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青》教案【优秀6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漂亮的小编给家人们找到的《杨柳青》教案【优秀6篇】,欢迎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杨柳青》教学设计 篇1
一、紧扣特点说教材
《杨柳青》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音版第八册第三单元家乡美中的一首江苏民歌,歌曲通过对党的赞颂,抒发了美好生活所带来的喜悦之情和对家乡的热爱。歌曲的曲调为五声宫调式,全曲欢快活泼、热情风趣,衬词在歌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扩充乐句的重要手段。
二、结合实际说学情
“课标”中,课程设计思路的第四项是:义务教育阶段,是儿童和青少年生理、心理的快速发展期,也是人生接受音乐教育、增进音乐素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了使音乐课程与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音乐认知特点相适应,本课程将义务教育阶段的9学年分成了3个学段,即小学低年级(1—2学年),小学中、高年级(3—6学年)和初中各年级(7—9学年)。在剖析不同学段学生生理、心理发展差异和音乐学习认知特点的基础上,在课程总目标统领下,明确各学段目标,以此作为不同学段、不同教学领域内容标准设计的基本依据。三个学段不同层次的内容标准呈现前后衔接、逐段递进、完整有序的内在联系。
根据什么来决定梯度递进?如何来实现梯度递进呢?
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面临着生理、心理的发展,在接受音乐教育方面具有的不同特点,是决定梯度递进的原因。
小学生认知活动由不随意性、不自觉性向随意性、自觉性发展,认识水平从以具体形象为主要形式向抽象概括过渡,情感意志不断发展,个性不断增强,道德意识从注意行为效果逐渐发展到注意行为动机。7—9岁的儿童对音乐的审美态度处在“写实阶段”,纯真、快乐的天性自发地产生了以“像不像”和“拟人化”为特征的音乐审美态度。学生在低年级时期,通过“游戏”对音乐的体验有了显著的增长,对节奏的感受力迅速增长,对节奏和旋律可以通过身体动作做出反应。到了中年级是发展音乐感知能力的最佳时期,运动觉、听觉显著增强,节奏、旋律的表现力更加更富,音乐理解力增强,对和声开始表现出与成人相同的好恶。由于这是一首江苏民歌,要给新疆的孩子来学习,学生会面临如下问题:
1、对于地处西北新疆的孩子来说,江南民歌的歌曲风格较为生疏,四年级孩子完成这首歌的音准、节奏以及情绪并不难,但是要想把这首歌曲唱的更有江苏地方韵味却是最重要的。
2、当今流行歌对少年儿童的冲击与影响,使得民歌与学生的距离更加遥远,如何找到兴趣点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民歌的魅力,值得思考
三、力求创新说理念
从江苏方言以及江苏民歌的演唱风格上入手,结合新一轮课程标准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以“趣”和“味”两个字入手,在“衬词生趣引入新课“的环节中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趣“,在”方言演唱提升韵味”———“实践参与,表现韵味”的环节中唱出歌曲的江苏“味”。最后通过听辨不同地区民歌,达到检验反馈的目的。
四、围绕课标说目标
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的音乐学习要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和“知识与技能”三个方面的规定性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加以关注,过分突出哪一方面或忽视哪一方面都会使教学产生偏颇。在当前的音乐教学中,常常无视教学目标的实现,或将三维目标脱节,一味地突出或夸大某一方面,从而造成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紧密围绕目标来展开音乐教学活动,所以教学形式的选择应该服从于教学目标,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实施也应该服从于教学目标,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这说明在课堂上如何能够达到既定目标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包含两层意思:一层就是教学目标设定本身有三维目标;第二层意思是说三维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关系,所有的手段、方法或者教学形式,都应该紧紧地围绕着目标的实现。另外,教学目标不是空洞的,而是具体的,教师要教什么,要达到什么效果,必须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有了教学目标以后才能产生教学计划、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有的老师往往不考虑教学内容,先看教参,然后按照教参里的目标去安排课程,这就本末倒置了。目标的设定应该从音乐内容入手,通过音乐内容设定的目标,还要顾及前后的经验积累和知识交替的延续,承上启下,避免了能力的中断。从音乐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在设定目标时不从音乐内容出发,就会使制定的目标和教学过程不相符,容易脱节。教学中所有的一切丰富的、有趣的活动形式都是为音乐内容服务的,有些看似很热闹,顾及了学生的兴趣,但是它没有起到目标设定的音乐内容所要感受体验表现的作用。
