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教案优秀10篇》
《陋室铭》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3.读罢此文,我们能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重点与难点:
领悟作者在文章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是研习本文重点,读完本文后,从中获得的启示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师:提一个问题让大家选择一下:设有一个王公大厦,要得到它,须说若干句违背自己良心的话,做若干件伤天害理的事;设有一简陋室,那里绿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拥有它便在你的眼前。你要哪个?
生:我选择后者,因为……
师:恭喜你,你的选择居然与一名唐代大名鼎鼎的诗人不谋而合,他便是刘禹锡。你有望成为新时代的刘禹锡!
还是让我们来看一看刘禹锡的《陋室铭》吧!
简介作者及作品,突出其因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失败被贬的背景。
二、小组讨论,扫除生字词,初步弄清全文大意,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1.集体讨论,适当点拨,疏通全文。
2.师生共同活动,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师:本文最富哲理,最能体现作者写作主旨的一句是什么?这句话是怎样引出的?
生1: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生2:这句话先说由“山”、“水”,然后引出“德馨”的。
师:(课外拓展)老师这里有一句话,看看这句话的语意重点在什么地方?
(投影)透过窗户看天空,透过天空历史,透过历史看人生。
生:这句话的语意重点在“人生”,它是通过“窗户”、“天空”“历史”而引出的。……
师:陋室陋吗?
生:不陋。
师:那么,本文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陋的?试结合文章的语言加以分析。
生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里是写陋室的优美的自然环境……
生2:“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这里是写陋室主人的情趣……
生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里是写陋室往来客人的不俗……
生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这里作者援引西汉扬雄,大教育家孔子的事例及名言,有力地证明了“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师:大家的发言非常踊跃。
(指导学生美文美读美背美诵,继而引导学生合理想像,充分感受作品气韵)下面请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想像那陋室的自然环境。(创设情境)那青苔是怎样应了作者的心意,一点一点地一坡一坡地慢慢地爬上那斑驳的石阶的?那“草色”又是如何受了青苔的感染,他们聚集在一起,绕过窗帘飘入室内的?
生1:它们从石缝中钻出来,探出她们可爱的小脑袋……
生2:她们聚集在一起,在主人的窗下起舞……
生3:我认为这两句的描写绘色绘声。你看“青”、“草色”状其色,“谈笑”状其声。
师:同学的发言很精彩。请大家想像一下,倘若室内有王叔文、柳完元等人,他们在谈些什么,这些人在一起,又会碰撞出哪些思想的火花?(让学生分别把自己想像成刘禹锡、王叔文、柳宗元等。)
生1:他们个个学识渊博,心忧天下。
生2:柳宗元在吟诗作画。
生3:王叔文在煮酒纷论当今时代英雄。
生4:韩愈在扼腕长叹。
生5:刘禹锡持一杯香茗,侧耳倾听窗外雨打芭蕉的声音……
生6:柳宗元沉吟:“‘沉舟侧帆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转身对刘禹锡说:“梦得,今日有幸拜读,真让我折服,让我感动奋发!”……
师: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画面啊!哪里还有什么为那狗皇帝当差去收刮老百姓的民脂民膏的“劳形”与痛苦!
师:再看室内的陈设,文章重点突出了哪些物件?由此你产生怎样的联想?这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生1:“素琴”、“金经”……
生2:由此我想到了主人读书情趣的高雅。
生3:我们要有选择地读书,读名人名著,。比如:我最近在读《毕淑敏散文选》……
生4:还有《读者》……
生5:……
3.讨论今天我们读了这篇文章,从中获得哪些有益的启示?
师:请大家来看这样一则材料: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我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打篮球,寻思游戏厅,可以打瞌睡,观窗景。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自习说闲话,讲课听不进。心里说,混帐文凭。
这则材料是针对我们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而言的?
生1:我认为这是在商经济大潮冲击下的部分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纪律松弛的表现…………
生2:学习松懈,不思进取……
生3:……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透彻。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学习生活?
生1:引以为戒……
生2:奋发向上……
生3:……
师:同学们,你一定非常热爱自己的家吧!读了刘禹锡的《陋室铭》,你能不能学一下刘禹锡,为你的家描上一笔,用来表达居住在家中的感受?
