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猴王》教案【优秀10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美猴王》教案【优秀10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美猴王》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真假美猴王的故事内容,了解唐僧、孙悟空等角色的性格特征。
2、能够细致观察、分析,分辨真假美猴王之间的细微差别,并乐于与同伴交流故事中的情节。
活动准备
1、组织幼儿提前观看有关《真假美猴王》的动画片。
2、《真假美猴王》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出示真假美猴王的图片,引导幼儿认真观察、判断真假,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2、结合挂图讲述故事,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了解人物的性格。
教师根据需要可进行以下提问:
(1)孙悟空回来之后他有什么变化?他做了什么事情?
(2)沙和尚来到花果山他看见了什么?他是怎么说的?(学一学沙和尚生气的样子)
(3)真悟空回到花果山看到还有个猴王,他的心情是怎样的?(请幼儿学一学悟空生气的动作、表情、及语言)
(4)观音和托塔李天王用的什么办法来辨别真假美猴王的?他们分辨出来了吗?
(5)如来佛是怎么说的?
(6)观音最后说了什么?
3、引导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提问:
(1)你从哪些地方能够感受出谁是真假美猴王?
(2)如果让你来判断谁是真假美猴王,你会用哪些方法?
(3)最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
活动延伸:
1、组织幼儿在阅读去中阅读幼儿学习资源④第18~23页的内容,进一步熟悉故事内容。
2、表演区中老师和幼儿共同进行表演游戏“真假美猴王”。
3、指导幼儿完成幼儿学习资源④第17页内容,体验“找不同”游戏的快乐。
《美猴王》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课前预习课文,扫除文字障碍,理清结构层次,围绕课后思考与练习自习课文。
2、合作学习: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提倡小组的合作精神,碰到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在小组中讨论,通过想象画出心目中的美猴王,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帮助。
3、探究学习:课文较浅显,学生可以自学,因此,可延伸拓展到整部小说,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到阅览室查阅有关《西游记》的资料,包括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创作意图以及小说的内容等。
设计思路:
1、美猴王是《西游记》作者热烈歌颂的一个英雄人物,也是我们喜爱的亲密朋友,他"美"在哪里?小小的猴子如何成王?我们要了解美猴王天地生成,聪明灵巧,本来超群,有胆有识,深孚众望的特点,能有层次地复述课文,做到连贯、流利、清楚。
2、美猴王是一个神、猴、人三一体的形象?要理解神话小说的特点和孙悟空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
3、这篇课文是培养学生想像力的好教材,要求学生在充分预习课文、观看录像的基础上每人绘一幅画,进行观赏、评比。
4、课文组织学生阅读原著,开展讲故事比赛,引起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进行片断说话训练,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
1、学生方面:布置预习课文,到阅览室阅读《西游记》这部书。
2、教师方面:制作课件,刻录《西游记》第一集与课文有关的部分;为了帮助学生复述课文,美猴王"美"的几个部分在多媒体上投影出来。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简洁的导入。
教师:孙猴子是我国家喻户晓、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象,我这样说对不对?
学生:应说"孙悟空" ,不能说"孙猴子"。
教师:美猴王--孙大圣--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本身有个发展过程。他是神、猴、人三位一体的艺术形象。最初是石猴,由于本来高强,又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便成了猴王,而且前面加了重要的字:美。那么美猴王究竟"美"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学习本文。
2、检查学生课前了解有关作者吴承恩以及神话小说《西游记》的简介。
3、自由朗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请一名同学主持听写,二名同学上黑板写,其他同学写在课堂笔记本上,完成后让学生自己点评,师生共同校正错误。
听写词语:
镌 迸裂 麋鹿 瞑目 石碣 天造地设 滔滔不竭 力倦神疲 拖男挈女 瞑目蹲身 喜不自禁 抓耳挠腮
第二教学板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文章的结构。
课文虽是节选,但情节清晰,内容完整。全文按情节的发展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这是情节的开端,写石猴的出世。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这是情节的发展,写石猴的山间生活和发现水帘洞。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第2自然段),写石猴的山间生活。
第二层:(第3自然段),写众猴玩耍,以及发现了瀑布。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写石猴发现水帘洞,带领众猴迸洞居住,而被拥戴为王。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从"好猴"到"省得受老天之气"),写石猴发现水帘洞。
第二层(从"众猴听得"到完),写石猴带领众猴迸洞居住,被拥戴为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围绕课文让学生提出问题,最后经过筛选确定三个主要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1、本文塑造了美猴王的形象,美猴王"美"在哪里?
2、他有哪些性格特点?
3、这个形象既有神的色彩,又有猴的的特点和人的思想感情,三位一体,怎样理解?