1,过程与方法:能加入江苏方言,运用甜美的音色演唱歌曲。
2,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对比演唱,肢体模仿等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江苏民歌的风格特点,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歌艺术的热爱。
3,知识与技能:了解衬词在民歌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运用多种形式体会江苏民歌的地方韵味。
教学难点:唱准歌曲的一字多音处。
五,以读为本说教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聆听、演唱、演奏、编创以及综合性艺术表演等实践活动,多听音乐,多唱歌,多演奏乐器,多接触乐谱,不断积累音乐实践经验,并有效利用音乐教科书、音响音像资料及网络资源等,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学生的演唱、欣赏、演奏、综合等活动,都需要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去感受、去体验,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教学有效的组织者,起主导作用,对活动的内容随时进行适度的调控。音乐实践活动要注意的一点是,不仅要学生主动参与,教师也应该积极融入到学生当中,这样才能从中获得教学的第一手材料,才能教学相长,对今后的教学计划和安排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本节课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通过声势节奏、对比范唱、方言教唱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会方言,体会韵味;身临其境,感受韵味;实践参与,表现韵味。
六、自主自学说学法
学生的演唱、欣赏、演奏、综合等活动,都需要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去感受、去体验,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教学有效的组织者,起主导作用,对活动的内容随时进行适度的调控。音乐实践活动要注意的一点是,不仅要学生主动参与,教师也应该积极融入到学生当中,这样才能从中获得教学的第一手材料,才能教学相长,对今后的教学计划和安排都有非常大的帮助。尤其是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在生理、心理方面处于发育期,他们更渴望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探索和体验,本节课我根据这些特点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通过聆听、模唱、自主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参与中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一步一步让学生感受到江苏民歌的演唱风格和地方韵味。
七、激情激趣说流程
教学过程:
一、声势节奏,初步感知
1、老师带学生随音乐运用三种固定节奏型伴奏,
2、学生凭记忆三种固定节奏型,
3、学生分组随音乐做多声部节奏为歌曲伴奏。
二、衬词生趣,引入新课。
1,揭示课题,老师范唱,学生感知歌曲有特点的地方。
刚才,我们一起运用了几组固定节奏型来伴奏的音乐是一首江苏民歌《杨柳青》,这首民歌是江苏地区广为流传的民间小调,歌曲中的歌词很有特点,下面老师演唱一遍,请同学们听听歌曲中那些歌词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2、学习衬词“啊NIA”“青啊NIA,崩啊NIA,松啊NIA”。
刚才我们听到的这些有特点并在歌曲中反复出现的词,在我们的民歌当中叫衬词,它在歌曲中虽然没有实际意义,但对突出歌曲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对渲染歌曲气氛,活跃歌者情绪,烘托歌声旋律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
3、学生自由选择强弱对比与老师接龙读衬词部分。
4、和老师一起加上拍腿拍手动作读一读,衬词处拍腿,其余拍手。
5、师生唱谱,互动找到歌曲旋律的趣味性。
学习识谱要与演唱、演奏、创造、欣赏等活动密切结合,要以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标准》要求学生运用熟悉的歌曲或乐曲识读乐谱,也可以借助乐器演奏来学习。这即是说,学生学会读谱主要是通过音乐实践活动,而不是通过专门的读谱练习。通过以生动的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音乐的基础上进行识谱教学,要比单纯进行专门的“读谱训练”、“视唱练习”,其效果要好得多。在欣赏乐曲、教唱歌曲、演奏乐器和创造等活动中,结合着这些音乐实践活动进行识谱教学,就意味着在进行教唱歌曲等活动时“顺带着”学习识谱,而不是借教唱歌曲以达到学习识谱的目的。
四、方言演唱提升韵味
师:陆老师要用我的歌声来奖励一下你们!我要再演唱一个新版的《杨柳青》,想听吗?掌声在哪里?
