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优秀13篇】正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优秀13篇】》

时间: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1

教学目标

1 了解苏东坡的生平思想及豪放词的特点;

2 学习本文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3 理解苏东坡的情感矛盾。

课型多媒体

教学过程

1 导入

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宋代词人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已,醉书一曲《念奴娇》,让世人传唱。(展示赤壁风景图及苏轼原作,进入主页面。)

2 朗读全文

(1)一位同学读,正音。

(2)齐读,感受文章

3、疏通词语

(1)千古:长远的年代。

(2)风流:有文采有功绩。

(3)樯橹:樯,桅杆;橹,浆。这里指北军的战船。

(4)灰飞烟灭:像灰烟那样消失。

(5)华发:白头发。

(6)酹:以酒洒地,用以祭祀

4、课文分析

(1)说说你自己对这首词的感受。

(2)回答下列问题:

上阙

A 描写景色的有哪些句子?

B 文中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描写了赤壁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修辞?从几个角度?基调怎样?

字词 特点 角度 修辞 基调

乱 险怪 形 夸张 豪迈奔放

穿 高峭

惊 汹涌 声 比拟

拍 水石相击

卷 狂澜奔腾 形 比喻

雪 水色纯白 色

(作者抓住悬崖、陡壁、怒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阔斧,横画纵抹,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格调高昂。)

C、对活动在这里的英雄人物,作者又是具有怎样的情感呢?

大江滔滔,犹如历史长河,英雄人物的业绩,被淘洗变淡。这些英雄人物现在又在何方呢?不尽的怀念从中可见。“故垒”句具体话怀古的时、地、人。

D、上阙末句有何作用?

承上启下。

(是啊,“江山如此都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锦绣河山必然产生、哺育和吸引无数的英雄人物,而三国时期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猛张飞一声断喝长板陂上,俊吕布方天画戟无人能敌,诸葛亮运筹帷幄世所难当。〈展示人物脸谱〉在诸多英雄中,作者选择了谁作为咏诵的对象?)

下阙

A. 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描写周瑜的?基调怎样?

B.作者自身的状况又是怎样的?基调怎样?

(补充:建安三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二十四岁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并同他一齐攻取皖城。周瑜娶小乔,正在皖城战役胜利之后。)

项目 周瑜 苏轼

年龄 24岁 47岁

婚姻 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外貌 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职位 东吴都督 团练副使

际遇 功成名就 功业未就

基调 感奋 感伤

C.怎样理解这一矛盾(感奋与感伤)?

(结合苏轼的生平思想来看: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眉山人。二十岁中进士,力图有所作为。他觉察到北宋国力的软弱和辽夏军事政权的严重威胁,希望能抵制外辱,立功疆场。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写诗讽刺。结果被新派官员弹劾朝廷,捕之入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时一度迁为翰林学士。又贬惠州,远徙琼州。终逝于常州。本首词是词人经历了乌台诗案,几乎被杀,几经周折被贬黄州,“魂飞汤火命如鸡”,经过这样的忧患被贬到黄州来,他内心有他的忧患和悲慨,但是他把这种悲慨融合在开阔博大的景色之中,而且融合在古往今来的历史之中。他把自己放在整个大历史背景之中,不是我一个人盛衰成败荣辱,而是古往今来有多少盛衰成败荣辱。本首词主要表达了词人悲慨之中的旷达和豪放。)

对周瑜的追述表现的是一种理想,而落泊失意是一种现实,感情基调的矛盾实际反映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D. 作者又是如何解决这种矛盾的?

(“逝者如斯夫”,人生美好却短暂,于是有人叹息不已,“人生苦短”;有人及时行乐,“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有人借酒消愁,“与尔同消万古愁”;也有人玩世不恭,“一场游戏一场梦”。那么,苏轼又是如何对待的呢?)

“人生如梦”,人生是短暂的虚幻的,又何必执着?洒酒入江,以酒祭月,是希望万古愁怀随江而去。感慨和动作中现出一种超脱与旷达。

总结全文

内容:感怀写景咏史抒情

基调:昂扬感奋感伤超脱

1、 比较阅读

展示《江城子·密州出猎》。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归结这两首词的共同特征,即豪放词的特征。

角度 特点

思想 积极、乐观

意境 高远、壮阔

风格 奔放、洒脱

2、课堂检测

(1)、名称:词的全名为 ,又称 、 、长短句、琴趣、乐章等。

(2)、分类:按字数分有 、 、长调(>92字)。按节数分有 、 、三叠、四叠。

(3)、流派及代表词人:豪放派,代表词人有苏轼、 ; ,代表词人 、 、姜夔等。

全文赏析(略)

附录:历代评论家对本首词的评价和相关资料:

大艺术家即便错,也会错出些魅力来。

苏东坡以自己的精神力量给黄州自然景物注入了意味,而正是这种意味,使无生命的自然形式变成美。因此不妨说苏东坡不仅是黄州自然美的发现者,而且也是黄州自然美的确定者构建者。 《苏东坡突围》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

引导千古杰作前奏已经奏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诞生。 《苏东坡突围》

一个人是要在忧患艰危之中,才能看到他的感情品格操守的。 【加拿大】叶嘉莹

根到九泉无曲处,此心只有蛰龙知。 苏轼《王复秀才所居桧二首之二》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李煜《乌夜啼》(只有悲哀没有反省和超脱)

举杯邀明月,对影三人。 李白(是寂寞悲哀之中的飞扬)

课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2

一、导语设计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代赵翼《论诗》)唐诗过后的宋词。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善,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板书课题)

二、解题

介绍词的一般知识(分段投影显示):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代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本课的七首词都分两片。

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见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为了说明方便,可将词在唐宋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时期。

三、预习指导:

1、朗读全词,疏通文字。

2、补充注音:瑾jǐn樯qiáng

3、补充注释:

风流人物:此处指杰出的英雄人物。

念奴娇:词牌名。后人还以《大江东去》、《大江东》、《酹江月》作为《念奴娇》的代名。

乱石:陡峭不平的石壁。群山。《释名》:“山体曰石”。

小乔:吴国乔玄有两个女儿,都美貌出众,人称“二乔”。“大乔”嫁给孙权的哥哥孙策,“小乔”嫁给周瑜。唐代诗人杜牧有“铜雀春深锁二乔”的诗句,指的曹操筑铜雀台,打算灭吴后将“二乔”掳为己有的典故。

初嫁了:就是刚嫁过去。“了”字是衬词,填词时遇到文气不完整处,常加一、二字作衬,并没有实在意义。

樯橹: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摇船的工具。这里是以局部代全体的借代修辞方法,用樯橹代全部战船,再引申整个水军。有的本子作“强虏”或“狂虏”,那就直指曹操的军队了;灰飞烟灭:被焚烧成灰或烟飞散消逝掉,形容曹操的军队遭火攻后的惨败。

江月:临照在大江之上的月亮。

四、讨论分析课文

1、首词的写作特点是什么,怎样体现在词中的?(指导学生看课文提示)

2、应如何评价苏武“人生如梦”的感慨?(结合语境)

3、朗读过程注意体会豪放派的特点。

4、作者作品提示:

苏轼(1036一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上,眉州眉山人。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处地方官。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死于常州。

苏轼的词意境和风格都比前人提高一步。他作词不纠缠于男女之间的绮靡之情,也不喜欢写那些春愁秋恨的滥调,一扫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的柔靡纤细的气息,创造出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苏轼的词强烈地反映着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观的矛盾。他政治上长期失意,一生经历坎坷不平,但仍能保持乐观豪迈的精神,不时发出健旺爽朗的笑声;另一方面作者在达观潇洒的风度里潜伏着一种浓厚的,逃避现实追求解脱的老庄思想,用来寄托自己对政治现实不满的心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谪居黄州游赤壁时写的。这时作者47岁,自觉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就借怀古以抒发自己的怀抱。

5、教师范读以及听读课文的录音。

6、讲读上片。

(1)一、二、三句历来被人们称道,有谁说说它的好处在哪里?

