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夏感教案最新7篇正文

《夏感教案最新7篇》

时间:

《夏感》用热情洋溢的语言,详细的描绘了夏日里大自然的景象和人们生活、劳作的情状,把读者带进了一种美好的意境。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夏感教案最新7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夏感》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诵读课文,感知内容,理清思路,体会情感。

2、过程与方法: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尤其是比喻和拟人句),注意对比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夏炽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强化诵读,感知内容,理清结构,把握情感。

三、教学难点:体会文章善于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注意对比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导入

1、听一段有关夏天的音乐。然后请同学们看四季图,说说最喜欢哪个季节,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教师提示:不同季节有不同的内涵,春有春的风情,夏有夏的韵律,秋有秋的色彩,冬有冬的个性。每个人的人生阅历、生活体验、认知能力和审美情趣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感悟。

在当代著名作家梁衡的眼中,“夏”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梁衡先生的散文《夏》,看看梁衡先生对夏有着怎样一种情感。

(设计意图:利用课前放一段音乐可以使学生有进入夏天的感觉。调动他们对四季尤其是夏天的兴趣。)

(二)落实基础

1、配音乐读: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朗读的语音、语速、语调、节奏、重音与情感)。在朗读过程中老师播放一些课文中描绘的图画。

(设计意图:学生可以一边听课文一边对课文内容有具体直观的了解。这样可以尽快熟悉课文。)

2、检测字词并齐读两遍:

芊芊(qiānqiān)黛色(dài)磅礴(pángbó)匍匐(púfú)迸发(bèng)澹澹(dàndàn)

(设计意图:生字词是基础,训练学生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老师及时检测。)

(三)整体感知:默读课文,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作者眼中夏天的的特点是什么?(紧张、热烈、急促)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景致的?(夏天的自然景色;夏天的色彩;夏天的旋律)

3、作者对夏天怀有怎样的情感?(作者对夏天、对劳动者的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有针对性的三个问题就可以让学生比较全面的把握课文内容及作者思想感情。让学生理解夏天的特点,特别是要找具体的句子,并体会对比手法的作用。)

板书小结:

紧张

夏之景:景美

夏感热烈夏之色:五彩缤纷

夏之人:人勤

急促

(四)语言品味。

学生讨论:选出你最喜欢的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你推荐的理由。

(设计意图:自由的品评语言对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很有好处。老师给出一个示例这样学生在鉴赏时就更容易表达了。)

(五)拓展延伸:

1、关于四季的古诗还有哪些?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积累名句。)

2、仿写:仿照以下句式,结合课文或发挥想像,写一写“夏之色”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夏之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品味语言之后,让学生想像心中的夏,然后进行仿写,这样达到了讲练结合的目的,对提高写作水平也大有裨益。)

(六)总结全文

(七)作业:你家乡的夏天美吗?试用一段优美的文字对你家乡的夏天作一番描绘。

《夏感》教学设计 篇2

一、教材分析

《夏感》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散文,这单元都是声情并茂的优美篇章,《春》、《济南的冬天》《夏感》和《秋天》,这四篇文章为我们展示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本文写夏,以热情洋溢的语言,以具体刚劲细致的笔触尽情描摹,表现出作者对夏天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学习本文,不仅可以让学生欣赏名家精美的语言,还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夏天、热爱自然、热爱劳动生活的感情。

二、学情分析

对于我所带的初一学生,务实基础,掌握基本的文本分析方法和语言赏析技巧是学习的重点。

刚上初中的七年级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毕竟知识储备和生活经历有限,因此需要老师创设情景,帮助学生在充分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悟情感。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和本单元要 “注重诵读,理清思路,将整体感知与抓住重点深入理解有机结合起来”的要求,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感受夏天的特点

