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莫泊桑拜师》教学反思(优秀1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整理的六年级《莫泊桑拜师》教学反思(优秀10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莫泊桑拜师》教学反思 篇1
《莫泊桑拜师》这篇课文叙述了法国作家莫泊桑青年时请福楼拜指导写作,经过老师的细心指导,莫泊桑仔细观察,用心揣摩,积累了许多素材,写出了不少有世界影响的名著。本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了莫泊桑三次向福楼拜请教的事。叙述条理清楚,层层推进,由指导如何观察到如何写作一目了然。下面我就说说这节课的设计思路。
一、体现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
文章主要有两条线索,一是师生二人善教与勤学的特点,二是写好作品必须从哪
些方面去努力。教学设计时我是以第一条线索为主,抓住师生二人的语言、神态、心理等特点,引导学生体会莫泊桑的勤学和福楼拜的善教,并以此设计了板书。在教学第一次请教时,我让学生从人物对话中体会人物特点。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如
坦白、急切、功夫、直截了当等词理解莫泊桑的谦虚好学、福楼拜的悉心指导。在进行莫泊桑第三次请教的教学之前,我首先让学生自读悟出莫泊桑的勤学苦练,接着设计了一个环节:第一次莫泊桑请教之后是看马车,第二次请教后是观察马车,二者有什么不同?然后让学生思考莫泊桑这次会提出什么问题?
二、为突破难点而深层挖掘
莫泊桑第二次请教是本课时教学的难点所在。如何进行细致的、有效的观察是现在的孩子所欠缺的,这里一连串的问话也体现了福楼拜本身的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青年一代的悉心指导。在帮助学生理解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的呢?这一主题时,我设计了三个层次:首先是读文中的问句说一说自己有哪些发现、哪些疑问,这是引导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引发思考;然后引导学生再读思考,你还能懂得什么?这是对文本内容的一个挖掘,教会学生学会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真正的意图,让学生明白学会观察、不断积累是写作的必由之路,同时进一步了解福楼拜的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第三步再次提出疑问:福楼拜还会问什么?这是让学生融入角色,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三、适度拓展,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课文内容结束后,我向学生简单介绍了莫泊桑的作品,并节选了《羊脂球》其中
一段关于马车的描写,引导学生阅读评析。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引导学生在片段里与课文再次会晤,去把握人物特点和写作方法,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的理解在进一步品味关键语言时得以提炼、深化。同时也是为课后的练习提供示范例子,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但这里的拓展应该是明确目的、恰当适度的,而绝非形式上的花样增多,内容上的简单堆砌。只有这样,才能收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莫泊桑拜师》教学反思 篇2
《莫泊桑拜师》这课主要通过默读课文,了解莫泊桑是怎样一步一步领悟老师的教悔的,体会和学习莫泊桑勤奋好学的精神。这一课的教学我做到了实现以人为本,点燃激情火花,解决实际困惑。
1、实现以人为本:我最初的教学设计想通过“烙印”这个关键词引出:是什么给莫泊桑留下烙印?为什么会留下深深的烙印?可是学生既然喜欢“酷爱”这个词,那说明这个词给他留下深深的“烙印”。我们面对的是:从传统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向人本位的转变。尊重学生的需要我就从需要入手。“求之不得”引发的意外让我反思到一切以学生为本。
2、点燃激情火花:教师引题之后,学生的学习兴致不浓。什么原因?我也事先让学生查找莫拨桑的资料,挖空心思设计一些情趣盎然的语言来吸引他们的注意,比如“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短篇小说巨匠”,可为什么提不起学生的兴致呢?因为他离我们现实太远。而姚明“看得见”“摸得着”,孩子们在自己争先恐后的学姚明中点燃了学习的激情火花。我想,这时,身边的榜样让孩子们情感的投入也许比老师用语言激发起来的更主动。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并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要,而且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可能事三维目标的情感目标。)
《莫泊桑拜师》教学反思 篇3
《莫泊桑拜师》一课主要写了从小酷爱写作的莫泊桑为了能够写出好作品,三次拜访福楼拜,得到悉心指导的事,表现了莫泊桑对文学事业的执着追求和福楼拜热心提携后辈、关心文学青年成长的风范。课文紧扣课题,围绕“拜师”这个重点逐层叙述,层层紧密关联。鉴于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因此,本节课,我主要让学生带着一个总领的问题静思默读,结合关键词语感悟人物形象,再通过感情朗读加深印象,并从中学习一些写作的技巧,学会表达的方法。这堂课的教学,我主要把握了这么几个度。
一、务实和务虚的尺度。
熟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语文课堂最基本的活动。视频、连接网络、整合生活、拓展阅读,这是语文课堂离开课文务虚的地方,毋庸置疑,这也是体现新课程思想的语文学习,但这些要全在课堂里展示出来很困难。因此,课堂上,我只拓展了一段精心挑选的莫泊桑《养脂球》中关于“马车”的描写,我的用意是让学生体会哪怕一辆普普通通的马车,经过仔细观察,用心揣摩,就能写出它与众不同的精神与本质。也同时感受莫泊桑因为“全神贯注地观察马车”而有了收获。
二、主体和主导,谁是课堂的主人?