生1:我给我的房子取名为“梦阁”,因为我喜欢做梦,它神秘,飘渺,浪漫,富有诗意……
生2:我给我的房子取名为“港湾”,因为家是我们温暖的港湾……
生3:我给我的房子取名为“碧丹”,因为我喜欢作画……
生4:……
师:(小结)短短的一节课,我们只是初步了解了作者的一些思想,这并不奇怪,因为至今老师也不敢说已经读懂了它,进入刘禹锡的精神境界里,并把这种精神带入我们的生活中。我至仍在解读它。同学们,一年以后,你还会再读《陋室铭》吗?十年以后呢?若干年以后呢?
生:会。
师:(引导)美文,是要我们的一生去解读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它进行长期的孜孜不倦的研习,每当我们精进了一步,我们的学识、做人的涵养也就提高了一大步,因为精神的影响是可以超越时空的,你可以把它推荐给你的父母、同龄人;甚至你们的未来的孩子、未来孩子的同龄人……
个案点评
语言教学是人类文明得以传播、承扬、革新的强劲而深厚的助动力。
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给予我们的学生多一些人文关怀,让学生诗意地栖居在课堂上进而“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是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现代教育生活的理想。
我们只能寄希望于从事这个领域研究的每个人从自我开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研究学生,学习着他们的学习,生活着他们的生活、并由此开始与他们进行一种心灵的对话。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认为这不仅是在教育教学上去关心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更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一种权利和义务。当我们意识到这种权利和义务的时候,语文教学与人的关系作为一个问题便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它要靠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双方的交流来解决。
当我开始教《陋室铭》这篇课文的时候,就在想这么一个问题:
如何()让学生能够承传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那种雅致澹泊、豁达乐观的作风,并让这种作风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
这就需要想像的介入,想像是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本文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以语言为抓手,创设情境让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让学生活跃、奔腾、澎湃、充盈在体内的生命之气与作品中蕴藉的豁达之气接通,并让这种想像在课堂教学中很快就会变为现实的可能性,进而影响主体的生存、主体的精神和主体的尊严。于是,想像便理所当然地成了为解决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突破口。
陋室铭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熟读文章,把握文章内容,背诵文章。
2、积累文言词汇及句式,疏通文意。
3、理解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作者的高洁志趣。
【学习重点】
1、积累重点词汇,把握文章的主旨,欣赏骈句的句式特点。
【学习难点】
2、理解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作者的高洁志趣。
【学习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学习过程:
一、预习交流
【活动一】读写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陋室铭xxxxx惟吾德馨xx苔痕xxx
谈笑有鸿儒xxx案牍之劳形xxx诸葛庐xx
2、参照注释,解释字词。
有仙则名xxx有龙则灵xxx斯是陋室xxx惟吾德馨xxx往来无白丁xxx无丝竹之乱耳xxxxxx无案牍之劳形xxxxxx何陋之有xxx
谈笑有鸿儒xxxx
3、重点句式何陋之有?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活动二】预习材料交流。
1、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xx,有xx之称。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本篇是他被贬后写的。
2、了解“铭”这种文体的特点。
“铭”原来是古代刻在xx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中文体。这种文体xx、xxx、押韵,内容上多有颂扬或鉴戒。
4、预习心得交流
二、合作学习
【活动一】引导学生阅读
步骤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读音、断句、语气。
步骤2、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指出问题。全班齐读。
步骤3、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句式的特点。这种句式叫骈句。
【活动二】整体感知
步骤1、结合注释,小组合作探究,翻译文章。
注意重点句式、词汇。教师巡视指导。
重点句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孔子云:“何陋之有。”
步骤2、圈点勾画出文中写了陋室的哪几方面?
【活动三】精读突破
步骤1、文章开头为什么写山和水?
步骤2、文中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哪句?
xxxxxxxxxxxxxxxxxxxxx
步骤3、作者为什么在结尾提到诸葛庐、子云亭?
xxxxxxxxxxxxxxxxxxxxx
步骤4、文章结尾“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
xxxxxxxxxxxxxxxxxxxxx
步骤5、作者借陋室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怀?这种写法叫作?
xxxxxxxxxxxxxxxxxxxxx
【课堂小结】我学习,我总结。
重点文言词汇、文章的写法、骈句。
【巩固提升】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陋室铭》中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xxxx,xxxx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xxxx,xxxxxx。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句子是:xxxxxx,xxxxx。
文章的主旨句是:xxxxx,xxxxxxx。
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1)学,不营(2)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3),意怡如(4)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5)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6)
注释:(1)耽:非常爱好。(2)谋求(3)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4)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5)哂笑:讥笑(6)通儒;指贯穿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
1、其妻患之xxxx2、常丐食诵诗xxxxx
翻译句子:
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xxxxxxxxxx
2、王欢与妻子的对话有什么作用?
