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案【优秀11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下面是爱岗的小编山仔帮助大家找到的初中音乐教案【优秀11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音乐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面向全体同学,通过同学们的听、唱、看、感受、体验、创作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得音乐素养。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欣赏和学唱《牧歌》,感受蒙古族长调民歌的风格特点;探究地域文化对草原民歌的影响,体验内蒙民歌独特的魅力。
2)让学生感受蒙古人民对自己故乡深沉真挚的感情,增强学生热爱民族文化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感受、欣赏思考、体验、创编等教学过程,使学生认识民歌特征与地域文化的联系,通过自主思考、交流、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和勇于探索的能力。
3、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的演唱《牧歌》;学习和了解作品相关的节奏、旋律等音乐知识。
【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演唱《牧歌》;
2、通过比较法感受蒙古族长调的'特点;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对切分节奏的把控,并模仿一些简单的长调演唱方式和处理方式。
2、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独特韵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赏
师:上周,我们在青海认识了一位美丽的姑娘,本周,我们将继续音乐之旅,首先,请同学们通过两首歌曲进行对比,说一说作品出自哪个民族?两首作品在音乐风格上有何异同?(播放《牧歌》《金杯》)
生:作品是蒙古族民歌(从速度、节奏、情绪分析)
师:看来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这两首作品是来自蒙古族。两首乐曲风格截然不
同,速度一快一慢,节奏一个悠长、自由,一个规整、紧凑,情绪一个抒情,一个欢快、热烈。你们知道为什么吗?你们了解蒙古族吗?我们一起通过图片了解蒙古族和他们的音乐。
2、了解蒙古(播放图片)
蒙古族又称为马背上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甘肃等地。他们有自己的语言“蒙语”。畜牧业是蒙古族人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他们有着自己特有的草原文化,他们居住的地方,地广人稀,所以歌声中时有苍凉之感,所以,当有宾客来时,他们又十分直爽热情好客。这也造就了别有韵味的蒙族民歌特点——蒙族长调和蒙族短调。
3、介绍长调和短调。
师:请同学们根据长调、短调的特点,分辨两首乐曲分别属于哪一种?生:《牧歌》长调,《金杯》短调
师:真不错,现在我们就一起随着蒙族长调《牧歌》的美妙旋律,走进蒙古,走进草原。
二、新歌学唱
1、聆听与感受
师范唱,感受音乐的速度与情绪,思考歌曲一共有几个乐句?根据范唱标记换气记号。
生:速度慢;情绪:深情的,舒展的;歌曲乐句:2个乐句;气息悠长
2、体验发声
1)感受缓吸缓呼,引导学生缓慢吸气,保持两秒钟,缓慢用“嘶”出气;小腹控制,像蚕吐丝那样均匀,越长越好。
2)与老师配合,老师唱歌词,生用“嘶”感受气息。注意:在换气记号处换气。
3)请同学们用“u”演唱歌曲的旋律,注意运用缓吸缓呼的呼吸方式。发现难点,节奏自由。
4)请随老师一起左右晃动身体,注意每小节的第一拍与身体晃动的位置的关系。感受节拍与节奏。
3、难点解决——音乐知识X X
1)知识讲解,延音线: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相同音高的音符相连;演唱或演奏时作为一个音符,它的长度等于所有这些音符的总和。
2)寻找谱例中所有的延音线,计算出音符应演唱的时值。
3)晃动身体,视唱歌谱。
4)老师视唱曲谱,观察老师的手部动作,思考手部动作和旋律、歌词之间的关系。
5)再次摇晃身体,加上手部动作视唱曲谱,注意音准。
4、演唱歌曲
1)同学们试着填词演唱歌曲,注意正确的演唱姿势、呼吸方式,以及长音的保持。
2)请同学朗诵歌词,思考歌词除描写草原之外的深层含义——热爱家乡
3)带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4)举例说明你知道的蒙古长调民歌,并思考他们的演唱风格,体会力度变化生:《鸿雁》《天堂》
5)为《牧歌》设计力度变化,再次演唱
三、音乐拓展
音乐拓展一《牧歌》(无伴奏合唱)
思考:
①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与我们学唱的《牧歌》有什么不同?
