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优秀27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
七年级音乐教案 1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江河万古流》;欣赏《黄河船夫曲》《保卫黄河》。
教学目的:
学会歌曲《江河万古流》,理解歌曲中旋律、节奏与歌词的密切关系,两段相同结构的歌词与不同旋律和节奏造成的艺术效果。欣赏《黄河船夫曲》和《保卫黄河》,了解黄河──一中国的母亲河,体会在《保卫黄河》中所表现的黄河的汹涌气势和中华民族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以提问导入新课
我国幅员辽阔,有很多江河、湖泊,在众多的江河中,最著名的是哪两条?它们流经的省份有哪些?为什么?
黄河和长江(可出示地图)。
黄河:青海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
长江:青海省(通天河)、西藏自治区(金沙江)、云南省(金沙江)、四川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
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中华民族对它们有着特殊的感情。《江河万古流》中寄托了我们对黄河、长江的感情。
(二)教唱《江河万古流》
1.播放歌曲《江河万古流》。
2.讲解歌曲中的节奏难点,并做练习。体会歌词与节奏、曲调结合在一起所表达的情感。
3.教唱歌曲,并打拍子唱乐谱。用自然的、较深沉的声音演唱歌曲。
4.学唱歌曲后,启发学生体会歌曲的结构──单二部曲式(二段体)。两段开始处的不同旋律所表达的不同情感,旋律的再现起到歌曲“统一” 的作用。
(三)欣赏《黄河船夫曲》(2遍)
以提问引入欣赏内容:
你是否知道与黄河、长江有关的故事,或以黄河、长江寄托某种感情的音乐作品?
1.欣赏一首描写黄河边人们生活的歌曲──《黄河船夫曲》。(第一遍)
2.参考谱例找出歌曲中的“重复”部分。
3.其旋律是由几句构成的?歌曲的分句与歌词的写法 渊F比)和内容有着直接的关系。
4.跟着录音模唱这首歌曲。(第二遍)
(四)欣赏《保卫黄河》
1.以“抗日战争”引入欣赏──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提问:在这个作品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气势?强调中华民族不畏强的精神和乐曲中所表现出的滔滔河水奔涌向前的宏伟气势。
2.介绍《黄河大合唱》及其词作家光未然,曲作家冼星海。简单介绍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创作背景。
3.介绍《保卫黄河》中的主题旋律。分段欣赏,感受不同音乐形象:引子、主题旋律(第
一、二部分)、主题展开(第三部分)、宽广的旋律(第四部分)、主题再现(第五部分)。
4.完整欣赏。
第二课时
《银屏之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欣赏根据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主题歌《枉凝眉》《滚滚长江东逝水》《敢问路在何方》《好汉歌》。
【教学目标】
1.通过讨论能够对四首电视连续剧主题歌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做出分析。
2.欣赏、感受、体会每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通过学生参与表演活动对音乐作品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得以体验和认识。
4.了解、熟悉影视音乐的不同类型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欣赏、感受音乐中的情感,表演、塑造和体验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征。 2.难点:使学生了解影视音乐的不同类别和音乐在电影、电视剧中的作用。
学生课前准备:
(1)练唱影视歌曲,了解四大名著中的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
(2)准备《西游记》《三国演义》中人物孙悟空、猪八戒、唐僧、沙僧、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曹操的面具、道具(金箍棒、大刀、扇子等)、乐器(古筝)。教师准备:多功能电化教学设备、钢琴、录音机、影碟、打击乐(鼓、钗、锣、木鱼、三角铁)。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电脑播放歌曲《枉凝眉》《三国演义》《敢问路在何方》《好汉歌》片断(每首约30 秒时间)引起学生兴趣。
2.大屏幕显示问题:你们看过根据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吗?哪些人物形象给你们留下过深刻的印象?知道它们的音乐吗?
二、欣赏
1.通过大屏幕播放歌曲视频: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主题歌《枉凝眉》
2.大屏幕显示以下问题与文字:
(1)这部作品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
塑造了以贾宝玉、林黛玉为代表的“红楼人物”形象。
(2)这首歌曲有什么风格特征?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
歌曲具有明显的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节奏平缓,感情十分浓郁,表现了忧伤、惆怅、枉自悲叹的'情绪。音乐具有某种虚幻与超脱的色彩,好似今人追忆时的慨叹。
3.请一位学生用古筝演奏这首歌。
4.请一位或几位女同学来演唱这首歌,古筝伴奏。
三、欣赏:电脑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
1.老师范唱这首歌。
2.大屏幕显示问题:请你说出这首歌的音乐风格、速度、力度?(学生做课本中的练习)。 3.学生为三国人物设计音乐、肖像并表演展现人物性格。
出示打击乐:鼓、钗、锣、木鱼、三角铁,请五位男生戴上面具、服饰、道具。
表演展现出《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曹操五位英雄豪杰的不同个性形象。每位先上台前选择一件打击乐打出节奏代表所扮演的人物性格,再用动作展现英雄形象。 4.学生讲评。
5.教师归纳。
四、欣赏: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
1.通过大屏幕播放歌曲视频。
2.学生讨论:(大屏幕显示问题与文字)
(1)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这首歌的音乐情绪豪迈奔放、果敢有力,具有英雄性格,表现了人物的坚强品格和顽强意志,对人物进行了赞美和颂扬。
(2)节奏有什么特点?
歌曲很富有动感,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好似表现唐僧师徒四人赶路的行进姿态。
(3)它塑造了唐僧、孙悟空师徒四人怎样的形象?
塑造了唐僧师徒四人不畏艰险、跋山涉水去西天取经的英雄形象。
3.请四位男生在音乐声中表演师徒四人路经艰险的情影和形象。(学生准备好服装、面具、道具)
4.学生讲评。
5.大屏幕显示问题和节奏型。
哪位同学从音乐和他们行进的姿态中体会到了什么典型节奏?并能在歌曲中找到? 切分节奏型:× × × × . ×|× × . 0 0 |
6.学生用“达”按歌曲音调练习打切分节奏。
7.老师结合“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的深刻哲理启发教育学生。路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脚下,看我们怎样走好自己的路。
五、欣赏并演唱
1.电脑播放: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主题歌《好汉歌》。
2.大屏幕显示问题与文字:
这首歌塑造的是什么形象?突出了什么特征?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歌曲塑造的是梁山好汉的形象,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采用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旋律奔放、豪爽,音程起伏跌宕,节奏感很强,音乐形象十分鲜明。
3.学生以一领众和的形式演唱《好汉歌》。
4.请一位男生领唱全体男生合唱。
5.再请一位男生领唱全班合唱。(唱出梁山好汉的气势)
六、学生讨论
1.大屏幕显示问题与文字:
听完这四首电视连续剧主题歌,影视音乐有哪些类型和作用?
类型:主题歌、插曲、情节音乐、背景音乐、片头曲、片尾曲等。
作用:深化主题、突出剧情、烘托气氛、抒发情感、易于理解和传播。
2.老师归纳总结:提示学生多关注影视中的主题歌和音乐。
七、请同学们唱一唱你们所熟悉的影视歌曲( 男女生独唱、小合唱、全体唱等演唱形式)。
七年级音乐教案 2
【教学内容】
1、学唱河北民歌《小放牛》。
2、欣赏京剧版本、任桂珍民歌版的《小放牛》。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河北民歌《小放牛》。
【教学难点】
1、八分休止符。
2、切分音的准确处理。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这首歌曲,使学生初步了解一问一答的对唱形式。
2、激发孩子对民歌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材分析】
《小放牛》是民间歌舞剧《小放牛》中的一段男女对唱。剧中小姑娘问路,俏皮的小牧童故意刁难,要姑娘答上他提出的问题,才肯告诉她。于是二人就一问一答的对起歌来。这首河北民歌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二四拍,一段体,五声徵调式,全曲由四个乐句构成。第一、第二乐句是一对上下句,第三、第四乐句是前两句的变化重复(换头合尾与同头换尾)。音调明快流畅,歌舞的形式生动,活泼有趣,充分表现出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开朗乐观的性格。歌曲中八分休止的切分节奏非常突出,使歌曲显得诙谐、活泼。旋律的发展始终围绕着主题素材展开,流畅、一气呵成。很容易记忆,成为流传很广的一首河北民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教鞭。
【教学过程】
一、欣赏河北另一版本的《小放牛》。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河北民歌(1)请同学们听听它唱了什么内容?你可以从中挑选你印象最深刻的来说(赵州桥)?(2)歌词有什么特点?(一问一答式)
二、赵州桥的介绍和传说。
(1)同学们,歌中唱到的赵州桥你们听说过吗?有谁能把你所知道的和我们分享一下?让我们通过一个短片来进一步的了解它!(播放视频)
(2)这么坚固的桥,到底是谁造的呢?真的是歌中所唱的鲁班吗?不是。其实是隋朝的李春所修,歌中提起的“鲁班、圣人、张果老、柴王爷”都是传说。都是为了突出赵州桥的伟大而神化了。下面我们就来听一听“鲁班造桥、神仙相试”的传说吧!(放视频)
三、学唱歌曲《小放牛》。
刚才我们听的是河北流传最广的民歌《小放牛》,他轻松活泼的曲调深受人们的喜爱,尤其是唱“赵州桥”的这一段,最是经典,它已成为了河北省的招牌歌曲,就像我们江苏民歌茉莉花一样,家喻户晓,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
1、初听歌曲:说说它的演唱形式和节拍?(一问一答的对唱形式、二四拍)强弱规律
同学们的耳朵挺灵的,歌中大部分采用了独唱的形式,最后也用到了齐唱,从听觉上当你仔细聆听时,你会发现有两个小朋友在唱,第一段在问,第二段在答,我们再来听听看,你能分辨出来吗?这个由二个人唱一问一答的形式就叫对唱。
2、出示歌谱:说说演唱顺序。
听一听,说说歌曲的演唱顺序?(第四乐句)
3、师带学生认识歌谱上的音(谁认得快就来当小老师指谱)。
4、认识八分音符,切分节奏。
音已经认识了,如果我们再加上节奏就能唱出歌谱的旋律了。首先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个音乐符号“7”是什么?(八分休止符)他有什么作用?(休止半拍)这种前后都是八分音符,中间四分音符的节奏叫切分节奏,中间一个音唱强一些叫切分音,跟老师一起唱一唱歌谱,八分音符处我们打个响舌,听!(师范唱、生学)
5、跟琴两小节模唱歌谱(请一名学生指谱)。
6、加进歌词演唱。
(1)跟琴唱第一段歌词第一遍注意:一字多音的唱法第二遍注意:强弱。
(2)下面听老师把第二段的结尾唱一下,与第一段有何不同?(最后一句提高八度)标记一下,并跟师模唱最后一句歌谱及歌词。
(3)跟琴唱第二段歌词。
7、分角色演唱。
(1)跟琴师问,生答(模仿老师的声音、轻快的。突出强弱)。
(2)跟原伴奏男生问、女生答、最后反复处齐。
四、欣赏京剧《小放牛》。
今天我们学的这首歌曲《小放牛》,很早以前就被引用到了我们中国的传统戏曲中。剧中小姑娘问路,俏皮的小牧童故意刁难,要姑娘答上他提出的问题,才肯告诉她。于是二人就一问一答的对起歌来。今天老师也带来了这段载歌载舞的戏曲片段,请同学们来欣赏。欣赏时想一想:
(1)这个戏曲片段属于我国的什么剧种?