《陋室铭》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铭”的体裁特点。
2、诵读全文,品味语言。
3、体会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高尚品质。
4、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掌握铭文的特点,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是如何借陋室表达自己的节操和情趣的。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链接:
同学们:当我们路遇挫折,意志消沉时,亲人与朋友常常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来激励我们要力争上游、百折不挠。这比喻形象、寓意深刻的千古名句出自于谁的妙笔?(学生有的答出了作者:刘禹锡)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刘禹锡的佳作《陋室铭》。
二、走近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哲学家。他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国忧民。
三、追溯背景:
作者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得罪当朝权贵,被一贬再贬,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他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
四、释“铭”解题:
提问:同学们,你能告诉我们大家,你最喜欢的座右铭是什么?
这里的铭是“警惕自己的文字”的意思。(板书“铭”)那么,“铭”字还有什么意思呢?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常用排比、对偶句。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刘禹锡是如何为他所居住的陋室作的“铭”。(板书“陋室”二字,完善课题,板书作者)
五、明确目标:
1、了解“铭”的体裁特点。
2、诵读全文,品味语言。
3、初步体会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高尚品质。
六、指导朗读:
(一)、听录音朗读课文。请学生进一步扩充、加深预习成果。
检查预习:读准下列字音:
德馨xīn苔痕hén鸿儒rú案牍dú西蜀shǔ
(二)、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三)、这是一篇铭文。铭文很重视音韵,这篇文章通篇押韵,节奏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了音乐美。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划出押韵的字,想一想,这些字的韵母都是什么?
押韵的字有:名、灵、馨、青、丁、经、形、亭。韵母:ing
(四)、再次齐读课文(男、女生分开进行)
七、翻译古文:
(一)、根据页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先个人译,有疑难小组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再提出来全班来讨论)。
1、着重强调下列词语:
德馨:品德高尚。
鸿儒:学识渊博的人。
白丁:没有学问的人。
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使动用法,使……劳累
乱:使动用法,使……扰乱
(二)、翻译全文:(力求严密、准确)
如:
A、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B、孔子云:何陋之有?
有什么简陋的呢?
八、小试牛刀:
1、解释下列词语:
名:著名。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鸿儒:学识渊博的人。劳形:使身体劳累
2、翻译下面句子。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何陋之有?
3、练一练
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
A.有仙则名不能名其一处也
B.惟吾德馨如兰之馨
C.拍案而起无案牍之劳形
D.无案牍之劳形我们在劳动
九、布置作业:
上网查阅刘禹锡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其创作特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内容:陋室不陋的原因。
2、深刻体会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高尚品质。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一、巩固旧知:
1、解释下列疑难字词
有仙则名
苔痕上阶绿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调素琴、阅金经
2、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根据自己的志趣造句)
不在,有则。
不在,有则。
二、明确目标:
1、理解内容:陋室不陋的原因。
2、深刻体会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高尚品质。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三、探究学习:
(一)整体感知课文:小组合作解决两个问题。
1、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的?
讨论后明确: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个方面来写陋室。
(二)理解“陋室不陋”的原因。
提问:名为陋室,实则不陋。文中哪些语句暗示了陋室不陋呢?(板书:不陋)
学生如果用自己的话回答,教师则要求学生用课文中语句再说说;如果学生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教师就要求学生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句子的意思,并顺势突出个别句中的字、词意思及修辞方法等。并分析这些句子分别从哪些角度写陋室不陋的特点?相关的句子有: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对偶,写自然环境清幽雅致,这是写室中之景)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偶,对比,写交往人物不俗,衬托自己的“德馨”,这是写室中之人)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正面写,实写,写出生活高雅脱俗,这是写室中之事)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反面写,虚写。表现作者不慕富贵,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板书:)不“陋”原因:居室环境,交往之人,日常生活。
提问:作者说他所居的陋室就像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杨雄的玄亭一样,这是类比,你说诸葛亮的草庐、杨雄的子云亭陋吗?(不陋)为什么?(因为室主人不凡)刘禹锡认为他的屋子也不陋,那是为什么?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吗?(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板书德馨)
引导学生分析结尾这句话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说明陋室不“陋”原因)。
提问:身居陋室,却不以为陋,是因为室主人有着高尚的品德,作者想借陋室表达他的什么情操呢?这是什么写法?