②你认为哪种演唱形式更能表现出大草原蓝天、白云、羊群的美景?为什么?音乐拓展二创编歌词
师:民歌具有地域性,请你根据岚山渔业发达的特点,仿写歌词,重新进行填词演唱,抒发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四、小结
蒙族长调有着2000年的历史,但是由于流行音乐的冲击,不少长调的种类正在逐渐减少,2005年蒙古族长调民歌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做名录”。我们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可谓五彩斑斓,作为龙的传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做民歌的传唱者,让这些民间的经典世世代代传唱下去。
初中音乐教学教案 篇2
教材:沿海版第一册,第八课
课题:《可爱的家》
年级:初中一年级
执教:北大附中南山校 宋曦
一、 教学内容:
(1) 音乐知识:弱起小节,反复跳跃记号
(2) 欣 赏:《可爱的家》的MTV
(3) 学唱歌曲《可爱的家》
二、 教学目的:
(1) 通过欣赏,培养和激发出学生的内心感受。
(2) 学唱歌曲《可爱的家》,使学生能用情来演唱歌曲并了解英国歌曲的结构特点。
三、 教学重点: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
四、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 师生问好,讲这节课所要学的内容和目的。
二、 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部MTV.(背景有英国的风光,一些有趣的家庭生活照片全家照等,音乐用《可爱的家》。)
三、 导入 新课:
1. 教师问:同学门刚刚看完这部MTV,请同学们结合自己谈一下家庭生活,并给这部片起一个名字。
2. 学生发言后,教师作出小结,并引入今天的课题《可爱的家》。
四、 简介《可爱的家》的曲作者创作经过:
1. 利多媒体把英国作曲比肖普的肖像及英国的风光展示给学生看。
2. 放出《可爱的家》的音乐。
3. 给学生讲述它的创作过程:这首歌是作曲家比肖普为歌剧《克拉里——米兰姑娘》写的主题歌,并把这部歌剧的大概内容讲一下,歌曲采用英国西西里尼民歌的音调写成的。
五、 分析《可爱的家》的旋律线条及情绪:
1. 用投影仪把歌曲的旋律显现出并请一位同学上来用彩色的笔把旋律线条勾画出来,教师在旁边加以指导,然后请他回到座位上。
2. 教师问:这首歌的旋律线条是平淡还是起伏跌宕的?
学生回答:是平稳的。
教师问:我应以什样的情绪来演唱呢?
启发学生回答。
3. 教师通过提问总结出,这首歌我们应用美好的心情来演唱,要唱出对家庭的眷恋。
六、 分析《可爱的家》曲式结构并讲解弱起小结反复跳跃记号:
1. 请学生们把这首歌的结构画出,相同的乐句用相同颜色的笔画出。
2. 教师小结,此曲是A-B-C三段体的结构
3. 讲解弱起小结及反复跳跃记号:
弱起小结:歌曲开始的第一个音起于小结的弱拍(或强拍的弱位置)
反复跳跃记号: : : 在 :: 记号内的音乐要反复两遍,第三遍则越过 : 接唱
七、 熟悉歌曲
1. 请学生把电子琴调到风笛的音色,一起来演奏。
2. 教师把电子琴的节奏调成4/4拍,要求学生跟着节奏用事打节拍,做试唱练习,可以变化多种变化多种形式,知道熟悉乐谱。
3. 请一位女同学配乐朗诵歌词,教师要求,用自己的情感来朗诵,下面同学来欣赏。
4. 再请一位男同学来朗诵,下面的学生一部分用电子琴伴奏,另一部分用哼名伴唱。
5. 请同学们边演唱边弹琴。
6. 请同学们再欣赏一遍MTV,要求同学们闭上眼睛听音乐,用心来感受,同时要回想一下自己的家庭生活,听完音乐后再来唱这首歌,用“情“唱。
八、 表演
1. 请同学根据歌曲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来做即兴小品表演,下面的同学做背景音乐。
2. 全体用合唱的形式来唱这首歌,分声部,加表演动作,用轮唱,伴唱的形式来演唱。
九、 教师作课堂总结。
初中音乐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采茶舞曲》。喜欢我国江南地区的民歌及民间音乐,乐于主动了解江南地区的音乐文化?
教学目标:
1、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采茶舞曲》。
2、结合介绍“采茶舞”,通过律动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完全融入歌曲的意境中。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采茶舞曲》
教材分析:
《采茶舞曲》作于1958年春。这首歌原为越剧现代戏《雨前曲》的主题歌。后来,根据这首歌又创作了歌舞曲《采茶舞曲》,因而得以广泛传唱。
《采茶舞曲》揉进了越剧唱腔的音调,流畅而柔美,富有浓郁的江南特色。歌曲的前四句歌词(第1—16小节),旨在赞美江南秀美的景色及茶乡西湖的新气象。这一部分的音乐优美婉转,细腻中带有轻巧的色彩。歌曲后面的六句歌词(第17—36小节)先是表现采茶姑娘的劳动景象,而后则表现采茶姑娘的心情。因此,从音乐上看,先用跳动活泼、明快清新的旋律来表现劳动的景象。它的句幅较小,而动作感很强。随后,将句幅拉宽、音调上扬,突出地展示出采茶姑娘的兴奋、幸福心情。
教学过程:
1、用江南山水风景图导入,问有没有同学去过杭州,并分析图片建筑的特点,引出主题——水乡。
2、用几幅茶山采茶图引出《采茶舞曲》
3、聆听《采茶舞曲》,听歌曲演唱了解歌词大意,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的特点及方言特点。
4、通过刚才对采茶图的欣赏,再次欣赏《采茶舞曲》并按节奏配上手的动作,随录音哼唱《采茶舞曲》,进一步感受江南地方风格的特征。歌曲的旋律颇为婉转细腻。
5、 再次复听,要求学生用即兴舞蹈动作表演《采茶舞曲》,用自己的舞姿去表现茶农采茶时的欢乐情绪。
6、学唱《采茶舞曲》。在演唱的准确性及流畅性上就会存在一定的困难。为此,在学唱初期可适当地放慢一些速度?
