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教学设计(精选4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教学设计(精选4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
1、学习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的方法。
2、学习闻一多先生说做统一、表里如一的人格,做一个高尚的人。
教学重点:
学习闻一多先生说做统一、表里如一的人格,做一个高尚的人。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课前准备:
收集臧克家、闻一多的背景常识,了解他们的主要事迹和作品。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 新课:(此环节谈话导入 ,意在告诉学生要全面地看问题。)
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人物访谈的节目,我也让学生谈谈一位人物,小品表 演艺术家---- 赵丽蓉,学生谈的多是她在表演方面的成就,我告诉他们,她生 前为人和蔼,正气,诚恳, 人们都喜欢亲切地称她“赵大妈”,在她去世后, 人们都称赞她的一生是“德艺双馨”。
接下来,我请学生看两幅图片,我国文学上的两位大家---------闻一多、臧克 家。
屏幕出示 学生介绍。(介绍不全的,教师可补充。)
如:闻一多是五四运动以来知识分子中一位杰出的人物,青年时代是新月派 诗人,中年 时代是旧经典的研究学者,晚年成为青年所爱戴的,昂头作 狮子吼的民主战士,“一二·一”惨案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 运 动,直到牺牲生命。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臧克家介绍老师闻一多的散文,共同探讨闻一多的人生。
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
1、指生朗读课文,读后评议,正音。
2、让学生说预习课文后,认为本文围绕人物的哪些方面写 了哪些事情?
(这一环节在于,通过让学生不断地回答,明确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
做了再说
学者 优秀
做了不说
闻一多 口的巨人
行的高标
先说后做
革命家 大勇
敢说敢做
质疑问难:
此环节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并鼓励其他学生答疑,补充,最后不明白的问题 老师作答。
如:
1、解释字词
写照 高标 诗兴不作 目不窥园 精神食粮 一反既往 慷慨淋漓
2、理解句子:
1)“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药方。”的含义。
2)“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 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怎样理解“小声说”,“声 音越来越大”?
3)为什么说“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
4)“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 门。”“大门”指什么?“跨出大门”和“跨进大门”各指 什么?
5)理解这句话“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合作探究性学习:
(此环节目的是解决目标2)
上课时我们一起探讨过赵丽蓉老艺术家光辉灿烂的人生,在本文,作者也处 处流露着闻一多先生的人格魅力,现在请大家讨论一下,总结出闻一多的伟大之 处,并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分组讨论,教师集中讨论结果:
A、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作为学者:
研究古籍,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研究目的: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小结:闻一多先生为了探究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 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B、说了就做,敢说敢做,言行一致。
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
小结:投身于民主运动,是一名伟大的爱国者,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
C、其他方面:
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
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
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
拓展延伸:
学习本文后,闻一多的说和做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实,古人也认为说和 做对做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你能说出称赞“说”或“做”的词语吗?
一言九鼎 一诺千金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言出必行 言必行,行必果等
联系学生实际,让他说出平时在说和做方面有不恰当的事吗?教师继续引导 他谈今后如何打算做得更好。
对!言行一致这是做人最起码的准则,你想让自己拥有高尚的人生吗?老师 我个人认为,高尚的人不仅仅能做到这些,所以,我送给大家一句话:
人生是一种追求,一种不懈的追求--------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良好的 修养,高雅的情趣,宽阔的胸怀,大度的气质。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以恒心为 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芳邻,以希望为哨兵,认准自己的目标,义无返 顾勇往直前。
总结写法:(让学生自己总结)
夹叙夹议
前后照应
精心剪裁,详略得当等
总结:2004年2月我国文坛上又陨落了一颗璀璨的明星,就是本文作者,课下收集阅读臧克家的事迹和作品,继续探讨臧克家的艺术人生。
作业 :
1、继续探讨臧克家的艺术人生。
2、阅读闻一多诗集。
板书设计 :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臧克家
闻一多
学者
说----------------------------做
革命家
言行一致的人格 爱国献身的精神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优秀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
2、品读课文,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
3、注意本文的选材角度和记叙重点。
4、联系时代背景领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并学习本文的写法。
教学难点:联系时代背景领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时数:2课时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切入课题:今天我们学习《闻》这篇文章。(在原有的闻一多三个字的后面稍微隔开一段的空处,板书:的说和做。)
2、破题:a、先生二字的和漏了的都读一遍,大家体会一下有和没有有什么区别?【崇敬:一般表示对那些有学问的和品德高尚的人称呼,表示尊敬】b、说和做什么结构?【并列短语——是不是这样理解,文章是分了说和做两个部分来写,就像我们以前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穿插写】
二、自读、感知文本:
自读思考:1、文章是分了说和做两个部分来写的吗?