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教学是一种互动。说起来明白,操作起来却很难。学生为主体,你就得放手让他质疑,让他对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大组交流,这样的课并不好看。教师为主导,步步为营,让学生入套,设计完善了,过程流畅了,又被批评为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想,我的这节课还是体现教师为主导,也考虑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给了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朗读,感悟,理解,内化。
三、朗读和感悟的关系。
不管朗读、默读、齐读、指名读,我尽力让学生直接与课文对话,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如第一个环节,精思默读课文,就化了八分钟时间。随后的悟应该是读的结果,读的收获,悟后再回过去感情朗读。读中生悟,读中生情,读中得法。
四、教学环节的疏与密。
这节课的教学可以用“一二三”来概括。“一”、一个问题,课伊始,出示一个总领问题,就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主题:“品读三次请教,抓关键词句,探讨莫泊桑是个怎样的学生,福楼拜是个怎样的老师,莫泊桑有什么收获,给我什么启发。”这样的教学,做到了“提领而顿,百毛皆顺。”“二”,两条线索,一明一暗,明线是莫泊桑拜师,前后三次请教的经过;暗线是相机引导学生从中学习写作的一些要领,如“勤苦练习,仔细观察,用心揣摩”等。“三”,重点品读三次请教中福楼拜的话。既体现了福楼拜热心提携后辈、关心文学青年成长的风范,又从中学习到一些写作的技巧。这应该是学生最大的收获。当然,“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选择的是第二课时,课前接触学生只有二十分钟,我还想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一定要切分清楚。熟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是第一课时的事,漂亮的导课也是第一课时的事,所以直接导入第二课时的学习。而因为缺少第一课时的基石,也由于教学环节设计过于紧密,导致有些环节急急赶场子,没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成长。譬如在教学福楼拜的第二次指教时,应充分地让学生读透文字,感受为什么莫泊桑认为“没有什么好写的”,而福楼拜却认为写的东西很多。应该引导他们自主发现福楼拜是诱导莫泊桑可以从“马车的装饰”、“当时的天气”和“马车上下坡”等不同角度去仔细观察的,让学生联系写作实践体会平时观察事物也应是多角度的。而不是心想着赶着下一个环节,教师告诉学生这一发现。总之,教师应铭记“以生为本”这个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新课程竭力推崇的新理念。
语文莫泊桑拜师教学反思 篇4
不知不觉间课改的列快车已十年了,身为第一线的任教老师,从课改理念的学习,到深入课堂进行课改实验,本人从中受益匪浅,可以用一句话来描述:教学的思考促进本人的专业成长,专业成长让本人尝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
新的语文课改基础教育课程要求教师要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这对老师是一次机遇、一个挑战、一次考验,如何把新教材教好,提高运用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之中?本人以高潮的热情,本着“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的原则,在语文教学新课改中花了心思,下了苦功,探索出以下经验,权作抛砖引玉。
一、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课标,转变教学观念。
本人把新课标中定量性的规定熟读成诵“依法行教”。经过十年的教学实践,本人的学生观、课本观、课程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语文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以“贯彻以学为主的基本思想——即把学生看作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新课改指导思想。比如,在教学课文之前本人经常先把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在读课文后根据本人制定的学习目标再讨论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作业也可自主确定。这样,就使全体学生都能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还参与了目标的制定和作业的布置,从而,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可以在自学阶段有本可依,有章可循,并取得成就感。
二、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寻找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契合点,优化教学效果。