(板书:高洁傲岸安贫乐道托物言志)
课堂小结:
陋室之中的景是优美的,陋室之中的人是不俗的,陋室之中的生活是高雅的,你说作者所居陋室陋吗?(不陋)陋室不陋呀!请大家一齐读文中描写陋室特点的句子。
四、思维拓展:
托物言志: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
作品举例:
1、《紫藤萝瀑布》生机勃勃的紫藤萝瀑布净化了作者的心灵,带走了往日的阴影,带来了生的喜悦和向前奋进的力量。深悟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2、《白杨礼赞》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来赞美在党的领导之下坚持抗战的军民。歌颂他们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从下列的物中你可以言何志?
蜜蜂莲花松树
学生自由讨论,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五、布置作业:
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写一篇习作,大约100字左右。(提示:粉笔、石子、落叶等)
《陋室铭》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爱莲说》,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主旨。
课前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咏莲诗句。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培养兴趣,强化动机
1.欣赏莲花图片,师生共同给它们命名或配以诗文名句。
2.由许多人都喜欢莲花,引出课本。“在古人笔下,莲花,或与天真纯洁的少女结下不解之缘,或被用作清高脱俗的象征,或被赞为百美并陈、无私奉献的化身。对莲的喜爱,可以说已成为我国人民一种文化心态。”
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板书课题、作者)。
二、检查预习任务
1.读课文,标出生字词。
2.注音:颐蕃淤濯涟亵鲜噫
3.口述课文大意,翻译下列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予谓菊,花之隐逸也。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疏通文意
方法:
(1)尽量译出每一个字;(2)补出省略成分;(3)通畅,准确。
然后每个“老师”(即学生)一句,先朗读,再口译,再解答“学生”(即老师)一两个问题。问题以字词解释为主。同时师生评判、讨论、辩误。
教师重点讲学生难懂两个文言句式:
(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翻译时加“是”字。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两句与此相同。
(2)“菊之爱”,宾语前置,译为“爱菊”。“莲之爱”、“牡丹之爱”与此相同。“何罪之有”、“惟利是图”也与此相同。
四、齐读课文,正音
教师指导语气、语调、停顿、快慢。
五、深入阅读,理解文旨
1.写“爱莲”,为什么写“爱菊”和“爱牡丹”?
明确:是衬托手法,其中,爱菊是正衬,爱牡丹是反衬。
2.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形象有什么象征意义?
明确:主要象征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的节操。
3.作者将菊花、牡丹、莲花一一拟人,表达什么思想?
(1)婉曲地批判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2)用具有高洁品格的“莲”自况,表示自己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节操的生活态度。
六、拓展练习
你喜欢什么花草树木?为什么喜欢?请口述一篇“爱______说”,要求有思想,有知识,有文采。
七、朗读并背诵本文
八、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
2.完成课后练习。
《陋室铭》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了解押韵及其作用,朗读背诵全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朗读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在中国的诸多文化遗迹当中,有很多帝王将相的官府宅邪,它们或者以豪华气派让人惊叹不已,或者以设计精巧让人流连忘返。但有一处居所,它既小且陋,却因主人的一篇铭文而传颂千载。这就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下面让我们学习《陋室铭》,一起走进“陋室”,走进刘禹锡的精神世界。
(二)解题
1、铭:起初是铸或刻在器物。碑锅上记述事实、功德等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述功记行的文体,有时也用来警戒和勉励。如:墓志铭、座右铭等。铭文一般都是押韵的,又讲究句式整齐,常用排比、对偶句。
2、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胜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陋室铭》就是一篇传世佳作。有研究者指出:当年刘禹锡被贬到安徽和州当通判,受到和州知县的百般刁难,让他在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符的房子人刘禹锡因此起笔写了腼室铭》一文,并请人刻在石头上,立在门前,以此明志。
(三)整体感知——感受结构美
1、准确朗读全文,要求:
(1)读准字音,如“馨”、“牍”。
(2)结合课文注释理清思路。
2、结合课文,组织学生依次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课文名为《陋室铭》,为何结尾是孔子云:何陋之有?”,这是否矛盾?
