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初中教案 > 初中数学试讲教案:《认识负数》优秀7篇正文

《初中数学试讲教案:《认识负数》优秀7篇》

时间:

通过操作活动,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等事实,积累操作活动的经验,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中数学试讲教案,方便大家学习。下面是整理的初中数学试讲教案:《认识负数》优秀7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初中数学试讲教案:《认识负数》 篇1

一、教材分析:

《认识负数》是在学生系统地认识整数、小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负数的认识,使学生明白“数”不仅包括正的,还有负的,从而使学生对数的概念形成一个完善、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今后进一步认识负数打下基础。在生活中,由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有时仅仅用已学过的数(即正数)已经不能明确地表达意思了,于是产生了负数。学生在感知了负数的产生之后,由于生活经验,已经见过负数的存在,于是在这种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尤其是在温度中,深刻体会了负数的意义,从而为下节课系统认识“正负数”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生活中的负数”之前,学生已经系统认识了整数和小数,并且对“分数”也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这些已学过的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可能在某些地方已经知道了负数的存在。基于这样的学习起点,本节课必须在学生认知冲突产生矛盾的前提下让学生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并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负数的意义。同时在本节课上也应尽量通过数学思想的渗透,使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正、负数打下基础。

设计理念:

一、注重体现数学知识形成的逻辑性。

新知的形成往往是在旧知的迁移或是与旧知产生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形成的。本节课我就合理采用后者的呈现形式,让学生在记录一组信息时,强烈感受到仅仅用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能清楚地表示一对相反意义的量了,于是体会到了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并感受符号化的思想,体会到数学的简洁性。同时通过生活经验的感知和内化,理解了负数的意义,又沟通了正数、0、负数三者之间的联系,使知识形成完整的结构。这样的知识形成过程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符合数学知识和思维的逻辑性。

二、注重体现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的紧密性。

《新课标》中提出: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可见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有多重要。本节课我先结合地震引出负数,再联系南方大雪灾,让学生在雪灾的场景中对比正、负数;还让学生举一举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负数,唤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然后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负数的意义。比如在温度中体会到负数刚好是与正数相反的,同时通过温度计的展示使“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这一道理清晰地建立在学生脑海中。

三、注重数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

数学知识中如果能有效结合教材实际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安全教育、爱心教育和环保教育,那就更体现数学教学的人文性了。本节课我就结合了汶川大地震、南方雪灾的事例和负数的历史,让学生感受到了我国军民一条心,全民献爱心的战胜困难的决心,还就两次灾害的发生提出环保的迫切性以及中国负数的渊源历史,同时结合教师精彩的结束语有效地对学生渗透了思想教育。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

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

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

和数学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1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负数。

(显示抗震救灾画面)孩子们,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大地震后,全国人民悲痛万分。救灾人员发现一栋楼房下陷了二层,你能说说原来的一楼、二楼地震后变成了几楼吗?(附带进行防震和爱心教育)

引导学生看图,帮助理解后试说出楼层。

有的学生会说:下一楼、下二楼;也有的学生会说出;负一楼、负二楼等。

师:你觉得用哪种表示方法比较恰当?

刚才我们接触了一个新的数,谁知道它称为什么数?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认识负数

其实,只要细心观察,我们就会发现生活中的负数无处不在。今天,就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找一找生活中的负数。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改为汶川大地震的事例,既让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又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爱心。充分联系生活,使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化,体现了负数的应用价值。

二、探究气温中的正数和负数,进一步认识负数。

投影课本第2页上面的插图,那位同学手中拿着什么?(出示温度计模型)

1、你了解温度计的什么知识?

生1:每格代表1℃

生2:零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

生3:…

师: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是以谁为分界的呢?(0℃)

科学家把自然状态下水刚开始结冰的温度定为0℃。

瑞典科学家摄尔休斯把水结冰的温度定为0℃。当温度降到0℃

时你有什么感觉?(冷)

2、小组讨论:(课件显示)

零上温度都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表示。那0呢?它算什么?是正数?负数?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师讲述并板书: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小结归纳。

如果过去我们所认识的数只分为正数和0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可以对“数”进行重新分类: (师板书)

4、温度的读法。

老师下载了二月份某天的气温预报:

上海:0℃——8℃     北京:-5℃——5℃   哈尔滨:-15℃——-3℃

师:谁愿意当小播报员,来播报这3个城市的气温?