7、分组讨论:学生讨论“歌曲的高潮在哪里?”“根据歌曲的内容及情感要求,应该怎样安排它的力度层次呢?”然后,在讨论的基础上试着演唱并选择一两种大家满意的处理意见。
8、歌曲处理:为把握歌曲的风格,要注意旋律中连音与顿音的细致要求。值得注意的是,解决这类技能问题时切勿陷入纯技能的专业训练之中。相反,要在表现音乐情感、刻画音乐形象的过程中加以解决。例如:比较“春天呀满山新茶吐芬芳”一句,有无顿音?其情感表现与艺术效果有何不同?比较后,引导学生在追求准确表达歌曲情感及美的艺术效果的基础上去唱好连音与顿音?
用方言演唱,对表现歌曲的音乐风格来说也很重要。在这方面,尽量模仿录音去唱。当然,对有困难的学生来说也不必勉强。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歌曲,能够感受到歌曲“让世界充满爱”的真挚情感,体会真情的可贵。
过程与方法
运用模仿、对比、合作的方式培养团队的协作能力。
知识与技能
掌握切分的演唱方法和二声部合唱的音色和谐,并能够完整的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完整而流畅的演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难点
掌握小切分的演唱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播放5.12汶川地震的抢险视频,并设问这个视频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主题?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这个视频主要表现出关于爱的情感主题,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有关爱的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二)新课教授
1、初听歌曲,教师播放歌曲并设问歌曲的速度是什么样的?情绪又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歌曲的速度很慢,情绪非常的柔和、抒情。
2、复听歌曲,并思考歌曲可以分为几段?它们的演唱形式分别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这首歌曲可以分3段,第一段是独唱,第二段是合唱,第三段又回到独唱。
3、完整的聆听歌曲,并体会其中的情感。
4、教师弹琴范唱第一段,学生跟琴哼唱曲谱。引导学生发现切分节奏并讲解,切分节奏的作用主要是为了打破原来节奏的强弱规律。教师带领学生分别演唱原曲谱和去掉切分后的曲谱体会切分节奏。
5、填词演唱第一段。
6、教师弹琴范唱第二段高声部旋律,学生跟琴哼唱。教师弹琴范唱第二段低音声部旋律,学生跟琴哼唱。
7、分小组合唱第二段曲谱后交换声部演唱。教师讲解合唱,合唱要求单一声部音的高度统一,要求声部之间旋律的和谐,所以需要大家齐心协力,精诚协作才能够唱好两个声部。
8、分小组填词演唱第二段。
9、引导大家观察第三段与第一段的区别,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第一段和第三段的曲谱是一样的,只是歌词不同。自由朗读第三段歌词后填词演唱。
10、完整的演唱曲谱,在第二段的时候可以分男女声演唱高低音声部。
(三)拓展延伸
分小组对比欣赏《我们同属一个世界》。
(四)教师小结
爱,人类永恒的主题;爱,是世界都能读懂的语言。让我们在这首爱的音乐中结束今天的学习,希望大家能用自己的行动,去爱身边的每一个人,爱我们这个世界。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篇5
一、教材分析
《如歌的行板》为新教材第七册第五单元,金色乐章中的第三课时,授课对象为初一年级学生。这节课的设计,特别考虑注意培养学生倾听音乐的习惯,在听的时候带着问题去听,这样就有针对性,也可检测。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思想的理解,并做一个方向性的引导。《如歌的行板》的素材来源于俄罗斯民歌《凡尼亚坐在沙发上》,本课时的安排意在让学生通过欣赏、演唱等形式了解俄罗斯民歌,喜爱弦乐四重奏。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通过欣赏、演唱、比较等形式感受乐曲凄凉、压抑的气氛。
2、模唱《如歌的行板》的两个音乐主题。
3、用身体感悟音乐,使心身同时进入音乐所描绘的意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
难点: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表现乐曲,体验其音乐情绪。
三、教学目标:
(一)、能够对室内乐作品产生兴趣、并能主动探索与室内乐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二)、聆听《如歌的行板》,并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的忧伤的压抑的情绪,并能从音乐要素方面探索其与音乐情绪之间的关系。
(三)、能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掌握弦乐四重奏、室内乐等音乐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跟随着弦乐曲《四季》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情景教学)
二、导入
1、[教师活动]通过多媒体播放两首不同乐队演奏的乐曲,并提问分别由什么乐队演奏,带来怎么样的音响感受。
[学生活动]聆听乐曲、感受交响乐和弦乐重奏带来的不同音响效果并回答问题。