明确:不矛盾。题目中的“陋”是书房的形陋,而结尾处“陋”是鄙俗的意思,指只要室中人品德高尚,房屋就不简陋,紧扣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即这虽是陋室,但作为主人的我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2)陋室不陋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明确:”“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环境的清幽、雅致。反映出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志趣。“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朋友的贤良儒雅,反映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情怀。“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写生活的高雅脱俗,反映出室主人不为琐事索怀的心态。
(3)文章主旨至此已突出,意思似乎已写尽,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呢?
明确:这是作者向深处开拓主题。采用类比,用历史上诸葛亮和杨子云的名室同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他们居住的本也是陋室,只因主人的才德而名扬天下,只要我继续修身养性,我的陋室也将被后人称道,我本人也会和诸葛亮。杨子云那样被后人景仰。
(4)文章起笔写山水似乎与陋室不相干,为什么要这样写?
明确:古代传说中,山中有神仙,这山就是名山;水中有蛟龙,这水就是灵水。作者在这里运用类比的手法,意在说明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就不在于它是否豪华富贵,而在主人的德行是否高尚了。文章先用山水起笔,暗暗施墨,徐徐点题,如水流直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写出陋室不陋的原因,即后文的“德馨”。
3、学生小结本文思路,明确本文构思新颖、文意通达、句句相连、波澜起伏、耐人寻味的写作特点。(完成课后练习一)
(四)品味剖析——领悟意境美
1、组织学生领悟以下语句:
(1)“苔痕上阶级,草色人帘青。”学生想象句中之景,用语言描绘,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台阶上长满青苔,可见房子常年失修,窗前门旁长满青草,可见环境的荒凉冷落。“上”字写出了苦舞从台阶上爬到陋室,仿佛要听听主人在说什么。“入”字则写出了青草仿佛在窗口窥视主人在干什么,这里采用拟人手法,把苔薛青草写活了,赋予它们以人的灵性。我们已忘却陋室的凄凉荒芜,而感受到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同时文句也流露出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倩。
(2)鸿儒”可换成“群儒”吗?‘金经”可换为“五经”吗?
明确:“鸿儒”不可换成“群儒”,因“群儒”无大之义,显得太多了。“金经”也不可换为“五经”,因作者当时受贬,思想上有些消沉,想从佛经上找到某种寄托,“阅金经”正是作者当时感情的折射。
2、品读以上文句,体会意境美。
(五)赏析诵读——欣赏形式美
引导学生了解:本文是一篇骈文。字数相同。意思相对的两个相接的句子,叫做骄句。骄句不仅讲究对偶,而且讲究声律。本文中的押韵就是讲究声律的表现之一。押韵指在句末或联句之本用韵母、声调相同的字。文中名、灵、馨、青、丁、经、形、亭押韵。骄文押韵使人加深了印象;同时便于吟诵和记忆,有声调和节奏之美。
2、学生有节奏地自读全文,体会韵律节奏之美。
3、引导学生明确:本文在立意手法上是托物言志。“托”的对象是“室”,表现的是作者不贪恋富贵荣华,淡泊名利。安贫乐道,重视自身修养的志趣。
(六)迁移运用——体会鉴赏美
1、将《陋室铭》与《爱莲说》自读一遍,比较两者的异同。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读后心得。
明确:主题上,两支都表现作者法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爱莲说》表达的是在污浊的尘世间保持自己清白节操的志向,《陋室铭》流露的则是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立意上,两文均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爱莲说》通过正面赞美莲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高。《陋室铭》采用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河一面,用“不陋”来突出“德馨”。表达上,都采用议论相结合的方式。《爱莲说》对“莲”进行人格化,《陋室铭》则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启己高洁隐逸的情怀。
《陋室铭》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4、认识作者所表达的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情趣。
学习重点
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习难点
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情趣
学习过程
一、预习 自学
1、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
惟吾德馨( ) 谈笑有鸿儒( ) 无案牍之劳形( )
2、你能准确解释下列词语吗?
谈笑有鸿儒( ) 往来无白丁( )
可以调素琴( ) 阅金经( )
二、研讨 学习:
(一)介绍作者有关知识。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
(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谁能找出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句话。
2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作者的“惟吾德馨”的。
3铭文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4铭文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呢?