生读:零摄氏度——(零上)八摄氏度   零下五摄氏度——(零上)五摄

氏度   零下十五摄氏度——零下三摄氏度

师:他把负数的温度读做零下几摄氏度,你读的和天气预报员一样规范。负数的温度还可以怎么读?

生读:负五摄氏度     负十五摄氏度     负三摄氏度

小结:在温度中,负数的温度可以有哪几种读法?(两种:可以读做零下几

摄氏度,也可以读做负几摄氏度)

5、巧用温度计,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水到了0℃就会结冰,2008年春节前我国韶关等地区发生雪灾(显示相关图片),因路面结冰,车辆无法通行,全国人民伸出援助之手解救被困人员,想象一下如果此时你站在冰雪世界里-16℃的温度下帮助被困人员,你会有什么感觉?(用动作或表情表示一下),这时的心里又是怎样的?(心里热乎乎的)

(1)(课件显示温度计)让学生出来指着温度计讲一讲,说一说。

-16℃在哪儿?怎样才能准确找到-16℃在温度计上的位置?是从哪儿开始数,往哪个方向数?

(2)怎样找到16℃?

(3)-16℃和16℃有什么不同?用正数表示零上温度,知道正数的正号可省略不写。(指名板书)

(4)-16℃和16℃哪个温度更冷?他们的意义相同吗?

6、练习。

(1)读出下列各数,并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8   3.5  -3.5  +   0   -40   52   -

(2)同桌互相写5个不同的负数读出来,并说出它们的意义

设计意图:结合灾区体验负数的实际意义,巧借生活实际问题把正数和负数联系起来,区分正负数的不同点,通过认识温度计,简洁明了地把教学难点突破,一并还进行了环保和爱心教育,加强了学科间的联系。

三、生活中的负数。

1、 投影存折,说说存折上的数表示什么?

如果刘老师下午去银行取1000元,银行的工作人员会在存折上打出什么?

如果我本月的工资2800元到帐了,银行的工作人员又会在存折上打上什么?

(指名学生板书出来)

小结:这里的正数、负数各表示什么?

2、用正负数表示海拔高度。

(1)投影第4页的第2题的图,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是我国地势最低的地方。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

这两个数据怎样表示?学生先独立思考片刻,然后小组讨论。指名学生介绍想法。

(2)师:地势高度称为海拔高度,是相对于海平面来说的。一般的以海平面为界线,海平面以上的用正数表示,海平面以下的用负数表示。那海平面用什么表示?(0)

3、学生举例生活中的负数。

师: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上面这样的数?

先分小组交流,再每组推荐一人在班上交流。

师结合学生的介绍显示电梯里的正负数,股市中的正负数,水库中水位高度的正负数,存折中的负数等。(点击浏览)

设计意图:设计紧扣教材,与生活充分结合,注意知识的落实,重视学生应用新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四、挑战自我。

1、你知道下面的温度吗?读一读。

(1)开启后的盒装牛奶应贮藏于0℃—4℃ ,并在48小时内喝完。

(2)水沸腾的温度是100℃。水结冰的温度是0℃。

(3)地球表面的最低气温在南极,是-88.3℃。

(4)月球表面的最高气温是127℃,最低气温是-183℃。

(5)我国发射的神舟六号飞船在太空中向阳面的温度为100℃以上,而背阳面却低于-100℃,但通过隔热和控制,太空舱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21℃,非常适宜宇航员工作。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某服装店上月赢利3000元,记作(   )元;本月亏损800元,记作(   )元。

(2)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记作(   )人;本学期转走6人,记作(     )人。

(3)“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退的米数应记作(   )数。

(4)体重增加5千克记作(   ),体重减少6.5千克记作(    )。

(5)(出示电梯按钮图)老师家在四楼,车库在地下一楼。如果我要回家,按(   )层的按钮;如果要到车库取车,按(   )层的按钮;家与车库相隔(  )层高。

3、练习一的1、2、3题。

设计意图:围绕课内和课外知识进行梳理,由浅入深进行练习,通过不同的题型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进行评价,使学生进一步得到知识的反馈并加以巩固。

五、总结评价

1、你知道我国使用负数的历史和负数符号的演变吗?

