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优秀3篇)》
提醒各位初三的同学们,即将就要期末考试了,大家准备的怎么样了。
《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 1
【课题】
声音的特性
【教材依据】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三节
【教学设计思路及方法运用】
本课是声学中比较重要而且难度较大的一节课,对于“音调”“响度”和“音色”这三个概念的区分一直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物理概念的建立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要避免把概念直接灌输和强加给学生。依据新课程理念,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乐器将乐音的这三个特性展现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通过演示实验、师生讨论、学生展示、阅读理解、练习巩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探究乐趣,从而全方位实现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探究实验,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2、通过对乐音的感性认识,产生探究乐趣,在研究中学习理论知识后,再用来解释相关的自然现象,从整堂课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学习和运用物理知识的意义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物体发出声音的丰富多彩,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2、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提高学习物理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会加以区分。
【教学难点】
音调和响度的区别
【实验器材】
演示用:手风琴、口琴、竖笛、吉他、单摆
学生实验:个别同学自带乐器
【其他教学资源】
多媒体教学设备及相关课件
【教学流程图】
略
【板书设计】
三、声音的特性
1、音调----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
频率: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单位:Hz
次声波人耳听觉范围超声波
20Hz----20000Hz
2、响度----声音的强弱----与振幅有关
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
3、音色----声音的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
1、组织教学:同学们好!今天能有这样的机会跟大家一起学习我感到非常高兴。但愿在这节课上,大家不但能学到知识,更能收获快乐。
2、手风琴演奏学生随琴声模唱音阶。
(手风琴音域宽,到达高音区后学生难以跟上,活跃气氛,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大家为什么跟不上了?(声音太高了)
3、导出课题:对了,声音是有“高、低”的区别的,在物理学里,我们就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板书)
我们平常听到的声音是千差万别的:小号声高亢嘹亮,双簧管甜美圆滑,小提琴柔和纤细,大提琴低沉浑厚……那么,声音除了音调不同之外,还有哪些基本特性呢?让我们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板书课题“三声音的特性”)
二、民主导学
1、音调:
(1)刚才我们已经感受到声音是有高低的,我们这里所说的音调指的就是声音的高低(板书)。
(2)为什么有些音高而有些音比较低呢?音调的高低是由什么决定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
a.看一看:拆开手风琴,取出一排簧片,学生观察:有的簧片长,有的簧片短,它的排列很有规律。
b.试一试:用小刀拨动长短不同的簧片,仔细听,发现长的簧片发出的声音低,短簧片发出的声音高。
c.演示:单摆的线越长,摆动得越慢。
d.提示:通过刚才的现象你联想到了什么?
e.学生回答,老师引导,共同概括:音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指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Hz(板书)
根据上述经验:手风琴的簧片越长越厚,振动时频率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相反,如果簧片越短越薄,振动时的频率越快,发出的声音就会越高。
(3)验证:其它乐器能发出高低不同的音,也是这个道理吗?
口琴:同手风琴,簧片越长而厚,振动频率越慢,发出的音越低。
竖笛:通过手指堵按不同的音孔改变空气柱的长短,从而发出了高低不同的音。
吉他:要求学生弹几个不同音调的音,其他同学观察思考:他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发出高低不同的音呢?(通过弦的长短或粗细以及松紧都行。可以联想其它弦乐器:二胡调弦及演奏过程;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区别等)
概括:管乐器、弦乐器,包括有些打击乐器(如编钟、木琴、架子鼓)都是通过改变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来发出不同音调的音的。
(4)示波器:看看音调不同的音的振动情况。(多媒体演示)
(5)拓展:表现力非常丰富的钢琴被人们称为“乐器之王”,它有88个琴键,音域很宽,几乎包含了音乐中使用的所有音。那么,有没有比它的音更高或更低的音呢?