(2)请你跟着剧中的唱腔唱一唱、做一做!男孩模仿牧童,女孩模仿小姑娘!
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中国的民歌博大精深,表现方式丰富多彩,不管时代如何变迁,相信民歌永远会陪伴我们,因为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让我们在《小放牛》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课吧!
七年级音乐教案 3
欣赏《春天的故事》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情绪的变化,了解领唱与合唱在塑造音乐艺术形象方面发挥的作用。2.了解《春天的故事》的来历及歌曲的词作者蒋开儒老人。
3、引导学生简要分析歌曲的速度、力度、情绪和演唱形式。
重点难点:
重点: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难点:欣赏歌曲《春天的故事》,了解歌曲创作的背景,通过音乐作品引申了解中国近现代的发展历程,增强学生对祖国母亲的认识,并体会历史背景与音乐作品之间的密切关系。教学过程:
一、了解歌曲的相关知识:
《春天的故事》的词作者是76岁的蒋开儒老人。创作《春天的故事》之前,蒋开儒曾任黑龙江省穆棱县政协副主席。蒋开儒1935年9月出生,籍贯广西,当兵后落户北大荒。当被记者问道为何要用“春天”借喻,藉此来讴歌邓爷爷?蒋开儒表示,他早就注意到,“邓爷爷总是喜欢在春天做一件大事”。“1979年春天,邓爷爷提出办经济特区;1984年,邓爷爷第一次南巡;1992年,邓爷爷第二次南巡”,蒋开儒对邓爷爷的活动一直特别关注。蒋开儒形容自己写出《春天的故事》“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因为家里有海外关系,在“那样的一种特殊年代特别盼望春天的到来,而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蒋开儒就感觉“春天已经到来”——当然,这个春天不仅仅对于他个人而言。
二、欣赏《春天的故事》
1、完整聆听《春天的故事》思考情绪?“老人”?“圈”?“春天”?
2、再次聆听,歌曲的结构及演唱形式是怎样的?
3、分段聆听《春天的故事》
4、完整聆听《春天的故事》,了解作者。
三、当堂总结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古往今来,有许多赞美、歌颂祖国的歌词,你能唱唱自己喜欢的爱国歌曲吗?
七年级音乐教案 4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歌曲和欣赏曲,领悟“保护环境、关爱地球、热爱大自然”这一人类共同主题,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热爱自然、爱护自然”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日出》,感受、体验单簧管、英国管、长笛所代表的音乐形象以及单个乐器和乐队和奏所带来不同效果。在聆听音乐时想象音乐所表现的意境美。
(3)、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有关组曲的知识,了解音乐能够表现自然界的美景。
教学重点:
聆听音乐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
教学难点:
标题性作品的特点。
教前分析:
启发学生“聆听音乐,发挥想像”。这首乐曲都是标题性作品,富于描写性。教师在开始时仅提出一个大概的命题和提示,让学生在聆听音乐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倾听之后谈谈自己所想像的“画面”,允许、鼓励发表独立的见解。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互相问好,开始上课。
二、导入课
师:听一段音乐片段(日出的主题音乐),谈谈你对这段音乐的感受。音乐在描写什么?
三、新课教学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刚才我们听到的是美国作曲家格罗非创作于1931年《大峡谷组曲》第一乐章《日出》的主题音乐。
1、背景资料。
大峡谷是美国西南部亚利桑那州科罗拉多河中游的游览胜地,峡谷长350公里,深600至1800米,宽8至25公里,河谷的谷底宽度不足1公里,两侧谷壁呈阶梯状。1919年被辟为国家公园。大峡谷的景观宏伟雄壮,气势磅礴。
《大峡谷组曲》全曲分五个乐章:第一乐章《日出》、第二乐章《赤色的。沙漠》、第三乐章《羊肠小道》、第四乐章《日落》、第五乐章《暴风雨》。
2、唱主旋律。
师:下面我们把日出的主旋律再来熟练一下。
学生来一句句的跟唱。边唱边划拍。再完整一遍结束。
3、师:完整欣赏一遍作品。同时边听边思考: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大峡谷日出升起是一种什么景象?(壮观、美丽)
师总结:同学们刚才讲得都非常好。下面我们就来细细的感受一下音乐是如何来表现渐渐升起的日出?
四、分段欣赏乐曲
师:下面来分段欣赏。首先欣赏的是引子部分。要注意听出现的每一种突出的乐器是什么?
1、引子(先将引子部分完整听一遍)。
师:思考:这部分音乐让我们感受到什么?或者听到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或想法?
师:音乐在表现大峡谷的什么景象?(宁静、空旷)用什么乐器?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5
【设计理念】教学《DO RE MI》这课,以学习新课程的具体理念为指导,从创设生动的意境入手,运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2/4拍的节拍特�
【教材分析】
歌曲选自电影《音乐之声》,全曲为C大调,2/4拍,作者用7个音的唱名和英语中与这些唱名发音接近的词,巧妙的编成了不同的故事交给孩子,按孩子的年龄的的不同,安排每个孩子代表一个唱名,并从do re mi构成的音阶出发,使孩子们在不断的反复变化中将“do re mi fa sol la ti ”这个音阶深深地印在脑中。本课的教学任务是欣赏并学唱歌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并唱准音阶中的。七个唱名。指导学生用活泼的情绪和优美的声音演唱《do re mi》。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生动的意境,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采取合作学习等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多角度的感受音乐、自主创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歌曲《doremi》的学唱及欣赏,加深对歌曲内涵的理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引导对所学歌曲及相关电影《音乐之声》产生兴趣,扩大音乐视野。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节奏及唱音阶表演
同学们,在音乐的王国里有七个小精灵,这世界上所有美好的音乐都是由他们用不同的形式组成的,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
--------七个音符
现在我们的精灵就要出场了,他们每个人都代表着一个音符,大家好好看看,他们都各自代表这谁?
二、了解歌曲的背景
简介电影《音乐之声》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22岁的玛丽亚是一个萨尔茨堡修道音乐之声剧照院里的志愿修女,她性格活泼好动、热爱自然,她到一个退役的上校家里给他的七个孩子当家庭教师,这七个孩子很调皮、每次家庭老师都会被他们气走,这时玛丽亚就成为了他们的第十二位老师,她用窗帘给每个孩子缝制了游戏服装,带领他们到市场游玩,在美丽的阿尔卑斯山上野餐,还教会了他们唱歌。孩子们原有的拘禁和忧郁渐渐地被音乐和笑声代替了,她用自己的爱心和热爱音乐的热情最终和七个失去母亲的孩子成为了好朋友,使他们受到良好的教育。下面我们就一起看一看发生在玛利亚和七个孩子之间的音乐故事,首先我们来欣赏电影片段《DO RE MI》。
三、新授部分:学唱并欣赏《DO RE MI》
1. 欣赏《音乐之声》里的《DO RE MI》选段,并回答一下三个问题
(1)视频中的音乐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绪?
欢快 、活泼
(2)从这段视频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音乐带给我们的快乐、家庭带给我们的温馨
(3)你可以说说音乐的作用吗?
音乐具有感化人、塑造人、拯救人的作用。
教师:看完了电影原声视频片段,现在同学们是不是想要迫不及待的学习这首好听的歌曲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遍中文版的歌曲,感受音乐。
2、同学们,听完这首歌,你们发现音乐当中最基本的几个音是什么呢?1、2、3、4、5、6、7他们的唱名是(do re mi fa so la ti)
3、熟悉歌词。歌曲中将七个音代表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编写歌词?(作者把自然音阶的七个唱名以及英语中与这些唱名发音接近的词,巧妙地编在一起,使歌曲显得十分生动有趣)
4、教师弹琴教唱歌曲。
5,全班齐唱歌曲。
四、 歌曲表现
1、音乐游戏:
(1)老师教有趣的七个手势
(2)请几个同学到讲台前表演手势
(3)请7位同学到讲台前结合手势和歌曲分别表演1234567
五、拓展部分
1.美国影片《音乐之声》里的插曲曾经一度风靡全球,影片中的片段插曲至今已� 各国的人们,歌唱家都来传唱。,那么,这部影片中还有许多好听的歌曲呢,像《雪绒花》《孤独的牧羊人》《十六岁、十七岁》《晚安再见》以及《攀越群山》等插曲至今仍被全世界传唱。今天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来听一首《孤独的牧羊人》其他的插曲同学们课后有兴趣可以自己搜集再听一听。
2.欣赏由班里同学带来的不同风格的音乐表演
六、总结本节课,升华主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欣赏并学唱了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插曲,知道了玛利亚老师用她的爱心和音乐把七个孩子从调皮捣蛋变成了一群可爱的音乐天使,这就是音乐的力量。音乐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无处不在,比如上下课铃声,课间操,眼保健操等等,这些音乐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愿音乐能继续丰富我们的生活,给同学们带来无限的快乐!今天的音乐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七年级音乐教案 6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选择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音乐教材七年级13册中的第二单元“天山之春”中的《新疆之春》。
(二)课型: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 课时:1节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根据《音乐课程标准》之学段目标中7—9年级的要求: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提高音乐感受与评价鉴赏能力。初步感受了解“倚音和切分音”及其在作品中的应用。
②熟记《新疆之春》的第二段主旋律,并了解单三部曲式等相关的音乐知识。
2、过程与方法
①针对其音乐情绪、结构、曲式等各不相同的特点,将其划归于新疆音乐文化的主线之中,以音乐文化为背景,按照发现、探究、实践的教法线索惯于一体,通过导思、导学,使学生在自主的状态下学会唱法,发掘学生的音乐潜能。
②通过欣赏感受新疆音乐文化的创作特点,并应用其为新疆歌曲编配伴奏和舞蹈,从而促进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发展表现音乐的能力、丰富和提高艺术想像和创造力。增进群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
三、教学重点:
1、欣赏并感受《新疆之春》,了解新疆音乐的特点。
2、应用新疆音乐的�
四、教学难点:
1、感受并了解新疆音乐的典型节奏“倚音、切分音”。
2、应用其为本单元的歌曲编配伴奏
五、教法应用:
发现、探究、实践等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钢琴
七、教学思想:
通过导思、导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音乐表现潜力。
八、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起发现-----感性体会(播放课件---风景图画)
师:下面我们欣赏几幅风景图,猜一猜,它属于我国哪个地区?