二、教师深人巡视,参与讨论,由学生回答得出以下的答案。
1、引导学生从石猴的身世、行为、语言等几个方面探讨,得出美猴王的"美"表现在:身世美、行为美和言语美这三个方面(利用多媒体投放出对此的概括)作者通过这三方面生动的描写,主要通过石猴发现水帘洞和带领群猴迸住这两件事的描述,刻画了美猴王这个令人喜爱的形象。
2、学生通过讨论明确:这是个聪明荧巧、本领超群、有胆有识、深字众望的猴王。
3、美猴王是猴,是人,又是神。猴,表现了他的生物性;人表现了他的社会性;神,表现了他的传奇性。
三、看看议议画画--讲讲--写写,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摄取有益的东西,提高人文素养,学习美猴王的聪明勇敢、有胆有识。
1、观看录像,放映《西游记》第一集与课文有关的部分,边看边思考:美猴王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2、讨论美猴王的性格特征。
明确:聪明灵巧、本领超群、有胆有识、探字众望,他是猴,是人,又是神。
猴,表现他的生物性;人,表现他的社会性;神,表现他的传奇性。
3、体验感悟
4、选自己喜欢的部分美读。
美猴王 篇3
教学目的:
了解小说的特点;整体感知课文,把握小说的一般结构;着重引导学生把握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常用方法——语言、动作的描写,学习运用语言、动作的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特征。
教法设想:
抓住初一学生好动、好胜的特点,引入竞争机制(金星榜),课堂采用“趣味活动快车”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情绪始终饱满。
教学计划:两课时
◆第一个半节课教学要点:引导学生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分发材料(《西游记》导读)。
◆第二节课教学要点:领会小说的特点;整体感知课文,把握小说的结构特点;学习刻画形象的常用方法——语言、动作的描写,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二个半节课教学要点:交流《我的同班同学》的片断描写(读、写、听、说综合训练)。
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师:上课。(师生问好)
我们先欣赏一段音乐(录音播放《西游记》的插曲片段,许多同学露出了笑脸)。
师:(录音停)哪一个同学能说说这段歌曲的名字?
(学生们纷纷举手,可惜都答错,有些学生紧皱双眉。)
提示:刚才你们听到歌曲的最后一句是什么?
生:(不约而同)庄严我神州大地(笑)
师:对啦!歌名是《庄严我神州大地》。《西游记》的插曲很多,如:《青青菩提树》、《我欲成仙》、《敢问路在何方》等,有兴趣的同学课余可找一找、听一听。
(师生共同回顾《西游记》的主要内容,引入趣味活动快车,贴上金星榜,教师作活动说明。)
师:让我们进入快车的第一站——猜一猜。同学们请认真听录音,猜猜《西游记》的故事情节。
(学生情绪激昂,录音还没停下,许多学生早已高举着手。)
(录音停)
生1:孙猴巧行医
生2:孙悟空被封为“齐天大圣”
生3:石猴变成美猴王(教师补充:这就是我们要学习课文的主要情节。)
师:这三个同学都回答得很好。(教师分别为一、二、四小组贴上金星,学生热烈鼓掌。)
这时第三小组暂时落后,没关系,还有许多问题等着你们回答呢!让我们进入快车的第二站——讲一讲。(学生默读课文5分钟后,四个小组分别选派一名代表复述课文,而后教师总结。)
生4;
生5:(复述的内容略)
生6:
生7:
师:四个同学都讲得不错,我们分别为他们贴上金星。(全班热烈鼓掌)下面我们进入快车的第三站——议一议(分小组讨论,教师击掌示意分成四人学习小组)。请各小组组长记好讨论题。
※小黑板出示讨论题:
1、按照提示划分故事情节。(整体感知课文)
2、课文重点写石猴出世或者是猴王来历?
3、重点部分通过哪些常见的方法刻画石猴形象的?(教师提示形象的描写方法)
(教师巡视、参与讨论,各小组讨论的气氛热烈,各组组员出谋献策,组长忙得不亦乐乎。15分钟后,讨论结束,教师击掌示意,学生齐刷刷地回到原位。)
师:请各小组派代表回答第一道题目。
(四个小组多分别选派实力最强的同学回答。)
生8:
生9:(划分故事情节,总结大意)
生10:
生11:
师:(小结)各小组都能按照提示划分故事情节,但是归纳大意时语言应力求简洁、明了。从这一点来看第二小组做得最好。
(第二小组热烈鼓掌,教师替他们贴上一颗金星。)
师:请同学举手回答第二题。(第三组的同学抢先一步,教师示意回答。)
生12:重点写猴王的来历。
师:(追问)为什么?
