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初中教案 > 初二教案 > 《草》教案【精选6篇】正文

《《草》教案【精选6篇】》

时间: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句子吧,从语气上分,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那什么样的句子才具有启发意义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下是漂亮的小编帮家人们收集的《草》教案【精选6篇】,欢迎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草》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信息资料:生字卡片、相关图片、音乐磁带、学生查找诗人的相关资料。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挖掘积累。由学生课前积累的古诗展开背诵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图片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观察到的内容。

师: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长,春天的孩子兴致高昂。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你们对春天有没有新的发现。(板书课题)

先来学习《草》。

对话平台

自学

1、自读古诗《草》,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内互相检查读诗情况,教师纠正字音“荣”“烧”。

感悟

1、自由读古诗,思考:自己哪里读懂了?哪些字词还不懂?

2、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

3、全班交流讨论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1)“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课件,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长得很茂盛。

(2)“岁”可问学生几岁了 ,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几年就是 几岁,“一岁”就是一年。

(3)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并让学生说说草什么时候是“枯”?什么时候是“荣”?

(4)“尽”可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火只能烧光草的叶和茎却烧不完地下的草根。朗读

1、自由读: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喜欢小草那种生生不息,顽强的生命力。)

2、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配乐读——竞赛读。背诵

1、情境背诵:教师创设把《草》背给家人听的情境,引导学生背诵。

(如“离离原上草”我怎么听不懂呢?怎么不写花,只写草呢?……)

2师生共同扮演妈妈、哥哥、爷爷等角色进行表演背诵。练习

1、填空。

离离       ,一岁一       。野火       ,春风       。

篱落疏疏一径深,       。       。飞入无处寻

2、按要求分类。

未  追  店  枯  徐 烧  荣 菜  宿

独体字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上中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书写

1、学习书写“枯 、荣、烧”三个字。重点指导: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评议展示。

《草》教案 篇2

【教学设想】

《草》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古诗两首》中第一首。是唐代白居易写的一首送别诗,课文选的是前四句。低年级儿童对古诗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采取“以读带译”的教法,即先读通、读熟、读懂、读好译文,然后再读读通、读熟、读懂、读好古诗。在讲解古诗时,一是通过古今诗歌对照解词、析句、翻译;二是画诗为画,使诗句内容形象化。最后配以诵读、吟唱。这样学生就能领悟内容 ,体会诗情。

【教学目标】1、利用字理知识学习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教具准备】

vcd、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运用“四读”(读通、读懂、读熟、读好)方法学习现代文

《草》:原野上长满了又多又密的草,每年都枯死一次又茂盛一次。

野火无法把它们烧完,一到春天又生长起来了。

“读通、读懂、读熟、读好”具体体现了“感知、领悟、积累、应用”这一习得语言的规律,显示了它的科学性。

二、借助现代文学习古诗

1、揭示课题读古诗:

刚才同学们认真地学习了《草》。接下来我们学习一首内容相同的古诗《草》。     板书:草

⑴ 这首诗的作者是白居易。这首诗的产生还有一个故事呢!传说白居易16岁那年,他带着自己的一篇诗稿去拜见大名人顾况。顾况一看白居易这个名字,就开玩笑说:“长安的大米很贵啊,‘居’在这里不‘易’啊!你有什么本事?”白居易拿起一支毛笔,在墙上“唰唰唰”就写起来,当写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两句时,顾况拍着手说:“好好好!有这样的才能,你在长安居住就容易了。”后来,在顾况的指导下,经过自己努力,成为了著名的诗人。

⑵ 课文《草》是选取这首诗前四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① 个人读;     ② 同桌读;     ③ 指名读;     ④ 检查读。

⑶ 要求学生把:离离、原、岁、枯、荣、尽等“字眼”,在现代译文《草》中找出对应的词语,用“o”标出。

2、析词、解词、翻译:

⑴ 全景板画,从词悟句:

在讲“离离原上草”一句时,教师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勾画出一幅简单的草原图。教师说:“谁能看图说说,原野上的草长得怎样?”由此引导学生理解“离离”的意思 。      (草很茂盛的样子)      这时老师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离离原上草”的意思说一说。

⑵ 连续板画,显示变化:

