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头战象》的教学反思优秀4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这次为您整理了《最后一头战象》的教学反思优秀4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 篇1
这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每次读到这个故事,我都会肃然起敬。向敬重战斗英雄一样敬重战象嘎唆。11年,作家沈石溪曾到我校来,有幸与作家面对面,并聆听他的演讲。好多同学也买到了沈石溪签名的书。这个插曲对学习这篇课文无疑有不小的帮助。
喜欢这篇课文,就想把它讲好。课前重温小说原作,仔细研读教参,又看了名家教学视频。反而感觉这个故事格外简单了。是的,情节并不复杂,怎样能把嘎唆那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感受到,把它那曾经英勇豪迈的气概体会出?文本,还是文本!
激情导语,烘托气氛。1943年,日寇侵占我国云南边陲,抗日战士奋起反击。有一群特殊的士兵,它们破城门、踏敌军,勇猛无敌,它们就是“战象”。战斗结束后,我们的八十头战象也倒在了血泊之中。在人们清理这些战象尸体的时候,惊喜地发现一头受了重伤的公象还活着,这就是“最后一头战象”。
聚焦语句,读出感情。本文运用了大量神态、动作描写来表现嘎唆的灵性与感情。我将这个故事按情节梳理成四个部分并引导学生归纳为:“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重点可以抓住以下几处描写:嘎羧再次见到象鞍时的举动与神情;嘎羧在打洛江畔的感人行为;嘎羧为自己挖掘坟墓的壮举。通过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想象,充分感受到嘎羧的英雄气概。之后,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深化对嘎羧的认识,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 篇2
11月20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城郊东风小学举办的广州大学(从化片区)实习支教生小学语文、英语课例展示活动,教学展示的是六年级语文上册23课《最后一头战象》,通过与老师们和其他实习支教生的交流讨论,我总结出自己在教学中值得肯定的地方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下面是我个人对本次教学的总结与反思。
这次的教学,有几个方面是值得肯定的。首先是教态方面,这次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我表现得自信从容,眼神、肢体语言等方面的运用都不错,这也是一个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之一,所以平时的常态课我自己也会注意教态这方面的锻炼。而这次教学过程中不会出现慌乱的情况是因为和我的前期准备有关系,前期准备越充分在教学过程中就不会出现慌乱、紧张的情况,我在备课做课件的时候都是不断检查、修改,做好学生预设,并且重复练习操作整个教学流程,所以在这次的教学过程中我的整个教学流程是比较顺畅的,能做到整体把握文本。另外,对学生的评价性语言比较丰富,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能和学生保持互动,小组合作讨论的时候会巡视,并对学生提出意见。
第二个是在教学生字词的时候能结合学生实情,也就是备课的时候能做到备学生。因为六年级的学生在学习生字词方面已经有一定的基础,所以教学生字词的时候不用每一个字都强调解释,只需要将生字词去音节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开火车读一遍,读完后和全班的同学一起纠正有错的读音,正音后出示音节全班一起朗读,并让学生说出自己觉得难写、易错的字词,比如劈和遭字,在指出强调后学生就会对生字有一个深刻的印象,知道了哪个生字词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在这里,我发现了自己一个欠缺的地方,就是一些易错难写的字在讲解后还可以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写一写,记一记,这样巩固效果会更加显著。
最后就是教学设计有两个亮点,分别是新旧知识的联系以及注重对学生归纳方法、学习方法的渗透。在导入的时候我是通过联系五年级学过的一篇文章《与象共舞》来激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学生就对大象有一个明确的印象,对后面教学的顺利展开做了铺垫;其次就是在研读嘎羧“重披象鞍”这一片段时,明确作者运用了动作以及神态描写来展现嘎羧内心丰富感情的之前我会先提问学生描写方法包括哪些,这样就会调动起学生的知识储备,让他们更准确地回答问题。另外一个是对学生归纳方法的训练,因为《最后一头战象》这篇文章篇幅较长,大概20xx字左右,所以长文短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是一个教学重点,在教学时我会引导学生用四字短语分别概括每个部分的内容,这样就做到了通过抓事件来把握整体内容。
