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反思 > 《小伙伴》教学反思精选13篇正文

《《小伙伴》教学反思精选13篇》

时间: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本文是细致的小编给大伙儿整理的13篇小伙伴教学反思的相关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伙伴》教学反思 篇1

《我和小伙伴》这一课的主题旨在通过体验、探究等活动增进同伴之间的了解,体验友谊带来的快乐,帮助他们明白同伴之间应如何相处,并初步掌握处理矛盾的方法和简单技巧,乐于与同伴交往。本主题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构建课程教材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发掘现实生活中对低年级学生品德及人格形成具有独特价值的内容,指导小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与他人的亲密、依存关系,引领儿童从现实的生存状态过渡到更高质量的生活境界,为他们创造性地开辟未来生活奠定扎实的基础。

学生在和小伙伴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这样那样的矛盾冲突。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捕捉适当的契机进行引导。这一课我创设了四个教学活动:活动一:说说我的小伙伴;活动二:该怎么办:活动三:故事续编;活动四:我们怎么玩。

活动一:说说我的小伙伴。这一活动首先是让学生拿出小伙伴的照片,自由介绍自己伙伴的姓名、年龄、爱好等。说说与小伙伴在一起有去的事情。再是结合自己的体会思考与讨论:和小伙伴们常常做哪些有趣或有益的事情;如果没有小伙伴会是什么感觉;心情会这样。让学生体会没有伙伴的孤单、和伙伴在一起的快乐。

活动二:该怎么办。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研讨遇到类似问题时该如何做;帮助学生懂得与小伙伴相处时,要学会谦让、分享;要善于换位思考。

活动三:故事续编。故事续编活动是让学生把分玩具和分蛋糕的故事编个结尾,并表演出来。引导学生体会,在与伙伴交往中要注意谦让,学会分享。表演中让学生思考,如果自己分到了小蛋糕,该怎么办?如果自己分到大蛋糕,看到对方低落的情绪,又该怎么办?这样学生在表演的故事中,学会相处,学会做人。

活动四:我们怎么玩。这个活动分两步进行:一、讨论活动:结合课文插图分析讨论,在当时那种众说纷纭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办?该听谁的?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类似的情况,是怎么解决的?这时我适时引导学生认识:在许多人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下,要学会采取“协商”的办法解决问题。二、以小组为单位,每一小组一起协商选择一种游戏,然后介绍商量的过程。开始有些什么意见?后来是谁的主意?为什么要按他的意见做?由此引出讨论。通过这一讨论,帮助学生懂得相互协商、彼此宽容的重要。

整堂课我都比较尊重学生自己独到、合理的见解,鼓励学生在活动与辩论中,自己体会和总结与伙伴的交往,使孩子们能够从各个活动中感受与伙伴交往的快乐,知道与伙伴交往的原则与方法。

《小伙伴》教学反思 篇2

《三个小伙伴》又是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各自发挥长处,密切合作的故事,引导学生懂得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要密切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认识故事主角,调动学生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的好奇心强,形象思维能力较发达,但是课堂注意力不宜集中,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我从三个小伙伴入手,让学生认识三个小伙伴。上课一开始我就出示了三个小伙班的头像,让学生邀请它们来班级做客,并且说一说着三个小伙伴有什么特点,主要是为下文三个小伙伴发挥优势做了铺垫,学生的积极性也随之被调动。

(二)由扶到放,自主学习

课文的句式比较相似,便于记忆。在学习的时候重点学习第二段的内容,以后的小袋鼠与小象的让学生去自己学习。在学习三个小伙伴是如何解决栽树带来的困难的时候,我引导孩子想象,小野猪用嘴拱土的样子,小袋鼠用皮口袋运肥料的样子以及小象用长鼻子浇水的样子,学生的兴趣很足。学生对于表演读一向很感兴趣,课堂上,我充分利用这一点,带领孩子们边说边动作示范,学生在我的引领下,也会做起动作来,并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所做的动作,我对孩子们给予及时的`表扬、肯定,那些被我及时表扬的同学当然兴趣更足,在后面的两个环节他们的表演也很精彩,而且模仿的很像,这样,在边读边演的学习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这样的教学,比起单纯的指导朗读有效多了,它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指导了朗读,更重要的是通过表演,更深刻地理解了“伙伴”合作的意思,可谓一举多得。

