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整式的加减教案(最新4篇)正文

《整式的加减教案(最新4篇)》

时间: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整式的加减教案(最新4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整式的加减教案 篇1

整式的加减实际上是对整式施行两种重要的恒等变形:一种是合并同类项;另一种是去括号。整式的恒等变形是数学中符号运算的基础,是解方程的工具,在后面将要学习的代数知识几乎都与本章内容有关。另外本章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符号意识的重要素材。因此,加强对这一章的教学意义重大。本文以青岛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以下简称《教科书》)为例,就本章的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及教学建议作一探讨,以帮助教师更加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本章内容。

1 教材分析

1.1 内容分析

(1)本章的知识结构 (2)内容简析

本章内容分为四节,第一节主要学习了整式、单项式及多项式的概念;第二节首先在比较多个单项式的基础上概括出了同类项的概念,然后结合具体实例学习了合并同类项的方法;第三节主要研究了去括号的问题;第四节学习了整式的加减。有了前三节内容作基础,学习第四节的内容时难度不大,可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通过学习第四节的内容,巩固和提高了对基础内容的学习。

(3)本章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教学重点是合并同类项。教学难点有二:一是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是整式加减的基础,整式的加减主要是通过合并同类项达到把整式化简的目的;二是去括号。去括号是多项式的一种恒等变形,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根据去括号的法则进行。掌握法则的关键是把括号与括号前面的符号看成统一体,不能拆开,对于这一点,应结合例题进行强调。学好整式加减的关键是使学生明确整式加减的作用是把整式化简,化简的主要方法是合并多项式中的同类项,而在合并同类项的过程中,会出现有理数省略加号的和,还要运用有理数的有关运算律等,所以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弄清算理,要有针对性地加强练习,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进行化简运算。

1.2 教学目标

本章是从以下四个方面落实课程目标的:

知识技能:(1)在具体的情境中了解整式、单项式、多项式以及它们的有关概念;(2)理解同类项及其合并同类项的意义,会去括号;(3)会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数学思考:(1)进一步体会用代数式刻画事物间相互关系的数学方法;(2)通过实际问题及乘法分配律解释合并同类项;(3)通过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法则的运用,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条理性。

解决问题:(1)能通过具体问题发现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问题的必要性;(2)在合并同类项法则的探索中,既能借助图形的直观又能运用运算律,从不同的角度处理和解决问题;(3)能用文字、字母清楚地表达去括号与整式加减法则的过程。

情感与态度:(1)积极参与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问题的探索活动;(2)在运用整式的加减解决数学及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符号既是解决数学问题又是描述现实世界的有力工具;(3)认识通过观察、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体验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充满着探索性与创造性。

从以上的描述可以看出,教科书对目标的要求不只停留在知识技能方面,而且还特别注重了让学生参入数学活动的过程性方面。注重了数学应用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将教学目标的实现有机地融入到精心设计的情境中、过程中和应用中。所以说上述目标涵盖了数学课程目标的各个维度,体现了《标准》的“课程目标”和价值追求。

1.3 本章的主要特点

为了落实上述目标,青岛版教科书编写人员以《标准》为依据,除了选用合适的教学素材外,设计一些符合教学实际、有效的教学活动。这样的活动要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验证”的过程,努力把数学教学活动设计成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就本章而言,教科书编写的指导思想是:使学生通过问题情境经历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从而了解整式及其加减运算产生的背景;通过归纳、类比、联想等数学活动探索整式加减运算的法则;设置恰当数量和难度的符号运算,加强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所以,本章教科书的显著特点是:

(1)在素材的选取上突出了现实性

《标准》就教材的编写提出了六条具体的建议,简称为“科学性、整体性、过程性、现实性、弹性和可读性”。为了落实“呈现内容的素材应贴近学生现实”的要求。教科书中所选的素材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注意广泛性、鲜活性、还要做到“与时俱进”。我们知道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数学中的许多知识点都有着鲜明的“生活”基础,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产生于现实需要,反过来又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实际。因此,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例如,在引出整式的概念前,教科书给出的三个问题:“卖报纸”、“在书店买书”和“窗子的透光面积”都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践,这些问题的选取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还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他们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活动