生12:因为文章的题目是《美猴王》。
师:回答得很好。具体说:猴王的来历最能表现主题,突出美猴王的性格。同学们写作文时应围绕中心安排详写、略写,不要“捡到菜篮子里面的都是菜”。(学生笑)好,我们接着讨论第3题。
生13:环境描写。
生14:外貌描写。
师:很遗憾,不能帮你们贴上金星。没关系,让我们来朗读课文的重点部分再回答。
(进入快车的第四站——读一读,分角色朗读。学生推荐一名男生充当石猴,众猴由全班的男生充当,全班同学一起朗读叙述性的文字。)
(朗读结束,出现了一个感人的局面,许多同学同时举手抢答。此时,教师难于定先后,只好让举手人数最多的第二组回答。)
生15:语言描写。
生16:还有动作描写。
(第二小组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把握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学生七嘴八舌地讲出石猴的特点。)
生17:从“我进去!我进去!”这一句话可以看出石猴的勇敢。
生18:p92页的第2行——第5行的语言描写可以看出石猴很想当王。(教师补充:说得很好,这就显示了石猴逞强、好胜的特性。)
生19:p91页的动作描写,如“蹲”、“纵”、“跳”写出了石猴很厉害,有本领。
生20:不过,石猴也很调皮、好动。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
生21:p91页——p92页的动作描写,如:“跑”、“爬”、“抢”、“夺”、“搬”、“移”。
(此时,学生情绪高涨。教师趁热打铁,引入快车的第五站——写一写。)
师:语言、动作描写能刻画形象的特点,同学们写作文时应学习这一种写法,让作文中的人物说说话、做做事,从而自然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下面我们来写一写,通过语言、动作的片段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记住:只能写本班的同学,不能出现人物的真实姓名。
(学生纷纷打开练习簿,认真观察同学,捕捉写作对象。有的还禁不住微笑着。5分钟后,师生小结。)
小结:师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教师强调重点。
师:这一堂课第二组获得最多的金星(第二组欢呼),不过别高兴得太早,明天我们再比一比。你们把写一写的快车带回家,明天我们进入快车的第六站——说一说(说特征、猜同学)。
(下课铃响,师生再见。)
附:(本节课板书的主要内容)
美猴王
△故事情节提示:
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详略得当
△语言、动作的描写
《美猴王》教案 篇4
动作建议:
第2-4小节:双手握成大拇指状做神气摆动的动作:
第5小节:做眺望状的造型
第6-8小节同第2-4小节;第9小节同第5小节。)
第11-12小节:双手向外划一个圈:
第13-16小节:双手高举作尖尖山顶状的动作:
第17-18小节:双手从上向外划圈:
第19-20小节:双手做神气地拿武器状的动作:
第21-22小节:有力的抖动双手:
第23小节:双手握拳做打斗状准备动作
第24-26小节:作打斗动作:
第27-28小节:边打斗嘴里边喊:“加油、吼嘿!”:
第29小节:双手握拳做躲闪状准备动作
第30-32小节:作躲闪动作:
第33-34小节:边躲闪嘴里边喊:“加油、吼嘿!”:
第35小节:两人双手对拍准备动作:
第36-38小节:两人双手对拍:
第39-42小节:两人边拍手边说:“我是真的美猴王”
第43小节:自由创编美猴王变出不同造型的动作:
第44-45Ax节:原地跑假装追赶状的动作:
第46-47小节:真猴王高高举起金箍棒把假猴王打晕在地。
游戏玩法:
先商议好谁是“真猴王”,谁是“假猴王”,真假猴王打斗、变造型,在音乐结柬“金箍棒”后,真猴王高举金箍棒打假猴王,假猴王快速倒地做装死的动作造型。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段的起止,合拍地做动作表现乐曲的结构。
2、在“打斗”的互动情境中,尝试通过两两合作一对一“挥棒击打”、“快速躲闪”、“对打”动作,创造性地表现B段乐曲的三段乐句。
3、假猴王迅速倒地造型坚持不动,真猴王检查时要用对方舒服的力度。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剪辑好的《金箍棒》音乐。
2、经验准备:了解真假美猴王的故事。
活动过程:
1、根据故事,尝试创编简单的动作。
(l)美猴王家住哪里7花果山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7
(2)美猴王得到了如意宝贝是什么7金箍棒怎么拿7
(3)美猴王有哪些本领7如果你是美猴王你想变什么7
2、完整跟着教师边做动作边感知音乐。
3、进一步感知B段音乐,尝试用打斗、躲闪、对打动作表现B段乐曲。
(l)教师哼唱,尝试用打斗、躲闪、对打动作表现B段乐曲。
(2)师幼随B段慢速音乐尝试表现打斗、躲闪、对打动作。
(3)师幼随B段原速音乐尝试表现打斗、躲闪、对打动作。
4、教师和全体幼儿共同扮演真猴王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5、教师扮演假猴王,全体幼儿扮演真猴王,互动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6、教师扮演真猴王,全体幼儿扮演假猴王,互动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7、教师与一位幼儿商量好选择的角色,两两互动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8、幼儿和幼儿两两商量好选择的角色,坐在位置上两两合作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9、幼儿交换角色,站在位置边上两两合作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10、幼儿尝试表现最后假猴王晕倒的样子。
(1)一位幼儿尝试表现假猴王晕倒的样子。
(2)集体尝试表觋假猴王晕倒的样子。
11、幼儿和幼儿再次商量好选择的角色,找到空位置两两合作完整表现音乐一遍,假猴王在“金箍棒”后晕倒在地。
12、幼儿邀请客人老师,并商量好选择的角色,在空位置上两两合作完整表现音乐一遍,假猴王在“金箍棒”后晕倒在地。
美猴王 篇5
教学创意:借虚拟情境和现代网络知识来引读名著。
教学目标:营建开放而有活力的综合学习的语文课堂。
教学理念
语文课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要点
1.抓住动作语言描写来分析石猴形象。
2.把现代信息技术与《西游记》的有关内容有机结合,以扩展学生视野。
教学过程:课前两分钟视频展示猴王各种形象,目的是激发学生的联想。
(一)温故知新
学生根据第一课时学习及课下准备,以小组合作形式,使用各种文艺形式演绎《美猴王》,如评书、快板、歌唱、讲故事等方式,目的是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同学们,你们改编的《美猴王》完成得怎么样了?
