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捉迷藏》教案(优秀7篇)正文

《《捉迷藏》教案(优秀7篇)》

时间: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捉迷藏》教案(优秀7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捉迷藏 篇1

一、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

1.通过观察,让幼儿学说短句:小动物藏在x x地方,训练幼儿敏锐的观察力。

2.通过讲述,学习方位词,丰富幼儿的词汇,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情感目标

在游戏过程中让幼儿学习与人合作、交往。

(三)人格目标

鼓励幼儿大胆在集体面前讲述,培养自信心。

二、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

制作一幅动物图片,画面内容为:大象藏在小山后面,露出长长的鼻子;鸭子藏在水中,露出扁扁的嘴巴;小兔子藏在草里,露出长长的耳朵;大公鸡藏在房子后面,露出红红的鸡冠;长颈鹿藏在大树后面,露出长长的脖子。

(二)环境准备

教师事先将各种立体小动物布置在活动室的各个地方。

(三)知识经验准备

1.了解动物特征。

2.玩捉迷藏游戏,体会不同的方位。

三、活动过程

1.教师扮成花仙子,引起幼儿兴趣:“小朋友,我是森林里的花仙子。今天,我约了几个小动物和你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小动物们早就到了,小朋友快来和我一起找找小动物藏在哪里。”

2.请幼儿观察图片,提问:小朋友,你们找到小动物藏在哪里了吗? 你怎么知道它藏在那儿呢?

3.请幼儿仔细观察,依次找出5种动物,说出:x x小动物藏在x x地方,如:大象藏在小山后面,并简单说出理由。(说出动物的主要特征)

4.幼儿讲述正确后,教师操作图片,让动物从隐蔽处走出来。

5.游戏:还有许多小动物藏在课室里的其他地方,请小朋友把它们找出来,并告诉“花仙子”小动物藏在什么地方。

6.请小朋友和小动物们跳舞,活动结束。

四、各领域渗透

科学:认识各种动物的主要特征。

艺术:通过练声和律动,学习各种动物的叫声与动作。

五、生活中渗透 生活中要求幼儿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六、环境中渗透 环境中布置各种动物在森林里玩耍。

七、家庭中渗透

1.希望家长利用假日带幼儿去动物园认识各种动物。

2.平时要求幼儿用完整语句表达意愿。

------------------

捉迷藏

大象藏在小山后面,露出长长的鼻子。

鸭子藏在水中,露出扁扁的嘴巴。

小兔子藏在草丛里,露出长长的耳朵。

大公鸡藏在房子后面,露出红红的鸡冠。

长颈鹿藏在大树后面,露出长长的脖子。

捉迷藏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捉迷藏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每当孩子们玩到“捉迷藏”的游戏时,他们总是那么的兴奋、开心。散文诗《捉迷藏》正符合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在诗歌里作者将黑夜、太阳和各种颜色都赋予了生命,以轻松、明快的笔调描述了太阳被黑夜蒙住眼睛和各种颜色玩捉迷藏游戏的全过程。其结构简单,而且游戏性、趣味性强,非常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活动的内容要贴近幼儿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并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在组织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要注意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与生活游戏之中。

因此,围绕《捉迷藏》这一主题活动,紧扣教材,我设计了散文诗《捉迷藏》这一语言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散文诗,感受诗中语言的丰富和优美。

2、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学习使用诗中的语言回答问题。

3、在游戏中,运用已有经验,拓展散文诗内容。

活动准备:

场景布置、颜色宝宝、太阳公公;幼儿人手一个颜色宝宝。

活动过程:

1、提问引出课题。

你们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吗?捉迷藏是怎么玩的呢?(一个人找,一个人藏,藏的时候,找的那个人就要把眼睛蒙起来。)

王老师也想和我们小朋友一起玩一玩捉迷藏的游戏呢,(出示长长的手帕),看,我这里有一块长长的手帕,等一会儿我就用这块长长的手帕把眼睛蒙起来,等我数:一、二、三、四、你们就找一个地方静悄悄地躲起来。是怎样躲的?(静悄悄)等你们都躲好以后,看看王老师能不能找到你们。

2、初步理解散文诗。

(1)捉迷藏真好玩,有几个颜色宝宝他们也想和太阳公公捉迷藏呢。(出示颜色宝宝)

(2)你想不想知道颜色宝宝和太阳公公是怎么玩捉迷藏的?一起来听一首好听的散文诗“捉迷藏”。(教师朗诵散文诗到“颜色宝宝赶紧找一个地方静悄悄地躲起来”。)

(3)提问:颜色宝宝是怎么和太阳公公玩捉迷藏的?太阳公公是怎样数数的?(一起来学一学)太阳公公在数数的时候,颜色宝宝干什么了?颜色宝宝是怎样躲起来的?(静悄悄)谁来表演一下静悄悄的样子?