2、 体会作者的感情。

3.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

重点、难点

学会鉴赏语言和组织运用语言写景抒情。

四、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听梁静茹的《宁夏》设置情境,“知了也睡了,安心的睡了,在我心里面宁静的夏天”,宁静的夏天,优美的旋律,夏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呢?带给人什么感觉呢?(生答)

夏天是阳光炽热,夏天是雷雨忽至,夏天是接天莲叶,夏天是麦浪飘香,夏

天是如此的多姿多彩,让我们走进梁衡的《夏感》,感受夏天的精彩。(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激趣导入的方式很多,以音乐的方式入题,既把握了本课“夏感” 的主题,又使课堂气氛很快被煽动起来,让每一位学生在愉快的旋律中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作者简介和基础强化

PPT呈现

1、梁衡:当代作家。1946年出生,山西霍州人。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

2、芊芊细草 黛色 主宰 磅礴 春华秋实 挑 匍匐 澹澹 闲情逸致

(环节说明:作者简介和字词教学往往使课堂缺乏活力,但这个环节一旦缺失基础知识强化的目的就达不到,所以以多媒体形式辅助教学可以省时省力。但要注意的是,作者简介一定要简,字词部分读音和书写要略作强调)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PPT呈现问题

1、你是怎样理解文章标题的?作者眼中的夏天有何特点呢?

生思考后作答

教师点评并明确:“夏感”是对夏天的感觉和感受;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是作者对夏天的总体感受。 (教师板书:紧张、热烈、急促)

2、你在文章中读到作者的情感了吗?

生思考后作答

教师点评并明确:作者在文末直抒胸臆“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强烈地表达了热爱赞美之情。

教师指导学生感情饱满地大声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感情,表达出“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的情调、语调。

(设计说明:默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教师事先设置问题让学生在默读中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对文旨句的阅读予以强调,感受作者的感情)

(四)跳读把握,理清思路

学生再次阅读课文,以跳读的方式把握文章内容,感受行文思路,教师提出问题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的?你感受到作者的行文思路了吗?

学生阅读、思考、作答,不足处互相补充

教师点评并予以归纳:作者抓住了紧张、热烈、急促的感觉,从夏天的景色、色彩、旋律三个方面行文,整篇文章思路严谨而流畅,开篇点题,中间分三层来写,分别照应“紧张”“热烈”“急促”,篇末直抒赞美与热爱之情。这样的行文方式使文章很有条理,井然有序,这对我们写作极有启示作用。

(设计说明:此环节耗时不长,着重让学生感知作者的行文思路,在思考中感受文章严谨的结构,以期在写作时结构的设计上能得到借鉴启示启示)

(五)精读课文,赏析语言

PPT呈现

问题:选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点拨指导:分析语言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

1、修辞的角度;(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等)

2、遣词造句的角度(动词,形容词生动运用、长短句交错对称等)

3、感官的角度(视觉、嗅觉、听觉等)

4、表达方式的角度(描写、议论、抒情等)

范例说明: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比喻形象地表现从暮春到初夏、盛夏的发展过程,新奇形象朴素自然;调动视觉感受,从形、色对比中突出夏蓬勃的生命力。

学生互动讨论,以“你问我答”的方式交流,教师下课堂予以指导

学生展示讨论成果:两组

教师点评作出总结:分析语言一定要找好角度,由对语言的分析可知本文语言生动、准确、表现力强、呈现出一种刚性气质。

(设计说明:本课难点较易突破,重点即为语言赏析,语言的赏析很多学生找不到切入点,教师在这方面就要予以具体的指导,引导学生抓住切入角度进行赏析,学生掌握了方法,以后的语言教学就能事半功倍)

(六)图片欣赏,探究“情”

PPT展示图片,说说本文还表现了怎样的感情?