(三)板书明理,拓展仿写

在板书的提示下,孩子们能清晰地整体把握故事内容,在此基础上,让孩子们思考一个问题:读了这篇课文,你学到点什么?有了前面《识字7》的铺垫,很多孩子都能明白“团结就是力量”这个道理。再结合生活实际中团结的例子,让孩子们更加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纷纷表示,也要学习三个小伙伴,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在孩子们能明白道理的基础上,我开始进行拓展,出示图片。三个小伙伴齐心协力栽好的小树苗长大了,还结满了果实,他们又怎么把这些果实搬回家呢?学着课文的样子,给他们想想办法,再写下来。这样你们也能当小作家了。

课文《小伙伴》教学反思 篇3

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组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叙事的课文,而且是发生在几个孩子之间的事。事情的经过很简单,但是蕴含的东西却很多。

这篇课文看起来简单,可是越仔细琢磨却越觉得不好把握。首先,很容易把课文的重点放到教育孩子如何帮助有困难的小伙伴上,上成思想品德课。其次,课文中的几个人物的定位把握不准。我分析,维加和安娜虽然只是口头上的询问、担心,但是也是对玛莎的关心。如果简单地褒贬,对于他们来说不公平。同时,在生活中,这样的关心也是存在的,必要的。并且从题目上看,“小伙伴”是指的这四个人物,指的是一个群体,不能突出一部分,淡化一部分。基于以上的考虑,我们觉得在教学课文时首先要确定这是一堂语文课,而不是思想品德课,要上出语文味。上出语文味就要品味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中还是要关注语言文字,通过读、思、品、议去感悟语言文字,去提高语文素养。

同时在教学中应该传达给孩子“这几个小伙伴从不同的方面关心帮助自己的伙伴”这样一个信息。然后让孩子们通过阅读、比较、感悟懂得其中的道理:要用实际行动给予别人最需要的帮助。于是我以“三个小伙伴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这个问题统领全文,引导孩子在读中感受三个小伙伴对玛莎的关心。并且通过比较知道维加和安娜是通过“问、说”的形式表示对玛莎的关心,而安东是通过行动来表示对玛莎的关心。虽然不一样,但是都是关心,都值得肯定。在这个基础上,再让孩子通过各种形式体会到安东的帮助对于玛莎来说是最需要的。这样让孩子自然地懂得了课文中的道理。这样也给文中的几个小伙伴准确的定位。

要想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就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的素养。在这一课的设计中我没有孤立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而是把它和朗读结合到了一起。

备课时,我发现在这篇课文中几个标点符号非常值得研究。标点符号是语言文字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一个句子来说,标点符号是非常重要的。在这篇课文中几个人物的对话中出现了“?、!、。”,不同的标点符号表达了人物不同的心情,要想读出人物的语气,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就必须要关注这几个标点符号,同时这也是读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在朗读指导的过程中又进行了标点符号的训练,同时教给了学生读书的方法。

在课文的最后一段中,我抓住安东的几个动作的词语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体会安东对玛莎的帮助和关心,从而让学生感悟到安东的关心和帮助是通过实际行动表现出来的。渗透了动作描写的重要性。

在分角色朗读这一环节上处理不够好,效果不是很好。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小伙伴》教师反思 篇4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通过让学生质疑,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学生

主 动参与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思维能力。因为,学生的疑点往往是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一个问题是由老师提出来还是由孩子提出来, 其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它不仅让孩子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而且激发起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激活了课堂教学氛围。如在学生读通了课文之后,让学生想想:你 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这个问题一提出,引起了学生更积极地去思考。学生们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尽管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很简单,或者不是问题,但 也足以说明他们已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已在思考,已经有了问题意识。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善于创设与教材内容有内在联系的现实生活情景,使学生见景生情,在生活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学习中主动发展。

