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反思 >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最新9篇】正文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最新9篇】》

时间: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本页是细心的小编醉清风给大伙儿收集整理的9篇小数乘法教学反思,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篇1

《小数乘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内容。具体教学任务有: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积的近似数;连乘、乘加、乘减以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用小数乘法解决问题等。这一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原本我以为这一单元学生已有了整数乘法为基础,只要重点掌握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学起来应该是比较轻松的,可现实出乎我的意料。

在每节新知教学后的练习中,学生的正确率都不容乐观。造成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1、计算上的失误: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算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计算过程中字迹不清或丢三落四现象。2、方法上的错误;不会对位;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混淆,乱点小数点。面对学生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错误,使我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审视我的学生,并对此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1、加强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心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高学生口算的正确率以及加强学生口算的速度,对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一定会有帮助。

2、重视学生的作业习惯培养。我把学生在明白算理后出现的错误,都简单的归于“马虎”,其实加强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才是最重要的。良好的习惯不但能改学生“马虎”的毛病,它还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带来帮助。它体现在我们平日数学教学的点点滴滴中,需要我们老师的正确引导和激励。

3、培养学生良好的上课习惯。课堂上要让学生“活”起来,主要是思维要灵活,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而并非乖乖的坐着,要成为课堂的主人,时时都要展示自己。

4、要培养学生“向上”的心态。每一次的评比后都要帮学生找准自己失利的地方,并及时改正过来,更要帮学生树立荣辱感,要下定决心,下次超过他人,只有这样才能有动力,有了动力就会行动起来。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不是做不到,只是没想到,无论什么事情只要有了目标,就会有行动,有了行动就会有成功的喜悦。

小学数学《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篇2

开学已经将近两个月,在这段时间内我按照教学进度已经完成了本册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的教学。这个单元的知识是在三年级整数乘法和四年级第一单元小数的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本以为学生会轻而易举的掌握知识,可是教学下来学生做题的情况却令我出乎意料。

一、根据平时作业和此次考试,总结起来学生出错的情况有两种:

1、方法上的错误。

不会对位;计算过程出错。小数乘法的对位与小数加减法的对位相混淆;而不是末位对齐。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花样百出的现象较多,如在竖式计算过程中小数部分的零也去乘一遍;每次乘得的积还得去点上小数点,两次积相加又要去对齐小数点等。

2、计算上的失误。

做题马虎、不仔细。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打错位置;或直接写出得数(如2.15×2.1的竖式下直接写出4.515,无计算的过程),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

二、面对这种严峻的情况,使我不得不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并对此深刻的进行了反思:

1、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不强。

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依据因数变化与积的变化规律,而我在复习这部分知识时,只停留在填表格、分析变化的原因上,仍按照地地道道的传统模式,出示问题——找答案——分析原因,以达到掌握某知识点的目的,抑制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举例子说明积的变化规律,这样获得的积的小数点与因数的小数点的关系才是主动的。

2、教师主导性太强。

在学生做题中出现错误时,我总是急于给同学分析做错的情况,而没有让同学自己找找原因,如果让他们先想想小数乘法的法则,然后再跟错题比较一下,这时候有的同学可能自己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题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或者还可以把学生所有的错题的形式集合在一起,让学生自己“会诊”,找出错因。

3、新授前相关复习不够到位。

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点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学生的基础掌握不好的情况下,就应该先为学生作好铺垫,提前让学生作好整数乘法和小数初步认识的复习,而不应该急于按教学计划开课。如果在开始教学新知识时就把好计算关,给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的话,就不致于出现正确率较低的现象。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多加强口算题的训练,以提高计算正确率。

5、没有抓住小数乘法和小数加法计算的根本。

小数加法和小数的乘法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小数点的位置情况,在开课之前我没能作出预料,可是在学生的做题中,我却发现了好多同学在学完小数乘法的末位对齐后,加减法就忘记了小数点对齐。我想如果我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预设,在课上作好强调,学生的出错率也会降低。经过此单元的教学,我找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为我在下一部分的教学提了一个醒,使我越来越认识到:没有精心的备课,就没有高效的课堂。没有了反思,就没有自己的教育信念,永远成不了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的教师。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汇总 篇3