投影第4页的“你知道吗”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早在2000多年前的《九章算术》中,就有正数和负数的记载。在古代人民生活中,以收入钱为正,以支出钱为负;在粮食生产中,以产量增加为正,以产量减少为负。古代的人们为区别正、负数,常用红色算筹表示正,黑色算筹表示负。而西方国家认识负数比中国迟了数百年。

听完介绍你有什么感受?(中国人太了不起了!)

你知道老师此时此刻在想什么吗?我在为同学们感到骄傲,你们今天的表现同样非常了不起!我们的祖先能够写下世界负数的历史,而今天的你们就是祖国未来,相信作为祖国未来主人的你们将能够改写中国数学的历史!

2、说说你本节课的收获,评价一下自己和同学的收获。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巧借负数历史和评价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新知,它又是对整* *堂课加以梳理归纳,在同学们交流与反思中,使知识得以整理内化。综观整堂课的设计,我力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采取观察、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最后巧借历史激发他们的斗志。让课堂真正焕发活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板书设计:

认识负数

正数                        0            负数

温度  +16℃ 读作:(零上)十六摄氏度       -16℃ 读作:(零下)十六摄氏度

或16℃       或十六摄氏度                           或负十六摄氏度

存折  +2800元 读作: 正二千八百元           -1000元  读作:  负一千元

或2800元 表示:存入二千八百元                 表示 :支取一千元

……

注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设计意图:在课堂上尽量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的同时,也把板书的机会尽可能多的留给学生,教者只是指引了书写的具体位置,进一步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板书设计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科学、新颖、美观,既简单明了又概括地反映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对负数教学提出的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针对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着重注意了以下几方面: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含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活实际背景中学习和感受正负数的意义;再从寻找生活中的正负数的活动中,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列举生活中正负数应用的实例,体会学习负数的必要性,理解负数的意义,建立正数和负数的数感。

2.深入研究教材,备好书本外的知识。

在这节课上,虽然内容很简单,但是还涉及到很多课本外的知识。比如:温度计上的摄氏度和华氏度,海拔高度、海平面。这样不仅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正数和负数,而且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深入了解学生,在学生的疑难处做好功课。

因为有以前的教学经验,我知道在这节课上学生对于负数的书写与读法并不是本课的难点,反而是对于如何正确地读出温度计上的温度以及在温度计上准确地标出零下温度才是学生的难点。因而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了在温度计上读写零上温度时是由零刻度线往上看,而读写零下温度时是从零刻度线往下看。在这个动态演示的过程中,有效地突破了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学效果比较好。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深切地感受到:要想上好课,课前必须深刻地钻研教材,深入地了解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的课。

初中数学试讲教案:《认识负数》 篇2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这是开学的第一课,一来就学习负数,很担心孩子们会接受不了。因此我认真地看了教师用书,学习了钱教导是怎么上这课的。之前听过钱教导两个版本的《认识负数》,受益菲浅。

个人觉得教材上出现的温度计与实际生活中学生能接触到的温度计不符,温度计都是只有摄氏度,而没有其他的东西在上面,而且作为教材上首次出现这类知识,个人觉得教材内容上对学生学习新知干扰太大,这些知识太专业了,不利于老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

刚刚学生把课堂作业送来了,大概看了一下,学生对正、负数的书写都没有问题,对数进行分类都能完成的很好。有三个学生把“+、-”号写成正、负这样的语文表达方式而没有用数学符号。课堂上首次出现“+、-”号的时候,只是让学生互相读了一下,没有让学生说说它表示的意义,以为书写的时候都能注意到,不过还是有几个学生出现问题了。

不过回顾整节课,学生表现还是比较积极,除了刚上课的那几分钟里,学生有点不太适应以外,随着我不断的鼓励、调动,在其它时间里,大部分学生都在积极参与,课堂倒也不显得沉闷。

困惑:1、教材是直接从“几个城市的不同气温中”让学生知道负数的应用,并认识负数的。这样做,学生对为什么要产生负数的源由不太清楚,至少认识不深刻。我从“要表示出比0还要低的温度”引入是不是更好?