《小伙伴》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IE浏览器”的图标,学会打开和关闭浏览器。

2、操作目标:掌握通过输入地址登陆网站的方法,能浏览网页。

3、情感目标:通过观察、比较优秀的绘画作品,激发学生绘画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通过输入地址登陆网站,浏览其中的网页。

三、教学难点:网站地址的输入。

(课前准备:收集学生的电脑绘画作品,将其制作成一个简单的网站,发布在网络上,网站地址要简洁!)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情景导入:

1、出示三幅有特点,比较典型的电脑绘画作品。

2、那么怎样才能看到更多更好的作品呢?

说一说:它们各自的特点

简单认识一下电脑绘画的特点,也从而引出,怎样才能看到更多图画

二、参观工具:

今天我们来学习参观的工具:“IE浏览器”

1、 动画:一个小卡通拖出“E”图标

2、 简单介绍地址栏和内容显示区域

1、 学生打开(打开的步骤)

2、 尝试:关闭浏览器

用卡通动画的'形式,学生会记忆深刻些,同时IE的打开和关闭,要求学生能比较熟练。

三、参观的地址:

出示:本课要用的地址

要写在哪里呢?

1、动画演示输入地址的过程(突出:“.”和回车键)

(有必要的话,也要介绍“橡皮擦”——退格键)

2、出现小手的形状:表示下面有一个链接,“来点我吧,我会带你到另外一个地方去。

1、学生输入地址,登陆网站。

(速度快的同学,先可以进行参观)

2、试一试:将鼠标移动到一幅画上,看看鼠标指针形状的变化。猜猜这表示什么意思?

输入网站地址,这个过程较难,学生还不能认识键盘上的字母,需要适当的提示!

退格键的使用也应该要适当的介绍,如果不小心输错了,就需要“删除”这一步骤!

四、参观画廊:

分为两步,第一步,定点参观,解决技术问题;第二步,广泛比较,找出最喜欢的作品。

1、指定1~2幅画,要求遇到问题与同桌商量解决。

2、交流参观结果:

①解决“最大化”和“滚动条”的技术问题。

②说说图画本身的特色。

1、参观指定两幅画,

遇到问题,先商量解决。

2、说说图画本身的特点。

先让同学定点参观作品,在参观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了,应学会先试试能不能自己解决。

再教师总结,然后是学生自己参观!

参观好了一定要交流,反馈。

3、学生自己参观。

4、反馈。

3、自己参观,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写在书本上。

4、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幅画!

为什么喜欢这幅,喜欢它的什么地方,以后我们自己绘画的时候就可以运用了!

五、练习

参观:童画中心中的绘画作品!

参观其中的绘画作品,挑一挑自己喜欢的!

练习也非常重要,进一步熟练通过输入网址打开网站,浏览网页的过程!

当然也拓宽了学生对电脑绘画的认识,以后在进行创作时,能博采众长,内容形式丰富多样!

六、小结

今天学习了:怎样找小朋友的画? IE浏览器 输入网站地址,打开网站 参观图画 最大化、关闭按钮;滚动条。

总结今天学习的知识,非常重要,不能缺少!

小伙伴的教学反思 篇6

1、指导学生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指导学生能从课文插图中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1、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认识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司马光在危急时刻能冷静分析、动脑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课前我们搜集了关于“司马光”的资料,谁能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来说一说。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说一说。)

2、(出示司马光人物头像)师介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板书课题:司马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情?

2、指名(1-2人)说说文章内容

过渡语:刚才同学们课文读的很卖力、很认真,昨晚布置了预习,下面老师要检查一下你对字词的掌握情况,有没有信心?

3、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带拼音词语,指名认读。

(2)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开火车”认读。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引读第一自然段。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3)“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

(出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回答。)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他是谁?