(4)颜色宝宝会躲到哪里呢?我们继续往下听。教师朗诵:绿色躲在草丛里,黄色躲在菊花里。提问:你听到几个颜色宝宝藏起来了?他们藏在哪里?

(5)提问:绿色宝宝为什么要躲在草丛里?黄色宝宝为什么躲在菊花里。

师生小结:颜色宝宝躲在和它一样的颜色里,太阳公公就不容易找到。

(6)你们猜一猜其他的颜色宝宝会躲在哪里,也不容易被太阳公公找到呢?

(7)小朋友帮颜色宝宝想了这么多躲的地方,我们一起来听听它们到底躲在哪里了。(继续朗诵)

3、完整欣赏散文诗,体会散文诗的优美。

太阳公公到底有没有找到颜色宝宝呢?我们把这首好听的散文诗完整地听一遍,听听看太阳公公最后有没有找到颜色宝宝。(教师边在黑板上演示边完整朗诵散文诗)

小结:太阳公公太厉害了,一下子把颜色宝宝都找出来了。

4、游戏:捉迷藏。

(1)颜色宝宝也想和小朋友来玩一玩捉迷藏呢,我们小朋友用什么把眼睛蒙起来呢?

(2)老师朗诵:小朋友用双手把眼睛蒙了起来,数着一、二、三、四、颜色宝宝赶紧找一个地方躲起来。

(3)请小朋友找颜色宝宝躲在哪里了,并说出:x色躲在xx里。

小朋友真厉害,当你们把双手拿开,颜色宝宝们一下子就被你们找到了。

(4)还有好多颜色宝宝也想玩捉迷藏的游戏呢,瞧,它们也来了。每个小朋友选一个喜欢的颜色宝宝,和旁边的好朋友说一说,你选的是什么颜色宝宝,它可以躲在什么地方?

(5)带着颜色宝宝到外面去玩捉迷藏的游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教师为幼儿创造了宽松的环境,提供了幼儿许多说的机会,支持、鼓励他们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教师只是不断的抛出问题,如“太阳和颜色是怎么玩的?”“颜色宝宝还可以藏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颜色宝宝要藏在这些地方”引导幼儿一步步深入地理解诗歌内容。活动中我还注重了动静交替,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活动开始和结束都以游戏来进行,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

《捉迷藏》教案 篇3

1、设计思路

这是一本特别的图画书,翻开书的第一页,首先吸引我们的是美丽的色彩和巧妙的设计。在逐页翻阅的过程中,孩子们期待揭开一个个的秘密,期待找到艾玛,但每次都是

被另一个像艾玛的事物所取代,这样孩子们的好奇心就更大了,不知道下面出现的又会是什么。而且整本书的色彩很鲜艳,充满整个画面,使孩子们在兴致盎然中看完整本书。

此次活动,抓住幼儿对图画原有的欣赏经验,让幼儿感受格子画的美妙。同时,也让幼儿看到许多美丽的东西都是由格子的形式来表现的,格子画也可以组成美丽的色彩。对于中班幼儿来说,他们更喜欢动手尝试,所以让幼儿在欣赏的基础上亲身体验格子画的美丽和绘画时的乐趣,让他们更多地了解格子画、喜欢格子画。

2、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画面,感受格子画的色彩与线条美。

(2)尝试为各种物体涂色,体会制作格子画的独特方法。

3、活动准备

图画书《艾玛捉迷藏》、PPT课件

格子画图片若干(用不同的彩色格子画成孩子们喜欢的各种造型:玩具、水果

)

卡纸(大象形状、长方形)、彩色颜料、笔

4、活动过程

(1)兴趣导入,引出话题

①教师出示几张格子画图片,让幼儿从中找出各种东西。

一蝴蝶躲在哪儿呢?

一谁藏了我的柠檬?

一看看都是谁?

一知道他们是谁吗?

一森林里的小动物都躲起来了,找到他们了吗?

