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白杨》教案精选6篇正文

《《白杨》教案精选6篇》

时间: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本文是可爱的编辑给家人们整编的《白杨》教案精选6篇,欢迎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白杨》教案 篇1

目的要求

1、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边境战士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好品质。

3、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的。

4、学会本科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

教学重点了解白杨树的特点,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爸爸”介绍白杨是在表白自己的心。

教具学具鹏博士教育软件幻灯片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板书课题解题

1、水见过白杨?说说白杨是什么样的?

2、微机出示“资料部分”,认识白杨

二、检查预习

1、微机出示“字词学习”,学习生字词

2、指名读课文,指导生字的读音

3、指导读描写“大戈壁”、“白杨”的话和爸爸谈论白杨的话。

三、讲读课文

(一)、讲读第一段

1、默读课文想想这一段主要些什么?

2、讨论解答弄懂环境和气候的恶劣

点击:理解词语:戈壁清晰浑黄一体

(二)、理解2—3自然段

1、指-§ 名朗读2—3自然段

2、微机出示白杨树的画面理解“高大挺秀”

3、读了这一段后你有什么感受?(喜爱、崇敬)

(三)、理解4—14自然段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讨论:白杨树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一位旅客”指谁?说说“爸爸的神态有什么变化?(望着—出神”—“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微笑消失色变得严肃起来”)

4、理解爸爸说的话表达了什么心愿?

①默读15—17自然段。

②说说爸爸的话表达了什么心愿?

(服从祖国的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希望自己的子女在边疆落户、学好本领长大建设边疆)

(三)、讲读第15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说说爸爸沉思什么?

3、“一课高大的白杨树”和“一棵小树”各比喻什么?为什么嘴角又露出一丝微笑?

四、作业:

朗读课文,尝试给课文分段。总结段意。

第2课时

一、默读课文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1、自由度课文分段

2、讨论分段情况,概括段意

一段:(1—3)列车在大戈壁上运行。

二段:(4—14}爸爸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特点。

三段:(15—17)爸爸在表白自己的心。

四段:(18)孩子们会像小白杨一样在边疆茁壮成长。

3、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1、浏览课文,概括中心

2、讨论确定中心

三、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

1、同位讨论

2、集体讨论订正

四、指导书写生字

1、指导书写生字

2、学生练习写生字和课后词。

五、作业:

默写生字感情朗读课文。

第3课时

一、指导背诵14—18自然段

1、指导分段背诵

2、借每段开头一句话背诵

3、同位互相检查背诵

二、巩固练习

鹏博士出示以下各题

1、辫字组词

2、找反义词

3、判断句意

4、选词填空

三、总结学法,巩固中心思想

四、作业:

1、 背诵课文14—18自然段

2、朗读4《在希望的田野上》

《白杨》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2.情感态度价值观:

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3.过程与方法: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

教学重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体会借物喻人。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读法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白杨的图文资料。

2.搜集有关新疆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图文资料。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提高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的能力。

2.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重点

重点字形区别。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文章的写法和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情怀。

教学方法

读议法读、思、评、悟相结合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白杨的图文资料。

2.搜集有关新疆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图文资料。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在祖国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辉煌的'丝绸古道,还有那茫茫的大戈壁。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生长在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

2.看课题激疑: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

二、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把生字新词标出,不理解的词用“?”划出,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自己解决不了的可提出来请教老师或同学。

二读: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所出现的三个问句并用“ ~~”标出。

(1)学生找出三个问句后全班交流。

(2)课件出示三个问句。

①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②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③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三读:默读课文,把找出的三个问句当成思考题,想一想,你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吗?请边读书边思考边在文中做适当的批注,把解决不了的问题做个记号。

(1)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老师巡视、点拨。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初步感知,交流体会

(1)对这三个问题的理解,能从课文的字面上大体知道意思就可以了。

(2)指导学生初步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示范书写

(1)教师示范“疆”字,提醒学生注意相应笔画。“陷”的右下部不好写,注意与“滔、焰”区别。

(2)学生在写字本上抄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白杨》教案 篇3

《白杨》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目标还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在教《白杨》一课时,设计了“质疑──解疑──精读”三个主要环节,就是力求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又为语文教学指出了一条很好的教学思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多积累,引导学生重感悟、重内化,重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

【教学背景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白杨》一课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借物喻人的文章。学生对西部大开发的情况了解甚微,所以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个难点。只有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人们的无私奉献,才能感受到文中作者对白杨的敬意,实际上是对建设者的赞美。