感受:20Hz----20000Hz的纯音(多媒体播放)
老师概括: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音是人们的听觉能够感知到的声音,如果频率低于20Hz,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就叫超声波,这两种声音是人耳听不到的。(同时板书)
学生阅读:课本P20第二、三、四段,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
过渡:钢琴的表现力丰富不仅仅是因为它的音调范围广,还由于它的每个音在发声时还有强弱的不同,钢琴刚刚发明问世时它的英文名字叫“PIANOFORTE”,就是强和弱的意思,那么音的强弱区别在物理学里叫什么呢?------响度
2、响度:
(1)响度,即声音的强弱。(板书)
(2)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a.学生演示:在吉他上用不同的力度拨动同一根琴弦。
b.引导学生讨论发现: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师板书后演示口琴上响度不同的。音,并告诉学生,在音乐教学以及生活中,人们所说的音量指的就是响度,以加深学生理解。
(3)练习加强:
①一位男低音歌手在放声歌唱,另一位女高音歌手在为他轻声伴唱,他们中的音调高,的响度大。
②有位同学在参加器乐比赛前,先要把二胡两根弦的松紧度调节好,这个过程他是在调节琴弦发出声音的;他演奏时摁着二胡弦的左手在上下不同的位置移动着是在改变声音的,他右手拉弓时非常动情,用力时大时小,这又是在控制声音的。(选填“音调”或“响度”)。
提出新的问题:拉二胡的同学和另一位弹钢琴的同学演奏了同一支曲子,可观众一听便知道是哪种乐器在演奏,他们是靠什么辨别声音的呢?
3、音色:
(1)游戏:猜乐器(学生现场演奏或多媒体播放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让其他学生辨认)
(2)概括:你能听出不同乐器的声音,并不是依靠音调和响度,而是依据另一个声音的特性,那就是“音色”。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不同人的发声器官都有着一定的区别,所以发出的音色就不同。“小沈阳”能模仿其他歌手唱歌就是在模仿他们的音色。电子琴可以调出各种乐器的声音也是靠模仿各种乐器的音色实现的。
三、检测导结
1、巩固练习:
2、反馈激励:
3、结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探究了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因素有关,认识了声音的三个特性,感受到了多种乐器发出的优美动听的声音,最后就让我们在一段美妙的乐曲声中再次感受一下不同音调、响度和音色的乐音带给我们的听觉享受吧。
(民乐欣赏)
谢谢大家的合作,祝大家学习进步,再见。
《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声音的特性
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试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总结出对音调、响度、音色概念的理解及其相关因素。
本节中出现的名词:乐音、音调、频率、超声波、次声波、响度、振幅、音色。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动手中动脑。
学会自我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钢锯条(25根),示波器、吉他、笛子、小鼓、铁架台、音叉、乒乓球、细绳。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引课
世界上的声音千差万别、各种各样:有悦耳动听,使人心情愉快的乐音(如:音乐厅的演奏,歌唱家的歌唱);也有嘈杂刺耳,令人厌烦的噪声(如刹车时的摩擦声、打磨工件的声音、电钻的声音)。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乐音的特性。
新课教学
1.3声音的特性(板书)
乐音:是物体作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但同是乐音,有的调子高,有的调子低,有的声音大,有的声音小,这是怎么回事呢?
既然声音是由振动着的物体发出的,我们会这样猜想:声音的差别必然跟物体的振动情况有关,是不是这样呢?
[师演示]:请听:用吉他弹几个不同的音。
提问:你感觉有什么不同?
(生)回答:声音的高低不一样。
我们先来研究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关系:
音调──声音的高低。(板书)
让我们一起来探究:[生分组试验]
物品:钢锯条,记录表格。
过程:把钢锯条紧压在桌边上
(1)将锯条1/5伸出桌外;
(2)将锯条1/3伸出桌外;
(3)将锯条1/2伸出桌外,使其振动发声。
操作关键:
(1)按锯条的手要用力压紧。
(2)使锯条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
观察:锯条伸出桌外长短不同时:振动快慢情况?发出声音的特点?
实验总结:请填表。
锯条伸出长度振动快慢声音高低
伸出1/5最快最高
伸出1/3较快较高
伸出1/2慢最低
我的结论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音调越高)。
同学们,刚刚的探究活动很成功,让我们一起为同学们成功的合作及探究鼓掌加油!
我们得到的结论是: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设计 3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特性,知道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与什么有关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与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学习重点:
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与什么有关
学习难点:
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与什么有关
学习过程:
一、前奏版:
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传播声音的介质包括哪三类?
3、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4、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如何的?
5、什么叫骨传导?
二、启动板:欣赏音乐体会声音的不同,请思考为什么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高,有的听起来音调低呢?
三、核心板:
1.音调
实验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
实验器材:钢板尺
实验过程:探出不同长度用相同力度拨动钢板尺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2.频率
频率单位:
人类能感觉到的声音频率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