词一开篇,江山、历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引起怀古思绪。境界开阔,气象恢宏,笼罩全词。大江东去,淘空一切,唤起我们所有的向往。"浪"怎能冲洗手古风流人物呢?显然是作者的感情在起作用,使无数杰出人物在诗人的视野里都如滚滚长江水一去不复返。由江水的流逝想到岁月的无情,引发历史想象,非常自然。我们知道,孔夫子早就有“逝者如斯夫”的嗟叹。这三句写景和抒情议论结合得天衣无缝。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并产生对历史和人生的思索。

(2)四、五句点明什么,写赤壁为何要假借他人之口?

第四句引出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这一句进一步提出“三国周郎赤壁”作为一篇主脑,文章由此生发开去。“人道是”三字用得极巧,点明此处赤壁并不一定是赤壁之战的所在地(看课文注释)诗人只是借此抒发感情,并不想做考据家。

(3)六、七、八句写了怎样的赤壁之景?有什么作用?

第一、二、三句总写长江,引起人的怀古思绪,这几句具体写赤壁之景。先写江岸石壁,“乱”写出险怪,“穿”写出高峪。再写江面波涛,“惊”写汹涌,“拍”描绘出水石相搏的情状。“卷”句写出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伏的异景,声音、色彩、姿态,无不逼真。这几句,作者抓住悬崖、陡壁、惊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阔斧横画纵抹,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并暗写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豪杰们的雄姿,表现了作者的豪迈奋发。

(4)九、十句在全篇中起到什么作用?

这一句承上启下。“江山如画”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的结论。江山如此秀美,人物又是一时俊杰之土。这赤壁,岂不引起人们怀古之幽情?于是便引出下面一大段抒情。

(5)学生齐读上片,体会景中之情,总结内容。

描写赤壁景象,引起对古代英雄的缅怀,充溢着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7、讲读下片。

(1)上片重写景,下片"遥想"一词接应上文,心往神驰,八百七十四年前的周瑜就在作者描写的赤壁雄奇壮丽景色中出现了。阅读下片前六句,讨论苏武刻画了周瑜什么样的形象?

教师提示:描写了周瑜雄姿英发风流俊雅的英雄形象。'小乔初嫁"美人衬英雄,写尽俊伟风姿。据史书记载,建安三年(198)乔玄把自己美丽的次女嫁给周瑜,不久吴主孙权又拜周瑜为大都督,这时周瑜才二十四岁。"羽扇纶巾",描写周瑜儒将装束,手握羽扇,头戴纶巾,从容闲雅,一派儒将风度。"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以曹操水军的惨败衬托周瑜指挥若定蔑视强敌的气概。小乔初嫁距赤壁之战(建安十三年,瑜三十四岁)十年,放在一起写,是为了突出地表现周瑜少年得志建立功业的形象。

(2)讨论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周瑜年青有为英气不凡。

抒发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之情,引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苏武这年四十七岁,不但没有建树,反而待罪黄州。怀古思今,感慨万千。下面几句就是写自己失意的感伤之情。

(3)分小组讨论:后五句是怎样写人生感慨的?

“故国神游”,承接上文,道出了对英雄时代、英雄人物的疾情向往。这种向往在两鬓斑白年近半百功业无成的现实面前变得可笑。“多情应笑我”是倒装句,须解作:应笑我多情。这里用自嘲方式写自己的感伤,感情大落,最终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以呼应首三句。英雄人物,丰功伟绩,全都是过眼烟云,稍纵即逝,也是心境旷达,潇洒酒酬月。

(4)朗读下片,总结。

下片第一层写周瑜形象,第二层抒发对身世的感叹,咏史、抒情自然结合。

8、师生讨论总结这首词的艺术特点和思想感情。

(1)艺术特点。

这首词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语言简洁生动,意境壮阔博大,有着动人的艺术魅力。

(2)思想感情。

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苏武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诸葛亮。陆贽等经世济时的人物,希望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庄,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又跟和尚亲密往来,精通禅学。儒、道、佛三家思想,本来是矛盾的,但苏轼习惯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区别对待,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把它们统一起来,从而构成了苏武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从语言上体会这首词,也是“奋”压倒了“伤”。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武的宽阔胸襟。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3

学习目标:

1、鉴赏《赤壁怀古》与《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怀古词。

2、通过鉴赏,归纳怀古词所采用的艺术手法与抒发的思想情感。

3、通过学习诗歌,领略苏轼和辛弃疾的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作者及背景苏轼出身寒微,自幼好学,精通诗词散文书法,20岁随父亲科举名满天下。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被授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自此历经宦海沉浮,多次卷入新旧党争的政治漩涡,由于不能见容于任何一方,多次遭到贬谪。元丰二年(1079)因“乌台诗案”入狱,被贬黄州。后又被贬惠州、儋州。被称为“天下奇才”。辛弃疾北宋灭亡,从小立志恢复中原,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二十一岁的。辛弃疾聚集二千人,投入耿京麾下。后耿京被叛徒所杀,便率领五十多人袭击敌营,擒回叛徒擒交给南宋朝廷处决,成为名噪一时的少年英雄。从此开始了在南宋坎坷的仕宦生涯。由于是主战派,屡遭当权者猜疑,落职闲居。晚年镇守镇江知府,准备北伐。但他反对轻举冒进,与当权者不合而落职,1207年病逝。临终时还大呼“杀贼”。被称为“文武双全”。

三、对比研读(一)题之联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怀古诗词临古地怀古咏史诗,主要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顾及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和事,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长于议论精辟

(二)景情联读这两首词作者所见所想是什么?

所见:大江、浪故垒、乱石、惊涛、千堆雪(苏词)舞榭歌台、斜阳草树、寻常巷陌(辛词)所想:公瑾当年,雄姿英发;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苏词)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元嘉草草封狼居胥烽火扬州路佛狸祠下(辛词)触景生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

(三)手法联读这两首词分别用了什么典故?周瑜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四、合作探究怀古诗的结构:

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在理解时要注意抓住:

一个接点:触景三条线索:怀人伤己怀古伤今理性反思

五、巩固训练

1、春日秦国怀古周朴

①荒郊一望欲销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

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人。

②销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2)�

2、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①离亭燕:词牌名。

②一带:指金陵(今南京)一带地区。

③蓼屿:指长满蓼花的高地。荻花洲:长满荻草的水中沙地。

④低亚:低垂。

请给本词拟一个题目,并阐明理由。

①金陵怀古

②这是一首写景兼怀古的词,在宋怀古词中是创作时期较早的一首。

词的上片描绘金陵一带的山水,雨过天晴的秋色里显得分外明净而爽朗;

下片通过怀古,寄托了词人对六朝兴亡盛衰的感慨。

附板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怀古词

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4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苏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具体鉴赏豪放派代表人物的代表作品。

初步比较豪放词、婉约词的不同艺术风格。

2、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3、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培养学生懂得对比阅读、实现拓展迁移的能力。

二、 教学重难点:

1、豪放风格的具体体现。

2、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塑造人物的手法。

4、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三、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自主探究法、对比阅读法、反复诵读法。

四、 教学设备

多媒体。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音像,以《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营造氛围,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是什么歌吗?它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三国时期有很多的英雄豪杰让人们景仰不已,有一年苏轼到黄州,游览了赤鼻矶,由此联想到三国鏖战的古战场赤壁,写下了让人们传诵至今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好,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他的这一首代表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的118页。

二、诗词鉴赏:

(一)简介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对于苏轼大家应该是比较熟悉的了,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吧。

多媒体显示资料: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仁宗时杰出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他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他博学多才

,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著有《东坡全集》。

看一下题目——念奴娇·赤壁怀古——哪一个是词牌(念奴娇),同学们知道它的来历吗?念奴是唐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女,音调高亢悦耳,据说唐玄宗很喜欢听她演唱,这个词牌就是为了纪念她而创立的。

