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击队歌教案(优秀14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下面是细致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4篇游击队歌教案,欢迎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游击队歌》教学设计 篇1
一、创设课堂氛围。
听一听,教师利用课前的几分钟预备时间,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地道战》。上课一开始,教师再请唱《大刀进行曲》。
想一想,这些歌曲反映的是哪个年代的什么事情。学生回答(略)。
师:同学们回答很好。这些都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抗击侵略者的事情。那么同学们除了以上我们听的外,还能唱哪些反映抗日时期的歌曲。
学生纷纷学唱(略)。
二、声情并茂,感悟新知识
师:同学们听了不少反映抗战时期的音乐,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反映抗日战争时期的歌曲。板书:《游击队之歌》
在微机上播放音乐画面。
学生思考:根据音乐和画面,这道歌曲刻画了什么、反映了什么?回答(略)
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略)
教师教唱两次,学生跟着风琴吟唱。
师: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首歌曲与前面所学过的歌曲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教师试唱1一8节作停,让学生感悟,随后再唱9一16节,由学生作答。
学生回答(略)。
师:同学们对这首曲于理解很好,边讲边板书(1一8节,弱起拍)本节演唱的情绪应是有力的轻声。这样就能反映游击战士机智、灵活、顽强。
板书:(9一16节与前面形成对比,在唱法上应是豪迈、乐观、坚定。)
值得注意:弱起拍,应把握好后半拍起始的节奏。(×× | × × ×××)根据时间可反复给学生演示几次。
师:根据我们以上的分析,这首歌曲就构成了两段,所以我们在演唱中一定要注意这种情感的把握。请同学们再听一下这首曲子。
师生共同演唱,或跟着画面一起唱。
作业布置:每个小组找一首反映战争年代的歌曲,准备在下次的活动课中演唱。
课后反思:
本节通过一系列的师生互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感悟音乐内在的表现力和表达力,显然学生活动成了本节课的主线,同时在学生的自我探索中,达到理解音乐的结构及表现形式,使学生获得了对音乐的进一步理解。
《游击队歌》音乐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赶兴趣,了解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及历史背景。
能够用保卫祖国,憎恨、蔑视侵略者的感情演唱《游击队歌》。
积极参与歌唱、聆听、创编等音乐活动。
教学重点
能够用轻快有力的声音背唱《游击队歌》,自如地表达歌曲的意境。
掌握弱起节奏的演唱方法。
教学过程
(一)结合历史谈谈自己眼中的抗日战争。
(二)影片片段欣赏:
《铁道游击队》、《地道战》等抗战影片的片段,了解游击队的作战特点,并语言和形体动作进行表述。
(三)学唱《游击队歌》:
教师范唱《游击队歌》,引导学生发现歌曲的节奏特点——弱起节奏。
弱起节奏形式及小军鼓号角式的明亮音调。它巧妙地、恰到好处地塑造了游击战士勇敢顽强、机智灵活、乐观豪迈的英雄形象。指导学生掌握好弱起节奏的特点,唱好弱起节奏。
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资料和基本情绪。
《游击队歌》的节奏活泼、富于变化,曲调轻快、流畅,充满旺盛的活力,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歌曲生动地刻画了游击战士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刻画了游击战士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群体英雄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坚强决心。
聆听合唱《游击队歌》,观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片段。
感受演唱特点,了解部分演唱形式和表现形式:混声合唱、男声小合唱、表演唱等。
用轻快有力的声音背唱《游击队歌》。
在演唱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按正确的发声方法,清晰均匀的吐字,用富有弹性和轻快有力的声音表现作品。
(四)创造活动:
请学生以组为单位,根据这首歌曲的资料和特点,利用身边的'响器制造各种声势,创编一种能够充分表现游击战士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群体英雄形象,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演唱方法和表演形式进行表演。
(五)课后小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与音乐持续密切联系、享受音乐并美化人生的巨大动力。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构成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志趣,是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保证。在本课的开始,安排学生谈自己眼中的抗日战争,观看抗战影片片段,能够引起学生对这段历史的注意,激发学生了解历史,了解相关音乐文化的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与创造,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情感,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鉴赏音乐的美。
《游击队歌》音乐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弱起及弱起小节。
2、潜力目标:掌握弱起节奏的正确起唱,并能用轻巧、弹性有力的声音和急吸缓呼的换气方法演唱《游击队歌》。
3、情感目标:了解《游击队歌》的相关文化及历史背景,感受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战士英勇、豪迈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
用轻巧、弹性有力的声音演唱《游击队歌》,并自如地表达歌曲的意境。
【教学难点】
1、掌握弱起节奏的正确起唱。
2、连续十六分音符处,演唱要清晰均衡,附点八分音符处要处理好。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播放歌曲《歌唱祖国》,学生迈着自信、豪迈的步伐进入教室。
二、创设情境,导入歌曲:
1、师:正如歌曲《歌唱祖国》中所唱的那样,我们中华民族历经了种种苦难才得到解放。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一部电影的精彩片段(播放电影《地道战》主题曲),你能说说影片反映的是我国哪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吗
生:——抗日战争时期。
2、师:在这期间,中国大地上涌现出了许多的抗日队伍,有八路军、新四军、还有一股武装力量,他们活跃在敌人的后方,给敌人出其不意的打击,你明白他们是哪支队伍吗
生:——游击队。
3、师:这天,我们就学习一首反映游击队员战斗生活的歌曲——《游击队歌》。
三、聆听体验,激情感受:
1、初次欣赏,整体感受。
师:请同学们仔细的聆听,歌曲描绘了游击队战士怎样的音乐形象
生:——机智、勇敢、灵活、顽强的英雄形象。
2、二次欣赏,分析歌曲。
师:同学们再来欣赏一遍这首歌曲,然后让我们从音乐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首歌曲的创作特点(聆听歌曲,从拍号、节奏、风格、旋律等角度探讨)
师小结:《游击队歌》的节奏活泼、富于变化,曲调轻快、流畅,充满旺盛的活力,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
3、再次欣赏,划分结构。
师:歌曲的音域、力度在哪里发生了变化能够将歌曲划分为几个乐段反映了游击队战士怎样的思想感情我们一齐再次聆听这首歌曲找出答案。
生:——音域由低音区到中音区,力度由中弱到中强,所以分为两个乐段。
师小结:歌曲分A段(第1—8小节)和B段(9—16小节)两个乐段。歌曲表现了游击队战士神出鬼没,深入到敌人后方与敌人进行机智、灵活、英勇、顽强的斗争,生动刻画了游击队战士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顽强决心。
四、合作探究,学唱歌曲。
1、音乐知识:
师:A段采用了什么节奏形式
生:——弱起节奏形式。
师:那么你明白什么叫弱起或弱起小节吗
讲解:歌(乐)曲或歌(乐)曲中的某一段由弱拍或强拍的弱位置开始的,叫做弱起。弱起的小节就叫弱起小节,或称不完全小节。弱起的歌(乐)曲的最后一小节多数也是不完全的。首尾两小节的拍子相加,为一完全小节,这是歌(乐)曲常用的一种形式。如:《歌唱祖国》就采用了这种形式。
2、学生用Bang模唱曲谱。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十分的棒。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用Bang(也就是模仿枪声)把这首歌的`曲谱模唱一遍,看谁能唱出游击队员个个都是神枪手的气势。
3、填唱歌词。
师:同学们唱的真好!那你们能不能用刚才的状态把歌词再试着唱一遍(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试着轻声填唱歌词)
4、教师伴奏,学生跟琴演唱歌曲。
(注意:声音有弹性、咬字要清楚、换气记号)
5、复听歌曲:
师:下面让我们再来听听游击队员抗战到底的决心吧。听后说一说:歌曲A、B乐段间情绪和力度有什么变化我们就应如何演唱才能正确表达歌曲的深刻内涵(放歌曲录音)
6、歌曲处理:
(1)A段表现游击战士勇敢机智,灵活善战,力度可弱些,但声音要轻巧、有弹性。
(2)B段表现游击战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有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力度能够稍微强些,就应带着一种坚定有力、充满必胜的信心来演唱。
7、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游击队歌》伴奏,并指挥全体学生齐唱。
8、运用不同的演唱方法演唱歌曲。
师:同学们,唱的真棒!你们的歌声让老师觉得格外的振奋!那么,这首歌曲还能够用什么形式演唱(男女生分组,一领众合……)
五、简介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
1、作者生平及作品:
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这首歌曲,那么,你们明白是哪一位作曲家创作了这么优秀的音乐作品吗他又是在什么状况下创作的下面我们就来认识这位伟大的作曲家——贺绿汀。
简介:贺绿汀(1903-1999)湖南邵阳人,是一位伟大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一生创作了超多的优秀作品,主要作品有独唱曲:《嘉陵江上》;钢琴曲:《牧童短笛》、《摇篮曲》;合唱曲:《游击队歌》《垦春泥》等。
2、创作背景:
《游击队歌》是贺绿汀在1938年抗战时期创作的一首抗战歌曲。
“八一三”事变爆发后,贺绿汀随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剧一队做抗日宣传工作,透过与指战员接触,他对我军游击战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他住在一个冰冷的煤仓里,但是他不畏严寒,在一夜之间连词带曲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军抗战歌曲——《游击队歌》。歌曲随即在华北各敌后根据地传唱开来,并迅速流传到全国各地。
六、拓展欣赏,情感升华:
师:同学们,《游击队歌》一经问世就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后又改编为芭蕾舞,被引用到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下面,请大家和老师一齐来欣赏。
(观赏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版本的《游击队歌》)
七、课堂小结:
岁月的长河流淌着许多难忘的旋律,它们讲述着历史,记载着过去。请同学们回去之后查找一下反映抗日战争的一些小故事和相关的音乐作品,下节课带来和大家一齐分享,好吗?