2、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情况分析,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一定要抓住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小组交流、观看录像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爸爸的话,从中了解到爸爸介绍白杨的三个特点。

3、技术准备:

本教学活动策划是以文本资源(教材)为主,同时积极利用课外资料和电教多媒体平台进行有机地整合,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

⑴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戈壁环境的恶劣,来进一步感悟白杨在环境极其恶劣的戈壁滩上还生长的高大挺秀,说明白杨的适应性和生命力极强。

⑵充分利用课外资料,使学生了解新疆的过去,知道新疆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从而更好的体会爸爸服从祖国需要,扎根新疆,建设新疆的决心。

4、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的研究说明:

⑴在讲课之前,请学生了解爸爸、妈妈是怎样工作的。

⑵通过收听广播、看报、上网等途径查阅有关新疆和西部大开发的资料。

⑶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便有效的帮助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课教学过程设计】

这是一篇借物写人的文章,作者表面上写白杨,实际上是写人,是赞美边疆的建设者们。作者先简笔勾画白杨高大挺秀的外形,再借爸爸之口赞扬白杨坚强不屈、生命力强盛的内在品格,最后写小白杨迎着风沙茁壮成长。这是文章的一条明线。然后写爸爸,先写爸爸看着戈壁滩上的白杨出神,再写爸爸严肃地向孩子介绍白杨树,最后写爸爸由陷入深思到突然露出微笑,这是人物神情变化的一条暗线。这两条线索如何处理呢?怎样才能不顾此失彼呢?我选择了前半部分重点抓明线,突出白杨的形象;后半部分重点抓暗线,突出边疆创业者的形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白杨的特点,体会爸爸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新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对下一代的希望。

⑵通过感悟人物的言行和心理,体会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

⑴教学中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引疑推导法;情感体验法。

⑵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感悟爸爸的`言行和心理活动,体会作者热情歌颂建设者不畏艰苦创业的精神,它不仅表现在那位旅客身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培育下一代边疆建设者的精神上。使学生对那种扎根边疆的崇高精神境界产生敬仰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白杨的三个特点,通过感悟人物的言行和心理,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爸爸两次陷入沉思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在一辆开往新疆的列车上,一位旅客正望着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同学们,你们见过戈壁吗?让我们亲眼目睹戈壁滩的景象。

(出示录像)

2、提问:

你有什么感受?(荒凉,没有生机)你来读一读书上描写戈壁的段落。

指名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感知初步了解大戈壁的特点,从而进一步认识白杨,最后升华到对在那里生活的建设者的了解。)

二、品读课文

1、师:戈壁滩上的卫士指的是什么?(白杨树)白杨树有什么特点?默读课文,用概括性的词语写在书上。

(高大挺秀、易种植、适应性强。)

投影出示爸爸说的话,学生看投影读出白杨树的特点。

你都知道哪有白杨树?读出适应性强的特点。

指名读。

2、白杨树在恶劣的环境下是怎样生存的?(看白杨在恶劣环境中生长的一段录像)这说明了什么?

(设计意图:朗读体味爸爸的一番话不仅回答了儿子的问题,而且热情赞扬了白杨高大挺秀、适应性强、坚强不屈的品格。)

3、齐读这段话,师:这段话是谁说的?这句话包含了几层意思?

4、师:爸爸是在介绍白杨树,也是在表白自己,这是孩子们所不能理解的,孩子们知道什么?找有关的句子读读。(投影出示)

⑴讨论:孩子们不知道什么?

⑵可是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去新疆工作?做什么工作?

(只有爸爸……还有……)

⑶为什么把他们接到新疆去上学?

⑷他们知不知道新疆是个什么地方?

⑸你对新疆了解多少?

师小结:新疆是个干旱少雨、沙漠面积较大的地方,为了改变新疆的面貌,有许许多多的建设者扎根新疆,开发新疆,建设新疆。

5、爸爸在表白什么呢?

(自己也像白杨一样,扎根新疆,建设新疆,想让孩子做建设新疆的小白杨,自己做大白杨。)

师小结:作者在赞美白杨,更在赞美像白杨一样的建设者。

6、师:是的,在千千万万个像爸爸、妈妈这样的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把茫茫的大戈壁变成了一片片的绿洲。

(投影)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中的三个“只知道”,让学生小组交流,想一想孩子们不知道什么,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让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活动,经过一连串的引疑读、思活动,学生步步深入地理解了“爸爸”的心就是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信心和希望孩子们也像白杨那样在边疆生根、成长的赤诚之心。)

7、配乐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投影配乐)

师: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爸爸又陷入沉思,课文中两次写爸爸陷入沉思,联系上下文想象爸爸这两次陷入沉思在想什么?

