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二年级教案 >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12篇正文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12篇》

时间: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如下是人美心善的小编惊云给家人们找到的12篇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拨一拨”,“数一数”以及数学活动,激发学生读数,写数的兴趣。

2、通过本节课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书的顺序,会数会读万以内的数。

教学准备:

计数器、学具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拨一拨、数一数

说一说读数和写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二、认一认拨一拨

看书24页了解算盘的历史结构进一步理解数位顺序

三、练一练

1、完成书25页第2题

⑴同桌合作一个同学拨,一个同学读

⑵各自填写书上的空白

⑶学生完成同时教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人文精神

⑷学生上台板演。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做

2、试一试

⑴看一看书上的内容,说一说对2128的理解

⑵还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吗?

⑶交流千位上的2和十位上2个表示什么意思

⑷仿照举例说一说

3、完成书25页1题

4、做数学游戏:谁的第一

①学生看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得到什么信息

②怎样算出机灵狗得了多少分

③同样的方法计算淘气的了多少分

④说说谁的第一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五、随堂作业

1、从九百八十,一十一十地数,数到一千零五十

2、从一千零二,一个一个地往回数,数到九百九十六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测量,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2、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估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疑

1、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米(m)厘米(cm)

2、用手比一比1米和一厘米有多长?

3、你能正确使用这些长度单位了吗?

(1)房子高约4( ); (2)一支铅笔长18( );

(3)米尺长100( ); (4)课桌高约7( );

二、互动解疑

1、认识分米

(1)猜一猜课桌高约7什么呢?

板书:分米dm

(2)探究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你对分米还有哪些了解?

1分米=10厘米1dm=10cm

(3)剪一剪,1分米到底有多长?你能从纸条上找出1分米,并把它剪下来吗?

(4)想一想,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为1分米?

(小棒、光碟盒的长度……)

(5)我们的直尺的长度大约是几分米?(2分米)

2、米与分米之间的进率

(1)请同学们在米尺上找出几个1分米,并汇报

0——10 10——20 40——50 90——100

(2)1分米与1米之间的关系

①在米尺上数出1米里面有10个1分米,1米=10分米。

②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100厘米里面有10个10厘米

所以1米=10分米1m=10dm

3、认识毫米

(1)请你先估算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大约各是几厘米?

(2)讲述:当不够1厘米时,为了测得更精确,我们要用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①关于毫米,你都知道些什么?

1厘米中间有10个小格,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所以1厘米=10毫米1cm=10mm

②建立1毫米的表象

A:一张IC卡,先估一估,再量一量它的长、厚度。

B:课堂练习本,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4、阶段性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厘米和分米”,现在我们一共认识了四个长度单位,今后我们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可以用米、分米、厘米作单位。如果测量比较精确,我们还可以用毫米,这些长度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米=1000毫米

三、实践运用

1、填一填

2dm=( )cm 70mm=( )cmm 800cm=( )m

6m=( )dm 80cm=( )dm 3m=( )cm

2、画线段

①20mm ②3cm5mm ③2dm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练习本的长约( );课桌宽约( );一栋楼高( );

数学书厚5( );小亮身高135( );课桌高9( )。

四、总结评价

比划所学过的长度单位。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科书第32-35页

教材分析:

教材安排了四次“拨一拨”,第一、二次,数数、读数、写数相结合,突出练习接近整百、整千数的数数,涵盖了中间有一个0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第三次拨一拨主要练习中间有两个0以及中间和末尾都有0的数的读写法。第四次练习是脱离计数器,通过“我读你写”游戏的形式,练习万以内数的读、写法。

教学目标:

(1)通过“拨一拨”、“数一数”及“数学游戏”等活动,激发学生读数、写数的兴趣。

(2)借助计数器,初步学会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了解万以内的数的顺序。

教学重难点:

(1)会数、读、写万以内的数。

(2)中间末尾有0的多位数的读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说一说数位顺序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2)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二、导入新课

三、新授

(一)学习二百九十八

1、拨一拨动

说一说二百九十八该怎样拨。

生:二百表示有两个百在百位上拨二,九十表示九个十在十位上拨九,八表示八个一在个位上拨八。

2、学习二百九十八的写法

这计数器上的数该怎样写呢?