学生自由讨论,选两组展示探究结果

教师总结:对夏天充满“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的赞美;对“在天地间升腾”的力量的惊叹;对田间地头“蓬蓬勃发”生命力的讴歌;对“浸在苦涩的汗水里”的农人的敬意;对这种充满激情火热的黄金生活的向往……

五、作业布置

品味描写春之色、秋之色的语句,仿照这个句式,结合课文的内容或发挥想象,写一写“夏之色”与“冬之色”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老师示例:夏之色为晶莹的蓝,如蓝天,如海浪,充盈着清凉。

冬之色为清冷的白,如冰雪,如梨花,满含着纯净。

夏之色为热的白,如沙滩,如船帆,充满着烈日的豪情。

冬之色为冷的灰,如枯枝,如铅云,标志着终极之后的空虚。

《夏感》教学设计 篇3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3、品味优美句子。

4、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二、自主探究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黛色( ) 贮满( ) 主宰( ) 蒸腾( )

迸发 ( ) 绷紧( ) 芊芊( ) 澹澹( )

匍匐( )( ) 磅礴( )(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烘烤 勃发 春花秋实 B. 蒸腾 终极 轻飞慢舞

C.主宰 旋律 承前起后 D. 迸发 遗憾 春花秋月

3、选词填空。

(1)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 (激烈 急促 急切)的旋律。

(2)火红的太阳 ( 照 晒 烘烤 )着一片金黄的大地。

(3)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

(滚动 走动 飘动),在天地间升腾。

(4)我却要大声 (夸奖 赞美 称赞)这个春与夏之间的金黄的季节。

4、解释下列词语。

灵秀:

融融:

轻飞曼舞:

春华秋实:

闲情逸致:

5、填空。

(1)《夏感》一文的题材是 ,作者是 ,当代 。

(2)“田家少闲月,五月人更忙”,诗句出自 代诗人 的诗《 》。

(3)本文开头简洁明了地写出了夏天的总体特点: 。然后作者以多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夏天的自然景色之美、 和劳动者的勤劳之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夏天的 。

三、合作交流

1、在作者的眼中,夏天有哪些特点?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的景致?试概括本文主旨。

2、作者为什么不歌颂春花秋月,而要赞美这充满紧张、热烈、急促旋律的夏天呢?

3、文章中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来,并做简要分析。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拥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 )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 )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 )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它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溶溶,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一组词语,恰当的是( )

A.垂直 顶着 悄然生长 B.长着 结着 默默前行

C.挑着 举着 匍匐前进 D.舞着 摇着 欢乐行进

2.第一段划线的句子用了比喻:

(1) 比喻的本体是

(2) 作者用此比喻的意图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3.最后一段写到“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一段写到夏季“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结尾处又“想大声赞美……黄金的夏季”

(1) 两者是否矛盾?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作者为什么要赞美夏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观全文,选出不属于作者所体会到的“夏感”的两项:

A.“充满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B.“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

C.“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

D.“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天地间升腾。”

E、“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6.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三项是:( )

A. 第二段从“你看”以下部分,作者用拟人手法描绘了夏日田野的磅礴气势。

B. 第二段作者明写绘画用色的道理,暗寓了对精力旺盛的中年人的赞美。

C. 第三段由景及人,通过写农民的勤劳忙碌来抒写夏感,表明人是夏天勃勃生机的真正力量源泉。

D. 第四段结束既再次揭示了本文的主旨,又与文章开头照应。

E. 这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主要通过田野景象和虚拟的场面描写并辅以议论来抒发情感。

四、当堂达标

拓展阅读

遍地黄金

①人蜷缩在湿漉漉的雨季,整个儿像一颗受潮的糖,沮丧而又无奈。

②前日忽然放晴,心,也就跟着晴了。从南窗望去,那边楼缝的坡地上一如往年,绽出一抹黄色。还刚刚惊蛰呢,油菜花这么快就开了?中午儿子放学回家,进门就说,路边的菜花约好了似的,一夜工夫全黄了!下午乘车去市郊,果见满畈满坡一片片明艳的黄,一种生命的喜悦油然灌注全身。