词题——赤壁怀古——已经点明了写作背景:游赤壁(写景)怀古(咏史、抒情)。

同学们再看一下课本中注释的写作背景,宋神宗元丰3年(公元1079年)作者因写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元丰5年,苏轼已经47岁了,他游览了黄州赤壁,写下这首作品,可知是在他得意时还是在他失意时所作?——失意时——同学们要注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朗读作品:1、范读(多媒体播放朗读音频);

2、齐读(同学们朗读时要能够体现豪放风格,读出感情来)。

(三)合作、探究:

1、整体把握:词的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描绘赤壁的景色。

下阕:写周瑜的丰功伟绩和词人的感慨。

2、赏析:

(1) 上阕赏析:

赤壁的景色是怎样的?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分析词句)作者首先从大处着笔,总写登高远眺的所见所感。——哪位同学来解释这句词的意思?——(参考)滚滚长江,浩浩荡荡,永不停息地向东奔流;千百年来,多少的风流人物,就像东流的江水,随着时光,一去不复返了。——此处把江山和人物合写,创造了一个雄浑旷远、豪迈深沉的意境。苏轼这一句,很少有人能比,能够写得出来。他只这一句就成了千古名句,想起苏轼,我们就很自然地想起这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一句是不是很熟悉呢?——《三国演义》片头曲,(多媒体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一句的音像。)——哪个地方有区别?——英雄人物、风流人物。(提问解释)

英雄人物:才能勇武过人的人。

风流人物: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杰出人物。

分析“风流人物”(拿“风流人物”与“英雄人物”作比较,拿苏词“风流人物”与毛诗的“风流人物”作比较,分析“风流人物”的内涵。)

词作哪句点出怀古的内容?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分析词句)西边的旧时营垒,是令周瑜一战成名的赤壁大战的古战场。

——究竟是不是呢?不是。苏轼游的是赤鼻矶,在湖北黄冈,而赤壁之战的赤壁,是在现在的湖北赤壁市。——不是真赤壁,还怀想什么古人呀,这不有点做作吗?

——不是,他知道的,所以说是“人道是”,特意说明“是人们说”,而不是“我以为”。苏轼仅是借此抒发思古之幽情而已。

大家再考虑,这个地方能不能改成“周瑜赤壁”? ——不能,因为“郎”字给人家一种年轻的感觉,特别年轻潇洒。——大家再想想,人名与地名相提并论,即“周郎赤壁”有什么特别意义吗?赤壁在赤壁之战之前闻名吗,周瑜在赤壁之战之前闻名吗?——赤壁是因为周瑜才闻名的,反过来说,周瑜因为在赤壁指挥了赤壁大战,才名垂千古的,是赤壁让周瑜留名的。

古战场的险要形势是怎样的?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词人可能联想到哪些豪杰?

①(险要形势)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有哪些动词?——穿、拍、卷。——哪位同学分析一下这些动词的表达效果?

“穿”字写出了江岸上陡峭的山崖直插云霄的险峻地势。——山势险峻

“拍”字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巨浪惊险

“卷”字突出了江水的澎湃气势。——江水汹涌澎湃

②(目的)为英雄人物的出场作铺垫。

③(豪杰)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知人善用的刘备、足智多谋的周瑜……

三 乱石穿空 一 横槊赋诗的曹操

人 国 (山势险峻) 江 时 驰马射虎的孙权

道 周 惊涛拍岸 山 多 隆中定策的诸葛亮

是 郎 (巨浪惊险) 如 少 知人善用的刘备

赤 卷起千堆雪 画 豪 足智多谋的周瑜

壁 (江水汹涌澎湃) 杰 ……

上阕描绘了一种雄奇壮丽的景观,写景的作用是什么?

景为人物作铺垫

【小结】

面对此景多感慨

再齐读上阕,体会一下。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5

一、概述

1、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3、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4、诵读、背诵

二、教学目标分析

1、怎样正确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

《赤壁怀古》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结尾处“人生如梦”的感慨是作者迅速从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

2 、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的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苏轼 苏词气势雄伟,一泻千里,提高了词的意境。《赤壁怀古》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习特点:学习对象为高一学生,对学习资源利用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与综合能力较低,但富有朝气且对本课学习有浓厚兴趣。

2.学习习惯:知识面仍较为狭隘,习惯于教师满堂灌式的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

3.学习交往:多表现为个别化学习,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交流与协同讨论学习机会很少。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采用诵读感悟式教学。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文辞优美,感情浓厚,境界开阔,应引导学生多多诵读,品味语言,感悟意境,特别是抒情部分更要细心玩味。诵读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既加强了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一石二鸟。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资源与工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为支持教师教的资源;二是支持学生学习的资源和工具,包括学习的环境、多媒体教学资源、特定的参考资料、参考网址、认知工具以及其它需要特别说明的传统媒体。

如果是其它专题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方面的课程,可能还需要描述需要的人力支持及可获得情况。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课前三分钟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

刚才我所播放的歌曲应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在前奏部分,我们首先听到的是战争前的鼓角争鸣,这样的歌曲我们自然而然就联想到三国这个充满纷争的时代,是个乱世。但乱世容易产生英雄,也因此就留下了很多英雄事迹可以让后来人来品评。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开讲以� 那么大家来读一下这几个诗句,看一下这些诗句所品评的具体是哪些英雄人物呢?

展示: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写鞠躬尽瘁的诸葛亮)

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写弛马射虎的孙权)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写足智多谋的周瑜)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写能文能武的曹操)

你们最欣赏哪一位英雄呢?(学生自由发言)(张飞:勇猛豪爽、天真鲁莽;赵云:忠肝义胆、武艺超群;黄忠:老当益壮、献身精神;周瑜:年轻有为、足智多谋)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英雄,而苏轼最欣赏的又是谁呢?(周瑜)三国时代涌现出这么多的英雄人物,为什么苏轼偏偏就对周瑜情有独钟呢?(板书:为何独爱周瑜?)

现在就让我们开声来朗读,在文章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朗读环节】

1,全班齐读。

朗读提示:这首词历来被称做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课文第42页有这么一句话:“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意思就是说像这类豪放派的文章应该读得高亢激昂、铿锵有力。

2,名家范读。

节奏感很强:四字句2/2;五字句2/3;六字句2/4。

经过刚才的朗读,大家所感受到的这首词的基本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豪放)

这就是我们对这首词的初步感知了。而苏轼是如何体现出这股豪放的,我们后头见分晓。(板书:如何体现豪放的精神?)

【题目】

“念奴娇”为词牌名,念奴是唐代一个很著名的歌妓,调因此而得名。题目是“赤壁怀古”,告诉我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苏东坡在赤壁这个地方游览的时候,触景生情,进行怀古,缅怀古人。(板书:勾画美景————缅怀古人)

苏轼是如何安排这两块内容的?我们接着往下看。

【写景片段分析】

1,学生齐读文章的写景片段(上阙)

2,提问:上阙描写了赤壁古战场怎样的景色?或你脑海中的意境,它的特点是怎样的?请用一个精炼的词或词组来概括。

讨论明确:雄浑、壮阔,撼人心魄

(四)视频素材:

1、《无言独上西楼》mv()

2、《滚滚长江东逝水》()

3、《三国赤壁——周瑜》()

高二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6

教学目的: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理解烘托映衬,虚实相济的写作特点

培养对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

教学设想:指导如何把握意境,一课一得;

分析、对比、归纳、感悟风格特点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词风分婉约豪放,“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前面我们学习了柳永的代表作品<<雨霖铃>>,其景凄美,其事缠绵,其情凄凉,“杨柳岸晓风残月”说不尽的感伤凄婉,融情于景。今天我们学习风格与之截然相反的另一首词。 创设情境,并为对比伏笔。

初步感知 1、 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2、 背景简介: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

3、 朗诵。 1、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2、试读。 知人论世,初步感受意境

解读鉴赏 1、 题为“赤壁怀古”,上阕中写了哪些赤壁景观?

2、 �

5、 阕中作者主要写了哪个历史人物?指名朗读诗句。

6、 “周郎”形象有何特点?