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大多都有这样的这样的体验:学生会因喜欢、崇拜某一教师而对其所任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并会努力将它学好。这就不禁使人想起哲人说过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这种健康的学习情感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师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会使学生受益匪浅。因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的行为、活动已经潜移默化地达到了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语文教师尤其如此。本人们的语文教学内容更多地秉承着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华夏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结晶。语文教师作为这种文化的直接传播者,更应该向这种规范和要求看齐,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满腔热情,势必使学生产生共鸣,直接对其产生深远的教育意义。
比如本人班的学生何裕鹏,语文基础差,是属于基础差的学生,本人秉着课改“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寻找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契合点,优化教学效果”课改新理念,本人经常发现他的优点,尊重他,表扬他,而且利用课堂上的潜移默化,让这位难教的学生从心里接受一些好的教育理念,结果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他第一个交家庭作业,课上经常举手发言,对语文的兴趣日益浓厚,慢慢地开始看课外书籍,期末考试从不合格提升为63分。有效课改教学在他身上得到体现。
三、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
新学期伊始,不马上急于教课文,首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纵观了解全册书的内容结构。介绍学习方法,如:什么叫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善于利用校内、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提出学习要求,如:每周要背诵并默写“课外古诗词背诵”其中的一首。一学期内要阅读完“名著导读”中的所有作品,并写好读书心得等。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方向。发挥教师、学生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新课程的角度来看,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而不只是被动的执行者。因此,教师、学生都是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也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教学相长才真正成为可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发挥出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
本人认识到语文是一门交际工具的学科,是人类语言的基础,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本人特别注重对学生字词句的积 累,这是学生理解说话写作的基石。针对那些放不开手脚,腼腆害羞,知识面窄,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加强诵读,特别是现代文的诵读,优美的语段的背诵,古诗文的背诵等;加 强造句练习;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特别是课前 5 分钟演讲,既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实施了有效教学。学生敢说了,逐渐会说了,也提高了作文能力。 再次,认识到实施有效教学,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
在教学形式上,力图改变把学生禁锢在小小的课堂里、日复一日地重复单调枯燥的教学状况,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如:课外找错别字、病句交流与展示,月球知识擂台赛,新闻发布会,故事《寓言四则》、《女娲造人》),讨论会(《风筝》),朗诵比赛(《理想》、《天上的街市》、《静夜》,并附有一定的评分标准),演课本剧(《皇帝的新装》),办手抄报,编习作集(要求学生在寒假把这个学期里所写的周练、习作编成一本作文集)。语文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营造亮点。突出重点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轻重主次,在整体感知上对课文重点进行局部的深入探究或知识的迁移,最后再归结到整体上来,深化对文章的认识。而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应该是疑问的聚焦点,思维的交汇点,教学的创新点。
四、重视创设学习语文的环境,提供展示学生成果的机会。