游击队歌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游击队歌》的历史背景,感受其传达的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
2、使学生能够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游击队歌》。
3、通过学习歌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
教学准备:
1、《游击队歌》的音频资料。
2、歌曲背景资料及相关图片。
3、歌曲乐谱及歌词打印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展示一组关于游击队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游击队的特点和作用。
2、播放《游击队歌》的片段,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氛围。
3、提问:这首歌曲给你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受?你们知道这首歌曲背后的故事吗?
二、歌曲学习
1、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涵。
2、展示歌曲的乐谱,指导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
3、分发歌词打印件,带领学生朗读歌词,注意发音和节奏。
4、学生跟随音频资料学唱歌曲,教师及时纠正发音和演唱技巧。
三、情感体会
1、分析歌曲中的歌词,引导学生体会歌词所表达的坚韧不拔、英勇顽强的精神。
2、分享游击队的英勇事迹,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游击队员们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歌曲后的感受和启发。
四、实践演唱
1、邀请学生自愿上台演唱,展示学习成果。
2、其他学生认真聆听,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3、教师总结学生的演唱表现,提出改进意见。
五、课堂总结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游击队歌》的重要性和历史价值。
2、鼓励学生将这首歌曲带回家,与家人一起分享和学习。
3、布置课后作业:思考并写下自己对《游击队歌》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深入了解《游击队歌》的背景和意义,掌握了歌曲的演唱技巧。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较高的热情和参与度,能够准确、有感情地演唱这首歌曲。同时,通过分享和讨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得到了进一步激发。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加强对歌曲内涵的深入挖掘,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歌曲所传达的精神。
游击队歌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游击队歌》的相关文化及历史背景,感受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战士英勇、豪迈的精神风貌。
2、能辨别歌曲的演唱形式,用轻巧、弹性有力的声音与他人一起背唱《游击队歌》。
3、借助歌曲展开一次革命传统教育,引发对革命历史题材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背唱《游击队歌》。
2、掌握弱起节奏的正确演唱。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歌曲《咱当兵的人》
一、情景导入
1、师:同学们,大家上午好,这节音乐课由我跟大家一起来上,首先请大家欣赏电影《地道战》插曲,(师用多媒体播放电影《地道战》插曲)
师:1942年到1944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利用新创造的斗争方式——地道战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游击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歌颂游击战士的歌——《游击队歌》,同学们了解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学生阅读理解)
二、寓教于乐
1、初步感知:师:同学们请欣赏歌曲《游击队歌》,(多媒体播放《游击队歌》)
师:大家来了解一下乐曲的创作背景。(多媒体展示)
师: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后,作者随上海文化界救亡队北上做抗日宣传,年底到达山西临汾,创作此曲献给八路军全体将士。在首次演唱后就受到热烈欢迎,随即流传。歌曲透过对抗日游击队战斗生活的写照,表现出游击健儿在敌后艰苦环境中蔑视敌人、机智英勇、战胜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师:我们来了解歌曲的作者和他的代表作。
作者:贺绿汀(1903-1999)湖南邵阳人。是一位伟大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一生创作了超多的优秀作品,主要作品
合唱曲:《游击队歌》、《垦春泥》;独唱曲:《嘉陵江上》;
钢琴曲:《牧童短笛》、《摇篮曲》等
2、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唱《游击队歌》,首先跟老师来逐句学唱歌曲的旋律。(教师多媒体展示歌曲词谱,学生进行旋律学唱三遍,)
3、针对节奏xxx和xxx处及变化音,教师指导学生强化训练掌握。(针对学生不足及时矫正)
师:老师弹奏歌曲的旋律,同学们用“啦”来唱歌曲的'旋律。(师先示范一句)
4、歌词学唱,师:下面我们来学唱歌词(教师弹唱旋律,学生填唱歌词,教师及时纠正指导);教师指导学生逐句学唱两遍;师生一起齐唱歌曲两遍。(教师及时点拨学生)
5、多媒体播放《游击队歌》,让学生欣赏
师:欣赏歌曲《游击队歌》,思考、讨论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和资料(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师总结:(多媒体显示)乐曲的节奏活泼,富于变化,曲调轻快、流畅,充满旺盛的活力,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歌曲生动地刻画了游击战士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群体英雄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坚强决心。
师:同学们根据乐曲的情绪、资料,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6、分析(多媒体投放)师:歌曲《游击队歌》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A段(1-8小节)采用了弱起节奏形式,它巧妙地塑造了游击战士勇敢顽强、机智灵活、乐观豪迈的英雄形象。B段(9-16小节)第一乐句的节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显得沉着、坚定。进一步展现了游击战士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师示范唱,讲解分析)
7、师:同学们根据老师的分析,分小组比赛演唱歌曲,女生唱A乐段,男生演唱B乐段,我们看哪个小组演唱得好。(指导学生分小组比赛演唱歌曲,小组互相评价,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8、师:A乐段女生演唱得比较轻快、灵活,B乐段男生演唱得沉稳有力,下面让我们男、女生一起,用富有弹性和轻快有力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一遍歌曲。(引导学生结合A、B乐段的比较,用富有弹性和轻快有力的声音有感情地背唱歌曲,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和表现。)10分
三、实践创作
师:看课本第11页的三幅图画的情景,同学们分小组模仿表演,表现、体会抗日游击队员的战斗生活。
1、夜间伏击
2、奋勇前进
3、欢庆胜利:
1学生分组讨论。(每小组选一幅图画的资料进行创造)
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学生开阔思路,根据自身实际进行创作。
2学生分组展示表演,表现游击战士的机智灵活和英勇善战,师生针对学生的表演做针对性评价。
四、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电视《铁道游击队》吗学生回答。
师: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首歌颂游击战士的歌曲——《铁道游击队》插曲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2分50秒)透过欣赏,同学们看一看他们又是如何展开抗日游击活动的。(多媒体播放)
师:这节课老师跟同学们一起学唱了歌曲《游击队歌》,透过学唱歌曲,我们了解了游击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期望同学们在今后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充分发扬游击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充满自信,克服困难,相信大家,必须都能成为最棒的一个。