生:新疆。
师:好,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新疆游玩一圈,去看看新疆的春天。(点课题《新疆之春》)。但旅游的时间很短,路途又很遥远,所以我们需要一个代步的交通工具,是什么呢?大家猜一猜?
生:……
师:我们走的是陆地旅行,所以要用---“汽车”。现在我们就乘座大客车出行。(点课件一辆车缓缓开来,教师做按笛的动作)。同学们发现什么问题了吗?(没有笛声)
1·节奏律动:
师:车的笛声坏了,需要同学们帮忙鸣笛(老师手势示意,学生用“迪迪”鸣笛-----引入“倚音”)老师开车进入校园(第一次鸣笛)有的'同学看躲开了,可有的同学没有听见、也没有看见没躲开,于是老师再一次鸣笛(第二次鸣笛)
师:老师先后鸣笛了两次,前后有什么区别?
生:(节奏宽松,节奏紧凑)
师:为什么会这样?老师的什么发生了变化?
生:(情绪紧张了)
师:节奏从宽松到紧凑反映了音乐情绪的变化。
2.节奏模仿:
师:学生们准备上车了,大家发现了吗?上车节奏动律是X X X ,同学们实践一下上车节奏是怎么样的。分析一下在这个节奏中出现了几个音符,其中哪个音乐时值最长。(点出切分节奏 X X X)
生:3个音符 其中第二个音符最长。是另外两个的2倍
师:同学们试着击打一下节奏,实践怎么上车。
(学生击打节奏)
(二)探究源泉-----理性分析
1、乐曲片断欣赏
师:同学们上车出发了,我们将要去的地方正在举行一个活动,活动的场面有着怎样的气氛,是什么使你产生这样的联想呢?(播放第一部分A部分)
学生:气氛热烈、快乐。节奏比较紧凑、速度较快。
2、导入新疆音乐特点
师:同学们仔细听辩这段音乐主题中出现了我们了解过的哪个节奏。(第二部分旋律试唱)
学生:是上车节奏动律。
师:这个节奏是当地歌曲中极为典型又常见的节奏,当地的一种乐器为歌舞伴奏时经常会打击出此类节奏来。(教师做手鼓击打状)这件乐器叫什么呢?(手鼓)
师:这种上车节奏动律,在音乐中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切分音”,而车笛节奏叫“倚音”。在我们今天的行程中将会同这两个熟悉的节奏相会。
3、布置任务、引导探究、知识讲解、
师:你们在《新疆之春》的音乐中找找看。(完整播放音乐,并提出要求)
任务一 :
寻找“倚音和切分音”节奏
(1) 鸣笛节奏出现时同学们用按笛手势示意
(2) 上车节奏出现时请同学们举手示意
任务二 :
师:你是否注意到作品中出现了几种乐器?(两种乐器—-钢琴、小提琴)
任务三:
听辩乐曲 ----- 聆听三段旋律,谈后感
提问:这首音乐作品有几个段落?(三个段落A+B+A′)
第一部分 表现出热烈,欢快的音乐情绪。
第二部分 采用了新疆手鼓的伴奏节奏为素材,给人载歌载舞的音乐情绪。
第二部分就是第一部分的再现。在结束部分却有所不同,有一个尾奏,这就是单三部曲式结构。比如我们熟悉的歌曲《歌唱祖国》
4、音乐知识:演奏形式 (再次欣赏全曲)
师:那么作品的演奏形式是什么?(提示)我们以前了解过演唱形式包括独唱、重唱、合唱等。
生:(是重奏、齐奏)
师:这首作品的演奏形式是小提琴独奏曲,作品中以小提琴为主旋律,它除了独奏的形式外,还有重奏、齐奏。
5、创作背景分析
这首作品是马耀先、李中汗先生创作于1956年,表现了新中国成立后新疆人民的幸福生活及欢欣鼓舞的欢乐情绪,所以取名为《新疆之春》
(三)实践创作----感性再现
“倚音、切分音”都是新疆少数民族极为常见又极富特点的节奏,它不仅可以成为音乐创作的源泉,还可以成为(教师边唱边击打节奏---伴奏)
(目的:通过体会乐器“鼓”带来的音乐情绪变化,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创设活动)
1.参与创设活动
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情绪上发生了变化,是因为在间奏中用钢琴模仿了哪种乐器节奏呢?谁来告诉我们大家?这种乐器出现非常明显,(做打鼓的动作提示学生)对了,是鼓,从缓慢的(师唱一句:12 32|1 7 1)到带有舞蹈性的跳跃(5 1 2 | 3 4 3)就因为鼓的加入使整个音乐发生了变化,那么同学们能不能也运用这个鼓,采用切分音的节奏为这一乐段伴奏呢?大家练习一下打节奏,唱第二部分主题旋律。
X X X |X X X|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请个别学生打鼓,老师唱谱)同学们的打得不错,只要你们用心去感受一定能打得更好。下面把你想要加入的节奏,采用不同的表现方式随心所欲的表现出来,我们一起来演唱这段旋律。(全体同学完整跟着音乐唱一段第二部分旋律,加入自己创造的节奏)
2.师生互动互评。
九、教师小结:
音乐是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更是了解一个民族、认识一个民族的文化窗口。今天,我们伴着《新疆之春》的音乐翅膀走进新疆,感受新疆。新疆人民都能歌善舞,我们同样也可以用肢体语言来演绎新疆歌曲,最后请同学与老师一起边唱边跳,让我们在《青春舞曲》的歌声中告别新疆。(放歌曲----青春舞曲)
十、自我评析
本课的重点是针对其音乐情绪、结构、曲式等各不相同的特点,将其划归于新疆音乐文化的主线之中,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民族音乐� 增进群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
七年级音乐教案 7
教学内容:
1、唱歌《乡村花园》。
2、了解欧洲不同国家的地理位置及风土人情。
教学目标:
自然地演唱英格兰民歌《乡村花园》。
重点遇难点:
1、通过学唱《乡村花园》,使学生了解欧洲各国民间音乐风格,激发学习兴趣。
2、学会歌曲《乡村花园》。注意连续出现的附点音符。
教学准备:
录音机、教学录音带、CD、VCD。
教学过程:
1、采用关山沟州各国著名建筑,讲述风土人情的办法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在观赏欧洲各国著名建筑风景点照片时,采用对比法,说出格建筑的`特点,它们与我国著名建筑如人民大会堂、前门、上海东方明珠塔(没去过的可以布置课前查找图片)等在建筑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2、播放《乡村花园》的教学录音带,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与音乐风味,而逐渐进入到艺术气氛中去。
3、提问与讨论,谈探所听歌曲的基本情绪,以及应该采用什么样的速度、力度来演唱。
4、随录音学唱乐谱。教师注意提醒学生注意附点音符节奏。
5、教师通过范唱或用琴带唱等方法应到学生唱准乐谱。
6、填词演唱。
7、结合练习讨论这首歌曲的基本情绪。用“天真活泼而风趣”的情绪演唱这首歌曲。
8、分小组讨论演唱形式,并分别表演唱。
小结:
课后记:歌曲基本学会。
七年级音乐教案 8
一、教学目标:
1、在反复聆听、歌唱《渴望春天》的过程中,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
2、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唤起学生对音乐、对春天、对生活的乐观、积极的情感体验。
3、让学生初步了解有关作曲家生平。
4、能够从以“春”为主题的古诗和歌曲中感受、体验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乐于参与表现创造“春”的音乐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
1、尝试用舔美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来表现赞美春天、渴望春天的心情。
2、了解弱起小节的节奏。
三、教具:
多媒体电子琴
四、教学方法:
聆听法讨论法视唱法表演创作法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景、聆听歌曲
(1)、(在《春天在哪里》音乐声中进入教室)
师:刚才播放的这段音乐大家应该非常的熟悉,能告诉我它的歌名吗?
生:《春天在哪里》。
师:歌曲告诉我们春天在哪里呢?
生:
师:春天给你们的感觉是怎样的?
生:……
师:度过了寒冷的冬天,人们对温暖美丽的春天是非常渴望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歌曲《渴望春天》。
(三)进行新课
1、聆听(渴望春天)
师:请同学们先完整的来欣赏这首歌曲,听完之后请你们谈谈你们在歌声中感受到了什么?(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直接让学生欣赏优秀童声合唱团的演唱录音歌曲,使学生熟悉旋律,熟悉音乐,初步体会和感受音乐的意境。体会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
生:
(课件展示莫扎特的画像)
教师手指一位音乐大师画像说:“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渴望春天》就是由他创作的,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介绍音乐大师——莫扎特的出生地、出生时间和非凡的音乐天赋。
师:我们已经初步的了解了一些有关莫扎特的资料。下面让我们走进他的歌曲中,去领略一番。
3、复听《渴望春天》
师:下面请再次欣赏《渴望春天》,边听边思考以下问题:
A、歌曲描述了什么样的画面?
B、歌曲的情绪:1、热烈激动2、明朗愉快3、低沉忧郁
C、歌曲的拍号:1、3/4 2、6/8 3、3/8
(学习6拍子的节奏特点和初步了解弱起小节的相关知识。)
4、学唱歌曲
师: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不同的画面,那么不知道用歌声描绘出的画面是不是也一样的。美呢?
5、学唱歌谱,解决难点。
(1)学生随琴轻唱并发现难点,纠正错误,并注意弱起小节的节奏
(2)再次哼唱提醒学生要注意休止。
(3)生随音乐轻声的用“啦”来模唱。
6、学习歌谱
(1)随音乐小声模唱。
(2)学唱歌词并且能有感情的演唱。
师:这首歌的情绪是怎么样的呢?那我们唱的又是怎么样呢?跟磁带中唱的情绪是一样的吗?
