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高中教案 > 高一教案 > 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优秀6篇)正文

《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优秀6篇)》

时间:

两个相互接触并挤压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优秀6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设计 篇1

知识技能 1、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和对物体运动的作用;

2、知道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知道摩擦在生活中的应用与防止 过程

方法1、观察有关摩擦现象;

2、经历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3、经历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的过程,学习控制变量的方法;

4、学会设计表格、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情感

态度 1、通过对摩擦的分析,激发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养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生产问题的习惯;

2、通过对摩擦力的利与弊的分析,养成辩证看问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的全过程;了解生活中的摩擦现象。 教学难点 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测量方法、探究表格的设计和实验结论的归纳。 教学用具 试验用具:小车,弹簧测力计,大砝码,纸,棉布等,长木板。

大米和杯子。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力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的,在重力,弹力,平衡力之后,是力学中比较靠后的知识体系。本节课重在用实验探究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几个因素。 学情分析 对摩擦现象,学生具有丰富的感性认识,本课使学生对摩擦力的认识更深刻一些。摩擦力一节是在学生已经储备了一定的力学知识之后,具有了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新课。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新课

1、演示实验:趣味实验

1)不用力推时,小车静止,水平方向受力分析。

2)用一定的力拉小车,小车未移动。

提问:小车处于什么状态?水平方向受哪些力作用?

3)滑动的小车在桌面上停下来

提问:小车运动状态是否改变?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4)滚动的小车在桌面停下来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观察回答

生:水平方向不受力的作用,所以处于静止状态。

生:静止状态。在水平方向拉力和阻力作用。

生:由运动到静止,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是受到阻力的作用。

生:小车受到阻力(讨论、回答) 通过提问问题,引导学生对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分析,引出“摩擦力的存在”。演示实验调动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进行新课

(一)摩擦力的分类

教师语言引导学生分析上述摩擦现象。

2,3,4中摩擦力分别是什么摩擦力?

板书: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二)摩擦力的产生

1、学生体验:摩擦力产生条件

学生实验:

手在桌面上滑动(滑动摩擦)

滑而不动(静摩擦)平放不动(无摩擦)

2、教师点拨:

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有相对运动时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或趋势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三)摩擦力的三要素

1、摩擦力的作用点——接触面上。

2、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或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3、摩擦力的大小

静摩擦:

演示:用弹簧测力计拉小车,小车静止。

提问:此时小车在水平方向受哪些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有什么特点?

静止时,在水平方向上合力为零。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摩擦力的大小。

教师演示测量过程。

(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 提出问题:

创设情境:推动地面上的箱子时,箱子越重,越费力,地面越粗糙,越费力,可见,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有什么呢?

2 归纳学生的猜想: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所受压力(重力)、接触面的大小……有关

(教师说明,水平面受到的压力等于物体重力)

3 设计实验:

提出问题1:摩擦力可能跟这些因素有关,要研究跟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应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

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

1.了解摩擦力及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科学思维:

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科学探究:经历探究过程,体验如何就探究的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

科学态度与责任: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实验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猜想,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实例。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实验法、观察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过程(体现复习旧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过程讲授、重难点突破、师生互动、问题设计、课堂小结、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等环节)

批注

一、新课内容

一、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视频播放:冬奥会冰壶

问:冰壶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运动,那么它离开运动员后会不会一直运动下去?

生:不会,最终会停止下来

问:冰壶从运动变为静止的过程中有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生:有

小结: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受到的阻碍物体运动的力

问:滑动摩擦力阻碍冰壶的运动,使其最终静止,你知道这个力的方向吗?

生:与运动方向相反

小结: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问:运动员一直刷冰面对冰壶有什么影响呢?

生:让冰壶运动的更远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不是固定的,哪些因素会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呢?

二、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提出问题。

师: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或假设。

师:你们的猜想是什么?

生甲: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生乙: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间压力的大小有关。

生丙: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

生丁: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运动速度有关。

师:同学们很善于思考,你们作出的猜想有合理的地方,要证明你们的猜想正确,怎么办?

生:实验验证。

师:很好,大家都已懂得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实验。

由于时间关系本节课只能对前面两个猜想进行实验探究。

3.设计实验。

师:滑动摩擦力是产生在发生相对运动的两个接触面上,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的程度,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大小,接触面材料,接触大小有关,对这些因素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我们只能一个一个的单独研究,而且在研究某一个因素的变化怎样影响摩擦力时,必须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否则,你就无法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变化是由哪个因素的变化引起的,这就是在研究多因素问题时必须注意的“变量控制”方法。如在研究压力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时,要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等因素不变,而在探究接触面粗糙程度对摩擦力的影响时,则应控制压力等因素的变化。

4.分析论证。

三、摩擦力的分类

运动的物体会受到摩擦力的作用,那静止的物体会不会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呢?