培养学生拥有较为完整的阅读体系是写作能力提高的关键——“向阅读要写作能力。”学生涉猎广泛的课外知识领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适时关心。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是教学艺术之魂,没有情感的融入,教学艺术之花就不能开放。而语文教学就是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情来沟通与学生的联系,以情来陶冶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既是教学的目标,又是教学的手段。本人参考新课标课外读物,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学会自主积累,帮助他们建立写作素材库,引导他们从中汲取精华,“博众人之长于已身”。
五、在课上努力营造融洽的氛围。
学生只要有疑问,随时可以提出,只要有想法,随时可以发表,师生平等对话,同学间无拘无束地交流。课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特别是那些鲜活的、密切联系现实、密切联系学生经验世界的教育资源,如节日、纪念日、刚发生的身边事、国家大事、国际新闻等,使语文课程内容不再局限于教科书,成为不断充实、不断更新的长流活水。
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使之在最佳的状态下自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使学生在自己的起点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热情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师生、生生、人机的三向交互活动中掌握了基本知识与技能,形成了良好的个性。同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也简化了教师的教学操作,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在课改过程中,本人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转变行为,丰富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在培养学生优化发展、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也实现了自己在专业上发展和人生的成长。
《莫泊桑拜师》教学反思 篇5
一、务实和务虚的尺度。
熟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语文课堂最基本的活动。多媒体、整合生活、拓展阅读,这是语文课堂离开课文务虚的地方,毋庸置疑,这也是体现新课程思想的语文学习,但这些要全在课堂里展示出来很困难。因此,课堂上,我只拓展了一段精心挑选的莫泊桑《羊脂球》中关于“马车”的描写,我的用意是让学生体会哪怕一辆普普通通的马车,经过仔细观察,用心揣摩,就能写出它与众不同的精神与本质。也同时感受莫泊桑因为“全神贯注地观察马车”而有了收获。
二、朗读和感悟的关系。
“读”是语文课堂上永恒的主旋律,没有读,就没有语文味。虽然本课的语言平实,但是细细嚼来,却非常有味。学生整节课从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到精彩展示,每个环节中都渗透了不同形式的朗读,读中生悟,读中生情,读中得法,上出了浓浓的语文味。
三、教学环节的疏与密。
这节课的教学可以用“一二三”来概括。“一”、一个问题,课伊始,出示一个总领问题,就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主题:“品读三次请教,抓关键词句,探讨莫泊桑是个怎样的学生,福楼拜是个怎样的老师,莫泊桑有什么收获,给我什么启发。”这样的教学,做到了“提领而顿,百毛皆顺。”“二”,两条线索,一明一暗,明线是莫泊桑拜师,前后三次请教的经过;暗线是相机引导学生从中学习写作的一些要领,如“勤苦练习,仔细观察,用心揣摩”等。“三”,重点品读三次请教中福楼拜的话。既体现了福楼拜热心提携后辈、关心文学青年成长的`风范,又从中学习到一些写作的技巧。这应该是学生最大的收获。
当然,“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的语言还需进一步推敲,学生的质疑能力还需进一步培养,有的学生角色还没有定位,把自己当作了“唱戏的”和“看戏的”,而不是学习者,主人,展示时不能及时和同学进行互动,时间的把握还不够恰当等,再教时,我一定注意这些方面,力争做得更好。
莫泊桑拜师教学反思 篇6
《莫泊桑拜师》这篇课文记叙的是从小酷爱写作的莫泊桑为了能够写出好作品,拜福楼拜为师,福楼拜给予悉心指导的事,学生学习本课不仅仅能体味名师风范,更重要地能学到宝贵的写作知识、技能。
一、整体把握,遵循阅读教学规律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语言活动和心智活动,一个完整阅读过程大致可分为认读、理解、鉴赏这三个纵向层次。阅读的规律是“整体──部分──整体”,阅读教学过程务必贴合学生的阅读规律。因此,我们教学也就是让学生首先了解文章的大意,对作者的情感有初步的理解,在这样的基础上去深入的理解文章的资料,透过深入的理解语言来真正的读懂文章最后更应回到整体,可谈谈对全文的感受也可说说对人物的评价……进而概括、提炼,从而获得对课文思想资料的理性把握
《莫泊桑拜师》就是力求体现整体把握的思想,让学生首先了解文章的大意,对莫泊桑这个人物有一点初步的感受,然后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莫泊桑三次是如何求教的,从中感受人物的品格,最后回到整体,让学生谈谈学完课文后,莫泊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样不仅仅遵循阅读教学的规律,而且莫泊桑和福楼拜这两个人物形象是学生在品读中逐步树立起来的——可敬可佩,值得学习!工具性和人文性到达和谐统一