2、文章到底怎样安排说和做的,你能不能在读书的过程中找到最关键的句子
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
交流点拨:嗯,我们要看文章到底分了怎么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写了哪些内容、从哪些角度,或者说哪些身份来写?预设:第7段、第8段“另”字。【第9段,第一课】
师总结:对,文章要有过渡的句子,对这篇文章而言,事实上是分了闻一多的两个身份或者说两个阶段来写的。【学者和革命家】
三、再读品味: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是怎么做的,概括的句子有吗?
交流点拨:1、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第4段,“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第6段,“他又由唐诗转向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其中哪些是表现他做的样子的? 潜心贯注、心会神凝 】 这一段说他做了,也没有说,这里的说是什么?贬义,一种炫耀。 师:我们同学都体会的很好,现在很多人不是这样,他们喜欢到处炫耀自己,发表了一点文章就像母鸡下了蛋,要到处嚷嚷,我们应该向闻一多先生学一学。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 ,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对,闻一多一开始是诗人,有一首著名的诗大家都知道,《七子之歌》——我们齐声读一读吧】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 ,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暇:空闲的时间。呕心沥血,呕:吐。沥:滴。“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把心吐出来了,求贤若渴】
师:闻先生做研究,写书、写文章是从来不说,从不炫耀,现在也有人写书写文章,没有多少作品,但却大肆宣扬,这样的差别,可能是两个字:名和利。闻一多又是为了什么?
【预设:为了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师:对,有这样一位作家,他之前以诊病救人为己任,后看到国民的愚昧,转而拿起文学的笔。【鲁迅】同样是以文化来救国,为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是作为学者的闻一多给我们的启示。做学问就要潜下心来专心的做学问,或者做了不说,现在有写人做了一点学问就骄傲的不得了,这是要不得的。
第2课时
一、回顾旧知: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我们在回忆一下,课文是围绕什么来写的,从哪些角度来写。 【作为学者的,作为革命家的;说和做】
2、对,围绕说和做来写,换句话说,说和做是本文叙事的线索。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是——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3、对,着重表现他从不夸耀自己。作者写了哪些事?《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师:对,这是从成果的角度写他做了一系列的学术研究。事实上还有很多描写表现,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这些句子描写的很细致,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要学习。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是这样处理说和做的,那么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又是如何处理说和做的呢?我们把文章第二部分读一读。另外,本文对闻一多先生充满了崇敬之情,我们要在朗读中体现。
二、品读揣摩:
学生朗读课文:那么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又是如何处理说和做的呢?
点拨再读:1、我们再选几段能体现内容的句子来读一读。 16段、17段、18段。
2、找一找能概括的词语。【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3、对,前面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是做了不说,可能与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相比就言行不一致了,但不是贬义,而是重在实践,默默耕耘,不自负,不夸耀,不吹嘘。哪些地方能表现他说了就做,言行一致的?
交流点拨:1、10段,“起先,他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的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对,他说的原因是,八个字表现就是“反对独裁,争取民主”(板书)。他怎么说的呢?【声音越来越大,呼喊】
2、13、14段“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闻一多如果写了本学术著作,会不会四处炫耀?【不会】他做了什么?【四处传观】
3、中国的学者、文人是远离政治的,如沈从文,但闻一多介入政治,考虑其中有什么因素在里面。还有哪些?李公朴被杀后,作演讲。 【这里为什么要突出闻一多先生的演讲——当时有特务在场,情况非常危险。——但闻一多先生是怎样去的呢,用文中的一个词叫—— 大无畏。 师:对,学生朗读15段,教师板书“最后一次讲演”】
4、18段,参加游行示威,走在前头。神态如何? 【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作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为什么这样?我们前面讨论过是“反对独裁,争取民主”,而且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其中来。作为革命者他这样做,与前面作为学者的闻一多矛不矛盾?
