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看云识天气》教案【优秀15篇】正文

《《看云识天气》教案【优秀15篇】》

时间: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以下是敬业的小编首席为大伙儿收集的15篇《看云识天气》教案,欢迎借鉴。

《看云识天气》优秀教案 篇1

一、学习目标:

1.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特别是打比方和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2.复习巩固比喻的修辞,积累文中比喻句,体味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3.识记一些关于天气方面的谚语,并学以致用,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4、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二、重点与难点:

1.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特别是打比方和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2.巩固比喻的修辞,积累文中比喻句,体味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三、课前准备:

1、课前搜集一些资料(包括图片、影像等)加深对看云知识和天气知识的了解。

2、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观看云的图片,加强感性认识。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

五、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一、导语:“云往西、披衰衣,云往南、雨绵绵”生动的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春夏秋冬,阴晴雨雪,风云变幻,气象万千,天气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而天气的变化自有它的征兆。现在,请同学们先来欣赏一组图片,你能说出图中那飘浮的云彩与天气有怎样的关系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看云识天气》。

二。 检查预习:

1、听写下列字词:( 共10个)

峰峦 预兆 轻盈 均匀 崩塌 弥漫

征兆 一霎间 千姿万态 变化无常

2、结合课文解词:(共8个)

① 峰峦

② 一霎间

③ 预兆

④ 轻盈

⑤ 弥漫

⑥ 征兆

⑦ 千姿万态

⑧变化无常

三、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1、看云识天气最基本的经验是(用课文中的原话):

明确:“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2、理清文章思路:(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

文章共划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说明云是天气的“招牌”,人们可以看云识天气。

第二部分(2-6)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变化,天上的云彩现象和天气的关系,从而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1层:(2-5)写云的形态和天气的关系。

第2层:(6)写云的光彩和天气的关系。

第三部分(7)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

3.设计一种表格,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预示的天气情况。(学生边默读边填写后,教师明确)

晴天云简表

云名 云的形态变化 高度 厚度 天气征兆

卷云 像羽毛像绫纱,丝丝缕缕地漂浮着 最高 最薄 象征晴朗

卷积云 像水面的鳞波,是成群成行的卷云 很高 很薄 无雨雪

积云 像棉花团,上午出现,傍晚消散 2 000米左右 较薄 阳光温和

高积云 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扁球状,排列整齐 2 000米左右 较薄 天晴

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

云名 变化过程 形状 位置 天气征兆

卷层云 卷云聚集,向前推进 像白绸幕蒙住天空 高 晴转阴

高层云 卷云越变越厚 像毛玻璃遮着太阳 低 将下雨雪

雨层云 高层云变得更厚 暗灰色云块密布天空 更低 雨雪连绵

积雨云 积云迅速形成高大云山 乌云密布天空 更低 雷雨冰雹

云的光彩简表

光名 产生和分布情况 色彩 天气征兆

晕 产生在卷层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围 里红外紫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华 产生在高积云边缘部分 里紫外红 华环由小变大,转晴;由大变小,转阴雨

虹 雨过天晴,在太阳对面的云幕上 彩色圆弧 东虹轰隆西虹雨

霞 早、晚,太阳照着对面的云彩 云层变红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第二课时

一。探究表述之美:请大家选一种云和彩,以第一人称方式作自我介绍

介绍要求:

1、充分利用描写云彩的语言材料,抓住特征描述:

2、让别人明白你将带来怎样的天气,与天气的关系。

示例:大家好,我叫卷云……

二。探究语言之美:

1、请大家用“我认为”-------”句美,美在----”的句式,就文章的语言说一句评论性的话。

例如:我认为“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这句美,美在作者把云的万千姿态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能够激发读者的想像。等等。

2、齐读第1自然段,并仿照下面的示例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作者运用比喻和排比学习这段语言,要让学生熟读,细细体味语言的美妙,尽情想像蓝天白云的奇妙变化,引导学生看出说明角度的变化,并且总结写作经验: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事物。再让学生模仿写作。)

三、探究写法之美:学生分组发现写法上的独特之处。

1、美在:层次清晰。

2、美在:抓云的主要特征来说明。

3、美在:运用引用,作比较,分类别等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

4、语言严密准确。例如“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低而厚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此句为用“往往”“常常”作限制词………

四、交流积累之美:(小组交流在课外搜集的关于天气的谚语)

例如:

天低有雨,天高旱

日落乌云起,半夜听雨声

今晚日落乌云洞,明朝晒得背皮痛

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

有雨四方亮,无雨顶上光

云往西、披衰衣,云往南、雨绵绵

早风雨,夜风晴

春雾曝死鬼,夏雾做大水

春南夏北,磨墨无水

雨打五更日晒

一点雨一盏灯,落到明朝也不停

南风吹清明,田禾大有成

夏至风从西北起,瓜菜园里少欢喜

东闪太阳红,西闪雨重重,北闪当雨射,南闪闪三夜

大寒不寒,人马不安

五、教师总结: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文章紧扣题目,层次清晰。首先从总体上指出云和天气的关系,说明可以看云识天气。再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文章中运用了分类说明、比喻说明等的方法,由现象到本质有序地展开说明,尤其一系列恰当的比喻,鲜明而具体,形象而生动,使整篇文章富有文采,能激发起人们阅读的兴趣,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只要我们善于观察也能写出这样精彩的文章来的!

六、练习写作:

课外观察自然界的现象,用《看--识---》为题,写一则观察日记。要求:用比喻,拟人句描写;用分类别等方法说明。

看云识天气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思路。

2、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3、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有关云的成语、诗词、文章片断等,解决课文中的生字。

教学内容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作者在说明的过程中,选取了恰当的说明角度和说明顺序,因此显得层次清晰,条理分明。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一、激趣导入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说明作者对这种自然现象观察得非常细致。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也在一直留心观察自然界,以图掌握规律,为人类服务。事实上,天气的变化也自有它的规律,自有它的征兆。

1794年深秋拿破轮同荷兰作战,荷兰人决堤放水阻住拿破轮军队前进的步伐。正当拿破轮下令撤退时,一位士兵报告:天将变寒,可以踏冰而过,因为河岸到处是蜘蛛忙于织蛛网的情景。后来拿破轮依此攻破荷兰首都。这位士兵就是根据自然现象——蜘蛛织蛛网来预测天气的状况。

除此以外,大家还知道哪些自然现象能预测天气情况?(学生七嘴八舌地说:竹根、蚂蚁、潮气、云……)