1、老师运用方言对比演唱一遍。学生听辨这次演唱和第一次不同在哪里。
学生汇报:老师唱的发音不一样,老师没用普通话。
老师:对,老师在第二遍演唱时,最主要的就是加入了江苏方言来演唱了这首歌。这样就使这首歌曲的江苏味更加浓厚了,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江苏的方言特点。
2、出示课件,分别学习重点词语的发音。
禅模具SEI
早晨下田露水
嘀嘀马毅
点点麦苗叶子
沙区顾
石子哥哥
3、听老师完整用方言读歌词。
4、师生接龙读歌词(提示:和老师保持一样的声音)。
5、老师用“尼亚”高位置伴唱,学生高位置完整读歌词。
6、加动作读歌词。
7、老师弹琴唱谱,学生分句用方言唱词学唱第一段。
8、全班一起跟伴奏慢唱一遍,老师纠正不准的乐句。
9、男女生比赛唱一遍。
10、学生互评。
11、全体学生完整的演唱一遍。
五、实践参与,表现韵味
1、学生观看江苏美景图片,并配上背景音乐“无锡景”。
江苏这个地美水美的人间天堂造就了江苏人细腻、柔美的性格。因此她们的歌声总是不乏柔情甜美的特点。哪位同学能用动作来表现一下这种细腻,柔美?
2、学生随老师一起表现肢体之美————柔。
3、引导学生表现声音之美————甜。
A、师对比范唱,学生观察老师嘴角的变化。
B、学生提起笑肌用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一遍(肢体或歌声)。
六、检测反馈,小结升华。
1、请学生聆听几首不同地区的民歌,找出其中哪几首是江苏民歌。
师:今天,我们用方言学会了江苏民歌《杨柳青》并且感受了江苏民歌细腻、甜美的演唱风格,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请同学们听几首不同地区的民歌,听听哪一首是江苏民歌。
第一首:新疆民歌“牡丹汗”
第二首:山东民歌“包楞调”
第三首:江苏民歌“采茶舞曲”
2、小结:
同学们,咱们中国的民歌博大精深,但是也有一些好听的民歌由于长期没有人传唱,很快就要消失在咱们自己的国土上了,真心希望同学们能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多去关注咱们国家的民歌艺术,让她在世界舞台上永远绽放出华丽的光彩!
《杨柳青》教学设计 篇2
《杨柳青》是江苏扬州的一首民歌,它所要表达的意思是:“美丽的春天,柳枝换上了绿衣裳,在春风中轻轻飘舞,大燕子,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蓝蓝的池塘里,鸭子嘎嘎叫,大鱼小鱼快活地游来游去”。《杨柳青》还是一节打击乐活动,节奏鲜明,乐曲是2/4拍,节奏特点是强弱,第一拍强,第二拍弱,乐曲旋律优美,幼儿能很容易的找到节奏。
根据主题活动《我找到了春天》的进展及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开展了本次音乐教学活动。首先是让幼儿欣赏乐曲,利用课前折来几枝发芽的柳枝让幼儿观察,以帮助幼儿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意思;然后提供乐谱和不同的的动作来让幼儿感受不同快慢的节奏,通过游戏首先让幼儿自己找节奏,用拍手的方式将节奏拍出来;最后,提供三种小乐器:铃鼓、响板、串铃让幼儿尝试演奏,我也尽量让每个幼儿玩到不同的乐器,在演奏的过程中进行交换,让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演奏的快乐!尤其是在打击乐活动中我进行了有效尝试:情境图谱的共同编制。
图谱是打击乐教学中经常使用的辅助教学工具,它能将音乐作品形象化、简单化,并在节奏练习中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节奏意识。在《杨柳青》活动中,我一改以往图谱绘制及呈现方式,在充分分析音乐形象、结构性质的基础上,以“小朋友们想出了这么多的节奏,可调皮的节奏们和大家玩起了捉迷藏游戏,躲进了春天的美景中”游戏口吻,边带领幼儿再次欣赏乐曲边根据音乐在春天背景图上有节奏的画出柳叶生长、小草发芽、花儿开放的情景,同时引导幼儿将刚才创编的几个节奏型与情景进行匹配(孩子们能从教师的画画节奏及柳叶、小草等形态上很好地感受几个节奏型,所以能进行有效匹配),从而串联、编制成一张情境图谱。因为情境图谱有效地反映了音乐形象和音乐结构性质,同时,图谱中的节奏型又来自于幼儿,所以他们能更有目的、有兴趣、主动地参与到打击乐活动中。
通过这次活动,也让我感到中班的孩子在打击乐方面的不足方面:比如:乐器的正确使用常规、演奏时手眼耳的协调、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等都需要我们平时的进一步培养,再次我们也应该提升教师自身对音乐方面的修养需求。
