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设计 >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优秀3篇正文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优秀3篇》

时间:

重点突破,读中感悟 篇1

(一)第一次看杏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习第1---5 自然段)自由读,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画一画,品一品,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读一读、议一议,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这里主要引导学生抓住第3小节,体会带点词的作用。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在充分的理解基础上,引导学生朗读1-5自然段,采用分配角色朗读。四人小组练读。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本环节设计阅读是关键。通过训练学生反复朗读,深入朗读,并加以谆谆诱导,让学生揣摩主人公的人物特点。

(二)第二次看杏花,发挥想象,入情入境

这一部分大多数内容都是对话,重点放在对话朗读,请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朗读,体会人物的感情、语气,想象之后,给句子加上提示语。出示投影片。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地说:“刚才。”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地说:“是。”(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4)读第四遍:指名学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

老师及时过渡: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记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

这一环节,更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通过提问、指导学生个别朗读、分角色朗读及分组讨论,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促使他们热情参与、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并表达自己的观点。老师只在恰当的时候给予点拨、指导和提升。

教材分析与处理 篇2

《第一朵杏花》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课讲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这篇课文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清新流畅,适合训练学生分角色朗读。本课的学习,应以读贯穿课的全过程,以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感悟、积累和迁移语言。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抓住自学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根据教材特点和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为本课制订了下列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2)引导学生学习竺可桢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和认真精神。

朵杏花教学设计 篇3

一、设计理念:

课文《第一朵杏花》讲述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本课的学习,以不同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初读从画面入手,观察杏花是什么样子的,细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抓住自学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此外课堂教学过程中还适当补充课外阅读资料。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凭借对语言文字感悟,体会竺可桢一些不苟的科学态度和治学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学会用心观注周围事物变化,懂得只有精确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悟人物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如何养成精确观察、实事求是的态度。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春天到了,各种各样的花儿争先恐后地开放着,多媒体出示娇艳的玫瑰,富贵的牡丹,高雅的梅花,优美的图片博得学生惊叹,吸引学生注意。

2、而有一种花却不起眼,多媒体出示一株淡淡的杏花,让学生说说画面,然而就是这样一株杏花却引起了一位大科学家的关注,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由此引出课题。板书:第一朵杏花。学生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3、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疑问吗?请大家带着自己的疑惑到课本中去找答案。

4、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设计意图,在课堂开始,以随和的谈话营造一种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条件与课文相联系,运用媒体进行图片展示,引领学生感悟杏花平常,极大限度调动学生表达欲望,让学生渐入学习佳境。)

(二)图文对照,学习生字词。

1、多媒体出示文中插图,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2、随机学习生字。

一株(zhu)杏树 绽(zhàn)开词 泛(fàn)出 仰(yang)起脸

(设计意图:将文中的生字新词与课文插图相联系,既避免了单一学习生字的枯燥,又给学生增添不少学习情趣,吸引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三)学习课文,精读感悟。

1、过渡:多媒体出示第一自然段,提问:竺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院墙旁杏花开了,他是怎么看的?他看到的杏花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抓住“院墙旁”“淡淡的粉红”“走近”“数了数”“四朵花”“不同程度”等关键词句体会杏花的不起眼和竺爷爷看花时的认真态度。

2、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初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3、自读2—5自然段,画出表示人物神态语言的词句。

4、多媒体出示2—5自然段,学生自由练读。

5、学生表演仰起脸,天真地问,感悟文中小男孩童真童趣。

6、从两次提问感悟竺爷爷的优秀品质。

①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②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放的?

7、还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竺可桢爷爷优秀品质?从“又”“习惯”可以看出竺爷爷不是第一次看杏花,也不是第一次追问有关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这就说明竺爷爷注意实际观察,亲自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

8、从小男孩疑惑说起,联系学生实际,说说自己此时感悟,自己平时也注意过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吗?由此引发议论。

9、强调句型,我有用处,明年你可要留心点,设置悬念,竺爷爷到底有什么用处?

10、分角色朗读课文,感悟人物思想感情。

11、学生读,学生评,老师评。

12、补充竺可桢观察物候小故事。

(设计意图:以真实的对话,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通过简单表演,适当的肢体语言,体会孩子的天真,通过竺爷爷两次提问,水到渠成地引领学生感悟作为一位特候学家,掌握第一手资料是多么重要,由此引发更深一层的思考)

四、读中悟理,点明中心。

1、作为一句物候学家,竺可桢对科学的追求做到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他又是怎么说的?

2、多媒体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结合这一段,学习生字新词(精确:估计、掌握)

4、由“精确”再次感悟竺可桢治学态度。

5、结合前文理解“估计、推断”,突出强调,不能使用,也不能用。

6、学生读,学生评。

(设计意图:由竺可桢所做,所问过渡到所说,让学生感悟出竺可桢是一个言行一致的人。结合课文学习生字新词,联系课文内容掌握精确、估计、推断)。

(五)课外延伸,深化主题。

1、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我们平时在哪些地方也使用估计和推断,今后又应该怎么做呢?

2、文中描述的是关注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其实在平时我们还可以观察,春天,第一声鸣叫;夏天,第一声雷鸣;秋天,第一片落叶;冬天,第一场雪……发生在什么时间?

3、生活中很多处都需要精确观察,也只有精确观察,才能搞科学研究,竺可桢这样做这样说,也是这样要求我们的,所以课文经第一朵杏花为题。

4、冬去春来,第二年,出示第六小节,小男孩观察到了杏花开放的时间吗?他有什么表现?这是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5、我们不仅要学会观察大自然变化,还要学会关注人与人,关注社会的发展。

6、赠送名言:处处观察皆学问。

(设计意图:由课文中第一朵杏花引发开去,引导学生对春、夏、秋、冬各具代表性景物观察,由关注大自然到关注社会。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滋生向他人表达欲望,感悟课文内涵,感悟对他人,对社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