《游击队歌》教学设计 篇6
一、说教材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题目是《游击队歌》。
说实在的,抽到这个课题,对于这首又老又旧的歌曲,我感到是一种困惑和茫然。尤其是针对我所在的永兴中学的农村的学生,他们获取音乐信息的渠道比较闭塞,而接触流行歌曲的机会偏多,可以说对流行音乐是耳濡目染,甚至对他们自己熟悉的比如本地的歌手冯磊崇拜得五体投地,以致能随便就哼唱出一首流行歌曲并唱得有滋有味。但他们音乐素质总体普遍较低。因此,常规的教学手段,已经很难适应学生的现状。于是,我对这个课题进行反复的研究和思考。首先,我来说说这节课的教学理念:
以审美为核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音乐教学理念。音乐作为最富于情感表现的艺术,只有创设一种与音乐情绪相和谐的环境,才能使学生很快进入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在本节课中,怎样才能使学生生动准确地掌握这首歌曲呢?根据学生的情况,本人从这样一条主线进行:观赏——聆听——体验——创造——拓展——回味来展开教学活动。以求达到一种和谐轻松、双向交流的教学氛围。
教材简析
《游击队歌》是贺绿汀于1973年底创作的一首具有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游击队歌》之所以一直保持着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为世人所传唱,是因为:歌曲的音乐语言准确、生动,概括地反映了抗日烽火中游击健击健儿的战斗生活和精神。比如:歌曲用G大调、4/4拍、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写成。歌曲典型艺术性在于:弱起节奏形式及小军鼓号角式(骨干音)的明亮音调巧妙结合,恰到好处地塑造了游击战士勇敢顽强,机智灵活,乐观豪迈的音乐形象。又比如,它的旋律整齐平直;节奏变化明显;调性色彩对比强烈。特别是最后,A段以压缩形式再现,使整个歌曲即有变化又很统一,完满地结束了全曲。音乐要素中的节奏、力度、休止符等在歌曲的艺术形象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胜利和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时候来学习和演唱这首歌曲,有着它特殊的意义。
教学目标
学情决定着教学的实施方法和手段。音乐课程标准把“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发展表现音乐的能力,丰富和提高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作为教学的重要理念和依据。根据编者意图和审美的角度,尤其学生的学情和关注学生学习音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培养学生音乐的兴趣入手为此,我为本课设置了以下教学目标是:
1、 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演唱歌曲体验中,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今天,发奋学习。
2、 根据歌曲的特点,能够用轻快、活泼、结实,富有弹性的歌声表现音乐的情感内涵。
3、 尝试探索设计相应的节奏型为歌曲进行伴奏。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演唱体验中,根据歌曲的特点,能够用轻快、活泼、结实,富有弹性的歌声表现音乐的情感内涵。
难点:能够通过用多种形式,表现歌曲的音乐形象。
二、说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 聆听欣赏教学法。
2、 情感体验教学法
3、 参与实践教学法
4、 多元感受教学法。
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苏霍姆林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于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挥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本课中,教师的角色只是一个组织者,学生的“合作伙伴”和“心灵朋友”,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用深刻的头脑去思考、用敏锐的耳朵去聆听、用纯真的心灵去感受,去领悟音乐美感的真谛,去唤起音乐审美的共鸣。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影片片段欣赏。
《铁道游击队》、《地道战》等抗战影片的片段,让学生了解游击队的特点。因为在此之前学生对这类式的战争影片已经有所了解,以次作为本课的切入点,容易激活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儿时喜爱的影片对现在的学生而言,或许也能够从中找到一些共同的语言,尽管在他们看的是《哈里波特》
(二)聆听:
1、聆听教师范唱:教师准确生动的范唱能够为学生提供最真实的音响感受,激发学生的歌唱欲望。
2、聆听录音:《游击队歌》四部合唱(教材提供的音响资料)。
(三)交流:结合影片片段和歌曲谈谈自己对抗日战争和抗日歌曲的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顺利地引入新课)。
二、歌唱:
1、哼唱旋律——解歌曲的旋律特点。(随电子琴或音乐录音演唱。)
2、节奏词念(朗读歌词)——感受歌曲的节奏美。
3、随琴歌唱初步完整演唱全曲,整体感知。
三、探究:
1、随琴演唱第一乐句唱,提示注意第一小节(弱起节奏)。
△ :设问:采用弱起小节有什么作用?
△ 学生讨论。
归纳:采用弱起小节能够巧妙地、恰到好处地塑造了游击战士灵活机智、声东击西的形象。因此,在演唱过程要清晰均匀地吐字,用富有弹性和轻快有力音色的声音表现歌曲的内涵。
2、出示课本上三幅图画:
(夜间伏击) (奋勇前进) (欢庆胜利)
讨论设计:根据三幅图画的情景,设计歌曲的演唱速度和力度,表现抗日游击队员的战斗生活。例如:运用音乐力度记号,恰倒好处地表现游击战士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群体英雄形象。
3、尝试探索设计相应的节奏型为歌曲进行伴奏。
意图:在这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根据这首歌曲的内容特点,利用身边音响资源的,如:弹舌、捻指、击掌、敲击桌面、踏步或篮球、排球拍击等响声制造各种声势为歌曲进行伴奏,完美地演绎歌曲。
四、拓展
为了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音乐文化,在本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我有选择地进了行音乐的拓展欣赏活动:
1、观赏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中《游击队歌》的舞蹈片段。
2、聆听曲作者本人改编的《游击队歌》四部合唱。
3、欣赏男声四重唱《游击队歌》。
4、学生提供的音响或音像资料。
意图;从视觉、听觉等不同的艺术形式中感受音乐作品内在的魅力,并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收集不同的艺术表现作品,交流共享,把美育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的每一个空间。
五、课堂小结:
1、 学生交流对本课的学习感受;
2、 教师评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节奏和曲调通达灵魂深处,使人感受其美妙,并真正受到教化”。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通过节奏,旋律,速度和力度等音乐要素真正地走进音乐,走进了《游击队歌》,希望大家课后继续收集相关的音乐资料,继续唱好这首歌。
《游击队歌》音乐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游击队歌》的相关文化及历史背景,感受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战士英勇、豪迈的精神风貌。
【过程与方法】能积极参与听赏、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并从中体验上音乐课的乐趣。
【知识与技能】能辨别歌曲的演唱形式,用轻巧、弹性有力的声音来背唱《游击队歌》。
教学重难点:
用轻快有力的声音演唱《游击队歌》。
掌握弱起节奏的正确演唱。
教学准备:
多媒体、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播放视频《咱当兵的人》,师生一起跟唱,体验军旅歌曲的特点。
(军旅歌曲大多反映了军人热情、乐观、坚强、豪迈的性格,同时,它也表达了人们对军人的一种情感。)
2、介绍作曲家和创作背景,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听赏不同演唱形式的《游击队歌》
①听赏合唱版本《游击队歌》,整体感受歌曲的情绪。
通过一些影视作品,如《地道战》《南京大屠杀》《铁道游击队》等,结合所了解的历史,谈谈歌曲的时代背景,游击队员的作战方式,学生眼中的抗日战争。
②观看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片段,再一次听赏《游击队歌》。
引导学生分析歌曲旋律、节奏的特点,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情绪。(旋律采用级进、四度跳进逐渐上行的写作手法,节奏紧密、富于变化。歌曲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生动刻画了游击战士坚强、勇敢、豪迈、乐观的英雄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坚强决心。