《杨柳青》教学设计 篇3
下面是四年级音乐课《杨柳青》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杨柳青”说课稿
一,紧扣特点说教材
《杨柳青》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音版第八册第三单元家乡美中的一首江苏民歌。歌曲通过对党的赞颂,抒发了美好生活所带来的喜悦之情和对家乡的热爱。歌曲的曲调为五声宫调式,全曲欢快活泼、热情风趣,衬词在歌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扩充乐句的重要手段。
二,结合实际说学情
“课标”中,课程设计思路的第四项是:义务教育阶段,是儿童和青少年生理、心理的快速发展期,也是人生接受音乐教育、增进音乐素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了使音乐课程与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音乐认知特点相适应,本课程将义务教育阶段的9学年分成了3个学段,即小学低年级(1-2学年),小学中、高年级(3-6学年)和初中各年级(7-9学年)。在剖析不同学段学生生理、心理发展差异和音乐学习认知特点的基础上,在课程总目标统领下,明确各学段目标,以此作为不同学段、不同教学领域内容标准设计的基本依据。三个学段不同层次的内容标准呈现前后衔接、逐段递进、完整有序的内在联系。
根据什么来决定梯度递进?如何来实现梯度递进呢?
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面临着生理、心理的发展,在接受音乐教育方面具有的不同特点,是决定梯度递进的原因。
小学生认知活动由不随意性、不自觉性向随意性、自觉性发展,认识水平从以具体形象为主要形式向抽象概括过渡,情感意志不断发展,个性不断增强,道德意识从注意行为效果逐渐发展到注意行为动机。7-9岁的儿童对音乐的审美态度处在“写实阶段”,纯真、快乐的天性自发地产生了以“像不像”和“拟人化”为特征的音乐审美态度。学生在低年级时期,通过“游戏”对音乐的体验有了显著的增长,对节奏的感受力迅速增长,对节奏和旋律可以通过身体动作做出反应。到了中年级是发展音乐感知能力的最佳时期,运动觉、听觉显著增强,节奏、旋律的表现力更加更富,音乐理解力增强,对和声开始表现出与成人相同的好恶。由于这是一首江苏民歌,要给新疆的孩子来学习,学生会面临如下问题:
1、对于地处西北新疆的孩子来说,江南民歌的歌曲风格较为生疏,四年级孩子完成这首歌的音准、节奏以及情绪并不难,但是要想把这首歌曲唱的更有江苏地方韵味却是最重要的。
2、当今流行歌对少年儿童的冲击与影响,使得民歌与学生的距离更加遥远,如何找到兴趣点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民歌的魅力,值得思考
三,力求创新说理念
从江苏方言以及江苏民歌的演唱风格上入手,结合新一轮课程标准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以“趣”和“味”两个字入手,在 “衬词生趣 引入新课“的环节中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趣“,在”方言演唱 提升韵味”---“实践参与,表现韵味”的环节中唱出歌曲的江苏“味”。最后通过听辨不同地区民歌,达到检验反馈的目的。
四,围绕课标说目标
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的音乐学习要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和“知识与技能”三个方面的规定性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加以关注,过分突出哪一方面或忽视哪一方面都会使教学产生偏颇。在当前的音乐教学中,常常无视教学目标的实现,或将三维目标脱节,一味地突出或夸大某一方面,从而造成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紧密围绕目标来展开音乐教学活动,所以教学形式的选择应该服从于教学目标,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实施也应该服从于教学目标,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这说明在课堂上如何能够达到既定目标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包含两层意思:一层就是教学目标设定本身有三维目标;第二层意思是说三维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关系,所有的手段、方法或者教学形式,都应该紧紧地围绕着目标的实现。