青岛版教科书几乎每节课的课文都是由“观察与思考”、“交流与发现”、“实验与探究”三个栏目构成的。七年级上册教科书约60课时,共有三个栏目44个,其中“交流与发现”23个、“观察与思考”14个,“实验与探究”7个。本章教科书计划6课时,含有上述栏目4个。这些栏目都是通过真实的情境、鲜活的实例或数学自身的素材,提出了反映数学本质的、有助于活动开展的、适合学生思考的问题(串),所设计的问题(串)一般来讲具有一定的层次、有思考价值并且有一定的挑战性,这些问题(串)能引领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思考、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活动的同时完成对数学知识学习的。

例如,在给出“去括号”法则之前,教科书一开始就安排了一个“交流与发现”栏目:

思考下列问题,并与同学交流。

①时代中学原有a台电脑,暑假新购进b台电脑,同时淘汰c台旧电脑,该中学现有电脑多少台?

②李老师去书店购书,带去人民币a元,买书时付款b元,又找回c元,李老师还剩余多少元?

③计算下面的两组式子,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为了增加教科书的可读性、趣味性,教科书分别由“小亮”和“小莹”给出前两个问题的两种不同的答案。学生通过计算问题③,自然会得到每组式子的结果是相同的。)

为了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归纳出去括号法则,教科书在给出上面三个问题后,提出下面的问题,以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

分别比较①②③所得到的四个等式中等号两边的等式,你能总结出去括号法则吗?

学生通过思考、探索,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自己很容易的就能总结归纳出去括号的法则,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这样安排,学生在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能体验到问题的结论和方法之间的精彩过程,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进行积极“和谐”的建构过程,从而把新的学习内容正确地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这种处理方式,对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2 学情和学法分析

2.1 学生在学习中常见的认识误区和思维障碍

(1)对整式的有关概念辨别不清。本章中出现的概念较多,容易混淆,如学生对给定的一些代数式不能准确的判定出哪些是单项式,哪些是多项式;对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分辨不清;不能透彻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出现判断上的错误等。

(2)由于不能正确掌握合并同类项的实质,导致在合并同类项时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3)去括号时符号出错。运用去括号法则变形时,要特别注意括号前面的“-”号。当括号前面是“-”号时,去括号时括号里的各项都要变号。含有两重括号,应按顺序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

2.2 学法指导

(1)切实加强对整式的有关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决定数学学习效果的首要因素、基础因素和贯穿始终的因素就是概念要明确。概念不清会导致理解、判断、推理等方面的错误。正确理解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多项式、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以及同类项等概念,是学好整式的基础,教学时应予以重视。

(2)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积极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大胆探索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教学中努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通过观察、思考、探索、讨论、交流、自主学习等活动,真正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3)经历“探究—归纳—应用”的过程,加强逻辑推理过程的训练

教科书在每个运算法则得出之前,都安排了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这是为了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而必须进行的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而设立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很好的参与这些活动。

3 教学建议

3.1 从实际出发,创设问题情境

《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于整式的有关概念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提供丰富有趣的问题情境,给学生留下充分探索和交流的空间,引导他们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符号进行表示,并在观察、分析、比较、猜想、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发现有关规律,进而概括出有关的概念。

案例1:整式等概念抽象过程。

单项式的概念在整式的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我们可以创设下面的问题情境:

(1)卖报的李阿姨从报社以每份035元的价格购进a份《晚报》,以每份050元的价格售出b份(b

(2)从书店邮购每册定价为a元的图书,邮费为书价的5%,邮购这种图书一册共需付款 元。

(3)某建筑物的窗户,上半部为半圆形,下半部为矩形,如图所示。已知矩形的长、宽分别为a、b,这扇窗户的透光面积是 .