(增强了学生对音乐作品情绪的体验,并使学生了解到歌曲的词、曲情绪应一致、和谐。)
提示学生在歌唱时注意表现音乐的基本情绪。(要唱地欢快、明亮、活泼、流畅)
(3)完整演唱。
5、介绍莫扎特创作《渴望春天》时的情景:
师:这首歌曲作于1791年1月14日,这时的莫扎特已疾病缠身,贫病交加,可令人惊叹的是这首歌曲中没有丝毫伤感和绝望,整个旋律清新欢快,充满天真和童趣,足以看出作曲家(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学生在轻轻的歌曲旋律中听着小故事,填出与括号中相类似的内容,进一步体会歌曲的内涵。
(四)、音乐活动:
用自己喜欢或擅长的形式表现春天:如唱春天,跳春天,画春天等。
a、分组练习
b、学生展示
c、师生点评
(五)、小结:通过今天这节可,我们真正的体会到春天的美丽和人们的喜悦心情,我们都喜欢春天,因为春天带给我们无穷的力量和生机。一年之计在于春,所以同学们要抓住美好的春天般的青春年华,为自己的美好将来去努力奋斗。
七年级音乐教案 9
一、教材说明: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本课是一堂器乐欣赏课。从探索与深化教材改革这个层面而言,本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材呈现的方式均与以往有所不同,其最大的特点是比较简洁、明了、新颖,贴近现实。在教材呈现的方式上,文本只选载了必要的谱例,与之相关的少量插图、配画,以及音乐小博士的提示语。去掉了概念化的讲授音乐知识的文字和作品简介的文字,给师生创造性开展欣赏教学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二、教学设想:
本课音乐欣赏课,意欲通过聆听欣赏、感受印象、熟悉主题、交流讨论、小组评价等教学活动。创设“自主、创作、探究”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人人参与的意识,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象,领略管弦乐的魅力。从而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综合发展,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学习内容说明:
本课以《七彩的管弦》为切入点,其教学内容包括两个欣赏专题:
第一个专题是《乐队巡礼》。这个专题有两个教学内容,其一,听赏《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片段);其二,结合学生对该曲的直接体验,简介管弦乐队的分类,认识有关的乐器,进一步感受乐器的音色特点。了解管弦乐队的分类,认识各组有关的乐器并感受其音色特点这两个知识点,应在听赏活动中,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它。
第二个专题是《美的遐想》。本专题安排了《日出》、《乡村傍晚》两首不同风格的管弦乐曲,作为课内的欣赏作品,其目的是让学生随着旋律的思绪,展开丰富的想象,领略运用音乐描绘的《日出》、《乡村傍晚》的景色,体验欣赏标题器乐曲的韵味与乐趣。
四、教学目标:
1、了解管弦乐队的分类,认识各组相关的。乐器,并感受其音乐特点。
2、在欣赏《日出》和《乡村傍晚》的活动中,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听后联想到的景色,让大家分享。
五、教学重点:
在了解管弦乐队的分类和感受各种乐器音色特点的基础上,领略管弦乐的魅力,体验用音乐来描绘《日出》和《乡村傍晚》的韵味。
六、教学难点:
引导、启发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形式来感受音乐美与鉴赏音乐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乐器图片及文字简介、音像资料、录音机、磁带等。
七、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欣赏管弦乐曲《蓝色的多瑙河》(: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斯特劳斯曲)
2、思考:我们刚才听到的是什么乐曲?是由什么乐队演奏的?
3、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引导。
4、引出课题《七彩的管弦》
二、了解管弦乐队的分类,认识各组乐器,感受其音色特点。
1、管弦乐队分成四大类:
弓弦乐器组、木管乐器组、铜管乐器组、打击乐器组
(结合管弦乐队演奏图来认识乐器的分组)
2、认识各组乐器,感受其音色特点。
欣赏各组乐器的图片,认识其形状、结构。
聆听各乐器的声音,感受其音色特点。
三、欣赏管弦乐作品,感受其风格特点。
听赏《日出》第一乐章《大峡谷》
1、观赏日出(影片)
2、听赏美国作曲家格罗菲的《日出》
(引用大峡谷有关的风景画加入文字音响,让学生专注聆听音乐——想象与联想——配画。)
3、听赏《日出》后,学生自由畅谈自己的体会感受。
(可从历史、地理、图画、音乐、音色等方面展开交流与讨论。)
A、听完这首乐曲,给你印象最深的乐器是什么?谈谈它有何特点?
B、大峡谷位于美国的什么地方?
c、请为这首乐曲配上一副图画。
欣赏《乡村傍晚》
1、观赏《乡村傍晚》的图画
2、听赏《乡村傍晚》的音乐
分乐段赏析:
A段:开始是一支悠长缓慢的曲调,清新而优美,宛如悠扬甜美的牧笛声,请问:这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B段:这段音乐有何特点?仿佛让人联想到了什么?
c段:请谈一谈对这一段的感受和体会。
四、探究课题
你能为自己的家乡傍晚配上一段音乐吗。
七年级音乐教案 10
教学内容:
歌曲《祖国颂》《祝福祖国》《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祖国歌》。
教学目标:
欣赏《祖国颂》《祝福祖国》《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祖国歌》,体验出每一首歌曲在表达热爱祖国、歌颂祖国情感时的不同方式;认识旋律线;了解民间曲调和前辈的歌。
教学重点:
辨别不同歌曲的不同演唱形式;感受不同歌曲的风格、音乐效果;感知歌曲的力度变化、旋律起伏的音高变化。
教学难点:
(1)、本课音乐材料比较多,要求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引导学生完成本课的各项任务;画旋律线,填写表格,制作小插图。
教学过程:
1、教师用语言引入本课的教学内容——欣赏4首歌颂祖国的歌曲,或复习歌曲《歌唱祖国》“热爱祖国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心声,在这一课,我们能欣赏到不同的歌颂祖国的歌曲,它们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表达了热爱祖国的感情”。
2、请听第一首歌曲《祖国颂》。简单介绍作曲家刘炽、词作家乔羽。
3、提问:
(1)、在这首歌曲中我们体会到了什么样的音乐形象?它们是如何表现的?启发学生用恰当的音乐表情术语描绘各段音乐。(歌颂的、辉煌灿烂的、欢跃的、抒情的、热烈的、流畅的、气势宏伟的等等。感知歌曲各段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线等音乐表现要素,及其与音乐表情的关系。)
(2)、在这首歌曲中我们听到了什么演唱形式?
(3)、在这首歌曲中我们听到了几个段落?各表现什么?启发学生感知音乐结构,说出歌曲的音乐段落;简单表述各不同段落音乐的对比与变化(包括节拍、速度、力度、调式、旋律线、音色等)。
第一段:四句,男高、女高、男声、女声音领唱接合唱,表现朝阳普照大地的'灿烂。
第二段:合唱“啊”为背景,男声朗诵,表现祖国江山美如画和人民的号脉。
第三段:合唱,表现祖国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第四段:分为三段词。第1、2、3段词分别为女高音领唱接合唱;男高音领唱接合唱;男、女高音领唱接合唱,以抒情性和叙述性表现对祖国建设所取得的成就的歌颂和赞美。
第五、六段:合唱,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烈的赞颂和祖国的光辉前景。
4、再听一遍《祖国颂》,同时要求学生画出旋律线,并思考上述问题。
5、课堂讨论上述问题,并填写表格。
6、请听《祝福祖国》《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
7、提问:
(1)、这两首歌曲在音乐形象上与《祖国颂》有什么不同?启发学生用恰当的音乐表情术语描绘各段音乐。(《祝福祖国》抒情的、叙述性的、歌唱性;《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欢快的、热烈的、充满想象的。感知并简述每一首歌曲及其各不同段落音乐的对比与变化;不同段落的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线等音乐表现要素,及其与音乐表情的关系。)
(2)、这两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怎样的?各分为几段?(《祝福祖国》女声独唱,分为两段;《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女声领唱和混声合唱,分为两段。)
(3)、这两首歌曲的演唱风格是怎样?(《祝福祖国》为民族风格或民歌风,bE宫调;四四拍子;《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通俗风格,E宫调;四四拍子。而《祖国颂》为美声风格,以F大调为主,变化拍子,包括四四拍子、四二拍子、八六拍子。)
(4)、在歌曲中是怎样歌颂祖国的?以歌词为线索,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为这两首歌曲制作小插图。如《祝福祖国》有民歌风格,可结合我国农村的景色,《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可与“国庆”的主题相结合。
8、再分别听一遍这两首歌曲,同时画出旋律线。
9、请听《祖国颂》。
10、介绍这首歌曲的产生背景和民间乐曲《老八板》,调式(A调式)、节拍(四二拍子)、分句。强调这是前辈们唱过的歌,前辈们在这首歌的激励下,努力学习,许多
11、小结:我们已经学唱和欣赏了5首歌唱祖国的歌曲,它们各有不同的演唱风格、演唱形式、各具不同的艺术感染力。《祖国颂》为领唱、合唱包括朗诵形式,气势宏伟,是一首歌颂祖国的颂歌;《祝福祖国》为女声独唱,音乐更加富于时代感,接近青年的生活;《祖国歌》自20世纪20年代广泛传唱于校园,这首歌曲把我们带入了另一意境,由于曲调取自民间乐曲《老八板》,形成了特殊的音乐风格,词曲都带有时代的烙印。请学生们想一想还有那些歌唱祖国的歌曲?