5、学生根据板书提示背诵课文
6、探究思考在充分领略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后,请同学们思考,作者为什么会有如此情怀?这种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在当今有什么意义呢?
三 小结
四 巩固练习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 )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 )
⑶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德馨: )⑷无丝竹之乱耳(丝竹: )
⑸无案牍之劳形(劳: )
2、文中提挈全篇的句子是( )。
3、下列各句不属于骈句的一项是( )
A、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孔子云:何陋之有?
4、课文的前两句有什么作用?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是三国著名政治家蜀国的 ,一是西汉时的文学家 。
6、文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哪一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用原文回答下面各题:
⑴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
⑵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3、译句:
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⑵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出对仙人生活的羡慕和追求。
B、表达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C、表现了身居陋室而怡然自得的心情。
D、表明了以古代名贤自比的态度。
5、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 ,虚写的是 。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中的 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 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 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
6、下列说法有误的项是( )
A、①②句以山水作类比,“山”和“水”其实都是暗寓道德高尚的人。
B、④句渲染了恬静的气氛,也反映了室主人的淡泊心境。
C、⑦句虚写,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D、⑧句以古庐、亭作类比说明陋室不陋,也表达了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意思。
22《陋室铭》答案(四)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周围景色:“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写环境清幽宁静;往来人物:“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与人交往高雅脱俗;生活内容:“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室内活动欢畅无虞。
3采用比喻和类比的方法,一方面引出文章的中心,一方面表明即使陋室也有名,也有灵。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4总结全文,说明陋室不陋。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喻,表现了高雅的志趣。
四巩固练习1、⑴著名,出名⑵灵异,有了灵气⑶品德高尚⑷这里指奏乐的声音⑸使……劳累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D
4、写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是设喻引题,颂扬陋室。
5、诸葛亮;杨雄
6、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2.B
1、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⑵惟吾德馨。 2、D 3、略 4、A 5、山、水;仙、龙;德馨;陋室;作者 6、A
《陋室铭》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
2.引导学生了解刘禹锡淡泊明志,不慕名利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
教学准备
课件、小黑板、卡片等。
设计思路
教学本文要贯穿“以读会意”的方法。在读的方法上要灵活,可由教师范读、学生推荐朗读、比赛读等。让学生自学,找出生僻字,由老师帮助解决。疏通文意,然后背诵课文。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可以通过设计巧妙的题目引导完成。
教学时数
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如果让你设计自己的家,你怎样设计呢?(学生自由说。)唐朝刘禹锡却喜欢鄙陋居室,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他的陋室究竟怎样。(板书课题及作者。)
2.介绍作者及文体。(出示课件或小黑板1。)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著名诗人和散文家。
铭,原来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在这里是一种文体,本文“陋室铭”,意思是刻在鄙陋居室里的文章。
要求:记住作者及文体。
二、自主学习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出示课件2。)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难理解的字词,小组讨论。
2.本文统领全文的词语是什么?
3.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的?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4.文章结尾再一次运用类比的方法,引古贤之名室证“陋室”,并引用孔子的“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5.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
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并分析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
1.解释下列词语。(出示课件或小黑板2。)
明确:(陋:不华美、狭小。馨:香气散布很远。白丁:封建社会里没有功名的人。
牍:古时写字用的木简。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
(指同学解释,如有错误让其他同学纠正。)
2.统领全文的词语是哪个词?
明确:(德馨。)
3.本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陋室的?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来写,抒发了作者高雅自适的生活情趣。)
4.文章结尾再一次运用类比的方法,引古贤之名室证“陋室”,并引用孔子的“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明确:(引古贤之名室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勉,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结尾引用孔子的话,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5.研读赏析并阅读全文。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课件或小黑板3。)
①解释下列词语。
名灵劳形
②文章点题句是什么?
③以古代圣贤自比的句子是什么?
④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什么?
⑤文中的“仙”和“龙”比喻什么样的人?能概括全文大意的词是什么?
(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
明确:
(①著名。灵异。使身体劳累。
②“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④“孔子云:何陋之有?”