讲到“一岁一枯荣”一句时,先引导理解:      岁:出生9年,就是9岁。      荣:山上有草有木,与“枯”是反义词。      每年有四个季节,接着教师连续画“春夏秋冬”四幅草原图。      发芽──茂盛──变黄──干枯。      师:“谁能说说这四幅图的意思?一年中有哪两次最明显的变化?”      老师又让学生把词语“荣”、“枯”贴到对应的图画下。最后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一岁一枯荣”的意思。

学生们能根据黑板上的画,说出草原上一年四季的变化,较好地理解了这句诗的意思。

⑶ 改添板画,寻根求源:

讲到“野火烧不尽”一句时,先学习:     “烧”与“绕”、“浇”的区别。     “尽”字中的“尺”像杯子,杯子倒过来,里面没有水了,所以“尽”意思是“完”。     接着教师在黑板上改添图画,使学生领会“烧不尽”的是草根。     师:到了冬天,原野上的草一片枯黄,野火一烧,烧了个清光,但为什么又说“烧不尽”呢?     (边讲边将草改成黄色,画上熊熊大火烧枯草的情景,擦去原野图地上的草)     生:因为地下的草根没有烧掉。     教师根据学生的话,画出地下的草根。

⑷ 指名板画,引发联想:

教师让几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第4句诗的意思,学生根据“春风吹又生”的诗意,画出了短短的草芽。教师又让学生说说他画的意思。

由于将难懂的诗句化为形象的简图,低年级学生不但易于理解,而且感到有趣。

三、熟读成诵,背诵表演

1、吟唱《草》。

2、扮演角色背诵《草》,讲解诗句意思。

积累古诗重运用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指导背诵。背诵的目的在于积累,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

《草》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2、理清本文的线索,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

3、体会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

4、理解周副主席的高尚人格

教学重点:

体会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的生活是幸福的,也是多姿多彩的,但是,请同学们记住的是: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他们的生命换来的,在这些先烈中,你最熟悉的是哪一位,能否给大家介绍他的故事呢?(学生讲故事)今天我们再跟随当代作家王愿坚,去结识一些为我们取得幸福生活而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的人们今天,我们学习王愿坚的《草》,看这篇小说里作者是怎样把红军战士过草地的艰难,又是怎样把周副主席和草联系在一起,从而表现周副主席的伟大人格的(教师板书课题)

二、揭示目标,明确任务

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焦灼( ) 薄雾( ) 愠怒( ) 惶惑( ) 湿漉漉( )

蔫巴( ) 飒飒( ) 抽噎( ) 一霎( ) 踉踉跄跄( )

2.作者简介

王愿坚,现代作家1944年参加革命,1953年深入老根据地,采访了许多革命前辈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从而激发了创作热情,丰富了创作题材从1976年年底到1977年7月,王愿坚连续写了10篇以长征为题材的短篇小说,“这些作品,是用短篇小说这种艺术形式来塑造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形象的一个尝试”本文就成功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他从1954年开始,陆续发表了十多篇短篇小说,其中有《党费》、《粮食的故事》、《支队政委》等反映苏区人民斗争生活的;也有《七根火柴》、《三人行》、《赶队》等反映长征路上战斗生活片断的;还有《普通劳动者》、《妈妈》、《休息》等表现革命前辈在新中国建设时期精神风貌的

3.关于草地

课文中的“草地“特指松潘高原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课文中的“草地”特指松潘草地,即松潘高原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为阿尼玛卿山、岷山和巴颜喀拉山之间的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多草甸、沼泽为四川省主要牧业基地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这里

四、自主活动,指导自学(学生轻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长征过草地的时候,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得知红军战士因误食有毒的野菜而中毒的险情,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不仅仔细辨识毒草,而且亲口咀嚼毒草,果断作出英明决策,引导红军战士正确对待困难

2.请按照概括故事情节的脉络“开端—发展——结局”来概括这篇文章的结构

【明确】开端—战士误食毒野草 班长摸黑去报告(误食毒草)

发展—撇开毒草忙救人 引出担架设悬念(持草求救)

—主席下令辨毒草 不顾安危尝毒草(尝草辩识)

结局—平易近人议吃草 启迪战士悟真理(议草救人)

小结:由此来看,本文所展示的野草已不再是我们以前所读到的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的草,也不是所看到的滚着晶莹的露珠的朝气蓬勃的草,而是和国民党反动统治者一样要争夺红军战士生命的毒草,那么这篇文章为什么还要以“草”为题呢?