2、[教师引导]通过聆听乐曲、展示图片和提问导出室内乐及弦乐四重奏的概念。
[学生活动]聆听乐曲、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问题。
三、新授
1、[教师活动]多媒体播放弦乐四重奏,并让学生通过乐曲的风格、情绪为乐曲取一个合适的名字,来导出《如歌的行板》。
[学生活动]通过欣赏,学生根据乐曲的风格特点为乐曲取名。
2、[教师活动]通过课件展示简介作者柴科夫斯基。
3、分主题欣赏《如歌的行板》。
(一)欣赏第一音乐主题:
(1)[教师活动]多媒体播放第一音乐主题,并提问其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活动]欣赏并感受其音乐情绪回答问题。
(2)[教师活动]运用学唱、手势引导学生感受第一音乐主题的忧伤、压抑的情绪。
[学生活动]通过学唱第一主题音乐、跟随老师的手势边唱边做动作体会其忧伤、压抑的情绪。
(3)[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变化拍子,2/4和3/4的交替运用,并体会作者的用意——扣题目“如歌的”。
[学生活动]通过认真观察发现变化拍子,回答问题并体会作者的用意。
(4)师生合作完成二声部的学习演唱。
(二)欣赏第二音乐主题:
(1)[教师活动]多媒体播放第二音乐主题,并提问其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活动]欣赏并感受其音乐情绪回答问题。
(2)[教师活动]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运用哼唱、分析的方式比较带有附点节奏型和三连音节奏型的音乐特点,感受其音乐情绪更加忧伤、暗淡。
[学生活动]跟随老师哼唱、分析,通过哼唱、分析和感受,从中体会带有附点和三连音的音乐具有流动性,再次回归到题目“如歌的”那种歌唱性的、随意行的;体会音乐情绪更加忧伤、暗淡。
4、[教师活动]简单介绍《如歌的行板》创作背景。
5、以柴科夫斯基为例,简单分析俄罗斯音乐的特点。
(1)[教师活动]柴科夫斯基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带有本民族音乐的特点,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一组典型的俄罗斯民歌,并让学生体会其音乐带来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活动]欣赏俄罗斯民歌,体会并说出其最深的感受——暗淡、忧伤。
(2)[教师活动]用钢琴分别弹出大调和和声小调,并让学生分别感受其音乐特点。
[学生活动]聆听并感受大调和和声小调的音乐特点:大调——明朗、开阔
和声小调——暗淡、蒙胧
[教师活动]总结俄罗斯音乐的特点:旋律运用和声小调。与历史背景分不开:沙皇统治下,漫长的农奴制造就了俄罗斯人性格中略带忧郁的特质。
6、分析柴科夫斯基音乐作品的特点
[教师活动]运用课件,以《场景音乐》和《如歌的行板》两大音乐主题为例,运用哼唱的方式引导、分析柴科夫斯基的音乐作品特点。
[学生活动]通过哼唱、思考说出这两大音乐主题又音阶的片断组成。
[教师活动]总结柴科夫斯基音乐作品的特点:大段落的旋律式音阶构成。
四、总结下课
[学生活动]学生伴随着《如歌的行板》走出音乐教室。
初中音乐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和学唱《唱脸谱》,体验京剧艺术与流行歌曲的融合,进而提高学生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唱脸谱》和亲自学唱其中的音乐片段,充分体验《唱脸谱》中音乐与美术的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对综合艺术审美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
学生通过欣赏《唱脸谱》,掌握京剧与脸谱的一些知识,能够简单的演唱这首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欣赏《唱脸谱》中的京剧部分,并能知道部分脸谱所代表的一些人物。
【难点】
学生能随着京剧的音乐,有感情、简单的演唱歌曲。
三、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钢琴、脸谱的图片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视频《新贵妃醉酒》,请学生探究以下问题:
1、演唱者是谁?
2、这首歌曲属于通俗歌曲还是戏曲?
“戏歌”是把戏曲声腔和通俗歌曲结合起来的一种艺术形式,这种既像戏曲又像歌的唱段它就是戏歌。戏歌是戏曲这种传统而古老的艺术形式与当代流行因素结合的产物,中国戏曲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文化特色,动听的同时也感动人的心灵,而流行歌曲却是新时代人的极宠,二者结合,自然相得益彰,风格独特。
环节二:新课教学
1.欣赏《唱脸谱》,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这首作品跟上面的那首形式是一样的吗?
这首歌曲也是“戏歌”,中间我们听到有蓝、红、黄、白、黑几个颜色的脸谱。
(2)什么是脸谱?
在传统的戏曲表演中,演员根据剧情的需要,在脸上绘有五颜六色的图案,称为“脸谱”。
(3)什么叫京剧?
出示京剧的基本知识以及传统的剧照
2.再次欣赏戏歌《唱脸谱》,然后回答问题。
(1)这首戏歌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这首戏歌中唱了哪几种颜色的脸谱?
出示课件:蓝、红、黄、白、黑、紫、绿、金、银、灰
(3)不同颜色的脸谱分别代表的。性格?
