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鞋里的阳光教学反思(实用四篇)》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棉鞋里的阳光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反思 篇1
奶奶老了,妈妈格外体贴,把老人的棉被晒一晒,让她睡得更暖和。大人的举动影响着幼小的心灵,小峰也学着他的样子,帮奶奶晒棉鞋。阳光钻进了棉被,也钻进了棉鞋,温暖了奶奶的身体,他们的孝心也随着阳光温暖着奶奶的心。
一年级下册课文偏长,学生对理解文章的内容没有兴趣。学生们还停留在狮子的兴头上。而第七课《棉鞋里的阳光》由八个自然段之多。面对着这一现状,我认为在对学生授课时应该先提起学生们读文的兴趣才是最主要的。
在学习这课前,我先画了两双鞋子。在展台上展出来,问孩子们这两双鞋子哪双好看?并问他们为什么?玉溪课文的孩子就说因为那双漂亮的鞋子充满阳光所以会闪闪发光。我又问孩子们为什么晒了的鞋子就会发光?学生似乎有些答不出来了,这时我就开始吸引孩子的好奇心说:“想知道答案吗?”学生说:“想!”我说:“答案就在文章里”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一问题学习第七课《棉鞋里的阳光》。
在学文过程中,孩子们仍然对学文的兴致不是很高。过了没多久办理又有些死气沉沉的了。再让孩子们初读了两遍文章之后,开始分析课文了。可是孩子这个状态,让他们的读文分析肯定是无济于事的。于是我拿出了最后一招——出示了挂图,让孩子根据挂图中的几幅图,分别读文中的段落,看谁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每一幅图的意思。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学生一听我等会儿要让他们看图复述课文,一个个兴致又来了。就这样,我把要问的问题放在学生复述每幅图的后面,学生不仅读文的兴致变高了,而且对文的理解也深入了。
虽然这堂课的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学文的积极性变高了。但我也存在着不足,本文主要讲的是:体现小朋友也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来关心长辈,体现了小孩子对家长的爱。但我在教授本课时,对这一主旨点得不够透彻。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应该把文章点到,讲明白。对于三四年级的孩子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可以自悟,但对一年级的'孩子确实要把该点的地方点透,这样也有助于孩子的理解。
总之,通过本科的教授让我明白了要根据孩子的心理来授课。抓住孩子们感兴趣的东西,并且要点透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这样才是一堂有时、有效、有率的课!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反思 篇2
在自己班上完《棉鞋里的阳光》第二课时后,我的心情是很沮丧的。在排除了各种客观因素外,我从自己身上、教学设计上进行了一下的反思:
首先是学生预设、准备上。有人说过这样的话:“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全的人。”“人在游戏时,充分调动听觉、视觉、味觉、嗅觉和触觉,大脑又处于兴奋状态,这种状态下的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才还了学习以庐山真面目,这样的教育才更富有人性,才意味着人的解放。”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连续上了两节主课,身心都已经出现疲乏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办法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那课堂效果可想而知。而我最大的问题是在没有预想到学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所以在上课前进行课堂组织时,并没有给学生一种正面的肯定,在引入时采取了用字卡开火车复习词语的方式,但没有用上多媒体中复习生字的游戏,所以学生的兴趣并没有被激发出来。而学生只有在快乐的课堂氛围中,才能让身心放松,才会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主动地进行思考。会出现这样的错误,也跟我自己的准备不足、思考不周有关。总觉得在长湴上过一次后,又花了很多心机修改教案,学生方面自己也非常熟悉,不会有问题,所以忽略了对学生的预设,也没有重视换课室后多媒体的使用等方面的细节问题。
第二是由于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够积极,我的心情也被感染了,变得焦急。虽然自己也尽力的调整,而且花了非常大的力气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只在课堂的下半段,学生才进入状态,可谓为时已晚。
教案的设计虽然已经修改过好几次,但在细节上依然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在修改过程中,自己预设到的学生会分不清妈妈和小锋说的话是因为文章第一次出现了说话人在后这样的方式,但认为用不同线段明示给学生后就能解决。但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明确指示学生用什么样的线段画出谁的话,只是说不同线段,比如波浪线和直线等。所以学生也是不统一,导致分角色朗读过程中还有不少学生分不清那句是妈妈说的,那句是小锋说的。一年级的小朋友一定要指令明确、统一。再就是自己的板书,很随意。自己在设计教案时,也设计过板书,只要求自己写字规范,内容简洁、突出,并没有考虑过美观性。但在看了梁老师帮我设计的板书后,才知道低年级的板书除了要规范外,还要注重协调性与美观性。