七年级音乐教案 11
西洋管弦乐器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乐器分组及常见乐器的音色特点。(2)欣赏西洋管弦乐作品《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第一、二部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讲解、讨论等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西洋管弦乐器及其音色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西洋管弦乐队编制的分类,初步掌握西洋管弦乐队分类的基本知识。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乐器分组及常见乐器的音色特点。教学难点:能根据不同乐器的音色,分辨出常见的乐器。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视频导入一、视频导入:
学生伴随音乐进入课堂,教师播放管弦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主题片段,营造课堂气氛。思考:刚才听到的乐曲熟悉吗?有谁能说出曲名,并且谈谈是由什么乐队演奏的?学生谈论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引出课题《七彩管弦》活动2【讲授】二、新课教学(一)管弦乐队及乐器简介1、管弦乐队的分类
管弦乐队分成四大类:弓弦乐器组、木管乐器组、铜管乐器组、打击乐器组。 2、结合四类,对比复习中国民族乐队的乐器分类
中国民族乐队分成:吹管乐器、弹拨乐器、拉弦乐器、打击乐器3、了解各组乐器,感受音色特点。
(1)木管乐器组:(吹奏:连音吹奏、断音吹奏、单吐、双吐等)短笛——是长笛音域补充,在乐队中有“花腔女高音”之称。长笛——具有明亮、活泼的音色,适合表现流畅的旋律。单簧管——一般适合演奏活泼、流畅的旋律
双簧管——音色略带沙哑,多表现抒情的旋律,温柔的情绪
大管——音色低沉、诙谐、厚重,是木管乐器组里的低音乐器。弓弦乐器组:(运弓、揉弦、滑奏等)小提琴——音色优美抒情,富于歌唱性大提琴——音色低沉、浑厚中提琴——音色柔美醇厚低音提琴——音色低沉、浑厚
(3)铜管乐器组:(吹奏:通过控制嘴唇间的空隙、呼气量及震动的力度来改变其发出的音调、音量及音色
小号——音色嘹亮、辉煌,适合表现号召性的旋律
圆号——也叫法国号。音色圆润迷人,是木管乐器和铜管乐音色的连接长号——也叫伸缩管、拉管,常演奏号角般的旋律大号——音色低沉、宽广
(4)打击乐器组:(敲击:一般用两根鼓槌交替击奏,或同时敲击两鼓来演奏,基本奏法有单奏和滚奏两种。铃鼓则采用敲击、捶、大拇指擦等方法演奏。定音鼓——有固定音高的乐器,弱奏时具有神秘的效果,强奏时咆哮如雷大鼓——重敲富有激情,轻敲具有阴郁、寂寞的色彩钹——音色清越而明亮锣——音色富有戏剧性
(5)色彩乐器:指某些具有鲜明音色特点而又不属于常规管弦乐队中的乐器,被用于乐队编配中时,常以色彩乐器作相对称谓。钢琴
竖琴——擅长琶音、和弦及滑奏等技巧,音色如行云流水,晶莹剔透。(二)欣赏《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 1、简介乐曲的创作背景和作者(1)作品背景
《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是作者布里顿受英国教育部之托,为向青少年学生普及乐队知识拍摄影片《管弦乐队指南》所作的配乐。乐曲的意图在于向青少年介绍管弦乐队的乐器及其组合。
(2)作者:本杰明·布里顿
英国作曲家,作品有声乐套曲、管弦乐等,更出名的是他的十几部歌剧。曾获得过许多荣誉
和奖赏,是英国拥有最多听众的本国作曲家。 2、作品分析
全曲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浦塞尔主题第二部分:浦塞尔主题的变奏第三部分:赋格曲
3、欣赏第一部分:普赛尔主题
(1)设问:乐曲的`主题情绪如何?听主题旋律出现了几次?(2)聆听第一部分音乐,按顺序在[]内填入乐器序号。 ①铜管乐器组②弓弦乐器组③打击乐器组④木管乐器组[全奏]————[]————[]————[]————[]————[全奏]4、欣赏第二部分:浦塞尔主题的变奏
(1)简介:浦塞尔主题的变奏部分和展开部,由十三个变奏组成。每个变奏犹如一支小曲,由一种乐器演奏主旋律。音乐性格各有特点,都能生动地表现各自的音乐情感。
(2)分段聆听。教师简介每段演奏乐器及其表达内容,完成课本第二小题。
活动3【讲授】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管弦乐队中的乐器,并且感受到了它们美妙的音色。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让同学们觉得管弦乐不再是那么陌生,能更多地去聆听这些经典、美妙的音乐!
七年级音乐教案 1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感受歌曲的思想情感、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2、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歌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演唱歌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体验歌曲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激发他们热爱大海,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用圆润、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教学难点:结合自己对歌曲的理解,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创编活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计思路:这里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导入,借助多媒体展示大海的画面,随着优美的音乐作背景,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创设意境。并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想像,使得教学一开始就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快乐的事情。)
(二)聆听感悟:
1、初听音乐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初步感受歌曲:
2、复听音乐进一步感受歌曲
教师用电子琴伴奏,学生随琴声哼唱并划拍,体验三拍子节拍特点,加深对歌曲的印象(以听唱法代替视唱歌谱,降低学习难度):
3、学唱歌曲:随伴奏演唱歌曲
以不同演唱形式(齐唱,领唱)使学生更加熟悉歌曲(整体把握歌曲的风格,节拍特点及歌曲的主题思想)
4、深入体验歌曲:旋律、节奏(采用问答式)
(三)艺术处理
学生小组讨论:演唱要轻柔连贯,注意节拍重音,随音乐情绪的发展,表达出高潮乐句情绪的变化
(四)师生评价总结设计思路:首先使学生对歌曲获得初步的印象,接着在复听及演唱的`基础上进入分析歌曲的环节。教师以必要的引导提示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从而师生间思维的互动形成课堂“动态生成”——对于音乐的较新颖合理的诠释。潜移默化中指导学生掌握感受鉴赏音乐的方法,善于体验音乐要素的巧妙运用,从而提高音乐感受鉴赏能力及表现力
七年级音乐教案 1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江苏民歌《杨柳青》,使学生能从中感受到浓郁的扬州民歌风格;
2、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杨柳青》,并尝试用扬州方言来演唱;
3、通过欣赏女声独唱、合唱《杨柳叶子青》,加深学生对江苏民歌的了解和认识。
4、讲授扬州相关文化,使学生增加对民歌的认识,并喜爱民族文化。
二、学习活动及目标本节课分为三个板块。
1、学生欣赏歌曲,使学生能从中感受到浓郁的扬州民歌风格;
2、教师教唱歌曲。(歌曲中的衬字,以及扬州的方言)
3、女声独唱和女声合唱的《杨柳叶子青》,感受、体验合唱的魅力。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师:你可知道爷爷的故乡在哪里吗?生:江苏扬州
(1)、诗句
师:谁能说出一句与扬州有关的古诗?
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师:好一个"烟花三月下扬州
2)、风光师:你们谁去过扬州?介绍一下你所见到的扬州好吗?
2、学习新歌:1)、感受歌曲
师:今天,我们就来听一首扬州民歌《杨柳青》师: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受?生:轻松、活泼,充满活力生:有很多衬词。
七年级音乐教案 14
教学内容:
1.歌曲《新世纪的新一代》;
2.配乐诗朗诵。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三角铁、小铃鼓。
教学目标:
学会歌曲《新世纪的新一代》,并有感情地演唱,能够用三角铁、小铃鼓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能够选择适当的音
教学过程:
1.播放《新世纪的新一代》的歌曲录音,让学生感受歌曲欢快热烈,充满活力的情绪,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
2.学生讨论:对刚刚听到的歌曲进行初步的分析,例如,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歌曲的速度为什么用“中速稍快” 而不用慢速、很慢来表现?歌曲演唱有什么特点?等等。
3.第二遍播放歌曲录音,结合讨论的问题再次聆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力度、速度、演唱情绪。
4.学生听录音学唱《新世纪的`新一代》,边唱边体会歌曲的意境。注意轻声哼唱。
5.请学生仔细观察,找一找、议一议、谈一谈,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例如,第一乐段四句节奏完全相同;歌词与旋律结合紧密,一字一音;旋律的2、4、6、8小节第三拍处标有拍击节奏的记号和“小过门”;第二乐段1—12小节的第一拍和13、14小节的第一、三拍都标有“三角铁”记号。让学生知道和理解歌曲第一、第二乐段的节奏有什么变化和特点,这些手段都是为表达歌曲意境、情感服务的。
6.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进一步练唱歌曲,直至熟练演唱。
7.按照教材要求,在拍手处拍击节奏,在“三角铁” 处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自信地演唱1~2遍。
8.将学生分成两组,比一比哪个组演唱的声音洪亮,情绪饱满,音高、节奏准确。
9.学生讨论:这首歌曲还可以采取哪些演唱形式?(独唱、领唱等)
10.教师可以按照学生讨论的意见,采用多种方法和演唱形式练唱,边唱边拍手打节奏。还可由学生自主设计其他方式进行表演。
11.以下方法供参考:
(1)在拍手处可以边拍手边喊:“嗨、嗨”,烘托气氛。
(2)可以根据歌词的提示做表演,如走秧歌步,精神饱满地和着音乐踏步。
(3)教师为本课教学准备一些渲染气氛的道具:锣、鼓、镲、彩绸等,便于学生边歌边舞。
12.学生转入下一内容的学习──配乐诗朗诵。
(1)学生仔细阅读教材上的诗歌,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2)播放《中学时代》《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歌曲录音,学生安静地聆听,感受作品的情绪。
(3)教师再为学生播放几段音乐,由学生自主选择乐曲给诗歌配乐。
(4)教师宣布:小小诗歌朗诵会现在开始。
(5)学生自荐、自愿为老师和同学表演诗朗诵。
(6)教学评价:生生互评、师生共评。
七年级音乐教案 15
课题:音乐欣赏《丰收锣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欣赏,了解音乐表现形式的多样性,能够听辨民乐合奏中
主要乐器的音色。
2、训练打击合奏与节奏律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
探究与创造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喜爱音乐,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欣赏,感受音乐
教学难点:学生即兴创作打击乐合奏及根据音乐创设情景。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部分打击乐器
学生自带打击乐器(自制)
教学过程:
一、赏析揭题
目的:创设气氛揭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
方法:欣赏、讨论、评说
课前准备:展示美术画《秋景》,欣赏音乐《庆丰收》
(一)组织教学、课堂礼仪,形成良好文明的教学气氛
(二)学生根据自己的`“耳闻目睹”进行讨论,谈自己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三)根据学生的回答,直接导入新课,揭示主题“秋”
(四)揭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1、了解音乐形式的多样性,能辨民乐合奏中主要乐器的音乐。
2、训练打击乐合奏与节奏律动的能力
3、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能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
二、欣赏曲目《丰收锣鼓》
目的:着重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要求:学生将音乐与社会生活联系
方法:欣赏、讨论、表现音乐
教学过程:1、欣赏乐曲《丰收锣鼓》(第一遍)
方法:(1)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进行欣赏
(2)能否听出乐曲的音乐结构
(3) 试着找出乐曲中的两段无旋律的民乐打击乐合奏片断,并设计一幅与音乐情景相符的活动场面。
2、第二遍欣赏
方法:(1)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结合自己的特长,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音乐。
(2)让有兴趣的学生进行锣鼓模仿打击,其余学生用自制的打
击乐器进行合奏,让学生从鼓乐声中切身体会农民丰收的喜悦之情。
三、总结:
1、由学生谈体会
2、评出最佳表演组
七年级音乐教案 16
教学目标
1.了解音乐知识——圆舞曲,感受体会圆舞曲音乐的风格。
2.学唱歌曲《青春友谊圆舞曲》,能用正确的歌唱姿势、饱满的声音演唱。
3.尝试二声部创作,体会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能用正确的歌唱姿势、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青春友谊圆舞曲》。
2.尝试二声部创作,体会合作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课前播放音乐,
二、同学们,听说过华尔兹吗?知道老师跳的是什么舞吗?师随音乐跳起舞步。(华尔兹,或圆舞曲)
三、新课
1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具有舞曲风格的歌曲《青年友谊圆舞曲》。
2师:请同学们看歌谱听音乐,选择你能回答的问题。
(1)调号(2)拍号(3)强弱规律(4)速度(播放唱三段)
生,答
师用手划拍,提示三拍子指挥图示。
师清唱乐谱,请思考,歌曲的结束音是什么?曲谱都由哪些音符组成?