学生七嘴八舌地表示准备就绪,并跃跃欲试上前表演。其中,一组同学表演评书《美猴王》;一组同学表演快板《美猴王》;一组同学采用“猴哥”曲调改编《美猴王》成歌。虽然改编水平不高,但形式多样、场面热烈、内容丰富。
(二)虚拟情境
教师使用电脑课件,以漫画配旁白的形式虚拟一事件:在某偏僻小镇有一名叫王洪志的人,近来自称为美猴王下凡,吹嘘自己神通广大,广招猴子、猴孙,妖言惑众,把当地搞得乌烟瘴气,现紧急动员有识之士分析一下美猴王到底是猴是人还是神?
学生一下子兴奋起来,教室沸腾了,学生的讨论超过了平时的小组界限,他们显然被这种形式所吸引,这样的形式、内容激起了他们参与的欲望。(给学生三分钟集体讨论时间)
教师:你们讨论结果如何?
学生1:我们小组认为美猴王是神!
学生2:我们小组认为美猴王是猴!
学生3:我们小组认为美猴王是人!
学生4:我们小组认为美猴王是神猴!
学生5:我们小组认为以上观点都不对。
教师:那好吧,你们准备好材料进行辩论。
教师引发学习自由辨论,明确辩论要有理有据。支持观点的依据可以在课文中找,也可以在原著中找。出示电脑大屏幕,按顺序提出以下问题进行提示:
1.石猴是怎样来到世上的,为什么要写它的来历?
2.石猴在山中生活是怎样的?表现了他的什么特性?
3.当众猴发现瀑布飞泉时,石猴是怎样摩拳擦掌,这说明了什么?
4.在写石猴发现水帘洞和率众猴进入水帘洞的过程中,重点描写了他的哪些动作和语言,为什么要写这些?
(三)自由辩论
生:“我方认为美猴王是神,理由是美猴王是由一块仙石内育仙胎,一日迸裂,产一石卵,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出世如此奇异,非地球上任何生物所能比。怎么不是神?”
“我补充刚才同学的说法,除了美猴王出世神异之外,在《西游记》中,孙悟空也显示了超人的本领,如把定海神针想变多大就变多大等等。种种表现,都是神的表现。”
“我方认为美猴王不过是一只猴,课文中写了它的生活习性:‘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猿鹤为伴,麋鹿为群,夜宿石崖,朝游峰洞。’另外它的一举一动猴性顽劣,与猴并无二异,顶多算有点神气儿的猴。刚才同学说它是神,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
“我方认为美猴王是人的形象,课文中语言描写,如众猴发现水源却不敢控源时,石猴显示出超人的领导才能,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当石猴控源成功时,他说,列位啊,‘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只有人才有这样的思维,这样的要求。至于说他有神气、有猴性,那是作家吴承恩给这人物披的外衣。所以我们坚持认为他是人的形象。”
又一学生:“我刚才仔细听了你们的发言,我认为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但是,我从你们的辩论中获得了灵感,美猴王既不是猴,也不是人,更不是神,是有猴性、有人性、有神气的那么一个东西,是什么我说不好。”
当学生明确美猴王既不是猴,也不是人又不是神,但又说不清到底是什么的时候,再播放美猴王的各种银幕形象的课件,适时点拨:这是文学艺术形象,作家常常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手段,塑造人物形象。其实美猴王既不是纯粹的猴,也不是纯粹的人,更不是纯粹的神,他是吴承恩先生成功塑造的一个集猴性、人性、神性于一身的文学艺术形象,任何想借文学形象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目的的人,只能证明他的浅薄无知。
(四)回到虚拟情境,引导学生批驳社会现象,总结陈词
学生1:“综合以上同学们所说和老师您讲的,我认为美猴王的确只是一个文学形象,它是虚构的,虚拟情境中那位叫王洪志的人,也许也知道这一事实,他是别有用心,想发财、想出名之徒,我看应该把他绳之以法。”
学生2:“我补充刚才同学的发言,王洪志事件的出现,证明王洪志所大搞迷信的地区教育落后,人们文化水平低,如果当地人们都受过像我们今天这样的教育,就不会让王洪志兴风作浪了。”
师:“他们二位的发言非常深刻,通过辩论我们终于拨开迷雾见青天了!”