生:百位上是二就在百位下写2,十位上是九就在十位下写作9,个位上是八就在个位下写8。

(二)学习从298一个一个的数,数到302。

1、学数298的下一个数

(1)298的下一个数是多少。

生:是299,

师:为什么。因为298的下一数就是在298的个位加1,是299。

(2)学习299的写法,

百位上是二在百位下写2,十位上是九在十位下写9,个位上是九在个位下写九

(3)学习299的读法。

百位是二读作二百,十位是九读作九十,个位上是九读作九

2、学数299的下一个数

(1)拨一拨

师299下一个数是多

生:299的下一个数是300

师:为 那个位上的十个珠子退掉。

十位进一后,你发现什么。

生:十位上也满十了,

师:怎么办

师:向百位进一,先把十位上的十个珠子去掉向百位进一。299的下一个数是300。

(2)写一写

那300怎么写

生:百位上是3在百位下写3,

师:位和十位怎么写呢,

生:个位和十位一个数也没有,都写0。

(3)读一读。

师:谁来把它读一读。

生:三百

师:百位上是三读成三百。那末尾的0读不读。师。数末尾的0不读

3、学习数301

(1)说一说

300下一数是多少。

生:300的下一个数是301

师:300的下一个数是301

300的下一个数就是在计数器个位上加一所以是301。

(2)写一写

师:这个数怎么写

生:百位上是三就百位下写3,十位上一个珠子也没有,就在十位写0,个位上1就在个为下1

(3)读一读。301

师:谁能读出这个数。

生:三百零一,百位上是三,读作三百。中间十位上是零就读零,个位上是一读一

所以这个数读作三百零一。

4、学习302的读法和写法

小结;刚才我门学习一个一个的数数,当数到个为满十时向十位进一,十位满使、十向百位进一。

(二)学习拨三千八百一百一百的数数到四千一百。

1、想一想,三千八百,该怎样拨,

(1)三千就在千位上上拨下三个珠字,八百就在百位上拨下八个珠字,个位和十位上没有数一个也不拨。

(2)写一写;怎样写这个数。

生:从高位写起,千位上是三就在千位下写3,百位上是八就在百位上8,

师:那十位和个位呢,十位和个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写0。

(3)读一度,

师:这个数谁会读。

个位上是3,读作三千,百位上8读作出八百,

师:那末尾的两个零怎么办,

生:末尾的零不读。

2、一百一百的数到四千一百。

学习3800的下一个数是多少,

一百一百的数就是在3800的百位上加1,是3900。

(1)写一写,这个数谁会写,先写位。

千位上是三,在千位下3,百位上是九,在百位下写9。十位和个位一个数也没有,写什么,对写0,

(2)读一读。谁来把这个数读一读。

读作三千九百。

那3900的下个数是多少,

生:4000。

师:为什么

生:3900的下一个数,就数在3900的百位上加1一个珠子。

师:好,你发现什么,

生:我发现百位上满十了。应该百位上的十去掉向千位进一,

(3)学习写4000,

师:这个数怎么写,

生:先从高位写起是千位,千位上是四个就在千位下4,

师:那百位十位个位上都写什么,

生:它们的位上一个也没有,在百位十位个位下都0。

(4)学习读4000

生:高位读起,千位4,读作四千,那数末尾0读不读,对,数末尾的0不读。

3、4000的下一个数是多少,4100写作4100,读作四千一百。

小结;刚才我们学会了拨生活中的大数,读生活中的大数。写生活中的大数,

四、游戏环节

真了不起那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老师拨数你们写数看谁写的又对又快写好后老师把答案写在黑板上,答案对了的同学请鼓掌,师拨5006。生写5006,对了同学为自己鼓掌。806,同上。4800同上。