红色:忠勇 白色:奸诈 黑色:正直
蓝色脸谱:窦尔敦,是一员勇猛、刚强的武将。
红色:关羽。刘备手下的一员武将性格耿直忠勇。
黄色:典韦。曹操手下一员凶猛、残暴的武将。
黑色:张飞或包公。黑色原意是形容面色丑陋且性情猛直的人。张飞的性格刚好符合。包公主要是说他铁面无私的性格。
3.老师弹奏《唱脸谱》,学生跟着钢琴来进行学唱。
(1)发声练习
(2)念歌词
(3)注意其中的节奏与装饰音的变化。
反复练习,能够简单的演唱出来。采取抽查或者分小组来进行检查的方式。在演唱的时候注意节奏、节拍掌握要准确;注意下滑音、倚音、装饰音的唱法。
4.再次欣赏音频《唱脸谱》,进一步体会其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环节三:拓展与探究
欣赏《唱脸谱》视频,看看在视频中他们的出场亮相并跟着学一学。
学生跟音乐演唱并表演亮相。(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多练习进行几次。
五、小结与作业
今天,我们愉快的学习了《唱脸谱》这首歌曲。学到了许多京剧中的知识,认识到了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希望同学们做一个热爱民族音乐的人。所以,课后,请同学们把今天所学的知识讲解并演唱给自己的家人听。
初中音乐优秀教案 篇7
教材:沿海版第一册,第八课
课题:《可爱的家》
年级:初中一年级
执教:北大附中南山校 宋曦
一、 教学内容:
(1) 音乐知识:弱起小节,反复跳跃记号
(2) 欣 赏:《可爱的家》的MTV
(3) 学唱歌曲《可爱的家》
二、 教学目的:
(1) 通过欣赏,培养和激发出学生的内心感受。
(2) 学唱歌曲《可爱的家》,使学生能用情来演唱歌曲并了解英国歌曲的结构特点。
三、 教学重点: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
四、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 师生问好,讲这节课所要学的内容和目的。
二、 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部MTV.(背景有英国的风光,一些有趣的家庭生活照片全家照等,音乐用《可爱的家》。)
三、 导入 新课:
1、 教师问:同学门刚刚看完这部MTV,请同学们结合自己谈一下家庭生活,并给这部片起一个名字。
2、 学生发言后,教师作出小结,并引入今天的课题《可爱的家》。
四、 简介《可爱的家》的曲作者创作经过:
1、 利多媒体把英国作曲比肖普的肖像及英国的风光展示给学生看。
2、 放出《可爱的家》的音乐。
3、 给学生讲述它的创作过程:这首歌是作曲家比肖普为歌剧《克拉里——米兰姑娘》写的主题歌,并把这部歌剧的大概内容讲一下,歌曲采用英国西西里尼民歌的音调写成的。
五、 分析《可爱的家》的旋律线条及情绪:
1、 用投影仪把歌曲的旋律显现出并请一位同学上来用彩色的笔把旋律线条勾画出来,教师在旁边加以指导,然后请他回到座位上。
2、 教师问:这首歌的旋律线条是平淡还是起伏跌宕的?
学生回答:是平稳的。
教师问:我应以什样的情绪来演唱呢?
启发学生回答。
3、 教师通过提问总结出,这首歌我们应用美好的心情来演唱,要唱出对家庭的眷恋。
六、 分析《可爱的家》曲式结构并讲解弱起小结反复跳跃记号:
1、 请学生们把这首歌的结构画出,相同的乐句用相同颜色的笔画出。
2、 教师小结,此曲是A-B-C三段体的结构
3、 讲解弱起小结及反复跳跃记号:
弱起小结:歌曲开始的第一个音起于小结的弱拍(或强拍的弱位置)
反复跳跃记号: : : 在 :: 记号内的音乐要反复两遍,第三遍则越过 : 接唱
七、 熟悉歌曲
1、 请学生把电子琴调到风笛的音色,一起来演奏。
2、 教师把电子琴的节奏调成4/4拍,要求学生跟着节奏用事打节拍,做试唱练习,可以变化多种变化多种形式,知道熟悉乐谱。
3、 请一位女同学配乐朗诵歌词,教师要求,用自己的情感来朗诵,下面同学来欣赏。
4、 再请一位男同学来朗诵,下面的学生一部分用电子琴伴奏,另一部分用哼名伴唱。
5、 请同学们边演唱边弹琴。
6、 请同学们再欣赏一遍MTV,要求同学们闭上眼睛听音乐,用心来感受,同时要回想一下自己的家庭生活,听完音乐后再来唱这首歌,用“情“唱。
八、 表演
1、 请同学根据歌曲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来做即兴小品表演,下面的同学做背景音乐。
2、 全体用合唱的形式来唱这首歌,分声部,加表演动作,用轮唱,伴唱的形式来演唱。
九、 教师作课堂总结。
初中音乐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本节课以聆听非洲鼓乐作品为主线,对比中国鼓乐的主题和风格不同点,比较中外作品风格异同,拓展思维训练。并根据本班学生自身特点的开展综合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高尚的音乐兴趣,发展音乐鉴赏评析能力,创造并表现音乐作品能力,提高了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
1、新的时代为音乐发展揭开了新的篇章,这一时期世界音乐题材广泛,题材多样,民族文化多元化,音乐作品浩如烟海。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乐曲的情绪,认识乐曲的时代特点及社会内容,进而了解当时创作歌曲的基本特征。
2、通过合作演奏,鼓励学生参与尝试创作和表演的综合活动。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图片、音响、影象等有关的资料,制成课件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教学内容。
2、以小组为单位就坐,随时进行讨论和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中国音乐“击缶而歌”片段,提出音乐是一种无国界的艺术。
2、接着通过播放非洲音乐“战之舞”☆☆片段引出课题——“快乐的非洲之旅”。
二、感受认知
1、鼓室非洲最普遍流行的乐器。
(1)看,热情的非洲朋友正在友好的问候我们哪。(播放非洲鼓乐片段视频)
让我们热情的做个回应吧。
2/4XX X | XX X‖
(2)使用的是什么乐器?