(2)欣赏故事,观察发现

一还记得花格子大象吗?他叫什么名字呀?(艾玛。)

一今天他也来和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一起玩“捉迷藏”了。看!艾玛来了。

(教师讲述故事,请幼儿观察画面。)

一你们猜那是艾玛吗?

一小鸟找到他了吗?

一为什么其他动物看到一点就认为是艾玛呢?(因为他们都是格子纹的,和艾玛

身上的颜色一样。)

小结:原来动物们找到的东西都是格子纹的,而且和艾玛身上的颜色一样,也是五六色的,所以动物们总是找错。

一原来艾玛是一只这么美丽的大象,他和其他大象有什么不一样?(身上有格子,皮肤是彩色的。)

一我们来数数艾玛身上有哪些颜色?那些格子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格子画也是很美丽的,它们是用直直的线条组成的一个个格子,在格子里可以添上任何颜色,最后就可以变成美丽的格子画。

(3)大胆表现,欣赏交流

一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大象,他们都是艾玛的朋友,也都想像艾玛一样有一套漂亮的格子衣服,你们能够帮助他们吗?

(幼儿尝试利用格子画为大象涂色。)

一本领大的小朋友,可以用这张长方形的纸,先画出格子的彩色花纹,再勾勒、剪出大象的。形状。

(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小结:哇!原来简简单单的格子画也可以变得这样美丽,以后我们再来画画更多的格子画吧!

捉迷藏教案 篇4

一、 活动目标:

1、 初步熟悉音乐的旋律,学习蹦跳步,动作较合拍。

2、 能创造表现花的不同造型。

3、 体验游戏活动中小兔和兔妈妈捉迷藏时的愉快情绪。

二、 活动准备:

1、 兔妈妈及小兔手偶,花园范图,录音机和音乐磁带。

2、 观察过各种造型的花并尝试模仿。

三、 活动过程:

(一)手指谣《开小花》导入。

(二)出示小兔手偶,讲述故事。

今天,天气真好,小兔很高兴,她决定到花园里去玩一玩。

1、 学习随音乐做有节奏的蹦跳步。

(1) 随A段音乐节奏,小兔手偶示范跳一遍。提问:小兔是怎么跳的?

(2) 在教师带领下,幼儿随A段音乐节奏用手指在腿上练习小兔跳。

(3) 在教师带领下,幼儿随A段音乐在座位上用双脚脚尖轻轻点地练习蹦跳步。

(4) 在教师带领下,幼儿随音乐学习兔跳动作并将手指竖起保持兔耳朵的造型。(练习两遍)

2、 用身体动作表现花的不同造型。

小兔在外面玩的很久了,兔妈妈很生气,就到外面来找她,她怕妈妈找到她,就和妈妈玩起了捉迷藏,躲到花园里变成了一朵小花。

(1) 幼儿摆花的不同造型。提问:小兔可以变成什么样的花不会被妈妈发现呢?我们一起来变变看好吗?

(2) 个别幼儿示范动作,全体幼儿模仿。

(3) 随音乐,幼儿自由创编花的不同造型。

3、 游戏《小兔捉迷藏》

(1) 在故事情节:去花园――捉迷藏――回家的引导下,了解动作的顺序:兔跳――做花的造型――兔跳。

(2) 听音乐分角色做游戏,教师(扮演兔妈妈):“妈妈来了!”幼儿(扮演小兔)听B段音乐做花的造型静止不动。

(3) 分角色,游戏若干遍。

捉迷藏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粘贴的基础上学习用线条表现太阳的光芒。

2.在愉快的游戏情境中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红色圆形若干,三色小花若干,固体胶,范画纸,红色蜡笔

2.范例两幅(一幅是半成品的)。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太阳”,导入活动

1.教师出示一个红色圆形: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

2.教师小结:红色,你说出了它的颜色;圆形,你说出了它的形状;苹果,你说出了它像什么。

3.师:你们说的都有可能,今天老师带来的其实是一个太阳,你们喜欢吗?那我们把太阳留下来,留在天空中,好吗?

二、引导幼儿学习绘制“太阳小花捉迷藏”

(一)教师出示太阳并示范正确的粘贴方法

教师一边将太阳往画纸上放,一边说:太阳红红的、圆圆的,高高挂在天空中!咦?为什么会掉下来?要请谁帮忙?