【不矛盾 “迥乎不同”,形容眼睛有神,叫“炯炯有神”“炯”。“一反既往”既往:以前。】
师:对,反义词叫“一如既往”有些同学在老师给他指出错误之后,并没有一反既往,纠正自己的错误,反而一如既往的我行我素,这是要不得的。(板书)我们现在来思考一下,一个人为什么有这样大的变化?【预设: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是为了钻研学术,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为了国家奉献。】
5、作为学者的闻一多不计个人利益,潜心研究学术;当他看到时局黑暗,他是为中华民族而说,为民众争取民主的权益。两个阶段有没有共同点? 【预设:革命是为了反对独裁,争取民主;做学问是为了开一剂文化药方】 对,当时的国家已经是极度衰微了,有一句话叫“华北之大,已经容不下一张书桌。”而我们有杰出的学者,讲自己的人生选择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来,我们把中心句读一读。学生齐声朗读20段。
6、为什么这两句话中间用句号,句子不是很短吗?【预设:为了把长句变短句,增强强调语气、用句号可以延长停顿,使语气更坚定】好,我们再来把这两段读一读。
7、大家来看看,内容上和语言上各有什么特点? 分两部分写,段落清晰。说和做是交替在一起写的。句子都短小精悍。 选最能体现他说和做的事。
8、对,我插一句,闻先生他胡子很长,文中说他“长须飘飘”,在抗战之初闻一多发誓,抗战不胜利,不剪胡子,用四个字概括就是“蓄须明志”了。同样这样做的还有一位唱花旦的先生,大家知道是谁吗?【梅兰芳,蓄须也就意味着不能唱花旦了。这些文学家和艺术家们在国难当头时毅然决然的的报国之心值得我们学习。再回到我们这个问题,内容上作者注意选取典型材料,作为学问家和革命家的闻一多他的一些典型的细节,内容写得很细,刻画人物很有用。
写法上是以说和做为线索,交替起来写,写说和做的时候会穿插一些评论。比如“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是评价,表达方式上叫—— 议论。
9、发表自己的观点,这篇文章又有叙事,也就是说是夹叙夹议,大家再找个例子。
预设:“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他做了自己没有说。 16段,是议论。 叙述:15段
10、对,夹叙夹议。好,下面我们看短句。但文中也有长句阿,“当时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找找文章中哪儿短句集中,是在作为学者的还是革命家的部分里?革命家。为什么这样?短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激情,长句与学者身份相符。 短句感觉有利,这就是语感。长句就比较柔和,舒缓。
有哪些长句呢?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找找短句,哪儿最多? 【16段、17段、18段】大家齐声朗读。 【短句果然有气势、语言很凝练】16段,“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对偶句,还有很多四个字的词语吧】
附板书: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臧克家
学者 革命家
《唐诗杂论》 写政治传单
《楚辞校补》 做了再说 说了就做 最后一次讲演
《古典新义》 做了不说 言行一致
七年级语文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设计 篇3
教学目的
1.掌握课文写景特点:①抓住江南春天"新"、"美"、"充满活力"的特点来描写景物;②分层次写出春景画面。
2.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经过朗读训练,要使学生能读出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感情。
3.理解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
2.体会语言中蕴涵的感情,能理解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思想感情;
3.结合课文实例,讲清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4.状物抓住特征,写景注意层次。
以上教学重点中,第一点与第二点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要解决好这两个教学难点,一是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二是教师要有重点地选择实例帮助学生领会(包括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讲析)。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方法之一:"读-讲-读-赏-读"。读书分三个层次:让学生熟悉课文,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深刻领悟作者表达的感情和文章遣词用语的妙处。夹在读书之中的"讲"与"赏"分别是指:"讲",清除文字、词语等障碍,理清文章的结构,"赏",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运用实例赏析,体会作者选用词语和句子的妙处和所抒发的感情。运用此法,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精要的指点下,在回环往复的读书中,自己体悟,加深理解。
方法之二:课堂讨论--评述、质疑。
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出理由;其次是师生相互质疑。
让学生评述课文,这无疑是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只有反复读,才能形成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想法介绍给大家,这既是思维的训练,又是说话的训练。
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启发,这样形成多维态势的交流,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媒体设计