(2)师:学生第一次视唱,挥着三拍子跟钢琴视唱歌谱。
(3)学生第二次视唱,挥三拍子并学习用饱满的声音演唱。
(4)学唱歌曲(注意歌唱姿势,表情自然,用饱满的声音演唱。)
(5)生唱词第二次。
四、编创
把我们的歌曲加入合唱的。方式,会是音乐变得丰富,饱满,有层次感。
学生发言,尝试合唱创作。
366︱4ⅰⅰ︱7.656︱3--︱533︱2ⅰ76︱5.67︱ⅰ--‖
1--︱2--︱3--︱1--︱533︱2ⅰ76︱︱5.55︱5---‖
分小组竞赛,看哪组歌声最具美感。(音色、声音位置统一)
1、柯尔文手势练和声,(1)高声3,低声部1.(2)567ⅰ和5555
2、一组唱谱跟唱自己声部,老师弹另一个声部
3、两组合唱,保持音量,不要争相盖过另一声部。两个声部保持音量上的平衡。提醒学生歌唱的状态,用自然正确的方法演唱,避免大喊大叫。
4、合唱三段
师:通过演唱,你知道歌曲所表达的中心是什么?
生答:呼唤友谊、和平、团结。
五、小结
师:是啊,每个人都希望能生活在和平、友谊、团结的环境。人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和平、友谊、团结的呼唤。同学们,唱出最美的歌声吧。(播放一段伴奏)
七年级音乐教案 17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绪特点,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正确的演唱歌曲中的休止符和连音,用适当的强度处理歌曲。
3培养学生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活泼中感受音乐。
教学重点:
用轻快活泼,有弹性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
教学重点:准确巧妙的唱准休止符。
教学过程
导入: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优秀27篇
多媒体出示一张的地图。师,导入地图是多彩的五颜六色的,每种颜色代表着每一块土地。让我们一起来听下个个部分都代表着什么?
聆听歌曲《彩色的》体会歌曲的情绪和节拍?歌曲的旋律优美欢快三拍子
二学唱歌曲
1导入师让我们看下每个颜色都代表什么?
师范唱第一部分并让学生用噜哼唱(强调唱法同时注意空拍的演唱)
2师带生填词演唱
3聆听歌曲的第二部分并由师导入在第二部分里出现了个地方是哪里?
4师范唱生用噜轻声哼唱
5学生画旋律演唱全曲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三情感升华
观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爱我中华》视屏感受爱国情感。
七年级音乐教案 18
教学内容:
欣赏《德涅泊尔河掀起了怒涛》、《阿尔卑斯牧场》、《丰收之歌》、《玛莱卡莱》、《弗拉门戈舞曲》、《玛组卡》、《霍拉舞曲》、《苏格兰风笛》。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乌克兰民歌《德涅泊尔河掀起了怒涛》、瑞士民歌《阿尔卑斯牧场》、丹麦民歌《丰收之歌》、意大利民歌《玛莱卡莱》、与西班牙《弗拉门戈舞曲》以及苏格兰风笛曲,体味欧洲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意蕴与不同的风土人情,培养青少年对不同文化尊重和热爱的品格。
教学过程:
1、通过复习演唱上一节课《乡村花园》,吧学生带回欧洲音乐的氛围中来,从主动演唱到主动聆听,进入到较深层次的感受音乐。
2、听赏歌曲《德涅泊尔河掀起了怒涛》。
3、《阿尔卑斯牧场》。
(1)用提问与讲解了解瑞士民族音乐以及阿尔卑斯风土人情。
(2)分析《阿尔卑斯牧场》的调式、调性、基本结构。
(3)采取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讲述这首民歌的基本情绪。
4、《玛莱卡莱》
(1)欣赏当代意大利著名歌唱家帕瓦罗蒂演唱的这首意大利民歌的音像带(比如三大男高音紫禁城音乐会录像带或录音带),让同学们谈谈听后感。
(2)讲述介绍意大利那不勒斯人文风景的小资料(图片)。
(3)分析这首歌曲的旋律变化与歌词情绪变化的内在联系。
(4)结合欣赏作曲家托斯蒂的其他一、二首精美的意大利民歌,如《悲叹小夜曲》、《夏夜的月亮》等。
5、弗拉门歌舞
(1)欣赏一般弗拉门戈舞曲后观赏舞蹈图片(或教学幻灯片)。
(2)讲述弗拉门戈音乐舞蹈的几种类型。
6、妈祖卡
(1)欣赏肖邦的钢琴曲——玛祖卡。
(2)介绍著民音乐家波兰“钢琴诗人”肖邦及其作品。
(3)介绍玛祖卡舞曲的音乐特点及舞蹈特征。
7、霍拉舞曲
(1)聆听霍拉舞曲的教学录音带。
(2)介绍罗马尼亚民间舞——霍拉,以及罗马尼亚民间音乐。
8、有关资料
(1)《玛祖卡》
玛祖卡是波兰的两种民间舞的玛祖卡和用玛祖尔(波兰中部马佐夫舍地区的一种流利、活泼、欢快、热烈奔放的男女双人舞曲)体裁写的音乐作品流传到法国后的统称,18世纪逐渐流行于欧洲各国。各国的宫廷舞蹈编导们根据波兰玛祖卡舞整理加工为舞会舞蹈和舞台形式,其音乐节拍为3/4,一重拍落在第1拍或第2拍为其特点,舞蹈以滑步、脚跟碰击,男舞者单腿脆地,女舞者绕行和以双人旋转等为主。著名舞剧《莱蒙达》、《天鹅湖》,歌剧《亿万苏萨宁》中都有玛祖卡。著名作曲家肖邦曾以此音乐体裁写成多部传世名作。
(2)《霍拉舞曲》
霍拉是一种罗马尼亚民间舞蹈,跳霍拉舞是罗马尼亚人在婚礼或节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一种大众化娱乐形式,音乐节奏明快,旋律优美,表现了巴尔干地区人民的开朗、欢乐、热爱自由的性格特征。
舞曲由青年男女搭肩成行开始,招着女子参加进来,然后是已婚者,最后是老人。大家联成一个圆圈,向前一步,退后一步,相左三步,向右五步,如此反复进行,是圆圈逐渐逆时针旋转;间或向中心聚拢,然后散开还原队形,参加者可达数百人;往往可持续舞蹈数小时,直到尽兴。
(3)《苏格兰风笛》
风笛是一种古老的簧管乐器,至少已由三千年的历史。相传有罗马人从亚洲传入欧洲,从16世纪起,苏格兰人便将风笛与其它乐器和用,在多种场合表演。
七年级音乐教案 19
教学目标
能体会巢湖秧歌的精妙之处。
能力目标
通过反复学唱体会巢湖秧歌的魅力。
价值观引导
引导学生吸收民俗文化,加深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研习精彩语段,品味本文优美的描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播放有力的。巢湖秧歌。
教师:请同学们用心欣赏这段秧歌,用一两句话描述巢湖秧歌。
学生欣赏,自由讨论并发言,教师鼓励。
师:同学们,本课我们讲学习一首歌,它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巢湖人特有的性格,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巢湖秧歌《一支秧歌一趟秧》。
二、学唱新歌
1、听第一遍
学生交流,教师指导,把握感情。
教师:聆听巢湖秧歌,体会感情。
2、听第二遍
老师范唱,学生跟唱。
3、师:同学们知道巢湖秧歌有哪些表演形式吗?(学生回答)
三、介绍安徽民歌
安徽民歌由于地处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的中间地带,从语言、习俗到气候都带有过渡性,因此,总体上富有南北风格并存与兼容的音乐特征。安徽地域广阔,各地人民群众在语言、生活、风情等方面都存有较大差异。根据地域的分布,可以划分为五个色彩区域。
四、小结
七年级音乐教案 20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2、学唱蒙古族祝酒歌《银杯》,有情感地演唱。
3、体验蒙古族的歌曲风格,学习蒙古民歌的`长调和短调。
二、教学重难点:
1、准确地演唱《银杯》旋律。
2、在歌曲中体验蒙古族的热情豪爽,并能在演唱情绪上表达。
三、教学过程:
1、导入:今天老师将同大家一起走进蒙古族,让我们随音乐体会那里的别样风情。(播放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2、讲授新课:
师:这是一首由蒙古族女中音歌唱家德德玛演唱的歌曲,歌曲描绘了什么?你有什么样的感受。生:回答。
师:歌曲描绘了什么场面?表达什么内容?你感受到什么样的情绪?
生:回答,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情绪来学唱这首歌吧!聆听(教学光盘)
3、视唱歌曲旋律。
4、随琴单旋律演唱。
讲解:(1)“X.X”、“__X”节奏。
(2)倚音:在记谱时比主音小(跳度大),倚附在主音前面,起到装饰作用。在演唱时不能占主音太多时间,越短越好。
5、填词,有感情地演唱。找出歌曲哪一乐句表现热情豪爽?找学生表演。
6、学习长调、短调
师:比较银杯是长调,还是短调?
生:回答。
7、师:通过对蒙古民歌长调、短调的学习和理解,让我们对蒙古族民歌在情绪、情感上有了更多了解。让我们再用优美、抒情的歌声体验民族风情吧!学生齐唱。
四、课后小结
七年级音乐教案 21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2、学唱蒙古族祝酒歌《银杯》,有情感地演唱。
3、体验蒙古族的歌曲风格,学习蒙古民歌的长调和短调。
二、教学重难点:
1、准确地演唱《银杯》旋律。
2、在歌曲中体验蒙古族的。热情豪爽,并能在演唱情绪上表达。
三、教学过程:
1、导入:今天老师将同大家一起走进蒙古族,让我们随音乐体会那里的别样风情。(播放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2、讲授新课:
师:这是一首由蒙古族女中音歌唱家德德玛演唱的歌曲,歌曲描绘了什么?你有什么样的感受。生:回答。
师:歌曲描绘了什么场面?表达什么内容?你感受到什么样的情绪?