线索是谋篇布局的重要因素,是指自始至终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常见的有:时间变化、地点转移、某一事件、某一事物、某一人物、感情发展变化、所见所闻等

3.结合引文的内容,理解全文以“草”为题的作用

【明确】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提示了小说的线索,还暗示了文章的主题正文前面有一段引语,其中的“最甜”一语双关,既指“糖”“甜”,更指今天的人们继承了当年红军长征的革命传统,用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去创造更美的生活

4.这篇小说描写了哪些人,作者想要刻画的人物是谁(主人公)?

【明确】 周副主席(主人公) 战士杨光(线索人物)

以他的所见所闻展开故事情节发展的脉络,又以他的眼睛及他的所感向我们展示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光辉形象从普通人的角度来反映红军长征中感人肺腑的事迹,更令人信服,更显得亲切感人同时,杨光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优点也正是千千万万红军战士身上所共有的优点,也让我们更深地体会到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战士、这样的队伍,我们的革命事业才会成功

这篇小说描述了长征过草地的时候,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得知红军战士因误食毒草而中毒的险情,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不仅仔细辨识野草,而且亲口咀嚼野草,果断做出英明决策,引导红军正确对待困难的故事,突出展现了周副主席高尚的人格魅力、高超的领导艺术和高屋建瓴的领袖风范,表现了红军战士对周副主席的爱戴、敬仰之情

五、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杨光发现担架上躺的是周副主席后,心理活动怎样?杨光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应?

【明确】立刻惊住(因突然来的刺激而精神紧张)、惶惑(疑惑而不知所措)、不安(心神不定而深感内疚)、大吃一惊、心头像刀在绞

这些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形象而细腻的描绘了杨光邂逅病重中的周副主席复杂的心情变化过程,充分地表现了杨光对周副主席的爱戴和敬重之情

2.周副主席尝毒草时的动作和神态如何?细细品味作者用词的精妙

【明确】动作:举起、看了看、放进、咬下了、闭住、抖动、吐掉、还给

神态:一双浓眉渐渐皱紧了眉头

这些词语,充分地表现了作为红军领袖的周副主席虽身患重病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对红军战士的生命和健康高度关注,对革命事业极端负责、无比忠诚的高贵品质和伟人的气度

3.请你用一个或长或短的句子来说一说你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认识

【参考】周副主席有着关爱战士胜过关心自己的高尚人格,有着正视困难、藐视困难的英雄气概

4.说说你以前对周副主席的有哪些了解,结合本文提供的材料,谈谈你的副主席的认识

六、拓展延伸 鉴赏文本

大家读完文本,周副主席的高尚的人格魅力、高超的领导艺术和高屋建瓴的领袖风范不禁令人肃然起敬,语言虽平淡无奇,却使人感受到巨大的力量请大家从文章中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

【参考】

1.革命斗争需要我们吃草,我们就去吃它而且我们还要好好总结经验,把草吃得好一些!

【理解】周副主席指引红军战士要承认困难,更要能面对困难

2.(他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理解】强调了青年一代继承并发扬革命传统的必要性,强调了革命精神、革命意志对于壮大队伍、克敌制胜的重要性

3.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

【理解】 前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是“全军都敬爱的人”,后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关爱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惟独没有自己的高尚人格,正视困难、藐视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以及善于引导、启迪红军战士的高超领导艺术

七、课时小结 布置作业

1.“总理的惊人之处有六:一是死不留灰,二是生而无后,三是官而不显,四是党而不私,五是劳而无怨,六是去不留言周恩来的六个‘大无’,说到底是一个无私……总理在甩脱自我,真正实现‘大无’的同时,却得到了别人没有的‘大有’有大智、大勇、大才和大貌——那种倾城倾国、倾倒联合国的风貌,特别是他的大爱大德”—梁衡《大有大无周恩来》

2.以“吃草”为话题,联系今天的生活谈谈自己的看法

(1)从周副主席尝毒草、议毒草,学习他的高尚人格、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闪光的辩证法思想

(2)要懂得植物学方面的有关知识,学会识别无毒和有毒的野菜,以便保护自己,战胜困难

(3)今天,人们已解决了温饱问题,过上了小康生活,开始以吃野菜这时尚,这是物质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表现,体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

(4)鲁迅先生曾说:“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是血”又把自己当做是人民大众的“孺子牛”从牛感受鲁迅先生倡导的奉献精神

