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公开课教案(优秀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搭石公开课教案(优秀5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搭石》教案 篇1
一、揭示课题
出示图片,介绍作者的家乡,引入课题,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读准,并思考,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
2、交流:
(1)知道什么是搭石吗?用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指名读,出示句子。
(2)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是怎么样过溪的?
引读:人们出门工作,必须……
人们走亲访友,必须……
如果没有搭石,家乡人们的生活怎么样?(麻烦、累)
(3)再齐读课文写“搭石”的句子。
读了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
生1:方便
生2:不仅方便,而且增加了邻里友谊。
生3: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三、研读体悟
1、默读2-4自然段,找找家乡人走搭石的景象,想想是一幅怎么样的画面?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指名读词语。
像搭石一样练读课文。
什么叫“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是什么样的?(有感觉,把我们带到了画前,谁能把我们带到画里?)
谁能读出诗一样的味道来?
指名读,齐读。
2、这一行人走出了音乐美,的确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一行人走是风景,那么两个人面对面走又是怎么样的呢?
找到相应的句子。指名读。你体会到了什么?(心灵很美,是一种互相谦让的美)
让我们再来一起感受一下这种美吧!齐读。
3、如果碰上青年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么样的情景呢?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仔细读,哪个词语在你心中轻轻一擦?(理所当然,伏)你们都有自己的读书感受。
理解“伏”。在甲骨文时代,狗是最忠实的,那样虔诚,那样恭敬。我们的祖先就这样造了这个字。
我现在是老人,谁来当当年青人?过了溪后,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不需要)为什么?(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听了你们的回答,我想这个老人年轻的时候一定也伏下身子帮助过别人,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当这个年青人老了的时候,也必然会有人去背他,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通过这个“伏”字,你感受到了什么?(透过这个“伏”字,我们也看到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4、拓展:
假如残疾人来走搭石?假如……
有很多的假如,家乡的人,也把它当作理所当然的事吗?
咱们写一写吧,想一想后再写多好!
四、课堂结语
也许有一天,家乡会铺上桥,建上路,也许搭石有一天会消失了,但是搭石的美,会永远留在每一个人的记忆中!
《搭石》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理解词语“协调有序”;理解句子“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连接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一心为他人着想、热情谦让、尊老爱老的品质,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体会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的习惯与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对课文的阅读中发现美、感受美,领悟作者通过平凡事物反映美的表达方法,并试着练笔。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懒惰 俗语 平衡 联结 清波漾漾 理所当然
山洪爆发 溪水猛涨 脱鞋绾裤 风景
2、指名读,齐读
3、看第二组最后一个词语“风景”,你觉得前面的几个词描绘的是风景吗?一提到风景,你会想到什么?
4、导入:说到风景,我们会很自然地联想到那些环境优美的地方。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搭石”(指名说)
搭石,普普通通的石头而已,好像谈不上什么美不美,那作者为什么说它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在这样的风景中,流淌着的又是怎样的美呢?这风景不但需要我们用眼睛去欣赏,更多的是用我们的心灵去感受。
二:细读课文,感受美
让我们默读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看看你从课文的哪些句子能够感受到它是一道风景,就把这几句话画下来,多读几遍。
(一)、摆放“搭石”,感悟行为美
出示句子(1)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自由读句子,你体会到什么?你是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能具体谈谈吗?
找关联词,用“无论……只要……一定……”写句子
无论刮风下雨,只要是上班时间,妈妈一定--------------------------
请你想想,“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这儿的“踏”,是怎样地“踏”?
(小心翼翼 专心致志 是全神贯注 是试了又试,踩了又踩地“踏”。 是一心想着别人安全地“踏”。)
这风景美在哪里?(乐于助人)板书:整 助人
(二)通过“搭石”,感受协调美、心灵美
1、出示句子(2)——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你脑子里联想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读。)
读后交流——
(1)理解“协调有序”。什么叫“协调有序”?
在这段话中,哪些语句在解释“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是啊,一行人走搭石,前面的刚抬起脚来,后面的就紧跟上去,谁也不抢路,谁也不突然止步,这叫——协调有序。
在我们的课文里,有的词语意思,上下文就已经告诉我们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2)你的脑子里浮现了怎样的画面?(一副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有节奏的“踏踏声”,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好一幅美丽的的图画。)
师:这儿描写的是乡亲们通过搭石的情景。(板书:有序通过)你能通过你的朗读把这和谐美好的画面再次呈现在我们眼前吗?