7、 周郎如此,苏子本人呢?如何理解词的结尾? 4、 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5、 年轻有为,气宇不凡,从容潇洒,指挥若定。

6、 多情----愿望;如梦---自慰;酹江月---倾吐 解读下阕,分析人物体会豪迈苍凉。

四、对比归纳 1、 课内训练:填表对比本词与<<雨霖铃>>;

2、 归纳主题、写作方法;

3、 指导把意境的方法。 填写表格

体会豪放风格 对比巩固

训练能力

指点方法

五、作业  课外选读一两首诗词,试把握其意境。 巩固延伸

板书设计 :

大江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

实景    乱石      虚境   一时多少豪杰

惊涛                                意境

江月             周郎风采功业

向往古代英雄

情感

感慨壮志难酬

课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7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是怎样结合写景和怀古来抒发感情的。

2.了解苏词的艺术风格。

3.了解作品中典故的含义及其作用。

4.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

【教学重点】

描写赤壁战场的雄奇景色,追思周瑜当年雄姿。

【教学难点】

首尾作者对历史和人生的看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前赤壁赋》(已经学过)引入:同样在黄州赤壁,同样于壬戌七月,同样写失意情怀,苏轼用另一种体裁——词,写了另一篇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作者作品提示

苏轼(1036——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上,眉州眉山人。苏轼词的意境和风格都比前人提高一步。他作词不纠缠于男女之间的绮靡之情,也不喜欢写那些春愁秋恨的滥调,一扫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的柔靡纤细的气息,创造出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

三、朗读全文

(教师范读全文或播放朗诵)

提示:该词历来被视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应读得铿锵有力,高亢激昂。

四、欣赏上阕

1.题为“赤壁怀古”,上阕中写了哪些赤壁景观?(故垒、乱石、惊涛等)

2.� (讨论明确:雄浑、壮阔,撼人心魄,气势恢宏、磅礴、似有气吞天下之势等等。)

4.这种雄浑壮阔的意境,与作者用词的艺术有很大的关系。你觉得上阕中哪些词用得很有功底,为什么?

赏析三个词――淘、穿、卷。

(1)淘。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的气势,而且将写景与写人融合在一起,形象地定出了历史的推进。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旷远、深邃的意境,给了我们一个广阔的空间与时间的概念。多少英雄人物,多少英雄的故事,一个“淘”字,一下了如过电影般推到了我们的眼前。可以这样说滚滚东流的江水已经超脱了物理意义上水的概念,它已经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2)穿。写出了山岩高耸入云的动势以及山崖的陡峭。

(3)卷:写出了浪花的汹涌,形象真切。

5.面对壮美的赤壁景观,作者依次生发了哪些怀古情思?(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一时多少豪杰)

6.学生齐读上片,体会景中之情,总结内容。

描写赤壁景象,引起对古代英雄的缅怀,充溢着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五、赏析下片

1.下阕中作者主要写了哪个历史人物?(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2.“周郎”形象有何特点?(“羽扇纶巾”,从服饰上写周瑜虽身为主帅,身当大敌,却羽扇便服,不着戎装,这里把周瑜写得多么闲雅、雍容,真是风度超人。“谈笑间”从神态上写,周瑜不是“叱咤风云”的大声疾呼,而是谈笑风生,从容镇定,结果使曹操的舳舻千里,旌旗蔽空的强大舰队灰飞烟灭。可见他韬略过人、战功显赫。作者写战争,写豪杰,不渲染金戈铁马的紧张气氛,而着笔主帅的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这在写法上是颇为巧妙的,艺术效果是强列的。)

(年轻有为,气宇不凡,从容潇洒,指挥若定。)

3.周郎如此,苏子本人呢?如何理解词的结尾?

从历史回到现实,从怀古转到自抒怀抱。周瑜年轻时即战功显赫,垂名千古,而自己呢?年近半百,白发早生而贬居边地,无所建树。这怎能不令人感慨万端!

(读这首词的人,一般都说结尾消极。联系前边怀古的内容看,他写的意气飞扬、气概不凡。因此可知他不是真消极,真消极就要隐退,不会“遥想公瑾当年”了。但面对现实的政治迫害,四十七岁的苏轼,又不能不感叹壮志难酬、人生如梦。但他这种感叹,正是对所受政治迫害的不平,正是不忘世事的表现。所以在表面的消极中,含蕴着他的不甘消极的用世精神在内,这是这首词中的主流。)

4.朗读下片,总结。

下片第一层写周瑜形象,第二层抒发对身世的感叹,咏史、抒情自然结合。

六、师生讨论总结这首词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

1.思想感情:

(1)全文线索:

大江东去→江山如画→公瑾当年→人生如梦

(总揽全篇)(描画景色)(追想历史)(抒写情怀)

(由景而人,由人而己。)

(2)一方面,对英雄充满了无限的倾幕与向往,另一方面,感慨自己年华已逝,功业示成。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作者看破红尘,借洒浇愁,以寻求精神的解脱。

概括要点:咏赤壁,怀周瑜,抒情怀。

2.艺术特点

(1)这首词以“赤壁怀古”为题,内容很好地照应了标题。将写景、怀古、抒情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

(2)本词特点:豪放的风格。

A、明确:《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的代表作品之一,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此词意境高远,气势磅礴,格调雄浑,其境界之宏大,前所未有。作品以空前的气魄和艺术力量塑造出一个英气勃发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的昂奋的豪情和旷达的思绪。

B、归纳豪放的风格:

词风飘逸豪放。创作视野较为广阔,反映的社会生活较宽阔、深刻;气象恢弘雄放,格调高昂、健康;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于粗疏平直。

C、与婉约的风格对比

补充阅读:《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媒体放映作品及其注释,简略解释作品。

要求:领会其含蓄婉转清丽的风格,注意与豪放风格的对比。

归纳婉约的风格,与豪放的风格对比。

a.婉约的风格:

清婉柔丽的风格。大多写离情别绪、闺情花间、个人际遇,缺乏重大的社会意义;却讲究音律,词藻多彩,倾心于精炼词句,追求形式的协调、美丽;情感含蓄蕴藉、婉转动人;刻画细腻,但有时失于雕琢、堆砌。

b.风格对比

明确:从题材、语言、音律、情感几个方面归纳。(略)

(苏东坡曾问一位幕士:“我词何如柳七?”答:“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小板,唱‘杨柳暗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七、与《前赤壁赋》比较

1.写景部分(第一段)

①找出各自描写景物的词句;

②归纳:前者表现的是一种壮美;后者表现的是一种柔美。

2.抒怀部分(第四段)

①找出各自抒写情怀的词句;

②归纳:满怀苦闷而寄情山水,消极中有积极。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8

一、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豪放之美,体会豪放词的风格。

2、合作探究,品语言,赏意境,理解写景、咏史、抒情结合的写法。

3、全情投入,体悟词人面对人生风雨的情感、态度。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

1、先熟读诗歌,标记勾画重点字词,记录疑难问题,再做学案。

2、规范书写,独立完成,做好重点、难点、疑点标记,准备讨论。A层同学完成导学案上所有内容,并注意总结规律与方法。B层同学努力完成所有内容,C层同学完成预习案内容。

3、课堂中,小组要积极讨论,合作探究,学习组长负责拿出讨论结果,准备展示、点评。

4.及时整理展示、点评结果,完善落实好导学案。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艺术境界和炼字用词的妙处,品味作品的语言。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人生如梦”的思想。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预习案

只有经过充分的预习,你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

一、教材助读

(一)写作背景:北宋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湖北黄州团练副使,北宋元丰五年游赤鼻矶,作怀古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抒怀。这时作者四十七岁。

(二)周瑜简介:建安三年(公元198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 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同年,周瑜迎娶天姿国色的小乔。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周瑜在赤壁大败曹操。

(三)关于“词”

1、词的起源:产生于唐,盛行于宋。词即歌词,指一种和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单调、双调、三叠、四叠(段落叫“阙”或“片”)

4、按作家的流派风格:

婉约派: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等

(四)诗歌阅读方法:

1、把握特点——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厚的抒情性,和谐的音乐性。

2、知人论世——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创作背景。

3、展开想象——诗歌的集中性需借助想象拓展,诗歌的跳跃性需借助想象补充。

4、捕捉意象——诗歌的阅读鉴赏,往往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

5、推敲字词——用词造句的凝练、准确、抒情,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

6、体会音韵——音韵美,节奏美。

诗词鉴赏方法

方法一:结合词人的生活经历来谈,也就是 “知人论世”;

方法二:要抓住意象体会意境,分析情感;抓住重点的修饰词进行分析。

方法三:扣住字(诗眼、词眼)来进行分析重点句,再通过分析重点句来理解整篇。

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指导】边读诗歌,边勾画重点生字词,参考课下注释与工具书解决问题,并将其书写到学案上,记忆掌握。

(一)试读,要求读得准确,注意读准字音,把握语速,读出节奏等。

(二)文学常识。

苏轼,字 ,号 。与其父 、其弟 并称为“三苏“。他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诗,与 并称为“苏黄”;词,与 并称为“苏辛”;散文,与 并称为“苏欧”;书法,与米芾、黄庭坚和蔡襄并称为“苏黄米蔡”。

(三)基础知识

1、给加点字注音:

故垒( ) 羽扇纶巾( ) 樯橹( )( ) 早生华发 一尊还酹江月( )

2、解释下列词语:

风流人物:

故垒:

雄姿英发:

酹:

(四)体会作者在词中的所见,所想,所忆,所叹。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上下片的主要内容。

(1)上阕

所见:

所想:

(2)下阕

所忆: 前五句:所忆——周郎雄姿英发 风流潇洒 才华横溢

所叹: 后五句:所感——自己功业无成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下阕先着力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描述火烧曹营的历史事件,最后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五)你知道苏轼哪些著名诗词语句?写下来吧。并努力搜集苏轼其他著名的诗词。

【我的疑惑】——学而有问,才得学问

在预习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你在听课时记忆关注?请做个备忘吧。

课堂案

积极、投入、合作、探究,你一定行

【合作探究】——升华学科能力,透析重难点。合作探究前必须先自主学习,不会的问题或者觉得重要的问题再仔细认真与同学交流探究。

(幻灯片纵情诵读5分钟。要求:站立,像拿着朗诵稿一样拿着课本,小组内一对一诵读,然后推出本组最佳背诵组员,准备展示。 )

一。导语。

同学们,都在努力诵读,投入的学 但我们行走在路上,时而是平静的,时而是跌宕的,时而有欣喜之事,时而有悲伤之情,也许有激动的际遇,也会有遗憾的叹息,我们追问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来生活。900多年前的苏轼也遭际了人生最低谷,他又有何感受,他又以何种方式生活着?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导学案反馈。

四。观看题目,说说你的发现。你读出了什么信息?

“念奴娇”为词牌名,念奴是唐代一个很著名的歌伎,调因此而得名。前片四十九字;后片五十一字,共一百字。此调宜于抒写豪迈感情。

题目是“赤壁怀古”,告诉我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苏轼在赤壁这个地方游览的时候,触景生情,进行怀古,缅怀古人。

五。你们的朗读就体现着你们对词的感受与理解程度。读这首词,你有什么样的感觉?(提醒学生记录。)

豪放(豪迈奔放),雄浑壮阔,有气势。豪—雄壮的笔调,放—不受任何束缚。

六。品读

过渡语:刚才同学说感受是豪放,这首词历来被认为是豪放词的代表,你觉得“豪放”体现在哪里?站在赤壁之下,可以想见的英雄人物很多,如:弛马射虎的孙权,能文能武的曹操,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老当益壮、富有献身精神的黄盖,为什么苏轼偏偏就对周瑜情有独钟呢?诗词是诗人心灵的呐喊,志趣的表达。这首词寄寓了词人什么情感?

(一) 刚才同学说感受是豪放,这首词历来被认为是豪放词的代表,你觉得“豪放”体现在哪里?

在字斟句酌中深入领会豪放特色

1、写景气势磅礴。

赤壁景观:大江 故垒 赤壁 乱石 惊涛 千堆雪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语速较快,读出振奋、惊叹)

“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

“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惊”——本意为马受惊狂奔,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拍”——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

“卷”——波涛力量之浩大

(柳永《望海潮》中也有一个“卷”字。“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一个“卷”字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可谓有声有色。)

这三句运用拟人、比喻、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从声音、色彩、姿态、气势等方面描绘赤壁的奇景和长江的气势,雄伟壮丽、气势恢宏。

也暗写下阕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人物的英姿,表现作者的豪迈奋发意气,渲染了环境气氛。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周公瑾青春年少,意气风发,外有明主知遇,内有娇妻相伴。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3、诵读指导:

从两个不同版本的比较中,给我们一点诵读启示,有一些动词,在诵读时需要我们放慢节奏,加重语气来重读强调。比如“淘”、“ 乱”、“ 穿”、“ 拍”、“ 卷”

俞文豹《吹剑录》——东坡在玉堂(官署名)日,有幕士善歌,(苏轼)因问:“我词何如柳七(柳永)?”对曰:“柳郎中(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这对苏词作了形象精辟的论述。这首词把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意境博大,雄伟奔放,是苏词豪放风格的代表作。)

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刘辰翁(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

(二)比较阅读:你觉得哪一种版本更能体现豪放的特点?

1.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教版)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分析:“穿空”写“乱石”直插天空,给人以“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感觉;而“崩云”字则进一步写出了“穿”的程度,高耸入云,使云层发生了崩塌,显得更有气势。“拍”只是动作本身,而“裂”字则进一步写出了“拍”所带来的结果,显得更有力度;这个结果似乎还能说明江中“乱石”乃是“惊涛拍岸”所致。因此,用“崩”和“裂”,比用“穿”和“拍”好,更能表现赤壁景色的雄奇壮丽。而赤壁雄奇壮丽的景色,有利地烘托了赤壁鏖战、火烧曹营的壮阔场面;并为下片描写周瑜的英雄形象作好了铺垫。

2.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苏教版)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人教版)

分析:用“强虏”似乎也不错,“强虏”说明曹军强大,符合历史事实。曹操在写给孙权的信中说:“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资治通鉴赤壁之战》)。曹军号称八十万,意在威慑。即使保守估计,曹军也不下二十万。而孙刘联军则“五万兵难卒合”(《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也就是说,孙刘联军在当时只有五万人马。赤壁之战对孙刘联军来说,是一场以弱抗强的战争,而周瑜不仅没有丝毫的畏怯,反而 “羽扇纶巾”,从容闲雅,“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在说说笑笑之间,一把火就把曹军给烧了。曹军越强大,越能烘托周瑜指挥若定的英雄形象。

“樯橹”用了借代手法,比“强虏”更生动形象, “樯橹”借指曹操的水军,用樯撸更能突出水军在这场战争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樯橹”与“灰飞烟灭”在前后意思上也更贯通一致。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集中概括了这次战争的胜利过程。当时周瑜指挥吴军用轻便战舰,装满燥荻枯柴,诈称请降,驶向曹军,一时间火烈风猛,飞埃绝烂,烧尽北船。词中只用“灰飞烟灭”四字,就将曹军的惨败情景形容殆尽。试看,在滚滚奔流的大江之上,一位卓异不凡的青年将军周瑜,谈笑自若地指挥员水军,抗御横江而来不可一世的强敌,使对方的万艘舳舻,顿时化为灰烬,这是何等的气势!