本节课我力争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被动听讲式逐渐转变为主动探索式学习,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设计几个方面来说明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首先我想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小数乘整数》是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章《小数乘法》中第二节的内容,学生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基本运算法则,并且对小数也有了基本认识,这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认知基础,而本节课的学习也为后边进一步学习小数乘小数做了铺垫,所以本节课在教材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是媒介,学生是主体,接下来是关于学情的分析。这一阶段的学生知识迁移、推理能力已经得到了一定的锻炼,但是对于小数的乘法运算是第一次接触,所以在授课过程中,我会更加注意引导学生将整数乘法的运算法则迁移到本节知识上来。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规范的进行笔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老师的引导,学生最终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提升观察比较、归纳概括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动力。

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学重点是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则是理解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以及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讲授法、小组合作谈论法等教学方法,并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通过动手、动脑、动口来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

为了将教学方法真正具象化到教学过程中,就要谈谈我对教学设计的理解了,本节课我将从导入-新课讲授-巩固拓展-课堂小结以及布置作业五个环节进行阐述: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首先我会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个情景,画面上是超市的货架,首先我会问学生:我们都喜欢逛超市,那现在老师要买3支红笔,一支笔1.8元,一共要花多少钱呢?根据已有的知识储备,学生可以想到3支笔也就是1.8元×3,很明显1.8是小数,3是整数,也就引出了本节课的主题,小数乘整数。这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导入更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够反映出数学来源于生活。

接下来,进入正式的新课讲授环节。我会继续向学生抛出问题:那么1.8元×3该如何计算呢?然后安排同桌两人进行交流,并且在交流开始之前,提醒学生:我们之前学习过整数乘法和加减法,还学过元角分的换算,这些是否能运用到这道题里呢?经过同桌交流,同学们基本可以得到两种方案:第一种是先按每支2元算,2元×3=6元,多算的2角×3=6角,6元-6角=5元4角=5.4元;第二种是利用单位换算,把1.8元看作18角,18角×3=54角=5.4元。对于这两种方法我都会给与表扬和肯定,这一过程学生能够发散思维找出解决数学问题的多种方法,体会一题多解。

然后我会继续向学生抛出问题:除了这两种方法还有没有其它方法?比如利用以前学过的列竖式计算,并且强调列竖式要注意末位对齐(板书竖式)竖式列好了,结合着单位换算,安排学生前后桌进行小组讨论。经过小组讨论,利用刚才的第二种方法,将1.8元看作18角,那么就是18乘3,顺利转换成了整数乘法运算,18乘3等于54,同时利用计算器算出1.8×3=5.4。

接下来我会继续追问学生:1.8和18,5.4和54又有什么关系呢?继续用竖式进行引导,学生经过讨论也不难发现,因数1.8乘10就是18,而相应的积54除以10得到5.4。这一过程学生可以初步感知转化的数学思维,提升知识迁移能力。

以上教学活动采用学生主动探索、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学生充分经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学生在全程参与中不仅掌握了新知,培养了推理能力,又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趁热打铁,在巩固练习环节,我会再向学生抛出一个问题,现在老师要买挂面,一包挂面0.94元,买25包挂面要多少钱呢?学生经过独立思考,继续利用列竖式进行计算,可以得到答案:0.94乘100得到94,一步步计算得到2350,2350相应的除以100得到23.50,去掉小数末尾的0。再利用计算器进行检验。这一过程学生可以加深记忆,掌握算理。

课堂进入尾声,在课堂小结环节我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知识性总结,让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感受和收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情感体验。第二部分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情感性总结,我会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表扬和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

接下来布置作业,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会让学生在课下和家长交流今天的收获和感受,从而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促进亲子沟通。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篇4

小数乘法是这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我原以为这一单元学生已有了整数乘法为基础,只要重点掌握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学起来应该是比较轻松的,可事实的情况出乎我的意料。