五、巩固练习。

写书32页的第4题。

总结;学生活中大数的读法和写法后,你知道度数和写数要注意什么

1、读时,

2、要从高位读起,

千位有几就读几千,百为有几就读几百,每个数位上有几就读几,并加上基准面计数单位。数中间有一个铃或连续有几个都读一个0。

3、数末0都不读。

4、写数。

(1)每个数位上有就写几,

(2)哪个数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0。

板书设计;

①每一位上的数字是几就读几,并跟上计数单位。

②中间有一个或连续有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③不管末尾有几个零都不读

④每一位是几就写几。

⑤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零。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课本第56页练习九第9-13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根据乘、除法的含义解决相关问题,学会正确计算乘、除法。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口算。 10÷5= 6×2= 4×3= 4×6=

15÷3= 5÷5= 12÷3= 2×3=

3×6= 5×5= 3×5= 12÷2=

6÷3= 18÷6= 8÷4= 30÷5=

学生口算,并说说其中几题的计算过程。

2、口答。

(1)3个6是多少?

(2)把30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多少?

(3)18里面有几个3?

二、解决问题的相关练习。

1、完成练习九第9题。

(1)出示第9题插图。请学生说一说题意。

(2)独立解决,指名口答。

2、出示练习九第10题的表格,学生独立思考填空,指名口答订正。

3、练习九第11题

先让学生说说每组的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再独立完成计算,并说说计算时用的是哪一句口诀。

4、完成练习九第13题。

让学生说一说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再独立思考完成,组织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求出一共有多少盆菊花的?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练 习 九

把一个数平均分成积分,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运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反思

使学生在初步认识除法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参与实际操作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逐步形成自主探索的习惯和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平均分的活动,让学生充分体会除法的含义。把一些物体分得同样多,求可以分成几份,或者求每一份是多少,都可以用除法计算。教材通过各种具体的操作活动,以及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明白把一些物体分成相等的几份,虽然分的过程可能有所不同,但结果都是平均分,都可以用除法来表示,从而从整体上初步理解除法的实际意义。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5

一、填空。

1.○○○

△△△△△△△△△△△△

△的个数比○的个数多( )个。

2. 量一量,左边这条线长( )厘米。

3.把1米长的电线剪去40厘米,还剩( )厘米。

4.□×3>25 □÷9<9

5.青青每天吃两个水果,一星期要吃( )个水果。

6.按规律接着填,并统计出每种字母的。个数。(一条线上写一个字母)

(1)a b b a b b a

(2)b c c d b c c

a ( )个 b ( )个 c ( )个 d ( )个 合计( )个

7. 右图第( )层第( )个是五边形,第3层第3个是( )边形,线段在第( )层第( )个。

二、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果果每分钟大约走60( )。

①米 ② 厘米

2.方方家请的钟点工每天工作2( )。

①秒 ②分 ③小时

3.钟面上的时刻是( )。

① 9:5 ②9时05分 ③9:05

4.得数是四十几的算式是( )

① 32+18 ②62-15 ③48÷8

三、判断题。

1.每张邮票8角钱,3元最多能买3张这样的邮票。( )

2.被减数是八十几,减数是二十几,差一定是六十几。( )

3.在装有红、黄两种球的袋子里,任意摸一次,摸到的球一定是红球。( )

4.手工艺品展。

瓷器展 竹编展

绣花展 剪纸展

石雕展 景泰蓝展

(1)石雕展的北面是绣花展。( )

(2)竹编展在瓷器展的西面。( )

(3)从景泰蓝展到绣花展一定经过石雕展。( )

(4)从石雕展到竹编展不一定要经过绣花展。( )

四、解决实际问题。

买1棵小圣诞树的钱可以买4件相同的圣诞礼物。

(1)买5棵小圣诞树的钱可以买多少件圣诞礼物。

(2)如果每棵小圣诞树36元,每件圣诞礼物多少元?