(2)出示句子,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跟几个小朋友玩。

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3)读这一段第二句话,把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读清楚。(学生自由读。)

(此环节设计旨在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5)花园里有什么?(自由读)

(6)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看图,缸里的水多不多?你从哪看出来的?你能把缸大水多读出来吗?(学生练读、评读。)

3、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2)小朋友是怎样掉进大水缸的?什么叫“一不小心”?(就是不留神、不注意)

(3)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着急吗?用着急的语气读读。

(学生练读、评读。)

4、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读读本段,一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看到这种场景别的小朋友有什么变化?

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2)引读,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教师板书:慌、叫、喊、跑、找。

(3)从这几个词看出小朋友比较慌张、忙乱(你能带着这种慌张、忙乱读读这一段吗?)

(4)你能用“有的……有的……”来说话吗?

《小伙伴》教师反思 篇7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一文,讲述的是20__年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我国政府派出专业救援队前去支援灾区救助,我国国际救援队出色完成任务。

由于我们国家5月12日刚刚发生了里氏 8.0级大地震,最近一段时间,新闻、广播都在讲受灾情况,孩子们听到的也比较多了,以前在电视上看到的事情,现在虽没亲身经历,却实实在在的发生在我们身边。所以设计本课时,我从汶川大地震国际上对我们的支援导入,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初步感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人间处处有真情”的情感体验。

为了唤起学生的这种情感体验,我准备了几张图片,课上当我出示这几张图片时,我不由自主的被图片上的内容震惊了。虽然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20多天了,虽然最近看多了血和泪的场面,虽然每天都在默默为灾区人民祈祷。但今天当我再次看到地震的场面,我的心灵仍然受到了极大地震撼。看着图片,不由得想起七、八个孩子被埋在废墟中的情景,讲课的声音不禁哽咽了,眼眶里蓄满了悲痛的泪水,抬眼望望吃惊的学生以及听课老师,我才警觉自己的失态。

接下来自己说了些什么都不记得了。所以,一堂课下来,并没完成我预设的教学环节。我的情绪也影响到了孩子们,整节课气氛非常沉重。我不知道设计上汶川大地震是对还是错,我只是希望唤醒52个孩子心底的情感,明白爱的力量,懂得去爱别人。天灾并不可怕,只要人间有真情,什么灾难都会过去的。风雨之后,又将是一片灿烂的晴空。希望灾区人民早日走出阴霭,建设好自己的家园。也祝愿我们的祖国在经历这些之后,更加坚强!

《小伙伴》教师反思 篇8

本课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充满了童趣。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识字和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在学习生字时,我让学生说一说:“哪些生字以前你就认识了,怎样认识的?”引导学生充分交流借鉴,提高识字的效率。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常用的方式记忆汉字。重点指导学生认识三个新部首:又纟门,掌握部首的写法及变化。

在学习课文时,我放在指导学生朗读小树对小鸟说的话,让学生复述小树对小鸟说了些什么?引导学生想象小鸟听了小树话后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充分交流,强化学生的口语表达,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表演是加深理解课文的一种好方法,爱表演是孩子的天性。教学中,我和学生、学生和学生时时变换角色,把它们说的话表演出来,学生兴趣盎然。

小伙伴教学反思 篇9

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教学,初看新教材,似乎比旧教材容易学了。但细细分析,却发觉对学生的知识性要求低了,对老师自身的素质要求却更高了。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因此,我在本课中借助情景的创设,以学生感兴趣的照片和绘画作品为切入点,以轻松、欢快的合作为手段吸引学生并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大胆、自由的把所见、所想、所感表现出来,体验造型表现和成功的乐趣。

在教学中运用了合作法、欣赏法、演示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本节课在寓教于乐中获得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对美的概念在叙述的过程中有点局限,只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没有给学生发展的空间,没有拓展学生的知识体系,应该教会学生在生活中“怎样欣赏美、发现美”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增加学生欣赏、赏析的机会,提高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高层次的欣赏能力。