③几乎已成条件反射,人一见到油菜花,忧郁的心境就豁亮了。油菜花,我从小年年见,但着意关注它,是在病重以后。四年前腿骨发生病变,每周需去武汉两次,接受希望渺茫的康复治疗。也是雨季,天色像心境一样阴晦,人默坐车上,打不起丁点精神,对人生已失去信心,甚至对生命也没有更多的留恋。就是这个时候,对车窗外成片成片的油菜花,我有了不同于以往任何时候的感觉,那种蓬蓬勃勃的美,使我的心情变得轻松许多。它那浓郁的生气无形中感染了我,唤醒了我生命中沉睡的信念,生活是美的,生命是可留恋的呀!从此,每年油菜花开时节,虽是行走艰难,也要拄着拐杖到郊外看看,我才不怕得什么花粉症呢。

④要论好看,任何一种单朵的花都会比单朵的油菜花好看得多,单朵的油菜花细小单调而不起眼,它之所以让我有了生命的感动,是因为这些花是以集团军的面貌出现的,显现出一种浩浩荡荡的生机,一种攻城略地的气势,一种汪洋恣肆的活力。油菜花才真正是太阳之光,是光和热的象征。

⑤多少个响晴天,我恋恋地望着窗外,对妻子说,陪我去看看那些油菜花吧。去了,在地头一站就是好半天。所有的油菜花,不论高的矮的,壮的瘦的,一律顽强地展示着自己那一份生命的本色。它们的黄,既不是初春的柳芽那种嫩黄,也不是菊花、葵花的那种老黄,那是一种青春的黄,黄得明净,黄得酣畅,黄得秀朴,黄得平净如水,黄得恬柔如笑。我偷偷给它取了个名字:女儿黄!灿烂的黄花下面,是绿得发暗的秆和叶,青葱的生命高擎着纯情的黄,托展着一个欣欣向荣的季节的美丽扉页。黄花满眼,清芳扑鼻,看花人沉醉了,恍觉自己也变成了一株充满青春活力的植物。

⑥油菜花似乎不怕雨打风吹,它前谢后继地开着,整体花期比一般的花都长些。油菜花开了,再阴晦的日子也不难耐了,那爽心的亮色风雨收不去,望一眼,心田就会洒满阳光,它们其实就是活的香的阳光!更多的时候,我于户内凝望油菜花,在病榻上斜靠着,看书倦了,总喜欢透过窗子看对面楼缝里的那片油菜花,那差不多成了一种生命的需要。油菜花谢了,没有画家会为我在窗外画一片女儿黄,但我不会再阴郁,花事一过,就是青阳朗朗的夏季了,阳光里流淌着无尽的菜花黄。我本质上仍是个农夫,春天于我,是希望的季节,更是收获的季节,我收获遍地黄金,那是一年乃至一生受用不尽的黄金!

1、 油菜花“生命的本色”是什么?

答:

2、第④⑤段中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油菜花?请概括回答。

答:

3、 第⑤段写油菜花的黄,为什么还要写柳芽的黄、菊花的黄、葵花的黄?

答:

4、概括说明油菜花对“我”生命态度产生的重要影响。

答:

5、文章主要内容是写油菜花,却以“遍地黄金”为题,说说你的理解

七年级语文教案《夏感》 篇4

教学目标

1.感受夏天的特点及文章的语言魅力。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作者观察、描述景物的特点。

第一课时(总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走过了秋天、冬天和春天,我们该来经历火热的夏季了。大家心中的夏天是怎样的呢,谁能说说呢?