③聆听《游击队歌》(轮唱),进一步感受歌曲的表现形式以及音乐的艺术魅力。
帮助学生分析歌曲的几种演唱形式,区分合唱与齐唱、轮唱与重唱、领唱与独唱。
3、学唱歌曲:
①学生轻声视唱旋律,注意后拍起唱的弱起节奏。
②随琴用lu模唱旋律,声音要求轻巧、有弹性。
③学生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④学生跟琴唱词。
4、分析歌曲结构:
①分析歌曲结构(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A—B—A)
②歌曲第一乐段的旋律、节奏特点,采用什么样的声音演唱?(旋律:级进、四度跳进逐渐上行。节奏:紧密轻快、舒展有力。表现游击队员不畏艰险、英勇善战的革命精神。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学生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第一乐段的`旋律。)
③第二乐段旋律、节奏有何变化?表现游击战士怎样的精神面貌?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
5、学生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第二乐段的旋律,然后完整演唱全曲,注意歌曲的情感与力度表现。)
三、拓展提高
师生共同创编简单、富有动感的声势节奏,通过跺脚、拍腿、拍手等动作,帮助学生学会灵活地运用身体的节奏动作为歌曲伴奏。
①声势节奏练习时,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每组练习其中一个节奏型,然后交替进行,各种节奏熟练以后,可将拍手、拍腿、跺脚同时进行声势节奏练习。
②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在此声势节奏基础上,进行再创编。
③教师、学生对再创编的节奏进行点评。
四、小结
①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之间相互补充)。
②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游击队歌》,了解了《游击队歌》的相关文化及历史背景,通过音乐实践活动,获得了愉悦的感受与美的体验,最后,请同学们再一次演唱《游击队歌》,并用声势节奏为歌曲伴奏
《游击队歌》音乐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游击队歌》的相关文化及历史背景,感受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战士英勇、豪迈的精神风貌。
2、能辨别歌曲的演唱形式,用轻巧、弹性有力的声音与他人一起背唱《游击队歌》。
3、借助歌曲展开一次革命传统教育,引发对革命历史题材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背唱《游击队歌》。
2、掌握弱起节奏的正确演唱。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歌曲《咱当兵的人》
一、情景导入
1、师:同学们,大家上午好,这节音乐课由我跟大家一起来上,首先请大家欣赏电影《地道战》插曲,(师用多媒体播放电影《地道战》插曲)
师:1942年到1944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利用新创造的斗争方式——地道战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游击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歌颂游击战士的歌——《游击队歌》,同学们了解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学生阅读理解)
二、寓教于乐
1、初步感知:师:同学们请欣赏歌曲《游击队歌》,(多媒体播放《游击队歌》)
师:大家来了解一下乐曲的创作背景。(多媒体展示)
师: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后,作者随上海文化界救亡队北上做抗日宣传,年底到达山西临汾,创作此曲献给八路军全体将士。在首次演唱后就受到热烈欢迎,随即流传。歌曲通过对抗日游击队战斗生活的写照,表现出游击健儿在敌后艰苦环境中蔑视敌人、机智英勇、战胜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师:我们来了解歌曲的作者和他的代表作。
作者:贺绿汀(1903-1999)湖南邵阳人。是一位伟大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一生创作了超多的优秀作品,主要作品
合唱曲:《游击队歌》、《垦春泥》;独唱曲:《嘉陵江上》;
钢琴曲:《牧童短笛》、《摇篮曲》等
2、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唱《游击队歌》,首先跟老师来逐句学唱歌曲的旋律。(教师多媒体展示歌曲词谱,学生进行旋律学唱三遍,)
3、针对节奏×××××××和××××处及变化音,教师指导学生强化训练掌握。(针对学生不足及时矫正)
师:老师弹奏歌曲的旋律,同学们用“啦”来唱歌曲的旋律。(师先示范一句)
4、歌词学唱,师:下面我们来学唱歌词(教师弹唱旋律,学生填唱歌词,教师及时纠正指导);教师指导学生逐句学唱两遍;师生一起齐唱歌曲两遍。(教师及时点拨学生)
5、多媒体播放《游击队歌》,让学生欣赏
师:欣赏歌曲《游击队歌》,思考、讨论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和资料(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师总结:(多媒体显示)乐曲的节奏活泼,富于变化,曲调轻快、流畅,充满旺盛的活力,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歌曲生动地刻画了游击战士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群体英雄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坚强决心。
师:同学们根据乐曲的情绪、资料,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6、分析(多媒体投放)师:歌曲《游击队歌》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A段(1-8小节)采用了弱起节奏形式,它巧妙地塑造了游击战士勇敢顽强、机智灵活、乐观豪迈的英雄形象。B段(9-16小节)第一乐句的节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显得沉着、坚定。进一步展现了游击战士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师示范唱,讲解分析)
7、师:同学们根据老师的分析,分小组比赛演唱歌曲,女生唱A乐段,男生演唱B乐段,我们看哪个小组演唱得好。(指导学生分小组比赛演唱歌曲,小组互相评价,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8、师:A乐段女生演唱得比较轻快、灵活,B乐段男生演唱得沉稳有力,下面让我们男、女生一起,用富有弹性和轻快有力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一遍歌曲。(引导学生结合A、B乐段的比较,用富有弹性和轻快有力的声音有感情地背唱歌曲,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和表现。)10分
三、实践创作
师:看课本第11页的'三幅图画的情景,同学们分小组模仿表演,表现、体会抗日游击队员的战斗生活。
1、夜间伏击2、奋勇前进3、欢庆胜利
1、学生分组讨论。(每小组选一幅图画的资料进行创造)
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学生开阔思路,根据自身实际进行创作。
2、学生分组展示表演,表现游击战士的机智灵活和英勇善战,师生针对学生的表演做针对性评价。
四、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电视《铁道游击队》吗学生回答。
师: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首歌颂游击战士的歌曲——《铁道游击队》插曲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2分50秒)通过欣赏,同学们看一看他们又是如何展开抗日游击活动的。(多媒体播放)
师:这节课老师跟同学们一起学唱了歌曲《游击队歌》,通过学唱歌曲,我们了解了游击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期望同学们在今后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充分发扬游击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充满自信,克服困难,相信大家,必须都能成为最棒的一个。
《游击队歌》音乐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游击队歌》,感受歌曲所描绘的历史背景和塑造的机智、勇敢、紧张、愉快的游击战士形象。
2、能够用轻快有力的声音形象地歌唱,生动表现歌曲资料。
3、借助歌曲展开一次革命传统教育,引发学生对革命历史题材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用轻快有力的声音演唱《游击队歌》。
三、教学难点:
掌握弱起节奏的正确演唱。
四、教学方法:
教法:欣赏法、演示法、讲授法
学法:欣赏法、视唱法、练习法
五、教学媒体:
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播放影片《铁道游击队》片段(借助影片熟悉战争年代的特定环境,引发学生学习热情。)
师:同学们明白这是发生在什么时期的影片吗?