(五)过渡板块
播放课件:动画片《西游记》主题歌《猴哥》。目的是打开学生尘封的记忆,拓展无限的联想。
给学生十分钟时间讲《西游记》故事。学生讲了《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火焰山》、《流沙河》、《高老庄》等等。
课件演示:介绍网络知识。什么是网站,什么是是网页及网络内容形式等。
师:现在要让你们班做一个美猴王网站,请同学们合作设计网页。集体讨论研究制作。
大家简单谈谈自己的意图:
“我们的网址是www.美猴王。上我们的网,你能看到精美的美猴王影视形象,你能查到孙悟空八十一难的故事。”
“我们的网址是www.搜猴。我们做的网页是专门搜集评论美猴王的文章的,如果你想知道别人是怎么看美猴王的,请查阅我们的网页。”
“我们小组决定做一个有关美猴王的民间俗语、谚语、成语的网页。”
“我们小组决定做一个专门是美猴王图片的网页。”
师:同学们,我们把今天未做完的网页作为作业吧,过几天咱们开个展览。
(六)抛砖引玉
师:中国古典文化灿烂辉煌,我们用两课时是不能领会它的博大内涵的。老师只想抛砖引玉,假如通过我们的学习,你对古典文化开始有点兴趣,那赶快读名著吧,知识的宝藏等着你们去挖掘。
教学反思: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所以我设计一个具有浓厚现实色彩的虚拟情境,使用自由辩论的方式来分析美猴王形象,达到了我预想的效果。综合性学习提倡跨领域学习,所以我使用网络知识请同学们做网站,设计网页,立意是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的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又兼容并包,一举多得。虽然存在一定问题,如:有近一半学生对网络一无所知,但这种缺憾会给他们以强烈的震憾,引导他们去探究未知的领域。综合性学习强调合作精神,所以我都采用小组合作式、集体讨论式完成问题探究过程
第一单元同步作文:
写作要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感到生活中处处充满乐趣,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选取生活中给你带来乐趣的生活经历,与同学分享。
写作指导:
1、抓住“乐趣”,选取生活中喜欢做的事。如:集邮、养鱼、读书、打篮球、踢足球等,感受其中的快乐。
2、把曾给自己带来乐趣的感受最深的生活经历写清楚,写时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用第一人称写,写完认真修改
美猴王 篇6
《美猴王》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讲了一只猴子怎样出生和怎样成王的事情。反思整个教学,我注重了激趣和情景的渗透。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导入环节,我出示了孙悟空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它是谁?师引导:你们想知道它是怎么出生的吗?请同学们带着这个悬念,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迫不及待地走进文本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之中。所以人们常说,成功的语文课,应在教学的一开始就牢牢吸住学生,使他们的思维随着老师的情感入境,激发起求知欲。
创设情景,深入感悟课文内容。我在教学第一段孙悟空出生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孙悟空是怎样从石头变成猴子的。我出示了教具,教具用三层图片做成的——上面一层是彩色的巨石,中间一层是彩色的卵石,最底层就是一个栩栩如生的小猴子。我把图片按顺序重叠地贴在了黑板上进行演示。老师指着图片上的巨石,学生用课文中的句子描述:这是一块……巨石。师又问:巨石又是怎样变成卵石的呢?学生又用语句描述,同时,老师“撕掉”巨石,卵石又展示在学生面前。师又问:“这是什么样的卵石?它又是怎样变成猴子的呢?”学生用原文描述,同时所有同学发出呼呼的风声,卵石破裂(老师慢慢撕掉中间层的卵石图片)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个可爱的小猴子。老师把学生带进了像玩魔术的情景里,学生学得快乐,学习效果好。
《美猴王》教学反思
这堂课,我在课型设计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将教师“讲”的成分降低到最少的程度,而让学生的“讲”和“议”来占领课堂。学生在读读说说、议议画画中不知不觉中理解了课文,并拓展延伸到整部小说。四大教学板块相辅相成,教学设计贯穿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课程理念。了解美猴王的特点并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学习本课的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吸取它的精神养分,提高辨别是非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精心设计了四大教学板块,其中,我较为满意的是第四教学板块。这个板块注重学生的体验实践,让学生观看《西游记》第一集与课文有关的内容,并边看边思考:美猴王具有什么特性?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气氛中讨论了美猴王的性格特征,他聪明灵巧、本领超群、有胆有识、深孚众望。他是猴、人、神三位一体的形象。在评选创作画的过程中,学生争先恐后地拿上他们的画到投影仪上展示,并上台作介绍,正像一位同学说的:我画的是孙悟空大战哪咤。你们看,哪咤三头六臂,手执银圈,脚踏火轮,而孙悟空腾云驾雾、高举金箍棒,眼看就要打下去了……顿时掌声雷动,二个、三个……一双双手举得高高的,都想上台展示自已的劳动成果,足见课前他们的创作是多么的用心啊!
最精彩的片断当属拓展想象这个环节。同学们想象的内容十分丰富离奇,有些是我连想都没有想过的。就像我们班的泽鸿同学说的:“假如我得了孙悟空的神通,我会化解巴以冲突,让他们马上停止战争,化干戈为玉帛,帮助当地平民以最快的速度重建家园,过上和平安乐的生活。”多么有政治远见啊!小小年纪就能关心世界大事,充分表现出当代中学生热爱和平的美好愿望。王鹭鹏同学紧接着说:“假如我得了孙悟空的神通,我会让沙漠以最快的速度变为绿洲,让当地群众免受黄沙之害。”另一名同学想象更切合实际:“假如我得了孙悟空的神通,我会建造许许多多的希望小学,让那些经济困难的儿童能快快乐乐地去上学,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年龄最小的玮凡同学也不甘示弱,她说:“假如我得了孙悟空的神通,我会拔下一根毫毛一吹,在大陆和中国台湾之间架起一座金桥,让两岸人民自由往来,到时,我会邀请中国台湾小朋友们到我们实验中学参观。”班上好动大王黄灵清此时也不甘寂寞,他说:“假如我得了孙悟空的神通,我要让老师越来越年青。”又是热烈的掌声。下课铃响过一阵子了,可是同学们依然沉浸在丰富的想象世界里。是啊,孩子们思维的闸门一但被打开,语言思维如泉水喷涌而出。从他们想象的各种各样的内容中,我看出了新一代的少年思想境界十分开阔,美猴王的勇敢机智、有胆有识、深孚众望在他们身上得以体现。神话小说的特点学生理解是到位的。当然,还有个别同学是这样说的:假如我得了孙悟空的神通,我就不用学得那么辛苦了,考试时我可以偷看,我还要天天吃好的,穿好的,过上世界上最好的生活……对于这种暴露出来的个人享乐想法,我也及时地给与教育,引导他们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本文的教学设计,我力争让学生在体验感悟中实践了查、听、读、说、想和画的综合能力,使书本知识和生活世界沟通起来,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培养了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师完全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评论者,并积极参与活动,仔细观察学生的探究活动,发现和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进行较好的语言和思维的训练。
《美猴王》教案 篇7
教材分析:本文选自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作者为明朝的吴承恩。本文通过石猴发现水帘洞,带领众猴进洞居住,而被拥戴为王的故事,交代了美猴王的来历,刻画了智慧灵巧、本领高强、深孚众望的美猴王形象,歌颂了它不避艰险,敢说敢干的精神,体会美猴王无拘无束的乐趣。
教学目标: 划分结构层次,通过自读、复述,理清故事情节。抓住美猴王的动作和语言,分析、把握美猴王形象。理解文章详略的处理。揣摩文章通俗、生动、简洁的语言。理解作品的思想性。体会美猴王无拘无束的乐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体会美猴王无拘无束的乐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构想:本文内容浅显,但属于古代,所以有许多文言词汇学生不容易理解。教学本课时,要让学生在充分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词义,读通课文。让学生自主讨论,合作探究,各抒己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西游记》这部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本文在书中的地位怎样?