(学生七嘴八舌)

在诗人、作家笔下,夏并不是一个受到青睐的季节。他们笔下的夏是“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干燥炎热的风”,“凶恶的嘶叫着”,“人像快干的鱼”,“大地在高热度中发抖”(引自茅盾、老舍、高尔基、罗曼·罗兰诸人作品)——一种作为艺术的内容中苦闷压抑象征的夏感;或者是“日常睡起无情思”(杨万里),“手倦抛书午梦长”(蔡确)——一种轻松闲适中透出无可奈何的夏感。

可是,当代作家梁衡却敢于履新涉奇,从人所寡言处言之,高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夏季,令人由衷叹服。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夏》确实能够得上是当代散文中一篇难得的精品。(板书夏梁衡)

二、研读课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作者梁衡笔下的夏具有哪些特点?(紧张、热烈、急促)

②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热爱、赞美)

2.细读课文,深入思考:

①比较:

A.春夏景物比较:明确夏天的景物特征。

B.夏天的色彩与春秋天的色彩比较,比较写夏之热烈。

C.“春日融融、秋波澹澹”与“苦涩的汗水”对比,得出作者写夏天的原因在于歌颂劳动,歌颂劳动人民。

②抓住特征描写景物

A.(例如第二段)描写夏景——选择细草成厚发绿烟成黛色长墙蝉太阳烘烤麦浪翻滚热风浮动等极具季节特征的景物描写

B.对“旺季”描绘——麦子刚割过棉苗(挑)、高粱、玉米(举)、瓜秧(匍匐)

C.用“五月人倍忙”体现夏于紧张、急促的旋律用田间挥镰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快打等来具体表现。

D.抽象事物具体化——色彩冷、赤(抽象)

用“碧波、嫩竹”具体表现冷用“夕阳、红叶”具体表现赤

三、作业:

根据自己的感受,抓住特征,写一段夏景。

第二课时(总 课时)

教学目标

1.体味文章语言特色。

2.通过比较阅读,体味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一、回顾全文,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课学习,你有哪一些收获?

1.运用对比、比较的方法揭示事物特征。

2.学习到抓住特征写景。

二、学习文章的语言特色——生动、准确、表现力强。

1.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对偶)

2.动词的运用。(结合课后探究练习二)

3.短句的运用。

4.叙述、议论、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

5.照应。

三、比较阅读:

正如作者所说,“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有闲情逸致的人”不喜欢夏天“紧张的旋律”阅读下面这首诗,说说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这首唐诗描绘了一幅情调清和的夏日图画,表现诗人悠闲自在的闲适情趣、而课文抒发的是对夏天充满“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的赞美,和对那些在夏日里分外繁忙的农人的讴歌,表达作者对这种充满激情的火热生活的向往。

四、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峻青的《海滨仲夏夜》。要求:1.注意写景方法2.体味作者感情

《夏感》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

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有人钟爱百花争艳的春天,有人喜爱瓜果飘香的秋天,有人喜欢白雪皑皑的冬天,但是夏天,好像总是寂寞的时候多,请同学们在记忆中搜索有关夏的诗文。

的确,历代的文人墨客书写春、秋、冬的比比皆是,但是写夏的却很少,可是当代作家梁衡却敢于履新涉奇,从人所寡言处言之,高声赞美这春与秋之间,充满活力和激情的夏季,令人由衷的叹服。今天,让我们踏着夏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与作家梁衡一起,来一次夏天的旅行!

二、检查预习

读“读一读写一写”:强调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贮满(zhù):储存、积存

澹澹(dàn):水波荡漾的样子

芊芊(qiānqiān):草木茂盛

磅礴(páng)(bó):气势盛大

黛色(dài):青黑色

匍匐(pú)(fú):爬行

三、初读课文,感知结构美

1、认真听读,思考问题:

①、找出作者描写夏天特点的关键词。

②、阅读课文,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景致的?

③、文题是“夏感”,那么作者要表达的“感情”是什么?全文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2学生思考,发言,明确:

(紧张、热烈、急促。自然景物、色彩、旋律。热爱自然,赞美劳动人民。

总——分——总。)

四、再读课文,感受夏之美

1、精读2———4段,思考:

①画出第二段中写夏天天气的句子。在炎热的天气里,作者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②找出第三段具体描绘夏之色的句子。这种颜色是一种什么样的颜色?

