关
教师备课时,必须“低调”处理各环节设计过程,把目光紧紧盯在中下等学生上,做到准确判断和预测中下等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掌握情况和新授知识的接受情况,谋划中下等生对知识体系的衔接策略和对新知识的强化、巩固策略;准确估测出哪些中下等生可能在学习新知时会因相关基础知识掌握不准而出现学习障碍;哪些中下等生对新知识学习会出现理解运用障碍,在充分考虑到上述因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计某个教学环节,为中下等生而备课。
(2)以学为本,强化课堂教学关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也是学困生的滋生地,面向中下等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切断学困生源的有效手段。
为此,教师不仅要紧紧围绕备课设计程序施教,为中下等生扫清基础知识障碍,还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让中下等生有充分的展示机会,要为他(她)们创造更多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学习的机会,要善于引导他(她)们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让他(她)们真正“动”起来,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加强思维训练,为他们树立自信心,培养学习兴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教师要千方百计讲清每一个知识点,牢记:一个知识点讲不清,可能制造一个学困生。
(3)以练为本,严把巩固关
大多数学困生的共同特点表现为:记忆力差,旧的知识往往很快被遗忘。为此,教师要紧紧盯住学困生,进行新旧知识的反复巩固训练,多想办法:如鼓励他(她)们写自学计划,按计划学习,主动找帮手,以“兵”救“兵”等,要迅速为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此外,教师必须不断反思自我,寻找学困根源,不断改变教育教学方法,注重教学手段的应用,从自身的不足研究学困生的学困根源,时刻树立师德准则:不制造不放弃学困生。
5. 工作考核
学校为实现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全程监控,以达到学困生辅导工作的有效开展,特将学困生转化工作的阶段性检查纳入教师考核之中。考核方法主要有常规记录表考核和学困生作业本突击检查、测验卷验看等。学校还将结合学科成绩监控等活动对学困生转化工作进行核查。
6. 总结表彰
每一学期期末考试结束之后,教导处将统计各班学困生成绩,与前期对照,对帮学工作出色的教师予以表扬,并在绩效工资中设立学困生辅导奖给予一定的奖励;对学习成绩有显著提高的学困生设学困生进步奖;对在学困生助学转化工作中,帮学辅助同学效果显著、事迹突出的学生,设手拉手帮学奖。
初中学困生转化措施 篇8
一、学困生转化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1.研究内容
调查分析研究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学生自身原因、家庭原因、社会原因、学校原因等.探索合理有效的教育机制,为“学困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针对“学困生”身心发展及个性特征,增强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为“学困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氛围,正确引导“学困生”,尊重“学困生”,取得“学困生”的配合,通过融洽师生关系,带动“学困生”转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2.研究方法
首先对数学“学困生”进行心理问卷调查;然后把“学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进行分析;再把“学困生”按“知识基础差型”、“学习习惯差型”、“学习能力差型”等分类.根据数学“学困生”成因进行恰当的心理辅导,加强与“学困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建立科学的“学困生”评价方式;建立平等和谐的学生、家长、老师三者间的关系.
二、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通过对学困生的分析,发现矿区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又有家庭、社会、学校等
方面的原因.
1.学生自身原因
首先,缺乏学习兴趣.数学知识抽象性、逻辑性强,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学习兴趣,对于抽象性较强的概念,更觉得难上加难,甚至失去学习的积极性而放弃学习数学.其次,学法不佳.调查发现,学法不当是影响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初中生年龄小,学习自主性差,没有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面对问题不会分析,勉强做题后不反思,学习方法呆板,还有的学生做题马虎应付,甚至抄袭,最后导致数学成绩下降.再次,缺乏成功体验.数学学困生意志力差,怕吃苦,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一旦失败的体验多于成功,数学学习无法获得快感,就变成了负担,长期处在失望、烦恼中,这些消极的情绪最终导致学生自我否定,丧失信心.
2.家庭原因
首先,家长自身的文化水平直接影响他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有的家长觉得文化水平低了不好,希望孩子能出人头地,对子女的期望过高,如果子女学业不良,就不能面对现实.还有的家长认为没有文化也能挣大钱,不注重子女教育,对子女的学习听之任之.其次,家教缺乏正确的方法.家教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一些学困生的价值由于教育观念陈旧,缺乏适当的方法,对孩子要么百依百顺,要么体罚,这些方法最终导致学生成了学困生.
3.学校原因
学校原因主要指教师教法问题,首先,过分占用时间.有的教师为了取得好成绩,就大量占用学生的课内外时间,剥夺了学困生的休闲时间,导致学生苦不堪言.其次,加大作业量.有些教师认为熟能生巧,只要给学困生多布置作业,多辅导,就能提高成绩,其实这样更加重了学困生的负担,厌学情绪更重.再次,过多指责.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面对深奥的数学,存在学困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有些教师用有色眼镜看人,经常指责学困生,加重了学困生的心理负担,导致失去学习数学的动力.
4.社会原因
当前,社会上存在“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思想,受这些观念的影响,一些家长不重视孩子的教育.同时社会环境中还存在一些不利因素,阻碍孩子的成长,如网吧等,导致很多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三、学困生转化策略
1.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学习的内驱力,就会积极主动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采用适当的教育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如为学困生制定可行的学习目标,如果达到目标就会获得奖励;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用先进的设备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这样既能降低学习难度,又能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2.更新教学观念
数学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实现教育目标,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数学学困生,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
3.开展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基础水平、学习能力等存在差异,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开展分层教学,及时吸引、鼓励学生.如讲解例题时,教师可以由浅入深,让学困生有一个接受过程;布置作业时,教师可以分层,既有简单的练习题,又有挑战性的练习题.
4.加强学法指导
学困生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学不得法.因此在促进他们转化过程中要很重视“问”的指导.由于种种原因,如上课没有认真听讲,课后没有及时复习和巩固,学习上存在这样和那样的漏洞,如不及时查漏补缺,就会造成知识上的断层,给学习带来困难.因此要鼓励他们问问题,教育他们丢掉爱面子的思想,对学习上的疑难或是理解上的似是而非的问题大胆提问,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5.注重家校联系
家长对学生的影响很大,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必须注重与家长的联系,让家长认识到自己言行对子女的影响,引导家长以身作则,与学校一起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发展.
6.养成良好习惯
数学学困生一般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指导学困生时,要让学生认识到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引起学困生对习惯的重视,并自觉培养自身习惯.
7.多用赏识教育
对学困生来说,很希望得到教师及周围同学的赏识与赞扬,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进行表扬,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8.采用个性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非常重要,如果学生做法得到了教师中肯的评价,学生就会觉得自己受到了重视,就会愉悦.即使学生做错了也不要讽刺、挖苦,而要帮助他们查找出现错误的原因,鼓励他们战胜困难.教学实践证明,采用个性评价,更能客观、全面的评价学生,能促进学困生的健康发展,从而达到转化学困生的目的.
四、学困生转化研究取得的研究成果
1.经过一年的研究实践,很多学困生有了明显的进步,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
2.本人共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各级刊物上发表.