在教学中所选择的实例应符合学生的实际的事例,符合学生的趣味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积极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中应注意用词的严谨。

《小伙伴》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激发口语交际的兴趣,使学生有主动表达的勇气和自信心,乐于与同伴交流。

2、能围绕话题,用较流利的普通话大胆、有礼貌地向大家介绍自己最喜欢的小伙伴的样子、性格、爱好、长处等,以表达对小伙伴的喜爱、敬佩之情。

3、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欣赏,学会合作。

活动的重、难点

让孩子们以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叙说小伙伴的样子、爱好、性格、长处等,从而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们进行学会尊重、学会欣赏、学会赞美的美好心态的教育。

课时安排

1课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口语交际兴趣

小朋友,你们有许多小伙伴,他们都有许多优点,非常能干,想夸夸他们吗?引出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夸夸我的小伙伴》。

二、观察图画,简单口述

看图画,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逐一观察图画,引导孩子们进行句式练习。如:会。爱。是个的孩子。

三、采访活动,进行对话练习

1、师生相互采访,做示范。你们在与小伙伴的交往中,对小伙伴有哪些了解呢?现在,老师当记者,来采访一下。如:

师:小朋友,你好!

生:老师,您好!

师:请问你最喜欢的小伙伴是谁?

生:我最喜欢的小伙伴是。

师:请问你的这位小伙伴是什么样子的?

生:。

师:请问他有些什么优点?

生:。

师:谢谢!

2、学生在全班内自由采访,人人参与口语交际。

四、分组交流,人人述说

1、现在,咱们在小组内相互交流交流,夸夸自己的小伙伴。要注意说清楚你夸的是谁,他是什么样子的,你为什么要夸他。

2、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交流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五、开展擂台赛,评选“小小演说家”

1、各小组派出代表,上讲台当众演说,夸夸自己的小伙伴。

2、师生共同评议,选出“小小演说家”,发给奖牌。

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 篇11

【学习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司马光的沉着、机智。

4、想出新办法,发展创新思维。

【课前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或多媒体,生字卡片,小黑板。

学生:读课文,标注生字、自然段;收集关于司马光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揭题激趣

1、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

2、认读生字“司”。齐读课题。

3、简介司马光。

二、整体感知,认识生字

1、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看插图或多媒体课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自由、轻声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3、小黑板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抽读检查。

4、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司马光在花园里遇到了什么事?

2、指导朗读2、3自然段。

⑴引导看图(或用多媒体演示当时的情形)。

⑵自由朗读,体会课文中小朋友的心情。

⑶指名读第3自然段,感受情况的紧急。

3、小伙伴们是怎么做的?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4、大家试着做做司马光的动作,体会“举”“砸”。

四、指导朗读

比较“别的小朋友”和“司马光”的不同表现,边读边体会。

老师引读:有个小朋友……掉进了大水缸。别的小伙伴──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呢?……最后……

五、课后思考,拓展思维

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

第二课时

一、讨论交流

司马光沉着机智,救出了小伙伴。你能想出别的办法救出那个小朋友吗?比一比,看谁的办法最好。

1、学生自己想办法。

2、分组交流,推选出好的办法到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适时评议办法的优点和不足。也可以与司马光的办法比一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在当时的情况下,什么办法是最好的)

4、再次朗读课文,并说说司马光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二、识记生字,积累词汇

1、复习生字读音。(出示卡片,认读生字)