演示:向左用力拉气球,气球从静止变为运动,请另一个同学同时向右拉气球,气球静止。

师:当物体受到两个大小相等同一直线的力时,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

演示:用力提起气球,静止不动

此时气球受到哪些力作用呢?

小结:静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而尚未发生相对运动时,在它们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四、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

师: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还存在摩擦?这些摩擦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请大家分组讨论、交流。

生甲:足球场亡,摩擦力可以帮助守门员抓稳足球,这个摩擦是有益的。

生乙:人走路时,鞋底与地面间存在摩擦,这个摩擦是有益的。

生丙:木块在桌面上滑动时,桌面对木块有摩擦力,这个摩擦力是有害的。

生丁:机器转动时,零件间存在摩擦,这个摩擦也是有害的。

师:同学们发言很踊跃,说明大家平时生活中很注意观察,这是一个好习惯,希望今后保持。如何增大有益的摩擦。

举例说明请大家分组讨论、交流。

五、归纳小结与学习过程评忙

师: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讨论、交流后得出:我们知道了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决定因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增大有害摩擦的方法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教学反思

摩擦力

八年级物理摩擦力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生活体验认识摩擦力;

2.能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用弹簧测力计粗略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改变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4.认识摩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利用与防止,并能正确说出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能表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2.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控制变量法在物理研究过程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乐于参与、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设计实验、分析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与实践使学生了解摩擦在实际中普遍存在,既有利也有弊。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辩证观点;

2.通过生活中实例的研究,激发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本专题是在弹力、重力之后,研究第三种常见的力──摩擦力。弹力、重力等知识的学习可以对摩擦力的学习起到正向迁移的作用,另一方面,本节的知识又为力的概念的形成起到巩固和深化的作用。

本节内容由“摩擦力”和“摩擦的利用与防止”两部分内容组成。教学的重点是测量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这个实验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必做的测定性实验。为突出重点,选取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作为探究性实验,这需要学生具有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实验技能。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难得的训练学生开展科学猜想、实验检验、分析论证的好选题。因为学生虽然对摩擦现象不陌生,但对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却不清楚。

摩擦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有些摩擦是有益的,有些是有害的。有益的摩擦应该增大,有害的摩擦应该减小。针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有助于学生领悟客观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

三、教学策略

对摩擦现象,学生们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可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现象引入新课。例如可先向学生提问:自行车在水平道路上滑行时,无论路面多么光滑,总会慢慢停下来,为什么?(回答:受到地面的摩擦力。)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接触面间就产生摩擦力阻碍相对运动。这里不要解释动摩擦和静摩擦的问题。

要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及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需要解决三个问题:摩擦力的测量问题,实验的研究方法问题以及实验器材的选择问题。摩擦现象学生比较熟悉,要先引导学生对摩擦与哪些因素有关做出猜想,然后让学生按照课本提示,独立完成实验,包括自己设计实验,自己设计表格记录实验数据,自己得出实验结论等等。教师只需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即可。

摩擦与我们息息相关。指出有时摩擦是有益的,有时是有害的。应该研究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然后让学生阅读这段课文。读完课文后,通过讨论先得出增大摩擦的方法并举出实例;再得出减小摩擦的方法并举出实例。对利用滚动减小摩擦,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实验,亲自感受一下利用滚动可以减小摩擦。对加润滑油减小摩擦,学生比较熟悉。但对利用气垫减小摩擦,学生不熟悉,教师可适当做些说明。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弹簧测力计、带挂钩的木块(侧面积不同)、砝码(或钩码)、长木板、棉布、毛巾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5分钟)播放视频:足球在草地上滚动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矿泉水的瓶盖上有许多竖纹;运动员赛跑时穿着带有铁钉的跑鞋;汽车在雪地上行走艰难,而当轮胎上裹有铁链后就能前进自如了;生锈的铁锁打不开,当加了几滴油后就可以打开了等等)。

思考:这些现象都与什么有关?摩擦总是阻力吗?摩擦总是有害吗?学生观赏并思考,初步了解摩擦力,它可能是阻力,也可能是有用的动力。体会物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教学

(30分钟)(一)摩擦力

先请同学们把手平放在桌面上,手心朝下,一起来做几个小实验。

(1)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2)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但保持手不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3)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动,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教师演示实验:用二个长毛刷,毛对毛合在一起,并产生相对运动。让学生看到二个毛刷的毛分别产生向不同方向的弯曲。

思考:

(1)摩擦力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2)摩擦力的作用点在哪里?