2、教材在编写负数的例子时单一地用负整数,这样做容易使学生产生一个错觉,认为负数就是一些与非0自然数相反的数,即负整数。虽然有练习中出现了一个"-88.3",但这显然不够。

初中数学试讲教案:《认识负数》 篇3

【例1】

地面以上1层记作+1层,地面以下1层记作-1层,从+2层下降了9层,所到的这一层应该记作(   )层。

【错误原因分析】

大部分学生认为是“-7”。这部分学生的思考过程是:一共要下降9层,地面以上有2层,9-2=7,那地面以下就要下降7层,所以是“-7”。

【解题思路点拨】

因为地面上从“+2”层下降到“+1”层,只下降了一层,从“+1”层下降一层,就到了“-1”层,中间没有“0层”。这样就可以通过列举的方法求出答案。

【解题过程】

+2→+1→-1→-2→-3→-4→-5→-6→-7→-8。

【变式矫正】

地面以上1层记作+1层,地面以下1层记作-1层,从-5层上升了8层,所到的这一层应该记作(   )层。

【例2】

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2千克, 记作:+2千克;小华比小明轻5千克,记作:( -5 )千克。

【错误原因分析】没有与标准体重相比, 错误地将小明体重看作标准体重。

【解题思路点拨】小明比标准体重重2千克。小华和标准体重比,相差多少呢?画图试一试找出标准体重的位置就容易了。

【解题过程】小明比标准体重重2千克, 标准体重就比小明体重轻2千克, 小华比小明轻5千克,小华体重就比标准体重轻3千克。 记作:( -3 )千克。

【变式矫正】

1.一幢大楼18层,地面以下有2层。地面以上第3层记作:+3层,地面以下第1层记作:(   )层。老师现在-2层处,上升了4层,到了地面以上第 (    )层。

2.比90分多5分,记作:+5分。那么(    )分可以记作:-4分。

3.“净含量:10±1kg”,表示合格重量最多是 (    )kg,最少是(   )kg。

4.如果小军跳绳125下,成绩记作+5下;那么小明跳绳116下,成绩应记作(   ) 下;小乐跳绳成绩记作0下,表示小乐跳绳(    ) 下。

初中数学试讲教案:《认识负数》 篇4

4月27日,我到新昌参加“沃洲之春”教学观摩活动,上虞阳光学校的叶柱老师上了一堂精彩的课〈认识负数〉,现将课堂实录整理如下:

一、温度中的“负数”

师:老师搜集了我国三个城市某天的最低气温资料,大家想看看吗?(课件)

杭州的最低温度是多少?

生:3摄氏度 生:39摄氏度

师:到底是多少?问题出在观察的方式上。(师介绍温度计两边的刻度摄氏度和华氏)

师:我们常用的是摄氏度。

师:我们来到了六朝古都南京最低气温是多少?生:0摄氏度

师:北京最低气温是多少?生:零下3摄氏度 。

师:你是怎么看的? 生:我发现它是在0以下,再数下3格就是零下3摄氏度。

师:北京与杭州的最低气温一样吗?为什么?

生:杭州气温是零上3摄氏度,北京是零下3摄氏度。

( 板书杭州 南京 北京的气温 )

师:你知道数学上是怎样区别零上3摄氏度与零下3摄氏度的吗?

(教学认读正3摄氏度 负3摄氏度 )

师:你能用这样的数表示其他城市的气温吗?请你用自己的神态与姿势告诉我已经准备好了

(课件展示某城市温度计 学生举学具卡片表示)

哈尔滨 -14摄氏度 漠河 -30摄氏度

海口 30 摄氏度

这时老师发现有两个同学的答案不同说:“可给我逮到了!”

师:+30摄氏度与30摄氏度哪个对?

生:这两个都对的。

师:把学具卡片放好,它只是我们的工具。

师:现在我们来做气象纪录员,看谁有快又准确。

(略)

二、海拔中的“负数”

师:不同地区气温有差别,同一地区一天中的气温也有差别,想了解吗?

(课件欣赏吐鲁番盆地的奇特自然现象)

师:吐鲁番气温变化是什么原因?是海拔。

(课件出示海拔高度示意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 吐鲁番盆地海拔低于海平面155米。

师:你能用今天所学的数表示出珠穆朗玛峰与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吗?

(同桌商量着互相说。)

师:你还有什么问题?

(师补充说明8844.43是最新的测量高度。)

(练习:用正负数表示各地的海拔高度。)

马耳代夫平均海拔比 海平面高1米

师:平均海拔比海平面高1米是什么意思?