对,我们还可以云来预测天气状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说明文《看云识天气》,看一看,如何根据云来推测天气的阴晴雨雪。

二、整体感知

1、题目是《看云识天气》,那么云具有什么特点?云与天气是什么关系?请从文中找出一句话加以说明。(姿态万千,变化无常——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

2、听课文录音,思考:作者看到了哪些云?看云识天气的最基本经验是什么?(用圈点勾画法划出答案,并给以分类。)

课文将云分为两大类,按云的形态可分为睛天云和雨雪天的云,每大类下再各细分为四种,按云的光彩也可分为四种。)

3、跳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就像是天上的“招牌”,从而说明为什么可以看云识天气。

第二部分(第2-6段):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变化,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从而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第7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

文章第1段先概述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第2段是3、4、5段的“纲”:“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后面三段就是遵循这个“纲”展开的。第3段照应“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第4、5段照应“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第6自然段开始写“云的光彩同天气的关系”。最后一段总结全文。

三、研读赏析

1、分角色朗读:写云的形态及光彩部分由12位男、女学生个别朗读,除外段落由其他学生齐读。

2、请大家任选一种云,以第一称的方式作自我介绍。

看云识天气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2、了解气象知识, 学会看云识天气。

3、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难点:

1、了解气象知识,学会看云识天气。

2、学会搜集一些资料,加深对看云知识和天气知识的了解。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收集有关云的谚语,

3、云名称卡片。

4、云与天气关系简表(10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中国有句俗话叫“天有不测风云”,意思是“天也有不能预测的时候”,那么用逆向思维反过来思考就成了“天气一般都能预测”。确实,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就已经能够预测天气了,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将经验总结成了许多关于天气的谚语。下面就让我们用这些谚语并做个游戏——找朋友。我这里有谚语的上半句,下半句已经分到了你们手上。我们就来找一找谚语的下半句各是什么。

第一组:天上钩钩云 地下雨淋淋

师:请手里拿着这句谚语的同学到第一组就坐。

第二组:早上乌云盖 无雨也风来

第三组:朝霞不出门 这个简单,下半句是什么? 生:晚霞行千里

第四组:乌云接日头 下一句是什么呢? 生:半夜雨淋淋

第五组:有雨山戴帽 生:无雨云拦腰

第六组:日晕三更雨 月晕午时风 师:请到第六组就坐。

师:(分学习小组) 好,现在每位同学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也组成了一个学习小组,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要相互配合。下面我分配一下任务:请①②号同学代表小组发言;③号同学补充;④号同学为组长,组织好合作学习;⑤号同学负责记录下小组讨论的内容,给发言的同学参考。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任务,请认真完成。

师:我们看到古人是那么聪明,已经能将天气情况编成简单的谚语。我们当然也不甘示弱,今天我们也来看云识天气。(补充:课题2)我们虽然没有古人那么多的实践经验,但我们手头有最好的老师。是什么?

生:书。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跳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五分钟准备)

2、研读课文,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云及光彩?在文中画出来。(抢答)(出示课件3)

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晕、华、虹、霞。

3、这些云和光彩各有什么特征呢?现在请小组长上台来任选其中的两种,小组合作完成简表里相关的内容。(4分钟准备)

4、现在,请各小组根据所选的两种云,以第一人称的方式作自我介绍(出示课件4)。要求:①充分利用描写云彩的语言材料:②让别人明白你将会带来怎样的天气。(先小组活动,五分钟完成。)

答案参考:

我是“雨层云”,我又矮又胖,穿着暗灰色的外衣,太阳、月亮见了我都要躲藏起来,我在天空出现时就表示连绵不断的雨雪就要来临了。连绵不断的雨雪就要来临。

当积云迅速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时就变成了我,我是积雨云,然后我越长越高,慢慢变黑,最后我整个倒下了,这是乌云弥漫、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马上下起了暴雨,有时还伴有冰雹或者龙卷风。

我是卷层云,是在连绵的雨雪来临之前出现在天空的一层薄云,看到我,请大家出门前带上雨具。

生:我的绰号叫“毛玻璃”,是由卷层云积聚而来的,透过我看天就会模糊不清因而得名,其实我的真名叫“高层云”。雨雪都是我的好伙伴,常常和我形影不离。

听了那么多云和光彩的自我介绍,我们对这些云所预示的天气已经很清楚了。请你判断一下图上分别是什么云? (出示各种各样的云层图)象征晴天的是哪几种云?有什么特点?象征雨雪冰雹的是哪几种云? 有什么特点? 云上的光彩又有什么特点呢?预示怎样的天气?

三、我是小小预报员:

以往我们总习惯于听天气预报,今天我们也来当一次小小的天气预报员,根据云图来预报天气。提示:确定云的种类;说明它所预示的天气;模仿天气预报员的语气、语调、动作、表情。也是5分钟的准备时间,现在开始。 现在是气象服务时间,想要了解未来的天气趋势吗?让我们来听听天气预报

江西的上空出现了一片雨层云,雨层云……(介绍雨层云的特点),那里马上就要下雨,请出门的朋友带好雨具。

海南岛上空偶而飘着几多积云,晴空万里,气温23——27°C。人体舒适指数:2级,气温适宜。穿衣指数:3级,长袖衬衣。旅游指数:4级,适合外出游玩。

四、课外拓展:

听了那么多介绍,我们发现天上的云真是变化多端,非常奇妙啊。它离天最近,是最佳的天气预测者。但善于观察的人一定会发现,除了云之外,自然界中还有许多东西也可以预示天气。你发现过吗?它们预示了什么天气?