最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记数单位千。

2、会用千数图表示千与千以内的数。

3、会读千以内的数并登入数位表。

教学重点:

1、点图、简图等多种方式表达数。

2、千以内数的读与写。

教学准备:

千数图,数位表、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体育馆里正在进行激烈的比赛,A看台上的观众们已再为运动员们“加油”看书P10-11

主题图:

(1)你估计一下,A看台上坐了多少人?

(2)你是怎么数的?

(3)有10个小区,每个小区的座位有什么安排的?

2、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千”(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千数图

1、把每个人看作一点,每个小区就变成了一张?(百数图)

2、有几个百数图?板书:10个百数图就组成了千数图。

3、千数图是由几张百数图组成的?共有几个点?

4、小结:一百一百地数,十个百就是一千100、200、300------1000指着千数图,一百一百的数数看。

(二)千数图简图

1、如果每次画那么多点,你感觉如何?千数图我们可以用简图来表示。

2、介绍简图:一百用“□”表示、十用“—”表示、一用“。”表示。例:342(□□□————。.)我们书上的页码也都是用数图表来表示的。

3、试一试(用简图表示)

235457

4、根据简图我们能很明确地知道一个数的组成,有几个□就表示几个百,有几个—就表示有几个十等等。

(三)数位表

1、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数位,说一说它们的位置

板书:百十个

2、每一位分别表示什么?

3、今天我们认识了“千”、依次从右向左第四位“千”位,表示几个千。

出示板书:千百十个

4、看表读数说一说几,表示什么?

千百十个

342

567

460

406

(四)读写法

1、上面各题对应板书:这就是写数,读做什么呢?板书:三百四十

2、下面请你们自己来把上面题的读法写出来,406、460发现了什么?末尾的0不读,而中间的0要读。

3、游戏:同桌合作,一人读数、一人写数。

4、小结:根据读数位表,我们很容易说出数的组成,它是由多少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5、听组成说数:一个百,二个十、二个一,五个十,六个百、二个千。

6、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千数图、简图、数位表、读写法。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课本40-41页复习8-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乘法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教学重点:

让学生熟记1-6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发现并提出身边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出示口算卡片,齐说得数并说说用了哪一句口诀?

2、口答。

4个5是多少?

二、综合复习。

1、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2、第9题。

(1)出示第8题图,学生独立观察。

(2)小组讨论计算方法,集体汇报。

3、第10题。

A、出示第11题,读题。提问: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B、小组交流,说说该怎么算?注意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4、第12题。

出示第12题,根据图意,学生小组间自由提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并进行解答,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5、指导学生完成思考题。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一二得二 二二得四

一三得三  二三得六 三三得九

一四得四 二四得八 三四十二 四四十六

一五得五 二五得十 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 五五二十五

一六得六 二六十二 三六十八 四六二十四 五六三十 六六三十六

教学反思: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乘法的含义,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诀表的排列规律。熟记1-6的乘法口诀,并且能运用口诀熟练计算。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课本第44-45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含义。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感受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体验“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这种平均分的操作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桃子图片,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提问: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怎样叫做平均分?

巩固练习:出示小黑板上的`习题

16个足球要分给学生,如果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 )个学生;如果每人分4个,可以分给( )个学生。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谈话:有一天,猴哥哥和猴弟弟一起到山上去摘桃子,你们看看,他们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呢?(板贴8个桃子图片)

学生观察得出:一共摘了8个桃子。

2、提问:�

4、提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每只小猴分得几个桃子呢?

三、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1、想一想,分一分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分,教师适时要点拨引导。

2.说一说,演一演

学生边说边演示分的过程。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方法:先分给每只小猴1个,再分给每只小猴1个,直到每只小猴有4个;先每只小猴2个,再每只小猴2个;先每只小猴3个,再每制小猴1个……

引导学生比较归纳:分的方法不一样,得到的结果一样,都是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可分得4个。

3、书上第44页的“试一试”

先按照题意,自己动手一边摆一边写答案

四、组织练习,加深认识。

1、完成第44页的“想想做做1”

学生同桌讨论解决,再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2、教科书上第45页的第2题

学生读懂题意,讨论完成。

3、教科书上第45页的第3题

学生读懂题意,讨论完成。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结合“分桃子”的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一是知道平均分成几份,问每份分到几个;二是知道每份按几个来分,问能分成几份。在进一步体会平均分问题的两种不同情形的同时,初步感受“等分除”和“包含除”。通过变式练习,注意发现学生不同的解题思路、方法或答案。变式练习是提高数学练习效益的有效方法。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篇9

第2课时 认识厘米

教学内容:

课本第61-6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学会用直尺画定长线段。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

教学难点:

能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请同学们看一看自己的课桌的宽。

提问:你们觉得这条边有多长?再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得知的?