(自由练读——指名读、评、师范读——齐读)出示:
每当
上工、
下工,
一行人
走搭石的时候,
动作
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
抬起脚来,
后面的
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通过同学们的朗读,老师看到了一道和谐的美景图!板书:走 和谐
2、谦让助人:总会 止步、理所当然
出示句子(3)——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从这里你读出了什么?从哪个词看出来?
师:什么叫“理所当然”?(本来就应当这样。)
师:这里是说家乡的人们把什么看作理所当然的事?(自觉帮助老人。)
师: “人们”指一个、两个人吗?(所有人,每一个人)
师:现在,你从“理所当然”一词里读懂了什么?(每一个人都把尊老爱老当成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板书:谦让 敬老
延伸理所当然之美:其实在作者眼中,理所当然的美并不只这一件?
四、全课小结
师:读到这,你觉得这搭石还是普通的石头吗?那它是什么?
(乡民们一颗颗善良的心,联结乡亲们美好情感的纽带,家乡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师: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这搭石任人走、任人踏,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无怨无悔,就像这里的人们,其实这搭石就是善良可爱的乡亲们,乡亲们就像这普普通通的搭石,让我们饱含赞美之情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出示句子(4):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接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齐读
五、升华延伸
1、普普通通的搭石在作者的眼中是这么的美,所以正如法国大雕塑家罗丹所说:生活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我们身边有这样的风景吗?交流
2、出示图片
3、写一写生活中的美: 我见到的美
美,就在我们身边。同学之间、邻居之间、人与人之间,有多少互相关心的事啊!这些小事,并不起眼,但让人感动。你能选一件写一写吗?
4、赠送名言
“爱之花开过的地方,生命并能欣欣向荣。——梵高”、
“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得黑暗。——罗曼。罗兰”、
“人生是花,而爱是花的蜜;爱是自然界的第二个太阳。——雨果”。
板书设计:
搭石
摆 勤劳
整 助人
走 和谐
让 谦让
背 敬老
搭石公开课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课前准备:
ppt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诗、揭题、简介
1、出示一节小诗
故乡是大真大美,
故乡是大音大象,
故乡的每一块的石头,
也像明珠闪光!
自由读、指名读,读着读着你觉得在作者心里,故乡是怎样的?(学生自由说)
小结:同学们真会思考,从简短的一节小诗中读懂了那么多。那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对这位作者叫刘章。(课件出示刘章的照片)有人称他是农民诗人,因为他从小在农村长大,后来又回到农村工作,在那里生活了13年。山乡的人物,燕山的草木,田里的庄稼,农家院里的瓜果蔬菜、猪驴牛羊,乃至溪头的一砖一石,都能涌入他的笔端,生发浓浓的诗意。他还特地为故乡的搭石写了一篇文章——《搭石》,请伸出手 和老师一起写题目,搭石要写得稳稳的。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老师检查一下,请读词语。
出示:山洪暴发 溪水猛涨
①指名读。
②读着这两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预设:A、我仿佛看到了洪水很大。——哪个字让你有很大的感觉?(暴)B、仿佛看到溪水长得很快、很高。——哪个字让你有很快的感觉?(猛)
同学们,真能干!能用读词语抓关键字想象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出示:间隔 联结 平衡 谴责 懒惰 平稳 俗语
①指名读。
②谁能说说“谴责”的意思?(责怪)责怪就是谴责的近义词。联结(找近义词) 懒惰(找反义词)
对,给词语找近义词或反义词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出示:清波漾漾 脱鞋绾裤 协调有序 人影绰绰
指名读词语。
2、读长句子,检查朗读。
词语会读了,那课文会读吗?老师选择了几个长句子,谁敢挑战,读一读?
句子一: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了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句子二: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句子三: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指读长句子,正音,指导读正确、读通顺。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长句子读正确、读通顺了,老师相信大家读课文肯定没问题,《·》现在请你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1)学生读课文。
(2)交流:
预设:课文写了每年秋天,家乡的人们都要摆搭石。
课文写了人们上工、下工要从搭石上经过。
课文写了人们过搭石要注意平衡。
……
同学们你们真会读书,粗粗一读就知道了这么多。刚才,大家都提到了一个词“搭石”,那什么是搭石呢?请大家再读读课文,找到文中的句子。
四、细读课文,感悟美好心灵。
1、细读“什么是搭石?” 感悟美好心灵。
(1)交流:
出示句子: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指读句子。
能看着书上的插图说说“二尺左右的间隔”的“间隔”就是——距离。
齐读句子。
(2)体会搭石的重要。
这就是搭石,透过这一块块石头,你又想到了什么?老师在读课文的时候,一边读一边想,想到了许多许多。比如读到“进入秋天,天气变凉”这里,我就想到人们为什么要在这时候摆搭石呢?你能读读课文,帮助老师解决吗?