教师边示范粘贴:我们请固体胶来帮忙,拿起胶水棒,摘下小帽子,拧出一点点,涂在太阳上,然后把涂胶水的一面牢牢贴在画上。瞧!这下再也不会跑掉啦!固体胶帮了我们的忙,千万别忘了帮它拧回去,把帽子盖上。

(二)学习在不同方位粘贴小花

1.师:除了我们小朋友喜欢太阳,看!还有谁也喜欢太阳呀?(小花)都是些什么颜色的小花呢?(红、黄、蓝)

2.教师示范粘贴小花。

(1)师:瞧,小花在和太阳公公捉迷藏呢!看看红花宝宝想藏在太阳公公的哪里呢?(下面)我们请固体胶帮帮它的忙。

(2)师:黄花宝宝藏在太阳公公的哪里?(上面)

(3)师:太阳公公的旁边还没人藏呢,请谁藏在它旁边呢?(蓝花宝宝)谁来帮帮蓝花宝宝的忙呀?(请个别幼儿粘贴小花)

(三)教师示范绘画光芒

1.出示半成品范例,创设游戏情境,引导幼儿用线条表现太阳的光芒

师:好多小花都来和太阳公公玩游戏啦!太阳公公要去找它们啦,找呀找,找呀找,找到红花手拉手。

教师边讲边用红色蜡笔将太阳公公和红花宝宝连接起来。

2.教师依此方法示范蓝花、黄花。

3.师:还有谁没有拉好手呀?

请一位幼儿上前尝试帮它拉手。

(四)幼儿操作

1.教师出示范例二。

师:太阳公公找到了所有的小花,拉好了它们的手,一幅太阳小花捉迷藏的图呀就完成了,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幅?

2.教师讲述方法。

记得先要把大大的、圆圆的太阳贴在天空中,再让小花藏在太阳的上面、下面和旁边,用红色蜡笔帮太阳公公找到它们,让太阳小花手拉手。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三、展示,讲评

1.展示幼儿作品。

2.师:太阳公公有没有和小花都拉好手?

3.讲述其中一张没有拉好手的画,提醒幼儿要注意将每一朵花宝宝都和太阳公公拉好手。

4.师:今天,我们用红色给太阳公公和花宝宝拉手,下次我们还可以用五彩颜色来拉手。

捉迷藏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聆听乐曲《捉迷藏》,感受活泼欢乐的音乐形象、体验歌曲充满童贞幻想的情绪。

2、过程与方法:在听、动、演、创的过程中表达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3、知识与技能:知道钢琴是一种键盘乐器,感受钢琴的音色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乐曲《捉迷藏》欢快的情绪。

2、了解钢琴的音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乐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初听乐曲《捉迷藏》

教师提问:你们听一听乐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生回答

二、复听乐曲

1、教师提问:哪位同学听出来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学生回答:钢琴

2、复听乐曲《捉迷藏》分段聆听

第一乐段:

教师提问:这一乐段强弱变化是什么样的?给你什么感觉?

生回答

再次聆听第一乐段,请你们跟着音乐画旋律线

生:画旋律线

演唱主题旋律

第二乐段:

教师提问:第二乐段与第一乐段有什么不同?音乐是更快还是更舒展?

生回答

再次聆听第二乐段并跟着谱子唱主题旋律

第三乐段:

教师提问:你们听一听这段旋律和哪段旋律相似?

生回答

三、完整聆听

再次完整聆听乐曲

教师:请你们跟着音乐做一做动作生跟音乐律动找几个表演好的同学带着其他同学一起表演

四、分组表演

跟音乐表演孩子们玩游戏,捉迷藏的场景

《捉迷藏》 教案 篇7

一。设计思路:

通过前几次的玩色活动,如手指点画“小花”和制作“匹萨饼”,初步激发了孩子对色彩的喜爱,孩子对玩色活动也产生了一定的兴趣。这几天,有小朋友一直对我说:“朱老师,我们好久没玩颜料了,我想玩颜料。”根据孩子的兴趣需要,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这也符合课程精神。本次活动以水粉脱色的奇特效果(即油水分离)来进一步提高对玩色的兴趣。

二。活动目标:

1.进一步激发宝宝对色彩的兴趣,感受油水分离的特殊效果。

2.在玩色游戏中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材料柜(内有吸管,用白色蜡笔画过各种小动物的宣纸)稀释的各色水粉颜料、抹布等。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启发谈话,引起兴趣)