生:抗日战争时期
师:影片片段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我中华大地上疯狂掠夺,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深入敌后,广泛地开展游击战争,最后取得了抗战的胜利!这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首革命题材的歌曲《游击队歌》。
(二)新课教学
1、作者简介
贺绿汀(1903D)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湖南邵阳人。他有许多著名的作品,被我们所熟知的有《天涯歌女》、《嘉陵江上》、《四季歌》、钢琴曲《牧童短笛》、管弦乐曲《森吉德玛》,还有我们这天将要学习的《游击队歌》。
2、认识节奏型
师:在学习歌曲之前,我们先来认识几个节奏型
XXXXXXX
4分音符8分音符16分音符
请同学们分别用老人,大人和小朋友走路的速度来表现这三个节奏的速度。并模仿出来。
生模仿
师:如果我们把时值和速度用高低快慢来区分的话,时值越高,速度越快,16分音符的速度比8分音符快一倍,8分音符的速度比4分音符的速度快一倍。
3、学唱歌曲
(1)初听歌曲DD《游击队歌》。
师:请同学们仔细听,听这首歌曲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播放歌曲)
生:弱起
师:十分好,这首歌曲的第一小节是弱起小节,如果乐曲从小节的若拍或弱位置开始,而且第一小节的拍型总时值不完整,就叫做不完整小节或弱起小节。我们这首歌曲的第一小节就是典型的弱起小节。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做下面这一条节奏练习。
(2)节奏练习
师:这条节奏中所包括的节奏型,我们都在以前的音乐课中分开学习过,先在就请同学们个性注意我们第一小节的弱起的节奏。
4/4OXX|XXXXXXXX|XXXXXXX.XX||
4、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师:很好!在做过节奏练习之后,老师想让同学们根据《游击队歌》的节奏,来朗读我们的歌词,老师先来做个示范。(示范)
生朗读。
5、跟着音乐学唱歌曲
6、歌曲创作背景介绍
师:十分好,同学们此刻已经基本能够掌握这首歌曲的节奏了,但是这还不够,下面老师想将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介绍给大家,老师期望大家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之后,能够加入自己的。感情,带上情绪来演唱这这首歌曲。那就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歌曲创作背景介绍)
7、跟音乐完整演唱(注意歌曲演唱情绪)
8、欣赏合唱版《游击队歌》
《游击队歌》是一首经典的革命歌曲,所以它也被改成了好多不同的版本广为流传,下面老师请大家欣赏一个合唱版的《游击队歌》,在欣赏的过程中请同学们带上以下两个问题去聆听。(提出问题,播放音乐)
七、课堂小结:
正是中国人们智慧的结晶,高潮的作战策略,将日本鬼子赶出了中国的领土,歌曲刻画了游击战士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群体英雄形象,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坚强决心。
最后,让我们在歌声中再次重温难忘的历史岁月。
全体演唱《游击队歌》,结束本节课。
游击队歌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游击队歌》的创作背景,体会歌曲表达的革命精神。
2、学会歌曲的旋律和歌词,能够流畅地演唱。
3、通过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准备:
1、歌曲《游击队歌》的音频或视频资料。
2、歌曲歌词打印件。
3、教学PPT,包含歌曲的创作背景、歌词解释等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游击队歌》的音频,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氛围。
2、提问学生:你们听过这首歌吗?你们知道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吗?
3、简要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引出新课主题。
二、学习歌曲
1、播放歌曲视频,让学生观看并听歌曲。
2、分段教学,逐句教授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3、学生跟唱,教师纠正发音和节奏。
4、全体合唱,加强歌曲的记忆和熟练度。
三、深入理解
1、利用PPT展示歌词,逐句解释歌词的含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所表达的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
2、讨论歌曲中的主题思想,如游击队的英勇斗争、人民的团结奋斗等。
3、分享革命故事或相关历史事件,加深对歌曲背景的理解。
四、情感表达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演唱,鼓励他们展现自己的风采。
2、邀请学生分享学习这首歌曲的。感受和体会,引导他们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
五、课堂小结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重要性和意义。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继续练习歌曲,并准备下节课的演唱。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游击队歌》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了歌曲的创作背景和主题思想,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团结协作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通过小组讨论、分享感受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歌曲的内涵。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个体差异,适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从中受益。
游击队歌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弱起及弱起小节。
2、能力目标:掌握弱起节奏的正确起唱,并能用轻巧、弹性有力的声音和急吸缓呼的换气方法演唱《游击队歌》。
3、情感目标:了解《游击队歌》的相关文化及历史背景,感受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战士英勇、豪迈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
用轻巧、弹性有力的声音演唱《游击队歌》,并自如地表达歌曲的意境。
【教学难点】
1、掌握弱起节奏的正确起唱。
2、连续十六分音符处,演唱要清晰均衡,附点八分音符处要处理好。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播放歌曲《歌唱祖国》,学生迈着自信、豪迈的步伐进入教室。
二、创设情境,导入歌曲:
1、师:正如歌曲《歌唱祖国》中所唱的那样,我们中华民族历经了种种苦难才得到解放。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一部电影的精彩片段(播放电影《地道战》主题曲),你能说说影片反映的是我国哪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吗?
生:——抗日战争时期。
2、师:在这期间,中国大地上涌现出了许多的抗日队伍,有八路军、新四军、还有一股武装力量,他们活跃在敌人的后方,给敌人出其不意的打击,你知道他们是哪支队伍吗?
生:——游击队。
3、师: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反映游击队员战斗生活的歌曲——《游击队歌》。
三、聆听体验,激情感受:
1、初次欣赏,整体感受。
师:请同学们仔细的聆听,歌曲描绘了游击队战士怎样的音乐形象?
生:——机智、勇敢、灵活、顽强的英雄形象。
2、二次欣赏,分析歌曲。
师:同学们再来欣赏一遍这首歌曲,然后让我们从音乐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首歌曲的创作特点?(聆听歌曲,从拍号、节奏、风格、旋律等角度探讨)
师小结:《游击队歌》的节奏活泼、富于变化,曲调轻快、流畅,充满旺盛的活力,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
3、再次欣赏,划分结构。
师:歌曲的音域、力度在哪里发生了变化?可以将歌曲划分为几个乐段?反映了游击队战士怎样的思想感情?我们一起再次聆听这首歌曲找出答案。
生:——音域由低音区到中音区,力度由中弱到中强,所以分为两个乐段。
师小结:歌曲分A段(第1—8小节)和B段(9—16小节)两个乐段。歌曲表现了游击队战士神出鬼没,深入到敌人后方与敌人进行机智、灵活、英勇、顽强的斗争,生动刻画了游击队战士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顽强决心。
四、合作探究,学唱歌曲。
1、音乐知识:
师:A段采用了什么节奏形式?
生:——弱起节奏形式。
师:那么你知道什么叫弱起或弱起小节吗?
讲解:歌(乐)曲或歌(乐)曲中的某一段由弱拍或强拍的弱位置开始的,叫做弱起。弱起的小节就叫弱起小节,或称不完全小节。弱起的歌(乐)曲的最后一小节多数也是不完全的。首尾两小节的拍子相加,为一完全小节,这是歌(乐)曲常用的一种形式。如:《歌唱祖国》就采用了这种形式。
2、节奏练习: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弱起节奏,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歌曲的基本节奏型,并一起边划拍子边读出这组节奏。
4/40xx ∣xxxxxxxx∣xxxxxxx.xx∣
(注意:弱起节奏、十六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
3、视唱曲谱。
(1)找一找,唱一唱。
师:下面,老师再来考考大家的眼力。请同学们找出歌谱中与这组节奏完全相同的旋律,并唱一唱。
4/4055∣11223234∣3121767.65∣
(注意:弱起小节的起唱、十六分音符要唱得均匀)
(2)比一比,唱一唱。
师:B段分两大乐句。第一乐句的旋律与A段形成鲜明对比,你能试着把它唱出来吗?
(自由练习,分组展示,相互纠正)
4/4333222∣32321765∣333666∣2 223#45
比较:3 4 5 ,3﹟4 5
师:4升高半个音使我们在演唱时能够联想到战士的气势怎样呢?
生:——战士的气势更加的高涨。
师:B段第二乐句与A段的第几乐句基本相似?