预设:A、“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洪水会冲走原来的搭石,或者把搭石冲得不平稳了,所以人们要在汛期过后的秋天重新摆搭石。
通过师生交流理解“汛期”——江河定期性水位上涨的时期,一般在每年的五六月到九月。这段时间,因为受梅雨、台风天气的影响,多下雨天气,江河溪流容易上涨,引起“山洪暴发”、“溪水猛涨”。
“山洪暴发”、“溪水猛涨”那可是很猛、很凶的,你能 这种感觉吗?
人们为什么要在这时候摆搭石呢?还有别的原因吗?
B、“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很不方便,所以要摆搭石。
请你把不方便的感受送进句子里,读一读。
师生对话,体会搭石的作用:
山洪过后,人们出工要——生:脱鞋绾裤
收工要——生:脱鞋绾裤
赶集要——生:脱鞋绾裤
访友也要——生:脱鞋绾裤
来来去去都要——生:脱鞋绾裤
这样不停的脱鞋绾裤,真是——麻烦呀!
一旦到了秋凉之后,溪水变得冰凉,人们就——生:没法通过这条小溪了。所以——(生读句子)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而有了搭石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无须脱鞋绾裤。
人们为什么要在这时候摆搭石呢?还有别的原因吗?
C、“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的小溪,五六个小村庄分布在小溪的两岸。小溪的流水常年不断。”我从这里感受到了人们来来往往都要从小溪经过,如果没有搭石,那天凉的时候,人们过小溪就会不方便了。
是啊,搭石成了家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已经和乡亲们的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所以——(生读句子)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3)感受人们的用心。
是呀,我们边读边想,就想出了这么多,帮助老师解决了问题,还知道了乡亲们的生活离不开搭石。请你再细细地读读这句话,一边读一边想,你还会想到些什么?
预设:
A、我从“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找石头,想到了人们很善良。因为水深的地方,要用大一点的石头,水浅的'地方,要用小一点的石头,那么露出水面的石头才会差不多高,人们走起来才会稳定、安全。(板书:善良)
多棒的孩子呀!真会思考!能扣住细节来学习。你能读读这个句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吗?(强调“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
B、我从“平整方正的石头”想到了人们很关心别人。如果用不平整方正的石头,别人走起路来会摔跤。(板书:关心)
你可以强调这个词读出自己的感受。
C、我从“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想到了人们的细心。因为如果距离远了,有的人会跨不过去,距离近了,人们走起路来有些不方便,而二尺左右的距离可能刚刚合适。
你真会思考,能从课文的细节描写中思考问题,了不起!
也请你读读这句子,表现乡亲们的细心。
D、“让人们从上面踏过”,使我想到了人们摆搭石是为了别人,很关心别人。
真是善解人意的孩子啊!把你细腻的心思读出来!
齐读。
小结:每年,人们都要自觉地、用心地摆搭石。我们从搭石的细节中感受到了人们美好的心灵。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你认为哪个生字需要给同学们提个醒的?(暴、猛、惰、衡、序)范写
2、学生书写
六、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描写的美丽画面。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词语
2、说说什么是搭石。
二、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反馈,出示句子: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是呀!这普普通通的搭石,却……出示句子:“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齐读,你见过哪些风景?(引导学生用美好的词句来说美景)
2、再次默读课文,看看搭石都构成了哪些画面?(旨在引导学生概括每一段的段意)
老人修搭石
紧走过搭石
礼让在搭石
3、那么请你潜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去细细地体会第二自然段老人修搭石中体会到哪些美?用心默读,有什么体会可以写在旁边。
交流:
A 、“上了点年岁的人……”
1、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无论怎样急着赶路”,他会遇到哪些急事?(上班、看亲戚、送友人、下田干活……)
所有这些事情都可能碰到,但是——生读句子: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
请问你这位上了年纪的人,这时,你为什么这样做呀?
当老人发现了不平稳的搭石,他想( ) ,当老人摆好了搭石,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满意离开时,他想( )。
(想到:赶集的青年、抱着孩子的妇女、放学回家的孩子、腿脚不便的老人)
(我担心搭石踩得不平稳,乡亲们会跌进水里的!)