生:回答,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情绪来学唱这首歌吧!聆听(教学光盘)
3、视唱歌曲旋律。
4、随琴单旋律演唱。
讲解:(1)“X.X”、“__X”节奏。
(2)倚音:在记谱时比主音小(跳度大),倚附在主音前面,起到装饰作用。在演唱时不能占主音太多时间,越短越好。
5、填词,有感情地演唱。找出歌曲哪一乐句表现热情豪爽?找学生表演。
6、学习长调、短调
师:比较银杯是长调,还是短调?
生:回答。
7、师:通过对蒙古民歌长调、短调的学习和理解,让我们对蒙古族民歌在情绪、情感上有了更多了解。让我们再用优美、抒情的歌声体验民族风情吧!学生齐唱。
四、课后小结
七年级音乐教案 22
教学目标:
准确演唱歌曲《樱花》的旋律,感受歌曲的意境,感受日本的音乐文化,掌握日本“都节调式”的构成。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了解日本音乐文化。
难点:准确演唱出歌曲《樱花》的旋律和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亚洲(图片)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也是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按地理方位将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亚洲共有1000个左右的民族,不同地区的民族,分别创造了各自的文化。
2. 今天我们就先来听一首歌曲,请同学们判断它是亚洲哪个地区、哪个国家的民歌?至于歌名,大家认真听,可以从歌词中找到答案。
二、《樱花》歌曲学习
(一)学唱《樱花》
1.初听歌曲《樱花》。
听后学生回答:东亚——日本——《樱花》。
教师:樱花在日本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被尊为日本国花。赏樱更是成了一项重大的民间传统风俗活动。
教师讲授:日本是樱花的国家,位于亚洲东部,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日本文化。日本著名的“三道”,即日本民间的茶道、花道、书道。而樱花、和服、武士、浮士绘画、能乐等等都是日本文化的象征性符号。
2. 学唱乐谱、感受结构。
(1)教师出示四个乐谱片段(如下):
教师分句演唱A.B.C.D.唱名谱(可作分句的演奏或演唱录音),学生跟唱。特别要多指导学生把握D.的音准(注意3-4与4—3之间的小二度,4—7之间的增四度、7—6—4,此下行学生最难把握的'大二度、大三度)。
(3)教师再完整演唱(可做演唱旋律及唱名的示范录音)《樱花》旋律,请学生听记歌曲的完整结构。
3. 了解都节调式。
(1)请学生从《樱花》歌谱中寻找,1、2、3、4、5、6、7七个音中,缺少哪两个音?
(2)对比都节调式和五声调式。教师弹奏或演唱 几个音,帮助学生初步感受、建立日本“都节调式”的调式感觉。此时可带领学生复习、比对中国的五声调式。
4. 完整演唱、学习表现。
(1)教师简介气息的要求,每个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皮筋,跟老师用抻皮筋的感觉感受气息在丹田的扩张和收缩状态。
(2)学生跟范唱演唱旋律。并用抻皮筋的感觉继续外化自己的气息状态。
(3)请学生再次演唱,并随旋律音高的起伏变化做出力度的起伏变化。(旋律上行时渐强、下行时渐弱)
(4)教师出示渐强“<”、渐弱“>”记号。
(5)请学生尝试在书中谱例上标出渐强、渐弱记号。
(6)按自己标出的力度变化加入歌词进行演唱。
(7)教师讲解:樱花生命十分短暂,素有“樱花7日”之说,边开边落,短暂的花期正像人的生命转瞬即逝,日本人民希望自己短暂的一生如樱花一般灿烂。故赋予樱花以高雅、刚劲、清秀质朴和独立品格,更是勤劳、勇敢、智慧的象征。
(8)教师启发学生用恰当的咬字和气息处理表现歌曲的意境。
(9)教师启发学生用强与弱的对比表现1-2、11-12小节如回声般的演唱意境。
(10)学生边回味图片中的美景,边在遐想中有感情地尝试背唱歌曲。
七年级音乐教案 23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春游》,感受歌曲优美流畅的旋律与诗情画意的意境。
2、感受艺术大师李叔同多才多艺的风范。
教学重点:
用优美流畅的歌声学唱歌曲,初步表达诗情画意的歌曲意境。
教学难点:
1、感受6/8拍旋律带来的流畅、起伏感。
2、歌曲第三乐句中三个re的音高、45的音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了解作者。
1、播放歌曲《送别》,学生欣赏跟唱,说出歌曲的词作者:李叔同。
2、教师引出另外一首由李叔同作词作曲的歌曲:《春游》。
二、真情演唱、感受音乐。
1、播放歌曲春游后,学生交流听后感受,说说歌曲情绪。
2、再次播放歌曲,学生感受歌曲节拍及旋律。
3、练习两条6/8拍的节奏。
6/8 x x x x | 6/8 x x x . |
尝试把这两条节奏组合起来练习。
按组合后的`节奏读一读《春游》歌词。
4、歌曲演唱:
通过朗读我们感到歌曲春游结构工整,请学生给歌曲分乐句,
A、熟悉歌曲的旋律,用“噜”模唱。
B、歌曲不但结构工整,乐句间还有什么特点?请学生边听边找。学习完全重复的第二句和第四句的歌词。引导学生发现第一句和二、四两句一音之差。填歌词唱一唱。学生完整把第一句、第二句、第四句唱一唱,第三句听一听。
C、第三句前半句,学生用“噜” 模唱,提醒学生2 2 2 5 三个2的音高保持一致。后半句同学们看乐谱多了一个什么记号?(小井字记号)。升记号使得两个音的距离变近了,听一听,用“噜”唱一唱5#45,比较不带升记号的545。个别学生练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把后半句填词唱一唱,再请个别学生唱一唱小组起来唱一唱,有问题再纠正。全班完整演唱第三乐句。
D、集体跟琴完整演唱歌曲。
E、歌曲处理:歌曲的意境很美,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歌声来唱好春游这首歌呢?(老师哼唱)学生交流。师生总结出:用轻柔、强弱中带有起伏的声音演唱,更能体现歌曲的意境美,请学生来试试,跟录音唱一唱。
F、在学生完全唱会歌曲后,全班跟琴轻声唱一遍歌谱。
三、走进作者,拓展感受。
李叔同是近现代艺术大师,他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音乐、戏剧、诗词等方面都有巨大贡献,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39岁出家,法号弘一大师。他有敏感的心灵和丰富的情感,使得他的作品深深地感染着我们,请欣赏一组图片:
1、学生欣赏一组作品,交流这些作品分别属于哪个领域。
2、这些才华都出自于一个人之手,当一个人拥有这么多才华时,你用一个怎样的词形容他?总结: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
3、再次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4、在歌曲录音声中结束教学。
七年级音乐教案 24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分析体验认识等教学环节,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情境,同时掌握维也纳圆舞曲的风格特点。
2、学生能在欣赏和互动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体会乐曲内在的情感。
3、能试唱第一小圆舞曲主题,
4、通过创编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创造能力及合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溜冰时的情景,体验维也纳圆舞曲的节奏特点。
2、能深入地去理解该曲。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风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运动员。
2、播放图片(申雪赵宏博)
师:有哪位同学能说出他们是什么运动员?(花样滑冰运动员)
3、教师做简单介绍:
他们曾在2002年世锦赛上夺得中国在双人滑项目上的首个世界冠军。
4、师:花样滑冰运动员在比赛时都会配以优美的舞曲,引出课题:《溜冰圆舞曲》
二、聆听感受
(一)整体感受
1、让学生欣赏申雪与赵宏博着两位运动员对这首作品的精彩演绎。
师:请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仔细聆听,特别注意乐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2、课件:溜冰圆舞曲溜冰视频乐曲欣赏
3、作品介绍:作于1882年,十九世纪后半叶的巴黎,溜冰和圆舞曲同样风行,成为上流社交活动之一。在本曲中,作者将溜冰和圆舞曲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
4、作者介绍:瓦尔德退费尔(1837—1915)
5、乐曲的节奏特点:圆舞曲(课件)
(二)分段赏析
1.序曲:
(1)提问:
a.序曲部分的速度是怎样的?(徐缓的)
b.使用了什么乐器?(圆号:铜管乐器,又称法国号,被称为交响乐中的乐器之王。)
C.音乐使你们想到了什么季节?(冬天)
(2)学生听后讨论并回答问题。
(3)复听音乐。
2、第一圆舞曲:
分AB两个主题,速度形成对比。
主题A:
(1)欣赏音乐。旋律宽广平稳,流畅明快,使人联想到溜冰的人们舒展优美的舞姿。
(2)请几位同学跟旋律跳一段舞蹈。
(3)学生用“la”音随音乐哼唱主题旋律,并仔细看谱,看能否发现谱中的弧线有什么不同的作用?