(一次:想自己,想过去;二次:想过去,想未来。)

师:突然他们的嘴角浮出一丝微笑,为什么?这又说明什么?

(未来新疆建设者正在成长,后继有人。)

8、学习这篇课文的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学习白杨树,学习建设者。)

师小结:白杨树的品格也正是建设者的品格。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爸爸的心愿: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使学生对那种扎根边疆的崇高精神境界产生敬仰之情。)

9、结合板书小结:

这篇课文采用象征手法,借物喻人。作者写了大戈壁的荒凉,也写了白杨树的挺秀;写了孩子们的天真,也写了爸爸的深情。语言朴实无华,感情真挚深沉。作者实则写物,意在喻人,赞美祖国边陲建设者热爱边疆,扎根边疆的志向;不畏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欣慰地看到祖国边疆建设后继有人的希望。我们衷心地祝愿:戈壁滩上的白杨树越栽越多,越长越高,越来越美。”

(设计意图:学生随着老师的手势,借助板书,同老师一齐吟诵。此时,师生入情入境,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了共鸣,从心底里钦佩那些不择环境,不讲条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安家的建设者。这发自肺腑之声,将课堂教学气氛推向高潮,师生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中。课虽结束了,但情犹未尽,意犹未已,使学生的理解和感情进一步得到了升华。)

三、布置作业

收听广播或者收看电视了解西部大开发情况。

【板书设计】

写物:高大挺秀生命力强小树成长

白杨

喻人:扎根边疆不畏艰苦后继有人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分析:

⑴学生自我评价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的默读速度提高了,与此同时,概括能力也随之提高。

⑵小组内部评价:

在小组活动中,通过讨论、交流我们了解了白杨的特点,使我们觉得白杨确实了不起,叫人敬佩。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朗读体会爸爸的心愿,使我们对边疆建设者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⑶教师评价:

在教学白杨内在品格时,我通过理解内容,体会感情,描述渲染、感情朗读四个步骤掀起教学高潮。结束时我让学生由边疆的白杨联想到身边的“白杨”,由大白杨联想自己这些“小白杨”,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何处讲解,何处启发,何处朗读,何处讨论,何处留下“教学空白”,都作了精心设计。因此,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更深的感受,阅读理解能力进一步提高了。

⑷家长评价:

家长通过参与学生收集资料的过程,发现学生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提高了。

2、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分析:

⑴教师自我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我力争做到启发性语言循循善诱,讲解性语言有条不紊,描述性语言绘声绘色,赞扬性语言激情昂扬,我用饱满的感情感染学生,使教师、学生、作者三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达到了“入境”、“悟神”的最佳境界。

⑵学生进行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出白杨精神的可贵,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反思

《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构思巧妙,文字隽永,感情丰富,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然而,要让小学生深刻理解,却有较大的难度。我根据教材的特点、重点和难点,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生活实际出发,运用了“引疑推导法”,从整体着眼,以“疑”为主线的读思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首先我从课题激疑(从课题看,本文应当写些什么)入手,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主要内容之后,便直奔重点、难点,即从过渡段切入,引疑激趣(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牵一发而动全身。然后按照“形象──特征──象征意义”的思路引导学生在读中生疑,深思、释疑,逐步完成认识由表及里的过渡。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通过“抓空白处”(孩子们只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引疑的办法攻破难点,让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概括)活动,认识到“孩子们”“只知道”的都是具体的“行动”,而“不知道”的,就是“爸爸”的“心”。经过一连串的引疑读、思活动,学生步步深入理解了“爸爸”的心就是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信心和希望孩子们也像白杨那样在边疆生根、成长的赤诚之心。

其次,我通过朗读训练,录音欣赏等方式动之以情,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受到了白杨形象美、内质美和建设者心灵美的感染;同时,又抓住描写“爸爸”语言、神态的词句引疑,使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思想品德的教育达到了辩证的统一。此外,我还巧妙地把“白杨”与“爸爸”、“小白杨”与“孩子们”、边疆和内地、现实和远景有机地联系起来,带领学生在“疑”的线路上逐步升华,因而教得轻松,学得主动,达到了文路、教路、学路的和谐统一。