二、交给学生品味语言的方法
走进文本,品味语言,这是学习语文的根本任务之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重视了语言的品味,学生的思维潜力便得以发展,审美潜力便有所提高课堂教学就应交给学生品味语言的方法,授人以渔
《莫泊桑拜师》是六年级的课文,我根据年段、单元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后,然后遵循作者的写作思路——三次求教进行教学,课堂上我注重教给学生品味语言、体会情感的基本方法。如当莫泊桑第一次求教福楼拜时,福楼拜说: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我抓住“功夫”这个学生感到疑惑处,先教给学生查字典方法理解本意,再透过全课的学习,说说“功夫”到底指什么?还有对“烙印”、“全神贯注”理解,先要求学生说说本意,再教给他们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而对第二次“全神贯注地观察”的体会,我引导学生将第一次“看“和第二次“全神贯注地观察”进行比较有什么不同,再联系生活发挥想像莫泊桑在狂风暴雨时,在烈日炎炎时,在一辆马车飞驰而过时会是怎样“全神贯注地观察”……教给学生比较、联系、想象还有朗读这些品味语言的方法,不仅仅对文章的资料和情感逐步深刻理解体会,更为他们将来自己学文奠定基础
三、做好与学生的对话交流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学的目标、任务、价值都是在师生交流碰撞的过程中生成和实现的,让学生的阅读探究活动始终在教师、学生、文本之间不断循环往复的对话中递进从带着问题走近文本,浅层次阅读感悟到走进文本,品词析句、个性化阅读感悟;从互动交流交互式阅读到以声传情,立体化阅读每一个过程都是学生思维飞跃和心灵升华的过程
四、拓展课外资源
随着语文课改的逐步深入,语文教师不再视教科书为唯一的课堂教学资源,与文本相关的文字、图片、音像等资料性课程资源在阅读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拓展了文本的资料,拓宽了学生的视野适时、适合的课外资源补充,能让学生对文本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莫泊桑拜师》一文中,福楼拜多次指导莫泊桑观察马车,描述马车在学完文本资料后,我在莫泊桑的。成名作《羊脂球》中选取一段关于马车的描述,这段资料是对文本的有机补充,让学生真实地感受莫泊桑把司空见惯的马车描述得是这样出神入化,这样即印证了福楼拜对莫泊桑的教诲,也印证了莫泊桑的勤奋好学和才气了得,加上接下来他超多的名著介绍,更是增加学生学习习作的信心:只要仔肯吃苦、勤练习、细观察、善发现、抓特点,也同样能够把自己平平常常,没有什么特点的作文写好!达成本课人文教学目标。
《莫泊桑拜师》教学反思8
《莫泊桑拜师》叙述了法国作家莫泊桑青年时请福楼拜指导写作,经过老师的细心指导,莫泊桑仔细观察,用心揣摩,积累了许多素材,写出了不少有世界影响的名著。叙述条理清楚,层层推进,由指导如何观察到如何写作一目了然。课堂上,我力求让学生主动参与,构建高效课堂,下面谈谈我印象最深的几点:
1、抓主线,突破重难点。
文章主要有两条线索,一是师生二人善教与勤学的特点,二是写好作品务必从哪些方面去努力。教学设计时我是以第一条线索为主,重点品读福楼拜的品质,引导学生总结一些写作方法,对于莫泊桑的品质只让学生浏览课文简单地谈体会。
2、深层挖掘突破重难点。
莫泊桑第二次请教是本课时教学的难点所在。如何进行细致的、有效的观察是此刻的孩子所欠缺的,那里一连串的问话也体现了福楼拜本身的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青年一代的悉心指导。在帮忙学生理解“怎样会没有什么好写的呢?这一主题时,我设计了先让学生从人物品质及写作方法上谈体会,之后引导学生明白怎样观察生活,进一步理解福楼拜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但是还有以下几方面有待努力:
1、该让学生总结的老师不能代替。
2、课堂的调控潜力还需再加强。
3、课堂上该落实的务必要落实。
《莫泊桑拜师》教学反思9
《莫泊桑拜师》这篇课文叙述了法国作家莫泊桑青年时请福楼拜指导写作,经过老师的细心指导,莫泊桑仔细观察,用心揣摩,积累了许多素材,写出了不少有世界影响的名著。本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了莫泊桑三次向福楼拜请教的事。叙述条理清楚,层层推进,由指导如何观察到如何写作一目了然。下面我就说说这节课的设计思路。
《莫泊桑拜师》教学反思 篇7
《莫泊桑拜师》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从小酷爱写作的莫泊桑为了能够写出好作品,拜福楼拜为师,得到了悉心指导的事。教学这篇课文时,我紧扣该篇文章题目的特点——凝练地概括文章的内容,在导入新课审题时,引导学生进行了阅读预测与质疑,从课题开始尝试着引导学生作阅读探究。
这篇课文的题目特点鲜明,它是对全文主要内容的一个凝练概括,而这样类似的题目学生在前面的阅读中已经见过,这就为本课教学中学生顺利进行阅读预测的可能性奠定了基础。课堂上,学生由题目中的五个字,推测出课文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文章的重点是什么,文章的结构是什么等等。学生的这些阅读预测,不是无根据的猜测,它是学生在相关的“背景知识”基础上的感性推断。