师:海拔高于海平面10米有可能吗?

(练习:根据海拔高度判断各地高于海平面,还是低于海平面。)

欧洲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洲,平均海拔高度300米。

马里亚那海沟 最深处海拔-11032米

师:你读了这句有什么感觉?

生:很高 。生:很深。

三、数学中的“负数”

师板书 +3摄氏度 -3摄氏度 -155米 8844.43 米 40摄氏度 -26摄氏度

师:我们把它们的单位去掉,观察这些数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

生:分两类,有减号的与没减号的。

生:分3类,有减号的,有加号的,40是另一类。

师:你认为把它分在哪里合适?

师:像+3、40这样的数是“正数”;像-3、-400这样的数是“负数”。

( 出示一条数轴,在中间添上0)

师:如果这里是0,你能想到什么?

生:0的右边是负数,左边是正数。

生:0的左边是负数,0的右边是正数。

师:数学上规定0左侧的为负数,右侧的为正数。

( 生读数轴上的数)

师:读得完吗?红红的0该向哪边走呢?

师:0应该是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所有的正数大于0所有的负数小于0。

师:我们回顾一下,学到了什么?

(揭示课题:认识负数 欣赏延伸《负数的历史》)

四、生活中的“负数”

师: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到过负数?

(工资单、电梯控制面板、)

(解决问题1、连一连 2、说一说 3、填一 填 4、想一想)

(课件出示有关刘翔比赛的资料:刘翔速度14.42秒 赛场风速为-0.4米)

师:你有疑问吗?

(师生表演来解释风速-0.4米)

初中数学试讲教案:《认识负数》 篇5

《认识负数》一课是苏教版第九册第一单元“生活中的负数”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并初步认识了分数、小数的基础上,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唤起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认识负数。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应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与学生生活素材密切相关的数学情境,让他们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力求做到“动静结合,张驰有序”:教学片段:记录相反意义的量。(1)听清信息,独立思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听到的信息准确、简洁的表示出来。关键是让别人一眼就能明白你表示的意思。足球比赛转学情况帐目结算上半场四年级 三月份 下半场 五年级 四月份 (2)汇报:第一种:用文字表示第二种:用笑脸图、哭脸图表示师:你的符号你明白,我的我明白,数学语言是要交流的,怎么办?生:要统一。第三种:用+2、-2表示师:和数学家表达的一样,这种表达有什么好处?生:简明、清楚(3)认识正、负数。师:你知道像上面的数叫什么?(正数)+2怎么读?生:读加二。师导读:正二师:像下面的数呢?(负数)板书—2怎么读?生:负二(4)读上面各数,并板书在黑板上。师:加号和减号和过去的意义不同,加号叫做正号,减号叫做负号。抢读。-100、+6.8、-1.8、36(同时贴于黑板相应位置)师:为了简写可写36。如果去掉正号,这些数你们熟悉吗?是我们过去学的数。负数前的负号可以去掉吗?2、介绍负数的历史师介绍负数历史。听完介绍后你有什么感受?3、正数、负数、0(1)四个城市气温图:哈尔滨:-15~3℃ 北京:-5~5℃ 上海:0~8℃ 海口:12~20℃有负数吗?读出来。北京-5℃和5℃一样吗?零上的温度用什么表示?零下的温度用什么表示?0呢?师:0正好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 (2)温度计。(教具:表示水银的位置可挪动)师:每格代表1℃,请生拔出5℃。拔-5℃。为什么拔不出来?要先找到什么温度?生:先找到0℃,这是分界点。师:将温度计上的数揭开,越往上温度?生:高再拿一个温度计请该生再拔-5℃。拔-15℃比较两个温度(-5℃和-15℃)哪个更冷?怎么能说明-15℃比-5℃更冷了?生:温度计上有表示生2:-15℃在-5℃下面。师:用你的动作和表情告诉我-15℃时的感觉。 我国新疆地区最冷时温度达到-40℃,大概在温度计的哪儿?生:比划。师:你能说几个正数和负数吗?生:-10、-11师:一对一对说。生1:+10、-20师:说得完吗?用省略号表示。所有正数和0比,有什么关系? 所有负数和0比,有什么关系?(板书:负数<0<正数)用一个圈把所有正数圈出来,用一个圈把所有的负数圈出来。生圈出了板书的正数和负数。生:不同意,因为还有很多正、负数。要把省略号圈进去。师:0,正数不要,负数不要。怎么办?生1;0是分界点。六人小组讨论:0算正数吗?算负数吗?汇报,生1:0算是自然数。生2:0是正负数。生3:它一个不是,是特殊的数。师:正数比0?(大)负数比0?(小)0比0小吗?(0不是)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分界点。4、生活中的应用(1)图:叔叔上五楼开会,阿姨到地下二楼取车,应按哪两个键?(左侧是(2)海平面图。莲花峰比海平面高+1864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记作( )(3)下图每格表示1米,小华刚开始的位置在0处。数轴图:左-8 右+8 西 东

