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历史课程教学计划 历史课程教学目标精彩4篇》
全面贯彻“三个面向”战略指导思想,渗透和灌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自学能力。那么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有哪些教案会比较好呢?这次为您整理了最新历史课程教学计划历史课程教学目标精彩4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标准 篇1
牛顿曾说过:如果我已经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今天的培训就让我有这样的感觉。魏老师和全县的同仁就好比是一个又一个的“巨人”,而我有幸聆听这些“巨人”们精彩的发言。收获很多,自己的知识和心灵都受到了莫大的洗礼。
你讲一点经验,我谈一些收获。经过共同交流、讨论,甚至争论、质疑之后,越来越多的知识聚拢来,每个人都上升了一个层次。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这正体现了团队的力量是如此的巨大。也让我更充分的体会到了县教育局领导组织这次培训的意义和价值。直到今天,我才从思想上转变过来:从前几天的满腹牢骚,到今天的信息聆听,积极参与,也许这样的变化是每个老师都要经历的吧。
今天我们历史学科的培训形式发生了新变化,采用现场抽签,点名回答问题的方式。本来魏老师的意图是抽查年轻教师对教材理解和把握,却变成了老教师们展示才能的舞台。这也充分暴漏了年轻教师在业务素质上的欠缺。对此,我深有感触,面对一个问题,总觉得很难从整体上、多角度的去分析。所以只好望洋兴叹。同时自己也暗暗发誓:一定要进一步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量。纵观当今的教育形势,继续学习,终身学习才是制胜的法宝。
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标准 篇2
历史教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领域最为深刻的思想变革,也是历史教学领域的重大任务、在历史教学的尝试与实践中,我切实感受到我们都在不由自主地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从灌输到探究的教学方法的转变;从接受到合作的师生关系的转变、对于如何落实课改,具体有如下心得:
(一)、教师在课堂中做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
要做好这些角色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教师在课前、课中要做大量工作、
1、要精心背课、背学生、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精心设计每一个探究性的问题,设计每一个环节,力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历史课堂充满生机、要了解学生,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新的问题,既要做好可以预测的应对
2、关注学生和学生学习过程
教学中,教师真正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想想学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灵活地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而不是机械地执行课前的课程设计、同时,还特别关注全体学生,注意学生间的学习差异,通过不断调整教学进程,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卷入到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来、发现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
3、充分开发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启迪学生的智力潜能,学起来也就觉得轻松愉悦、历史教师要充分开发课程资源,突出历史知识的趣味性、生动性,变抽象为形象,变无趣为有趣,使课堂对学生永远都有一种魅力,感受课堂生活的快乐。
(二)、教师需进一步提高自己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不断探究的学习理论、那么,光凭一本书、一张嘴走进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让学生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系统等探索活动,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这一切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
新课程改革浪潮犹如一缕春风吹遍了祖国神州大地,给教育改革注入了一股崭新的活力、通过学习和实践我知道,新课程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着重大的创新和突破,要求也更高了、接下来我会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将课改精神落到实处,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标准 篇3
今年开始实施新课标了,新课标与老课标相比,在很多方面发生了变化,细读之下,颇有心得,现在浅谈一下自己对新课标的体会。
一、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新课标的理念和内涵。
新课标将教学目标分解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要求,包含了扎实的基本知识的训练和潜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开发与培养,要求我们必须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不能片面强调突出其中的某一方面,注重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还要求我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方法上和学习方法上来一个彻底的变革。要求教育者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
二、正确认识和领会历史教材的几点新变化。
1、新教材注重减轻学生负担,删减了旧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减少了练习。这就为学生进行自主和探究学习提供了必要的时间和空间。
2、新教材设计了较多动脑筋的问题:活动与探究,知识卡片等,增强了知识的趣味性,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开发了学生的潜力,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3、新教材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觉,从而提高了学习兴趣。
4、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渗透和培养,增加了历史文化积淀。
三、教学过程应以生为本,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知识中心”到“能力中心”,是传统教学转向现代教学的重要标志。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这就需要教学者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其形成学习历史的内在动力,积极主动地探索无限的知识。教学中,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分组讨论相结合,知识传授与思维训练相结合,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由被动的“要我学”转化为主动的“我要学”。
2、教师精心设问置疑,为学生创设思维情景,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亚里土多德说过,“思维自惊奇和问题开始。”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水平,科学设计多层次,多角度,多类型的问题以启发学生思维。
3、教师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加以肯定表扬。课堂上老师不经意的鼓励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利用学科特点,传授给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和技能。
因为历史学科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有的同学记知识点丢三落四,有的同学需要一遍一遍反复记忆才有印象,往往不久又忘得差不多了,从而失去了学习历史的信心和兴趣。对此,要求教学者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记忆。这里不妨试举两例:
1、采用谐音和形象联想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人为联想,使无意义且难记忆的学习材料在头脑中生动奇特地结合起来,形成一定的故事,提高学习效果。因为人们都有好奇心,对新奇事物记得牢。比如记历史朝代: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通过形象联想,可把这些内容想象成:原始人在夏天受了伤(商),喝了碗稀粥(西周)。穿了件春秋,战果(战国)归了秦始皇。秦始皇累出两滴汗(两汉),三个国家(三国)送来两条毛巾(两晋),南北来朝拜(南北朝),敬送水(隋)和糖(唐),秦始皇送(宋)给他们金元(元)宝,帐目搞得明白(明)清楚(清)。又如,战国七雄,可与各国的地理方位相结合,记忆为“齐楚秦燕韩赵魏,东西南北到中间”。
2、编歌谣记忆。
歌谣朗朗上口,易诵易记。如记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儒家孔孟荀(孔子、孟子、荀子),道家老庄子(老子、庄子),兵家两孙子(孙武、孙膑),墨家一墨子(墨子),法家韩非子(韩非)。再如巧记工农红军长征的历程:
湘江乌江到遵义,四渡赤水抛追敌。
金沙彝区大渡河,雪山草地到吴起。
针对新课标,教师要精心研读,深刻体会,准确把握,并灵活运用,使历史学科的教学“寓教于乐”,充满探究性、故事性、趣味性,使学生愿学,乐学。
历史课程教学计划 历史课程教学目标 篇4
认真学习和领悟董事长新学期讲话精神,以创省一流学校为目标,严格落实教研组备课组制定的教学计划,积极参加备课组的教学研讨,领悟课标,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提升40分钟的教学质量,力争在新学期里本组的历史教学,在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上都上一个新台阶。
八年级上册共七个单元,24节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讲述的是从***战争到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的历史。分析了近代中国被列强侵略以及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的过程,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重点突出,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经过七年级的努力,有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也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和技能,但也许是开卷考试的原因,学生对历史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态度不端正,给我们历史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
增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力争在期中、期末考试中年级平均上一新台阶。
1、认真钻研教材和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备好每一节课,明确重点和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2、加强同科老师之间的合作,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把集体备课落实到实处。
3、研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性和幽默感,充分运用多媒体、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在教学中,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调整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严谨性、逻辑性,达到提高学生历史思维素质的目的。
4、成立历史学习小组,互出测试题,切实提高历史学习成绩。
5、进行国情教育,增强时代责任感,让学生了解认识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内外对比,树立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信念。
6、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的要求要有区别,对优等生的要求:除了掌握教学大纲的基础知识外,还要在思想认识、能力培养上到达自我运用的水平。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要求:完成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正确的爱国主义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