如果在阅读过程之中,学生发现自己的阅读预测和课文内容一致,其阅读认知结构就会得到进一步巩固;如果在阅读过程之中,学生发现其阅读预测与课文内容之间出现不一致,就可能检查自己的预测思路,对自己的预测进行修正,对自己的认知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补充。
在新课教学之始,我引导学生抓住课题,让学生大胆地来谈谈自己在读题时脑海中推想到些什么。开课之始给学生这样一个阅读预测的机会,学生的阅读探究兴趣一下子便被调动起来。
“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问是思维之始,也是学生阅读探究之始,无“疑”自然也就没有探究的必要。在上述教学实录之中,学生对课题进行了一番阅读预测之后,即产生了阅读探究的浓厚兴趣。然而此时,学生对自己该往文章的哪个方向进行探究,需要集中心智探究课文中的什么问题等等,仍是比较茫然。探究需要兴趣作支撑,更需要理性来指明探究的方向。此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扣题质疑,学生从刚才感性的阅读预测之中一下子就进入了理性的思维之中,这样就为学生进一步阅读探究指明了方向。
在教学伊始,扣题质疑,为学生进一步深入阅读探究指明方向,阅读探究的问题来自学生之中,又是依靠学生自己去探究解决,这样的阅读探究才能给学生真正的收获。
莫泊桑拜师教学反思 篇8
《莫泊桑拜师》这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了法国作家莫泊桑青年时请福楼拜指导写作,经过老师的细心指导,莫泊桑仔细观察,用心揣摩,积累了许多素材,写出了不少有世界影响的名著。叙述条理清楚,层层推进,由指导如何观察到如何写作一目了然。学生学习本课不仅能体味名师风范,更重要地能学到宝贵的写作知识、技能这是多好的教材呀!为了上好这一课,我从认真钻研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再到研究学生,确定教学方法都进行了不断的思考和修改,力求让学生主动参与,构建高效课堂,现将成功的几点做法归纳如下:
一、整体把握,遵循阅读教学规律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语言活动和心智活动一个完整阅读过程大致可分为认读、理解、鉴赏这三个纵向层次阅读的规律是“整体——部分——整体”阅读教学过程必须符合学生的阅读规律因此,我们教学也就是让学生首先了解文章的大意,对作者的情感有初步的理解,在这样的基础上去深入的理解文章的内容,通过深入的理解语言来真正的读懂文章最后更应回到整体,可谈谈对全文的感受也可说说对人物的评价……进而概括、提炼,从而获得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性把握
执教《莫泊桑拜师》我就是力求体现整体把握的思想,让学生首先了解文章的大意,对莫泊桑这个人物有一点初步的感受,然后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莫泊桑三次是如何求教的,从中感受人物的品格,最后回到整体,让学生谈谈学完课文后,莫泊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样不仅遵循阅读教学的规律,而且莫泊桑和福楼拜这两个人物形象是学生在品读中逐步树立起来的——可敬可佩,值得学习!工具性和人文性达到和谐统一
二、交给学生品味语言的方法
走进文本,品味语言,这是学习语文的根本任务之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重视了语言的品味,学生的思维能力便得以发展,审美能力便有所提高课堂教学就应交给学生品味语言的方法,授人以渔
《莫泊桑拜师》是六年级的课文,我根据年段、单元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后,然后遵循作者的写作思路——三次求教进行教学,课堂上我注重教给学生品味语言、体会情感的基本方法如当莫泊桑第一次求教福楼拜时,福楼拜说: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我抓住 “功夫”这个学生感到疑惑处,先教给学生查字典方法理解本意,再通过全课的学习,说说 “功夫”到底指什么?还有对“烙印”、“全神贯注”理解,先要求学生说说本意,再教给他们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而对第二次“全神贯注地观察”的体会,我引导学生将第一次“看“和第二次“全神贯注地观察”进行比较有什么不同,再联系生活发挥想像莫泊桑在狂风暴雨时,在烈日炎炎时,在一辆马车飞驰而过时会是怎样“全神贯注地观察”……教给学生比较、联系、想像还有朗读这些品味语言的方法,不仅对文章的内容和情感逐步深刻理解体会,更为他们将来自己学文奠定基础
三、小组合作,做好与学生的对话交流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学的目标、任务、价值都是在师生交流碰撞的过程中生成和实现的让学生的阅读探究活动始终在教师、学生、文本之间不断循环往复的对话中递进从带着问题走近文本,浅层次阅读感悟到走进文本,品词析句、个性化阅读感悟;从互动交流交互式阅读到以声传情,立体化阅读每一个过程都是学生思维飞跃和心灵升华的过程