(三)站在赤壁之下,可以想见的英雄人物很多,如:弛马射虎的孙权,能文能武的曹操,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老当益壮、富有献身精神的黄盖,为什么苏轼偏偏就对周瑜情有独钟呢?(对周瑜形象的刻画,又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孤非周公瑾,不帝也。——三国 孙权

吾得卿,谐也。——三国 孙策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苏轼《沁园春》

仁宗: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

(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

明确:周瑜——雄姿勃发,儒将风流,从容闲雅,指挥若定。

苏轼词中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的深刻含义在于:

一是借周瑜娶小乔的事实,说明周瑜在指挥赤壁之战时,年纪很轻,很有作为。

二是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能衬托周瑜潇洒的风姿,英雄美人,相得益彰。

三是小乔之姊大乔系孙策之妻,所以周瑜跟孙权外托君臣之义,内有葭莩之亲,能取得孙权的绝对信任,这是他能够建功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以上这些正是作者所没有的,又是他十分渴望的。)

明确:通过周瑜少年英雄的形象,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周瑜年仅34岁就在赤壁之战中取得胜利,成为一时之英雄。而自己年将半百,却身遭贬谪,功业无成,怎能不在感慨万分中生发仰慕之情呢? 苏轼对周瑜“赞扬”的同时又是在慨叹自己。词人刻画周瑜的“雄姿英发、叱咤风云”与自己的“待罪黄州、早生华发”相互映衬,怀古思今,对比反差强烈,既显出周瑜的少年得志,又显出自己的壮志未酬,意在感慨自己报国无门,渴望能够建功立业。

(四) 有人说“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体现了苏东坡的消极思想,你如何理解?

1)被捕入狱,谪居黄州,打击巨大这种感慨,正是这种身受迫害、怀才不遇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2)这种感慨,是由追慕古代英雄引起的。周瑜年轻有为,而自己老之将至而壮志难酬。这种与英雄对比自愧功业无成的伤感,不正包含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吗?

3)表达了词人超越现实的彻悟与旷达。既然英雄伟绩都被时间淘尽,一切如梦,那么“我”这样一个贬谪之人,又何必对自己的遭遇耿耿于怀,为“功名” 烦恼呢?何不寄情于明月清风,在大自然中求得心灵宁静?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 ,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外儒——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

内道——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

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

总结怀古诗的特点:

《赤壁怀古》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结尾处“人生如梦”的感慨是作者迅速从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

2、作为豪放派

当堂检测

1、从词的流派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一项是( A )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D.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题目。(8分)

阮郎归 初夏

苏轼

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熏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注:这首词写的是初夏时节的闺阁生活。上片写初夏已经悄悄来到一个少女身旁,下片写这个少女午梦醒来之后,尽情地领略和享受初夏时节的自然时光。

(1)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作者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描写夏景,显得鲜明生动。

B.“棋声惊昼眠”一句以棋声来衬托周围环境的幽静闲雅。

C.“榴花开欲燃”表现了石榴花色的红艳,突出了石榴的生机。

D.全篇语言清新,感情细腻,风格委婉,境界开阔,韵味悠远。

读古诗词必须通过对作品的题材、风格、描写的景象、人物、心理等方面的分析,来把握其主旨,体味其情感,并且理解其表现手法。一般来说,豪放风格的作品,境界比较开阔宏大,婉约风格的作品,境界比较细微狭小,闺阁诗词尤其如此。闺阁诗虽然大多表现哀怨之愁,但也有表现愉悦之情的,应该作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

阅读全诗,由“碧纱窗”、“纤手”等可以明确,词中的人物是一位年轻女子,下阙主要是写她在午睡被惊醒之后(棋声惊昼眠),在自家园林里观花弄水的情景,题材应属于闺阁诗,境界是相对狭小的。但作品里却没有一丝感伤,词中的“咽”是时断时续时高时低之意,而不是“呜咽”的意思,因此和“绿槐高柳”、“ 熏风”一起生动地表现了初夏的时令特征;槐绿、柳高、风暖(薰风)、雨停、荷新、榴花欲燃,景色明丽,生气勃勃,与女主人公的“弄”相应,呈现出一种愉悦闲适的情调。整篇作品没有直接描述人物感情的语句,人物的感情是通过景物和人物动作含蓄地透露出来的。

可以确定此题的D项是错误的,因为“境界开阔”明显与作品描写的景象不符,“感情细腻”的判断也是牵强的,因为作品并没有直接的人物情感的描写,透过景象和动作表现出来的感情也是自然率真的

3、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题目。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有人说“锵然”一词用得很妙,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将拐杖着实地点在大石丛错、凸凹不平的坡头路上面,铿然一声,便支撑起矫健的步伐,更加精神抖擞地前进了。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七、课堂小结:

这首词把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豪迈奔放,一泻千里。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和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都体现了豪壮的情调。用烘托和映衬的手法,抒发了自己的感慨。更可贵的是,这首词还留给我们无尽的人生启示:每个人的一生都必然遇到种种挫折和磨难,你将如何应对呢?每个人的一生也必然面临许多选择和考验,你将如何处理呢?从苏轼和他的作品中,或许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需要的答案。

八、布置作业

1、默写这首词。

2、利用本节课所学的诗词赏析法,课外多找些苏轼的词作进行阅读品味。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9

教学设想

诗歌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鉴赏诗歌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通过教学媒体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初步赏析诗的意境、艺术手法和语言特色的能力。以诵读为辅助,以诗词鉴赏为纽带,带动词句的理解和思想内容的分析及艺术手法的把握。

本文作者苏轼是豪放派词风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词具备了开阔雄浑、刚健清新的特点。本文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把握词中的意象,品味词中优美的词句,体会融情入景、虚实相生、映衬烘托的写作技巧,进而培养学生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提高文学审美品位。按“听—读—品”的步骤进行,力求获得语感、美感、情感的熏陶,积累与运用兼容。

教学目标

1.在诵读品味诗词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赏析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学习深入地品味词的意境,感受词人抒发的豪情壮志,掌握本文的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以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导入新课。

2.倾听

听诗是一种高雅的活动,我们要全身心地投入,调动起每一个感官去体会、去领悟。

①听第一遍,整体感受,想象词的画面美。

②听第二遍,感受词的语言美,节奏美。

③听第三遍,领悟词的意境美,体会词中的感情。

3.朗读

听别人的朗诵,我们可以感受到这首词磅礴的气势,雄奇的意象。要进一步体会诗歌的感情、韵味还要我们自己来读。

①读第一遍,整体把握,读准字音。读时语音要饱满圆润。学生齐读。

②读第二遍,注意语气,体味感情。学生自由朗读。

诗人培根说“读诗使人聪慧”,就是说读诗需要我们用自己的情感对诗的语言进行再表达,要注意诗的节奏、停顿和快慢。大家各自体味一下。

③读第三遍,进入情境,把握好语气,进行个性化的朗读。

朗读诗歌要具有抒情性,作到个性化的朗读。所谓个性化就是要融入自己对诗歌的体会,融入自己的性情,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朗读。

4.品味

指导诗词鉴赏技法。

“品”即妙点揣摩。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揣摩这首词好在哪里?为什么有这样的妙处?

师生共同回忆鉴赏诗歌的方法和角度。本文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鉴赏:

①由意象品味意境。

找出文中的意象,说说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为什么选取这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出了什么样的意境?

②领悟感情。

找出文中体现作者感情的语句,分析这些语句表达的感情。

③品味语言。

指出文中哪个词用的好,哪句话写的好,好在哪里?