在每次的练习中,学生计算的正确率都不容乐观,几乎只有三分之一个同学全对。造成错误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1、计算时粗心:按整数乘法算好后,忘记给积点上小数点;写完竖式,有没有写横式的得数;计算过程中字迹不清而导致自己看错数字,还有个别学生抄错数;极个别差生加上小数点后就不会算了。

2、方法上的错误。部分学生把乘法竖式和加、减法的`竖式相混淆。在写乘法竖式时,有的学生按照加、减法起对准两个因数的小数点,也有的把两个因数最前面的数字对齐,结果算出得数的小数点和上面的小数点对齐了。

3、在简便运算中,学生看不出简算方法,不知道怎样简算;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还不太明白,掌握的不牢固,总有人把加号改写成乘号,还有的只去乘括号里的一个数。

4、部分学生(徐文丽、刘国志,等)的乘法口诀还不过关。 面对学生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使我不得不重审自己的课堂和学生,今后还得从以下方面着手:

1、加强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多做一些口算题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2、重视学生的作业习惯培养。要求学生做作业要按时,字迹工整;当他们出现错误时,我们要正确引导和激励。

3、多加强练习,使所学()知识和理论得以充分运用。

4、对后进生多加以耐心辅导。

通过一单元的教学,自己也存在不少缺点,自己的教学经验及方法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会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力争好成绩。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篇5

小数乘法学习过程中,学生感到困难的不是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的掌握,而是对算理的理解和表述。因此,教学时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对计算的过程做出合理性的解释。针对小数乘法的教学,谈几点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感受和做法:

1、对四年级学生来说学习小数乘法应从生活经验开始,激发童心、童趣,而且能促成学生利用“元、角”之间“米、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顺利沟通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联系。学生接受起来感到亲切。

2、淡化小数乘法意义的教学,突出计算的教学。在谈话中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一本数学本的价格是1.50元,每位同学开学的时候都发到了4本数学本,请你算算每个人一共要多少钱?提出要求:怎样列式?为什么可以这样列?(1.50+1.50+1.50+1.50,1.50×4或4×1.50)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3、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教学时紧抓住将未知转化为已知,“你能将1.50×4转化为已知学过的乘法算式吗?学生经历将未知转化为学习过程,同时获得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去探索新知的本领。

4、引导学生对几种不同的解题思路进行分析。学生解答后,应将主要的几种解法有序地、整齐地显示在黑板上,或用实物投影显示出来。然后引导学生对不同的解法做出评价,并从中选出一种较为简单的方法进行重点分析、说理。先让用该法解答的学生说:然后教师帮助学生用简洁的话总结、概括。

生活情境的引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思想,为学生自主的探究知识提供条件。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地进行估算、笔算,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计算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懂得估算也是检验笔算的一种方法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知识潜能及合作能力,并自主获取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即加强了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理解,又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变式练习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拓展思维和探索的空间,学生在自主迁移和强化巩固的过程中完成了知识的建构。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篇6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第七单元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小数乘小数,以笔算为重点。引导学生逐步完善对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理解。教材一共安排两道例题教学小数乘小数的计算。例1及其随后的“试一试”着重引导学生利用积的变化规律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例2则帮助在掌握基本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并掌握当乘得的数的位数少于因数里的小数位数时,积的小数点的处理方法。学习本节课有助于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进行小数乘小数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乘小数的计算在日常的生活中以及进一步学习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小数乘小数既是小数乘、除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学习了本节课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和相关运算规律的理解,提高应用四则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相应的式题。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教学活动,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他们初步的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进行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究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理解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后,得到的积回归小数乘法积的推理过程。

数学课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篇7

在二次函数教学中,根据它在初中数学函数在教学中的地位,细心地准备《二次函数》的教学,教学重点为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及应用,教学难点为a、b、c与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关系。根据反思备课过程和讲课效果,感受颇深,有收获,也有不足。

