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沟教学反思(优秀6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葡萄沟教学反思(优秀6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葡萄沟》教学反思 篇1
《葡萄沟》这篇课文介绍了位于我国新疆吐鲁番的水果之乡——葡萄沟。
课文围绕总结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展开了四个内容的叙述:1.葡萄沟盛产水果;2.葡萄沟景色美丽、独特;3.维吾尔民族老乡非常热情好客;4.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色鲜、粒大、味甜,非常有名。
《葡萄沟》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语言生动优美,词汇丰富,是训练朗读的好教材。课文以新课标的思想为指导,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对葡萄沟的物产和景色有所感悟,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民族人民的喜爱之情。葡萄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水果之一、“爱屋及乌”的情感迁移会激发孩子们对葡萄沟的向往和热爱之情。通过这组教材的学习,进一步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并激发学生认识家乡的渴望和赞美家乡的感情。
一、教学效果
根据低年级学生实际,挖掘情感因素,采用演示、朗读、视频、品尝等方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自主赏析,在各种语文活动中提升审美情趣,受到情感熏陶。教学时,以读为主,让学生读中悟,悟中读。在反复的朗读、品读中感受葡萄沟葡萄的特点。葡萄沟不仅葡萄好,而且老乡热情好客。采用多媒体导入新课,能一下子抓住低年级的学生的注意力,为下面的教学打下基础。多媒体设计为:先出示学生熟悉的中国地图,让学生明确新疆的地理位置。再提出去新疆玩一玩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接着借助多媒体努力营造气氛,表现吐鲁番风土人情的画面的介入带孩子们走进了遥远而神奇的新疆,使学生迫切地想了解这块神秘的土地,了解葡萄沟,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二、成功之处
1、以歌曲的形式导入,引出课题,并学习了生字“沟”。此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了他们的探知欲望。
2、整堂课结构严谨,思路清晰。学习方法多样,课堂纪律好,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气氛活跃,回答问题积极。
3、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引导、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充分地读,抓住关键词语让学生品读、体会,重难点突出。如对“五光十色”一词的处理比较好,能引导学生通过理解、体会,感受葡萄颜色的美。
4、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了识字教学效率。让识字成为了一种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
三、不足之处
在讲解葡萄沟的样子时问的问题有些琐碎重复,提问问题时,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少了,缺乏自主感悟,经常是老师刚问完学生还未来得及思考,答案就说出来了,有点说课文的感觉,没有把读课文体现出来。另外,课上提出的问题不够明确,不能做到水到渠成,层层递进。
四、改进措施
在今后处理词语上,力求把会认的和会写的字以句子的形式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直观上整体感受会认和会写的字。这样做的话,一方面,让生字始终存在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有助于学生理解字词含义;另一方面,也为学生下一步的朗读课文打下坚实基础。此外,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要善于开发和利用课堂的教学资源,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认识、理解字词,精心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去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为课堂添姿加彩。
葡萄沟教学反思 篇2
《葡萄沟》一文主要介绍了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的葡萄沟,那里盛产水果,尤其是葡萄又多又好,葡萄干也很有名。本课重点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而展开,使学生通过理解语言文字,对那里产生喜爱之情。
新疆对对于生活在宁波地区的学生们来说是既遥远又陌生,同时又充满着好奇和向往。孩子渴望了解那里,对教材中的许多地方充满了好奇,他们想知道:“葡萄沟在哪里?”,“梯田是什么样的?”,“荫房是什么样子的?”,“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诸多问题不是仅仅依靠教师的解说就能解决的。即使是,那也必将是枯燥和无趣的。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首先布置了课前参与的内容,请学生在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葡萄沟的基础上,继续练习朗读课文,并认真思考大家质疑的问题“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同时可以从不同渠道搜集相关的资料,如从教师提供的资料中,从网上下载,向爸爸妈妈咨询等等。并把查找来的信息进行整理,让这些信息最有效的为自己在课上参加研讨时服务。这样的课前参与,不仅为课中研讨奠定了基础,而且学生带着探索的头脑走进课堂,更能促进课上的学习。
我从以下几步实施了课堂教学:
1、赏美景:
在这节课上,先让学生通过录像去葡萄沟游览一番,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到葡萄沟水果多、景色美、人热情,葡萄干有名。
2、品美句:
在游览一番后,再让学生自学课文,从课文描写的语句中了解葡萄沟好在什么地方?然后在四人小组中进行研讨。由各小组长带领组员共同研究(一起读读,一起交流自学成果),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做到了全员参与,又做到了视学生为学习发展的主体,为每个不同个性、不同学习需要的孩子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是全班的集体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在试着抓住重点的词句,来深入思考、理解课文内容。如“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一句,学生能结合图片,充分体会“一大串一大串”的意思并想象出葡萄真是又多又好。
3、画美色:
在学生从美句中了解到葡萄沟的葡萄多,而且是五光十色的,在想象出还有哪些颜色后用自己的画笔画一画葡萄的颜色。
4、尝美味:
在学生讲到葡萄沟的葡萄干特别有名时,让学生品尝我事先准备好的葡萄干,这样做,学生不仅品尝到了葡萄干的美味,更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5、悟美情:
前面的每一个步骤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葡萄沟的美,激发学生对葡萄沟的热爱之情。
最后,在本节课结束的时候,我布置了课后延伸的内容,请学生为维吾尔族老乡推销葡萄干,请学生在课后把自己学完《葡萄沟》一课的感受和体会,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来表现,或朗读课文,或背诵段落,或画一画,等等,使课内知识进一步拓展,体现出作业的层次性、开放性、实践性、创新性。
不足之处:
在上每一节课前,都觉得自己设计了一幅最美丽的宏图,这一次也不例外。可上好了课,却总是发现考虑欠妥当的地方很多,以使课堂教学中出现可好多遗憾之处。例如:在小组交流之后,本应该让多个小组派同学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学生对于“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之后,再按顺序逐个进一步了解具体好在哪里。可我却在一个同学汇报急急冲冲的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这样,不但使小组交流流于形式,更影响了我下面环节的教学。如:学生一下子从第一个内容跳到了最后一个内容。在加上所教班级的学生发言不是那么好,我一着急使整个教学程序出现了混乱。本来,想的好好的让学生多朗读,并做到多种形式的朗读,通过朗读理解重点词语,再从读中悟情。结果是词语没有理解好,当然更没有读好。
《葡萄沟》教学反思 篇3
新课程导引的新课堂,其本质特征在于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实践主体、认识主体,又是道德主体、审美主体。一句话,他们应当是自主发展、自我构建的主体。而活动是主体存在和发展的方式。离开了自主的、具体的、感性的学习活动,学生是无法获得主体地位,也不能发挥主体作用的。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尽可能地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朗读方式,自主选择作业方式,自读自悟,自己观察发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学习第2段时,有两个季节,我做了隐性设计,学生喜欢夏季则先学第二句,若学生喜欢先学秋季的,则先学第三四句,以此作为课堂调节手段去调适和引导学生的主体行为。
1、创设情境,角色表演
一般的表演活动是排演成熟后的成果展示,而课堂表演不一样,表演的过程也就是琢磨课文、推敲语言、体会情感并如何“形诸于外”的排演过程。正是课堂表演的这种动态生成,才使得它具有很高的教学价值,即表演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一种深读课文,感受语言含义,提高阅读能力和审美情操的手段。孩子喜欢表演,也喜欢看别人表演。这不仅是因为那富有情趣的角色形象特别接近儿童生活的戏剧形式,而且有角色效应的作用。当了角色,孩子就由“本角色”我——一个小学生为“他角色”——老乡,那种新异、好奇心,使孩子激动不已。在本节课中,学生扮演老乡来招待游客,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爱学。
2、开放课堂,课外延伸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在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和方法的相互交错、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我在课前请学生搜集有关于葡萄沟的资料,课内请学生提取教师提供的关于梯田、荫房的信息,课后请学生给老乡写写信……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务。
葡萄沟教学反思 篇4
语文课应该给学生情感美的滋养和艺术美的熏陶,重视语文教学的审美因素,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每个学生在语文课有限时空中得到美的陶冶、美的净化,领略美的,从而全面提升他们的素质。语文课如何使学生得到情感美的滋养和艺术美的熏陶。我的感悟是从“读”入手。
一、从读入手,认真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
朱光潜:“美感起于形象直觉。”要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要从朗读开始,因为朗读是感知的主要方式,朗读可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如可让学生读读全文进行整体感受,数遍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葡萄沟的印象,学生在此过程中自然感受到葡萄沟是个好地方,紧接着让学生说说好在什么样地方?再读自己喜欢的部分,结合理解“凉棚、五光十色”等词让学生展开想象,学生感受到葡萄成熟前和成熟时都是那么美;当有的学生提出他喜欢的句子“……准会让你吃个够。”时,全体学生读读此句后,提问:那你们体会到了什么?学生从“准”一字就会快体会到葡萄的多,也很自然体会到了葡萄沟人的人情美。(若学生体会不到,让学生反复读读此句话再理解)通过反复的读品味到作品语言的准确与精美。
二、从读入手,品味文章的思想美
思想是作品的灵魂。语文教材很多作品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凝结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审美观点以及对人生和世界的看法,是学生认识生活的源泉,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和道德教育、形成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强大手段。通过读“凉棚、一串串、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不仅使学生享受到字词的美妙,感受到葡萄沟的景美;通过读,让学生看到葡萄沟的人比葡萄更美,让学生的心灵感受到了人情的美,让他们在思想的森林中呼吸,使学生起率真的生命激情,思想得以升华,人格将得以崇高。