燕子低飞,要下雨。

鸡迟迟不愿入笼,是下雨的预兆。

蜻蜓低飞要下雨。

蚂蚁搬家预示将要下大雨。

蜘蛛张网补网兆天晴

我们除了可以看云识天气, 还可以看天象。风向。物象识天气呢。

看物象识天气: 看天象识天气:

久雨闻鸟鸣,不久即转晴。 星星水汪汪,下雨有希望。

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大雾不过三,过三阴雨天。

蟋蟀上房叫,庄稼挨水泡。 先雷后刮风,有雨也不凶。

蜻蜓千百绕,不日雨来到。 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看风识天气:

常刮西北风,近日天气晴。 半夜东风起,明日好天气。

半夜东风起,明日好天气。 雨后刮东风,未来雨不停。

南风怕日落,北风怕天明。 夜夜刮大风,雨雪不相逢。

狂风怕日落,久雨起风晴。

五、课堂小结

有这么多可以预示天气的现象,你们想过其中有什么科学依据吗?或者有没有什么疑惑?我就有一大堆的疑惑?这些现象真的准确吗?为什么能预示天气?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不可能都在课堂上解决,下课后,学习小组可以继续活动,相互协作找出问题的答案。同时我们还要把这节课上“细心观察、专注思考”的学习方法继续用下去,仔细观察身边的任何一样小事物,发现它的独特之处,并用最精彩的话将其记录下来。我们到时来看看谁的发现最新鲜、描写最生动有趣。

板书设计:

17 看云识天气

说明文

姿态万千 变化无常

怎 卷云 卷积云 高 轻 薄

样 积云 高积云 (晴)

云 卷层云 高层云 低 密 厚

识 雨层云 积雨云 ( 雨雪冰雹)

气 晕 华 虹 霞 (阴晴风雪)

《看云识天气》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的结构。

(3)理解并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4)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自然的习惯。

(5)引导学生课后参加“看云识天气”和搜集整理气象谚语的实践活动。

二、教学实录

片断一:课文一段研读

1、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一段课文,要求其他同学不看课文认真听,可闭眼想象云的各种姿态。

2、请同学复述一下云的各种姿态。

3、讨论:

师提问:这一段描写主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答:比喻、排比。

师肯定:对,本段描写了云的千姿万态,主要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比喻修辞手法我们已经学过,经常用到。这里用比喻把云的姿态写得更加生动形象了。

师提问:本段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生答:表示省略,是说云的姿态还有许多。

师:回答得很好。那么,除了课文中的比喻句外,哪位同学能在用比喻句来描绘云的姿态?多说更好。

生1答:早上的彩霞像红色纱巾,像红旗。

生2答:夏天午后的云有时像打铁用的铁砧。

生3答:有的像瀑布一样,还有的像茂盛的树。

师肯定:对,他们观察很细致。同学们以后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外界事物,它能帮助我们获得知识。

师提问:第一段省略号前描绘了云的形态,省略号后写了什么?

生答:写了云的变化。

师提问:综上所述,课文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能用书上一句话来回答吗?

生(小议后)答:用课文第一句话来概括:“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幻无常。”

师肯定:对。

师提问:说说最后一句“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生(讨论后)答:这一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对这一句话的'作用答法不一。)

师总结:“招牌”是商店的标志,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比喻准确。最后一句引出全文中心,说明看云和识天气的关系。

片断二:课文2~6段研读

1、指名学生朗读2~6段课文。

2、学生自由快速阅读课文。

3、讨论:

师提问:第3段介绍了哪儿种云?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这些云和天气有什么关系?

生(讨论后)答:课文第三段介绍了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等四种云。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最轻盈、最高。是天气晴朗的象征。

师提问:课文第四、五段文字介绍了哪几种云?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和天气有什么关系?

生(讨论后)答:这两段介绍了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等四种云。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低而厚密。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师:请同学们把课文3、4、5段快速阅读一下,在书中画出描写以上8种云的比喻句。

生:(读课文画出比喻句)

至此,同学们能否用书上一句话概括看云识天气的一条基本经验?

生答:“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师提问:综观2~5段,简要说一说这几段文字的结构关系。

(学生讨论后回答,说法不一)

师总结:第2段是总说,是后3段的“纲”,后3段就遵循这个“纲”来介绍不同姿态的云同天气的关系的。这几段文字先总说后分说,思路清晰,层次清楚。

4、观看多媒体图片:

利用投影仪观看各种形态的云的图片。要求学生对比书中的描绘,注意区别。

5、继续讨论:

师:上面课文介绍的只是就云的形态方面说的,云的不同还表现在它们有着不同的光彩,识别不同光彩的云,也能帮助我们推测天气。请快速阅读第6段课文,看看介绍了哪些不同光彩的云?

生:(快速阅读第6段)回答:不同光彩的云有晕、华、虹、霞等。

师:请在书中画出这几种云以及它们和天气的关系的文字。

生:在书中画出上述文字。

6、观看云、画、虹、霞图片。

7、观看多媒体科普片《看云识天气》。

三、教学反思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谓“乐之者”就是学习者对学习有着极大的兴趣,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以此为乐。孔子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地位,是有其根据的。应该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乐之者”?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思维,从而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云,这一事物,天天都在我们生活里,司空见惯。对于这一课的教学,如果只就课本来学习,势必会很单调,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设计了这一课。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一些关于云与天气的谚语、成语、诗词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在学完一个片断和课文主体部分后,安排学生观看多媒体图片或影片,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也增强了知识的趣味性。下课前5分钟和课后又安排了学生进行“看云识天气”的实践活动,既积累了知识又增强了学习和观察、探索自然的兴趣。

淡化文体,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这一课的教学要求之一。因此,在这一课教学中,只注重阅读理解,让学生了解作者思路和文章结构,复习比喻修辞手法。不谈说明特征和说明方法。

《看云识天气》教案 篇5

探究式教学模式

宁波东海实验学校  王伟红

设计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一篇篇课文是一个个的信息库,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某个意义上讲,应该是理解信息、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过程。基于此认识,在教授《看云识天气》时,我设计了“我是某某”,让学生任选一种云或光彩,以第一人称的方式作自我介绍的演读。学生要进行自我介绍,势必认真研究课文,理解、收集、整理、运用课文中的信息,在探究的基础上,明确各种各样的云和光彩与天气的关系。另一方面,让学生自我介绍,对学生来说,是新鲜的,因此,它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起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在品味语言时,请大家用“美在……,因为……”句式,就文章的语言美作评论,力求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基础上达成教学目标 。因此,以较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趣味学习。

探究式教学模式由以下步骤组成为:创设情境—初读感知—演读深究—品读感悟—寻读拓展。

教学目标 :

1、学习本文层次美、语言美

2、培养观察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

3、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精神。

教学准备:

课件,收集谚语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多媒体屏幕上出现千姿百态的云。(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

师: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学生小声议论各种云)

屏幕上出现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时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师:云就象是天气的“招牌”,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解读这大自然的文字。

二、初读感知:

默读:1、看云识天气最基本的经验是什么?(很快找到了)

2、框出依次介绍了哪些云和光彩?画出对它们进行描写的语言材料,并明确它们将带给我们怎样的天气?(一一明确)

三、演读深究:

1、明确任务:请大家任选一种云或光彩,以第一称的方式作自我介绍。

介绍要求:①充分利用描写云彩的语言材料;②让别人明白你将会带来怎样的天气。

教师示例:“Hai !大家好,我叫卷云,我常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别看我身子很单薄,可我最轻盈,站得也最高,阳光可以透过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欢迎,因为我会给大家带来晴朗的天气。”

2、对照课文,学生各人自说自讲,在书上作记号。(教师巡视,气氛热烈)

3、小组合作交流,后课堂交流,同一组同学点评。(形成一个高潮)

学生:乌云弥漫,雷声隆隆,电光闪闪,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这就是我——积雨云在作怪。我是由积云变化而来,当积云迅速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就成了我。我有时恶作剧,还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大家认识我了吗?