《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共一百回,主要写美猴王——孙悟空战胜妖魔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全书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7回),叙写孙悟空的历史,交代它被众猴拥立为王,得道成仙,大闹天宫,结果被如来佛降伏在五行山下;第二部分(第8-12回),写唐僧取经的缘起,包括如来佛造经,唐僧出世,魏征斩龙,唐太宗冥游,唐僧应诏出发取经;第三部分(第13-100回),写取经的经过,这是全书的主体,主要写孙悟空保护唐僧前往西天取经,途中战胜八十一难,终于完成任务。课文节选的是全书的开端,写美猴王的来历。以后的故事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
2、作者写美猴王破仙石而出有何用意?
石猴出世,不比众猴,是破仙石而出,虽不是母体所生,却四肢俱全。起笔就显得它神异出众,也为后面写孙悟空的神通广大,降妖伏魔埋下了伏笔。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石猴的山间生活?有什么作用?
作者写石猴的山间生活,分别从行动、饮食、交往、行踪四个方面,集中表现它活泼、机智、灵巧的特点。这样既照应了石猴的神异出众,又为下文写发现水帘洞作铺垫。
4、作者是如何处理详略的?
课文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详写美猴成王,略写石猴出世。因为它之所以成王,被称为美猴王,是凭它高度的智慧,惊人的胆量,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发现水帘洞,才赢得众猴的信任和拥戴的。这一点最能表现主题,突出美猴王的性格,并能为全书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取得圆满结局打下基础,所以详写。而石猴从石中出世,只能说明它先天出众,来历不凡,不必多费笔墨。
二、自主探究
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迸裂 ( )瞑目( ) 窍( ) 石碣( ) 镌( )
2、掌握下列形近字的字形。
遂 开辟 石崖瀑布 疲倦 逐 怪癖 天涯 曝光 蜷缩
3、掌握下列词语的含义。
开辟,喜不自胜,天真地秀,日精月华
4、理清文章顺序。
破石而生,肢体皆全。
跳入瀑布,发现水源。
带领众猴,进入洞天。
被拥为王,胜似神仙。
三、语言揣摩
1、“忽见从杂中跳出一个石猴,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众猴只是欣赏瀑布,却不敢入,石猴却连声高呼“我进去”。初步表现它胆量与众不同。
2、“它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
这句话写石猴进入瀑布泉,只用了十六个字,就生动地刻画出了它的高强本领和勇敢精神。使用动词“蹲”、“纵”、“跳”,十分贴切,读者如闻猴声,如见猴形,生动形象,通俗、简洁、恰如其分。
四、问题探究
1、小说创作讲究伏笔与照应,请从文中找出一例。
第三段,发现瀑布后,众猴约定能找到水源而不伤身体的拜他为王,这为下文石猴被拥为王作伏笔。第四段结尾处,写石猴带领众猴进洞居住,被拥戴为王,与之照应。
2、有人说:“神性(幻想性)、人性(社会性)、物性(自然性)三者的有机结合,是《西游记》人物塑造的一个突出特点”,请结合课文或小说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以孙悟空为例,他变化多端,武艺高强,具神性;他爱憎分明,有高度的智慧和惊人的胆量,具人性;他又有猴的动作和生活习性,具自然性。
3、第四段对石猴的动作、语言描写属正面描写,表现了它的什么特点?此段有无通过侧面描写表现石猴?如果有,请指出。
第四段,写石猴发现水帘洞的过程时,先写它跳入泉里,进洞察看,再行出动,着意写它动作的伶俐,观察的细致,足见它艺高胆大,聪明细心。再写它向众猴报告洞内所见,赞美这是它们“安身之处”,提出大家都进去住,显得它热爱自由,不愿受拘束。后写石猴为王,群情悦服,从侧面表现了它本领过人,深孚众望。
五、欣赏评价
1、本段使用了排比、对偶、引用等修辞手法,短句的排比写出了石猴的活泼、伶俐;对偶使句式整齐;引用使行文有文采又有趣。生动地反映了石猴的山间生活。请你仔细阅读第二段,从修辞、句式、内容等角度加以赏析。
2、作者是如何抓住猴性,显示其特征的?