另外,教学目标不是空洞的,而是具体的,教师要教什么,要达到什么效果,必须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有了教学目标以后才能产生教学计划、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有的老师往往不考虑教学内容,先看教参,然后按照教参里的目标去安排课程,这就本末倒置了。目标的设定应该从音乐内容入手,通过音乐内容设定的目标,还要顾及前后的经验积累和知识交替的延续,承上启下,避免了能力的中断。从音乐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在设定目标时不从音乐内容出发,就会使制定的目标和教学过程不相符,容易脱节。教学中所有的一切丰富的、有趣的活动形式都是为音乐内容服务的,有些看似很热闹,顾及了学生的兴趣,但是它没有起到目标设定的音乐内容所要感受体验表现的作用。
1,过程与方法:
能加入江苏方言,运用甜美的音色演唱歌曲。
2,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对比演唱,肢体模仿等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江苏民歌的风格特点,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歌艺术的热爱。
3,知识与技能:
了解衬词在民歌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运用多种形式体会江苏民歌的地方韵味。
教学难点:唱准歌曲的一字多音处
五,以读为本说教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聆听、演唱、演奏、编创以及综合性艺术表演等实践活动,多听音乐,多唱歌,多演奏乐器,多接触乐谱,不断积累音乐实践经验,并有效利用音乐教科书、音响音像资料及网络资源等,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学生的演唱、欣赏、演奏、综合等活动,都需要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去感受、去体验,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教学有效的组织者,起主导作用,对活动的内容随时进行适度的调控。音乐实践活动要注意的一点是,不仅要学生主动参与,教师也应该积极融入到学生当中,这样才能从中获得教学的第一手材料,才能教学相长,对今后的教学计划和安排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本节课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通过声势节奏、对比范唱、方言教唱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会方言 ,体会韵味;身临其境,感受韵味;实践参与,表现韵味;
六,自主自学说学法
学生的演唱、欣赏、演奏、综合等活动,都需要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去感受、去体验,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教学有效的组织者,起主导作用,对活动的内容随时进行适度的调控。音乐实践活动要注意的一点是,不仅要学生主动参与,教师也应该积极融入到学生当中,这样才能从中获得教学的第一手材料,才能教学相长,对今后的教学计划和安排都有非常大的帮助。尤其是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在生理、心理方面处于发育期,他们更渴望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探索和体验,本节课我根据这些特点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通过聆听、模唱、自主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参与中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一步一步让学生感受到江苏民歌的演唱风格和地方韵味。