③说说第四段写了农民哪些活动?让你会想到以前学过的哪首诗歌?

2、讨论,明确:

(炎热或者火热;草,树,蝉,阳光,远处的山,天上的云,麦浪;是一种金黄的颜色,更是一种透出旺盛的生命力的颜色。割麦子,打麦子,半夜听风观云,给秋苗追肥浇水,《悯农》)

五、三读课文,欣赏语言美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一篇好文章往往用精美的语句表达其思想感情。文中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试着在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推荐的理由。体会优美语句中重要词语运用的精妙之处。

1、请同学们默读2、3段,圈划出你认为用得好的词或是写得美打动你的心的句子,用下面的句式说一段话。

“我欣赏的佳句是,它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是,这样写的好处在于”

①方法提示:也可以从用词之美或句式之美来赏析

②小组讨论、交流阅读心得

示例、

比喻句范例:

①“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

这句话具有视觉效果,应合开篇第一句话,突出了夏天“热烈”的特点。本来这些“特点”是抽象的,这里用比喻,化抽象为具体了,更加生动形象。

②“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

这里用人们常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的表现了林带的颜色由浅变深的过程及其生长的繁茂。

③“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这是“公路上的汽车”比喻“舰船”,它们在麦浪中行驶,让人产生幻觉,以喻其疾速、气势雄壮,麦浪比喻海浪,写出麦子之多,说明春天的灵秀之气在夏天已酿成了磅礴之气。

④“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

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草生长的繁茂。

拟人句范例:

⑤“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

“曼舞”是想象,用了拟人写法,想象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

⑥“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

写两种作物用了两个形象的动作,像描写人一样,很有趣味。

⑦“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这些农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来是比较抽象的,这里用人的跑步冲刺来形容,化抽象为形象。

分析关键字词在句子中有何作用

A、“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挑”“举”“匍匐”三个动词分别写出了农作物怎样的情形?)

分析:三个动词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农作物旺盛的生命力。

“挑”让读者感觉到棉苗的顽强;“举”字让读者感到了高粱玉米的欢悦;“匍匐”让读者感受到瓜秧爬行延伸的样子。

B、“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烘烤”能替换成“照射”吗?)

分析:“烘烤”使人感到夏天“火红的太阳”的温度特别高。而“照射”是指光线射在物体上,不能表现出夏日的特点

2、仿写句子。体会描写春之色、秋之色的例句,仿照句式写一写“夏之色”和“冬之色”。示例:

夏之色为火的红,如太阳,如辣椒,昭示着旺盛的生命。

夏之色为浓的绿,如树叶,如劲草,展示着美丽的青春。

冬之色为冷的白,如冰雪,如天云,孕育着新的生命力。

冬之色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旧生命的终结。

六、总结。

本文紧扣“夏感”,先总写对夏天的感受,然后具体感知夏天的景、色、人,抒写了作者对夏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感主要有三层含义:感受、感知、感情,写出了自己对夏天的独特认识。

七、作业

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对于季节,我们有着太多各自的感触,你喜欢哪个季节呢?仿照下面的句式,发表你的看法。

《夏感》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感受夏天的特点及的语言魅力。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对比、比较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的语言魅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一组“荷塘风光”图片。师:欣赏完这一组如诗如画的荷花图片,老师的脑海里浮现出一首古诗,它的作者是宋代的大诗人杨万里,同学们一定也知道,告诉老师,是哪首诗?(生齐答《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出示诗歌视频,学生随录音齐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师:那么那位同学告诉我,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季节(西湖,夏天)

刚才我们欣赏的是清新,柔和,恬静的南国之夏,那么,北方的夏天又是怎样的呢?现在,让我们走进梁衡的《夏感》,体会他笔下这紧张,热烈,急促的北方之夏吧(板书课题)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一位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做两件事:1.认真听读,以字词,句读,情感三方面为评判标准,点评朗读;2.概括每段段意。

夏天总体特点

夏天的自然景物

夏天的色彩

夏天的旋律

对夏天的情感态度

三.研读课文

了解了的大致内容,下面,我们一起走进第一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概括北方夏天的特点的?