(5)忆苦思甜,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

《草》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

1、体会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

2、理解课文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2、难点:理清课文的线索。

[教学时数] 二教时

[教学过程 ]

第一教时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王愿坚,山东省诸城县相州镇人。当代作家。创作《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等十多篇短篇小说。

2、关于“草地”

课文中的“草地”特指松潘草地,即松潘高原。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为阿尼玛卿山、岷山和巴颜喀拉山之间的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多草甸、沼泽。为四川省主要牧业基地。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这里。

二、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注意读出课文中人物对话的语气。

三、阅读课文,理清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第一部分(1—5)故事的开端:红军过草地的第四天,二班战士因误食有毒草野菜而中毒,二班长杨光摸黑寻找部分向上级报告。

第二部分(6—16)故事的发展:杨光找到一支红军小队伍,恳求医生前往救人,而医生也有紧急任务在身,于是杨光拦住路口不让医生走,一时陷入僵局。

第三部分(17—36)故事的进一步发展和高潮:杨光的举动惊醒了昏迷之中的周副主席,周副主席询问战士中毒的原因,仔细观察并亲口咀嚼有毒野菜,提出处理意见。

第四部分(37—结尾)故事的结局:杨光和其他战士聆听周副主席评说吃草的意义,从中获得巨大力量,立即执行命令。

四、探究

课文中有些话看起来平淡无奇,仔细想想又觉得余味无穷。阅读下面的句子,你有怎样的感受?

1、(他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2、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第一句中两个“就会”强调了青年一代继承并发扬革命传统的必要性,强调了革命精神、革命意志对于壮大队伍、克敌制胜的重要性。

第二句,前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是“全军都敬爱的人”;后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关爱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人格,正视困难、藐视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以及善于引导、启迪红军战士的高超领导艺术。

五、小结

全文以“草”为线索安排故事情节:红军战士误食毒草草而中毒——周副主席辨毒草、尝毒草——周副主席议吃草、红军战士悟真理。这样写,结构紧凑,脉络分明,有力地刻画了人物形象,表现了小说的中心意思。

六、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一。

第二教时

一、 复习旧课

二、 继续学习课文

1、思考:杨光发现担架上躺的是周副主席后,心理活动怎样?把描写杨光心理活动的词圈出来。周副主席尝毒草时的动作和神态如何?把描写周副主席动作、神态的词圈出来。细细品味作者用词的精妙。

学生小组使用,讨论交流:

先是“立时惊住”,接着感到“惶惑”;面对周副主席的招手,杨光又深感“不安”;当眼见周副主席病得十分严重时,杨光“大吃一惊”,“觉得心头像刀在绞”,这些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形象而细腻地描绘了二班长杨光邂逅病重中的周副主席那复杂的感情变化过程,最后聚焦到对周副主席病体的关切和忧虑,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对周副主席的爱戴和敬重之情。

周副主席仔细观察有毒野菜时的神态:“仰起了头,眼里浮上了异常的严肃的神情”,详细询问有毒野菜长在哪里和它的味道,这些都为紧接着周副主席尝有毒野菜的情节加大了蓄势的力度。

周副主席亲自尝有毒野菜是全文的高潮。作者动作一系列描写周副主席尝有毒野菜的动作和神态的词:“举起”“看了看”“放进”“咬下了一点”“干裂的嘴唇闭住了,浓密的胡须不停地抖动着,一双浓眉渐渐皱紧了”“吐掉了残渣”“还给杨光”,这些词语和句子,充分表现了作为红军革命领袖的周副主席虽身患重病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对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高度关注,对革命大业业极端负责、无比忠诚的高尚品质和非凡气度。

接下来写周副主席“非常明确”的命令,以及对年轻卫生员惊叫的回答和示意,进一步表现了周副主席的高尚品质和伟人气度。

2、思考:

课文以“草”为题目,有什么含义?