学生:“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说的就是我——霞。我很美丽,常在清晨或傍晚出现,你知道吗?当太阳照到天空,云层变成了红色,我就又穿上美丽的红衣裳……

师:通过自我介绍,我们认识了各种云彩,明白了它与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天气,这样我们对课文内容与层次是不是更熟悉了?

四、品读感悟:

1、读第一段,用一个字来评价语言上的特点。(美)

2、进一步品味语言之美,有的是使用了某种修辞,有的是使用某种句式,有的是使用了优美的词语,有的是使用了某种表达方式,有的是使用了某些布局谋篇的形式。这篇文章有很多美点,小到一个词语、句子,大到几个段落,可谓俯拾皆是。下面请大家用“美在……,因为……”的句式,就文章的语言说一句评论式的话。怎么说呢?像这么说:如:

本文的语言美在“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因为它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地显示了天气的天化无常。(对词、句、段落进行了品味)

五、寻读,课外延伸

1、点示:课文讲的是“看云识天气”,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仅是通过“看云”才能识别“天气”,我们可以看“动物”、“植物”、“某种现象”或“一些感觉”等都可以帮我们识别天气,有的方法特别灵,有的已形成了谚语,被广为流传。你能说出一两条来吗?

2、学生活动:学生自由讲述。

3、学生课外收寻并积累识天气的方法。

《看云识天气》优秀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2、理清文章的思路。

3、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4、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有关云的成语、诗词、文章片断等,解决课文中的生字。

【教学内容】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作者在说明的过程中,选取了恰当的说明角度和说明顺序,因此显得层次清晰,条理分明。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天气的科学小品文。在讲课之前,先让老师来讲个故事:1805年深秋拿破轮同荷兰作战,荷兰人决堤放水阻住拿破轮军队前进的步伐。正当拿破轮下令撤退时,一位士兵报告:天将变寒,可以踏冰而过,因为河岸到处是蜘蛛忙于织蛛网的情景。后来拿破轮依此攻破荷兰首都。这位士兵就是根据自然现象??蜘蛛织蛛网来预测天气的状况。除此以外,我们还知道哪些自然现象能预测天气情况?

多媒体显示:小鸡叫不停 不久雨淋淋

小燕钻天蛇过道 不久大雨就来到

蚂蚁搬家山戴帽 必定大雨到

蚂蚁搬家蛤螟叫 燕儿低飞大雨到

突出显出:同时,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还可以看云来预测天气。

二、听课文录音,思考问题:

1、整体感知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大意。

2、找出课文中心句。

说明云与天气的关系,说明要识天气可以看云。

具体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1、观察云的 形态来判定天气

2、根据云的光彩推测天气三: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讨论:这一课的结构形式怎样?全文的中心句是哪句。

中心句: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三、云是天气的“招牌”,那么我们学了这篇课文就可以看云来预测天气了。好,同学们拿出昨天预习时,要求大家所制作的“云与天气关系”的表格。

晴天云彩简表

四、拓展迁移

同学们通过表格了解了“云与天气关系”。接下来,我们来进行一场小组竞赛,老师出示各种云图,然后请每一小组一位同学当一当这个“天气情况发报员”,你来给大伙说说天空云的特点,以此又推断什么样的天气情况。

竞赛图例:

竞赛细则:让每组组长选择,然后小组共同讨论,并推选一位同学上讲台担当“天气预报员”,例:今天天空中的云如果是微风吹过水面所引起的鳞波,天晴,一般不会带来雨雪。

五、分析文章语言特色

师:本课给我们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色彩,可是我们读起文章却显得条理清晰,这是如何做到的呢?我们来看看这一篇课文语言方面特点。

比较阅读:

阅读下段文字并与本文进行比较,看看本文的语言有怎样的特点?

卷云的云体具有纤维状结构,常成白色,无暗影,有毛丝般的光泽,多成丝条状、片状、羽毛状、钩状、团状等。卷云由冰晶组成。卷层云的云体均匀成层,透明或成乳白色,透过云层日月轮廓清晰,地物有影,常有晕的现象。积云个体明显,底部较平,顶部凸起,云块之间多不相连;由空气对流、水汽凝结而成的云。

明确: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2、运用了分类别、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语言准确、生动、形象是本篇说明文的主要特色。本文采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借助修辞手法,运用描写等方式说明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云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

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特点,并仿照课文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本文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层次清晰,很有条理,关键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数。另外,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这得益于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方法。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对于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其实,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来。

六、布置作业 :

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云的谚语、成语、俗语、诗词及文章片断等。

看云识天气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一、学习并启发学生运用条分缕析的方法去观察研究事物。

二、理解生动的比喻对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体会说明语言准确性。

教学重点:

掌握总分结构顺序及分类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生动的说明表现抽象、复杂天气特征。

教学时间:

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出示小黑板、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二、板书课题、导入新课:“云”和“天气”有着密切关系,看云可以辨别,推测天气的好坏,这篇说明文是怎样把有关云和天气的气象知识告诉我们的?

三、讨论全文结构。

四、着重研究一、二部分层次及语言特色。

(一)讲读第一自然段

1、朗读首句提问什么叫“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2、哪些语句分别说明“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3、朗读指出修辞手法?

4、这一节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分析第二自然段。

1、朗读并背诵指出概括说明作用。

2、往往”、“常常”两个副词起什么作用

(三)详细研究各种云同天气的关系。

1、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形状、位置、厚度怎样,是什么样天气?

2、雨天的“招牌”呢?三种云的特点、高度、厚度、颜色在怎样变化?

3、“改名换姓”、“躲藏”是什么修辞手法?

4、从积云到积雨云,则是夏天出现的一种特殊情况,它的变化速度和以上有什么不同呢?

5、归纳与第二节关系。

(四)讨论如何根据云的光彩,推测天气的情况。

1、云上有哪几种光彩?(晕、华、虹、霞)

2、这些光彩特征怎样?预示着什么天气?