本文是篇美文,可向学生提供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可借用音响媒体,欣赏配乐朗诵的录音。如果有条件,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提供冬春比较的画面。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文。唐代的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韩愈在《初春小雨》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
(这样导入课文有如下作用:①帮助学生回忆获得春天时的美好感受,为课文教学做情感的铺垫;②轻松自然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二、解题
本文是一篇散文,全文以作者热爱春、赞美春的感情作为线索,绘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作者是我国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先生。
朱自清,字佩弦,生于1898年,逝世于1948年,"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记录着朱自清先生的一生:在大学读书后期,开始创作新诗;1920年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中学教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这期间从事散文创作,做学问;1946年7月著名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遭国民党特务暗杀,血的教训使他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8月在北平逝世。
朱自清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A.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水涨(zhǎng) 捉迷藏(cáng) 酝酿(yùnniàng) 应和(hè) 笼(lǒng)着一层薄(bó)烟
黄晕(yùn) 蓑(suō)衣巢(cháo)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
朗润:明朗润泽卖弄:炫耀
酝酿: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繁花:密密的开着的花
赶趟儿:文中是各种果树也争先恐后地开花。舒活:舒展,活动。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宛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烘托:本是画画的一种方法,从旁边或者周围涂抹淡墨或浅的颜色,使画的主要部分更鲜明,更突出。
B.整体感知:熟读课文,分析结构。
结合课后练习一,让学生读课文,分别画出"盼春"、"绘春"、"赞春"的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第二部分(第2-7段):绘春第三部分(第8-10段):赞春
(设计说明:1.扩大识字量,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铺平道路;2.让学生熟读课文,找出"盼春、绘春、赞春"的部分,其目的在于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从整体上去感知课文)
2.默读课文,找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设计说明:1.培养默读习惯;2.让学生"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解决教学重点(难点)一。该设计要求老师必须具有教学机智,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有充分的准备;学生的问题应尽量让同学自己解决,学生需要时,老师给予点拨)
学生不懂词句举例:
①为什么用两个"盼望着"?(体现急盼心情)
②"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为什么不说成"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如果说成"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只能理解为小草本来就是这样,课文的说法能突出春天的作用,让小草充满生机,显得极为可爱)
③"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句话的前后都描写花,为什么中间夹一句动物的描写?(蜂闹蝶舞,是侧面写春花繁茂、鲜艳和甜香,同时用蜂蝶的"闹、飞"衬花的香甜艳丽,使画面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味)
④"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为什么要这样写春雨?(这是春雨迷蒙时特有的景状,作者观察细致,整个空间弥漫着牛毛、花针、细丝一般的春雨,远望去,屋顶上像有一层薄烟,而且是"笼"着,一个"笼"字,非常传神地显示出细雨朦胧的美感)
⑤"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应该怎样理解?(这里的"工夫"是指时间,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一年的时间,可以做好许多事情,告诉人们应当把握时机,奋发向上)
⑥文章的结尾为什么选用"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来比喻"春天"?(这些比喻非常形象、贴切,春天给人以新生命,给人以美丽多姿,给人以力量、信心的美感。在这里,我们知道,用作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的事物之间有相似点)
(注意:学生还可能提出许多问题,如是词句方面的问题,应力求满足学生;如涉及比喻、拟人方面的问题,也应该在这里解决;如属其他方面的问题,应告诉学生以后解决)
3.齐声朗读课文。
要求:①加深对文中形象而生动的句子的理解;②用明快的节奏,读出热爱赞美的感情。