这样安排学生理解了三个问题的实际背景,很容易的得到

以下三个代数式:

学生在得到上述结果的同时还能体会到每个代数式所反映的数量关系,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这些代数式的特点:只含有加、减、乘、乘方四种运算,之后再将它们分为含有加、减运算与不含有加、减运算的两类。有了这些认识作为基础,就很自然的概括出整式和单项式的概念。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有关知识。

3.2 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将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呈现给学生

在教学中,教师应以教科书为蓝本,探讨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和学生一起研究由具体到抽象概括得到性质、法则的过程,长期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将会有较大的提高,而且在经历概括知识的过程中还能体会到数学思想和方法的重要性。

案例2 整式的加减(教学片断).

教师:怎样列式计算5a2b与2ab2-4a2b的和?

学生1∶5a2b+(2ab2-4a2b).

教师:怎样去掉上面和式的括号?

学生2:直接去掉即可。

教师:去掉算式2a2b-(3ab2-5a2b)中的括号。

学生3∶2a2b-(3ab2-5a2b)=2a2b-3ab2-5a2b.

老师:学生3解答的对吗?

学生4:不对。

教师:错在那里?

学生:…

教师:出错的原因在于没有真正理解去括号的法则。

教师:三个式子5a2b、2ab2及4a2b在结构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通过多媒体演示系数、字母、相同字母的指数的特征,学生归纳这三个单项式的特征,形成同类项的概念。这样安排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同类项的含义,另一方面还能培养学生归纳、抽象概括能力。)

教师:怎样合并同类项?

(学生口头回答,教师规范解答上面的例题,并让学生说明每一步的根据,以明确算理,培养学生言必有据的学习习惯和逻辑推理能力。)

3.3 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标准》特别强调要改变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发展。为落实这一要求,在引导学生归纳、抽象概括法则时,教师应设计并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思考、探索、交流、发现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参入这些活动的过程中,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概念的特征或法则。经过小组和全班的交流,逐步形成较为规范的语言,使学生真正理解用数学语言表达的数学概念及法则的确切含义,会根据具体问题,运用相应的法则和运算律去处理。

案例3 去括号法则的归纳过程。

本文在前面介绍教科书的第二个特点时,曾给出了三个让学生思考的问题,对于前两个问题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分别得到两种答案:小亮为代表的是①a+(b-c);②a-(b-c).小莹为代表的则为①a+b-c;②a-b+c.

在学生得到两种不同结果的前提下,教师启发学生:小亮和小莹的答案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只要把小亮得到的答案中的括号去掉就变成了小莹的答案。

对于第三个问题,学生将会得到3x+(2x-x)=3x+2x-x;3x-(2x-x)=3x-2x+x.教师可以这样启发:这两个等式中等号左边的整式怎样就能变为右边的等式呢?

学生:只要把等号左边整式中的括号去掉就可。

教师:怎样去括号呢?

学生在思考、猜想、议论、交流……,之后,就能自己概括出去括号的法则。

最后,再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去括号的法则。至此,一个新的运算法则就得到了,从这个运算法则的概括过程看,我们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师直接讲的做法,注重了学生的活动,这样做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又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整式的加减教案 篇2

   今年5月12日是国务院批准的第xx个防灾减灾日,为广泛宣传和普及灾害常识、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互救技能,全面提高呼兰区区域内风险防范意识、知识水平和避灾自救能力,按照国土资源部有关要求,特制订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充分利用各种有效形式,广泛宣传和普及应急管理法律、法规、政策和相关防灾减灾知识,增强居民的危机防范意识,提高区域内应对突发事件和参与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识和能力,为呼兰区的和谐安全稳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活动时间

   5月11日17日。

   三、活动主题

   科学减灾,依法应对。

   四、活动目标

   防灾减灾知识进街道、乡(镇)、进村屯、进社区、进企业。

   五、宣传内容

   1、宣传说明各类突发事件的种类、特点和危害,普及灾情险情的判别要领、防灾减灾的基本技能、以及应急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常识。

