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教学设计4篇》
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教学设计4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教学设计 篇1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中国的发展意义
第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和发展,我国经济保持了年均9.7%的快速增长,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迈上20万亿元的大台阶,扣除价格因素,是1978年的13.3倍,财政收入接近4万亿元,一大批重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首位,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幅度增强。我们办成了许多以前想办而办不了的事:三峡大坝、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捷报频传,广播电视“村村通”惠及广大农村,机场、港口、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呈现出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神州大地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第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赋予中国这条“巨龙”以强大动力。改革30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国有企业改革到宏观管理体制改革,从所有制结构改革到分配制度改革,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到在实践中的深入推进,从经济领域改革到政治、文化和社会领域的改革,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为国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2006年进出口额达17607亿美元,比1978年增加84倍。29年前,我国外汇储备仅有1.67亿美元,2006年突破1万亿美元,位居世界首位。与此同时,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在加速,对外投资不断扩大。
第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显著提升了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改革30年来,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深入推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深入人心,以神舟飞船为代表的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先后涌现,在许多前沿领域实现突破;教育改革和发展成就显著,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如期实现,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文化体制改革扬帆起航,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日益繁荣。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效率意识不断增强。我国社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充满蓬勃的朝气和创造的活力。
第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幅度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改革30年来,人们切身感受着党的富民政策带来的幸福生活,共同享受着改革发展的成果。从1978年至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3元增加到1175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34元增加到3587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都增长6.7%。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从6.7平方米、8.1平方米,增加到26.1平方米、29.7平方米,居住条件大为改善。我们告别了商品短缺,扔掉了各种票证,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同时,社会保障的“安”越织越宽,医疗、就业等民生问题在逐步解决,更多的百姓解除了后顾之忧。
第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刻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声望源于成就,魅力缘自实力。随着中国的日益发展,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发展经验、发展模式引起了国际上许多人的兴趣,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中国,越来越多的话题围绕中国展开。我们坚持正确的对外方针和政策,广泛开展双边和多边外交,在国际事务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推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到积极救助印度洋海啸受灾国,从参与国际维和行动到推动在反恐、环保、禁毒、重大疾病预防等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30年年弹指一挥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30年来来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闯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在当代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中国国情,顺乎党心民心,最能激发亿万人民建设自己美好生活的巨大热情和干劲。
二、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识的不断深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始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揭开了中国历史崭新的一页。毛泽东同志领导党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提出要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路,着眼于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各方面的矛盾和问题等一系列重要思想,为以后的探索奠定了重要基础。
“东方风来满眼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鲜明地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新时期中国发展的主旋律。邓小平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提出并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作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判断,明确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提出“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和“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等等,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历史的接力棒传递到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手中。江泽民同志领导全党深刻洞察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科学把握党的历史方位,系统总结治党治国治军的新鲜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它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关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思想,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思想,关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关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思想,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等等,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审视国际形势变化的新趋势,认真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深入总结我国及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回答了新形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艰辛孕育着发展,探索推动着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就在于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继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和探索,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三、怎样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胜利之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在今天新的历史条件下,要顺利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定信心与决心。当前要认真学习贯彻好胡锦涛“6?25”重要讲话和“十七大”精神,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把思想认识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幸福安康的正确道路,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第二,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立足中国国情。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们有了很大发展,但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没有变。要清醒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我国基本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增强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坚定性,提高想问题、办事情决不可脱离实际的自觉性。要充分认识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把握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形势下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自觉地促进科学发展,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三,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我们的事业能够经受风险考验、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的保证。要坚持把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第四,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面发展。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部署,扎扎实实做好各方面工作。努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把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地体现到改善民生上。
第五,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是抓好党的自身建设。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努力造就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一定要加强学习、勤奋工作,一定要加强团结、顾全大局,做到思想上始终清醒、政治上始终坚定、作风上始终务实。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教学设计 篇2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为什么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大历史性、现实性、未来性依据。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政治发展道路是一个国家政治发展所选择的路径和模式,它明确政治发展的战略目标、根本要求、制度架构、重点任务等。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归根到底是由这个国家的性质和国情决定的。政治发展道路是否正确,对一个国家的盛衰兴亡具有决定性意义。正确的政治发展道路,应当是符合本国国情和实际、能够团结人民朝着实现国家发展目标不断前进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经过长期探索实践逐步开辟和形成的。这一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近现代100多年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历史性巨变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掌握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必然结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具有坚实的政治基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社会共识。它符合本国国情,反映人民意愿,顺应时代潮流,是能够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提供根本政治保证的正确道路。其关键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核心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目的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更好地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领导作用,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有利于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从根本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有利于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分工与协同、监督与支持、制约与效率、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保证国家机关依法协调高效运转;有利于组织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地位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团结一心,集中力量办大事,有领导、有秩序地朝着国家发展目标前进;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和谐稳定的政治局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面向未来的政治发展道路。当代中国的政治思想、政治制度和政治实践,具有面向未来、与时俱进、探索创新、开放包容的品格,不断从新的实践中获得生机和活力,始终保持蓬勃的生命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探索和创新也永无止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以保证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停滞、不封闭、不僵化,不断开拓民主政治发展新局面,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奠定了坚实基础,确立了正确方向,开辟了广阔空间和光明前途。
在政治发展进程中,我们要积极学习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包括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同时必须认识到,世界上并没有“普世”的政治模式。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完成自己的使命,就必须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绝不能照搬西方政治模式,绝不能搞多党轮流执政、“三权鼎立”和两院制,绝不能放弃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根本。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教学设计 篇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庄严的政治宣示,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全局和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这是共产党总书记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所明确指出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共产党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我们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且极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1982年,共产党同志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之后,我们党一直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先后形成了共产党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之后又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的结合进入了新的境界。
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一个国家也是一样。五十年我们照搬苏联模式出现了很多问题,经过几代革命先辈和国家领导人的实践和努力,同时通过总结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教训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探索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
走这条道路,中国人民摆脱了贫困,逐步走向富裕。走这条道路,国家走向富强。走这条道路,中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释放出人民创造财富、共谋发展的激情与活力。走这条道路,中国人民日益展现出文明自信,充满朝气与活力的精神面貌。
所以这是一条致富之路,这是一条强国之道。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共产党员更是要吸收老一辈共产党员的丰富经验和聪明才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贡献。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教学设计 篇4
一、 课程标准
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成为我们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因为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国现代史内容标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主要目标就是使学生确立这样一种认识。)
二、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和掌握党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这一时期,邓小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出的重要贡献;
2、了解邓小平理论形成和确立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调查,收集和整理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资料,让学生培养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按时序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2、邓小平理论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3、激发学生对邓小平的敬爱之情,并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难点: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在 中国的新发展;
四、课前准备
教师:
1、收集相关图片资料和影视资料;
2、制作教学课件;
学生:
1、收集相关资料和图片;
2、收集邓小平的事迹;
五、教学方法
教师教法:启发引导,课堂讨论活动。
学生学法:小组合作,学会收集,整理和研习资料。
六、教学过程:
说说看:你知道这首歌的歌名吗?
你知道歌中所唱的老人是谁吗?
一、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实行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后——四项基本原则
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十三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请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课前收集的邓小平为中国改革开放作贡献的事迹。
二、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视察南方的重要讲话——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影片)
十四大——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十五大——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