最后,关于一年级的阅读教学,也就是第二课时的教学模式,自己感觉是要按照感情读文、语言表达和知识点的训练、写字这三个方面去设计,但总觉得很难把握。要体现学生为主,要体现以知识点为中心,自己在一年级第二课时怎么设计方面还是比较模糊的,希望能得到老师们的指点。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反思 篇3
《棉鞋里的阳光》这篇短文,用贴近儿童生活的情境,极尽细腻渲染的文笔,栩栩如生地描摹出一幅蕴满浓浓亲情的温馨画卷:妈妈给奶奶晒棉被的贤淑之举,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小峰的行为,不声不响地给奶奶晒了棉鞋。这是母行子效的魅力,更是纯美榜样的力量!那么如何让他们母子的榜样力量,深深扎根学生心间而促其孝行呢?经过反复探究研讨,我在教学中特别关注了以下三点:
一、注重朗读
教学中,我抓住了那些能彰显人物精神品质的对话、动作、心理描写,尤其是重点关键词的深入感悟,采用师范读、领读,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默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引领学生反复品悟孝心的内涵,萌生孝心之举的愿望。
二、强化成句
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为此我全力将它贯穿于整节课堂之中。如:让学生用“因为……所以……”句式回答问题,用“舒服,轻轻地”说话,循序渐进地仿说句子训练等。
三、鼓励想象
教学中注重拓展学生思维,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如,让学生想象省略号后面所省略的内容,和“轻轻地”有关的生活情境,奶奶怎样夸小峰,自己今后打算怎么做等,都能让学生把从文中领悟到的思想感情,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并早日将孝心之举落实。
但是,就在整堂课结束的刹那间,猛然深感最后一教学环节,我处理得过于死板单调。那就是《孝心到永远》这首儿童歌曲,没有在系列的孝行动画轮换中去播放,从而没能达到让学生更加耳目双新的绝美效果!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反思 篇4
在教学《棉鞋里的阳光》这一课时,上课之前,我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全家福”,让他们互相说一说家里的趣事,学生就显得相当感兴趣,这种方式比较贴近生活的实际,所以学生说起来也相当热烈,争先恐后地向全班学生讲述,内容自然而然地也围绕着家里面谁最疼爱自己,怎样疼爱的。之后出示课文中的插图,让他们来说一说在文中看到的人物,想一想他们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学生因为说过了自己的照片,所以说起课文的插图也就事半功倍了。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所不足的便是在问:读了他们的话后,你想说些什么的时候,我没有去引导学生,以致于学生的回答与我设计此环节所想象的有些出入。
《棉鞋里的阳光》是一篇充满家庭温暖、关爱老人、体贴老人的课文。通过对小峰母子给老人晒棉被,晒棉鞋的描写,赞扬了尊老敬老的好风尚,让学生懂得应该怎样关心长辈,学会体贴。奶奶老了,妈妈格外体贴,把老人的棉被晒一晒,让她睡得更暖和。贤淑的举动影响着幼小的心灵,小峰也学着他的样子,帮奶奶晒棉鞋。阳光钻进了棉被,也钻进了棉鞋,温暖了奶奶的身体,他们的孝心也随着阳光温暖着奶奶的心。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不好读。开始,我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听到学生读不好,我就领读了三遍,然后我和学生进行接龙对读,我来读提示语,让学生读小峰、妈妈和奶奶的话,这样读了两遍,我看孩子们读的不错了,就让学生四个人一组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分组活动的很好,读书的气氛比较浓。我听着他们朗朗的读书声,心里非常高兴。
我至少花了将近30多分钟的时间以各种方式引导学生读准、读通课文,并着力训练他们最感兴趣的分角色朗读,让他们初步体验读书的快乐。我也不时用简短明确的语言激励他们:“你们读书的声音真好听。”“像说话那样去读书,别人听了会感觉很舒服。”“你的声音比以前更大了,能读好问句,真棒!”在老师的鼓励,同伴的夸奖中,孩子们读书热情比较高,抢着当众表演朗读。我在学生们熟练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孩子们讨论:妈妈为什么要给奶奶晒棉被?小峰为什么要给奶奶晒棉鞋?奶奶躺在妈妈晒的棉被里感觉怎么样?这时,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有一个学生说:“奶奶真幸福。”
我马上接过他的话,说:“是呀,小峰的奶奶真幸福,你能说说为什么吗?”大家一听,纷纷举起小手要求发言,有的说因为小峰和妈妈都那么关心奶奶,体贴奶奶;有的说小峰会帮奶奶晒棉鞋,他很爱奶奶。说到这儿,我队孩子们说:“你在家为奶奶干了些什么呢?”有的说我用小手给奶奶捶背,奶奶也感到很幸福;有的说我帮奶奶倒洗脚水,奶奶挺高兴;还有的说,我扶奶奶上床等等。我认为,读和议这两大环节我做的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