《白杨》教案 篇4

案例背景:

《白杨》被安排在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北京版普通)教材中,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了解白杨的特点,体会爸爸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对下一代的希望。其中,我把了解白杨的特点,体会爸爸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作为教学重点。体会爸爸对下一代的希望作为教学难点。本篇课文典型的写作特点就是借物喻人,以神态描写为主线,结构全篇,在课文中几次出现描写人物神态的句子。为了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让学生扎住不同人物对白杨树的特点的理解,从而发现几个人对白杨树认识的不同,进一步了解“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从而抓住课文的重点。与此同时,让学生划出爸爸神态的变化,重点体会两个“沉思”,从而突破难点。

课程片段:

生:齐读下列词语

戈壁、抚摸、介绍、表白、叙说、昏黄一体、高大挺秀、

师:高大挺秀什么意思?

生:高又大。

生:应该是向上的。

师:在本篇课文中“高大挺秀”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生:读文中句子“每隔几秒钟,从窗口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是作者对白杨树的描写。

师:我们能把高大挺秀换一个词语吗?

生:高大挺拔。

师:非常好!大家一起读一读这两个词语,体会这两个词语的不同。

生:高大挺秀有秀气的意思,应该是说白杨树长得比较细又高。

生:高大挺拔更强调向上。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不同的词语所描写的特点各有不同,那你们见过白杨树吗?白杨树留给你们怎样的印象?你觉得这两个词语那个更贴切,或者用别的词语来形容。

生:……

师:同学们,这是白杨树留给你们的印象。那文中的主人公分别对白杨树有怎样的印象呢?请你拿笔用“——”划出白杨树的特点。

生:(默读课文,动笔划。)

汇报:作者:          高大挺秀

儿子和小女儿:   高   大  直

爸爸:           直、高    生命力强、适应能力强    坚强

师:分别读一读这四个人对白杨树特点的不同理解,有什么不同?

生:作者、儿子和女儿说的是白杨的外表,而爸爸不是。

师:那爸爸说的是白杨的哪些方面呢?

生:(读第十三自然段)体会爸爸说的话。

……

(结合第1、15、16自然段理解爸爸的话。)

……

(读第十七自然段,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说法。)

……

(找到文中两次出现的“沉思”,进一步体会爸爸两次沉思的不同,加深对文中重难点的理解。)

分析:

为了让学生从抓住白杨的特点来理解课文,我从两个词语的区别,引出对白杨树的特点的描写。然后从不同人的不同角度归纳白杨树的特点,包括学生对白杨树的印象,从而体会爸爸的描述的不同,了解爸爸话语中的深刻含义,从而让孩子们体会到爸爸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对下一代的希望。这样的设计轻松的把学生带入课文情景中来,开始探索白杨树的特点,体会父亲的话。

