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落体运动教案(优秀7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本页是勤劳的小编帮大家整理的7篇自由落体运动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知道在地球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3、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重点
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方法
实验现象+合力推理+实验验证
教学用具
用薄纸糊一纸袋、两小钢球、抽气机、牛顿管、有关知识的投影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复习: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其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分别是什么?
2、导入:同学们,我们通常有这样的生活经验: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落得快,物体下落的速度到底与物体的质量有没有关系呢?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演示实验:让一个纸袋与小钢球同时自由下落,可看到什么现象?
学生:钢球落得快。
老师:对,这就是我们的生活经验,这也是公元前希腊的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的观点。这个观点使人们在错误的结论下走的多年。同学们听说过伽利略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故事吗?伽利略做过大量的由静止下落的实验,并且还用归谬法、数学图利都证明了亚里斯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同学下去看课后阅读材料,伽利略为了证明亚里斯多德观点的错误,他就拿了一个质量是另一个质量10倍的铁球站在比萨斜塔上,使两铁球同时下落,结果两铁球几乎同时落地。
且再看实验:把刚才的纸袋揉成团,和小钢球由静止同时下落,同学再观察:
学生:几乎同时落地。
师:同一个纸袋,为什么形状不一样,其下落时间就不一样呢?
学生:这是因为空气的阻力的影响。把纸袋揉成团,所受空气的阻力要比纸袋所受空气的阻力小得多,所以与小钢球几乎同时落地。
老师:如果真的把质量、形状不同的物体放在真空中,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和伽利略的结论一样吗?
演示:把事先抽成真空(空气相当稀薄)的牛顿管拿出来,让牛顿管中的硬币、鸡毛、纸片、粉笔头从静止一起下落。
学生:同时落下。
演示:把小钢球装进纸袋,与另一个小钢球同时下落。
现象:同时落地。
老师:这就是自由落体运动。同学们根据这些过程、结论,给其下一个定义。
学生回答:
在真空中物体只受重力,或者在空气中,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很小,和物体重力相比可忽略的条件下,物体从静止竖直下落。
1、自由落体运动
板书: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
距我们三百多年前的伽利略经过大量的实验、严密的数学推理、得出:自由落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后来人们采用先进的实验手段测得:一切物体的自由落体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
同学们请阅读材料p37页内容,能得到什么知识?
总结:地球上不同的纬度、g值不同。其方向为竖直向下。通常的计算,g值取9.8m/s2,粗略计算:g=10m/s2
3、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因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请同学们推出其速度公式,位移公式以及位移——速度公式。
学生推导得出:
(1)甲物体的质量是乙物体质量的2倍,甲从h米高处自由落下,乙从2h米高处与甲同时自由下落,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物体下落过程中,同一时刻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
b:下落过程中,下落1s末时,它们速度相同。
c:下落过程中,各自下落1m时,它们的速度相同。
d:下落过程中,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
(2)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第n秒通过的位移比第1秒内通过的位移多少米?g=10
三、小结
这节课主要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知道自由落体运动就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推出了运动规律的三个公式,要求学生与以前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灵活地运用。
四、作业
1、p38 3、4 p43 10
五、板书设计: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篇2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1. 说教材“自由落体运动”是高中物理“物体运动”一章的内容,教材的目的显然是把它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来处理。由于学生对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轻的物体下落得慢的印象很深,因此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于不同物体下落的快慢是一样的以及不同物体在同一位置的重力加速度都是g。教材的思想体系是:(1) 通过毛线管(牛顿管)实验,证明在无阻力情况下物体下 落快慢相同,并观察其轨迹是直线。(2) 利用教材的闪光照片和数据表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方法,确定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的。(3) 揭示重力加速度的概念,给出常用值。(4) 归纳出其运动性质和运动规律,并能运用。因此,教材的主体思想是,经过实验及分析,学习自由落体运动、重力加速度的概念以及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以达到培养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思维能力的目的。 2. 说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征,拟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定义并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和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并能用ΔS=aT2和教材的闪光照片及数据表,确定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引出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并能导出公式vt= gt和h=gt2/2。(2) 实验目标:通过观察空气中的金属片、纸片、羽毛下落运动和毛线管内“真空”中的金属片、纸片、羽毛下落运动,比较得出常见的轻、重物体下落快慢不同是空气阻力所致。通过分析小球自由下落的闪光实验,学会物理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方法。(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使之会验证匀变速直线运动;通过分析、归纳出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培养分析、推理、综合的能力。(3) 德育和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巩固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认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 说教学方法(1) 实验观察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让学生观察金属片、纸片、羽毛在空气中的下落以及在毛线管内的“真空”中下落的现象,分析出在“真空”中物体下落快慢相同。(2) 实验研究 为使学生判断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启发学生利用闪光照片以及数据表的实验数据,证明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并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启发学生推导出 vt= gt和h=gt2/2的公式。(3) 讲练结合式 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应用上,让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死套公式,随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并引导分析错误原因,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巩固强化有关知识。4. 说学法指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现代教育更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在本节的教学法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综合,自己得出结论,在其中渗透物理学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受到学习方法的训练。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篇3