2、鼓励学生用生字组成词语,(积累词汇,巩固识字)教师给予肯定或指正。

3、采取小组竞赛、词语接龙等形式,完成“读读说说”的练习。

三、朗读背诵,积累巩固

1、自由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2、根据故事发展的顺序,教师引导背诵。

四、指导生字书写

1、认读“别”“到”等6个字。

2、引导观察这六个字,都是左右结构,要注意口字旁、立刀旁、双耳的书写位置。

3、学生描红,书写生字。

4、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议。

小伙伴教学反思 篇12

《小伙伴》这篇课文以春游为题材,写了春游时玛莎丢失背包以后,几个小伙伴对待这件事的不同态度。旨在告诉学生,要用实际行动给予别人最需要的帮助。

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环节是小组讨论:你最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许多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但是他们并非把票都投给了安东。有的投给了第一个发现玛莎丢了背包的维加,说:他最关心玛莎,因为他最早发现了玛莎的情况。要不是他,别人都还不知道呢!有的最喜欢安娜,说:她对玛莎的告诫,像给她上了一课,这样玛莎就能改掉粗心的毛病了。这些回答,让我有些“意外”。但是我并没有给他们否定的评价。相反,他们对事物持有自己的见解,且有理有据、表达完整,这对于七八岁的孩子来说是值得鼓励和赞赏的。当然,我在引导总结时,告诉他们,丢了背包的玛莎,十分沮丧悲伤,饥饿难忍,当时她最需要的莫过于一点食物了。安东的大半块儿面包,以及关心的话语,一定让玛莎感觉到无比的温暖。这才是在伙伴遇到困难时,最应该做的。

在后续的思考题中:当你的小伙伴在美术课时,忘拿彩笔了,你会怎么做?可能是受到这一环节的影响与启发,好多孩子在回答时,说:“会把彩笔借给他,然后再给他上一课,告诉他以后不要这么粗心。”也就是在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既做安东,也做安娜。给他最需要的帮助的同时,再对他劝诫教育,帮他养成好的习惯。孩子们本真的回答,比预想的答案发散、延伸了一些,我认为是值得肯定的。

这个教学中的小插曲,使我感受到:学生在课堂上的独特见解,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能够拓展教师的教学思路。在教学中,我也总是期待他们独立思考,敢于表达,智慧之光不断闪烁。

《小伙伴》教师反思 篇13

这是一篇充满浓郁现代气息的童话故事,文中以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渗透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教育学生懂得相互尊重才是大家和谐相处的重要条件。在教学时,我以重点词句为“抓手”,以朗读训练为“桥梁”,借助课件,引导学生想象童话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在形象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练读、演读、悟读,进而体会童话人物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低年级孩子从小就喜欢小动物,导入一环节我就让孩子自己当小动物,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感受整篇课文。比如在学习猫头鹰时,抓住“神气”一词,来体会人物的心情,让学生深入到文本中,真正融入到文本的学习中,在处理小动物的反应时,我紧扣“议论纷纷”和“叫苦连天”两个词,但并不是死板的进行词语解释,而是让学生扮演小动物,说出他们的心理话,叫出他们心里的苦,这样学生的体验就非常真实,感受就非常丰富,在说的基础上,我进行归纳并相机出示词语,由此以来,孩子的兴趣也高了,知识也得以巩固了。在此基础上,再来读第二段的后两句,学生就读得投入,读得真切。在后几段的学习中,我都尽量把孩子带入到文本中,让他们当小动物亲自去体验,这样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就更强了,也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本文人物思想性比较强,因而在教学中,我牢抓“朗读”不放。对重点词语段落上,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朗读:个别读,齐读,自由读,引读,表演读,读中让学生学会欣赏,学会分析评价,充分顾及学生朗读的主动性,多样性,独特性。比如在教学第2节时,猫头鹰的做法让小动物们苦不堪言,为了突出小动物们对“白天休息,夜里做事”不满的态度时,我运用了引读的方式,通过教师的三次情境设置,引导学生三读“白天休息,夜里做事”,每一次读都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了熬夜的辛苦,因此内心的不满一次比一次强烈。虽然只是简单的读,但读出了人物的个性,读出了角色的心理,也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总的来说,这堂课孩子乐于学,而且兴致非常浓厚,每个孩子都融入到了故事情节中,他们自己就是故事中的一员了,我想在以后的每节课中都要关注细节,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