   2、宣传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的重要内容。

   3、宣传说明应对突发事件的有效处置方法、采用的各种应对措施等。

   4、宣传非法、违法勘探、开发矿产资源的危害性。

   六、活动形式

   采取悬挂宣传标语、设立宣传板报、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咨询、到人员密集地进行科普教育等形式,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

   七、有关要求

   (一)矿产办、各乡(镇)国土所、利民分局要结合主题活动内容和自身工作实际,认真筹划、积极参与,确保各项主题宣传活动取得实效。尤其是要充分利用乡(镇)相关宣传活动平台(如广播、报刊、网络),认真组织开展5.12防灾减灾主题宣传周活动。

   (二)周密组织、严格要求,确保各项活动安全有序。矿产办、各乡(镇)国土所、利民分局要按照安全有序的活动原则,周密组织、严格要求,尤其是涉及人员疏散演练等活动,要切实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确保活动安全有序。

   (三)及时做好相关活动信息报道和资料收集归档工作。矿产办、各乡(镇)国土所、利民分局宣传教育情况和取得的成果,形成书面报告和影像资料5月末前报局法规科。

   防灾减灾活动方案

   根据国家减灾委员会日前下发的《_x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_市确定x月x日至x日为全市防灾减灾宣传周。为做好今年我校防灾减灾日各项工作,现就活动事项拟定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以“减少灾害风险建设安全城市”为主题,开展系列防灾减灾活动,普及师生防灾减灾科学知识,提升师生综合防灾减灾能力。

   二、活动时间

   x月x日为防灾减灾集中宣传日,x月x日至x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

   三、组织领导

   为确保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有序推进,切实加强活动的组织领导,决定成立学校“防灾减灾日”主题宣传周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_x。

   副组长:_x、_x。

   成员:……及各班主任老师。

   四、活动内容

   1、营造宣传氛围

   (1)集中出一期宣传防灾减灾知识的展板——安保处。

   (2)在校内悬挂宣传标语——安保处。

   (3)每名学生向家长发送防灾减灾公益短信——各系学生。

   (4)广播站一期主题节目——团委。

   2、开展安全教育系列活动

   (1)x月x日国旗下讲话——分管校长_x。

   (2)利用主题班会上好防灾减灾安全教育课——班主任。

   (3)出一期防灾减灾知识黑板报——班主任。

   (4)活动周期间,各系科可根据本系实际,开展一次消防、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各系科。

   (5)组织全校师生开展一次“安全隐患我发现”活动。

   学校要在开学安全工作大检查的基础上,广泛动员师生积极参与“安全隐患我发现”活动,营造“安全工作人人有责”、“安全隐患人人查找”的浓厚工作氛围。对师生发现的安全隐患,学校要落实责任人认真整改,并建立整改档案,确保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防止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6)开展一次防灾减灾宣传板报比赛。

   由各班以防灾减灾宣传为主题办好一个专栏,紧紧围绕主题,精心策划,周密设计,办出特色、办出新意,各班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观看教育专栏。

   (7)在班主任层面开展“防灾减灾主题教育班会设计大赛”活动。各班制作专题教育课件,组织召开主题班会,提交作品,参加学校评选。

   (8)组织开展“安全法制知识手抄报”比赛活动,征集、评选一批优秀作品,在校园内设置展板,进行公开展示,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

   五、活动要求

   1、深化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学校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工作,关系到师生生命安全和家庭幸福,有效提高应急管理水平是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的关键环节。今年是进一步提高学校应急管理与安全防范能力的关键时期,各部门、处室及系科要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以对广大师生员工的生命和国家、个人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精心谋划,周密部署,切实有效地推进此次活动的开展。