关于初中数学试讲教案 篇6

一、课题

27.3 过三点的圆

二、教学目标

1、经历过一点、两点和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的过程。

2、。 知道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画圆的方法

3、了解三角形的外接圆和外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经历过一点、两点和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的过程。

难点:知道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画圆的方法。

四、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五、教学方法

学生自己探索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授

1、过已知一个点A画圆,并考虑这样的圆有多少个?

2、过已知两个点A、B画圆,并考虑这样的圆有多少个?

3、过已知三个点A、B、C画圆,并考虑这样的圆有多少个?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索、思考、交流后,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学生展示本小组的探索成果,在展示后,接受其他学生的质疑。

得出结论:过一点可以画无数个圆;过两点也可以画无数个圆;这些圆的圆心都在连结这两点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可以画一个圆,并且这样的圆只有一个。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给出三角形外接圆的概念:经过三角形三个顶点可以作一个圆,这个圆叫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例:画已知三角形的外接圆。

让学生探索课本第15页习题1。

一起探究

八年级(一)班的学生为老区的小朋友捐款500元,准备为他们购买甲、乙 两种图书共12套。已知甲种图书每套45元,乙种图书每套40元。这些钱最多能买甲种图书多少套?

分析:带领学生完成课本第13页的表格,并完成2、3 问题,使学生清楚通过列表可以更好的分析题目,对于情景较为复杂的问题情景可采用这种分析方法解题。另外通过此题,使学生认识到:在应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时,当求出不等式的解集后,还要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确定问题的解。

(二)、小结

七、练习设计

P15习题2、3

八、教学后记

后备练习:

1、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 ,则这个三角形的外接圆面积等于 。

2、 如图,有A, ,C三个居民小区的位置成三角形,现决定在三个小区之间修建一个购物超市,使超市到三个小区的距离相等,则超市应建在()

A.在AC,BC两边高线的交点处

B.在AC,BC两边中线的交点处

C.在AC,BC两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处

D.在A,B两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处

初中数学试讲教案:《认识负数》 篇7

课题是《认识负数》,它是人教版教材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将负数的认识安排在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课标》中可以发现,本课的学习,意在让学生感受负数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没有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层次比较浅。因此我认为,如何充分地展现负数的魅力,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是教师在设计本课时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教材分析

在认真研读教材后,我改变了教科书原有的编排。教材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用“气温”和“温度计”这两个熟悉的情境,让学生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适时加入初一学习数轴初步知识,改变原有的编排,整合学习内容,“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为此,我制定出以下的教学 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了解正数与负数是实际需要的,掌握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会初步应用正负数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2、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正数、负数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方面:

①、从实际问题引入正数、负数,然后通过实例巩固,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②、根据新课程标准新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我想通过正负数的教学,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③、通过对负数有关知识的介绍,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并能对三者初步进行大小比较。

四、说教学环节以及设计意图

为了能很好地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分别是:1、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2、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3、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4、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下面,我就来具体阐述教学环节以及我的设计意图。

第一个环节: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

我们都知道:课堂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她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于是,我改变原有课本呈现三个城市的温度教学,一开始,让学生记录三条意义完全相反的信息:“老师说几件事,把你所听到的数据信息记录下来,独立思考,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记录,关键是让别人一眼就能看明白。”这些数据信息是我精心准备的:比赛中进球丢球、学生的转进转出、生意的盈利亏损。创设这三个情境,其目的有两个:一、这些情境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比教材中的温度学习更有兴趣。二、这些情境隐含了本节课的重点,用正负数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有的学生用文字,有的学生用箭头,当然也有学生就用正数、负数来表示。虽然他们的答案形式各样,但都有本质上的联系,我紧接又抛出一个评价性的问题:你们觉得谁的表示方法更简单易懂一些呢?于是动态生成里学习目标:认识负数,用正负数来表示意义相反的量。不惊让人觉得“负数”真是一场“及时雨”啊!这样的引入,学生自身产生“需要找到一种统一的形式”的内需,这时的学习,已经由被动化主动,同时,也让学生体验了由具体到抽象的符号化、数学化过程,认识也逐渐从模糊到清晰。这样的过程更让学生简约地经历了人类探索负数的历程,实现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