总之,学困生转化工作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涉及到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只要在教学工作中坚持不懈的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就一定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初中学困生转化措施 篇9
学困生是指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学困生在学生中分布极为广泛,学困生转化是教师教育教学常规工作之一。关注和研究学困生转化,对于实现教育生际均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均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工作回顾
近阶段,在语文教研组长的领导下,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 阅读理论书籍。
课题组成员阅读了有关“成功教育”理论,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策略”, 建构主义理论,皮格玛利翁的需要认知理论等书籍,做了读书笔记,为继续研究做了理论上的准备。
第二,学困生调查研究。
为了摸清我班语文学困生情况,为学困生诊断研究和分类转化提供依据,同时引导其他教师关注学困生的生存状况,掀起学困生研究热潮,我们“语文学困生转化”课题组组织了调查活动。
1、调查过程。该调查以本校八年级一班的经过挑选的语文学困生为对象,调查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问卷调查”,组织35名学生无记名填写,问卷设计经相关研究成员反复论证并参考部分学术资料;
第二部分为“学生访谈”,调查组共访谈了20名学生,收集了较详实的个案资料。
2、数据统计。本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35份。经本人认真统计,获得了关于我班语文学困生致困原因的一些基本数据。学生认为成绩不理想的原因见下表。
原 因 人 数占比
不想学语文课,没兴趣80%
不喜欢语文教师2%
基础太差,跟不上40.22%
语文课太难了,很畏惧19.10%
学习方法不当或习惯不良80.44%
其它原因36.20%
3、调查结论
我班学困生致困诱因有以下特点:
(1)有2%的学生因“不喜欢语文教师”而致困的。这说明学生对语文教师还是比较满意的,也说明科任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很不错。
(2)有44%的学生因“学习方法或学习习惯”而致困。这是我班学困生致困的第一大诱因。
(3)有22%的学生因“基础太差,跟不上”而致困。这是我班学困生致困的第二大诱因。
(4)有10%的学生因“课程太难,很畏惧”而致困,有4%的学生因“没兴趣,不想学这门课”而致困。
2.我班语文学困生解困的重点应放在学习方法习惯和基础补习两方面。
二、理论成果
根据教研组意见,课题组把学困生诊断、学困生转化策略作为研究重点,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
学困生诊断方面:
课题组对学困诱因做了认真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外部诱因和内部诱因两个概念。外部诱因包括教师和家长,内部诱因则态度、方法与习惯、学习基础、智力品质、意志方面等方面。
学困生转化策略方面:
1、教师与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督促学生完成作业。
2、给予语文学困生方法上指导。
3、实施分层教学,给予语文学困生设计适当的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
4、多鼓励,增强语文学困生的信心。
三、实践成果
近阶段的工作表明,语文学困生转化研究已经和正在对班级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新的积极因素悄然兴起。
通过期中考试来看,语文学困生成绩有所上升,学习信心有所增强。 例如,董瑞兴、王德胜等同学进步最大。
初中学困生转化措施 篇10
(一)、思想亲和策略:“亲其师,信其道”思想上的亲近和共鸣,可以改善学困生的逆反、自卑等不健康心态,形成良性沟通平台,并在老师的引导下,专心的学习。
1.施以爱心,关爱学生,使其消除自卑,增强自信,唤起学情:
学困生中大部分是由于基础薄弱、方法不当或孤独自卑造成的,他们生活邋遢,违纪惹事,缺乏自信,不相信自己“能学好”,因而学习无动力、应付。老师若能对这种学生给与更多的关爱,动之以情,帮助他们克服心理上的障碍,然后晓之以理,使其重新扬起“爱”的风帆,融入集体的同时,能“爱”这门课,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上来,改善学法,大多数学困生是能很快进步的。我的学生陈媛母亲去世,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只她一人在家,家校相距三十多里,虽不缺学费,但孤独烦躁不合群,常与男生打架,老师批评就装作心脏病发作,弄得老师很尴尬,学习当然是班里倒数。我周末留她一起做饭吃,让她陪我读学前班的小女儿玩,并在看似不经意中交流思想,肯定她的优点。整个周末她都很高兴,有时还指点我女儿做作业。自这个周以后,变得开朗了温和了合群了,学习也用功了,特别是学习英语更用功了,有时还帮我管班呢。初二时进了班上的前十五名,一年后她考上了县普通高中,离我三年过去了她还一直跟我有联系。不由我常想:初中学生其实心理上还是个小孩,他们也和我那上小学的女儿一样需要 家庭和 老师爱的呵护,他们会在爱的感召下安静、自信、灵动起来,也会和优秀生一样学有所成的。
2.施以偏心,感受成功,激发保护积极性:
学困生因为比其他学生有更多的困难,常常表现为做什么事都做不好,因此也常被旁人所厌烦,其本人也很难有成功的喜悦感受,学习也没了兴趣。转化这些学困生就得有点偏心,课堂提问多设计些简单基础问题给他们,小组讨论时让他们分担容易完成的工作,作业布置时让他们做基础题,一但他们完成了这些任务,同样也会得到表扬和奖励;课外辅导时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和耐心,考试量分时采用低起点另加进步奖分的办法肯定他们的进步。通过这些措施,使他们身上在优秀生看来并不值得一提的优点得到放大和肯定,从而尝到成功的喜悦滋味,使他们学习上的点滴积极性得到保护和培养,使他们逐步自信起来的同时,知识和方法也逐渐积累起来,最终使他们逐步融入中游学群之中。
3.观察要细心,寻找优点、放大优点,用优点导航,让学困生摆脱困境:
学困生由于长期在习惯、思维、行为、表达等各方面显得“慢半拍”,“闪光点”不易被发现,因此,成功激励法的实施离不了细心的观察。我班学生田龙,好打篮球,不喜欢学文化课,各科成绩都极差。有次上课我让他复述刚刚教过的一个短句,他说不出来还弄得满堂大笑,课后找他谈话得知当时他在听同桌的复读机,还说发现我教的读音与磁带上的读音不同。我当时生气极了,转而一想,我让他拿来磁带一起听,果然在音色、语速和声调方面有些不同,我便拿我们两人正在进行的对话作例子给他讲解,当他明白之后很高兴。我便就此表扬他能发现问题、能主动听复读机学英语怎么怎么好,并教他了一些听课学习的方法,之后还在课堂上多次表扬他,一学期下来他竟然在全县七年级期末会考时考了六十二分的成绩及格了,真是天大的喜事啊。之后他的英语成绩一直都在六十多分。可见用优点引领成长,对学困生转化十分必要。
(二)、教学分层策略:面向全体,培优补差,实施教学分层和辅导分层策略。
“学生是教育的目标,是学习过程的真正主人。”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更要会学习,学会自我增长知识,做到“我要学”。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条件,激励他们懂得自觉学习,指导他们主动地学会学习。分层教学是在原班级不变的前提下,根据考试成绩和其个性心理特征、学习动机、兴趣、习惯、接受知识的能力和基础程度等各方面情况将全班学生划分为A、B、C三个不同层次。A层为优等生,B层为中等生,C层为学困生。再将备、讲、批、辅、考各环目标分层落实的教学方法。
1.学生的分层:
从初一新入学开始,就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信心、毅力、兴趣、智力水平及内在潜力来划分学生层次。把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的学生基本功扎实,学习主动,对英语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接受能力强,潜力极大,并有超前的学习愿望。B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有一定的进取心,可是接受能力稍微差,基础不扎实,但有一定的能力和潜力,需要老师给以一定的督促和辅导。C层次的学生学习不自觉,基础差,而且思维反映慢,在学习上有障碍,有的是对学习英语不感兴趣,懒于开口,怕吃苦,缺少家庭辅导条件,需要教师时刻关心和督促,这个层次的学生也就是我们要大力转化的学困生群。然后再把这三种不同层次的学生编排成若干小组,并设A层次的学生为组长,每位组长负责B和C层次的学生各一到两名,负责他们作业的监督和检查,课文的背诵,疑问的解答等。这个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学情发展情况随时调整,这样分层、设组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引发学生的动机。由于学困生在小组内会得到更多的指导,因此其英语水平也就有机会突飞猛进
2.教学目标的分层:
布朗研究发现,设定了学习目标的学生,其学习成绩比较优异而且富有积极进取精神。反之则成绩较差,而且行动迟缓,缺乏学习兴趣。因此确定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形成实现目标的动力是很有必要的。长期以来,多数教师惯用传统的组织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对全体学生制定统一的教学目标,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造成优生容易滋生骄傲自满情绪,学困生却因觉得难以达到要求而产生自卑心理的局面。最终造成两级分化现象愈演愈烈。进行目标分层,可以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区别对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有充分的学习机会, 使各个群体的学生都学有所获。特别是学困生的学习才能真正得到保证。现行的新教材在课程目标和教材内容上也作有明显的层次划分。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应该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学习目标。一般的:A层次学生在全部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应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各方面都得到较大提高。B层次学生重点以掌握教材内容为主,力争不存在缺、漏、遗忘、记忆混乱等现象,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C层次学生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也可酌情适当补充一些内容),教师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主,使其提高学习信心,克服自卑、消除焦虑,端正态度,激发潜能,有所提高或突破。当我们对各单元的单词、短语、课文以及练习进行了目标分解后,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就可以对每一层次的学生按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出示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A层的优生每节课要求熟练地理解和掌握所有的所学内容,能综合运用新旧知识,灵活地进行会话、复述课文,创造性地解决一些非常规问题,每天的单词听写必须100分。对于B层学生,要求识记常用单词和习惯用语,掌握基本语法,初步运用所学知识阅读相应程度的阅读材料,能熟练进行日常会话,单词听写必须80分以上。而对于C层的学困生,就只要求他们识记最常用的单词和习惯用语,对课文的理解只要求见其文了解其大意。能听懂和进行最常见的日常会话,单词听写只要能写出一半就可以过关了,不过关的,找老师或者A组的负责同学补听写。分层次地给学生落实学习目标时,要注意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优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为宗旨;不能降低要求,迁就低水平;对C类学生要进行适时的必要的思维要求和训练。
3.课堂教学内容分层:
根据新教材难易度的差异,教学内容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基础知识,如每课的新单词、短语、日常交际用语,这部分内容要求每层学生都能掌握;第二类是重点知识、语言点的运用,如每课中出现的新的语言点,要求C层学生作一般理解;第三类是难点知识及练习册上打*号的部分,对C层生不作要求。教师用小黑板出示各层学生的目标及任务。
4.作业分层:
学习英语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和一些演示,不通过独立做作业,学生是难以获得牢固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技巧的。在日常学习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常常被统一大量的作业所累,成绩差的学生因觉得一些作业太难、做不出而不做;教师却又因学生没能按时完成作业而不悦。那么面对多层次的学生,如何利用作业来巩固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呢?那就是对课后作业进行分层。但是课后作业难易要适中,多少要适量。所以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及所授内容,在一定范围内使用教材的配套练习,有的放矢地按上、中、下三个层次来设计布置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佳巩固发展。在农村学校中,由于缺乏语言环境,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存在英语听得少,听力水平差;不愿开口讲,开口怕讲错,懒得开口读,怕被人笑话等现象,因此,在布置作业时,可根据不同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C层学困生以抄写、朗读、记忆为主;B层通过造句、填空、复述课文等形式来巩固所学内容;A层通过写作、阅读理解训练来巩固所学语言。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的作业也分为三个层次,在处理对话或短文的时候,我们可以要求:C层的学困生选做Workbook的练习,抄写并翻译课文。到了作业批改时,对学困生应做到全批全改,多采用适合其学习状况、性格特征的激励性评语;也可让优秀生给学困生讲体会、谈方法,帮助他们理清思路、解答疑难。促使学生在相互帮助中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也巩固优生的知识,还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增强学习气氛。再比如,在对语言技能中的听(listening)、说(speaking)、读(reading)、写(writing)四方面作业的处理时,对C组学困生具体可以这样要求:在听(listening)方面C组学生能听懂大意,基本抓住关键词即可。在“说”方面要C组的学生能根据语言材料进行基本的交流,理解、背诵、模仿即可。在读(reading)的方面,要求C组学生只要能把课文读熟就可以了。写(writing)的方面,要求C层次的学生必须过语音关,要会读、会念;过词汇关,要会读,会念即可。这样就可以使C层学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5.课内辅导的分层:
①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掌握英语能力的主阵地,教师必须把大部分时间让给学生去操练听、说、读、写。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合理进行呢?那就是把课堂操练也分层。以口头对话练习为例,鼓励A层学生脱离课本,自由交谈,进行自编对话;对于B层学生,教师可对他们进行口语训练,给他们足够的表演的机会;对于C层次的学困生,则要侧重于鼓励他们敢于开口讲英语,让他们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②在课堂提问上,应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爱好、兴趣和特点,有步骤、有目的地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趣味性、挑战性又是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调动学生兴奋、好奇的情绪和解决问题的愿望,其中对C层学困生的提问以识记单词和阅读课文为主。③在教师讲解方面应做到对A层学生少讲多练;对B层学生精讲精练;对C层学生放低起点,浅讲多练,查漏补缺,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④在课时进度方面,以A、B两层学生的水平为目标标准,上课以A、B两层的要求为公共内容。⑤在课堂展示形式方面,要灵活多样,积极引发各层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倡师生互动,教学情景化生活化情趣化,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6.课外辅导的分层:
课外辅导对学困生而言,主要是帮助他们找出学习困难的症结,教会他们可行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这是学困生转化的重要阵地之一。而对优生来说,主要应指导他们阅读课外书籍扩大他们的语法知识和词汇量,提高自学能力。落实教学分层策略,可使同一个层次的同学都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去学习,人人有收获。特别是在转化学困生方面,能使基础较差的学生克服自卑心理,重新树立起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对英语逐渐产生兴趣,从而实现转化学困生的目的。
(三)、教法改进策略:
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与时俱进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课不能千篇一律。如果天天都是老一套的去教单词、背课文、讲语法,就不能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不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我们应该运用“激发兴趣、精讲多练、师生互动、多说多练”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此,教师应刻苦钻研课程目标和课本,花大气力来精心设计授课计划、方法和步骤。在课上尽量做到“精讲、多练、让学生多说多用英语”,有效地提高课堂质量。精讲就是要抓住课时目标、重点和难点讲深讲透,不该讲的就不讲,避免占用课堂时间。坚持以旧引新,使新旧知识融为一体。同时要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思考,多听多说,多让学生进行口头练习,增加课堂教学兴趣和学习实用性。引导他们开口、动手,尽量去创造情景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上课思想能高度集中,做到人人开口,个个动脑、动手,达到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笔写练习的目的,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这样一来,个个投入到学习中,就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了。
(四)、“做中学”策略:
我们知道要学好英语,仅仅靠45分钟(有的学校是40 分钟)的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生在课外坚持不懈的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去练习。以听说读写为中心展开多种形式的学习和练习活动,创设最佳学习环境,比如:平时多给学生听录音,看影碟,看投影片,看英语短片电影。开展英语书法、朗诵、阅读理解比赛活动,让学生分组参加比赛,也可让学生参与打分,这样一来,成绩差的学困生也有机会获奖。再比如经常举行各种类型的校园晚会和英语角,像“开学典礼庆祝晚会”和“元旦文艺晚会”之类,让学生在晚会中利用所学到的英语知识进行朗诵,唱歌、猜谜语、绕口令、演短剧等。此外,还可以要求学生学会用英语来写日记,在教师批改后,将写得好的日记出在黑板报上,促使学生互相学习,让优生提高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困生在感染启迪效仿中逐步得到转化。
总之,教师在通过与学困生接触沟通,确实了解了学困生之后,若能做到让学困生自觉信任自己的基础上,坚持因材施教,不断改进教法,细心指导学困生学习英语的每一个细节,那么,学困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就一定会有大幅度提高,我们的英语教学总体质量就一定能够实现“大面积丰收”。
初中学困生转化措施 篇11
班级中一部分学生学习很差,没有很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较低。为了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使他们尽快进步,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成绩,尽快赶上来,特制定顺利实验学校学困生帮扶工作计划如下:
一.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困生主动要求进步。
师生关系和谐健康学生才会乐于接受教育,才会可能被培养成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他们学习、生活由于变化而还有些不适应,还有些父母离异,老师必须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各种途径,摸清情况,区别对待,多给他们一点关爱,多一点肯定,多一点帮助,逐步建立亲密、和谐的关系,他们倍感亲切、温暖,让他们安心并乐意学习,努力追上其他学生。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学习。
及时指导学生的学习,引导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他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他们爱学习,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三、 具体措施
1. 学生与老师和家长共同制定学生的个性成长档案,制定出前进中每一步的具体目标和措施,并由老师监督实施,及时调整前进步伐。
2. 根据学困生基础差的特点,精心制定一套相应的辅导内容,每次辅导有详细的辅导记录,总结优缺,尽量做到使每一个学困生都能听懂、学会尽快赶上其他学生。
3. 定期对学困生进行考了解学习生活情况。
4. 让学优生自愿与学困生结成“一帮一”对子,利用活动课或课下时间进行作业辅导。
5. 经常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的成长与变化。
6.为学困生建立学习档案,把学困生根据学困学科分配给各位任课老师和班主任,使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关注。
7.利用年级组活动时间给老师提供交流反馈的机会,不断调整帮扶计划。使帮扶学困生成为每一位任课老师的责任。
8.学困生考评奖励措施
根据每次考试的成绩,对这些学困生的成绩的高低按顺序进行排列,然后与上学期成绩进行比较,提高位次的按比例分出一二三等奖,没有进步的不予评价。有进步的学生,期末要进行表彰,颁发“进步奖”,以示鼓励。根据每个教师转化学生的个数及成绩进行评奖,评出一二三等“爱心工程”奖,最后记入教师的师德考核中。
帮助学困生是一件有着重要意义的工作,我们每位教师应该亲自走下讲台、走到身边、弯下腰来,亲切地关心他们、帮助他们,给他们力量与自信,让这些掉队的学生尽快追上队伍,在集体中一同健康快乐的成长。
初中学困生转化措施 篇12
一、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表现特征
1、识字量少,写字不规范,错别字多,标点不规范,不会使用标点符号。
2、朗读水平低,拖长音,似唱非唱,似读非读,不会断句,无抑扬顿挫,无情感。
3、无阅读习惯,阅读范围相当狭窄,语言积累少。
4、整体理解能力差,感悟能力低,找不出关键词句,做题、回答问题时语言组织不准确,不简洁明了。
5、思维模糊,在学习中理不清内容的主次,先后顺序,思维过程一片模糊状。
6、归纳概括能力差。对语文的学习只停留在识记阶段,对事物的认识并进行归纳的能力较差,在学习上基本不能归纳,概括和总结。
7、迁移能力差。对照例题能完成部分作业,但对变形的题就不知所措,联系生活实践回答问题的能力较弱。
8、表达能力低。不自信,回答问题声音小,胆怯,不参加课堂讨论。
9、观察生活缺乏独到的视角,生活视野狭窄,见识少,想象和联想能力不强。
10、存在厌学情绪,认为自己语文知识和能力差的现实无法改变,缺乏学习自主性。
二、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一)学困生自身原因
语文学困生自身的原因是语文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主要有: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由于农村条件制约,初中升入高中人数有限,而且,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既使考取高中,家长也不一定就供得起,更别说上大学了。大多数“学困生”升学无望,认为读书无用,不如到城里打工实惠,无心学习;有的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只碍于家长的要求,所以在学习上缺乏上进心与主观能动性,上课不认真听讲,甚至违反纪律,作业照抄,应付老师,没有养成踏实的学习作风,特别是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2、意志不坚定。学习是毅力和耐心的较量,是马拉松赛跑。而这些“学困生”只有三分热情,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克服语文学习困难的毅力。
3、学习方法欠妥,效率低,依赖心理强。学困生因没有做好课前预习,仍满足于“喂一口吃一口”的方法,只重视掌握知识结论,生搬硬套,不多问几个为什么,造成学习时抓不住重点。这样长期会养成上课依赖老师,作业依赖同学的不良习惯,缺乏创新意识和应变能力。
4、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语文是中考的主要科目之一,由于语文学不好,经常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备和同学的鄙视,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在他们的内心深处,认为自己不行,没有出路。形成对老师缺乏信任,对老师敬而远之、敬而怕之的心理,很少主动提问题和回答问题。从而在语文学习上形成枯燥、无聊、沉闷、低落的情绪,缺乏自信心。
5、语文学习的某个阶段产生了障碍。如拼音差、识字差、阅读差等等,从而造成心理厌倦,对语文产生厌学心理。
(二)外部原因
1、教学内容及方法的原因。
长期以来,教育课程教材内容为了升入普通高中和大学的需要,偏难偏深,各学科相对教学时间缩短,使大多数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都是以老师讲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对学生的要求也整齐化线,不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简单,忽视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广泛阅读等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不重视思维训练,致使学生智能因素得不到调动,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摄取信息量少,不能有效地记忆,,不能形成有效思维,使智力活动处于半停滞或停滞状态,语文学习效率低下,这是造成学生语文学习困难的最直接的原因。
2、小学阶段基础较差的原因。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毕业后不管成绩如何全部进入初中,小学教师没有升学的压力,山区农村部分教师综合素质还赶不上形势的需要,致使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小学基础太差,进入初中后,初中管理及教学又有很大的差异,致使一部分原本语文成绩就差的学生无法适应初中的语文学习,从而造成语文学习更多的困难。
3、教师的原因。
(1)部分教师片面追求高分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往往只重视学习优、中等生,忽视甚至歧视语文学困生,对那些语文学习优、中等生有着很高的期望,而对学困生的期望值普遍较低。在不同期望下产生的老师对不同学生在教学教育态度上的差异,造成了学习机会的不平等。语文教师对语文学困生的消极期望影响了他们的自我概念、成就动机的抱负水平。
(2)少数语文教师对语文学困生认识上有片面性
有些教师往往只把学习困难生看作被动的教育对象,而不是能动的主体。认为学生的学必须适应教师的教,而不是教去适应学。他们缺乏对学困生的深入了解,忽视了学困生的学习潜能。教师对学生学习难极少归因到教育教学问题上,而多归因于学困生的学习态度方法上。例如:当一个学生成绩不及格的时候,教师总会主动找这个学生谈话,学生总把原因推向客观。有的教师会这样想:我一样教,别的孩子学得好,而你却不及格。学生必须从自身找原因,才能提高。于是教师就逼着学生学习,学生不愿学就批评,有时甚至讽刺,挖苦等。这样,不但没有找到真正的原因,反而还会增加他对教师及学习的厌恶感。