(4)连音线:
分圆滑线和延音线
A.圆滑线:是用于(一般是两个以上)相同或不同音高的音符之上,表示要唱得圆滑。
B.延音线:是连于两个或多个音高相同的音符之间的连音线,功能是延长这个音,唱法则按节拍唱完即可。
(4)教师范唱主题A旋律。
(5)学生跟唱旋律。
(6)让学生用小打击乐伴奏演唱旋律。
主题B:运用了八分音符,并强调其节奏,使乐曲充满了轻快活泼的情绪。
(1)欣赏主题B音乐
(2)让学生随音乐轻声哼唱旋律,并与主题A对比。
3、第二圆舞曲:
主题A:表现溜冰中矫健的腾空动作,乐曲情绪欢快而有力,有声有色的描绘了溜冰场上溜冰者洒脱的姿态。
主题B:出现急速的音乐片段,轻松而诙谐,仿佛腰上系着铃铛的溜冰者在冰上表演滑稽的舞蹈动作。
4、第三圆舞曲
主题A:主要由弦乐奏出与第一小圆舞曲同样舒展平稳、流畅悠闲的特点。
主题B:轻松活泼,与主题A形成生动的情绪对比。
5、第四圆舞曲:
由整个乐队奏出如同微风般柔和轻盈,委婉甜美的旋律,后面还有一段表现运动员在冰上做出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动作和华彩乐段。
6、结尾
欢乐的华彩段落之后,音乐进入结尾部分,再现第一小圆舞曲与第三小圆舞曲,并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7、作品结构图:
序奏+四小圆舞曲+再现+尾声
||||
(美丽的冬景)(一小、二小、三小、四小)(一小、三小)(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三)《蓝色的探戈》
1、了解探戈:先让学生说说他们自己了解的探戈,然后教师简介:探戈是十九世纪末,发源于阿根廷的一种民间舞蹈,20世纪初,发展为一种社交舞蹈,其舞蹈音乐逐步形成一种音乐体裁。探戈含有混融文化的特色,在其发展过程中既受到拉丁美洲音乐文化的影响,也接受了欧洲、非洲音乐文化的影响并形成不同风格。
2、作者简介:安德森(1908——1975)美国作曲家、指挥家。毕业于哈拂大学,获硕士学位。1935年起在波士顿通俗管弦乐团任作曲。由于擅长写作较严肃的轻音乐乐曲,被人们称为“半古典音乐作曲家”。其代表作品有:《打字机》、《蓝色的探戈》、《拨奏爵士乐》等。
3、《蓝色的探戈》
1)、聆听《蓝色的探戈》,感受乐曲主题。
如果你感受到乐曲中旋律主题发生变化请举手?(师生讨论得出结论:乐曲有三个主题。)听老师唱三个旋律主题,听辨是否有相似的主题?(师生讨论得出结论:乐曲可分两段)
2)、复听全曲
a)感受乐曲出现几种探戈节奏?
b)教师总结
欧洲即西班牙风格的典型节奏:
拉丁美洲即阿根廷风格的典型节奏:
c)敲击这两种节奏感受其不同风格
3)、分段欣赏
a)聆听主题A运用哪种风格节奏?音乐情绪如何?这一主题使用了欧洲风格节奏,这种节奏带有明显的推动力量,这段音乐的情绪颇为活泼。
b)复听主题A,跟音乐打节奏。
c)聆听主题B运用哪种风格节奏?音乐情绪如何?这一主题使用拉丁美洲风格节奏与主题A形成明显对比,这个主题的旋律节奏宽广,因而造成一种飘逸、悠远、幸福、欢乐的音乐情绪。
这一主题包括了两个颇为近似的旋律,好像后者是前者的变化发展。
d)复听主题B,跟音乐打节奏。
4、总结探戈的音乐特点
探戈的旋律多为二拍子或四拍子,中速,其舞蹈节奏以切分节奏为主要特点。欧洲风格的探戈节奏比较轻快、活泼,富有动感;而拉丁美洲风格的探戈节奏则显得更优雅、舒展。
三、音乐创编:
1、让学生分成几组,分别为第一小圆舞曲旋律创编歌词。例:冬天来了,雪花飞舞,优美的身姿舞动起来。
2、.选学生展示创编成果,可用小击打乐器配合演唱。
3、选出最佳歌词,师生一同随音乐演唱。
四、课堂小结:
冬天虽然寒冷,但我们的作曲家却能去充分挖掘冬天带给我们的快乐,如我们可以滑雪,打雪战,还可以去溜冰,希望我们的每位同学都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让自己过得快乐,充实并有意义。
七年级音乐教案 25
课题概述
《唱脸谱》是人音社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音乐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中的一首京歌,也是整个单元中唯一一首与众不同的歌曲,这首歌巧妙地将通俗歌曲的演唱风格及伴奏手法与曲艺音乐、戏曲音乐融合在一起,它既是流行歌曲,又是京剧唱段,音乐教案《唱脸谱》-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案。歌曲的曲式结构是不带再现的单二段曲体,歌曲的A段是通谱歌形式,包含四个乐句。曲作者将地道的老北京方言自然地融化在旋律中。依字行腔,韵味十足。歌曲的B段是分节歌形式,包含四个乐句。前三个乐句均为两小节,保持着结构的完整;第四句“黑脸的张飞叫喳喳”通过节奏的伸展和使用花脸托腔,将长度扩充为八小节。使全曲在高潮中完满地结束。歌词的第一部分借助一位女子的语气,阐述了外国友人对我国的“国剧”──京剧的美好印象。歌词的第二部分是一位男士对戏曲脸谱的侃侃而谈,惟妙惟肖地勾画出一张张“美佳佳”的脸谱。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脸谱,使学生了解脸谱是中国京剧中的一种脸部化妆方式。
2.通过学唱《唱脸谱》,让学生了解中国国粹与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兴趣,进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通过画脸谱,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美术这两种诉诸不同感官的艺术学科的结合,培养学生对综合艺术的审美感受。
教学重点:
1.了解脸谱知识,认识脸谱在京剧中的'作用。
2.在歌曲演唱中分辨不同脸谱的不同表现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录音机、磁带、画笔、白纸等
教学过程:
一、赏析与导入──看脸谱
㈠组织教学:在京剧音乐声中开始上课
㈡资料展示:多媒体展示收集到的有关脸谱的知识
1、脸谱的产生;2、脸谱的颜色 ;3、脸谱的样式
二、活动与体验──唱脸谱
㈠新授引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歌曲──《唱脸谱》(多媒体投影),了解一下歌曲中涉及到的脸谱人物。
㈡歌曲范唱
1、谈话:听完这首歌曲,你从中知道了哪些有关脸谱及人物的知识,音乐教案《音乐教案《唱脸谱》-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案》。
2、学生自由谈
㈢学唱新歌
1、学生先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中视唱旋律,然后随教师指挥一起唱。
2、难点突破,前半拍休止
3、随钢琴唱词(体会京剧风味的流行歌曲的特点)
4、齐唱歌曲(加深情感体验)
三、思考与创作──画脸谱
㈠欣赏:录音播放京剧唱段,学生思考剧中人物的脸谱可以看出他是什么形象?
㈡创作:(背景音乐与播放京剧)
1、学生在音乐声中分组画脸谱。
2、在音乐中学生展示作品,师生共评。
四、反馈与小结──演脸谱
㈠学生戴自制脸谱唱歌曲,教师伴奏。
㈡小结(多媒体投影展示)
今天,我们一起愉快地学习了《唱脸谱》这首歌曲,学到了许多京剧中的脸谱知识,认识到了祖国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希望同学们在以后不要只欣赏流行歌曲,要多听听京剧,做一个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人……
五、结束课业
在京歌《唱脸谱》音乐中学生走出教室。
七年级音乐教案 26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了解音乐知识——圆舞曲。
2.学会唱歌曲《青春友谊圆舞曲》,学生体会三拍子的强弱弱规律。
3.教育学生珍惜友谊。
二、过程与方法
1.先欣赏,学生感受音乐流畅优美、热情,对音乐旋律有所感知。
2.然后学唱歌曲,学会之后尝试加进身体律动和打击乐。
三、知识与技能
1.学习三拍子的击拍图式。
2.用三解铁、木鱼、沙锤、铃鼓、响指为《青年友谊圆舞曲》伴奏,提高学生学习音乐并参与音乐表现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三拍子的。强弱弱规律。
2.表演唱中身体动作的表现及加入打击乐器进行伴奏。
教学资源1.多媒体音乐室
2.VCD《圆舞曲》舞蹈片段
3.打击乐器:三解铁、木鱼、沙锤、铃鼓、响指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一、组织教学:学生排队入室就坐(播放音乐),检查人数,师生问好。
教学活动2二、发声练习(断音和连音练习)
1=D3/4
321│321〢
mimimima
教学活动3三、听音练习:(老师在琴上弹出不同高度的音,学生用la模唱。)
1=C
51〢36〢15〢41〢53〢
七年级音乐教案 27
教学内容:
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歌曲《牧歌》
马头琴独奏曲《万马奔腾》
教学目标:
1、通过唱歌和欣赏教学,使学生了解蒙古音乐的风格特征和基本常识;了解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热爱美好生活和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艺术的想像力、鉴赏力和探索兴趣。
3、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歌曲《牧歌》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学唱歌曲《牧歌》和欣赏教学使学生了解蒙古音乐的风格和特征,培养学生对民族艺术丰富的想像力和鉴赏力。
教学方法:
1、教法:视觉图像法、设置疑问法、启发引导法、评价激励法。
2、学法:聆听法、小组活动法。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播放短片(课件)
2、选择与本片内容相符的项:
A、蒙古族生活在我国北方蒙古草原上
B、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
C、有敬水、敬火的习俗
D、回族
二、新课
(一)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课件)
欣赏前,把学生分组,让他们用蒙古风景或历史人物为自己命名,如:“草原英雄队”、“千里铁骑队”等。
提出问题:(课件)
1、无伴奏合唱《牧歌》与原民歌的'表演方式上有什么不同?没有伴奏,有不同人声组合,比单旋律原民歌表现力丰富。
2、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的感受
(1)、作品营造了什么场景?
营造了“天苍苍,野茫茫”的草原辽阔景象
(2)、作品揭示了人们什么心情?
揭示了草原人们愉快的心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播放乐曲](课件)
(二)学唱歌曲《牧歌》
1、聆听范唱一遍。
思考:歌曲旋律有什么特点?(课件)
宽广、悠长、深情,表现了大草原的辽阔美丽及人们无限的热爱之情。
2、学唱歌曲
1)跟老师学唱谱子,并找出乐谱中旋律相近的小节,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旋律与节奏更准确地把握。(课件)
2)跟琴唱歌词。要求学生轻声唱,唱出歌曲的意境和情感。
3)学完后,采用小组比赛的形式跟伴奏唱,鼓励学生创造不同的演唱形式,如“男女生合唱”、“女生唱男生哼鸣附和”等,也可加上打击乐器。
3、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一遍。
4、补充蒙古族民歌的特点。(课件)
蒙古族民歌大体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种旋律形态。长调民歌节奏自由、舒缓,旋律悠长,有独特的装饰音。短调民歌节拍律动鲜明、结构句法清晰。
(三)、欣赏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
1、介绍马头琴:是蒙古族比较有特色的乐器,因琴头上雕刻马头而著称,音色柔和浑厚,独具特色。(课件)
2、播放《万马奔腾》。(课件)同时让学生想一想乐曲的情绪、节奏、旋律怎样。简单谈一谈。
三、创作与探索
1、播放歌曲《草原赞歌》。(课件)
2、分小组进行表演,可以选用上打击乐器。
四、课堂小结: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蒙古草原丰富的自然资源是蒙古人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们热爱草原,像热爱自己的生命一样,蒙古草原丰富多彩的音乐艺术表达了蒙古人们对美好生活无限的热爱之情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请同学们课下收集有关蒙古草原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