课文以“草”为题目,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提示了小说的线索,还以此引发出思想的火花。正文前面有一段引语,其中的“最甜”一语双关,既指“糖”“甜”,更指今天的人们继承了当年红军长征的革命传统,用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去创造更美的生活。

三、 拓展练习

从课文提供的材料想开去,以“说吃草”为话题,谈一点或几点自己的看法,

与同学交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忆苦思甜,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

2、从周副主席尝毒草、议毒草,学习他的高尚人格、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闪光的辩证法思想。

3、要懂得植物学方面的有关知识,学会识别无毒和有毒的野菜,以便保护自己,战胜困难。

4、今天,人们已解决了温饱问题,过上了小康生活,开始以吃野菜这时尚,这是物质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表现,体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

5、鲁迅先生曾说:“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是血。”又把自己当做是人民大众的“孺子牛”。从牛感受鲁迅先生倡导的奉献精神。

四、 小结

这篇小说描述了长征过草地的时候,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得知红军战士因误

食有毒的野菜而中毒的险情,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不仅仔细辨识毒草,而且亲口咀嚼毒草,果断作出英明决策,引导红军战士正确对待困难,从而成功地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五、 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五愿坚的作品。

《草》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会写,会认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自然界许多事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唤起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从中领悟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5个生字,在四字格中正确书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小草、泥土、透明玻璃杯、头饰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课题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第13课,齐读课题

二、动画欣赏,感知课文第一自然段

1.过渡: 现在让我们来到小河边,听一听小河与小草之间的故事(大屏幕播放朗读动画)。

2.导入:小朋友们看得真认真,听得真仔细。

(1)(ppt出示小河图)看,这是一条什么样的小河?(弯弯的)

老师把录象里这条弯弯的小河请到黑板上来。(师画小河)

(2)河两岸的青草长得怎么样?(长满了)你能让这些青草长满小河边么?

请学生到黑板前将青草的贴图贴在小河边。

3.(ppt出示第一自然段)弯弯的小河配上青青的小草,真漂亮。谁能用美美的语气读一读?

4.指名读,齐读。

读得真好,小河和青草也笑着表扬我们呢!

二、紧扣词语,精读感悟,演读深化

(一)紧扣“更欢”

1.(ppt出示小河笑图)再看这时的小河是什么样的?(快乐,高兴,欢快……)

(ppt出示“……你的水真清啊……”)谁能帮小草夸夸这条小河?

2.指名读,男女分读

你觉得什么样的小河是清清的,你见过清清的小河么?

(1)(ppt出示清水图):你看见了什么样的小河?你站在小河边能看到什么?(指名说说自己的感觉)

(2)对了,站在河边一眼就能看见水底的鱼儿和石头。

(ppt出示词语:清澈见底)老师送给大家一个词语:清澈见底。就是形容河水很清,一眼能看到底。这个词在我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能用上。

齐读。

3.为什么小河水这么清呢?

(ppt出示“这要感谢你呀……浑浊的泥水了”) 指名回答

是的,小草是用他细小的根须紧紧地抱住河岸的泥土。

老师紧紧抱住了这棵小草(师抱学生)你刚才被老师抱有什么感觉?

如果没有小草把河岸的泥土紧紧抱住,这条小河会怎么样呢?

(做实验)这就是从这条小河里舀出来的水,看这水怎么样?这是小河边的泥土,没有了小草的保护,泥土就会一点一点地掉到小河里去,看,河水会变(浑浊)了。对,失去小草保护的河水就变浑浊了。

谁能帮小河感谢一下小草。

指名读

4.说话练习

(出示ppt“因为小草将河岸的泥土紧紧抱住,所以小河 ……”)指名说

(ppt出示“这要感谢你呀……浑浊的泥水了”)你能读出感谢的语气么?

5.指导分角色朗读表演。

6.小草真是保护环境的小能手,他保护了小河的的清澈,不仅小河要感谢他,我们人类也要感谢小草,如果你是爱到小河里游泳的孩子你怎么感谢小草呢?

(二)紧扣“更绿”

(过度)听了小朋友的夸奖小草也长得更绿了。

1.(ppt出示“你长得碧绿碧绿的,真让人喜爱”)你来夸夸

2.比较句子

①你长的碧绿碧绿的,真让人喜爱!

②你长的碧绿的,真让人喜爱!

学生自己练读,问:读这两个句子进行比较,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第一句,第一句夸赞小草是碧绿碧绿的,有两个碧绿,感觉到小河对小草是由衷的喜爱)师评:碧绿的意思是很绿,碧绿碧绿的意思是不但很绿,而且绿的惹人喜爱。

3.碧绿碧绿的小草,你们喜欢吗?(喜欢)

如果你是小河,你能美美的称赞小草吗?

自由练读、指名读,两个小组比赛朗读

4.过渡:小草为什么会这么绿?