(3)有些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教学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优劣。苏联阿莫纳什维利认为教学上的两种倾向是使学生在学习上落伍成为学困生的重要原因:一种是教师不顾学生是否弄懂得,是否真正掌握教材,只顾自己教,他认为这是老师教学上的形式主义;另一种是教师低估学生能力,“抱着学生走”,把知识嚼碎了喂学生,多次重复同样的东西。这样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语文教学上就存在以上两种情况,特别是山区农村初中教学中较为普遍。
4、课外教育活动贫乏,语文实践活动少,学生缺乏基本的常识和能力,缺乏表述生活,表达情感的语文综合能力。
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思想的影响,学校和老师把主要精力主在教学上,即只重视课堂上的说教,不注意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教育活动。比如:开展读书读报,写作、演讲、访问、社会调查等活动。不能使学生在亲身的实践活动中懂得做人的道理,体验生活的乐趣和艰苦,掌握基本的生活常识和技能,提高生活能力。因此,许多学生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懒惰自私、缺乏责任感和进取心,对自己的学习也没有明确的目的和规划,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5、社会因素。
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商品经济日益活跃。尤其是读完中专、大学后,就业不包分配或者就业难问题,与当前落后的农村意识相交识,“读书无用论”四处蔓延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
6、家庭方面的原因。
(1)父母自身素质较差
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的家长没有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不过问子女的思想和学习情况。认为只需把娃娃养大了,能挖地种田干农业生产劳动就是尽了父母的义务。有的家长十分溺爱子女,对子女要求不严,引导督促不力。有的家长以粗暴的教育方式对待孩子,严重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致使孩子成为家长的对立面。
(2)父母不良兴趣的影响
学生的启蒙教育很重要的部分是由家长的家庭教育来完成的,家长对子女成长起着引导、示范、熏陶、感染的作用。有的学生家长经常在家中聚众赌博,尽管孩子一开始也反对父母这种行为,但由于孩子内心较稚嫩,很容易耳濡目染,受父母的影响,这样就会使孩子沉迷于父母的爱好,对自己的学习缺乏兴趣。
(3)农村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
在当今,山区农村还普遍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比如,没有生下男孩的夫妻,尽管违反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也要超生出一个男孩,才肯罢休。现如今,以“X超”、“超”为姓名的学生已是屡见不鲜。于是乎,家长对男孩子是疼爱有加,十分宠爱,对其听之任之,放任自由,哪管他学习好与差,只要能延续香火就成,而对女子的学习和思想成长则是不闻不问,“顺其自然”。
(4)父母的期望值过高
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期望值过高。这种期望仅仅是对学生成绩的稳步提高,而不是全面发展的人。语文学习的难度大,考试获得高分不容易,想要取得满分更不可能,而家长又只把眼光盯在高分上,动辄就问:“怎么不像数学一样考一百分?”这种期望过度和期望偏向,会使学困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滋长消极的情绪。
三、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教育对策
1、倾注爱心,提升教师的亲和力。教师的事业心衍生出对学生爱心,爱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主动力,教师应该确信每一个学生都想学习,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学业。尊重学困生的人格和思想是教育好他们的前提。关爱学困生,这种关爱的“触摸”,使学生产生安全感和幸福感,语文老师要正视学困生存在的缺点,少一点审查责备的目光,多一点欣赏的热情,引导他们在成功或失败的体验中不断努力。鼓励他们放弃自卑心理,大胆参与讨论和发言,勇敢地说出自己的认识、思想情感。老师要充分给予肯定,使其产生成功的喜悦,从而提升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加强理想教育。优秀学生有理想,学困生也有理想,但优秀学生的理想经常受到教师、家长的强化、赞扬,使其为实现理想而努力的劲头倍增,学困生的理想往往不被重视,而常常受到嘲笑,使学困生茫然。语文教师要从素质教育出发,从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的角度去认识问题,真正面向全体学生,理解学困生的理想。大张旗鼓的进行理想教育,不管理想是当科学家、工程师、总经理、出国经商、教师、还是农民这都应该肯定,多发现学困生的优点、闪光点,鼓励他们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生活处处有语文,生活中不能没有语文知识,从将来生活的角度鼓励学生,激起语文学困生学习语文的激情和动力。
3、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学困生往往意志力薄弱,遇到困难,自信心不足,容易退缩。语文学困生也不例外,针对这种特点,可以这样尝试:一是帮助学生明确目标。如“我每天锻炼一小时,增强体能。”或“我计划每天读30分钟的课外书,提高阅读能力”等等。二是注重精神培养,认为自己有顽强的意志,不断的暗示自己。三是磨练意志,通过一些方法去训练,如坚持每天早晨起床时做几十个仰卧起坐,做十几个伏卧撑,拉十几个引体向上,每天坚持晨跑不少于1000米等等。四是督促学行坚持到底。五是逐步培养,坚强的意志不是一夜间突然产生的,它在逐渐积累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形成。因此教师要有耐心,要不断的鼓励学生。
4、长期坚持习惯的养成教育。学困生没有良好的养成习惯,教师要认真研究校规、班规,既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又能达到养成学生良好习惯,一经确定,严格执行,彻底改变一些对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好习惯不利的做法,使全体师生共同努力,齐抓共管,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从而使每一个同学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5、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学困生的转化。在课堂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习小组”在课堂上的运用,实行“兵教兵”,即会的教不会的。在回答问题上,让语文学困生先说,优生讲评的方法。起点在学困生,优生在帮教的过程中也锻炼了能力,学困生、中等生进步了,水涨船高,优生自然会越冒越多,有利于面向全体的原则。
6、整合教材内容,实行分层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与需求,对知识情感、学法指导,思想训练,实践技能提出相应层次目标,让不同学生在不同领域有所发展。
7、开展优生、学困生一对一的帮教活动。比如:字词积累,阅读指导,作文批改等。由于学习成绩差,每一个学困生都有自卑心理,因此,他们平时的交往对象都是和他们一样成绩落后的同学,很少会和优生交往,这种组合,有利于打破他们自卑的心理,同时,让优生“手把手”的教,能让他们尝试一次次的成功后,逐步建立起学习的信心。要定期调查、分析和总结活动情况。
8、成立家长学校。对学生家长,特别是对语文学困生的家长进行短期的培训。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影响。要让学困生的家长改变自己对孩子不利影响的思想和行为,并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对他们的要求不能太高也不能过低;正确的对待考试的分数;以及让家长了解,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才能教育好孩子。
9、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增强语文学困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0、重视活动与实践,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学校周围有语文活动,树立各学科节节都学习语文的新理念,语文学习不仅是语文课堂和语文教师的事,物理、化学、数学课堂也是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的阵地,让语文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个角落,学中用,在用中提高语文能力。
11、培训老师。假如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知识渊博,儒雅大度,能讲一口标准普通话,能写一手漂亮字,教学艺术高超,热爱学生,敬业奉献,那么我们的语文学困生还愁不能转化吗?教师培训提高难,但我们必须坚持始终,想方设法地去做。
12、培养良好语文品质,提高自主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品质,让他学会学习,从“要我学”的被动学习变为“我要学”的主动学习,这也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