1.师:上次玩具宝宝和我们小(2)班的小朋友做了“捉迷藏”的游戏。大家玩得高兴吗?(高兴)。它们有的藏在桌子底下,有的藏在玩具橱里,有的藏在电脑后面,我们小(2)班的小朋友都很聪明,都能把它们找出来。

2.今天,动物园里来了许多小动物要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你们想不想?(想),你们猜猜看小动物们藏在哪里呢?是哪些小动物呢?(幼儿讲讲说说)

(二)讲解示范

1.师:朱老师也想知道这些小动物到底藏在哪里?小朋友,前几天外面下了一场雪,小动物们告诉朱老师,它们就藏在雪地里,这么大的雪地,朱老师也不知道小动物到底藏在什么地方?我们请吸管宝宝来帮忙。吸管宝宝一个人找来找去也找不到,吸管宝宝请来了颜料妹妹,这是谁呀?(出示后让幼儿讲这是红妹妹,这是绿妹妹,这是黄妹妹……。)

2.教师边示范边说:吸管宝宝先到红妹妹家。红妹妹说:吸管宝宝,你要带我出门,先亲我一下。(重点强调:小朋友,你们看好、看好,叭的一下。)大;考吧。幼,师网出处吸管宝宝亲了红妹妹,红妹妹就跟着吸管宝宝来到了雪地上,来找小动物。找完小动物吸管宝宝要回家了,它说:小(2)班的小朋友我刚才请的是红妹妹,我要回到红红的家。

吸管宝宝又要请黄妹妹帮帮忙,你们看,吸管宝宝先亲亲黄妹妹,叭的一下,黄妹妹就跟着吸管宝宝来到了雪地上来找小动物啦。

呀!还是没有找到,再来亲亲蓝妹妹……。

……

小动物找到啦!是谁呀?(小狗)漂亮吗?(漂亮)

噢,朱老师知道了,原来到雪地上找小动物有一个小小的秘密:要多请几个颜料妹妹,颜料妹妹请的。越多,小动物越高兴,它就出来和你们做游戏。

3.请个别幼儿上来试试,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吸管、手指的关系)

(三)幼儿练习

现在藏在雪地里的小动物都等着你们和它一起做“捉迷藏”的游戏。你们轻轻的走,小心,雪地上很滑,慢慢走,找小动物时你可坐、也可站着。

(四)观察指导

1.指导幼儿手指按住吸管,多请几个颜料妹妹来帮忙。(吸管宝宝没到颜料妹妹家你想亲亲颜料妹妹,颜料妹妹是不会跟你走的。一定要先到它的家,再亲它一下,然后,颜料妹妹再跟你走。

2.千万要注意,吸管宝宝带着颜料妹妹找小动物找累了,想回家,你一定要送它到自己的家,千万别搞错,否则,它们会打架的。

3.颜料妹妹找过的地方就不要找了,到白白的雪地里找。

(五)交流分享

你找到了吗?你找到了什么小动物?把你找到的小动物告诉你旁边的好朋友,或者告诉客人老师听,这小动物的名字叫什么?它的家在哪里?它喜欢在水里?还是天上的?还是……

(六)延伸活动

刚才有一个小朋友告诉我,他请了黄妹妹和蓝妹妹,它们你亲亲我、我亲亲你就变成了绿妹妹。等会儿你去试试黄妹妹和红妹妹亲亲会变成什么?蓝妹妹和红妹妹亲亲会变成什么?

(七)反思

本活动是主题活动——我和动物做朋友的一个子活动。从活动的设计来看,是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整个过程以情景化的游戏形式贯穿始终,幼儿犹如身入其景。活动以我和小动物“捉迷藏”为主线,在前几次手指点画、海绵印画的基础上,采用吸管和水之间的物理的原理,通过“玩色”的游戏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色彩的兴趣,感受油水分离的特殊效果。特别是老师用故事情景化的语言——“吸管宝宝亲亲颜料妹妹”让孩子来到雪地上找小动物时,孩子们此时进入了角色,完全投入到了游戏之中。我觉得:这就是活动成功之处。另外,我觉得在设计活动时,要考虑孩子已有的经验,不光要做好物质上的准备,而且为活动要做好生活经验等各方面的准备。同时,小班的幼儿思维带有明显的形象化,所以教师的指导语言一定要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进行精心设计。活动最后的延伸是对幼儿整个活动的提升,让孩子带着问题,在以后的活动中进一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