七,激情激趣说流程
教学过程;
一,声势节奏,初步感知
1,老师带学生随音乐运用三种固定节奏型伴奏
2,学生凭记忆三种固定节奏型
3,学生分组随音乐做多声部节奏为歌曲伴奏
二,衬词生趣,引入新课。
1,揭示课题,老师范唱,学生感知歌曲有特点的地方
刚才,我们一起运用了几组固定节奏型来伴奏的音乐是一首江苏民歌《杨柳青》,这首民歌是江苏地区广为流传的民间小调,歌曲中的歌词很有特点,下面老师演唱一遍,请同学们听听歌曲中那些歌词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2,学习衬词“啊NIA”
“青啊NIA,崩啊NIA,松啊NIA”
刚才我们听到的这些有特点并在歌曲中反复出现的词,在我们的民歌当中叫衬词,它在歌曲中虽然没有实际意义,但对突出歌曲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对渲染歌曲气氛,活跃歌者情绪,烘托歌声旋律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
3,学生自由选择强弱对比与老师接龙读衬词部分
4,和老师一起加上拍腿拍手动作读一读
衬词处拍腿,其余拍手
5,师生唱谱,互动找到歌曲旋律的趣味性
学习识谱要与演唱、演奏、创造、欣赏等活动密切结合,要以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标准》要求学生运用熟悉的歌曲或乐曲识读乐谱,也可以借助乐器演奏来学习。这即是说,学生学会读谱主要是通过音乐实践活动,而不是通过专门的读谱练习。通过以生动的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音乐的基础上进行识谱教学,要比单纯进行专门的“读谱训练”、“视唱练习”,其效果要好得多。在欣赏乐曲、教唱歌曲、演奏乐器和创造等活动中,结合着这些音乐实践活动进行识谱教学,就意味着在进行教唱歌曲等活动时“顺带着”学习识谱,而不是借教唱歌曲以达到学习识谱的目的。
四,方言演唱提升韵味
师:陆老师要用我的歌声来奖励一下你们!我要再演唱一个新版的《杨柳青》,想听吗?掌声在哪里。。。。
1,老师运用方言对比演唱一遍。学生听辨这次演唱和第一次不同在哪里。
学生汇报:老师唱的发音不一样,老师没用普通话。
老师:对,老师在第二遍演唱时,最主要的就是加入了江苏方言来演唱了这首歌。这样就使这首歌曲的江苏味更加浓厚了,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江苏的方言特点。
2,出示课件,分别学习重点词语的发音。
禅模具SEI
早晨下田露水
嘀嘀马毅
点点麦苗叶子
沙区顾
石子哥哥
4,听老师完整用方言读歌词。
5,师生接龙读歌词(提示:和老师保持一样的声音)。
6,老师用“尼亚”高位置伴唱,学生高位置完整读歌词。
7,加动作读歌词
8,老师弹琴唱谱,学生分句用方言唱词学唱第一段。
9,全班一起跟伴奏慢唱一遍,老师纠正不准的乐句。
10,男女生比赛唱一遍。
11,学生互评。
12,全体学生完整的演唱一遍。
五,实践参与,表现韵味
1,学生观看江苏美景图片,并配上背景音乐“无锡景”。
江苏这个地美水美的人间天堂造就了江苏人细腻、柔美的性格。因此她们的歌声总是不乏柔情甜美的特点。
哪位同学能用动作来表现一下这种细腻,柔美?
2,学生随老师一起表现肢体之美----柔
3,引导学生表现声音之美----甜
A,师对比范唱,学生观察老师嘴角的变化
B,学生提起笑肌用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一遍(肢体或歌声)。
六,检测反馈,小结升华。
1,请学生聆听几首不同地区的民歌,找出其中哪几首是江苏民歌。
师:今天,我们用方言学会了江苏民歌《杨柳青》并且感受了江苏民歌细腻、甜美的演唱风格,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请同学们听几首不同地区的民歌,听听哪一首是江苏民歌。
第一首:新疆民歌“牡丹汗”
第二首:山东民歌“包楞调”
第三首:江苏民歌“采茶舞曲”
2,小结:
同学们,咱们中国的民歌博大精深,但是也有一些好听的民歌由于长期没有人传唱,很快就要消失在咱们自己的国土上了,真心希望同学们能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多去关注咱们国家的民歌艺术,让她在世界舞台上永远绽放出华丽的光彩!