(设计说明:①训练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②让学生在理解文句的基础上朗读课文,有助于对课文的整体理解,进而体会作者的感情)
4.课堂小结。
在这一堂课里,我们又积累了不少的词语,从整体上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在朗读声中,我听得出大家既爱春天,也爱这篇如诗如画如歌的散文。
(设计说明:①让学生加深对课文整体感知的印象;②肯定成绩,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的兴趣)
四、布置作业
①你最欣赏文中哪些段落?(请说出理由,下一节课交流)
②熟读课文,背诵1-5段,鼓励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知识掌握和背诵情况
1.听写生字词;
2.背诵1-5段;
3.让能背诵全文的同学表演。
(设计说明: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规定与鼓励并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研习课文
1.齐声诵读课文
2.讨论:你最欣赏文中哪些段落?(试说出理由)
第2段:总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用拟人手法勾画大自然"刚睡醒的样子",为下文具体的春景描绘提供了美好的背景;再说,山、水、太阳最能向人显示春天气息,作者选用"朗润"、"涨"和"红"分别描绘山、水、太阳睡过一冬而醒来的情态,非常传神。
第3段:春草图。先正面写,第一句用拟人手法,第二句由近而远,把春草人格化,显示春草的生命力,"嫩嫩的"、"绿绿的",从质地、颜色的角度,突出了春草新鲜的特点,"满是的"用口语显示春草的生机勃勃的特点;后侧面写,第三、四句写春草给人的欢乐与感受,充满活力。
第4段:春花图。首先,这一段写得很有层次:树上-花下-遍地;其次,这一段文字注意色与味、虚与实、动与静的配合:由与前后照应的"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说到"花里带着甜味儿"色彩与甜味相勾连;由花味甜联想到果实实与虚相结合,蜂闹蝶舞与繁茂鲜艳的花们相映衬;第三,巧用拟人、排比、比喻,写春花竞相开放。总之,画面五彩缤纷,富有立体感。(这一节应当让学生充分讨论,言之成理,都应予以肯定、鼓励)
第5段:春风图。风是无形的,但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作者分别用触觉、嗅觉、听觉写春风。触觉:引用诗句,又打一个比方,让人感到春风的温暖;嗅觉:"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让人闻到春风的芳香;听觉:鸟鸣的清脆、婉转,风声水声的轻盈,笛声的嘹亮,让人听到春风的柔和。风是无形的,但作者笔下的春风却有形、有味、有声、有情。
第6段:春雨图。引出春雨后,用"可别恼"这一口语,显得特别亲切而有情趣,下面就引导读者品味江南春雨的妙处:细密、闪烁、绵长;亲吻着"树叶儿"、"小草儿";烘托出"安静而和平的夜";滋润着乡间的行人与农民,这一切充满了诗情画意。
第7段:迎春图。"风筝"是春天的信使,写风筝渐渐多了,实质是写屋外的人多了,因为春天来了。全段都用短句,读来富有节奏感,让人感到精神抖擞,充满希望,充满力量。
(设计说明:让学生由整体感知课文转到局部感知课文;让学生相互启发,在讨论中迸发思维的火花。答案不要求一致,只要自圆其说就行。这一环节,主要落实教学目标1和教学重点2、3、4)
3.课堂小结:
①抓住特点写景。
春草图:鲜嫩、勃发春花图:繁茂、艳丽
春风图:和煦、轻盈
春雨图:细密、平和
②分层次写出春景图。
春草图:正面-侧面
春花图:树上-花下-遍地
春风图:触觉-嗅觉-听觉
春雨图:植物-人间
三、欣赏品味
要求:大声朗读,体会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感情。
(设计说明:让学生再从局部理解回到整体感知上来)
四、布置作业
1.课堂练习:课文练习二、三。
2.背诵全文。
第三课时
一、检查作业
1.通报作业情况;
2.检查背诵。
二、比较阅读
1.投影林斤澜的《春风》(或发讲义)。
2.比较《春》《春风》的异同。
3.通过比较,让学生概括两文的主题、写作特色。
(设计说明:①扩大学生的阅读面;②比较异同的目的在于加深对《春》这篇课文的理解)
三、景物描写训练
1.写一段描写景物的文字(课文练习四)。
2.口头交流景物描写的片段。
(设计说明:①以读引写,读写结合;②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四、自我总结学习本文所得
引导学生从形式(词语的积累,句段篇形式上的特点)到内容(句段篇的意思,文中的情感)进行归纳。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七年级语文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设计 篇4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严谨的结构,理解过渡段的作用,逐步提高阅读能力。3、理解文中艰深语句的含义,深层体会闻一多先生的思想品格。
重点难点:
重点:1.品读课文,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学习本文的过渡句的用法。
2.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以及他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法指导
1、探讨研究法。2、朗读法。3、语感品读法。
预习导学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钻探( ) 地壳( )弥( ) 无暇( )淋漓( )( ) 漂白( )硕果( )校补( ) 赫然( ) 迭起( ) 臧克家( )
诗兴不作( ) 锲而不舍( ) 炯炯目光( ) 目不窥园( )
兀兀穷年( ) 沥尽心血( ) 迥乎不同( ) 气冲斗牛( )
2、解释下面的词语或加点部分的含义。
弥高: 高标:
锲而不舍: 目不窥园:
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
迥乎不同: 一反既往:
气冲斗牛: 群蚁排衙:
3、文学常识。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文章收在________中,课文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闻一多是诗人、 ________、________。
(2)读了全文,我们可以了解闻一多先生前期 ________,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后期则 ________,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闻一多先生在前期和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但在________方面却有相同之处。
学习内容
一、 导入
二、 检查预习
三、 整体感知
4、把课文分为两部分,并简要归纳各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 自然段):
第二部分( 自然段):
5、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如何过渡的?把这些话找出来,说说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
★★深入探究
1.文章开篇是怎样起笔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3.作为学者的闻一多,作者选取了三个事例来表现,试分析并体会作者的详略处理?
4.为表现闻一多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选取了什么材料加以表现?请用一句话概括。
5.“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这些话表现了闻一多怎样的品质?
6.体会“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句的含义及在全文中的作用。
拓展延伸
1.闻一多先生在两个方面的“说”与“做”矛盾不矛盾?作者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方法来叙述,意图何在?
2.写作训练
请以200字左右的文字介绍某同学的“言”和“行”,借以反映其性格。
当堂达标
1、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内改正
(1)他正向古代典藉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
(2)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栽,争取民主!( )
(3).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棵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
2、填空
该文的作者是_______,本文所记叙的闻一多先生是一位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闻一多的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
3.体会下列句中加粗的“说”的含义。
(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 )
(2)“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 )
(3)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 ( )
4、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概括了闻一多先生在治学方面的特点。( )
(2)“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了闻一多先生钻研学问的艰难困苦。( )
(3)“不动声响,无声无闻”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潜心钻研学问,默默无闻,不问世事,与世无争。( )
(4)“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赞扬了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治学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 )
(5)“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赞扬了作为革命家闻一多先生言行高度统一的美德。( )
5、散文常用叙议结合的方法表明作者的见解,这篇散文也是如此。文中的议论有的放在有关的叙述之前(A),有的放在有关的叙述之后(B),还有的放在叙述的中间;它们的作用或提示下文(a),或过渡衔接(b),或归纳总结(c)。请指出下面几处议论的位置和作用。
(1)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 )
(2)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 )
(3)闻一多先生还有另一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 )
(4)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 )
★★★中考链接
名著知识
1.(20__ 湖南娄底中考)
①请说出《水浒传》中鲁智深的绰号以及某一个相关情节。
绰号: 相关情节:
②请说出《巨人三传》是由《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另外哪部传记所组成的?作者是谁?
传记名: 作者:
2.(20__ 湖南益阳中考)
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典型的人物和情节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①“弄权铁槛寺”、②“千里走单骑”、③“误入白虎堂”、④“三调芭蕉扇”等故事的主人公分别是① 、② 、③ 、④
3.(20__ 福建漳州中考)根据示例,将下面的歇后语补充完整。
林冲误闯白虎堂--( )
( )借荆州--有借无还 猪八戒耍把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