多媒体课件、牛顿管、小纸片、打点计时器、铁架台、纸带、质量不同的重物等。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落体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运动,自古以来许多人都研究过,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意义巨大。本节教材通过演示、实验分析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对于物体的运动快慢,教材通过演示牛顿管实验进行证实,进而最后抽象出自由落体运动这一运动模型。这样的编写层次分明,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只要认真做好演示实验,学生不难建立自由落体运动这一模型。
关于自由落体运动是否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教材中通过实验方法:利用打点计时器分析纸带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通过探究,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 知道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知道不同地点的重力加速度不一样。
3.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得到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1. 掌握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的科学方法。
2. 运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体会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思路和方法,学习其科学探索精神。
2.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实际问题中分析规律。
回顾: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公式)
v t= v 0+at
s= v 0 t+ at2
vt 2- v 02 =2as
新课导入:
实验一:一手拿小纸片,另一手拿粉笔,双手举高相同的高度,然后同时松手,看看纸片与粉笔,谁先落地?
实验二:把实验一中的纸片捏成团,结果又如何呢?
实验三:毛钱管中的纸片和粉笔的下落情况。
那么通过以上的实验,我们得到一条结论:受空气阻力的影响,我们实验一中的纸片比粉笔晚着地。在没有空气的阻力的情况下,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得一样快(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重量无关)。
一、自由落体运动
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条件:只受重力作用,初速度为零。
3.特点: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例】下列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b、c
a.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
b.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c.在空气阻力远小于物体的重力时,可以忽略空气阻力,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可看做自由落体运动。
d.只要有空气阻力的存在,所有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都不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二、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
1.重力加速度:
(1)大小:9.8m/s2, 方向:竖直向下
(2)随地球纬度的增加而增大(即在赤道最小,两极最大),并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例】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
a.同一地点,轻、重物体的g值一样大
b.北京地面的g值比上海地面的g值略大
c.g值在地球表面上任何地方都一样
d.g值在赤道处大于在南北两极处
2.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由于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匀加速直线运的规律均适用。
3.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将a=g,v0=0代入)
推导: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
vt =g t h= g t2 vt 2=2gh
【例】雨滴通常从490m 左右的高度落下,如果没有空气阻力,问经过多长时间落到地面?它落到地面时的速度是多少?
解:如果没有空气阻力,雨滴下落的运动可以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由公式 h= g t2
得雨滴落地时的速度为
讨论:实际上雨滴落到地面的速度不超过8 m/s,说明物体从很高的地方下落时,空气阻力是不可忽略的,有时空气阻力可以大到等于物体的重力。
4.应用:
(1):测量反应时间
从发现情况到采取相应行动所经过的时间叫反应时间。
由h= g t2 得 t=
(2):测量高度
h= g t2
三、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探索的回眸
1.亚里士多德:物体越重下落越快
2.伽利略:
(1)利用严密的逻辑推理,否定了亚里士多德关于大石头的下落速度要比小石头的下落速度大的错误论断。
(2)科学假说与理想斜面实验: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加速直线运动
四、作业:课本本节课后作业2.3.4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
2、知道什么是重力加速度,知道重力加速度的方向和通常的取值.
3、会应用相应的运动学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
能力目标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兴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述.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把作为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例来处理,没有另外给出的公式,这体现了物理学从简单问题入手,用理想化的方法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研究时,给出了频闪照相机的照片,但没有作定量的详细分析,只要求从图上看出物体越落越快,物体作加速运动即可.教材为了简便,援引伽利略的研究结果,直接给出了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重力加速度的讲述,也比较适合学生的思维习惯,根据实验在同一地点,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的物体,同时到达地面的事实.由知它们的加速度必相同,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和关键是做好实验和推理分析.