六、拓展阅读
悟空只好拜辞菩提祖师,驾起筋斗云,哪消一个时辰,便回到了花果山,举目看去,眼前是一片荒凉凄惨景象。他大吃一惊,急忙召唤他的猴子猴孙们。
猴儿们从各个角落跑出来,向美猴王哭诉。原来猴王走后,有个混世魔王前来抢占水帘洞,还捉了许多小猴。美猴王大怒,问明方向,便去寻魔王报仇雪恨。
悟空去到水帘洞前叫骂,混世魔王披挂出来迎战。悟空夺过混世魔王的大刀,把他砍成两段。好猴王,只见他拔下一把毫毛嚼碎喷去,立刻变成数百个小猴,杀进洞中,剿灭众小妖,救出被掠去的猴儿们。
[探究建议]
1、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要看他的言行,这个片段通过孙悟空的哪些行动表现了他爱憎分明,本领高强,深孚众望的特点?试析。
2、画线句使我们想到了现代的生物技术“克隆”。作者的想象力多丰富啊!发挥你的想象,为这段故事补充一段细节描写。
作业设计
查找有关西游记的故事,阅读有关章节。
板书设计
美猴王
破石而生,肢体皆全。
跳入瀑布,发现水源。
带领众猴,进入洞天。
被拥为王,胜似神仙。
课后反思
《美猴王》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体验成功的快乐。
2、引导幼儿扮演美猴王的角色,学习并练习投掷的基本方法。
3、幼儿能用正确的投掷方法击中目标物。
活动重点:
学习并练习投掷的基本方法。
活动难点:
能用正确的投掷方法击中目标物。
活动准备:
纸球若干、不同大小的怪兽3只
活动过程:
1、热身活动:
在音乐伴随下做热身操、进行队列训练。
2、探索与学习:
(1)自由尝试:猴子们你们看,今天大王带来了一样好玩的东西,就是纸球。现在请你们每人拿一个纸球,找一块空地玩一玩,看看纸球能怎么玩。你们是怎么玩的?谁愿意来展示一下?
(2)学习方法:你们看,刚才XX的这个动作,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投掷。今天你们就跟大王学习这个本领,我们先学习正面投掷,看我:两脚前后开立(左脚在前)面对前方,右手拿东西向后向上放,上体稍向后屈,重心落在右脚上,右脚用力蹬地,同时右臂向前上方挥动,将物体掷出去。
(3)练习动作:现在我们来练习投掷,我们分男女两组进行,比一比看谁投得远!注意:前面一组投出去、捡完纸球回来,下一组听到口令才能投球,一定要听口令、注意安全,不能打到别的猴子。第一排听口令,大王数到三就投出去,一、二、三!第二排准备……
3、集体游戏:打怪兽
(1)我的猴子们真棒,本领练好了!看,那边来了几只怪兽,我们一起去消灭它们!哪知猴子愿意先去探路?我们要跨过小河、钻过山洞、翻过小山,找到怪兽消灭它。注意:路上有一定的危险,过河时一定不能掉到河里,打怪兽时不能离得太近,小心受伤!我们有3条路,现在选择你喜欢的一条路,行动!
(2)观察幼儿动作掌握情况,教师纠正动作,请个别幼儿示范标准动作:"跨过小河、钻过山洞、翻过小山,找到怪兽,瞄准目标,准备射击,打!"组织幼儿再次游戏。
4、师幼交流:
今天,我的猴子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真能干,给自己鼓鼓掌!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消灭怪兽的?路上遇到了什么困难?你害怕了吗?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那我们以后在生活中也是这样,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敢面对、想办法解决。能做到吗?
5、放松整理:
轻音乐在音乐伴随下做放松运动,师幼共同整理场地。
《美猴王》教案 篇9
这堂课,我在课型设计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将教师"讲"的成分降低到最少的程度,而让学生的"讲"和"议"来占领课堂。学生在读读说说、议议画画中不知不觉中理解了课文,并拓展延伸到整部小说。四大教学板块相辅相成,教学设计贯穿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课程理念。了解美猴王的特点并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学习本课的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吸取它的精神养分,提高辨别是非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精心设计了四大教学板块,其中,我较为满意的是第四教学板块。这个板块注重学生的体验实践,让学生观看《西游记》第一一集与课文有关的内容,并边看边思考:美猴王具有什么特性?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气氛中讨论了美猴王的性格特征,他聪明灵巧、本领超群、有胆有识、深字众望。他是猴、人、冲三位一一体的形象。在评选创作画的过程中,学生争先恐后地拿上他们的圆到投影仪上展示,并上台作介绍,正像一位同学说的:我画的是孙悟空大战哪咤。你们看,哪哇三头六臂,手执银圈,脚踏火轮,而孙悟空腾云驾雾、高举金箍棒,眼看就要打下去了……顿时掌声雷动,二个、三个……一双双手举得高高的,都想上台展示自已的劳动成果,足见课前他们的创作是多么的用心啊!