《杨柳青》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江苏民歌《杨柳青》,使学生能从中感受到浓郁的扬州民歌风格
2、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杨柳青》,并尝试用扬州方言来演唱
3、讲授扬州相关文化,使学生增加对民歌的认识,并喜爱民族文化。
4、通过学习歌曲《杨柳青》,感受江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通过创编歌词,由感受歌曲的立意转为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受民歌独有的地方风味;
难点:尝试用扬州方言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歌曲引入
1、初听歌曲
思考:歌曲与我们平时所学的有什么不一样,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方言、速度、情绪)
2、介绍江苏地域及方言特点:
“吴侬软语”
3、再听歌曲
思考:你能听懂歌曲中的哪些歌词
4、引出并学唱最后一句“杨柳叶子”
要求:“软”、各歌词之间的时值长短
5、揭题《杨柳青》,介绍曲牌形式
二、教学歌曲
1、听全曲
思考;歌词有什么特点(实词与衬词)
2、思考: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的衬词?
(能使歌曲更加活泼轻快,更加能体现江苏民歌的特点,方言演唱的衬词让我们一听就知道这个是江苏民歌)。
(一)第一部分
1、听第一乐句
思考:歌曲中方言的唱腔咬字与我们平时的普通话歌曲有什么不一样?
2、学唱第一乐句
跟唱法,师生接龙
3、听第二乐句,找方言咬字
4、学唱第二乐句
5、完整演唱第一二乐句
在正确的“软语”基础上注意歌词特点
(二)第二部分
师:要想歌曲变的更加有江苏味,除了方言和我们动听的歌唱之外,还有最能体现苏州味的什么?(衬词)
1、听衬词部分
思考:歌曲的衬词部分又有什么特点
每句结尾的衬词都不一样
2、听师范唱歌谱
思考:歌谱中又有什么特点
每乐句结尾都是“111
3、师生接龙演唱歌谱
生唱“111“,师唱其他部分
4、完整演唱歌谱
在“111”处加拍手
5、教唱衬词
(三)完整学唱歌曲
1、完整听歌曲,轻轻跟唱
2、跟伴奏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要求:江苏味
3、情感处理
分析歌词:露水、柳叶。要求唱的时候声音位置及情感处理
4、出示双响筒
听第一段歌词,思考:如何用双响筒与拍手分别为歌曲伴奏?
5、完整出示两段歌谱
第一段演唱歌词,第二段用双响筒及拍手为歌曲配乐
(没有乐器的学生用口技模仿)
三、歌词创编
师引:江苏人民热爱自己的家乡,唱出了这么一首美妙动听的杨柳青,那你能不能用我们自己的地方方言也来歌颂一下自己的家乡
1、生试练,全体学唱
2、出示歌片,学生集体用方言朗诵
3、用石浦方言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四、小结
同学们唱得真好!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演唱《杨柳青》这首歌,还欣赏扬州这座城市的美景。愿我们的民族音乐像茉莉花一样越开越美,永远留在人们的心间。希望同学们有机会亲自去扬州走一走、看一看!