虽然这次教学有做得比较好的地方,但是同时也应该反思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和其他支教生的交流讨论以及经验丰富的老师点评后我总结出这节课在教学时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1、学生缺乏朗读。语文教学本来就是要让学生多读多写,无论是教哪个年级哪一篇课文,基本点都是要让学生多朗读,从朗读中体悟感情。《最后一头战象》的教学虽然有让学生朗读,但是齐读太多,缺乏个性化朗读,这样很难读出情感,而且齐读不能分辨出是否每个同学都能体会出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所以不仅要他们多读而且还要多形式读,让朗读渗透到他们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以读代讲,学生多读多感悟就能自行体会出文章的情感。在研读嘎羧“重披象鞍”的片段中,我可以指名学生读,分角色朗读或者小组竞赛的形式看哪组更能读出那种感情,通过这样多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更深刻地感悟文章。
2、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在这次的教学中我有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就是整节课几乎都是用同一个语调教学,这样会让学生越听越累,缺乏激情,所以我应该学习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来教授,紧跟课文感情,嘎羧想得到象鞍时心情急切,我在讲解这部分的时候就要用急切的语言要展示,这样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而过渡语方面也需要提高,一个好的过渡语会让教学更加出色,也会使教学流程衔接得更自然,更顺畅,所以过渡语不宜太长而显得累赘,但是也不能没有,如果没有的话教学会显得很生硬。
3、多挖掘教材的语言训练点。我们在解读语文教材的时候要关注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所以在讲授时要注意品读句子的训练,多形式多话力度下去,想象、朗读、练笔等形式都可以,不能仅仅说只是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就足够了,而是让学生通过读懂字词句,联系语境等方法理解文章内容,只有在充分感受的前提下才能进一步去感悟。所以《最后一头战象》在分析“重披象鞍”片段时只是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并没有真正地从文本自身的语言特点等去理解分析,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紧扣教学点让学生去品读文章的语言魅力。
4、注意课堂调控。这次的教学是讲授《最后一头战象》第一课时,但是最后时间不够,内容没讲完而导致拖堂,所以应该意识到自己的教学内容过多,缺乏一个临时调整,教学设计过程中没有整体把握好节奏,这篇课文在教学设计时内容跨度比较大,所以在课堂的最后部分已经拖不动节奏了,学生也只会上的越来越没热情,可能会产生怠倦感。所以在教学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时间和内容的合理分配,要让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呈现出一种衔接意识,不能太过松散或者过于紧迫。
5、练好基本功。普通话和板书都是我们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普通话要发音标准,语音清晰,而板书要练好粉笔字,同时老师不能出现写错字的情况,因为小学生模仿能力很强,老师起着模范作用,所以老师写错字学生就可能自然而然地跟着写错,这样的影响是很不好的。《最后一头战象》在板书小标题的时候我写错了“垂”字,最下面一横应该是最短的。,但是我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是在评课过程中其他老师指出来的,所以以后一定要练好基本功,做好模范作用。
通过这次的教研活动我全面认识到自己在教学各方面的优点和不足,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因为我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提高教学水平,越早发现问题越早改正这样才能不断进步。教学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 篇3
《最后一头战象》记叙了在抗日战争中幸存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的百象冢旁边挖了一个坑,将自己庄严掩埋的故事。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在这里开始书写日记、心情 …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课文篇幅较长,但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边读边思的习惯已经养成。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先从整体入手,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在整体感知课文后,让学生谈谈对嘎羧的印象,然后抓住重点语句研读,避免逐段讲解的繁琐,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学生在充分批注感悟下,体会到了战象的善良、忠诚的高尚品质,受到了教育。
但由于课问内容与生活差距太远,没有图片的辅助,使悲壮与感人之情大打折扣。因此入情入境地朗读与想象也就无从谈起。反思本课的教学,形式过于单调:扎重点语句——谈感悟——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本该释放的情感遭到遏制,在一步步的牵引下之体会了文中的几句话而已,也难怪课堂上会如此沉闷。