最精彩的片断当属拓展想象这个环节。同学们想象的内容十分丰富离奇,有些是我连想都没有想过的。就像我们班的泽鸿同学说的:"假如我得了孙悟空的神通,我会化解巴以冲突,让他们马上停止战争,化干戈为玉帛,帮助当地平民以最快的速度重建家园,过上和平安乐的生活。"多么有政治远见啊!小小年纪就能关心世界大事,充分表现出当代,扣学生热爱和平的美好愿望。王鹭鹏同学紧接着说:"假如我得了孙悟空的神通,我会让沙漠以最快的速度变为绿洲,让当地群众免受黄沙之害。"另一名同学想象更切合实际:"假如我得了孙悟空的神通:我会建造许许多多的希望小学,让那些经济困难的儿童能快快乐乐地去上学,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年龄最小的韩凡同学也不甘示弱,她说:"假如我得了孙悟空的神通,我会拔下一根毫毛一吹,在大陆和中国台湾之间架起一座金桥,让两岸人民自由往来,到时,我会邀请中国台湾小朋友们到我们实验中学参观。"班上好动大王黄灵清此时也不甘寂寞,他说:"假如我得了孙悟空的神通,我耍让老师越来越年青。"又是热烈的掌声。下课铃响过一阵子了,可是同学们依然沉浸在丰富的想象世界里。是啊,孩子们思维的闸门一但被打开,语言思维如泉水喷涌而出。从他们想象的各种各样的内容中,我看出了新一代的少年思想境界十分开阔,美猴王的勇敢机智、有胆有识、深手众望在他们身上得以体现。神话小说的特点学生理解是到位的。当然,还有个别同学是这样说的:假如我得了孙悟空的神通,我就不用学得那么辛苦了,考试时我可以偷看,我还要天天吃好的,穿好的,过上世界上最好的生活……对于这种暴露出来的个人享乐想法,我也及时地给予教育,51导他们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本文的教学设汁,我力争让学生在体验感悟中实践了查、听、读、说、想和画的综合能力,便书本知识和生活世界沟通起来,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培养了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师完全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评论者,并积极参与活动,仔细观察学生的探究活动,发现和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进行较好的语言和思维的训练。
美猴王 篇10
教材分析:
《美猴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选自《西游记》第一回。讲述了美猴王的来历。
课文虽为节选,但结构清楚,情节完整,语言通俗,内容较为浅显,一课时完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分析小说中的艺术形象;培养学生初步文学欣赏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指导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欣赏体会美猴王勇敢机智、敢说敢做、深受众望的品质。
教学重点:把握美猴王的艺术形象,提高文学欣赏水平。
教学难点:对文学作品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教学突破:调动多种方法揣摩艺术形象,引导学生抓住美猴王的动作、语言描写进行感悟。
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由幼稚转向成熟的阶段。他们具有极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他们不喜欢被动的听课,而是想做课堂的主角;他们不喜欢被动的接受教者的指问而是想向对方提问题;他们不喜欢被动的接受现成的答案而是想用自己的观点解释问题。那么,新的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适合学生的要求,给了学生说话的机会,驰骋的空间。
设计思路:
1、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加强个体尝试,培养参与能力。
2、《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而我们的学生已具备搜索信息的条件,但应在能力方面加以培养。
3、中学生应加强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4、《西游记》是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读物,应让学生增加对该书的了解。同时也是让学生接触、阅读文学名著的契机。
5、美猴王是作者热情赞颂的英雄形象,也为中学生所喜爱,甚至佩服得五体投地。今日有幸争做美猴王,不也是快乐的事吗?
教学创意:读中议 唱中画 演中学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资料。电影《西游记》片断、歌曲《猴哥》。
学生:查阅《西游记》有关资料。
教学流程(五环节自读尝试模式)
一、 定向
(一) 导语设计
预测:出示图片、讲故事、谈《西游记》、说说孙悟空、唱歌
(导语由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开课伊始,就能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二) 确立目标
预测:扫清文字障碍、把握情节、分析形象、体会语言特点。
(目标由学生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结合本课特点、综合教者的意见共同归纳认知并明确重点。体现自主与合作的有机结合。)
二、 自读
(一)播放故事片《石猴初问世》,增加学生感性认识。
(二)整体感知:标注自然段,圈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扫除文字障碍,进行必要的字词教学。同时理清情节思路。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直观、形象的特点,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的活动,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三、 讨论
小组交流学生自读过程中已经解决或尚未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小组代表发言汇报。以学生自提问题、自解问题为主,教者适时引导。围绕课文情节分析美猴王性格特点,解决重点,师生共同完成板书设计。(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引航作用。)
四、 点拨
设计问题如下:
1、请说出与孙悟空有关的故事,并简单分析其性格。(至少两个)
2、请说出《西游记》中其他几个典型人物。(至少六个)
3、请说出与猴有关的成语或歇后语等。(至少三个)
4、假如孙悟空来到你身边,答应送你一根毫毛,满足你一个心愿,你的愿望是什么?请说明原因。
(在学生自读、讨论基础上,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对课外知识加以储备的兴趣。)
五、 总结
1、 在《猴哥》的歌声中作画。
2、 编排现代版《西游记》。
3、 瞑目遐想,再现课文情节。
4、 根据课文内容为《猴哥》歌曲改词。
(学生依据自身兴趣爱好,自选内容进行才艺表演,巩固知识,迁移能力,体验尝试的快乐。时间有限可课后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