生:——B段第二乐句与A段的第二乐句基本相似。
师小结:B段第二乐句再现A段的第二乐句,所以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
(3)完整视唱全曲。(轻声、慢速、划拍视唱)
4、学生用Bang模唱曲谱。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非常的棒。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用Bang(也就是模仿枪声)把这首歌的曲谱模唱一遍,看谁能唱出游击队员个个都是神枪手的气势。
5、填唱歌词。
师:同学们唱的真好!那你们能不能用刚才的状态把歌词再试着唱一遍?(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试着轻声填唱歌词)
6、教师伴奏,学生跟琴演唱歌曲。
(注意:声音有弹性、咬字要清楚、换气记号)
7、复听歌曲:
师:下面让我们再来听听游击队员抗战到底的决心吧。听后说一说:歌曲A、B乐段间情绪和力度有什么变化?我们应该如何演唱才能正确表达歌曲的深刻内涵?(放歌曲录音)
8、歌曲处理:
(1)A段表现游击战士勇敢机智,灵活善战,力度可弱些,但声音要轻巧、有弹性。
(2)B段表现游击战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有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力度可以稍微强些,应该带着一种坚定有力、充满必胜的信心来演唱。
9、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游击队歌》伴奏,并指挥全体学生齐唱。
10、运用不同的演唱方法演唱歌曲。
师:同学们,唱的真棒!你们的歌声让老师觉得格外的振奋!那么,这首歌曲还可以用什么形式演唱?(男女生分组,一领众合……)
五、简介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
1、作者生平及作品:
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这首歌曲,那么,你们知道是哪一位作曲家创作了这么优秀的音乐作品吗?他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下面我们就来认识这位伟大的作曲家——贺绿汀。
简介:贺绿汀(1903-1999)湖南邵阳人,是一位伟大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主要作品有独唱曲:《嘉陵江上》;钢琴曲:《牧童短笛》、《摇篮曲》;合唱曲:《游击队歌》《垦春泥》等。
2、创作背景:
《游击队歌》是贺绿汀在1938年抗战时期创作的一首抗战歌曲。
“八一三”事变爆发后,贺绿汀随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剧一队做抗日宣传工作,通过与指战员接触,他对我军游击战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他住在一个冰冷的煤仓里,但是他不畏严寒,在一夜之间连词带曲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军抗战歌曲——《游击队歌》。歌曲随即在华北各敌后根据地传唱开来,并迅速流传到全国各地。
六、拓展欣赏,情感升华:
师:同学们,《游击队歌》一经问世就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后又改编为芭蕾舞,被引用到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下面,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欣赏。
(观赏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版本的《游击队歌》)
七、课堂小结:
岁月的长河流淌着许多难忘的旋律,它们讲述着历史,记载着过去。请同学们回去之后查找一下反映抗日战争的一些小故事和相关的音乐作品,下节课带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吗?
《游击队歌》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结合《游击队歌》了解相关的音乐文化和历史背景。
2、感受、体验《游击队歌》的音乐内容、音乐情趣,积极参与歌唱、聆听等音乐实践活动。能够用轻快、有力的声音背唱《游击队歌》,自如地表达歌曲的意境。
教学重点
让学生用轻快、有力的声音背唱《游击队歌》,自如地表达歌曲的意境。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掌握弱起起唱。
教具准备
风琴、多媒体、音响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歌曲《咱当兵的人》
一、情景导入
1、师:同学们,大家上午好,这节音乐课由我跟大家一起来上,首先请大家欣赏电影《地道战》插曲,(师用多媒体播放电影《地道战》插曲)
师:1942年到1944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利用新创造的斗争方式--地道战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游击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歌颂游击战士的歌--《游击队歌》,同学们了解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学生阅读理解)
板书:游击队歌(5分)
二、寓教于乐
1、初步感知:师:同学们请欣赏歌曲《游击队歌》,(多媒体播放《游击队歌》)
师:大家来了解一下乐曲的创作背景。(多媒体展示)
师: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后,作者随上海文化界救亡队北上做抗日宣传,年底到达山西临汾,创作此曲献给八路军全体将士。在首次演唱后就受到热烈欢迎,随即流传。歌曲通过对抗日游击队战斗生活的写照,表现出游击健儿在敌后艰苦环境中蔑视敌人、机智英勇、战胜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师:我们来了解歌曲的作者和他的代表作。
作者:贺绿汀(1903-1999)湖南邵阳人。是一位伟大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主要作品
合唱曲:《游击队歌》、《垦春泥》;独唱曲:《嘉陵江上》;
钢琴曲:《牧童短笛》、《摇篮曲》等
2、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唱《游击队歌》,首先跟老师来逐句学唱歌曲的旋律。(教师多媒体展示歌曲词谱,学生进行旋律学唱三遍,)
3、针对节奏××××和×处及变化音,教师指导学生强化训练掌握。(针对学生不足及时矫正)
师:老师弹奏歌曲的旋律,同学们用"啦"来唱歌曲的旋律。(师先示范一句)
(10分)
4、歌词学唱,师:下面我们来学唱歌词(教师弹唱旋律,学生填唱歌词,教师及时纠正指导);教师指导学生逐句学唱两遍;师生一起齐唱歌曲两遍。(教师及时点拨学生)(8分)
5、多媒体播放《游击队歌》,让学生欣赏
师:欣赏歌曲《游击队歌》,思考、讨论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和内容?(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师总结:(多媒体显示)乐曲的节奏活泼,富于变化,曲调轻快、流畅,充满旺盛的活力,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歌曲生动地刻画了游击战士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群体英雄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坚强决心。
师:同学们根据乐曲的情绪、内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6、分析(多媒体投放)师:歌曲《游击队歌》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A段(1-8小节)采用了弱起节奏形式,它巧妙地塑造了游击战士勇敢顽强、机智灵活、乐观豪迈的英雄形象。B段(9-16小节)第一乐句的节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显得沉着、坚定。进一步展现了游击战士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师示范唱,讲解分析)
7、师:同学们根据老师的分析,分小组比赛演唱歌曲,女生唱A乐段,男生演唱B乐段,我们看哪个小组演唱得好。(指导学生分小组比赛演唱歌曲,小组互相评价,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8、师:A乐段女生演唱得比较轻快、灵活,B乐段男生演唱得沉稳有力,下面让我们男、女生一起,用富有弹性和轻快有力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一遍歌曲。(引导学生结合A、B乐段的对比,用富有弹性和轻快有力的声音有感情地背唱歌曲,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和表现。)(10分)
三、实践创作
师:看课本第11页的三幅图画的情景,同学们分小组模仿表演,表现、体会抗日游击队员的战斗生活。
(1、夜间伏击2、奋勇前进3、欢庆胜利)
1、学生分组讨论。(每小组选一幅图画的内容进行创造)
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学生开阔思路,根据自身实际进行创作。
2、学生分组展示表演,表现游击战士的机智灵活和英勇善战,师生针对学生的表演做针对性评价。(7分)
四、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电视《铁道游击队》吗?学生回答。
师: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首歌颂游击战士的歌曲--《铁道游击队》插曲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2分50秒)通过欣赏,同学们看一看他们又是如何展开抗日游击活动的。(多媒体播放)
师:这节课老师跟同学们一起学唱了歌曲《游击队歌》,通过学唱歌曲,我们了解了游击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充分发扬游击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充满自信,克服困难,相信大家,一定都能成为最棒的一个。(5分)
MSN(中国大学网)
《雪绒花》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雪绒花》(二声部)。
2、为歌曲《雪绒花》配伴奏并情景表演。
教学目标:
1、让生体验二声部歌曲。
2、能以对祖国满怀深情的歌声演唱歌曲《雪绒花》。
3、以剧情为导线,通过伴奏和情景表演等表现手段演译歌曲《雪绒花》,使学生能初步感受到音乐、艺术、生活的关系,增进了对音乐的兴趣,多种潜在智能得以开发。
教学过程:
环节与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1.播放《音乐之声》相关音乐。
2.指导学生按创设好的位置入座。
听音乐进教室,并按创设好的位置入座,做好上课的准备。
创设一种有利表演的美好、轻松的音乐教学环境。
二、新课导入
欣赏歌曲《雪绒花》
播放歌曲《雪绒花》。设问:
1)此歌听过吗?好听吗?
2)想了解剧情吗?