⑤品德高尚的人。德馨。)
五、梳理巩固
学生讨论没解决的问题,并谈谈收获。
(不必面面俱到,也不必只限于一个方面,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就应给予肯定。)六、拓展训练
(如果有时间可在课堂上进行,如没有时间可不进行。)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阅读理解”的第二部分。
七、布置作业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迁移延伸”部分。
板书设计
陋室铭
刘禹锡
点题德馨
室写景状物
室内人高雅情调
言志君子
山、水——————陋室—————诸葛庐子云亭——————何陋之有
名、灵——————德馨—————环境交往情趣————陋室不陋
《陋室铭》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把握相关的文言字词,翻译并背诵课文,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疏通文意以学生运用辅导资料自己把握课文与教师点拨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字词以及背诵课文。
难点:
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朗诵法、讲授法、自主合作与探究法。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根据作者简介导入文章。
2、新课讲授:
诵读课文,分组对课文进行翻译,讲解课文。
3、巩固练习:
通过问题,巩固学生对这篇课文的了解。
4、小结作业:
小结:阅读古人的作品,要择其善者而从制,其不善者而改之。因此,阅读古人的作品,要用现代人的眼光去看待古人,对古人的道德品质要批判的学习和接受,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这是我们学习古人作品的最高境界。好的,今天的课程就告一段落。
《陋室铭》教学设计 篇9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实词,正确翻译全文。
2、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3、学习托物言志表现手法。
二、教学重点:
1、托物言志手法。
2、翻译并背诵全文。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不爱慕荣利的高尚情操和安贫乐道生活情趣。
四、教学方法:
朗读法、点拨指导法
五、教学过程:
(一)激发导入
(二)简要了解作者及背景
(三)字词积累
(四)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点拨朗读技巧。
(五)学生结合注释,正确的翻译课文。
1、自主翻译
2、合作交流
3、提问并适当点拨
六、学生理解课文
方法:问题启示法
1、文章开头运用什么手法引出“陋室”?
2、作者从哪个方面写出了陋室不陋?
3、文章最后为什么要提‘诸葛庐’和‘子云亭’呢?
4、作者在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5、作者写陋室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作业
1、正确翻译课文,完成练习册。
2、背诵全文 。
八、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文言文教学。我用了一课时,上完后,自我感觉良好。认为教学任务完成,教学顺利。但是,今天改完基础训练册后发现,许多学生作业错误很多,字词翻译全班只有几个同学全对。问答题有几个没写的,中间对课文的内容掌握的也不够好。我认为这节课不太成功,原因有:
1、课文朗读少,课前预习不好。
2、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性较差。所以以后设计问题要精,组织课堂能力要强。让学生做好充分预习,多读课文,熟悉文本。
《陋室铭》教案 篇10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作用
《陋室铭》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的精品。全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借“陋室”抒发作者的情怀,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篇,极力抒写“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全文寥寥81字,短小精美,给人以隽永畅达,丰姿绰约的气韵。
《陋室铭》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本单元集中学习文言文和古代诗词,目的是让学生在过去学习古代诗文的基础上掌握鉴赏古代诗文的基本方法,背诵名篇佳作,积累语言材料,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篇幅简短,语言优美,音韵铿锵,读起来充满音乐美,把多形式的朗读及当堂背诵定为教学重点,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另一方面又可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把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定为教学重点和难点,这对正在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初二学生很有现实意义。
二、目标分析
(一)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本课:
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及历史背景,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并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态度目标: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用时代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评价古人。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初一的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主动加入到背诵、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让学生借鉴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用一段话来表达自己的心志和情趣,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通过教学应使学生能当堂背诵短文,能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的学习。掌握古为今用的学习方法,深入了解作者思想,结合时代具有积极参与现实的意义。
(三)说教法学法
教学设计理念是:张扬师生个性,突出学生主体,重视学生感受,强调朗读品味,渗透学法指导,实行合作探究,加强能力培养。我采用导读教学法和提问朗读教学法,并指导学生用以读会意法和自主合作探究法来学习。
诵读法: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轮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短文的优美语言和意味,籍此落实教学目的。
学习方法:
1、圈点批注学习法。指导学生运用圈点符号和批注方法来研读课文,边读边思,及时记下转瞬即逝的心理感受和思想火花,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自主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采用“寻疑式”探究和“品味式”探究的方法疏通文意,品析语言,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说教学程序(六个环节)