1、齐读第一自然段,多媒体显示问题:

第一自然段中哪几个词写出了夏天的特点?

从全文看,第一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紧张,热烈,急促(板书)

总领全文。由此,分析结构是总——分——总。

2.指明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多媒体显示问题:

本段选择了哪些富有特征性季节性的自然景观?

第二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提示:找出本段中心句)

第二自然段中,夏天是突然到来的?还是有个过程?请找出相关的词语。

学生回答:草,树,蝉,阳光,远处的山,天上的云,麦浪。

出示相对应自然景物图片,让学生形象感知具有特征性季节性的景物

师引导学生研读本段写法(对比手法,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 朗读第三自然段,多媒体显示问题:

第二自然段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写出了夏天缓缓而来的过程,那么第三自然段又是如何描绘夏天的色彩呢?

演示一组农作物图片:高粱——赤红,玉米——金黄。让学生对夏天的色彩有直观的感觉。

师引导学生仿照第二段的方法,研读本段写法(对比手法,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朗读第四自然段(要求读出“紧张急促”的感觉)多媒体显示问题:

第二、三自然段写的是夏天的自然景物,夏天还应该有人的活动,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派农忙景象。想一想,他们是怎么忙的?忙到什么程度?文字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收割麦子,为秋苗浇水,追肥。

师引导学生研读本段写法(短句的使用,偶句,反复等修辞手法)

5、在作者笔下,夏天是如此的热烈、紧张、急促,那么作者对夏天是什么样的感情呢?请看第五段。试分析写法。

热爱,赞美

对比,欲扬先抑手法

师:赞美夏天,其实是在赞美夏天里辛苦劳作的人们。记得小时候学过一首古诗,描绘的是烈日当空的正午时分,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挥汗如雨地劳作……同学们,告诉老师,是哪一首诗(李绅《悯农》),学生齐背,感受农民的辛劳,对农民的尊重。

四.比较阅读:

正如作者所说,“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有闲情逸致的人”不喜欢夏天“紧张的旋律”,阅读下面这首诗,说说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这首唐诗描绘了一幅情调清和的夏日图画,表现诗人悠闲自在的闲适情趣、而课文抒发的是对夏天充满“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的赞美,和对那些在夏日里分外繁忙的农人的讴歌,表达作者对这种充满激情的火热生活的向往。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课外阅读峻青的《海滨仲夏夜》。

要求:1.注意写景方法2.体味作者感情

七.板书设计:

夏感

梁衡

紧张 急促 热烈

自然景物 普通劳动者

热爱 赞美

向往

《夏感》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感受夏天的特点及文章的语言魅力。

2、学习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对比的写法。

3、体会文中所表达的对夏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诵读、品评优美语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小学到初中,我们学过不少吟咏四季的古诗。背诵一下有关四季的古诗。

说说你心中的夏天是怎样的。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当代作家梁衡的散文《夏》。看看他心中的夏天又是怎样的。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长期从事新闻写作和新闻出版管理工作,创作了大量新闻作品和文学作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芊芊(qiān)黛色(dài)贮满(zhù)磅礴(pángbó)匍匐(púfú)澹澹(dàn)

2、大声朗读课文。

朗读本文要有“磅礴之势”,倾吐“升腾”之气,表达出“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的情调、语调,读出梁衡散文语言的刚性气质、男性风格。

3、整体感知

(1)在作者的眼中,夏天有何特点?(紧张、热烈、急促)

(2)文中突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热爱、赞美、向往)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理清文章思路。

(1)夏天总体特点第一部分

(2)夏天的自然景物第二部分

(3)夏天的色彩和农民劳作的景象。

(4)夏天的旋律

(5)对夏天的情感态度第三部分

2、这几部分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总-分-总:首段总领全文,中间三段具体描述,末段总结上文。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景物?