引出负数后,我直接描述性的介绍,像什么样的数叫正数、像什么样的数叫负数。俗话说得好:不要认为学生是一张白纸,是一无所知,教师该放手时就放手,该出手时就出手。当学生知道它们的概念后,就能很快的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接着,我通过“快速抢答并判断”的游戏来刺激学生的思维,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熟练的掌握知识。还可以通过:“你能写出几个正数和负数”的练习,让学生体会正数和负数无限、对应等数学思想。现在新课标也注重要加强学生的基本数学思想。我想在此,这些数学思想已经无形地渗透其中。 介绍有关负数的小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祖先是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这是多么的了不起啊!

第二个环节: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

学习完了上一环节内容后,我让学生联系生活,想一想生活中的负数。顺利引入四个城市某日的天气预报,要求学生读出上述信息后,引导学生明白在生活中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初步明确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不同表示方法。在介绍完温度计的基本知识后,指名让学生动手拨出5℃和北京-5℃,也就是零下4℃。学生在没有0℃的温度计上,轻易的拨出了5℃,接着我又让她再-5℃,生在“水银”无法往下拨时,发现应该先确定0℃。加深他们对分界点0的认识。不要小看学生拨一拨这个环节,我们教材是直接呈现城市的温度,让学生自己读出来。而创造性地改变教材,其目的有两层意思:一、由静态化为动态,通过小小的“拨”,唤起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要在温度计上表示温度,首先要确定0℃的位置。使学生明确感悟到:温度中,0℃是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比0℃高的温度用正数表示,比0℃低则用负数表示。其二、学生动手操作,兴趣盎然,既将正数、负数、零有机地整合到了一个新的概念框架中,实现了对0的再认识,又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了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难点。

在学生理性认识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后,我再出示中国最冷的城市:黑龙江-40℃,用自己的表情和动作来表示越来越冷的感受。这不仅将负数大小的比较等知识很好地渗透进来,而且又能体现在生活中学数学的理念。

第三个环节: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

既然负数是生活中发现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在练习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生活中的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自己身边的问题,使练习变的既有趣又有用。我设计了三种练习:

1、基础性练习:山峰的海拔高度和盆地让学生再次感受“负数真的是无处不在”啊!多样化的练习,既不枯燥,又检查了学生对负数的理解。

2、形成性练习。比如上课时教师和学生可以演示方位中的负数。教师向北走几步,学生应该向南走几步等,这些不仅针对教学重点“用正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而且又紧密联系生活,学生好学、乐学。

3、拓展性练习。我借助“刘翔”这个不仅是小学生会关注,大人会关注,乃至全世界人都会关注的人物跨栏成绩的研究,一下子把学生的积极性提到最高处。当时风速是每秒-0.4米,为bb么说要说-0.4米呢?给予学生讨论的空间,并用肢体语言表示出来。然后借助两位同学的表演,相对而跑,揭示出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数。再让学生想想如果风速是每秒+0.4米呢,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这些有价值性的问题,我想,学生愿意去思考,在思考中学数学,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第四个环节: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

引入数轴评价本课的收获:学生有前面温度计的辅垫,学习数轴也觉得轻松很多。

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我相信,由于教师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开放、宽松的“舞台”,学生就能熟练轻松地总结知识。为了提高学生对负数的知识的兴趣,提高:你还想了解哪些与负数有关的知识?这样不仅能给课堂画上圆满的句号,还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的热情!

五、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知识性目标方面能够很好地落实,同时学生对所学过的数也能初步地形成知识系统,对负数的知识也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情感性目标也应能落实得比较到位。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出来。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理解了。可见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老师在语言总结上,应该更为简洁;正数在日常生活中,正号省略不写,有个别学生还未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