《白杨》教案 篇5

课题          3、白杨第 1 课时教 学目 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学习1—12小节,了解白杨的生长环境和特点。教学重点了解白杨的内在品质,当堂背诵爸爸的话。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一、揭题导入(板书课题:白杨)把课题齐读一遍,再读一遍。二、质疑预设:白杨长在哪里?白杨是什么样的?(学生提问:作者想借白杨来告诉我们什么?问题比较深入,可见预习较为到位。)三、带着问题自学(顺便自学生字词)四、生字词自学反馈 戈壁 清卫士 大分辩摸 干旱软弱 介表白入沉思   浑黄一体 高大挺秀   浮起一丝微笑二、精读感悟1、师过渡:白杨到底是长的什么样的?白杨有什么特点?值得作者写一篇文章来赞美它?好,今天我们就带着同学们的这些问题来走进白杨。2、了解白杨的生长环境师:课文中写的白杨是哪儿的白杨呢?把课文打开,看看课文哪一段告诉我们了。   (课文第3段告诉我们,生读第3自然段)   师:他找到了具体是铁路线旁的白杨。具体的环境是哪儿呢?   (是通往新疆的铁路。铁路两边是茫茫的大戈壁。)   师:课文哪一段写了大戈壁呢?你把那一段读一读。(生读第1自然段)   师:课文第一段,开门见山的就告诉我们写的是大戈壁上的白杨树。我们一起把第1段读一读。(生齐读第1自然段)   师:大戈壁是怎样的情景呢?你在电影、电视上看过吗?有人到新疆去过吗?用你的话来说说看,大戈壁是怎样的情景呢?(可以结合注解2)(大戈壁是广袤无垠的,地上布满了沙石。干燥,到处是灰黄的颜色。风一吹,飞沙走石。大戈壁鸟无人烟,寸草难生。   师小结:这就是西北大戈壁的情景。我们再来把第1小节读一读。   生齐读第1自然段。   师:读了第1段,我们就知道了,课文写的是哪儿的白杨?(是戈壁滩上的白杨。师板书:戈壁(通过注解和课外积累了解到白杨的生长环境是极其恶劣的。)3、了解白杨的特点师:课文中写的白杨是什么样的?有没有具体的词语来形容?一起说。(生齐说:高大挺秀,师板书:高大挺秀(学生很容易就说出“高大挺秀”,能较快地找到关键信息。)师:课文非常明白地告诉我们,白杨树的特点是高大挺秀。挺秀是白杨树的外形,高大挺秀什么意思呢?有没有人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说呢?(高大挺秀的意思就是很高很大,很挺拔也很秀丽。)   师:讲得很完整,4个字的词语,每一个字都表达了一层意思。高(高度);大,(体积);挺,挺拔;秀,秀丽。   我们一起把这个词读一读。(生齐读词语)4、“高大挺”师:哪儿写出了白杨树的具体高大挺秀呢?请一个同学把4—10小节读一读。   生读到第5小节——这是写白杨树的?——高   生继续读,读到第6小节——第2个特点是什么?——大。   生继续读。读到第8小节——第3个特点是什么?——直。   师:高、大、直,三个特点从兄妹2个的对话中看到了。生继续读。   师:通过兄妹俩的对话,具体些了白杨树的高、大、直的3个特点。我们一起来分角色读一读。 金 老师读叙述的话,你们男同学读哥哥的话,女同学读妹妹的话。(分角色朗读这一环节让学生颇为兴奋,师生合作很愉快。)5、“秀”(品味爸爸的话)师过渡:这篇课文作者明明用了一个词,叫“高大挺秀”,写白杨的特点的。我们从兄妹的对话中读到了高、读到了大、读到了挺,那有没有读到秀呢?哪里写了白杨的秀呢?(第12小节)把它读一读看(生读第12小节)   师:这里你看出它的什么秀呢?(它的品格)   师:它不是外在的秀,是?(内在的秀)   师:不是外秀,是内秀啊!文章的重点笔墨没有放在它的外秀上,而是放在它的内秀上。我们一起把这一段读一读。(生齐读第12小节)①第一句话——本性正直师:作者为什么不详写白杨的外秀,而要重点写内秀呢?这爸爸的话,值得我们好好品味。我们来看爸爸说的第一句话。(生齐读爸爸说的第一句话)   师:把“从来”去掉了读读看,再把“从来”放进去读读看,你读出了白杨树什么特点?(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它都是直的。写出了白杨本性—板书:本性正直)   师:这就是它的本性,不像柳树,从来就是弯弯曲曲的、婀娜多姿的。白杨树天生就是笔直的。我们把这句话再读一读,体会一下。   师:这是它的本性。(这里的概括有些纠结。学生认为第一句“从来就这么直”写出了白杨不怕苦难,很坚强,与第三句的意思重复了。当教师与他们探讨是否可以认为是“本性”就这么“正直”时,学生不肯苟同。)②第二句话——生命力强师:第2句呢,从爸爸的话中读出了什么?(生自由朗读爸爸说的第2句话)   生:这句话我读出了白杨树的适应力很强,到哪里都能生长,从“”看出来了。   师:具体读一读。还读出了什么?我喜欢听不一样的声音。   生:我也是从“哪”看出白杨树生命力强。   师:哪儿需要,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从很快当中,你能不能看出生命力强?这句话中既写出白杨树适应力强,也写出了白杨树生命旺盛的特点。(板书:生命力强)   生:我也看出白杨树的生命力强。我从“长出粗壮的枝干”看出。   师:我们一起把这句读一读。(读出生命力强的感觉)(学生也先提到适应能力强,经过引导,概括出生命力强,比较顺利。)③第三句话——坚强不屈师:从第3句话,你听出了白杨的什么特点呢?(师范读第3句话)   生:我读出了白杨的一种宁折不屈的精神。   师:坚强的品格。这是他读出的,你读出了什么?   生:从这句话中我读出了白杨树的内在品质是坚韧的。不管是风沙还是雨雪,不管是干旱还是洪水,它都站立在那里。   师:坚韧、坚强。第3句话,我们读出了白杨树坚强不屈的品格。(板书:坚强不屈)生齐读爸爸说的第3句话。   师:是的,白杨树在风沙面前,就像城墙一样,巍然挺立;在雨雪面前,像青松一样,挺拔高洁;在干旱面前,像骆驼一样,耐干耐渴;在洪水面前,像中流砥柱一样,坚强不屈。我们带着景仰的感情,再来把这句读一读。(齐读第3句话)(在教学实践中过多地注重了概括和理解,忽视了朗读,很可惜。)师小结:爸爸3句话,每一句话写出了白杨的内在特点。第1句告诉我们,白杨树本性那样直。第2句告诉我们白杨树适应力强,生命力强。第3句告诉我们,白杨树坚强不屈。白杨树的秀,不仅仅是在它披着绿军装呀,更主要的是秀在它内在的品格。   6、试着背诵爸爸的话。   作业设计熟练背诵爸爸的话,体会白杨的内在品质。板书设计    3、杨树   环境                           特征                                               外在        内在           戈壁                    高大挺秀      本性正直        (浑黄一体)                             生命力强                                                 坚强不屈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第一课时对白杨品质的把握较为简单,在设计时参考了特级教师的设计方案。方案中,最出彩的部分就是对“高大挺秀”这一特点的分解,“高大挺”落实到爸爸、哥哥和妹妹的对话当中,并采用边读边分解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白杨到底是怎样的“高大挺”;“秀”又落实到爸爸的话中,而这“秀”是内秀,是白杨的内在品质。这样的分解十分巧妙。在落实过程中,学生对分角色朗读合理解白杨的内秀都十分有兴趣,效果也较好。