④把握写作技巧。

回顾常见的诗词表达技巧,本文中使用了借景抒情、借古抒怀、使事用典、对比衬托、虚实结合等手法。请找出实例,进行分析。

各小组就其中一个角度进行鉴赏分析,推举两位同学在课堂上交流,其他小组成员补充。

5.教师归纳总结

《念奴娇赤壁怀古》把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意境博大,雄浑奔放,是苏轼豪放风格的代表词作。宋代俞文豹在《历代诗余引吹剑录》说“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这是对苏词的形象精辟的论述。

6.布置作业

阅读苏轼《定风波》一词探讨如下问题:

①体会这首词的意境。

②说说这首词抒发了什么感情?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③通过这两首词,归纳苏词的艺术风格。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10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分析鉴赏《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对课文的朗读、背诵,通过读课文、看注释、叙情形、议特点等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对宋词的阅读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苏轼的创作风格及豪放词的特点

能力目标:

(1)抓关键语句,提高学生鉴赏和评价的表达能力

(2)学习本文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3)在理解词的内容的基础上诵读和背诵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在词中寄托的情感,感悟词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审美目标:领悟、感受到苏词豪放旷达的特点并作出简评

教学重点

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念奴娇&8226;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三国是个英雄辈出、充满魅力的时代,其中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势,而且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时光虽然过去了近1800年,但是每一位为赤壁之战所激动的人,一旦来到赤壁,当年火光冲天、到处喊杀声的情形仿佛又萦绕于脑海

赤壁之战八百年后,一位伟大的文坛泰斗来到赤壁,写下了一篇和赤壁之战一样流传千古的伟大词作——《念奴娇&8226;赤壁怀古》这位伟大人物就是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历来被称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是苏轼被贬到湖北黄州期间所写,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古代诗歌的学习,关键在于品味出诗歌之美最根本的办法是读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二、 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出激情满怀、壮志豪情的'气势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三、 朗读课文,学生整体把握全词内容

看注释,叙情形:长江向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军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祖国的江山如画,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健、英气勃发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上阙:描写了赤壁奇景

下阕:怀念周瑜,抒发感慨

四、品读重点语句,探究有关问题: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分析:“大” 有气势 “淘”淘汰、湮没

风流人物无数出色的人才

(解读:人类历史如长江一样滚滚东流,无数风流人物被湮没在历史洪流中能被后人们记忆的又有几个呢?)

2、 赤壁的景色有什么特点?如何描写的?

3、可怀念的人物那么多,为什么单单怀念周瑜?捕捉有关描写周瑜的语句,分析周瑜形象

4 、为什么把周瑜放到这样一个景色中去?

衬托英雄气概、英雄风采,景物和人物相得益彰

5、 讨论:三国时那么多的英雄豪杰,词人为什么单单怀念周瑜?

参考:

①建功年龄

苏轼四十多岁 团练副使 虚职

周瑜二十多岁就被重用,34岁就建立功勋

②机遇

苏轼遗憾没有碰到这样的机会

周瑜碰到了孙权这样的明君孙权识人才,重用了周瑜

③赤壁之战中主要角色是周瑜(大都督大元帅)

④英雄惜英雄 苏轼:“知音如周瑜” 有人说周瑜心胸狭窄,那是罗贯中给他“演义”的,目的为了衬托诸葛亮苏东坡和周瑜都有奇才大志

怀古的目的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

6、抒发什么感情?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笑什么多情

多情多愁善感

愁什么被排挤不得志;仕途不平大志难以实现

感惆怅失意

7、但文章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就不是苏轼了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明确:人生如梦,自己一生算得了什么,在千古人物都被淘尽的大江之畔,想到的不应该仅仅是自己,而应该是千古不变的江月,就把这杯酒敬给了千古不变的江月

应该说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这就叫做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

五、归纳:

1、总结主旨:全词由江带出,景、史、情浑然一体,它洋溢着一种缅怀英雄、追求功业、寄情自然的那种豪放激情,三维一体构成了一种心情,这就是词的主旨所在

2、怎样正确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

《赤壁怀古》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结尾处“人生如梦”的感慨,是作者迅速从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

六、评价《赤壁怀古》的艺术价值,引导学生进一步体味豪放派词人苏轼词作的整体风格

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的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

苏轼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11

教学目标:

1、把握本词“景、史、情”相融合的写作特色。

2、通过对语言的分析,把握内容,感受风格,领会思想。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型:

课内赏析课

教时安排:

一、提问方式复习作者

一首诗词,要读懂,首先仍是字词入手。语文实为“文字、文章、文学、文化”。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朗读,同学评价,学了这么多年的语文,读得怎么样?应该怎样读?

2、检查字词的理解见。

3、集体朗读。

4、师范读或者听多媒体的朗读

解释:词与诗歌不一样,押的是入声韵。入声韵现在已不存在,现在无锡的老言颇有点相像。举例试用无锡话读。入声韵的特点是压抑,此词虽然是豪放词,然归根结底是压抑的情感。

5、学生朗读,要求:体会文化。

三、品味鉴赏:词是有章法的,理解词要一层一层的看。全词共八句,分别是:

1、第一句从眼前江景起兴,由眼前的大江联想到历史长河,引出对往昔英雄的怀念。

讨论:�

故垒西边……这是真是赤壁吗?何以见得?

3、正面描写赤壁景色,突出江流气势和赤壁的雄奇。

“乱石穿空”写什么?“惊涛拍岸”突出什么?“卷起千堆雪”写什么?

(写山,雄俊,力度。惊涛,表明水,江流的湍急。雪在质感上比浪形象,生动)

4、过渡,承上启下,由写景到写人。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怎样联想到英雄的?

(得江山,造江山,是一种野心的表达,看到美景,想拥有,以江山代表自己的成就。

5、写周瑜英雄形象,以美人陪衬英雄,突出少年得。

写英雄为什么一定要写美人?

(周瑜当年34岁,英气,才华,美人爱英雄自古以来就如此,美人嫁英雄相得益彰。如果东风不与周郎便,那么美人就不是他的了。

6、写周瑜赫赫战功,以曹军惨败反衬周瑜儒将风流。

讨论版本中的“墙橹”“强虏”哪一个词好?

为什么是“羽扇纶巾,儒将风流”?

7、由怀古到伤己,抒发自己年近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

为什么想周瑜会伤自己?(年龄、功业相比)

这是怎样的心情?(抑郁)

多情应笑我,多的是什么情?(抑郁之情,早生华发,一“早”字体现此情)

8、洒酒酬月,表现自己化解胸中郁闷,以求精神超脱的心态。

“人生如梦”“人间如梦”哪个更好?

(一指个人,一指所有人。此词更多指的是对自己人生无法把握,虚幻的。人间,则指普遍心态,个人认为,还是“人生”较好。

9、与周瑜相比之后的感叹:江山在,周郎不在,东坡在,事业不在最后只能洒酒祭江,豪放中见旷达,苍凉中见洒脱。

四、小结豪放词的特点

1、要有壮阔景。

2、要写英雄事。

3、要表功业志。

4、要抒苍凉的情。

五、迁移

以此法读下一首《京口北固亭怀古》。要求:一句句分析,说出理解来。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12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作者是怎样结合写景和怀古来抒发感情的。

(二)了解作品中典故的含义及其作用。

(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

二、教学重点:

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2.用典的贴切自然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人生如梦”。

教学过程:

导入:“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

请问: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是谁?(苏洵、苏轼、苏辙)

“一代苏长公,四海名未已。投荒忘岁月,积毁高城垒。”

再请问:这首诗中的“苏长公”又是谁?(苏轼)

不错,是苏轼。我们今天就学苏东坡的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正是苏东坡在“投荒的岁月”里写的,词人苏东坡因为被贬湖北黄岗,当时叫黄州的地方。一般说来,被贬职总归有点不太舒服,但是我们现在反过来审视这件事情,我们倒还觉得苏东坡的贬职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情,正是由于贬职,使他突破了小人们的包围,使他真正开始审视人生的真谛,从而写出了流传千古的旷世杰作《前赤壁赋》和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教师范读全词,学生揣摩词的意境。

补充注释:

风流人物:此处指杰出的英雄人物。

乱石:①陡峭不平的石壁。②群山。《释名》:“山体曰石”。

小乔:吴国乔玄有两个女儿,都美貌出众,人称“二乔”。大乔嫁给孙权的哥哥对策,小乔嫁给周瑜。唐代诗人杜牧《赤壁》有“铜雀春深锁二乔”的诗句,指的曹操筑铜雀台,打算灭吴后将“二乔”掳为己有的典故。

了:“初嫁了”就是刚嫁过去。“了”字是衬词,填词时遇到文气不完整处,常加一、二字作衬,并没有实在意义。

强虏(樯橹):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摇船的工具。这里是以局部代全体的借代修辞方法,用樯橹代全部战船,再引申整个水军。有的本子作“强虏”或“狂虏”,那就直指曹操的军队了。

灰飞烟灭:被焚烧成灰或烟飞散消逝掉,形容曹操的军队遭火攻后的惨败。

江月:临照在大江之上的月亮。

(三)指名学生朗读全词。

师生评价读。ok'=

怎样才能把诗词读的入情入境?。E

生:理解词的意思Vz4||

生:把自己的心放进文章中去,自己仿佛置深其中。[

师:怎样才能理解这首词那?'TZI

生1:自己查工具书kP"s>y

生2:小组讨论交流BAVQ]>

生3:再不会的问老师1uR:a>

好,就按你们的方法自己学习。学生自学交流。

(四)理解与赏析:qq8X=

1、交流展示:你读懂了那一句?说说你的理解?根据你的理解把感情读出来。6

2、赏析全词

(1)一、二、三句历来被人们称道,有谁说说它的好处在哪里?