(3)摩擦力向什么方向?

(4)摩擦力的作用是什么?

在此基础上得出摩擦力的定义,了解摩擦力的作用点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摩擦力作用: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学生动手实验,说出自己的体验,初步了解摩擦力及其产生。

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后总结得出结论: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物体相对运动力,这个力就叫摩擦力。

充分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促进作用,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这里采用的方法是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形象到抽象概括,由浅入深,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测量滑动摩擦力

演示:把木块放到水平桌面上,弹簧测力计通过绳子拉着木块前进。思考: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哪些力?画出力的示意图。怎样知道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总结:只有把物体放在水平支持面上,让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才等于弹簧测力计示数。通过思考讨论让学生明确:测滑动摩擦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测量的是拉力,不能直接测量摩擦力;测量时应用了二力平衡的知识。

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三)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1)提出问题: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请你猜想一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或假设:滑动摩擦力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可能与压力有关,可能与物体运动速度有关,可能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3)设计实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不止一个,那我们在设计实验时应该注意运用怎样的科学研究方法?如果我们先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应怎样改变压力大小?怎样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请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记录的表格。

下面的实验记录表格供参考。

实验次数接触面的材料压力变化情况摩擦力f摩/N

1木块与木板不变

2木块与棉布不变

3木块与毛巾不变

4木块上放1个钩码,再放到木板上变大

5木块上放2个钩码,再放到木板上最大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按设计好的步骤进行实验,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5)得出结论:在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摩擦力与物体运动速度和接触面积是否有关,请同学们继续探究。

下面的实验记录表格供参考。

实验次数木块放置方式接触面积大小弹簧测力计示数摩擦力f摩/N

1平放大

2侧放小

3立放最小

学生汇报:摩擦力与物体运动速度和接触面面积无关。

引导学生总结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的大小。滑动摩擦力大小与速度大小、接触面积大小无关。学生思考,回答。

每次只改变可能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中的一个,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测出滑动摩擦力大小并记录。

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四)摩擦的利用与防止

让学生回忆或回放刚开始上课时的视频,思考并回答:摩擦总是阻力吗?摩擦总是有害吗?怎样增大和减小摩擦?

实验:用滚动代替滑动能减小摩擦。

(1)将一个实验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使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记录示数大小。

(2)将小车倒过来,轮子朝上放在水平桌面上,再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使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记录示数大小。

(3)比较两次弹簧测力计示数,能得出什么结论?

通过联系生产和生活中的摩擦实例,认识生活中摩擦无处不在,有些摩擦对我们有益,有些有害,并能正确说出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思考、回答,动手实验。

培养分析思考能力。

课堂小结

(5分钟)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在实验探究中又存在哪些问题?还有什么想探究的问题?学生可以个别回答,或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促进知识的巩固掌握。提升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 篇4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打破以往的教学结构,将摩擦力作为一个整体来逐步研究,而不是分别研究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方向和大小,使得学生更全面的从本质上掌握摩擦力的特点。

本节课的教学有三大特点:

1、采用“学习即研究”的理念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来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并围绕提出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来解决问题。让学习的过程转变为研究的过程,从而实现物理学习的本质。

2、采用体验式的学习方法,通过就地取材的物品来进行小实验,看似简单易操作,但却能带给学生最真实的体验,让学生有最直接的感受。

3、采用知识教育和科学方法教育融于一体,通过实践找规律,让学生通过观察与类比、猜想与假设、实验与归纳、控制变量法、描点作图法等探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归纳出摩擦力的特点。

本节内容是学生已具有一定初中知识背景下,进一步来理解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摩擦力方向的判断以及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二、学情分析和教材解读的深入

(一)学情分析

1.学生初中已经学习了力的概念并可应用二力平衡进行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

2.在初中阶段对摩擦力有定性了解,但不够深入高中阶段加以细化;