结论:鼓是非洲最普遍流行的乐器。
2、鼓是非洲人最喜爱的`乐器。
(1)介绍非洲鼓的种类。
(2)非洲为什么有这么多鼓得种类?
(3)结论:非洲人非常喜爱鼓,并且用途广泛。
3、鼓在非洲人生活的重要地位是不可被替代的。
(1)、播放视频请同学们思考非洲的鼓都有什么用途?
(2)、结论:鼓在非洲主要有四种用途音乐性、实用性、象征性、宗教性。鼓在非洲人生活的重要地位是不可被替代的,被称为“非洲传统乐器的灵魂”
4、感受探究非洲音乐的灵魂-------节奏
(1)、这种只有简单音高的乐器靠什么来表达思想感情或情绪哪?
(2)、结论:靠得时节奏、力度、变化。在非洲,节奏被称为“非洲音乐的灵魂”、
5、感受探究非洲节奏最重要的特点------复杂多变
(1)、教室演奏鼓乐片段,请同学们探究非洲鼓乐的节奏哟什么特点?
(2)、同学们亲自尝试敲非洲鼓。
(3)、结论:非洲音乐节奏的特点是复杂、多变。
三、体验探究
1、感受探究非洲节奏最典型的特征----跨节奏
(1)做“跨节奏”联系。
沙锤2/4XX X | XX X ‖
响板2/4OX OX | OX OX‖
铃鼓2/4O XX | O XX‖
(2)这种方式被称为“跨节奏”是非洲音乐最典型的特征。
2、通过欣赏“啊伊亚”探究非洲歌曲形式的特点-----乐句短小,经常重复,多声部。
(1)播放“啊伊亚”片段。你对哪一句印象最深?为什么?
结论:第一句是歌曲的主题,一直在重复。
(2)模唱训练。
(3)重复的时候有无变化?
结论:非洲歌唱的特点是,乐句短小、经常重复,常为多声部。
(4)全曲都是非语义性的歌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结论:表达思念,相互呼应的心情。
四、归纳总结
总结非洲音乐的风格特点。
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非洲音乐风格特点。
a、非洲音乐中最重要的乐器是鼓,被称为传统乐器的灵魂。
b、非洲音乐中最突出的因素是节奏,其特点为复杂多变。
c、非洲音乐中歌唱的乐句较短,常做反复,常为多声部。
d、非洲音乐最典型的特征是“跨节奏”。
五、结束部分
六、播放一段关于非洲鼓在中国演出的情况视频
1、播放视频
这段视频是由几段不同的地方演出组成,请找出它们的共同点。
结论:都是非洲鼓乐在中国的传播,中国人都喜爱并热烈参与到演出中。
2、这个情况你们的心中有什么样的感想?为什么?
结束语:
我们看到了中国正在敞开心扉不断地接纳、吸收世界多元音乐文化,用来不断地充实、完善、发展自己的音乐文化,展现了优秀民族和大国的宽广胸怀。中国的盛唐时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然而我们更希望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欣赏中国的音乐,通过音乐了解中国,喜欢中国,把中国灿烂的音乐文化传播到世界的每个地方去。吧世界上优秀文化融入到中国的文化中来,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地球村的文化交流使者吧。给学生留一道课后拓展题“非洲音乐知多少”,同学们各自查找,非洲音乐还有怎样的艺术形式,有什么特点?然后相互交流,谈谈你的感想?
初中音乐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引导学生喜欢我国彝族音乐,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彝族的音乐传统,培养学生热爱我国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2、通过学习彝族民歌《阿西里西》,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情感。
3、在音乐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使学生置身于彝族山寨,在欢快、热情的彝族歌曲声中,充分展开想象,了解彝族风俗人情,初探彝族民歌的音乐元素。
2、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采用自主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各项学习活动并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
三、知识与技能:
1、有兴趣地学唱歌曲,能用自然圆润、略带弹性的声音和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阿西里西》,并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设计表现形式。
2、在歌唱中注意音乐基本表现要素的作用,如力度、速度、音色等对歌曲表现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通过各种手段的学习,在理解的基础上,积极主动的把《阿西里西》的风格特点恰当自然的表现出来。
二、难点: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掀起各环节的小高潮,以获取良好的学习效果。
教具:
多媒体课件、钢琴、红绸、彝族民族服等
教学过程:
导入阶段
课前播放《阿细跳月》的mtv,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走进音乐教室时就走进了彝族山寨。
1、组织学生进行肢体活动节奏型是即兴的,动作采用彝族舞蹈的素材三步一跺、三步一跳、吸跳、击掌等。
2、教师演唱一首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
问题:你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吗?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有什么联想?是什么因素使你产生了这种联想?