2、提问:想一想为什么他们说的数不同?

3、小结:为了更加准确,我们一般情况下用尺子来量一量最好,要量出物体的长度,首先要认识尺上的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较小的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课题)

二、知识新授。

1、认识厘米

(1)观察尺上的“厘米”刻度。

出示米尺图,告诉学生:

这是米尺的一部分,它上面一个又一个的刻度叫刻度线,刻度线的数字表示所对应的刻度长多少,看左端的刻度数字写着“0”。声明刻度由此开始,从0到1是1厘米。从1到2也是1厘米……每一个这么长就是1厘米,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板书:1厘米)那么从0到3的长度就是3厘米,从0到7的长度就是7厘米。

(2)看刻度回答:“0”在哪里?0到1的长度是几厘米?1到2是几厘米?3到4呢?从刻度0到5是几厘米?从0到10呢?

(3)请学生用食指、拇指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

(4)请每位学生观察一下2厘米、5厘米各有多长,再用手比划出它们的长度。

2、教学量一量。

(1)出示一支铅笔。

(2)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将铅笔的一端与尺子的0刻度对齐,铅笔的右边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请学生说一说铅笔的长度。

(3)想一想:在量的'时候为什么铅笔的左边要对准0刻度?不对齐行吗?

(4)打开书第62页,学生看书将例题中括号填完整。

小结:在量物体长度时,一般要把物体的左端与尺子的0刻度对齐,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提问:红线长几厘米?是整厘米数吗?那么它接近几厘米?为什么?蓝线呢?为什么接近8厘米?

(2)小结:在我们量一条线段或物体的长度时,不一定是整厘米数,只要接近几厘米,我们就说它大约几厘米。

4、教学例4。

(1)教师示范,学生观察。

分三步画:先对着0刻度,点出一个端点。

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到所要的刻度4。

(2)学生按这样的方式试一试,画一画。

(3)提问:我们怎样画一条线段?

5、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估计。

(2)再测量。

(3)同学间交流数据。

2、完成“想想做做”第5、6、7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认 识 厘 米

测量较短的物体:厘米 cm

教学反思:

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过程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通过学生参与活动过程中的每一环节,进而深刻认识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1厘米是今后学习测量和估测的重要基础,利用多种形式丰富学生对1厘米实际长度的体验,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P4及练习一第3、4、5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活动中认识米,建立l米的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建立1米的表象。

教学难点:

理解1米=100厘米。

教学准备:

师:米尺、一支铅笔、一根筷子、卷尺、皮尺。

生:长的绳子、学生尺、铅笔。

教学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用米尺完成对物体的测量,掌握测量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

生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

生2:厘米可以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引入。同学们,我们身上穿的衣服是怎么做出来的?(裁缝阿姨将这一捆捆的布料,通过“量体裁衣”量出需要的长度再加工为成衣。)

这么长的`布料,如果用你手上的尺子量,你觉得合适吗?(不合适。)

教师指出:量布、长绳等比较长的物体一般用米尺。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比厘米长的长度单位“米”。(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1.认识米尺。

请你用你手上的小尺子来量一量我们教室黑板的长度,哪位同学愿意用你的小尺子量一量?(学生举手,教师让一位手拿30厘米长的尺子的女生来量黑板的长,要求其他学生注意看着。女生拿着尺子每量一次都在尺子的右端作个记号再往下量,并口算着:30厘米、60厘米、90厘米……越来越慢,最后停了下来。)