教法建议
可以按照教材安排的顺序,在讲解的同时,通过实验,边讲边议,如果学生条件许可,可采取讨论式的教法.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认识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并能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的问题.
教学难点:中不同物体下落的加速度都为.
主要设计:
一、
[方案一]
1、思考与讨论:
(1)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还是轻的物体下落得快?
(2)请举出一重的物体下落快的实例?(演示一团棉花和一块石头下落的现象)
(3)请举出一轻的物体下落快的实例?(演示一小粒石子和一大张纸片下落情况)
2、分析引导:
(1)上述实验现象是因为有空气阻力存在使现象变得复杂,(教师指出)
(2)演示:把纸片团成一个小纸团,再让它和小石子同时下落的现象.
(3)提问:如果没有空气阻力,只在重力作用下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如何?
(4)演示:按教材要求做“牛顿管”实验.
3、分析与小结:
(1)分析“牛顿管”实验的特点,引出的定义.
(2)展示课件“的频闪效果”
(3)分析频闪效果,分析出是加速运动,进而指出,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方案二]
1、教师提出我们要研究一种见得非常多的物体运动,即物体下落的运动,问学生:重的物体下落快还是轻的物体下落的快?
2、启发学生回想所见过物体的下落运动,有没有轻的物体下落快的现象?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物体下落现象总结为“有时重的物体下落快、有时轻的物体下落快”(配合演示)
3、提问:怎样从理论上说明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是不对的?让学生看教材30页有关伽利略的推理,认识到从“重的物体下落快”会导出矛盾的结论.
4、提问:为什么有时重的物体下落快?有时轻的物体下落快?可通过前面的演示启发学生想到:空气阻力的作用使得物体下落问题变得复杂.
5、教师问:我们应该怎样研究物体的下落运动?引导学生想到研究问题应从简单到复杂,因此应首先研究没有空气阻力时物体的下落情况.指出可根据实验来研究.
6、演示:“牛顿管实验”让学生得出结论:没有空气阻力,只有重力作用时,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相同.
7、教师小结: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下落的运动叫,轻重不同的物体自由下落快慢相同.
8、展示课件“的频闪效果”,总结特点: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二、自由落体加速度:
1、分析引导:在同一地点,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的物体,下落到同一位置时(这个位置是任意的)所用时间总是相同的.可知:这些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在相同时间里发生了相等的位移,由知,它们的加速度必相同.
2、让学生看书,记住重力加速度的方向,了解一些地区的重力加速度的数值.
3、让学生根据匀变速运动的公式,推导出的公式:
若学生基础较好,可根据自由落体频闪照片,用分析纸带的方法粗算一下自由落体加速度.
探究活动
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的过程是这样的,让水龙头的水一滴一滴的滴在其正方的盘子里,调整水龙头,让前一滴水滴到盘子时后一滴恰好离开水龙头,测出几滴水落到盘中的总时间t,用刻度尺量出水龙头到盘子的高度差h,即可算出重力加速度.请思考:为什么不只测出一滴水下落的时间即开始计算?按前面给的方法测出一个水滴下落时间还是?为什么?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是什么?实际做一做,计算一下,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篇6
一、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现象,了解分析物理规律的方法。
2、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知道在地球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4、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二、器材及方法:
1、器材:两张大小不同的小纸片;粉笔头;乒乓球;一个小钩码;牛顿管。
2、方法:通过小实验和逻辑推理启发式教学。
三、重点与难点:
不同物体下落的加速度都是重力加速度。
四、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一个物体离地h高处,当把细绳剪断,物体就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竖直方向下落,这种运动即为自由落体。
1、问题:不同的物体下落的快慢是否相同呢?
(1)实验讨论1:一张小纸片和一支粉笔头同时从同高处下落,哪个先落地?(动手做)
①现象:粉笔先落地。
②感觉:重的物体先落地。
(2)实验讨论2:一个乒乓球和一个钩码同时从同高处下落,谁先落地?
①现象:钩码先落地。
②感觉:重的物体先落地。
(3)实验讨论3:把小纸片揉成团再重做实验讨论2 。
现象:两者差不多同时落地。
2、问题:物体下落的快慢是否由物体的重量有关?