多好的老人呀!想着别人。
(我也是向着要把搭石踩得很稳固,不让后面经过的人跌跤的)
多负责的老人呀!一心想着别人。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生齐读句子
小结:只有这种一心为他人着想的、无私、有爱心的优秀品质才会有这种举动。
齐读。
课件出示句子:
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
交流:我从“早早摆放好”想到家乡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搭石,人们非常勤劳。(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我从“谴责”、“懒惰”想到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搭石,如果没有就会被人谴责,也看出人们非常勤劳,厌恶懒惰。(请用朗读表达你的感受。)(板书:勤劳)
B、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这是一行人在走搭石呢,让我们先来走一走吧。家乡的人们,你们有什么要提醒他们的吗?
2、我们再来看家乡的人们走搭石吧。请读,你觉得哪儿最美?
(1)“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看图理解,说说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2)“协调有序”,情境理解“协调有序”。
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指名回答)
你们说的真好,我们也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好吗?(指六组学生前面的 后面的……)咱们和着读一读好吗?
现在 我们在哪里了?(搭石上)搭石不好走啊,走不好会掉进水里的,有信心走好吗?(有)那我们就开始吧!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的协调有序!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语速渐快)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语速再快)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生:轻快的音乐!像——生:轻快的音乐!
我们继续走在搭石上女生走在前面,男生走在后面。
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语速渐快)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语速再快)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
没有人踩脚,没人落入水中,有人在指挥吗?(没有),没有人指挥,又那么默契,那么有序没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
一行人踩着踏踏的音乐,协调有序地走在搭石上,水光人影两相和,如诗如画。这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美,也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啊!谁能读出这种美?
(3)全班朗读。清晨,晨雾还没有散去,勤劳的人们早早地出工了,请读。傍晚,夕阳洒下了最后一缕光辉,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回来了,虽然很疲惫,但脚步仍是那轻快的踏踏,请再读。
示句子: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齐读)
C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D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理解“伏”,(做动作)年轻人,当你背着老人过了小溪,你需要得到老人的回报吗?需要老人对你说谢谢吗?为什么?是啊,每一位老人都像是自己家里的老人,尊敬他们是理所当然的事。
(2)透过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体会到了什么?把你体会到美读出来吧!
示句子: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齐读)
(3)拓展。家乡人把尊老、互相谦让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情,那么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课件出示)每天来走搭石的人还有很多。
假如遇到怀抱婴儿的母亲来走搭石,家乡的人们会( ) 。
假如遇到孩子来走搭石,大人总要( ),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遇到扛着一大包行李的外乡人来走搭石,( )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 ),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示句子: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齐读)
小结:刘章爷爷在哪里工作了13年,每年有200多天走在搭石上,他时常看到这一个个感人的细节,那么,熟悉的搭石仅仅是普通的石头吗?
示句子: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 )风景。
此时的搭石是一道充满谦让美、尊老美的风景(板书:谦让美 尊老美)
这些都是我们看到的美,课文中还有我们看不到的美,(点击课件: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这就是搭石)
4、感悟最后一自然段。
A、走出这些美丽的画面,你有什么感想?
B、假如你是一块搭石,你想对家乡的人们说什么?
C、家乡的人们,你想对搭石说什么?
D、把你对搭石的感激之情,对家乡人们的赞美之情读出来吧!
四齐读课文
也许有一天,小溪上会架起一座座小桥,家乡的搭石消失了。但搭石会永远留在刘章爷爷心中,永远留在家乡人们心中;搭石带来的美丽的风景,美好的情感会代代传承下去。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再次去体会搭石带给我们的美。
四拓展感悟
听故事《一个承诺》,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像搭石一样平凡的事物,也时刻发生着很小却很美的事,你能说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感受到的美吗?
口头交流。如若学生一时发现不了,抛砖引玉:如一只笔,很普通,但是联结着同学之间的情谊。当有你忘了带笔的时候,周围的同学纷纷愿意借给你。再如一只碗,当你回到家,妈妈给你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饭,当你生病的时候,妈妈给你送上一碗药。这个碗,联结着母子情深。又如日记本,当你有心事时写在日记本上,老师给你排忧解难。这日记本联结着师生之间的情谊,
1、动笔书写。交流。
板书设计
搭石
风景
景美 人美(勤劳、和谐、谦让、尊老)
搭石公开课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优美的句段“每当……”。
2.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身边平凡的事物,表达真实情感。
教学过程:
一、母语三分钟
师:一些普通的事物,在艺术家的眼里就有了思想,有了灵魂。不仅图画如此,请看:
1.诵读《山》“山很有风度,站得脚酸了,都不说一句话。”
2.《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师:婀娜的杨柳,漫天的大雪都引起作者对故乡的思恋。一块普通的石头上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这节课我们以《搭石》一课为例接着学习第七单元——学习关爱。
二、引导质疑──体验美
1.默读课文,寻找美丽风景。(依据学情,重点感悟)
师:上节课,刘老师带领大家统读了本单元的课文,还布置大家按课后第二题的要求去寻找那些藏在字里行间的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美。完成了吗?现在咱们交流一下?