3.在初中学习电阻时用到过控制变量法归纳出摩擦力的特点。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P57-P61,本节内容是在初中摩擦力知识基础上的延伸。是本章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高中物理中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重点和难点。大家在初中已接触过摩擦力的学习,高中应从更深的一个层面来认识摩擦力,静摩擦力的问题很复杂,具体表现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有时似乎又是“若有若无,方向不定”。本节课,我力求使学生们可以正确认识静摩擦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静摩擦力;可以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2、可以列举说明静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明白最大静摩擦力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及动手体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2、通过对静摩擦力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形成在生活中认识“力”的科学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最大静摩擦力进行的实验探究及数据分析,使学生感受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更好的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分析静摩擦力的应用,进一步体现出物理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四、重点难点

(一)重点

1、研究静摩擦力大小的范围。

2、研究静摩擦力的方向。

(二)难点:如何对静摩擦力进行方向的判断。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相结合的实验探究模式

实验和多媒体教学:

(1)教师演示用:玻璃杯,大米,筷子,气球,玻璃球,两本交叠在一起的书,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红墨水,细线,木块,矿泉水瓶,PPT课件。

(2)学生用实验器材2人一组:弹簧秤、毛巾;玻璃板,毛刷。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趣味实验演示

向压实的整杯米中插进一根筷子,用筷子将米杯提起,将气球放进玻璃杯内,向气球内充气,用气球将玻璃杯提起。

发问设疑:将整杯米和玻璃杯提起的神奇力量是什么呢?

2、深入分析:

对整杯米进行受力分析,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还有筷子对整杯米的向上的作用力,向学生提出疑问,这个作用力可能是什么性质的力,进而给出在物理学中像这样产生于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间的摩擦力叫做静摩擦力。

(二)新课教学

1、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①两物体接触且相互挤压

通过回顾课前气球提杯子的小实验,向学生发问,为什么干瘪的气球不能够提起杯子?

对比分析,当气球充满气时,气球可以提起杯子,此时气球与杯子接触且存在挤压,当气球内气体放出时,气球与杯子不接触且不存在相互挤压,气球也不能提起杯子,进而得出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之一是两物体接触并存在挤压。

②两物体存在相对运动趋势

仍然由气球提杯子的小实验入手,当气球与杯子都放在桌面上,且相对桌面静止时,气球和杯子之间不产生静摩擦力。当气球提起杯子时,气球和杯子之间就产生了静摩擦力,这是由于当气球提起玻璃杯时,玻璃杯会“想”相对气球向下运动,我们将其称为玻璃杯有相对气球向下的运动趋势,进而自然得出静摩擦力的又一个产生条件是两物体存在相对运动趋势。

③两物体接触面粗糙

夹玻璃球竞赛:

竞赛规则:谁能在十秒钟之内,用筷子夹起的玻璃球多谁就获胜。

十秒钟过去,我们会发现,一位同学夹起了几个玻璃球,而另一位同学几乎没有夹起玻璃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追问,为什么比赛结果会如此悬殊?

教师解密,这是由于老师给“获胜”的同学所用的筷子提前穿上了一层“橡胶外衣”,进而使筷子与玻璃球接触的表面变得粗糙,才使得“获胜”同学顺利夹起玻璃球。

由此自然得出静摩擦力产生的第三个条件是两物体接触面粗糙。

2、静摩擦力概念

通过得出了静摩擦力产生的三个条件,可进一步概括得出静摩擦力的具体概念,即:两个相互挤压且相对静止的物体,由于存在相对运动趋势而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做静摩擦力。

给出定义后,教师提出一个将两本交叠在一起的书分开的小游戏,让学生亲身体会静摩擦力“巨大”力量,进而对静摩擦力有一个更直观的感受。

3、静摩擦力的三要素

①、作用点

引导学生通过定义直接得出,静摩擦力的作用点在两物体接触面上。

②方向

①用刷毛弯曲方向表示刷子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在引导学生分析静止在斜面上的刷子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引导学生运用假设法分析得出刷子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与刷子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这一结论。

②对被气球提起的杯子进行受力分析,引导学生利用已学过的二力平衡的知识逆向思考,分析静摩擦力的方向。

③大小

实验探究静摩擦力的大小变化:

杯子与木块相连,不断向杯中加水,直到木块滑动,可直观定性的观察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大小变化,自然提出猜想,静摩擦力的增大存在一个限度,教师加以解释说明,给出静摩擦力大小情况:静摩擦力的增大有一个限度,即fmax,这个最大值称为最大静摩擦力,其数值范围fmax≥f≥0,且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滑动摩擦力。

4、巩固提高

①引导学生利用定义判断静止在曲面上的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

教师加以总结概括,得出:静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并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②让学生分析在超市电梯上的人的受力情况,和人走路及传送带上的物体所受到的静摩擦力。

教师加以纠正和强调:受到静摩擦力作用的不一定是静止的物体,静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5、应用