总之,由于语文学困生是由学生个体、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语文学困生问题牵涉到学生心理因素、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等方方面面。因此,只有全方位,多角度地对语文学困生进行“综合治理”,我们才能有效地解决语文学困生问题。学困生不是绝对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目前有暂时的困难、缺点,我们应当给他们时间,帮助他们。尽管语文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曲折的,但通过各方面的努力,转化学困生的前途是光明的。
初中学困生转化措施 篇13
学困生是当前边疆县及农村学校面临得一个严峻问题,是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为切实加强我校的学困生帮扶、转化工作,使他们能够在老师和同学得引导和帮助下得以提高,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人本理念,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确保每一个学生公平的接受教育,经全体教职工会议讨论,根据我校实际,制定本制度及措施。
一、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
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着力创建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处于轻松快乐的学习之中。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出现此行为的教师,记教育教学失误一次,且取消本年度评优选模的资格。
三、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竭力为学困生提供发言的机会,抓住其闪光点,多鼓励,不指责,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四、全体教师要在每学期开学初,依据本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实情,制定切实可行的学困生转化方案,并与中期和期末写出书面总结,向学校反馈学困生转化结果。学校将结合学科检测成绩进行核实,其结果记入教师本人教学绩效中。
五、科任教师、班主任在平时工作中要实行学困生对口帮扶制度,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帮扶1名学困生,并有一定成效。
六、 对于不同原因和不同程度的学困生,各帮扶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得转化措施,务求实效。
七、科任教师、班主任要时时处处从学习上、生活上、纪律上重点关心和爱护学困生,使其感受到校园生活的温暖,老师的关怀,同学的友爱。使学校成为学困生生活的乐园。
八、科任教师、班主任要对学困生做到动之以情的引导和感化,树立每一个学生都是人才,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材的新理念,以发展的眼光审视学生。对于因转化方式、方法不当而造成学生流失,学校给予表现差,敷衍、应付、搪塞工作的提出批评,影响恶劣的,予以相应处罚。
九、 帮扶步骤及措施:
1、 确定各班学困生名单,每个年级的大型考试的总分后100名为学困生。
2、 召开班主任会及教师大会,向班主任及各年级任课教师发布学困生名单,使教师明确自己的帮困对象,因材施教,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3、 各班级组织召开科任教师联系会,确定对口帮扶方案。
4、 召开学困生会议,引起他们的重视,声明学校对他们的不弃态度,使学困生端正心态,积极应对挑战。
5、 为学困生制定帮扶的近期方案和远景方案。以每一次考试为突破口,用每一次考试去证明自己的潜力和价值,进而逐步提高他们的成绩。
6、 争取家长的配合,分年级召开家长座谈会,表明学校的态度,争取社会、家长的支持,并对家长提出共同帮扶的措施方法。
7、 学校对学困生的每一次测试成绩都要统计好,并及时通报家长,对“脱困生”要及时鼓励,颁发喜报。
8、 建立学困生档案,及时掌握帮扶过程中学困生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帮困经验,真正带出成效。
初中学困生转化措施 篇14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主要表现在心理、生理及能力等各方面。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这种差异越来越明显,“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最终产生“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这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主要障碍,也成了新课程语文教学中研究的主要课题。俗话说:“五指也有长短”,学习困难的学生不可能没有。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在充分注重学生差异性的同时,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其能力表现的不同形式,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健康地发展。” 所以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我们必须充分关注“学困生”的发展,否则结果肯定是与实施新课程的初衷相悖的。因此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也成了教师肩负的义不容辞的重任。
自本学年开始,我校成立了关于“学困生”转化研究的课题组,对“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对“学困生”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转化呢?在此,我想结合自己的探索研究和教学实践,谈谈“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一、语文“学困生”的现状调查
目前学困生的现状不容乐观,城镇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平均比例在10%左右,他们的平均成绩大概在10-50分左右。我校地处城郊,生源不是很理想,因此“学困生”比例在20%左右,而且学生基础要更差。这一部分“语文学困生”,他们虽然存在各自的差异,但也具有以下一些共性特征:一是缺乏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具体表现为:上语文课提不起精神,爱做小动作,易分散注意力,不愿参与朗读讨论等学习活动,语文作业常常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二是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差。具体表现为:错别字多,说话含糊不清,作文时语句不通,无话可说等。三是没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具体表现为:课后不能及时复习功课,对自己要求放松,有一些学生近乎要放弃语文学习。对于我们的语文来讲,多一两个差生表面看来好像无关紧要,可对于一个家庭来讲,那就是一个家庭希望的全部,所以,对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我们都不容忽视,这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研究差异、发展个体的特长,使学生群体呈现出丰富的统一,为各种人才的成长打好基础、提供条件,这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义务。
二、语文“学困生”的分类
“学困生”总的来讲分为两类,一类是假象“学困生”,这类学生成为“学困生”,都是非智力因素所致,一般是由家庭及社会的不良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另一类是真正意义上的“学困生”,那就是即使学生尽力,也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在转化的方法上有很大区别,不能一概而论。这两类虽然有不同的特点,但是,说起转化,都有一定的难度,我们不能操之过急、要求过高。
三、语文“学困生”的形成根源
语文“学困生”的形成不是智力因素造成,更多的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我们对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统计、评价,再结合大量的事例,发现其形成因素主要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以前所在学校及小学的基础等有关。
(一)家庭因素
据调查统计,多数语文“学困生”的家庭环境都很差。他们的父母往往都没文化,而且几乎是常年出外打工,这些家庭的孩子们一般由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看,所以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来自家庭的帮助更多的也就只是衣食了。而那些单亲家庭的孩子更是无助至极。由于父母无暇照顾孩子,很少和孩子进行语言交流,孩子形成了不善言辞,不善与人交往的习惯;有的因父母本身不注重语言表达的正确性,不喜欢阅读,孩子从小缺少这方面的熏陶和引导,久而久之形成了不善吸纳与自主建构自身语言的习惯。同时,不少家庭由于打工挣了一些钱,稍稍改变了家里的经济状况,这些家长就把更多的钱、更多的精力花在装修房子、购臵电器等方面,甚至毫不吝啬用上大把的钱让孩子先“富”起来。我们调查发现,不少家长用钱作为诱饵鼓励孩子学习;很多家庭有了影碟机,而且家长还买回很多没文化价值的碟片跟孩子一起看。
可见,农村的孩子们所受的家庭教育还远远不够,虽然很多家庭的经济条件相对好了很多,可孩子们所得到的来自家庭的环境熏陶仍然存在很严重的问题,甚至比以前更糟。
(二)社会因素