   2、抓好关键环节,强化安全教育要结合我校实际,组织开展相关宣传教育活动,“防灾减灾宣传周”内,要加强与新闻媒体互动,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多渠道积极宣传安全知识、安全常识,指导师生掌握紧急情况时自救互救的知识和技能;通过防灾减灾主题班会、课外活动、宣讲竞赛专题讲座、墙报、板报、观看宣传片等形式,深化案例教育和警示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各类灾害风险,提高师生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能力。探索开展“学校、社会、家庭”三方联动的安全宣传教育模式,加大防灾减灾工作宣传。切实加强学生安全知识与防范技能教育,把安全知识教育、法制教育和安全警示教育作为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范围,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增强广大师生识险避险、自救互救和应对危机的能力。

   3、加强风险源头治理,开展安全隐患排查要针对学校安全领域的突出问题,尤其是应急预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结合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全面开展一次安全隐患排查,突出抓好校园消防、校园治安、防拥挤踩踏、防溺水、交通安全、危险化学品管理、特种设备管理等重点工作以及教室、宿舍、实验室、学生食堂、图书阅览室等关键场所和部位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对排查出的隐患,建立管理台账,明确人员责任,跟踪落实解决,及时堵塞各种安全漏洞。

   4、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开展紧急疏散演练要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强化应急预案编制、修订、培训、演练等工作,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通过资源整合、物资储备,建立完善学校应急救援处置机制,实现风险预警监测和防控;“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各系要结合本系实际,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展一次紧急疏散和逃生自救应急演练,增强学生规避危险、防范侵害的意识,有效提高师生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六、活动总结

   根据组织开展防灾减灾系列活动情况,及时做好活动总结,进一步丰富学校安全工作台账资料,同时将活动情况图文资料通过上传至学校校园网或学校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向社会及广大家长宣传学校开展安全教育活动的情况,营造“人人学安全、时时想安全、处处讲安全”的安全学习氛围。

   防灾减灾活动方案

   各有关单位:

   为做好第x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等相关活动,根据国家减灾委和浙江省减灾委《关于做好20xx年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决定开展“5.12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

   二、活动内容

   1.组织开展企业宣传教育活动。防灾减灾科普宣传进企业,促进社会公众建立科学的防灾减灾科学意识,提高公众对各种地震谣传事件的鉴别能力,在企业内张贴宣传海报、分发科普迷你丛书、现场咨询等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

   2.组织开展机关宣传教育活动。防灾减灾科普宣传进机关,深入普及宣传防震减灾知识,提高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利用活动期间在机关内宣传栏张贴宣传板报、放置宣传挂图、分发科普迷你丛书等形式宣传。

   3.组织开展街道社区宣传教育活动。在宣传活动期间,各街道和社区面向社区居民群众开展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利用宣传栏张贴宣传海报、分发灾害防御大科普迷你丛书等形式广泛宣传防灾减灾知识,增强社区居民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

   4.组织开展学校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学校开展防震减灾主题班会、课外活动、技能竞赛和疏散演练,在校园内张贴宣传海报,并出一期以“学防灾知识,讲公共安全”为主题内容的知识黑板报,使全校师生进一步了解掌握防震避震知识,增强地震灾害的应急意识。

   5.组织开展媒体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体,开设专栏专题,播放防灾减灾宣传片,播放、刊登防灾减灾活动,并组织对本区防灾减灾工作以及宣传活动进行宣传报道。

   6.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宣传是消防工作的关键,消防科普宣传教育,就是向公众普及消防科技知识,进行防火知识教育,以提高公众的消防安全素质,减少火灾对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危害,消防科普宣传教育是消防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科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整式的加减教案 篇3

关键词: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对策

现代教育提倡“终生教育”,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飞跃,体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初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现状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初中学生的数学阅读状况实在令人担忧,数学阅读理解方面的问题已经成为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的一大障碍。具体表现为:

1.学生阅读时不能准确地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

案例:多项式m2n+m2n2的公因式是 。有些学生没有真正理解题意,直接把m2n+m2n2因式分解了,其实此题的本意只是要求写出公因式。

2.阅读时不能全面地概括有关结论

案例:在计算(2+1)(22+1)(24+1)(28+1)(216+1)时,发现直接运算很麻烦,如果在算式前乘以(2-1)即1,则原算式的值不变,而且还使整个算式能用乘法公式计算,即:原式=(22-1)(2+1)(22+1)(24+1)(28+1)(216+1)=223-1,你能用上述方法迅速地算出(5+1)(52+1)(54+1)(58+1)(516+1)吗?很多同学没有很好地理解题意就依葫芦画瓢,只在整个式子前乘以(5-1),其实本题还应把整个式子除以4,这样才能与原式相等。

二、初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对策

1.选择合理的阅读内容

(1)重视数学书本的阅读

(2)指导数学报刊的阅读

2.训练科学的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的核心是方法。初中生一般能掌握一些阅读方法,但他们往往不能使用这些方法来提高阅读效果,更不能针对数学教材的特点,选择符合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阅读方法。

(1)推敲文字法

案例:一元一次方程中的移项法则:“把方程中的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移项。”学生阅读后,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引导他们进行推敲:①法则中的“改变符号”是什么意思?②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是什么意思?③移项法则依据的是等式的什么性质?这样紧扣结论,细琢磨、深推敲,不仅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学生心中的“为什么”,而且使学生领悟了蕴含其中的阅读方法。

(2)前后联系法

案例:在讲解“异分母分式加减法”时,教材出示例题■-■后,可引导学生,它们的分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要把它们转化为同分母分式才行。为此,可引导学生联系已学过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思考,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先要“通分”,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那么异分母分式加减法理所当然也要先“通分”,转化为同分母分式加减法,不仅能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而且能增强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1)自觉阅读的习惯

(2)阅读思考的习惯

(3)读练结合的习惯

整式的加减教案 篇4

一、使用好导学案,将新授课内容前置

在化学新授课之前,教师通过“预习学案”的形式让学生自学,具体的操作过程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课前学生初步阅读教材,大致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并完成预习学案上的我来预习部分,并把不明白的问题写在预习学案的自学质疑部分,将能够总结归纳的写在归纳预习学案的建立网络。第二步:教师收取预习学案,分析学生的预习情况,确定教学内容。通过此方法,教师可以快速的了解到学生的学情,在组织课堂教学时,不再讲解学生通过自习已经掌握的内容,重点放在释疑、解难上面。这样,将课堂“前置”,既可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也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加快教学进度。

二、适时、适度整合一章的知识点,将复习课内容前置

在全省规范办学的前提条件下,高中化学课课时已大大减少,目前高中化学必修阶段的按照要求是每周2个课时,如果还像以前那样上完新课再复习巩固,课时根本就不够用。笔者尝试在新授课的过程中,将一个专题中已学的知识适时、适度的进行整合、归纳,建立局部网络;在一个专题的学习结束后,再进行整个专题的整合、归纳,建立整体网络。这样安排教学,既有效的减少了复习课的课时,又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教授苏教版必修一专题一的过程中,学习完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以后,就可以将微粒数目与物质的量,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之间关系整合在一起,建立起微粒数目、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局部网络;在学习完整个专题后,再将微粒数目、物质的质量、气体的体积、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整合,建立起整个专题的整体网络。

三、在课堂教学中分散习题训练和检测,将习题讲评课内容前置

经常听老师们抱怨:考试少了,课时少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感到心中没数。江苏的高考模式对高中化学的冲击确实很大,课时少了,学科地位降低了,而教学的内容一点也没有减少,教学质量更是一点也不能降低。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有效掌控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动态的情况是有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的关键。因此,及时训练和检测在化学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那么,课时的减少和必要检测所需时间的矛盾该如何解决呢?笔者认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果能将习题训练,习题矫正分散到每一个新课中,将小的检测分散到复习课中,必然能够实时、具体的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监控。

四、有机融合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将综合训练课内容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