教师给出静摩擦力在生活中应用的相关实例,并给与解释,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静摩擦力的利与弊。领会自然的神奇力量。

七、知识结构或板书设计

静摩檫力

一、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1、相互接触、挤压(弹力产生的条件)

2、与接触面有相对运动趋势

3、接触面粗糙

二、静摩擦力的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做静摩檫力。

三、摩擦力的方向:所以无论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四、摩擦力的大小[来静摩擦力的大小0<F<Fmax

八、作业设计

课后完成课后“问题与练习”中1、2、3题。

九、问题研讨

(1)物理研究以实验为基础,我们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利用身边的现象设计小实验的方法来探索物理问题,如何能更好的利用实验让学生探索物理问题?

(2)利用学习小组分组实验并讨论,如何运用小组评价机制?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探究得出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以及计算公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滑动摩擦力的存在,实验探究产生滑动摩擦力的条件以及影响其大小的因素,提高实验技能和探索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能提高实事求是的科学实验态度,锻炼思维能力、抽象能力,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和计算式。

【难点】

实验探究的过程。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问答法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展示几个情景:孩子玩滑梯、火车急刹车、冰壶运动等。

通过提问这些情景中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得出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导出新课。

(二)科学探究

问题1:滑动摩擦力什么情况下才会出现?结合前面学的静摩擦力条件进行讨论。

学生讨论:需要有压力、粗糙的接触面以及相对运动。

问题2:为什么冰壶、火车、孩子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同呢?

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猜想:与压力有关,与速度有关,与质量有关,与粗糙程度有关等等。

2、设计实验:用弹簧秤拉动木块,可通过加减砝码改变压力,改变拉动速度,更换接触面,例如玻璃、木板、石板、毛巾等。弹簧秤示数便是滑动摩擦力示数,设计表格进行记录。

3、进行实验:6人一组进行实验,注意小组内部的分工问题,教师巡视。

4、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5、交流讨论:分享实验中的数据和实验细节,误差处理等;讨论控制变量法的注意事项,即控制无关变量相同,只改变探究的物理量等;实验安全问题、保护器材问题等等。

6、总结:结合实验结论和教材,得出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μN

问题3: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如何判断呢?结合示例分析并讨论。

示例:木块在地面上滑动、木块在木板上滑动并带动木板一起滑动。

学生讨论: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相对运动方向有时并不是运动方向。

问题4:滑动摩擦力有什么作用呢?举例说明。

回答: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可以见到滑动摩擦力,车辆的刹车系统是利用滑动摩擦力进行减速,打磨东西也是利用了滑动摩擦力,同时机器中的滑动摩擦力会损耗器材,所以需要使用润滑油来减小滑动摩擦力等等。

(三)巩固提高

给出适当例题,运用公式求解摩擦力大小,判断摩擦力方向。

(四)小结作业

小结:浅谈本节课收获。

作业:课下继续探索,拓展科学知识。

高一物理滑动摩擦力教案怎么设计 篇6

摩擦力物理实验教案

一个像光滑的地板或柜台面的长平面,如下图所示,把两个格尺并排放好,一端搭在书上成一个斜坡,确保在斜坡后有充足的平整空间。

2、把蜡纸铺在斜坡下,从斜坡顶端放下一个弹珠(不要推它),让它滑过斜坡和蜡纸。仔细观察,当弹珠滚过蜡纸时速度是如何变化的?它滚了多远?

3、量出斜坡底端到弹珠静止点间的距离,把结果填在表格内。再重复测量两次,保证弹珠每次运动的起始点一致,把测量结果填写在表格内。

4、把测量结果加起来除以3得出弹珠滚动距离的值。当科学家做这类实验时,他们通常要进行多次测量取结果的平均值,为什么呢?

5、如果用浴巾代替蜡纸,那弹珠滚动的'距离会变化吗?试一试!同样像以前一样重复测量三次,算出平均值。使弹珠运动停下的是什么力?所有的力都有方向,这个力的方向如何?

6、我们还可以实验一下其他的材料,比如砂纸或一些弄皱后摊平的铝箔。使用哪种材料时摩擦力最大?

你需要以下备品:

两个格尺

码尺、米尺或卷尺

一个弹珠

书(约3D4厘米厚)

约60厘米长的蜡纸

粘连在一起的砂纸(约30厘米长)

浴巾

铝箔(约30厘米长)

材料

试验1

试验2

试验3

平均值

蜡纸

铝箔

砂纸

浴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