首先我们来用一种巧妙的推理方法来进行推理:
(1)讨论:
①假设一块大石头的下落比一块小石头下落快。
②而两块石头的总重量最大,它们整体下落的速度与大石头、小石头下落的速度相比应如何?(答:整体下落速度最快)。
③而如把两块石头拴在一起时,下落快的会被下落慢的拖着而减慢;下落慢的会被下落快的拖着而加快,结果如何?(答:两块石头的整体下落的速度应小于大石头的速度,而大于小石头的速度。)
④这与重的物体先落地的结论矛盾。
(2)实验:用牛顿管做实验,大家看到:真空管内的形状质量都不同的金属片、小张片当管直立过来时,它们同时到过管底。
(3)结论:说明它们下落的一样快。物体下落的快慢与它的重量无关!我们不能仅用生活中的感知去推究物理规律,而应深刻分析,抓隹矛盾的主要方面,由实验总结出本质的东西,得出物理规律。为什么会有这种结果呢?我们来看看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二)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1、条件:
①物体只受重力作用。
②从静止开始下落。
2、运动性质:它是一种初速度为零的匀速直线运动。
3、运动规律:因为物体只受重力,据有:如果在相同地区,不同的物体的重力加速度都相同,则它们的运动速度和从同高度下落至地面的时间都相同,与物体的质量无关。那么,不同的物体的重力加速度是否相同呢?
(三)重力加速度。
1、重力加速度: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的加速度。
2、实验:测重力加速度的方法。课本第51页图2—24中是一个小球从某高度自由下落时用频闪照相机(每隔相同时间照一张相片)从小球正面拍摄的,图中的多个小球是同一个小球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叠加的结果,从图中可读出相邻的时间里小球发生的位移。根据(T为频闪照相机的拍摄时间),即可求出重力加速度。
3、根据用不同的小球重复实验表明:同一地区,不同物体的重力加速度相同。
4、不同地区(纬度不同)物体的重力加速度略有不同。从书中表中可知:
①同一纬度地区重力加速度相同。
②纬度越高重力加速度越大。
③通常计算中,重力加速度取,粗略计算中取。
(四)总结: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不同物体的重力加速度在同地区相同,不同地区重力加速度与纬度有关。
3、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是,凡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推论也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
练习:
1、想测出一幢楼的高度,你用所学过的知识设计测量方案。
2、一个物体从塔顶自由下落,在到达地面前最后1秒内的位移是整个位移的9/25,求塔高。
3、求一个物体自由下落,从下落时起,第隔1秒钟物体下落的高度之比。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 篇7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反思
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一章中的第五节课。本节课主要学习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以及自由落体的加速度。本节课是想让同学们把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应用在自由落体中,所以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及计算既是本节重点也是难点,深入分析自由落体运动也就是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为了加强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运动特点的理解,我是这样设计这堂课的:用纸片和硬币是否同时落地的小实验引起学生对这节课的兴趣,同时思考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重量是否有关,其次用牛顿管让学生对比真空下和空气中物体的下落与重量是否有关,由这些实验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重量无关,同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自由落体运动。
对于基本概念的理解,为了培养学生总结规律的。能力,我让学生从以上的实验中自己归纳总结出自由落体的定义以及判断的条件,学生在实验和归纳中加深了对自由落体运动和重力加速度的理解,使教学过程变的不枯燥。
对于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我是这样处理的:导学案着重放在最简单公式应用和基本概念的说法上,从我的批改来看,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解有一定的偏差,如对自由落体运动条件的理解上,所以我把处理导学案基本概念的习题就放在给出基本概念之后,来着重强调,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学生对简单公式应用掌握还可以,但是个别典型题处理的就很差了,如导学案的例题四,我先纠正学生错误的做法,其次和学生一起观察题目特点,给出解决题目的方法。
课本的做一做小实验,我也利用起来了,和学生共同探讨原理的基础之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做,自己计算,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物理的乐趣
自己感觉这节课还是比较紧凑的,还有时间处理课后习题,找了一个同学到黑板上规范了一下步骤。
本节课的缺点:1,课本重力加速度的给出应该用实验的方法,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如果做这个实验的话,会占了这节课一半多的时间,根本没有时间处理导学案和课后习题。会使这节课的容量打了折扣,所以考虑再三,我还是舍弃了这个实验,虽然我知道这样做不符合大纲,但符合实际,所以导致最后重力加速度的值给出的不够合理,这一块的板书也比较乱。
本节课我还有一个感想:非重点生除了知识上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在计算能力和观察能力方面也还需要慢慢培养,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要降低起点,放慢速度,认真设计,将课堂落实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