《杨柳青》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音乐活动《杨柳青》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感受乐曲旋律,熟悉掌握乐曲的节奏特点。
2、引导幼儿听辨不同的节奏型,并用拍手动作表示。
3、学习看指挥演奏打击乐器,初步培养幼儿与同伴互相配合的习惯及爱护乐器的习惯。教学准备节奏谱;春景图;乐曲录音;乐器。教学重点与难点看指挥进行乐器演奏。教学方法与手段练习巩固法;乐器辅助教学。活动过程:教师活动幼儿活动设计意图一、开始部分。
1、弹奏《拍手点头组合》音乐。
2、弹奏歌曲《好朋友》。要求幼儿听辨前奏、间奏,并在间奏处表演相应动作。
听音乐做拍手点头的律动。
复习学过的歌曲,并练习间奏处拍手。通过复习,巩固学习过的几种节奏,并能用动作来表现节奏。二、引出音乐所表现的画面内容。
1、介绍乐曲的主题。
出示春景图,“我们来听一首新歌,名字叫《杨柳青》。”
2、讲解画面内容:春天,柳枝、燕子、鸭子、鱼。欣赏、感受乐曲表现的画面。用春天的美景及画面来引导幼儿感受乐曲所表现的画面。三、感受学习乐曲的节奏。
1、组织幼儿熟悉掌握乐曲的节奏特点。
2、出示节奏谱,带领幼儿学习几种节奏型。
(1)x-|x-|;
(2)||;
(3)| x|。
3、引导幼儿完整地合着音乐拍出各种节奏型。
跟着音乐拍手打节奏。
看节奏谱,进行各种节奏型的练习。引导幼儿感受、熟悉音乐的旋律与节奏。听辨不同的节奏型。四、乐器演奏。
1、分组看指挥空手练习(放慢速度)。
2、分乐器进行练习。
3、放慢速度,指挥幼儿齐奏。
4、指挥幼儿完整演奏乐器。
(提醒幼儿注意教师改变指挥方案,并控制音量认真地演奏。)边看指挥边合着音乐模仿各种打击乐器的动作进行演奏。
拿起乐器分组看指挥进行练习
注意看老师的指挥。学习看指挥演奏打击乐器,初步培养幼儿与同伴互相配合的习惯。
《杨柳青》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江苏民歌《杨柳青》,使学生能从中感受到浓郁的扬州民歌风格
2、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杨柳青》,并尝试用扬州方言来演唱
3、讲授扬州相关文化,使学生增加对民歌的认识,并喜爱民族文化。
4、通过学习歌曲《杨柳青》,感受江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通过创编歌词,由感受歌曲的立意转为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受民歌独有的地方风味;
难点:尝试用扬州方言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歌曲引入
1、初听歌曲
思考:歌曲与我们平时所学的有什么不一样,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方言、速度、情绪)
2、介绍江苏地域及方言特点:
“吴侬软语”
3、再听歌曲
思考:你能听懂歌曲中的哪些歌词
4、引出并学唱最后一句“杨柳叶子”
要求:“软”、各歌词之间的时值长短
5、揭题《杨柳青》,介绍曲牌形式
二、教学歌曲
1、听全曲
思考;歌词有什么特点(实词与衬词)
2、思考: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的衬词?
(能使歌曲更加活泼轻快,更加能体现江苏民歌的特点,方言演唱的衬词让我们一听就知道这个是江苏民歌)。
(一)第一部分
1、听第一乐句
思考:歌曲中方言的唱腔咬字与我们平时的普通话歌曲有什么不一样?
2、学唱第一乐句
跟唱法,师生接龙
3、听第二乐句,找方言咬字
4、学唱第二乐句
5、完整演唱第一二乐句
在正确的“软语”基础上注意歌词特点
(二)第二部分
师:要想歌曲变的更加有江苏味,除了方言和我们动听的歌唱之外,还有最能体现苏州味的什么?(衬词)
1、听衬词部分
思考:歌曲的衬词部分又有什么特点
每句结尾的衬词都不一样
2、听师范唱歌谱
思考:歌谱中又有什么特点
每乐句结尾都是“11 1
3、师生接龙演唱歌谱
生唱“11 1“,师唱其他部分
4、完整演唱歌谱
在“11 1”处加拍手
5、教唱衬词
(三)完整学唱歌曲
1、完整听歌曲,轻轻跟唱
2、跟伴奏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要求:江苏味
3、情感处理
分析歌词:露水、柳叶。要求唱的时候声音位置及情感处理
4、出示双响筒
听第一段歌词,思考:如何用双响筒与拍手分别为歌曲伴奏?
5、完整出示两段歌谱
第一段演唱歌词,第二段用双响筒及拍手为歌曲配乐
(没有乐器的学生用口技模仿)
三、歌词创编
师引:江苏人民热爱自己的家乡,唱出了这么一首美妙动听的杨柳青,那你能不能用我们自己的地方方言也来歌颂一下自己的家乡
1、生试练,全体学唱
2、出示歌片,学生集体用方言朗诵
3、用石浦方言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四、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