《葡萄沟》教学反思 篇5
《葡萄沟》主要介绍了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的葡萄沟,那里盛产水果,尤其是葡萄又多又好,葡萄干也很有名。本课重点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展开学习的,使学生透过理解语言文字,对那里产生喜爱之情。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自学找找课文的中心句,初步感受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在初步感知后,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呢?并让学生充分朗读,感受“好地方”。围绕总结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展开了三个方面的资料:葡萄沟盛产水果;葡萄沟葡萄多,景色美丽;维吾尔民族老乡十分热情好客。
本文的教学中我着重抓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充分朗读。如:“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民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透过朗读,感受葡萄沟水果之多,景色之美,老乡之好客,从而体会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本课教学的重要支撑,在课上让学生欣赏各种颜色的葡萄图片,体会葡萄的多和美。透过欣赏各个地方水果丰收的场景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好像去葡萄沟游览了一番,从整体上感受到葡萄沟水果多、景色美、人热情。
另外在文本的赏析中,一个重点段落中的重点词汇“五光十色”引起了我的注意。如果把握好的话,学生的情感将被充分调动。“五光十色”除了颜色多,还写出了这些葡萄很有光泽,甚至能够联想到这些晶莹剔透的葡萄在阳光的照耀下如珍珠般闪闪发光。透过该词的学习孩子们对葡萄的美感受更深了。
本课的遗憾之处是:文本解析的不够透彻。在本堂课中,老师说的太多,以致学生留给学生自主合作的时间少了一点,在以后教学中,要多留时间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展示热情。
另外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力求问题设计的简洁。让课堂教学思路能够更加清晰明了,问题设计更有层次性,和启发性。
二年级下册葡萄沟教学反思 篇6
《葡萄沟》这篇课文为学生们展示了新疆吐鲁番葡萄沟风景秀丽、瓜果飘香的特点,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受祖国山河的秀美,民族风情的淳朴,并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内化为自己独特的爱国情结。
一、教学效果: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学生在自由的朗读、自由的想象、自由的表达中会冒出灵性的火花。而吸引低年级孩子的更多是形象的画面。所以在教学“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这两个句子时候,出示课外收集的有关葡萄架搭起的凉棚图片,许多成串的、各种颜色的葡萄图片。通过图片的展示,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个性感悟葡萄长得好,枝叶茂密;葡萄多,一大串、一大串;颜色多,五光十色等。同时我不失时机地用语言描绘葡萄的美,洞开学生的心扉,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进入文本,巧妙地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心灵对话。
二、成功之处:
1、赏美景:在这节课上,通过各种各样的图片,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到葡萄沟水果多、景色美、人热情。2、品美句:让学生自学课文,从课文描写的语句中了解葡萄沟好在什么地方。我引导学生试着抓住重点的词句,来深入思考、理解课文内容。如葡萄沟“五月有桑葚,六月有杏子、无花果,到了七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一句,出示葡萄沟水果图片,充分体会“盛产”的意思并想象出葡萄沟水果真是又多又好。3、悟美情:前面的每一个步骤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葡萄沟的美,激发学生对葡萄沟的热爱之情。我引导学生充分地朗读,读出对葡萄沟的喜爱之情,整个课堂是朗朗的读书声。让学生多朗读,并做到多种形式的朗读,通过朗读理解重点词语,再从读中悟情。
三、不足之处:
1、缺乏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导致课堂缺少实效性。就本课内容来说,有很多具体描写葡萄的句子应该让学生反复诵读,感受葡萄的美、葡萄沟的好。同时应该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给予一些方法指导,从而为学生自己以后独立进行课外阅读作铺垫。但在安排学生读的过程中,作为老师的我没有及时予以正确、准确的指导,阅读、朗读方法指导的缺失直接导致了学生的朗读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没有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起到帮助。2、对于重点段落的讲解不够明显、突出。在最初的教学设计中,我将文章的第二自然段设为本课教学的重点,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一重点并没有得到强化。因此,整个教学过程就显得平铺直叙、没有重点。
四、改进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更应加强对学生的关注,提高课堂上的敏感度,学习采用追问、启发式提问等多种方法拓展学生思维,不断丰富、积累自己的教学经验,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合格的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