3、引用谚语有什么作用?

五、讨论最后一段作用。

1、观察云的形状、光彩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2、如何才能掌握它的变化规律呢?

3、最后告诉我们局限性作用?

六、总结课文。

七、布置作业:

1、说出收集的有关气象谚语试辨识天气。

2、完成练习二。

板书设计:看云识天气

(观察)(推测)(天气的变化)

总说:看云可以识天气。[总—分—总][现象]

条理清楚高、轻、薄层次分明形态分类)

分说:怎样。低、密、厚(先总后分)

(分类)光彩:晕、华、虹、霞[本质]

总说:意义与局限。

用词准确往往、常常

科学严密一般、可能、渐渐等

语言通俗像、像;刚才-----一霎时------;“招牌”;改名换姓

生动有趣比喻、排比、对比、拟人;谚语

幻灯片内容:

(一)、云的形状与天气关系

(二)、云的光彩同天气关系(略)

《看云识天气》教案 篇8

设计思想

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在指导学生反复阅读中去感悟文章,并通过教师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鲜明地体现了教学相长的思想。

2、《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也是一篇旧课文,过去常常把它当作说明文来处理。但这套新教材第一、二册并不强调文体的学习,淡化文体,突出重点,以练习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为主,把对天气知识的学习渗透在阅读的训练中,并且适当延伸,让课堂上有着浓厚的语文氛围,上出“语文味”。

3、设计中给学生举了一些例子,希望能培养学生的语文习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复习巩固比喻的修辞手法,体味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能力目标:练习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教学难点

体味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大家知道“草船借箭”的故事吗?故事中的诸葛亮真的是神仙吗?他又怎么知道会有大雾天气的呢?其实,他只不过是了解一些天气的预兆罢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看云识天气》,相信大家在这节课之后,都会变成料事如神的“小诸葛”了。

或者

2、唐代诗人刘禹锡《竹枝词》诗中有这样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因其用谐声双关表情达意而显新颖、可喜。大自然的晴雨天气真的像人的感情那样捉摸不定吗?除了天气预报,人们还根据什么识别天气变化呢?是的,还可以通过空中飘浮的云彩,那么到底怎样通过云彩预知天气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科普文《看云识天气》从中学习解读天气变化的知识。(板书文题)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要求:朗读课文,完成以下题目:

(多媒体出示)

1、会读写和解释课后词语。

2、云和天气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原句)

3、看云识天气的基本经验是什么?(原句)

4、用双横线画出各种云的名称及云上的光彩现象,单横线画出其特点,用波浪线画出它和天气的关系。

(此环节旨在整体感知,第1题可让学生提出不会读和不明白的字词,第2题和第3题大部分学生都能从原文中找到,第4题训练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要求细致,让学生学会方法,可通过以下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请大家任选一种云或光彩,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对它作自我介绍。介绍要求:Ⅰ、充分利用描写云彩的语言材料;Ⅱ、让别人明白你将会带来怎样的天气。

示例:

“嘿!大家好,我常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别看我身子很单薄,可我最轻盈,站得也最高,阳光可以透过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欢迎,因为我会给大家带来晴朗的天气。大家知道我是谁吗?”

学生准备1分钟,然后展示。

(过渡:大家说得很好,文章介绍了这么多的云以及云上的光彩现象,但我们读起来却不觉得乱,这是为什么呢?)

三、小组合作,互补互助

1、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吗? (速读课文,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温馨提示:

学习说明文要注意那些概括性强的段落、句子,这种句子一般在段首。根据这些关键性的句段,就能迅速把握全文。完成全文的结构条理图:

学生讨论完成后,展示小组讨论成果。

(过渡:学习一篇文章不能不揣摩语言,本文的语言非常准确,这是说明文语言的一般特点,但文章也运用了很多的修辞手法,使得语言生动形象。下面我们就来赏析文章的语言。)

2、揣摩赏析:

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全文不但抓住了说明对象的特征,条理清楚,而且在语言上也很有特色:对很难描摹的云彩作了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之美,有的是运用了某种或多种修辞,有的是使用某种句式,有的则是选取了优美准确传神的词语。这篇文章就有很多美点,小到一个词语、句子,大到几个段落,可谓俯拾皆是。

下面请大家用“美在……,因为……”的句式,只就文中的某一比喻句( “打比方”)进行赏析。如:

本文的语言美在“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因为它运用了八个比喻,准确生动、形象具体地描绘了天上的云"姿态万千"的动态特点。

四、分层练习,纠偏补漏

阅读第一自然段,完成以下题目:

五、知识整合,归类评价

你在本课中学到了哪些知识?学生可以自由的说。

提示:

了解了有关看云识天气的知识;

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

说明的条理要清楚;

说明的语言可生动;

说明的方法有打比方等。

六、寻读,课外延伸

1、点示:课文讲的是“看云识天气”,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仅是通过“看云”才能识别“天气”,我们可以看“动物”、“植物”、“某种现象”或“一些感觉”等都可以帮我们识别天气,有的方法特别灵,有的已形成了谚语,被广为流传。你能说出一两条来吗?

2、学生活动:学生自由讲述。

3、学生课外收寻并积累识天气的方法。

4、留心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写一则观察日记。

5、文中出现的谚语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东虹轰隆西虹雨”“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1)“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

(2)“云往东,车马通;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晒麦”

(3)“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

(4)“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

(5)“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

(6)“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

(7)“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

《看云识天气》的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作者在说明的过程中,选取了恰当的说明角度和说明顺序,因此显得层次清晰,条理分明。文章语言优美,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把云写的生动形象,学习本文时,应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学以致用,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二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说明文的能力。本文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领会并运用文中的各种修辞手法。

教学目标:

1、 理清本文的结构,体会本文层次清楚、有纲有目的结构特点。

2、 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获得识别阴晴雨雪天气的知识。

3、 朗读感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了解所用的说明方法。

4、 学习本文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品味生动形象的描写。

5、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6、 积累有关谚语。

教学重难点:

1、分析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

2、体会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妙处。

3、分析、把握课文主体部分怎样看云识天气的内容和结构层次。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阴晴风雨的变幻真的是无常难测吗?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又是靠什么识别天气变化的呢?(学生回答:看云),的确,云就像天气的“招牌”,“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这些谚语,就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看云识天气的经验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科普文《看云识天气》,它将告诉我们如何解读这大自然的文字,天气的“招牌”——飘浮的云彩。(板书文题)

二、预习检测

(1)正音:

峰峦(luán) 点缀(zhuì) 一霎间(shà) 匀称(chèn)

(2)解词:

峰峦:山峰和山峦。 一霎间: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预兆: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 征兆:即将出现的迹象

轻盈:这里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看云识天气》教案 篇10

【课题名称】看云识天气

【教学目标】

1、认识说明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比较之前学习的记叙文,结合课文区别记叙文和说明文,了解说明文的特点和说明方法,理解文章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

2、学习运用打比方的妙处,体味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掌握并学习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写法。

3、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

1、结合文章内容认识说明文的特点。

2、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

3、掌握并学习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写法。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2、培养学生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比较法、研讨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猜一个字谜,现在运动会快到了,那老师就以运动会为谜面,运动会上都有它的,猜猜是什么字?——(云)板书:云

很好,大家知道繁体字的云是怎么写的吗?(雲)结合课件的背景,从这个字上你又可以看出点什么呢?(下雨和乌云有关系……)繁体字与历史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可分离。我们从这个字也可以看出虽然古时候科技不发达,但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对云和天气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我们大家都知道,乌云会带来下雨的天气,其实晴朗的天空上也会有各种各样的云,(课件出示各种云的图片)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生活中会出现的各种各样的云,我们刚才看到的云和天气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说明文——看云识天气(板书补充课题)。让我们一起在作者的介绍下认识云和天气的关系。

二、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边读边把不懂的字词圈出来。

2、认读生字。每个生字读两遍。

①提问:大家刚刚读完这篇科普说明文,感受了一下说明文的感觉,谁能用自己的话给说明文下个定义。

(预设: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说明文是客观的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

同学们刚刚明白了说明文的概念,现在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说明文的分类,(出示PPT)说明文可以按照说明对象、写作目的、语言风格进行分类。说明对象:事物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写作目的:实用性说明文(PSP说明书的作用是什么?预设:介绍某种产品的情况和主要用途)科学小品文;语言风格:平实性、文艺性。

同学们,我们已经读过了课文,比较一下我们之前所学习的记叙文,如《走一步,再走一步》,有什么不同?大家可以翻到前面的课文,我们一起看看,记叙文是有几要素的?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经过、结果。

那说明文有几要素呢?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说明文有四要素,分别是:说明对象,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摹状貌、作诠释、画图表)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语言(准确性)。板书说明文的四要素。

除了要素的不同,记叙文和说明文还有什么不同吗?

(预设: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记叙文抒发了作者的主观感受,而说明文只是客观地说明事实。)

同学们,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说明这篇文章的内容具有——(科学性)。(板书:内容科学性)

过渡语:刚才大家只是初步阅读课文,接下我们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同时进一步学习说明文的特点。

3、再读课文。

(1) 快速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看云识天气最基本的经验是什么。

预设: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叫卷云,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提问:作者用了“往往”“常常”作限制词,可以去掉么?为什么?

(预设:这两个词用在句中具有限制作用,表明一般情形是这样,排除了特殊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板书:语言的准确性))

(3)本文的课题叫做看云识天气,那文章肯定会涉及到云,作者在本文介绍了哪些云呢?请同学们再浏览一遍课文,把作者介绍的云的名称圈出来,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回答。

回答的时候,请用这样的句子:请大家看到第几自然段的第几行,作者给我们介绍了……

卷云 卷层云

卷积云 高层云

积云 雨层云

高积云 积雨云

写“积云”变化为“积雨云”的一段用了一些表示时间的词,找出来,说说它们的作用。预设:迅速、不一会、顷刻、马上……说明变化速度之快,用词又不雷同。说明了语言的准确性。

过渡语:这些介绍的都是云的——(形态)。除了介绍云的形态,作者还介绍了什么?——(云的光彩)文章的说明角度是怎么变化的?(第六自然段的第一句: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中心句)

云的光彩:晕、华、虹、霞。

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的形态和云的光彩,作者是怎么在文章中安排的?

老师给大家一个提示:大家看一些我们刚才圈注的云的形态和光彩的词语,都集中在文章的哪几段?(云的形态是第3、4、5段,云的光彩是第6段)说明这里是分别介绍云的形态和光彩的(板书:分),那文章前面的部分是——(总的概述)板书:总,后面的部分是(总的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板书:总。

作者介绍了这么多种云的形态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起来却不觉得混乱,说明文章的结构——(预设:条理清晰)(板书:结构的条理性)。

总板书:

看云识天气

说明对象 内容的科学性

说明文四要素 说明方法 特点 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顺序 结构的条理性

说明语言

三、小结:

通过刚才对课文内容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云的形态和云的光彩,也了解了说明文的知识。我们发现只要仔细观察身边的任何一样细小的事物,都会发现它蕴藏着的独特的魅力。但当我们需要将它们描述出来,又怎样才能做到精彩、生动、有趣呢?那我们下节课再来品读。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

(1)全班朗读课文。(板书课题)(7mins)

(2)板书回忆说明文的特点。

二、重点研读。

1、结合课文内容,了解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1)本文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但是老师发现大家读得时候十分投入,说明文章很吸引大家,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深奥的科学知识解说得生动活泼?(板书:说明方法)

(预设: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

教师讲解:记叙文中,比喻是一种修辞方法;说明文中,运用比喻来说明事物,称为打比方(板书:打比方)。虽然本质是一样的,但放在记叙文和放在说明文中,它的叫法改变了。就如你在学校时是老师的学生,可是回家后你是父母的孩子。你的身份没有变,但叫法变了。大家明白了吗?

大家知道比喻在记叙文里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那么课文中的打比方也有同样的作用。

请找出文中用了打比方的句子。

预设:

①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像奔马。(提问,说明了云朵——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②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招牌”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喻指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准确而形象地说明看云和识天气的关系“招牌”时商店的标志,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比喻准确。

③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绫纱。(提问,说明了卷云?——轻盈和洁白)

④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将卷云比喻成“白色的羽毛”和“洁白的纱”,说明其轻盈、洁白。把成群排列的卷积云比喻成“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形象地说明了卷积云的特点。排列整齐)

⑤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

⑥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⑦当连绵的雨雪将要来临……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

过渡语:课文中大量运用打比方,使得行文生动活泼,饶有趣味,给人深刻的印象,激发人们阅读的兴趣。

课堂训练:请仿照示例造句,从形状入手,展开充分的想像和联想,既考虑静态,又兼顾动态,以求动静结合之妙。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造句:①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 ②远处的霓虹灯亮了,……

学生回答,教师示例:

①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像驼峰,像闸门,像卧佛、像长蛇,……

②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眼睛,像流星,像彩绸,像长虹,……

打比方使文章生动,更重要的是让云的特征更加鲜明。

过渡语:打比方是说明文的其中一个说明方法,让说明文显得生动,不再枯燥。打比方的运用是为了将语言变得生动优美,为了将事物说明得更加清楚,还得讲究运用一定的说明方法。

(2)上节课我们还认识了云的各种形态和不同光彩,下面请大家阅读课文中介绍云的形态和云的光彩的部分,一起来完成下表。

类别特征天气情况

态 晴 卷云像羽毛,像绫纱阳光可以透过它照到地面

卷积云像鳞波它不会带来雨雪

积云像棉花团在天空映着温和的阳光

高积云像羊群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空

阴 卷层云仿佛白色绸幕它向前推进,天气将转阴

高层云像毛玻璃它预示着将要下雨或下雪

雨 雨层云布满天空雨雪就开始下降

积雨云形成高大的云山马上就会下暴雨

彩 类别特征天气情况

晕里红外紫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华里紫外红华环由小变大,转晴;由大变小,转阴雨

虹彩色圆弧东虹轰隆西虹雨

霞云层变红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从上面的表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根据云的不同特点,把云分成不同种类,这样使说明条理更清晰,更明确。把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别,一类一类加以说明的方法,这也是说明文说明方法的一种——分类别。(板书:分类别)这种分类说明不仅能够把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说得更明白,而且会使说明的条理更清楚。

在文中,作者都是先介绍云的形态特征,再告诉我们这种云叫什么。这种说明方法叫做下定义。为了突出事物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用简明扼要的话给事物下定义,使读者对被说明对象有个明确的概念。下定义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同提问结合起来,先提出主要说明的问题,再用下定义的方式回答。有的先下定义,再作具体说明,如“激光是一种最亮的光。它比太阳光亮一百亿倍以上”。有的先具体说明,然后概括成定义:“绿色植物的叶绿素吸收了太阳的光能,把碳酸气和水合成为含有高能的有机物质,同时放出氧,这叫做光合作用。”下定义。(板书:下定义)

按照不同的光彩,作者把云分为四种——晕、华、虹、霞,把它们之间的差别,进行了比较说明。这种作比较的方法更好地突出了云和天气关系的特征。(板书:作比较。)

三、拓展延伸

云的光彩那一段引用了一些谚语。引用了谚语,简短、通俗、鲜明、生动。谚语是人民群众通过长期的观察和实践总结经验的结晶,它简短通俗,鲜明生动,读起来琅琅上口。积累文中的有关谚语,了解识别天气变化的常识。

文中出现的谚语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东虹轰隆西虹雨”“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教师适当补充,并做些解释,如:⑴“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⑵“云往东,车马通;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晒麦”⑶“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⑷ “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⑸“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 ⑹ “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⑺ “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

四、小结

本文是一篇介绍云和天气关系的科普文,本文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的层次清晰,很有条理。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数。关键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另外,作为一篇科普文,作者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这得益于恰当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为了使文章表达更加清晰,作者还用了分类别、下定义、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作者对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其实,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细心思考,一样可以从小事情中发现大道理来。

五、作业布置

【活动与探究】

1、你还懂得其他的看云识天气的知识吗?和同学一起查阅有关资料,搜集更多的看云识天气的谚语。

2、你对什么天气现象比较感兴趣?能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一下吗?

参考题目:《流星雨》《月亮圆缺与潮汐的关系》《日蚀》《极光》等。

3、用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去实地验证一下,并写一二篇观察日记。

总板书:

云 ? ?内容的科学性 打比方

识 ? ?特点 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方法 分类别

天 ? ?结构的条理性 下定义

气 ? ?作比较

《看云识天气》教案 篇11

【学习目标】

了解说明文的相关知识。速读课文,能概括课文内容,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

【学习重难点】

理解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的应用。

【资料准备】

1、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食物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一知识。

2、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3、说明对象:一看标题;二看首尾总结句;三看反复出现的词句。(说明对象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5、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作引用、摹状貌、下定义、作诠释、列图表等等。(其中前五种常用)

6、语言特点——准确、严密、简明、科学。

7、常见结构方式:总—分—总;总—分;分—总。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回顾《化石吟》的主要内容,检查背诵情况。

预习检测

1.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预zhào ②轻yíng ③líng纱

④lín波⑤崩tā ⑥点zhuì

2.给加粗的字注音。

①峰峦()②弥()漫③月晕()

④霎间()⑤匀称()⑥弧()形

3.释义:

峰峦:一霎间:

预兆:轻盈:

弥漫:征兆:

出示目标

活动设计

自主学习,感知课文内容。

1、看云识天气最基本的经验是(用课文中的原话):

2、理清文章思路(文章共划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说明云是天气的。“招牌”,人们可以看云识天气。

第二部分(2-6)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变化,天上的云彩现象和天气的关系,从而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1层:(2-5)写云的形态和天气的关系。

第2层:(6)写云的光彩和天气的关系。

第三部分(7)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

当堂小结

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层次清晰。首先从总体上指出云和天气的关系,说明可以看云识天气。再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文章中运用了分类说明、打比方说明等的方法,由现象到本质有序地展开说明。

课堂检测

1、《看云识天气》,作者,是一篇,文章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云的、及不同的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说明了,主要运用了和的说明方法。

2、阅读第一段,回答下面问题。

(1)理解填空。①文中省略号前一组句子,是紧扣天上的云“”来说明的,省略号后两个句子是紧扣天上的云“”来说明的。②“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的意思是。这句话所用的说明方法是。

(2)本文的中心句是。

(3)本段运用了、和修辞手法。

(4)本段文字在结构安排上采取了什么方法?

课后练习

完成练习册“基础演练”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二次备课

《看云识天气》语文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识记一些关于天气方面的谚语,增加生活常识。

(二)能力目标:

1.学习并启发学生运用条分缕析的方法去观察研究事物。

2.理解生动的比喻对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体会说明语言准确性。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总分结构顺序及分类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生动的说明表现抽象、复杂天气特征。

课文类型:讲读课

教法设计:

引导学生从实践中观察和总结,激发丰富的联想,鼓励说出更有创意的`理解。

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列图表,明确文章结构层次。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步骤:

一、出示小黑板、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二、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云”和“天气”有着密切关系,看云可以辨别,推测天气的好坏,这篇说明文是怎样把有关云和天气的气象知识告诉我们的?