学生回忆这有点熟悉而又不太像的歌曲。
答:听过。
期待走进剧情。
以有点熟悉的歌曲和剧情吸引学生,为新课进行打下埋伏。
三、新课展开情景勾画
1.播放歌曲《雪绒花》为背景音乐。
2.组织参与表演的学生。(一女生扮演修女,一男生扮演上校,七生扮演孩子)
1.扮演修女、上校、孩子的学生随音乐意境出场,根据对音乐的理解作随机表演。
2.其余学生欣赏。
以表演吸引学生,在观看中熟悉歌曲。并让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
情节展开
1.引导并协助学生完成相应的动作。
2.播放录音《多来咪》和律动动作指导。
3.为学生放单声部歌曲《雪绒花》。
1.表演“上校教育七个孩子”的场面。
2.表演“修女唱歌曲《多来咪》”。
3.表演“修女在孩子强烈的求知欲中,唱《雪绒花》。”
交换表演,让更多学生参与。并在边看边复习歌曲中,随想象走进剧情。
情节高潮
1.师用钢琴为歌曲弹奏,并为“孩子”伴唱低声部。
2.用钢琴引导学生使用乐器吹、弹奏第二声部旋律。
3.与学生配合学唱二声部的歌词。
4.引导学生进入自己的角色,(修女、上校、孩子、观众)
1.“修女”用吉他弹奏《雪绒花》,七个“孩子”演唱。
2.感受师、生合作的二声部演唱。
3.使用乐器吹、弹奏第二声部旋律。
4.唱、吹交换。
5.“上校”、“观众”不据定向的乱坐,造成一种家庭音乐会形式。
1.通过分声部唱、吹交换,提高二声部演唱技能。
2.分人物角色,营造家庭音乐会气氛。让学生产生共鸣,达到学歌的目的。
情节尾声
1.再创情景,并为学生准备道具。
2.师为生伴奏并协助低声部演唱。
1.增加学生,手拿玩具枪扮演敌人。
2.报幕的同学宣布“特拉普特上校家庭合唱团为大家演唱《雪绒花》”:先是表演者随音乐伴奏轻声唱,然后所有的学生当观众,与表演者合唱《雪绒花》。
通过故事情节的不同表演,吸引学生学唱歌曲,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并在激动的气氛里给学生产生回味无穷的体验。
结束
播放《音乐之声》。
学生结合画面,体验音乐的魅力。边哼唱边出教室
怀着对生活、对音乐的热爱之情,离开教室。
点评:
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是音乐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之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重视音乐实践等是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本设计试图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索:
一、艺术与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让学生在模拟生活(贴近生活)中参与艺术活动,更易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创造音乐。
二、潜能的挖掘:让学生在剧情扮演过程中,综合多种艺术表演,发挥想象,挖掘学生各种潜在能力,培养互助合作精神。
三、教学的突破:课堂教学以故事为导线,以学生兴趣为主,以学生为本,做到让学生在“游戏式”的教学方法中主动参与音乐体验和音乐活动。让学生深切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雪绒花》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内容:花城版五年级上册第九课歌曲《雪绒花》
教材分析:歌曲《雪绒花》是美国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插曲,《雪绒花》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该故事片根据美国当代著名戏剧、电影作曲家里查。罗杰斯创作的同名音乐剧改编拍摄。剧情取材于1938年发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故事。影片中由罗杰斯和词作者奥斯卡。哈默斯坦合作的插曲脍炙人口,成为影片中最精彩的组成部分。歌曲优美、舒缓、轻柔,通过对雪绒花的赞美抒发了主人公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家乡深深的怀念和祝福。其中《Do ReMi》、《孤独的牧羊人》、《雪绒花》流传最为广泛。这部影片曾荣获五项奥斯卡金像奖,在世界影坛被誉为最动人的音乐故事片之一。歌曲为大调单二部曲式,3/4拍子,要求采用中速稍慢,深情地、优美地演唱风格,通过对雪绒花的赞美,真挚地倾吐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雪绒花》,能以满怀深情的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聆听、欣赏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通过演唱等活动体验音乐所传达的情感信息。对所学的电影音乐产生兴趣,能主动思考音乐在电影艺术中的作用。
3、以自己的方式对歌曲进行演绎,乐于参与表演当中。
教学重点:体验3/4拍韵律美感,能用优美和谐的歌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感受电影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教学计划:一课时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教学设备、小乐器(雨声筒)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激情引趣。
师:平时在生活当中你们会不会看看电视或走进电影院看看电影?看电视、电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娱乐方式,其中有许多优秀的电影、电视剧中的'情节总能让我们记忆犹新,其中的影视歌曲也令我们百唱不厌。同学们,你能列举几首你喜欢的影视歌曲吗?
生:《冰雪奇缘》里的歌曲“let it go”、《泰坦尼克号》里的歌曲“我心永恒”····
生:《熊出没》里的主题曲····
师:嗯,看来影视歌曲给同学们留下的印象还是很深刻的,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部电影片段,你们猜猜这是哪部影片?片段中的歌曲你熟悉吗?(播放电影片段《哆来咪》。)
师:你知道这首歌曲的歌名吗?歌曲来自哪部电影?(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
生:《音乐之声》(异口同声回答)
师:《音乐之声》这部电影还有一首比《哆来咪》更受欢迎的歌曲,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雪绒花》,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结合这部音乐故事片,一起来学习一下这首歌曲。
◆创造一种美好、轻松的音乐环境,引出课题。
二、聆听故事,欣赏歌曲。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这首歌名叫“雪绒花”,那同学们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花吗?
课件播放《雪绒花》的伴奏音乐及图片。
师:“这就是美丽的雪绒花,它生长在高山上,只有勇敢的、坚强的人才能见到它们美丽的身影。它的叶面覆盖有白色的绒毛,开花的时候,小花的四周也环绕着白色的苞片,远远看去,就像一层薄薄的雪覆盖着它,所以当地的人们习惯叫它雪绒花。它页是奥地利的国花。关于雪绒花还有个小故事呢?同学们想听吗?
【故事内容:《雪绒花》是音乐剧《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插曲,曾获得过获奥斯卡金像奖。故事描写修女玛利亚活泼好动,与沉闷的修女生活格格不入,修道院院长认为她不适合当修女,就把她介绍到海军上校家做家庭教师。上校共有两男五女七个孩子。玛利亚以她的善良、体贴,赢得了孩子们的心。当德国法西斯入侵他们的祖国后,上校一家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机智地摆脱了德国人的严密监视,前往瑞士。《雪绒花》这首歌曲,在剧出现了两次。在上校外出工作期间,玛丽亚教上校家几个没有了妈妈的孩子学会了很多歌曲。《多来咪》便是其中的一首。她还给孩子们排练了合唱。当上校回家时,玛丽亚和孩子们用甜美的歌声迎接他。上校很高兴,他也边弹吉他边演唱了一首歌。同学们猜猜,上校唱的是什么歌?对!就是这首《雪绒花》。这是一首古老的奥地利民间歌曲,上校借这首赞美雪绒花的歌曲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幸福、安宁生活的热爱之情。
学生听剧中第一次演唱歌曲。师一边讲,第一次是上校带了客人到家里做客,玛利亚和孩子们用歌声表示欢迎。优美、抒情的歌声把上校和客人都惊呆了。孩子们请求父亲也表演一曲,孩子们围坐在父亲周围,上校怀抱吉他,演唱了这首《雪绒花》。
师:你能感受到歌曲想表达什么吗?
师:我知道了,可能是因为电影中出现的第一次演唱是英文版本的,所以同学们不知道音乐要表达什么?那现在请我们翻开课本45页,对照课本的歌谱我们再来认真的聆听一遍翻译成中文的歌曲,想想歌曲要表达什么?(师在放音乐过程中用雨声筒为歌曲做简单伴奏,可以视情况交给任意一位同学配伴奏。)
三、听析深入、学唱歌曲。
1、听歌划拍子
师:刚才有同学注意到老师用了一个什么乐器为歌曲伴奏吗?你听出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
生:雨声筒、三拍子····
师:三拍子的规律是?