说一说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说。)

这样一小节一小节地量,太麻烦了,拿老师的这把尺子(教师出示米尺)试试,指名上台量一量。师生合作,很快就量出黑板的长。

教师指出:刚才我们用的这把尺子是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板书:1米)

米是比厘米大的单位,1厘米只有这么一点,1米却有这么长,请同学们用手来比划一下。

量比较短的物体,我们可以用“厘米”作单位,用我们手上的直尺就行了,可是量比较长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就麻烦了,这时我们可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

2.观察刻度。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数一数,0~10表示从0到10是10厘米,接着是20、30、40、……100。

1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10个10 厘米。)

1厘米1厘米地数,1米里面有几个l厘米? (100个)

让学生数并作答。(板书:1米=100厘米)

3.量出长绳。拿出准备好的长绳,量出1米。(注意:量时刻度O对准绳子的左端。)

学生分小组合作量,交流反馈,接着量2米、3米……

4.估量。把绳子放下,把手张开比划1米的长度,看谁估的准。

教师指出:通常情况下,我们不可能随身携带尺子,当我们要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时,我们可以用身体的尺子去估一估。

三、积累运用

1.量一量,填一填。(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出示一支铅笔。)这支铅笔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厘米?大约几支长1米?

一根筷子大约长多少厘米?大约几根长1米?

同桌合作进行测量和估算。(由于铅笔和筷子的规格不同,在学生测量时建议学生取整厘米数。)

2.估一估。(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4题)

(多媒体课件演示:跳绳,小猫,长椅。)先估量,再在合适答案后的口里打“√”,说说理由。

3.操作性练习。

(l)认识卷尺和皮尺。

我们可以用卷尺和皮尺来量身高。

教师出示卷尺和皮尺。学生认识卷尺和皮尺。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5题。

同桌合作量一量。用卷尺量黑板的长和身高。

分小组合作测量,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合作量教室里较长物体的长度,测量后进行汇报并交流。(如:教室前后黑板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长度单位?它有多长?为什么?用手比划一下,通常量哪些物体的长度时用它作单位?

小结: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米”,把我们的两只手张开,大约是1米。生活中有很多长度是1米的物品,下课后带着发现的眼睛去找找它们吧!

板书设计:

认识米

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

1米=100厘米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学会使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对事物进行统计。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统计的方法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整理。能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

3、情感目标:认识到统计的价值,感受到统计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能够使用不同标准的分类方法对事物进行分类统计。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教师:“今天是孙老师第一天给同学们上课,孙老师非常高兴,你们能告诉老师今天与老师合作的同学有几个吗?”

(学生数,并回答:“30个”)

教师:“女同学有几个?男同学有几个?”

(学生数,回答:“男生有15个,女生有15个)

教师:“同学们数的真认真,老师把我们的30位同学分成了八个小组,今天八个小组进行一个比赛,看哪个小组表现得好,就得老师手中的金星,本节课得星最多的将是我们的小擂主。”

二、导入

教师:“现在我们这儿的天气已经非常冷了,可是在美丽的海南岛却十分温暖,大家想不想跟老师一起到哪里的海滨浴场游览一下?”

生:“想。”

三、新授

1、初次接触

师:“大家请看大屏幕。”

(出示图片)

教师:“来到美丽的海南岛,你都看到了些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同学们观察的真是太仔细了,现在你能不能将海滨浴场的游人按照性别,也就是男、女进行分类,数一数男的有几人?女的有几人?”

(学生开始动手数,并汇报)

教师:“我们一起验证一下。”

(教师指,学生一起数)

教师:“男的有15人,女的有14人,那么合计,也就是一共有多少人呢?”

(学生回答:“29人”)

教师:“同学们数的真是太仔细了,那你能不能把这些数据填在这样的表格中?”