3、根据学生的回答作恰当的总结和评价。
4、对于“彝族”同学们了解多少?
5、教师利用课件梳理有关内容。
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等省,有十几个支系。
彝族崇尚火,是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彝族地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火把节,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
彝族民居、服饰、歌舞、乐器等。
有秩序的进入教室并分组坐好准备上课。
1、学生随教师打节奏作肢体活动。
2、学生欣赏教师的演唱然后各抒己见。
(彝族 啊哩哩 载歌载舞的节日欢庆的场面 节奏感强 欢快热烈……)
3、学生互相点评。
4、学生交流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关彝族风情的知识。
5、聆听教师简介,感受西南风情。
课前几分钟的肢体活动即可以放松师生情绪,拉近师生关系,又可以为下一步的彝族舞蹈创编提供了素材,作好了铺垫。在这一环节中还注意渗透了同学间的合作关系。
教师的真情演唱引出彝族民歌的风格特点,使学生从音乐的角度去分析感受,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
多媒体课件演示相关内容,为教学创设了意境,学生视听结合走进彝族山寨了解民俗风情。课件的背景音乐是童声合唱《阿西里西》,已经在不自觉中进入到新课教学中。
初中音乐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1、学习歌曲《蓝天白云》
2、欣赏歌曲《为我们的今天喝彩》、《我听见时光的声音》学习目标:1、学习歌曲《蓝天白云》,唱出自由自在、乐观向上的情感
2、欣赏《为我们的今天喝彩》,感受现代青少年的青春活力和时代气息
教学重点:
感受表现花季少年生活的音乐作品,并能用自己的歌声传达出新时代少年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教学难点:
对音乐作品的评析和表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音乐:播放展现美丽风景(风轻云淡)的轻音乐
2、语言设境:我们送走了满载收获的20xx年,迎来了崭新的充满希望的2005年。对于亲爱的同学们,也告别了天真浪漫的童年,
步入了风华正茂的花季岁月。处处都洋溢着诗意和歌声,像蓝天和白云,沐浴着一片爱的阳光!
(二)揭示课题
——花季如歌(小黑板)
(三)学习歌曲《蓝天白云》
1、听赏《蓝天白云》,感受歌曲情绪
2、说一说歌曲的情绪、节奏等→找出歌曲中重复和变化重复的地方,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教师归纳总结
3、再次听赏《蓝天白云》,轻声跟唱,熟悉旋律
4、节奏练习:OΧ|ΧΧΧΧΧΧΧ|ΧΧΧΧO
5、跟琴填词演唱→视谱演唱,注意唱好弱起拍、切分以及句末休止处
6、歌曲处理: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来演唱(齐唱、领唱齐唱等),用欢乐的歌声唱出超越昨天的信心和对今天世界的热爱!
(四)欣赏《为我们的今天喝彩》
1、听赏歌曲,思考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谈一谈感受
2、教师归纳,简介歌曲
3、再次听赏,并跟唱,体会歌曲浪漫热烈的情绪和富有动感的旋律
(五)听赏《我听见时光的声音》
1、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2、说一说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谈谈感受
(六)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欣赏了三首表现花季少年生活的歌曲,我从同学们的歌声里深深地感受到了自由自在、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青春气息!我衷心地祝愿同学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洋溢着欢乐和幸福!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超越昨天、珍惜今天、收获美好的明天!
第2课那不勒斯舞曲一、组织教学:播放上节课所学歌曲《牧场上的家》,让学生听着音乐,愉快地走进教室。(目的是营造音乐课轻松、愉快的氛围)二、新课导入: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测试:请大家听到老师"预备——开始"的口令后,把手贴到下巴上。教师在喊出"预备——开始"口令的同时,有意夸张地把手贴在脸颊上。此时出现微妙的情形:全体学生几乎无一例外地都会随教师把手贴在脸颊上。教师让同学们互相观察手放的位置,提出问题:"刚才老师讲的要求是什么
"?同学们会流畅的回答:"听到老师'预备——开始'的口令后,把手贴到下巴上"。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听到老师的口令后,大家都把手错放到脸颊上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同学们都看到老师是把手放到脸颊上的,所以也都把手放到了脸颊上。这个现象说明一点,那就是同学们相信眼睛看到的`胜于相信耳朵听到的。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也说明这是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世界是由多元化组成的,我们除了可以用眼睛的视觉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还可以用耳朵的听觉去发现和感受这世界的另一面。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因此,学习音乐是培养和发展我们用听觉去发现和感受周围世界的能力。