生:强弱弱
师:接下来我弹钢琴,你们一起伸出手来试着为这首歌曲划拍子。
(课件出示三拍子指挥图示,教师向学生讲解3/4拍的指挥手势及其要领。)
师生活动:一边指挥,一边听音乐,全班一起划拍子并哼唱。
2、听歌找结构
师:请同学们试唱歌谱,并找出歌曲的旋律哪些句子相同或相似?
师操作:用钢琴慢速弹奏歌曲《雪绒花》的旋律,与学生一起试唱歌曲旋律。
教师活动:学生演唱时,及时纠正音准、节奏出现的问题。
师:找出歌曲旋律中相同相似的句子演唱。
师生活动:一起跟琴再唱,注意体会歌曲舒缓、轻柔的特点。
3、合作学唱歌
师:老师来填词演唱歌曲中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大家来填词演唱其它的句子 。
师生以接唱的形式练习演唱歌曲旋律。师指挥,学生演唱旋律。
师:我们试着把歌曲完整地演唱一遍。
师弹奏歌曲伴奏,和学生一起练习演唱,注意音高、音准。
◆通过找歌曲结构和演唱等活动体验音乐所传达的情感信息,对所学的电影音乐产生兴趣,能主动思考音乐在电影艺术中的作用。
四、再次欣赏、对比表现
★认真聆听剧中第二次演唱歌曲。
师:这首《雪绒花》在剧中第二次演唱的时候跟第一次演唱时的感觉完全不同,我们一起来听听第二次演唱是在什么情况下。
师讲:德国军队入侵上校的祖国后,上校和玛利亚决定带着孩子们逃出魔掌,到自由的国度,在告别祖国的音乐会上,上校全家深情地再次演唱了这首歌曲。当《雪绒花》这首象征祖国的歌曲回荡在剧场时,全场听众的心沸腾了,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大家都随着高唱起来,使敌人感到恐惧。
第一次演唱
第二次演唱
地点
家里
剧院
对象
纯洁的孩子
凶恶的敌人
心情
愉快、开心
沉重、愤怒
内涵
真、善、美
假、恶、丑
师:同学们听了这首歌曲在电影中的二次演唱,有什么感受?我们来把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演唱做个对比,你就知道了!
师:通过两次演唱的对比,你能感受到电影音乐有什么特点吗?那它的作用呢?
生:····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意识到电影音乐是电影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特点是“突出电影的主题”,它的作用是“抒发人物的情感和推动剧情的发展等等”。
※以下一环节视时间而定。
(师:同学们,除了齐唱,你们还有什么好的方式来表现《雪绒花》这首乐曲的优美、舒缓、轻柔吗?若有时间盈余尽量多练习演唱,可以采取小组唱、男女分唱等多种方式练习,也可采取选择合适的乐器为这首歌曲伴奏的方式,来演绎这首歌曲。)
◆在影片欣赏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同一歌曲在不同环境,对音乐有不同的处理。通过不同方式的演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从中体会音乐有贯穿主题,发展情节,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作用。
五、音乐拓展、歌曲延伸。
师:同学们,电影《音乐之声》是一部经典的音乐片,片中有许多经典的、脍炙人口的歌曲,除了我们这节课一开始听到的《哆来咪》和刚刚学唱的《雪绒花》之外,还有一首非常经典的歌曲,你们听——(课件播放《孤独的牧羊人》的片段。)
六、总结。
师:(配乐)同学们,今天我们体验了深情无限的《雪绒花》,感受了欢乐有趣的《do remi》,欣赏了幽默风趣的《孤独的牧羊人》,通过这节课我们了解到,电影音乐是电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功能突出主题、刻画人物、抒发情感、烘托气氛等等。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可以多多关注影视配乐,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提升自己的欣赏水平。
音乐课《雪绒花》教学反思
定下这个课题的时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为这届五年级的孩子是我一直带上来的,且五(3)班音乐课素养及歌唱能力较其他三个班都更好一些。准备充分之后,满怀着信心来上这节音乐课,本以为即使不会多么精彩绝伦至少也是顺理成章的流畅,但结果仍然是让我陷于深深的遗憾之中,或许这是很多老师上完公开课之后共同的感受吧!
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经,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激活学生的创新潜能,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我当然希望我的学生能从我的课上受到熏陶或启发,我把这堂课从头到尾的、零零碎碎的细想了好几天,虽然大家也都给予了很好的评价,不管大家是出于对我的鼓励还是对我的肯定,但是作为一名具有专业音乐素养的教师来说,不足之处已经郝然暴露于我心。结合工作室李彦老师的评价以及我们综合科组集体的评价,除了一贯来的淡定、自然、流畅之外,风格没有太大变化,尽管最后课堂上学生歌曲的演唱较完整,情绪不错,但整节课亮点不突出,学生自然生成不够,教师语调也过于平淡····我深深的了解自己,因为每次公开课后的自我反思我都是很挣扎的,是的,我居然一点也不觉得我会上音乐课,我居然觉得除了能淡定的把课上完我的课似乎都没有什么优点可说了,脑子里反复的就是这节课本来应该可以更好一点的,怎么就上着上着就有些不一样了·····
要想提高教学总得找个时间安静的坐下来想想我上过的课,进行深度反思这应该是作为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没错!我反思我最大的失误在于我并没有很好的围绕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去设计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回过头细细想来是比较粗糙、模糊不清的概念,而教学目标的设计是一节课的精髓所在,通常评价一堂课的好坏最重要的衡量标准也就是你是否很好的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而在这堂课中我更多的是考虑到学生要如何去学,却在我要如何去教这一方面顾此失彼。自认为教学观念还是蛮新的,可是在我这堂课的教学当中我并没有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很好的体现。
现在,在我回头重看教学设计、在我回想整堂课的教学、在我反思教学得失的过程中的时候,我突然有种要推翻这堂课重来一次的感觉,除了先前讲到的教学目标设计的不够清晰,到现在感觉重难点把握不明确,尽管单从教学效果来讲或许也是一堂不赖的课,但从专业教学角度来讲个人认为是一堂设计欠佳的课。我需要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剖析,来把我教学的思绪一点一点理顺。我本意是一堂教唱课,在欣赏中教唱,可此刻我却发现我的难点定位在了“感受电影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现在想来真的很好笑,实际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本没有很好的完成这个重点,只是尽力让学生唱好这首歌,重点算是完成了,难点应该定位在“用优美的歌声演绎歌曲”或者“用多种方式表现歌曲”就会比较准确。
前奏的导入显得有点拖沓冗长,可以直接从电影《雪绒花》导入,其实孩子们都知道这部电影的,没有必要做太多的铺垫,只是我自己把他们想得太简单了。对于雪绒花PPT的介绍现在想来也是多余之举,当时设计教案的时候实在是想得太多了,巴不得把自己想到的所有东西都教给学生,然后就一股脑儿的全都设计进去,结果是涵盖内容太多,导致第三环节与第四环节都没有时间来得及很细致做好,而后取消了最有意思的创编环节也是深感遗憾。若把原拓展部分欣赏《孤独的牧羊人》放在开头,歌曲诙谐、有趣、活泼不失为一个好的导入;或者把歌曲在电影当中的第二次演唱作为后面的拓展部分,让学生感受同一歌曲在电影当中不同情绪的演绎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也不失为一个好的收尾。
尽管这节课总体算是流畅的完成了,但我感觉更多的是因为学生的音乐素养较好,而并不是因为我这节课设计的多好;另外,学生在这节课的学习状态很好,参与面也广,能积极跟我互动,深感欣慰。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发挥音乐教学在听觉、感受、联想、表现、创造等方面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音乐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一切为学生服务的同时还能时刻不忘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庆幸我自己是个很喜欢也很愿意上音乐课的老师,虽不够和蔼可亲,但面对专业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要想让自己的专业教学得到提高,要想自己在这条路上走的更远,反思是必经之路,但愿在我的教学之道上我能坚守自己的信念,不忘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