近些年,整个农村被外出淘金热席卷着,很多学生初中一毕业就外出打工,而且还说能挣钱。可他们所见到的、跟他们朝夕相处的、说自己曾经多么努力读书的教师们,每个月能领到的也就那么几百块钱。还有,社会上有不少青年既没文化,又不劳动,外出做一些非法的勾当赚了一大笔钱,这对孩子是一个强有力的误导。孩子们稍稍留心就会发现,山沟里那些有钱的、开着小车的人,多数做着不正当的生意。另外,现在的网吧、电子游戏厅也对孩子们造成了许多不良的影响。调查时,一个同学就说,他有好几个亲戚外出打工,挣了很多的钱,他曾想跟他们一起出去,只是还没有身份证而受限。
所以,面对如此复杂的环境,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耐心的做好正面引导工作。同时,我们也呼吁社会能够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三)学校因素
一是教育教学设备落后。农村小学的设备往往比较落后,近几年上中学的学生基本上都是靠粉笔与黑板学习的,他们所享受的教学条件还不如幻灯时代。虽然近几年来多数中心小学有了多媒体教室,可绝大多数老师从不涉足,而以前的幻灯机又早已退居二线。好多学生似乎从没喜欢过语文。而且,他们往往也容易轻视语文,觉得母语嘛,不是从小就在学吗?没什么要紧的。
二是教育改革的冲击。随着普九的深入,考核制度又不够完善,小学没有了升学的压力,教师、学生都很松懈。加之收费制度的改革,使教师的待遇降低,所以许多教师情绪低落。同时,教师在改革的浪潮里在教学方法上也感觉无所适从,还处在探索、适应阶段。诸多因素导致教学质量的暂时滑坡。
(四)个人因素
这其中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之分。它们都是直接或间接造成“语文学困生”缺乏学习自主性的原因。智力因素主要有:记忆力差,表现为识字障碍、积累有困难;语言表达能力差,表现为说话不连贯、词汇贫乏,写作文困难很多;想象力差等。更多的是非智力因素,如胆小、自卑、沉默、懒惰,没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克服困难的意志薄弱……
四、语文“学困生”有效转化对策
结合“学困生”成因分析,从转化原理和指导要求出发,我们认为要转困、脱困必须实施全方位、深层次的教育教学改革,从“学困生”学习动机、教师课堂教学、教学目标内容及师生关系等方面多管齐下,研究对策,切实有效地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一)重视思想教育,是对“学困生”实施有效转化的前提
1.结合学科特点,加强思想教育
通过与“学困生”的接触,我们了解到他们中的大多数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什么“追求”和“信念”,许多学生抱着混日子的想法。学习不努力,纪律涣散。作为语文老师,“传道”与“授业”的任务相当艰巨,我们可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典型文章及典型人物。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是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的好材料。例如学习《〈昆虫记〉译本前言》,可以拿小时候的法布尔学习成绩并不好,但不甘居人后的决心使他最终走向成功的例子来激发“学困生”:做人要有志气,要自己看得起自己,消除那种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的心理,相信通过比别人付出多倍的努力定会摘掉“学困生”的帽子。又如学习了《为学》,教育学生人贵立志,事在人为,使“学困生”明白:学与不学是关键,即自己主观上是否努力。
2.关爱困难学生,增强师生情感
在班上,“学困生”常常被学生鄙视,认为他们是班上的包袱,使他们产生一种压抑感,自卑感,厌学,自信心不强等心理障碍,所以对这些学生,首先是要消除其心理障碍,增强学习的自信心。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老师对学生的爱能让学生产生一种自信心,一种舒服,一种安全,对那些心理脆弱、自弃的语文“学困生”更需要教师的爱心栽培。教师必须设法在爱的氛围中融化“学困生”学习语文的心理负担,彻底铲除心理恐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在上课时要善于发掘他们的优点,一见“闪光点”应及时表扬,及时鼓励,要让他们看到光明和希望。他们即使是错了,也要在肯定、鼓励其积极性的基础上,恳切指出其不足,循循善诱,而决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肆意批评和指责,而使他们顾虑重重,畏缩不前,把那些忽隐忽现的自信的火苗扼杀在摇篮里。
(二)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学困生”转化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这是一种需要,这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里的反映。它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或兴趣等形式,对学习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教师要努力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动机,促进他们转化。
1.寻找离“学困生”最近的教学资源,激发学语文的兴趣。
态度决定一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宋代程颐说:“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杨胜利老师也认为:“浓厚的兴趣超过一百种良好的教学方法。”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增强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心理学家研究也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索它,认识它;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特有的意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兴趣不是天生的,它要在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布鲁纳说:“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势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作为语文教师要有大语文观,将语文教材与我们的生活结合起来,引领学生广泛涉猎,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轻松的学习语文、快乐的运用语文。这样,既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电视,“学困生”往往喜欢看电视,作为语文老师可以来个顺水推舟,倡导学生看电视,但尽可能看好节目。同时,看了之后,要反思,要做笔记。为了落实,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有意给这些同学提供一些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看电视的收获。而这个过程又需要语文知识,反过来又能促使他们去学好语文。此外,像孩子们在路上所见到的广告,在街上看到的商店名,在购物时跟营业员的对话,生活中人们的话语,无一不可成为我们语文学习的内容。我想,只要我们抓住了孩子的心理的特点,利用像电视这些共同语言,跟孩子们进行沟通,因势利导,激起他们潜在的学习动机,这些孩子就一定能学好语文。
2.让学生体味成功的乐趣,树立学语文的信心,培养起良好的学习意志。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孩子还是很想把语文学好,只是感觉语文很难,觉得无从下手,有时觉得自己已经努力了,成绩却还是很糟糕,于是,他们就开始害怕、甚至讨厌语文了。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具有无可估量的潜力,但只有在意识中肯定了自己的力量之后,才有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同样“学困生”从语文学习中获得的成功感,也可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与此相反,如果学习总是失败,就会丧失信心,产生失败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以正面激励为主,多鼓励,以让“学困生”树立学语文的信心。
“意志倒下的时候,生命也就不在屹立,歪歪斜斜的身影,又怎耐得,秋叶萧瑟,晚来风急”。我们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小心呵护孩子们那一点点易碎的自信,并慢慢的培养他们学习语文、克服一切障碍的顽强意志。 狄更斯说:“顽强的意志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山。”如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把更多的赞扬给学生,把批评留在心里。在批改作文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学习给孩子们“借分”的做法,给孩子们的作文尽可能多的给分,而不要吝啬,反正数字的大小与用去墨水的多少不成正比。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我们:“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三)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困生”转化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在培养起学生些许自信的基础上,我们一方面要想办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继续树立和保护孩子们的那点自信;另一方面又要想办法在课堂上能留住孩子们的心,并让他们学有所获。这就势必要我们语文老师改变教法,进而促进学法的转变。
