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最苦与最乐教案设计(最新7篇)正文

《最苦与最乐教案设计(最新7篇)》

时间:

《最苦与最乐》为梁启超写作的一篇短文,出自《梁启超全集》,2016年入选人教社新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15课。大家知道《最苦与最乐》的教案怎么设计吗?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最苦与最乐教案设计(最新7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教学方法 篇1

自主、合作、探究

了解语言特色,锻炼思维能力: 篇2

第一步:小组分析讨论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点拨: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

论证方法――引证、例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第二步: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辞手法,看看它们对本文的语言由那些帮助?

点拨: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文中的排比俯拾皆是,这造成了文章流畅气势,设问、反问等不再与上题重复。

第三步:品味精彩语段,体会本文“语言平易,亲切,如拉家常”的特点。

①“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感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②“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③引导学生阅读开头的5个设问句,体会它们的作用。

(这五个设问句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把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阐述得有条不紊,另人信服。同时,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设问句的运用,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除以上的举例外,还可让学生自己找精彩的语句加以分析。如“曾子还说哩”叙述语气,带上了语气助词“哩”。使原本凝重的语气变得轻灵。)

研读课文。 篇3

(一)讨论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

(1)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

点拨: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2)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

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3)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点拨:找出论说的句子:

(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第2自然段:?

(1)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

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

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

(2)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种种责任的句子。

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3)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

点拨:关键词句――“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明确:1、2自然段的关系是主论与辅论的关系。第1段提出观点,第2段进一步指出有关的种种情况和状态。

(二)讨论第二部分:

(1)什么事最快乐呢?

明确: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2)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并讲讲它们的含义。

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3)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

有关句子: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小结: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三)讨论第三部分:

(1)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名言: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

(2)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点拨: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

小结: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3)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

明确: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文中句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4)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点拨: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最苦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最苦

小结:学生讨论填写句子,从而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

本文的论题:最苦与最乐

本文的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作者简介 篇4

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参与“戊戌变法”,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文风:流畅、犀利、凝炼

著作:《饮冰室合集》

最苦与最乐教学反思 篇5

《最苦与最乐》是一篇论证严密的议论文,作者从责任之未尽与尽,谈人生的最苦与最乐,鼓励人们勇于负责,学习待人处事的正确态度。文章在结构上论证严密,语言流畅而又凝练,同时给人以思想品德的教育——对国对民的责任感。

因此,学习本科应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李青文章脉络,学习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由于学生刚寄出议论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观点和基本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有三个亮点:1、在新课导入方面,我采用学生身边发生的容易理解的话题展开讨论,一上课就调动了学生上课的情绪,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上课。2、语言积累及训练,本文的语言流畅而又凝练,指导学生积累及训练十分重要,本课教学设计通过句子的仿写等形式,锻炼学生的思维及表达能力。3、人文教育:责任的话题是严肃的,要让学生在人生苦与乐的讨论中,培养让人对社会最自己的责任感。

本课也存在很多不足:首先,由于我经验不足,对时间把握不够好,没把握好速度,整堂课显得很赶,再加上上课时语速较快,学生跟上我的步伐显得很吃力。教师应注意课堂调控,这样才能教学节奏分明,学生思维活跃,兴味盎然。课堂调控,就课堂结构而言,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双边活动调控时间有长有短,节奏有松有紧。

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注定了我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完成的不是很好,找出了原因,我又信心倍增的投入到下面的课堂教学中。

谈谈学习这篇课文之后你有何收获。(学生畅所欲言 篇6

九、结束语

在人生的旅途上,尽管人人盼望快乐,无人喜欢忧伤,但“痛苦与快乐”本是一对孪生姐妹,永远伴随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学习知识也是如此,为了那眼花缭乱的“数字迷宫”,而呕心沥血;为了那令人心痛的作文而费劲心思。这些表面上看来确实辛苦,然而在辛苦的另一端,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串欢乐的音符。相信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对责任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切实感受到了自身的责任,当责任向我们走来时,我们应该勇于尽责,就让我们在尽责任的同时感受人生的最乐吧!

情感目标 篇7

利用本文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