本章的教学是我对选题有了进一步认识,要体现教学目标,要有实际意义。要体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利于学生分析。如为了帮助学生建立二次函数的概念,从学生非常熟悉的正方形的面积的研究出发,通过建立函数解析式,归纳解析式特点,给出二次函数的定义。建立了二次函数概念后,再通过三个例题的分析和解决,促进学生理解和建构二次函数的概念,在建构概念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从问题出发到列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过程。体验用函数思想去描述、研究变量之间变化规律的意义。

接下来教学主要从“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增减性”循序渐进,由特殊到一般的学习二次函数的性质,并帮助学生总结性的去记忆。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利用配方法将二次函数一般式化顶点式、判断抛物线对称轴、借图象分析函数增减性等的训练。这部分内容就是中等偏下的学生容易混淆,还需掌握方法,加强记忆,强调必须利用图形去分析。通过教学,让学生对建模思想、图形结合思想及分类讨论思想都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学会了分析问题的初步方法。

本章中二次函数上下左右的平移是我觉得上的比较成功的一部分,主要是借助多媒体,动态的展示了二次函数的平移过程,让学生自己总结规律,很形象,便于记忆。

二次函数 中含有三个字母系数,因此确定其解析式要三个独立的条件,用待定系数法来解。学习确定二次函数的一般式,即 的形式,这方面,学生的学习情况还是比较理想的,但方法没有问题,计算能力还有待加强。

在学习了二次函数的知识后,我们尝试运用于解决三个实际问题。问题1是根据实际问题建立函数解析式并学习如何确定函数的定义域;问题二是根据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分析二次函数的性质,并通过画函数图像检验作出的分析和判断是否;问题三是综合应用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知识确定函数的解析式和定义域,并尝试解决销售问题中最大利润的问题;通过这三个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让学生初步体会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再次感悟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虽然有部分学生尚不能熟练解决相关应用问题,但在下面的学习中会得到补充和提高。

但在教学中,我自认为热情不够,没有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语言,感染力不足。今后备课时要重视创设丰富而风趣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不但要善于设疑置难,而且要理论联系实际,只有这样,才会吸引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爱。

数学课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篇8

我在教学“6、7的认识”时,创设了很多情境,引导同学们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起6、7的数概念。同时,在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首先,我创设学习情境:拿出一面小鼓,请同学们听鼓声感知数数,用鼓掌来表示正确的个数。老师先敲5下,学生拍掌次数与它同样多;再敲5下,让学生拍掌次数比它多1下、2下。问:最后两次 拍了几下?这样,全体学生都真正参与到活动中去,感受到了6、7这两个数概念。

接下来,让同桌合作,分别拿出6、7根小棒,在课桌上任意摆图形,摆完后,用数字卡片标出用了几根小棒。学生们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跟同桌一起摆出了各种漂亮的图案,有:花,向日葵,六边形,七边形,路等等。这项活动不仅让学生从图抽象到了数,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思维,体会到了用数学的乐趣。

在区分基数和序数时,我首先请一组同学在讲台上站一排,从左右两边分别报数,请左起7位同学向前一步,第七位同学出列;再请从右起6名同学右手,第6名同学蹲下。再请每组的同学分别排一行,每位同学轮流象老师这样指挥。这样,在活动中,区分了几和第几的意义,突破了学习的难点。同时,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发散性。

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在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中,感受到了认识数的乐趣。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篇9

本节课主要学习小数的简便计算,简便计算的依据是根据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得来的。本节课的内容对于优生来说,还是很容易掌握的`,但对于学困生来说,有比较大的难度。

本节课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优秀的小组长担任小老师点对点的辅导学困生,这样既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又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也使优秀学生和学困生都有进步。这是非常好的。

在学习过程中,乘法的分配律则明显是学生的难点,部分学生无法举一反三。如4.8×9.9,2.7×99+2.7这些稍有变化的简算题错误率较高。在以后的复习课中,要重点复习乘法分配律的灵活应用。

在小结时,学生的表达能力比较有限,主要是因为平时训练不够,学生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数学问题,但却不能用语言概括这些数学活动,这需要以后的课堂中长期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