今天老师向同学们介绍几种西洋铜管乐器,并和大家一起欣赏一首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就是要求同学们在用眼睛观察西洋铜管乐器形状及演奏姿势的同时,注意用听觉去感受西洋铜管乐器的音色特征和声音表现特点。
三、西洋铜管乐器介绍:
1、展示多媒体课件,呈现课题《那不勒斯舞曲》和本课的四个教学内容标题:(1)西洋铜管乐器介绍;(2)巩固练习;(3)为欣赏做准备的练习;(4)欣赏: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
2、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小号、长号、圆号和大号的乐器形状(图像)、音色特征及声音特点介绍(文字和解说)、演奏姿势(图像)
和乐器演奏音乐实例(音乐)多方位整合的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观察乐器的同时可以看到有关乐器的音色特征和声音特点的解说文字,听到解说声音;在聆听某种乐器演奏的音乐实例时可以看到使用本乐器的演奏姿势和方法。(教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在向学生介绍过程中,注意重点简要提示各乐器的声音特点,小号:声音高而明亮;长号:声音有些撕裂的感觉;圆号:声音带有一种朦胧感;大号:声音浑厚低沉。)
四、巩固练习:
使用多媒体计算机在大屏幕上呈现出各种铜管乐器的图像,学生每组选出两名代表,听播放的音乐片段,说出所听音乐的主奏乐器名称。判断回答错的可以由本组其他学生给予补充和纠正。
五、为欣赏做准备的练习:
1、在大屏幕上由简到繁按顺序呈现《那不勒斯舞曲》第一、第二和第三乐段的主题音乐节奏,引导学生按乐段音乐主题分别进行节奏视读。
2、结合谱例,指导学生分析、归纳三个乐段的主题音乐在节奏上的不同之处。第一乐段:主题每一句的节奏型都是由八分休止符紧接十六分音符来开始;第二乐段:节奏型与第一乐段相近,但开始句不是十六分音符,而是用附点音符;第三乐段:由八分音符开始,紧接着是顿音与连音相间的一大串十六分音符。
初中音乐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学唱《西风的话》,学习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歌唱秋天的美景。
2、通过学唱歌曲,认识到歌曲的主旨--珍惜时间,热爱美好生活。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的抒情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等。
教学方法:听唱法、启发式等。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
1、引入秋天美景图片。
2、如果用绿色、红色、金色、白色来形容四季,哪种颜色最适合秋天?请同学们说说关于秋天的主题词:“秋收”、“秋高气爽”、“收获”、“火红的枫叶”、“沉甸甸的稻谷”、“金色”等,那么美丽的秋天是谁给我们带来的呢?当夏天南风飘然离我们而去,阵阵西风,带来了秋天的信息,西风对我们说。让我们一起学习歌曲《西风
的话》。
三。学唱歌曲《西风的话》
1、初听歌曲。在听歌曲的时候请大家思考:歌曲的旋律是怎样的?速度是怎样的?(平缓级进,较慢)。
2、这么好听的歌曲,作曲家是谁呢?介绍作曲家黄自:黄自(1904--1938)作曲家、音乐家。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曾赴美国学习,先后在欧伯林大学音乐学院及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学习作曲、钢琴。1929年归国后,先后在上海沪江大学音乐系任教并兼任音乐教务主任,作品有:清唱剧《长恨歌》;合唱曲《抗敌歌》、《旗正飘飘》;爱国歌曲《热血》、《九一八》;艺术歌曲《点绛唇》、《思乡》、《玫瑰三愿》。著作有《和声乐》、《西洋音乐史》等。其中《思乡》、《长恨歌》、《抗敌歌》被评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3、朗读歌词,仔细领会歌词,西风到底告诉我们什么?(珍惜时光,热爱生活和对美好时光的憧憬)。这也是这首歌的主旨(中心思想)。简练而生动地描写了一年来小朋友的成长和节令景物的变化,点出了初秋的特征,饶有情趣。
4、听师范唱。同位讨论,这首歌曲节拍是多少拍?运用了什么节奏型?
5、教师简单分析歌曲:这首歌为4/4拍,大调式,一段体。由四个乐句组成,这四个乐句都采用了相同的节奏:X X -- -- ︱ X - X - ︱ X X︱ X- - 0 ︱,但旋律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对比。旋律流畅,在上下流动的级进中插
入音程大跳,变化有致,力度运用细腻恰当,使歌曲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由于使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西风”作为第一人称“我”, “你们”代表“孩子”,唱起来倍感亲切。
6、学唱歌曲:
1) 跟琴视唱歌谱。先找出歌曲的最高音、最低音。
2) 用“啊”随琴唱旋律,并试着打节拍演唱。
3) 填词唱歌曲,电子琴伴奏。
4)接龙唱练习。
5) 集体完整演唱歌曲。我们应该怎样去演唱,来体现歌曲中的秋意呢?(注意:要字正腔圆,演唱“袄”、“高”、“蓬”、“红”等字要使声音饱满,吐字清晰。)
6)边听边唱,认真体会在演唱时,哪些地方可作渐强或渐弱的处理?分组讨论,将歌曲的旋律线画在课本上,说说注意歌曲的强弱变化有哪些好处?(使歌曲更好听、更富有感情)
7) 尝试用中等稍慢的速度演唱,体会歌曲的意境,注意将歌曲的强弱对比表现出来,轻柔、舒展的声音演唱,找一位同学指挥集体演唱 。
四。教师小结。
五。课后拓展:说说本节课自己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