词一开篇,江山、历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引起怀古思绪。境界开阔,气象恢宏,笼罩全词。大江东去,淘空一切,唤起我们所有的向往。“浪”怎能冲洗手古风流人物呢?显然是作者的感情在起作用,使无数杰出人物在诗人的视野里都如滚滚长江水一去不复返。由江水的流逝想到岁月的无情,引发历史想象,非常自然。我们知道,孔夫子早就有“逝者如斯夫”的嗟叹。这三句写景和抒情议论结合得天衣无缝。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并产生对历史和人生的思索。

(2)四、五句点明什么,写赤壁为何要假借他人之口?

第四句引出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这一句进一步提出“三国周郎赤壁”作为一篇主脑,文章由此生发开去。

“人道是”三字用得极巧,点明此处赤壁并不一定是赤壁之战的所在地,诗人只是借此抒发感情,并不想做考据家。

(3)六、七、八句写了怎样的赤壁之景?有什么作用?

第一、二、三句总写长江,引起人的怀古思绪,这几句具体写赤壁之景。先写江岸石壁,“乱”写出险怪,“穿”写出高峻。再写江面波涛,“惊”写汹涌,“拍”描绘出水石相搏的情状。“卷”句写出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伏的异景,声音、色彩、姿态,无不逼真。这几句,作者抓住悬崖、陡壁、惊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阔斧横画纵抹,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并暗写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豪杰们的雄姿,表现了作者的豪迈奋发。

(4)九、十句在全篇中起到什么作用?

这一句承上启下。“江山如画”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的结论。江山如此秀美,人物又是一时俊杰。这长江、这赤壁,岂不引起人们怀古之幽情?于是便引出下面一大段抒情。

(5)学生齐读上片,体会景中之情,总结内容。

描写赤壁景象,引起对古代英雄的缅怀,充溢着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6)上片重写景,下片“遥想”一词接应上文,心往神驰,八百七十四年前的周瑜就在作者描写的赤壁雄奇壮丽景色中出现了。阅读下片前六句,讨论苏轼刻画了周瑜怎样的形象?

明确:描写了周瑜雄姿英发风流俊雅的英雄形象。“小乔初嫁”美人衬英雄,写尽俊伟风姿。据史书记载,建安三年(198)乔玄把自己美丽的次女嫁给周瑜,不久吴主孙权又拜周瑜为大都督,这时周瑜才二十四岁。“羽扇纶巾”,描写周瑜儒将装束,手握羽扇,头戴纶巾,从容闲雅,一派儒将风度。“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以曹操水军的惨败衬托周瑜指挥若定蔑视强敌的气概。小乔初嫁距赤壁之战(建安十三年,周瑜时年三十四岁)十年,放在一起写,是为了突出地表现周瑜少年得志建立功业的形象。

(7)讨论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周瑜年青有为英气不凡。

抒发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之情,引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苏轼这年四十七岁,不但没有建树,反而待罪黄州。怀古思今,感慨万千。下面几句就是写自己失意的感伤之情。

(8)后五句是怎样写人生感慨的?

“故国神游”,承接上文,道出了对英雄时代、英雄人物的疾情向往。这种向往在两鬓斑白年近半百功业无成的现实面前变得可笑。“多情应笑我”是倒装句,须解作:应笑我多情。这里用自嘲方式写自己的感伤,感情大落,最终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以呼应首三句。英雄人物,丰功伟绩,全都是过眼烟云,稍纵即逝,也是心境旷达,潇洒酒酬月。

(9)如何理解“人生如梦”?

有人说“人生如梦”表达了作者消极颓废的处世态度,其实不然。本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诸葛亮等经世济时的人物,希望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庄,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又跟僧人亲密往来,精通禅学。儒、道、佛三家思想,本来是矛盾的,但苏轼习惯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区别对待,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把它们统一起来,从而构成了苏轼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从语言上体会这首词,也是“奋”压倒了“伤”。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襟。

(五)师生共同讨论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1、结构严谨:开头写赤壁的景色,中间写周瑜的战功,最后写作者的感叹。这几部分的联系很密切,过渡很自然,用“遥想”过渡到第二部分,用“故国神游”过渡到第三部分,前后很巧妙地串成一片。2、成功地描写了赤壁战场雄奇的景色。3、塑造出一位“雄姿英发”的英雄人物——周瑜。这样的英雄形象在文人词里还是首创,开拓了词的境界。)

(六)学生齐读全词,进一步体会词的意境

(七)课堂练习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现(《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13

教学目标:

1、把握本词“景、史、情”相融合的写作特色。

2、通过对语言的分析,把握内容,感受风格,领会思想。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型:

课内赏析课

教时安排:

一课时

一、提问方式复习作者

一首诗词,要读懂,首先仍是字词入手。语文实为“文字、文章、文学、文化”。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朗读,同学评价,学了这么多年的语文,读得怎么样?应该怎样读?

2、检查字词的理解见。

3、集体朗读。

4、师范读或者听多媒体的朗读

解释:词与诗歌不一样,押的是入声韵。入声韵现在已不存在,现在无锡的老言颇有点相像。举例试用无锡话读。入声韵的特点是压抑,此词虽然是豪放词,然归根结底是压抑的情感。

5、学生朗读,要求:体会文化。

三、品味鉴赏:词是有章法的,理解词要一层一层的看。全词共八句,分别是:

1、第一句从眼前江景起兴,由眼前的大江联想到历史长河,引出对往昔英雄的怀念。

讨论:�

故垒西边……这是真是赤壁吗?何以见得?

3、正面描写赤壁景色,突出江流气势和赤壁的雄奇。

“乱石穿空”写什么?“惊涛拍岸”突出什么?“卷起千堆雪”写什么?

(写山,雄俊,力度。惊涛,表明水,江流的湍急。雪在质感上比浪形象,生动)

4、过渡,承上启下,由写景到写人。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怎样联想到英雄的?

(得江山,造江山,是一种野心的表达,看到美景,想拥有,以江山代表自己的成就。

5、写周瑜英雄形象,以美人陪衬英雄,突出少年得。

写英雄为什么一定要写美人?

(周瑜当年34岁,英气,才华,美人爱英雄自古以来就如此,美人嫁英雄相得益彰。如果东风不与周郎便,那么美人就不是他的了。

6、写周瑜赫赫战功,以曹军惨败反衬周瑜儒将风流。

讨论版本中的“墙橹”“强虏”哪一个词好?

为什么是“羽扇纶巾,儒将风流”?

7、由怀古到伤己,抒发自己年近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

为什么想周瑜会伤自己?(年龄、功业相比)

这是怎样的心情?(抑郁)

多情应笑我,多的是什么情?(抑郁之情,早生华发,一“早”字体现此情)

8、洒酒酬月,表现自己化解胸中郁闷,以求精神超脱的心态。

“人生如梦”“人间如梦”哪个更好?

(一指个人,一指所有人。此词更多指的是对自己人生无法把握,虚幻的。人间,则指普遍心态,个人认为,还是“人生”较好。

9、与周瑜相比之后的感叹:江山在,周郎不在,东坡在,事业不在最后只能洒酒祭江,豪放中见旷达,苍凉中见洒脱。

四、小结豪放词的特点

1、要有壮阔景。

2、要写英雄事。

3、要表功业志。

4、要抒苍凉的情。

五、迁移

以此法读下一首《京口北固亭怀古》。要求:一句句分析,说出理解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