在这节课教学设计中,我最满意的就是第二次福楼拜对莫泊桑的指点,设计小组合作互助学习环节,给了学生充分和文本、伙伴、教师对话的时间。我先引导学生自由地读第8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看看从中发现了什么?学生很快就能发现有8个问句我接着说道:“是啊!这么多的问句到底福楼拜想告诉莫泊桑什么呢?下面,请同学再读课文,小组内合作交流,认真思考思考。”这一次是学生充分和文本对话,进行阅读思考,在小组交流中,知道了福楼拜要告诉莫泊桑有很多可写的,并且要仔细观察师生交流到这里,按说这个环节可以结束了,可是我并没有到此为止,而是又进行了追问:福楼拜的每一个问题都会引起莫泊桑内心什么想法呢?引导学生再自由地读读这段话,读完后,同桌再次互相交流一下,一个同学读福楼拜的每一个问句,另一个同学在他读的每一个问句后面说说莫泊桑是怎么想的?这一发问把问题引申到了体会文本内涵——体会福楼拜的发问用意和莫泊桑的勤奋好学,真可谓有画龙点睛之妙同学们各抒己见,纷纷议论开来生和生充分地交流后,我说到:“刚才老师仔细倾听了你们的交流,我发现大家都能联系福楼拜的话,走入莫泊桑的内心世界!现在和你们一起合作地把这段读好,你们读福楼拜的问句,在你们读的每一个问句后面我来补白莫泊桑的内心想法”这是师生融洽和谐的交流过程,其实也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更是学生走进福楼拜这位大师心灵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思维的火花得以迸发,大师和莫泊桑的形象得以升华,一个充满智慧、循循善诱的大师和勤奋好学莫泊桑形象仿佛就出现在同学们面前同学们仿佛在聆听着大师那不绝于耳的点化,从教师补白中更感受着大师充满温馨和智慧的谆谆教导,从而与大师有了一次完美的心灵对话学生在交流对话中有效地突破了难点,深刻感受到福楼拜循循善诱和莫泊桑勤奋好学、心领神会的形象,为后面感受莫泊桑全神贯注地观察打下基础
四、拓展课外资源
随着语文课改的逐步深入,语文教师不再视教科书为唯一的课堂教学资源,与文本相关的文字、图片、音像等资料性课程资源在阅读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拓展了文本的内容,拓宽了学生的视野适时、适合的课外资源补充,能让学生对文本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莫泊桑拜师》一文中,福楼拜多次指导莫泊桑观察马车,描写马车在学完文本内容后,我在莫泊桑的成名作《羊脂球》中选取一段关于马车的描写,这段资料是对文本的有机补充,让学生真实地感受莫泊桑把司空见惯的马车描写得是这样出神入化,这样即印证了福楼拜对莫泊桑的教诲,也印证了莫泊桑的勤奋好学和才气了得,加上接下来他大量的名著介绍,更是增加学生学习习作的信心:只要仔肯吃苦、勤练习、细观察、善发现、抓特点,也同样可以把自己平平常常,没有什么特点的作文写好!达成本课人文教学目标
在总结自己成功的做法同时,我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课堂上还有许多的不足: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还不够快速、机智……遗憾中总是让人充满新的期待我想这些不足,正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一个小细节体现的是语文教育的大思想,我愿意在今后从教的道路上,不断地思考,实践,总结,寻求教学技艺的日臻成熟与完美。
《莫泊桑拜师》教学反思 篇9
《莫泊桑拜师》叙述了法国作家莫泊桑青年时请福楼拜指导写作,经过老师的细心指导,莫泊桑仔细观察,用心揣摩,积累了许多素材,写出了不少有世界影响的名著。叙述条理清楚,层层推进,由指导如何观察到如何写作一目了然。
课堂上,我力求让学生主动参与,构建高效课堂,下面谈谈我印象最深的几点:
1.抓主线,突破重难点。
文章主要有两条线索,一是师生二人善教与勤学的特点,二是写好作品必须从哪些方面去努力。教学设计时我是以第一条线索为主,重点品读福楼拜的品质,引导学生总结一些写作方法,对于莫泊桑的品质只让学生浏览课文简单地谈体会。
2.深层挖掘突破重难点。
莫泊桑第二次请教是本课时教学的难点所在。如何进行细致的、有效的观察是现在的孩子所欠缺的,这里一连串的问话也体现了福楼拜本身的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青年一代的悉心指导。在帮助学生理解“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的呢?这一主题时,我设计了先让学生从人物品质及写作方法上谈体会,接着引导学生明白怎样观察生活,进一步理解福楼拜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但是还有以下几方面有待努力:
1、该让学生总结的老师不能代替。
2、课堂的调控能力还需再加强。
3、课堂上该落实的必须要落实。
《莫泊桑拜师》教学反思 篇10
其实,上完教研课,自我感觉并不满意。为了不使大家过分失望,我也作了较为充分的准备,读教材,查资料,布置预习;教案是星期五一字一句打下来,搬用现成的成分很少。星期天的晚上还化了不少的时间熟悉教案,甚至练习朗读课文。“每一堂课都是新的开始。”(钱理群《我的教师梦》)我的心中对这堂课充满了期待——但是,当下课的音乐骤然间在校园里响起,我发觉我还在原地,并没有走到理想中的境界。也许就像虹彩妹妹所说的期望值越高,失落感就越强烈吧。
失落感之一:急匆匆地赶路,少了一份淡定与从容。备课时,我确定了本课教学的三项目标,并把学程预设为三个板块,每个板块的教学时间与针对目标都作了具体的分割与定位(具体见第一课时教案)。教学中,我较多地关注了每个板块的内容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样就忽略了实际的教学状态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状况。我感觉我的思维与情感往往就游离于应有的教学情境之外。表面看来,我表现得悠闲、镇定,其实只有我才能体会到我内心的慌乱与匆忙。所以,同一个“拜”字,竟然会在第二次板书时出现差错,当学生指正时,我还反应迟钝,也缺少应有的机智与风度。这样的镜头在平时的课堂中是不会遇到的。教学“简陋”这个词语,我先是问学生这个词在课文中是形容什么的,没想到的是学生竟异口同声地回答“马车”。嗓音那般整齐、响亮,可能平时难得一见,毕竟是有人听课,学生也变得格外认真,课前预习也很充分。本来这也挺正常,可是我的第一感觉竟然是我的问题竟然如此没有水平,所以一下子就慌了神。本来预设是把“装饰简陋”与“富丽堂皇”两个词语联系起来,既便于理解,也利于积累,化时不多,但效果往往不错,可惜的是“慌不择路”,就把“富丽堂皇”给丢了。