(教师出示幻灯片)

教师:“好,拿出表1,开始填,看谁填的好,填的准。”

(学生填表1)

教师:“那位同学上台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

(学生展示)

教师:“这位同学真勇敢,我们给他鼓励一下,哪位同学再上来展示一下?”(随时加星)

教师:“同学们表现的真是太棒了,刚才我们用的这种整理数据的方法,就是统计,也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新内容。那么海滨浴场的人只能按男女进行分类吗?可不可以采用其他方法进行分类?”

(学生讨论并发言)

教师:“同学们的方法真多,下面小组选一种你们最喜欢的方法,进行人数的清点,把整理的数据填入表2中。看哪个小组选则的方法好,整理的速度快。”

(学生动手填表)

教师:“哪个小组上台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

(学生展示)

(第一个展示过程中,向学生介绍,从这个统计表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以后的让学生自己说从统计表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2、引出课题,进行巩固

教师:“同学们表现的真是太好了,你们看,海上还有许多漂亮的彩色船只,有大有小,现在你能用我们刚才学过的统计方法对海上的船只进行分类统计吗?(学生:“能。”动手填表)

(学生展示)

教师:“刚刚我们把海上的游人和船只进行了统计,那你们能告诉老师,统计有什么好处吗?”

学生回答:“简便、清晰、一目了然。”

教师:“你们真是一群善于观察的好孩子,这不,小丽有一个漂亮的衣柜,可是里面却十分乱,裤子、上衣、裙子都堆到了一起,(出示幻灯片)你能帮小丽用我们学过的统计的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吗:”

(学生动手填表)

教师:“哪位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篇12

教学内容:

课本第42-43页。

教学目标:

1、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今天,小猴子采了6个桃子,想把他们分给几个好朋友,但是他们不知道可以怎样分?聪明的你能帮帮小猴子吗?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一)动手操作

教师先把6个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

谈话:同学们,你们想到了吗?赶快行动,把桃子分一分,到黑板上摆一摆,看谁最聪明,分的办法最多!

1、学生操作摆桃子。

2、汇报并认识“平均分”

谈话:同学们,你们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办法。6个桃子可以分成3份,每份2个,可以分成两份,一份两个,一份四个,也可以分成两份,每份三个…… 那么,你们根据每份分的个数的相同与不同,把这些分法分成两类吗?

小组或全班交流。

提问:你们是怎样分的?说一说这样分的理由。

师讲述:(结合板贴)像这样,每份都是2个或每份都3个,我们就可以说,每份分的同样多,这样的分法我们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老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摆,不仅帮助了小猴子解决问题,还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了。

3、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特点

谈话:现在老师手上有8个桃子,要想把他们平均分可以怎样分呢?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再到黑板上摆一摆,分一分。分完后给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老师把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

小结:同学们都很聪明,把8个桃子平均分了,相出了不同的办法,虽然分的个数和份数不同,但是每一份分分得同样多,也符合了平均分的定义了。

4、探求平均分的方法

先在黑板上画一棵树,再把8个桃子图片贴上去。

谈话:同学们看黑板上的桃树,数一数树上有多少个桃子?如果老师想把它们分给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2个,那么可以分给多少个小朋友呢?想一想!

板书: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 )个小朋友。

找几个学生上黑板“摘桃子”分给其他同学,要求每人分2个,看有多少位同学能分到桃子就是了。

师小结:对了!8个桃子就可以把它2个作为一份分给1个小朋友,一共分了这样的4份,就是分给了4个小朋友。像这样把每几个作为一份来分的也是“平均分”

三、组织练习,深化认识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观察题中的插图,再指名回答,要求说出理由。

2、书本第43页的“试一试”

学生自己动手用小木棒分一分,边分边写答案。

3、“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读懂题意,老师指导完成。

4、第3题

学生读懂题意,老师指导完成。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平均分:分的同样多

教学反思:

创设了“分桃子”的问题情境,通过小数目“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体验平均分的意义。平均分的。图形表征是对平均分具体操作过程的概括,有助于形成表象,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平均分是生活中常用的概念,不必作为固定名词,也不必用固定的语言给它下定义,可以用“分的同样多”“分得一样多”来理解它或替换它。教学时强调***作,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体验平均分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