三、讨论全文结构。

四、着重研究一、二部分层次及语言特色。

(二)分析第二自然段。

1.朗读并背诵指出概括说明作用。

2.往往”、“常常”两个副词起什么作用

(三)详细研究各种云同天气的关系。

1.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形状、位置、厚度怎样,是什么样天气?

2.雨天的“招牌”呢?三种云的特点、高度、厚度、颜色在怎样变化?

3.“改名换姓”、“躲藏”是什么修辞手法?

4.从积云到积雨云,则是夏天出现的一种特殊情况,它的变化速度和以上有什么不同呢?

5.归纳与第二节关系。

(四)讨论如何根据云的光彩,推测天气的情况。

1.云上有哪几种光彩?(晕、华、虹、霞)

2.这些光彩特征怎样?预示着什么天气?

3.引用谚语有什么作用?

五、讨论最后一段作用。

1.观察云的形状、光彩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2.如何才能掌握它的变化规律呢?

3.最后告诉我们局限性作用?

六、总结课文。

七、布置作业:

1.说出收集的有关气象谚语试辨识天气。

2.完成练习二。

八、板书设计:

看云识天气

(观察) (推测) (天气的变化)

总说:看云可以识天气。[总—分—总] [现象]

条理清楚 高、轻、薄 层次分明 形态 分类)

分说:怎样看云识天气。 低、密、厚 (先总后分)

(分类) 光彩:晕、华、虹、霞 [本质]

总说:意义与局限。

用词准确 往往、常常

科学严密 一般、可能、渐渐等

语言通俗 像。像。;刚才-----一霎时------;“招牌”;改名换姓

生动有趣 比喻、排比、对比、拟人;谚语

《看云识天气》教案 篇1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观察、交流中,了解云的颜色、形状是多变的,云还会变成雨、雪、雾等落下。

2、激发幼儿关注和探索天气现象的兴趣。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不同天气情况下云的PPT,观察适宜的天气,并选择适当的时间。

活动过程:

带领幼儿到室外观察、认认识天上的云。

活动前要求:

1、请小朋友抬头看看天上有什么?云是什么颜色的?有什么形状和样子?你觉得云象什么?

2、云会不会动?是怎么动的?

二、引导幼儿观察后回教室交流各种各样的云1、你看到的云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

2、除了今天见到的云,你有没有见过别的云?是什么样子的?你在什么时候看见的?

2、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不同的云呢?

⑴幼儿自由表述⑵出示PPT师幼共同介绍、小结不同的云与天气的关系。

三、引导幼儿讨论云隐含的变化1、我们已经知道云的形状会变化,那么云除了形状会变,其他还会变吗?会变成什么?

四、延伸活动结合不同的天气,在一日活动中随机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的云,丰富幼儿的感受。

《看云识天气》教案 篇14

教学目的:

一、学习并启发学生运用条分缕析的方法去观察研究事物。

二、理解生动的比喻对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体会说明语言准确性。

教学重点:

掌握总分结构顺序及分类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生动的说明表现抽象、复杂天气特征。

教学时间:

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出示小黑板、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二、板书课题、导入新课:“云”和“天气”有着密切关系,看云可以辨别,推测天气的好坏,这篇说明文是怎样把有关云和天气的气象知识告诉我们的?

三、讨论全文结构。

四、着重研究一、二部分层次及语言特色。

(一)讲读第一自然段

1、朗读首句提问什么叫“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2、哪些语句分别说明“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3、朗读指出修辞手法?

4、这一节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分析第二自然段。

1、朗读并背诵指出概括说明作用。

2、往往”、“常常”两个副词起什么作用

(三)详细研究各种云同天气的关系。

1、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形状、位置、厚度怎样,是什么样天气?

2、雨天的“招牌”呢?三种云的特点、高度、厚度、颜色在怎样变化?

3、“改名换姓”、“躲藏”是什么修辞手法?

4、从积云到积雨云,则是夏天出现的一种特殊情况,它的变化速度和以上有什么不同呢?

5、归纳与第二节关系。

(四)讨论如何根据云的光彩,推测天气的情况。

1、云上有哪几种光彩?(晕、华、虹、霞)

2、这些光彩特征怎样?预示着什么天气?

3、引用谚语有什么作用?

五、讨论最后一段作用。

1、观察云的形状、光彩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2、如何才能掌握它的变化规律呢?

3、最后告诉我们局限性作用?

六、总结课文。

七、布置作业:

1、说出收集的有关气象谚语试辨识天气。

2、完成练习二。

看云识天气教案 篇15

教学目标:

① 快速阅读课文 ,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② 理清文章的思路。

教学重点:

教学札记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教学难点:

学会搜集一些资料,加深对看云知识和天气知识了解。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导学

1.查 字典,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峰峦( ) 一霎( )间 绫 ( )纱 弥( )漫 月晕( ) 崩( )塌( ) 丝丝缕缕( ) 匀称( ) 朦( )胧( )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峰峦: 一霎间: 预兆:

崩塌: 弥漫: 千姿百态:

变化无常:

3.自己收集有关云的谚语、成语、俗语、诗词及文章片断。

二、研讨学习

(一)导入新课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说明作者对这种自然现象观察得非常细致。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 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也在一直留心观察自然界,以图掌握规律,为人类服务。事实上,天气的变化也自有它的规律,自有它的征兆。现在,我们来看一组图片,你能说出它们与天气有怎样的关系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看云识天气》

1.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2.检查预习生字情况

(二)学生快速朗 读课文,给文章分段并归纳段意。

云名 形态变化 位置 厚度 天气征兆

卷云

卷积云

积云

高积云

(三)整体感知课文,思考

a.云和天气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同学们讨论后完成下表:

晴天云彩简表

雨雪冰雹云成变化简表

云名 变化过程 形状 位 置 天气征兆

卷层云

高层云

雨层云

积雨云

b.质疑:文章介绍这八种云,按照什么顺序?

c.本 文主要介绍了哪些光彩?它们各有怎样的特征?分别预示怎样的天气情况,

四人一组讨论,完成下列表格:

光彩识天简表

光名 产生和分布情况 色彩 天气征兆

e.探究质疑:文章把云分为八类,把光彩分为四种来描述,这样分类有什么好处?

教师小结:本文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层次清晰 ,很有条理,关键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数。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对于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其实,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来。

三、拓展延伸:

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云的谚语、成语、俗语、诗词及文章片段等。

布置作业:留心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写一则观察日记。 巩固:检查预习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