《白杨》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学会生字新词;会用“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理;教育学生服从祖国需要,勇于战胜困难。

3.学习本课借物喻人的写法。

【教学重点】

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的特点以及爸爸是怎样表白自己的心情的。

【教学难点】

1.爸爸介绍白杨一段话的含义。

2.人与树的联系。

【课前准备】

1.教具:幻灯片两张。(或一块小黑板,一幅教学挂图)

2.布置预习:

①运用工具书,自学本课生字新词。(了解“大戈壁,戈壁滩”两个词;理解“茫茫”、“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卫士”、“出神”等词语。)

②分段。找出疑难问题。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自学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步骤】

一、解题。

二、简介作者和背景。

三、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整体了解)

四、检查预习情况。

五、学生质疑,释疑。

六、布置作业(带着学生质疑的问题自学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的特点;学习爸爸献身祖国、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崇高品德。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

【教学步骤】

(一)交待学习目的。

1.课文仅仅是在向我们介绍白杨吗?你是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2.爸爸是怎样借白杨树表白自己的心情的?(内容)表白了爸爸一颗什么样的心?(中心)课文运用了什么样的写法表白爸爸的心情的?(写法)

(二)分段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写法。

1.指导阅读步骤,学习阅读方法;理解第一段内容。

(1)指名读第一段,边听边思考:这段写了什么?

(2)带着问题默读第一段。

(3)学生按思考题理解课文内容。

理解大戈壁的环境恶劣,抓住“茫茫”、“浑黄一体”、“没有……没有……也没有”等词语;

理解白杨树的形象,抓住“高大挺秀”这个词;

写法:运用大戈壁衬托白杨;运用设问句引出白杨。

(4)讨论:为什么这么写?(结合这段内容和直观形象的幻灯片来理解。)

(5)总结学习方法

2.理解第二段内容。

(1)按照思考题的顺序,轻声读第二段。边读边思考这段写了什么?怎样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分层进行阅读)

(2)指名读第一层,重点理解:“卫士”、“出神”在句中的意思。

(3)读第二层,讨论:爸爸是从几个方面介绍白杨树的?

(4)进一步理解:爸爸是怎样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情的?

白杨:哪儿需要,哪儿生根,不管风沙雨雪干旱洪水(坚强)。

爸爸:边疆需要,扎根边疆,不怕任何艰难困苦(坚强)。

(5)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爸爸说的话。

(6)体会爸爸思想感情的变化。(抓住“消失”和“严肃”。)

(7)再读课文,深入体会思想感情。

3.练习运用阅读方法,自学理解第三段内容。

(1)练习用前两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段课文。

(2)学生议论学习体会。教师点拨,弄懂重点语句的含义。

4.运用阅读方法,独立自学理解第四段内容。特别注意“微笑”一词,以深入理解爸爸思想感情的变化。

(三)总结(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