(精心摆放搭石;老人调整石块;一行人走搭石;同时过溪,招手礼让;偶遇老人,背负过溪。)(依据学情,重点感悟)
预设一:摆搭石,助人美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才肯离去。”
(1)了解什么是搭石。老人在干什么?
(2)朗读体会美。
师: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自己体会到的美吗?你想象出那幅画面了吗?
(3)复述提升美。提示:“无论……只要……一定……再……直到”;看图复述。
师:急着赶路的老人,只要发现搭石不稳,就会停下匆匆的脚步调整搭石,他一心为他人着想,助人,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预设二:走搭石,和协美。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1)学习“协调有序”。①什么意思?在课文中找找什么是协调有序?
结:理解词语的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
②学习“序”。组词;释义:《说文解字》中说“序,东西墙也。”;书写。(庭院围墙的拱门,进入家园的第一道门。予就是放行的。意思。)
(2)积累“人影绰绰”式词语。
朗读词语。积累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类型的词语。
(3)体会美。你从哪儿体会到了美?你能读出美吗?反复创设真实情境,深入体会画面的美,相机指导朗读。变换文字的排列,读出诗的韵味。
师: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诗情画意,和谐,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出示名言:艺术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预设三.走搭石,敬老美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伏:出示字的演变。造字本义猎手带猎狗隐蔽狩猎。
2.说话训练:假如……总要……理所当然……
师:一个个理所当然代代相传,无声的教育,构成了家乡的一道亮丽风景。
诵读名言:艺术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预设四:走搭石,礼让美。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才相背而行。”
过渡:搭石上有美,搭石上有情,礼让,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刘章爷爷将自己写作搭石的前前后后也写成了一篇文章《写作搭石的前前后后》,打开自读课本上,你能找出课文描写的这一幅幅画面吗?
三、拓展延伸──巩固美
1.学习《写作搭石的前前后后》中“当我见到人们……”一段。
师:人们挤公交的杂乱无序与乡亲们走搭石的协调有序形成了对比,所以,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2.朗读《搭石》结尾:“一排排搭石……”
师:作者当年一天要走64回搭石,他记住的是乡亲们之间的那种互相关爱。默默奉献的精神啊!再读结尾。
师:作者就是从一件很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了美。我们的周围也有很多这样平凡的事物让我们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感悟美、记录美。
四、布置作业——升华美
1.熟读课文《卡罗纳》解决2个问题:①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是怎样做的?用笔画下来。②这些平凡人的身上哪些平凡的、细小的举动让你感动?说一说你从大家的言行中受到什么启发?
2.阅读《爱的教育》中的《小石匠》一文(自读课本)。
五年级《搭石》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汛期、清波漾漾”等词语。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
3.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重点:
让学生们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题。
谈谈对搭石的了解。通过预习,你对搭石有哪些了解?
二、学习字词,走进课文
1、抽读生子
2、读“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荡漾理所当然联结”、
三、小组合作分段学习讨论
(一)学习
自读本段,你明白了什么?人们是怎样挑选、摆放搭石的?找出文中的词语理解体会。
“平整方正”是为了让人们按照“两尺左右”的间隔均匀摆放是为了从中感受乡亲们的善良、质朴。
(二)、学习2——4自然段。
在这美丽的山村,搭石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睁大眼睛发现美、一起来欣赏美。
1、指名分段读二三四自然段,边听边想象,说说你都见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
2、生谈自己发现的美(1)老人及时调整搭石。 (2)一行人协调有序地过搭石。
(3)两人相遇,招手礼让;遇见老人,背负过溪。
3、欣赏第一幅:读段落想象,老人踩到不稳的搭石会怎样想,表情、动作会怎样?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
讨论后表演有感情地朗读。
4、欣赏第二幅:听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理解“紧走搭石慢过桥”,进一步感受乡亲们相亲相爱,生活默契,所以动作协调。配乐感情朗读,读中体会美好情感。
5、欣赏第三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拿起笔发现美、寻找美。然后各抒己见。重点体会“理所当然”感悟每一位乡亲都是这么做的,都具有无私奉献精神。
四、用朗读和讨论来理解最后的情感升华。
在反复的朗读中,悟出无私的搭石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