这样的细节还能找到很多,如追寻拜师的原因与结果后理应让学生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我看看第一个板块的时间好像已经过了一两分钟了,所以也就“灵机一动”,果断“删除”了。“细节决定成败”。课堂上有时不经意之间出现的细节问题可能会收到出乎意料的教学效果。反之亦然。教师身处课堂,只有保持从容不迫的姿态,心无旁骛,才能抓住和利用一切有效的教学细节,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其实,教学的“预设”与“生成”永远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我们的目光更多的应该关注“生成”,而不应拘泥与“预设”,实施“生成性的教学”就是要确立“从学情出发”的观念,这是一种“基于学生立场的教学追求”。
失落感之二:部分学生“唱戏”,多数学生“旁观”。这个问题困扰我很久了,一直都没有找到有效的路径。应该说我的教学态度还是很民主的,学生课堂上发言错误也从来抱着非常宽容的心态,也从未有学生因为回答问题错误而面临尴尬的场景;对发言积极的学生也没有吝啬表扬,对发言有进步的学生也不缺乏鼓励。平时也非常注意培养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的习惯,“成功从举手开始”这句话,每一个学生都耳熟能详(它至今还写在班级的小黑板上)。上课前,我已经再一次作了“宣传发动”,学生当时也信誓旦旦的。可以说“小手如林”是我对这堂课最大的期待。事实上,在我们班级里也确实有一些能言善辩的学生,也有口语表达能力极佳,能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地发言的学生。也正是这些学生,支撑着课堂教学的“门面”。但是,这些学生在班级里所占的比例并不是很高,大概有20~30%吧,更多的学生满足于“聆听”与“观赏”,所以总是默默无闻。显然,这样的状态是不理想的,离“活力课堂”的要求相距甚远。学生不愿举手发言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如有的性格内向,生性胆小,有的是对学习内容理解有困难,思维迟钝,有的是笨嘴拙舌,不善表达,有的是对学习内容缺乏兴趣,心不在焉等等不一而足。尤其令人费解的是,许多学生明明知道问题的答案,也完全有表达能力,但就是不乐意举手,这种现象越到高年级就越为普遍。在本堂课中,特别是后半堂课的某些环节,我明显感觉到学生举手发言的热情消退与课堂氛围的冷清。
静下心来思考,觉得在“沉默的火山”下可能隐藏着许多教学问题。一是学生的自信心的问题。学生不主动发言,与学生缺乏自信密切相关。自信心来自哪里?在课堂上该如何培养?诸如此类的问题值得探究。二是学生的思维兴趣问题。推行新课改以来,我养成了这样的一种提问模式:你有何发现?有何感悟?有何疑问?……应该说这样的提问为学生开辟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对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的是“千篇一律”的提问方式,时间一长,学生难免不感到无趣。讲究提问的艺术性,让教师的提问产生“投石机水”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学经验永远都不会过时。三是学生的思维时间问题。教育是慢的艺术,教学是等待的艺术。学生的思维灵敏程度存在客观的差异。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像是“上楼梯”,“拾级而上”,“马不停蹄”,殊不知,脚步快的人早上去了,而慢吞吞的人还在整理行囊呢。我们缺少的是耐心的等待,是草地上放牧的那份悠闲。常常是一个问题抛出去,就希望马上冒出一片“小树林”。学生的读书思考的时间常常就得不到保证了。长期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一部分思维敏捷的学生得到较多的发言机会,而哪些“落伍者”就只有“追赶”与“旁听”的资格了。蕴藏其中的问题肯定还有许许多多,比如最基本的师生关系(也包括生际关系)问题等。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又想起了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中的“一鸟入林,百鸟压声”的教学故事,于是匆忙从书橱里找出这本书,待会儿得好好地读一读。
失落感之三:教育激情的源头在哪里?理想的语文课堂境界应该是“情感与智慧共舞,语言与精神共生”。要达到这样的境界教师的教育激情不可或缺。“学生的大脑不是等待灌输的容器,而是等待点燃的火把。”只有智慧才能催生智慧,也只有情感才能点燃情感。回顾这堂课,我觉得还是少了一些会心的微笑,少了一些由衷的感动,少了一些心灵的激荡,少了一些智慧的火花,少了一些“语言的狂欢”……分角色朗读、想象人物的内心等环节感觉还没有“入情入境”,自主感悟的环节很少听到“花开的声音”。当课堂接近尾声的时候,我让学生质疑,“妄想”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学生都一脸惘然。这一切都表明课堂上情感因素的流失。教育的激情来自哪里?它首先源于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化用著名教育家夏丏尊的一句话:“没有爱的课堂,就是没有水的池塘。”其次,它源于教师对教学艺术的不懈追求。“用一生的时间来备课”,我们的心灵就永远是充实的,灵动的,我们的目光会变得清晰而深邃,我们的视野会变得明亮而开阔,我们的脚步会变得从容与踏实——我们的教育就会永远流淌着智慧与真情。
虽然有许多的失落,但是好在并非“一无所获”,也非“万般无奈”。最重要的我会记住:“每一堂课都是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