我在深深惋惜的同时,也在不停地反思。如何进行长文短教的教学?是否应重点抓住一处(如嘎羧在打洛江畔凭吊的那动人的一幕)进行透彻的研读,继而辐射全文:二十六年前是怎样的一幕?从而体会嘎羧的英勇。在它知生命大限已至之际它为何这样做不去象冢而去百象冢?从而体会嘎羧的善良与忠诚……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想象,去填补文中的空白。也可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写一写。这样既充分理解了课文,激发了情感,又使语文训练得以有效的落实……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想象,去填补文中的空白。
本节课教学环节设计总体意图是:以抓住“重披战甲”时嘎羧的心情为主要线索,先引导学生找描写嘎羧动作和神态的相关句子,再品句中关键词语,进而揣摩嘎羧丰富的内心世界,然后通过感情朗读表达这种心情。教学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原则,由句而词,由词而意,由意而情,层层推进;合作研读“凭吊战场”,重点理解14自然段,抓关键词语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形象感知嘎羧对战友那份深沉的爱,然后通过师生合作配乐朗读,升华情感;接着抓住“挖”字,让学生谈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自掘坟墓”部分,让嘎羧的内涵在学生心里有所提升,最后再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到嘎羧的忠诚与善良。
抓住重点语句重点研读,避免逐段讲解的繁琐,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整堂课下来,感觉教学任务基本完成。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尤其是在进行师生合作配乐朗读这一教学环节时,我看到很多孩子眼睛里都泪光闪闪。下课之后,一个女孩子悄悄告诉我:“老师,如果你的音乐再放下去,我的眼泪都要控制不住了。”我想,这是整节课中最成功的地方吧。能够让学生入情入境的去感受战象嘎羧的高尚情怀,这也是我所期盼的。
当然,从实际教学来看还有很多不理想的地方。如在理解“重批战甲”这部分内容之后,过渡到“凭吊战场”时,我的设计有些牵强、生硬;在学习最后一部分“自掘坟墓”内容时,虽然抓住了“挖”字来理解,但没有彻底放开地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谈体会,略嫌仓促。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更深切地体会到:
1、要善思: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师应该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2、要关注:关注文本,关注过程,关注学生。学生的发展是最核心的,无论什么设计,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发展。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 篇4
《最后一头战象》这篇课文内容与生活差距太远且篇幅较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我在教学中能先从整体入手,然后抓住重点语句研读,避免逐段讲解的繁琐,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教学的形式也多样,先扶后放。在教学重披象鞍时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谈感悟——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在充分感悟一头英勇的战象心中积淀的深沉的感情。在合作研读“凭吊战场”那动人的一幕,重点抓关键词语让学生质疑、思考、去想象,形象地感知嘎羧对战友那份深沉的爱。这样学生能充分理解了课文,进而揣摩嘎羧丰富的内心世界,又激发了情感,并能通过感情朗读表达这种心情。接着抓住嘎羧寻找回宿让学生谈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让嘎羧的内涵在学生心里有所提升,层层推进;使学生感受到嘎羧的忠诚与英勇。既使语文训练得以有效的落实,又培养了高年级学生的自学能力。
当然,从实际教学来看还有很多不理想的地方。课文篇幅较长,课文讲述的内容及蕴含的思想感情离学生产生活实际比较远,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课前对学生的铺垫也不够,导至教学过程显得沉闷,特别是教学重回战场这部分内容时,我让学生质疑、思考、想象,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感悟嘎羧对战友那份深沉的情感,由于对故事发生的背景了解不够充分,学生的表现与教学预设略有偏差,气氛不也够活跃。考虑到课堂容量偏大,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有限,这又是一堂公开课,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只好顺着教案走,结果学生的思维没有充分展开,情感也没被充分激发,教学过程略嫌仓促。上完这堂课,我不断地反思着,课堂教学中的不可预料的情况是常有发生的,这既需要在备课时做充分的准备,又要学会根据课堂的生成灵活调整自己的教学,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今后还须在此方面多探讨、钻研,才能让课堂绽放更多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