四、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文中哪些段落是写夏天的热烈的?(第2、3段)哪些语段写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第4段)

①第二段中哪一个词语紧扣住了第一节中的“热烈”一词?(“沸腾”一词)

②找出第3段中心句,并思考夏天的色彩为什么是金黄色的。(用文中原句回答)。

中心句:夏天的色彩是是金黄的。

原因: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花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③找出第4段中心句,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感情。

中心句: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

“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此句隐含着作者对辛勤劳作的农民的赞美和同情之情。

2、作者为什么不歌颂春花秋月,而要赞美这充满紧张、急促旋律的夏天呢?

采用对比手法,表明作者写夏天的原因,在于歌颂劳动,赞美辛勤劳动的农民。

五、语言优美,品味赏析

1、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从文中找出例句,分析其表达作用。

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比喻句:①“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

这句话具有视觉效果,应合开篇第一句话,突出了夏天“热烈”的特点。本来这些“特点”是抽象的,这里用比喻,化抽象为具体了,更加生动形象。

②“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

这里用人们常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的表现了林带的颜色由浅变深的过程及其生长的繁茂。

③“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车”,它们在麦浪中行驶,让人产生幻觉,像是“舰船”,以喻其疾速、气势雄壮,说明春天的灵秀之气在夏天已酿成了磅礴之气。

④“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

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草生长的繁茂。

拟人句:⑤“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

“曼舞”是想像,用了拟人写法,想像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

⑥“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

写两种作物用了两个形象的动作,像描写人一样,很有趣味。

⑦“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这些农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来是比较抽象的,这里用人的跑步冲刺来形容,化抽象为形象。

六、赏析写法,拓展探究:

1、对比手法:

找出采用对比手法的句子,体会妙处。

春夏景物比较:明确夏天万物蓬勃生长的景象特征。

夏天的色彩与春秋天的色彩比较,写出夏之热烈。

“春日融融、秋波澹澹”与“苦涩的汗水”对比,欲扬先抑写出作者写夏天的原因在于歌颂劳动,歌颂劳动人民。

2、抓住特征描写景物

试举例分析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第二段描写夏景——选择细草成厚发,绿烟成黛色长墙,蝉,太阳烘烤,麦浪翻滚,热风浮动等极具季节特征的景物描写,诉诸视觉、听觉、嗅觉,虚实结合来。作者认为乡野景象更有季节特征,

对“旺季”描绘——麦子刚割过、棉苗(挑)、高粱玉米(举)、瓜秧(匍匐)妙用动词,写出了夏天农作物迸发出的旺盛的生命力,表现了夏天的热烈。

用“五月人倍忙”体现夏于紧张、急促的旋律,用田间挥镰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快打等来具体表现。作者认为农人夏季劳作更为紧张、繁忙。

抽象事物具体化——色彩冷、赤(抽象),用“碧波、嫩竹”具体表现冷,用“夕阳、红叶”具体表现赤。

3、拓展探究

品味描写春之色、秋之色的精彩语句,发挥想像,写一写夏之色、冬之色。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如:冬之色为冷的白,如冰雪,如天云,孕育着新的生命力。

冬之色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旧生命的终结。

七、教师总结:本文抓住夏天热烈、紧张、急促,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的特点,描绘夏天金黄色的大地上暑气蒸腾、麦浪翻滚、万物蓬勃生长的景象,表达了对夏天的喜爱之情,深情赞美了辛勤劳作的农民。

八、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三的仿句练习。

2、根据自己的感受抓住特征写一段夏景。

3、搜集写夏的诗词。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花开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宋代苏舜钦《夏意》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代杨万里《小池》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代杨万里《晓出净慈送林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