(一)导入新课
唐代著名文学家刘禹锡的《陋室铭》是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作者作铭自励,抒写身居陋室却怡然自得的高尚志趣。全文寥寥81字,短小精美,格调高雅,意境隽永。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共同赏析这篇久为传诵的名文。(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语,能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学习内容产生的浓厚的兴趣。)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文体知识。
(三)品味赏析
1、示范背诵教师背诵全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教师用语言激励学生,请学生给老师挑刺(教师故意读错某个词),(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集中在听读中,同时又能激起学生要当堂背下短文的兴趣与信心。)
2、学生朗读朗读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应反复进行,要引导学生采用轮读、个读、听读、小组读等多形式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感到以读为乐。
此程序的设计是要学生养成反复诵读文言文的良好习惯。
(诵读文言文不同于其它文章,我注意指导学生诵读的方法,突出层次,力求达到诵读的三种境界:一是读得准确。二是读出节奏。三是读出感情。)
①学生各自朗读全文,划出读不准的字。
②教师范读,学生标注生字读音。
③学生齐读,力求做到读准字音。
④教师指导,把握轻重缓急,读出节奏。
⑤教师范读,学生听读,体会节奏、韵律的音乐美。
⑥学生自由读,竞赛读,反复练习。
3、疏通文意:(此程序的设计在于让学生自主学习疏通文意,掌握重要的文言词句,养成随时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我引导学生采用“寻疑式”探究和集体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法。)具体设计如下:
①独立疏通,提出疑问。要求学生首先结合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试着说出每句话的大概意思,说不通的地方,用问号标记,准备质疑。
②集体交流,合作达标。要求学生当堂提问,集体交流,解决疑难,解疑后批注。
③学生自测,记忆巩固。
△本文题为陋室,可结尾为何说陋室不陋,文中哪句话回答了这一问题?说出大意。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正是全文的主旨句,可它并未出现在文章开头,作者是怎样引出这一主旨的呢?读前三句,说出大意并作简要分析。
△课文是如何来表现“陋室不陋”这一主旨的呢?读中间四句,说出大意并作简要分析。
最后三句作者以古贤居室自比,引孔子语巧结全文。这是文章的难点。学生思考、讨论后,作者以他们为楷模也表明他是一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最后引孔子语结束全文,含蓄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4、品析语言:(此程序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反复推敲,细加揣摩文中的妙言佳句,提高其鉴赏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我引导学生采用“品味式”探究的方法。)
①反复诵读,挑选最喜欢或认为用得最精妙传神的词、句细加品味并作旁批。
②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独立品析所得。
③挑选小组代表发言,各抒已见,共享成果。
(四)小结全文
为使学生对全文内容有一整体认识,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全文寥寥81字,共九句,前四句设喻引题,颂扬陋室。中间四句通过描写陋室清幽环境及其人物交往、生活状况,极力表现“陋室不陋”。最后三句以古贤居室自比,引孔子语结束全文,再次含蓄表达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五)背诵全文
引导学生抓住提挈全文的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六)能力迁移
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自行设计板书,目的在于让学生及时反馈学习效果,也有利于加深记忆。(这个环节的实施,鼓励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进行讨论探究,促进学生对话,让思想在碰撞中产生,知识在交流中生成,有智者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后,各自还只是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交换之后,我们则有两个思想。)
山(仙)名(喻)陋室(德馨)
水(龙)灵托物言志
景人事不陋
诸葛庐
自比“何陋之有?”
子云亭
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此板书融入了以上所提的四个问题,并体现了本文的写作手法——托物言志,使学生能通过板书对短文一目了然,且加深了理解。
效果分析:先要求学生边听教师背诵课文,边想像陋室中的画面,体会作者感情,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启发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读出感情,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最后在理解文章寓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教师范读,一方面让学生弥补自己朗读中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和影响,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让学生想像画面,重在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新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而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则是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也便于创设融洽的教学氛围和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要求学生细读课文,也就是学生自行对照课文注释,查阅工具书,读懂课文。在这过程中,学生可质疑,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尽量让学生讨论解答,达到疏通课文字词的目的。学生的自主阅读,交流合作,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原则,符合新的语文课程理念。在这个环节中,老师不是强硬灌输,包办代替,但也不是不管不问不讲,而是发挥主导作用,提醒学生掌握一些重点词句,如:“名”、“灵”、“上”、“入”、“鸿儒”、“白丁”、“丝竹”、“劳形”、“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何陋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