1.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培养“学困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面对当今新时期的青少年,服务于这样一种充满生气、有真挚情感、有更大可塑性的学习活动主体,教师决不可以越俎代庖,以知识的讲授替代主体的活动。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讲究教学策略,改变陈旧的、不适应现代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贯彻启发式教学,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学困生”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大胆实践,在主体参与过程中品尝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语文的动机。
(1)多带学生进网络教室,先试着让他们欣赏一些美的歌词、好文章,甚至是精彩的影视作品等,让他们漫漫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文学艺术的魅力。
(2)在课堂上可以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的读一些有趣的、好的课外书,读了之后还可以给机会让他们讲,他们往往也很乐意表达,而那些基础欠佳的孩子常常会遇到障碍,这时他们就会主动去克服。时间长了,他们便会自觉的努力学习,没准还会枕头底下放上一本好书,以做茶余饭后的享受,甚至会自觉地开始动笔写起来。
(3)教学课内文章时多创生情境。如教学《天静沙 秋思》时,就可以这样创设情境:除夕之夜,四处鞭炮阵阵,家家团圆,而你跟你的妈妈这时正在盼望一个人……与此同时,一个游子漫步于异地沙滩,朝着故里的方向,望着朦胧的月亮……这个人就是你的爸爸,他今年春节不回家!让学生闭眼想象这样的场景后,再学《天静沙 秋思》可能会事半功倍。
2.开展探究性学习,提高“学困生”学习能力
开展语文探究性学习,能有效地沟通语文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学以致用。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语文、解读语文、提高语文,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作为教师要善于为学生的学习设臵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活动。
例如,在课堂上就可以开展这样的活动:孩子们都喜欢新衣服,有时对父母买的衣服还很不满意。于是,就让同学们表演卖衣服和买衣服,去体验一下怎样推销,怎样选货,怎样谈价等等。在活动中,同学们一定会有很多的收获,同时还会喜欢上我们的语文课堂。
3.指导学习方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虽然学习语文也有积极性,且他们并不比其它学生少下功夫,但是他们的语文成绩却总是上不去。其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语文学习策略,不会对信息进行加工储备,不会反思调控自己的语文认知过程与方法。郭沫若说:“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在小学学过一篇文章——《金色的鱼钩》,文中的伤员们就靠炊事班长一人钓鱼、挖野菜维持着生命。教学中,如果我们教师不多培养学生“钓鱼”、“挖野菜”的能力,将来也会有更多的伤员需要我们照顾。因此,我们对“学困生”在弥补知识缺陷的过程中,应尽可能让他们掌握较多的基本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像学习数学中的例题那样对待、学习每篇课文,教师多给学生菜子,少给现成的菜。古人云: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以渔,终身受用。当然,对不同的学生我们要因材施教。
4.掌握反馈信息,精心设计练习
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掌握反馈信息,对语文“学困生”要格外留心,多给他们关爱,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采取措施,弥补缺陷,以保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精心设计难易层次不同的练习,做到有的放矢,练在点子上,多次反馈,重视个别辅导,具体地帮助“学困生”弥补缺漏,使之每一节课、每一天都有收获,哪怕学一个词,记一个好句子,练一二篇小字,都是进步。教师可利用课前10分钟休息时间,让学生或自己在黑板上抄一二个好词语,一句优美的、有哲理的好句子,让他们欣赏、积累。
(四)课后灵活多样,实施有效辅导
1.个别辅导
有些“学困生”,课堂上无法消化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教师又不可能过多兼顾他。这时,教师可采用课后补差加强辅导。在这里,教师要特别注意教学态度,不能因为他们接受能力差而指责他们,那会使学生背上沉重的负担。如教授文言文时,有的学生对一些文言实词总是不能理解,下课后,可以请他们到自己身边进行个别辅导,鼓励他们多积累、多记忆。正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只要摸清每个“学困生”的特点,根据他们的个性特征,使用不同的辅导方法,相信“学困生”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进进步。
2.生生辅导
每个班都有一些聪明能干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学有余力,学习感到很轻松,可以将这部分优生动员起来,在班上建立一个优生一个“学困生”的一对一帮助对子,这样的话“学困生”得到了发展,优生也得到了锻炼,老师也省下了不少精力。每一个对子发一个辅导本,要求优生对“学困生”每天都要做出辅导,并作好记录。老师特别要作好监督,对做得好的学生提出奖励。
除此之外,还要重视培养“学困生”的良好个性心理品质,耐心指导,严格要求,使他们逐步养成勤学好思、细心感悟、注重积累、看书练笔、答题缜密、书写整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还要建立“学困生”成长记录袋,搜集整理“学困生”转化过程资料,总结研究转化的规律。
“学困生”转化工作是一项实践周期长、涉及因素多、工作难度大的教育教学改革,许多实践还停留在表面上,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提高。今后我们应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特点,拓宽改革面,加大实践力度,把对策集中到“学困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能力的提高、“学困生”的学与教师教的依附关系上,继续进行探索,为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做出应有的贡献。唯有这样,才能实现新课改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均衡发展。
初中学困生转化措施 篇15
说实话,农村的学生不如城里的学生见多识广,尤其是农村的语文学困生,认为学习语文简直就是浪费生命,唉!不幸啊!我结合自己的不长时间的语文工作经验,简要的说一下自己的语文学困生转化的措施:
1 课堂监督
课堂上时刻注意学困生的“动向”,关心他们的一举一动。多创造机会让学困生表现,让他们多动脑、多动口,体验到语文学习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使他们爱上语文课、喜欢上语文课。并及时的表扬他们,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价值,继而增强学习的信心。
2、课外辅导
学生们一般家里学校不是太远,一有时间,我就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有时可以利用放学后的时间晚回家一会,也可以是午休时间,还可以是可见得大休息时间,找个学困生谈谈心,询问一下“今天的课堂知识掌握的怎么样?”并且可以个别辅导一会。
3、优生帮助
发挥优生的优势,利用“一帮一”或“几帮一”帮助学困生在学习上能取得较大的进步。安排特殊座位,以优带差。向学困生介绍学习方法、学习经验、学习小窍门等。与此同时,教育优生不要表现出自己学习上的优越感,以免使差生产生反感情绪或自尊心受到伤害,不仅无益与学习,反而有害。那么优帮差就只会是一厢情愿了。
4、书籍开路
一些语文学困生非常喜欢看课外书。可以抓住他们的这一爱好,积极利用,使他们学语文。多找一些课外书或是在图书馆里借课外书(农村的孩子条件不好,家里很少有藏书,也很少有学生买课外书看,所以他们看的课外书质量和城里的孩子没法比)书籍的性质是积极向上的,也是他们看得懂、喜欢看的,这样不仅能拓宽他们的眼界、知识面,还可以趁此机会要求他们写写读后感、评价人物、写写心得等。让他们意识到学习语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意识到语文学科是其他一切学科的基础。学好语文很重要。
5、多奖少罚
灵活采用奖惩机制,对学困生的点滴进步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适当的奖励,并鼓励其再接再厉,继续进取。让学困生要经常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价值被别人肯定的好心情。对他们的小小不然及时与学困生的家长取得联系,并希望和要求的错误可以忽略不计,或者进行诚恳的说服教育,而不进行严厉的批评和苛责。
6、家校联合
家长与学校一道解决他们的学习问题。即使了解学困生的学习、生活、思想上的波动情况。经常、定期家访,适时的给家长一些情报,让孩子在家里能得到表扬和肯定,以促进其转化。
总之,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几千年前的老祖先都这么说。措施都是人为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促进学困生的尽快转化。我在工作中就是这样做的,虽然没做到最好,但是我会想办法做得更好!农村的孩子条件虽不好,但是他们也是祖国的未来啊!农村的孩子即使不能成才,也要“成人”,这是我的想法。我觉得也应该是广大的农村一线教师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