(ppt出示)(学生回答)如不能回答,让小草来告诉我们吧。

5.啊!原来小草又感谢小河给了小草足够的水分。如果小河不给他水分它会怎么样?(它会干枯)出示干枯的小草,学生体会小河的重要性。如果现在你是一株干枯的小草,你最想说什么呢?你还想说什么?

(三)、深化认识,学习第六自然段

1.过渡:通过这两次对话,它们今后的生活会怎么样呢?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问:为什么小河流得更欢了?小草也长得更绿了?

小组讨论学生自由说。

3.小结:因为它们互相帮助、互相感谢、和睦相处,所以,小河流得更欢了,小草也长得更绿了。他们生活在一起很开心。

三、拓展

大自然中,象这样的好朋友可多啦!他们生活在一起相互帮助,相互依靠,谁也离不开谁,你们知道有哪些这样的好朋友吗? 生说

四、指导写字

1.认读生字:住、分、干

2.记忆字形,说说你觉得哪个字比较难写,你想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3.指导书写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教师巡回指导,提醒注意写字姿势

《草》教案 篇6

教学目标:1、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与人和睦相处的重要性

3、品味词句,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强烈愿望

教学重点:品位词句,朗读课文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对策:抓重点词句、品位、领悟

教学准备:挂图、投影片、词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河与青草》,生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挂图:图上有些什么呢?图上的小河和小草是什么样的?小草长在哪儿呢?(指导看图,指名回答)

2、出示句子:弯弯的小河边,长满了青青的小草

(1)指名读句子

(2)小河边的小草多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指名回答。指名读好“长满”

(3)弯弯的小河边,长满了青青的小草,多美呀,谁能把这句话的美读出来?(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过渡:小河里的水真清啊,小河边的草真绿啊,为什么呢?小朋友想知道吗?

(二)学习二、三自然段

1、学生自由轻读二、三小节,想想小河和青草都说了什么?

2、指名交流,说说小草对小河说了什么?

3、出示第二小节:

(1)聪明的小朋友一定都知道这是小草在赞美小河呢?谁来学学?(指名读)

(2)思考:小草在赞美小河的什么呢?(指名回答)圈划“真清”,小草在赞美小河的清澈呢,谁再来赞美一下小河(指名读、齐读) 板书:清

(3)有感情齐读第二小节

过渡:听了小草的赞美,小河骄傲了吗?

(4)出示第三小节:

指名读并思考:从哪里知道了小河没有骄傲呢?指名回答 板书:感谢

(5)为什么小河没有骄傲?指名回答

(6)“紧紧抱住”读出什么?动作演“紧紧”,指名读好“紧紧抱住”

(7)“要不,我早就变成浑浊的泥水了”是什么意思?

演示,帮助理解“浑浊”

(8)师述:为了小河的清澈,小草就这样紧紧地抱住河岸的泥土,你说小草不值得小河的感谢吗?

(9)请大家用感谢的语气齐读第三节

(10)说话训练:如果你是小河里游泳的孩子,你准备怎样感谢小草?(自由说、指名说)

过渡:小河里的水清清的,小河边的草绿绿的,小朋友们,想听听小河对小草的赞美吗?

(三)学习四、五小节

1、指名两人读四、五小节

2、理解第四节

(1)出示:你长得碧绿碧绿的,真让人喜爱!

你长得碧绿,真让人喜爱!

a指名读

b如果你是小草,你喜欢听哪一句?为什么?

c读好“碧绿碧绿”,再读好句子 板书:绿

(2)听到这么美的赞叹,小草骄傲了吗?

3、朗读第五节

(1)同桌互读,讨论:小草为什么要感谢小河? 板书:感谢

(2)你能把它读好吗?(自由读)指名读、同桌读、齐读

4、分角色读4、5节

(四)学习第六小节

1、小河为什么这么清,小草为什么这么绿,你明白了吗?

2、说话:因为它们和睦相处,相互付出,所以小河与青草最后会怎样呢?

3、出示第6小节

师:和睦相处的日子多幸福啊,让我们一起美美的把最后一节读一读。

(五)做游戏

学生上台表演,一个学生演小草,一个学生演小河。

三、练习说话

指图:小河慢慢向前流,流过树林、流过田野、流过山岭,小河与大树、小河与庄稼、小河与麦穗会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