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9篇】》
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伟大的人?第一议的时候,主要是从爸爸的角度去看,同时让学生搜集了相关的资料,使学生对爱因斯坦有个比较全面地了解。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9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课题。
1.这是一条世界上为流传的成功秘诀:(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的途径和方法+不说空话)
爱因斯坦
世界上伟大的科学家。
板书:爱因斯坦
伟大
2.爱因斯坦简介。(交流)
3.读题: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自读课文,明要求。
(1)画出文中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理解的地方做好记号。
(2)用一、二句话说一说爱因斯坦与小女孩间发生了怎样的。事?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思考的问题。
用一、二句话说一说爱因斯坦与小女孩间发生了怎样的事?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偶然相撞、相遇、相邀、相处的过程。)
(2)检查生字词。
蓬乱
纳闷
踱步
冷不丁
衣衫不整
蓄着
温柔
穿戴
手把手
一塌糊涂
难写、易错字指导。
蓬乱
温柔
一塌糊涂
穿戴
明词义,特别是:蓄着、踱步、冷不丁、手把手、一塌糊涂
(3)分小节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边读边指导)
(一)、(1——3)偶然相撞。
(二)、(4——5)相遇。
(三)、(6)
相邀。
(四)、(7——8)相处。
三、精读、学习第一部分。
(一)引入故事。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与小女孩第一次偶然相僮的情形。那是(1940年的一天下午……师读第1节)
(二)精读第2节,思考爱因斯坦的怎样一个人。
同学们都知道了解一个人我们先要观察这个人。观察他的外貌、穿着、行为动作,再通过这个人的语言、事例来了解他。
现在就请同学们,静下心来默读第2节,画出有关描写人物的各方面语句,认真思考你觉得爱因斯坦是怎样一个人?
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回答,加以引导、小结)
外貌
不拘小节,不修边幅
穿着
一边……一边……
只知“思考科学”
对话描写
平易、宽容、坦荡的胸怀
(三)形成对比、产生疑问。
读第3节理解:小女孩的纳闷有没有道理?
(产生疑问,为下课学习体会爱因斯坦的伟大做准备。)
四、作业。
1.描红、抄写生字词。
2.思考:小女孩初见爱因斯坦心里直纳闷,请同学们回去思考爱因斯坦到底是不是“最伟大的人”。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学设计 篇2
作者:无锡市雪浪中心小学 朱凌芳 转贴自:无锡市雪浪中心小学 点击数:171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学设计二
无锡市雪浪中心小学 朱凌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重点、难点:
从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中感悟人物的思想情感和品格。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今天想送大家一条有关成功的秘诀(出示名言:“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途径和方法+不说空话”,生齐读),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读)
同学们,你们都想成功吗?(想)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记住这条秘诀吧!(齐去)
知道这句名言出自哪位名人之口吗?(板书:爱因斯坦)
你能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爱因斯坦吗?(生介绍)
师简介“爱因斯坦”(出示文字资料:爱因斯坦(1879—1955)德国人,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他的相对论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能量的理论,已由***、***的威力得到确证。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
2、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有关他的文章。(板书完整课题: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齐读课题(齐读)
读了课题后,你产生了一些什么疑问呢?(小女孩是个怎样的人?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他们俩是怎么认识的?一个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与一个12岁的小女孩,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3、过渡: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读课文,找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看看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2、读了课文,你知道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吗?(生答)
(课文主要写了爱因斯坦与小女孩在偶然的情况下相遇,在交往的过程中,小女孩教爱因斯坦怎样穿戴、怎样放东西、布置房间,爱因斯坦教小女孩做数学作业,最后成为了好朋友。)
3、课文除了写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还写了谁?(父亲、母亲)
4、下面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要求:一人饰演爱因斯坦,一人饰演小女孩,一人饰演父亲,一人饰演母亲,其余内容一起读,朗读时要注意,有错误要及时纠正。要求明确了没有?那就开始吧!
5、在小组内朗读时,你们组的同学读错了哪些字词,让我们来交流交流,并引以为戒。(生交流)(板书:一撮 趿拉 以及拼音)
6、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共写了他们的几次交往?你能以此为依据将课文分段吗?(生思考)(交流)(师板书:撞、遇、等)
7、小结:课文共写了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三次交往,我们来这几句话,一起读一读(出示4句句子:①1940年的一天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个老人。②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老人。③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④从此,小姑娘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到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坐坐。)
师:这些句子中的时间短语分别向我们交代了三次交往的时间,以及从“撞”、“遇”、“等”(课件:字变色),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两人从一开始的不认识,到后来的越来越熟悉,甚至到最后,小姑娘还成了爱因斯坦的常客。
这些时间短语有先后顺序,向我们交代每次交往的时间,你能以此为根据分段吗?(生分段)
三、再读课文,感悟欣赏
1、那么,他们俩是如何开始交往的呢?就让我们先来看看他们的第一次交往。谁愿意来读一读第一次交往的段落。
2、小女孩第一次遇到爱因斯坦时,她是怎样想的?从文中找到相关句子。
(课件出示:嘿!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
(指名两三个人读)
3、为什么小女孩说这个人简直就是从她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说说原因。
4、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句子:
女孩望着老人,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 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5、这段话写的是爱因斯坦的穿着(齐读)
①“又肥又大”说明了什么?(爱因斯坦的衣服不合身,太大了)
大得怎样?(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就露出一个头在外面)
②师:你看,他脚上穿的是什么?他把卧室里穿的拖鞋穿到大街上来了,这也许只有童话故事书里才会有。
6、此时,你觉得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呢?(生回答)
7、这一段中还有哪些语句是描写他的,请大家用“——”画出表示爱因斯坦外貌的语句,用“~~~~~”画出表示爱因斯坦动作的语句。
(1) 外貌
①指名回答(课件出示)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齐读)
②你觉得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看出来的?(爱因斯坦在外貌、穿着上很不讲究)
③小结:正是因为老人蓄着……灰白头发。穿的衣服……拖鞋。所以当小女孩第一次遇见爱因斯坦时,她才会有这样的想法,你能读好这句话吗?(请三名生读)(师“你读得真不错,我仿佛看到了这样一位老人。)
(2) 动作
①指名回答(课件出示: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②“一边……一边……”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爱因斯坦一边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你猜猜,他在思考什么?(科学上的疑难杂症)
③让我们再来看看爱因斯坦的穿着,一起读读。
④由此可见,他是一位怎样的老人?(珍惜时间、潜心研究科学)
⑤小结:的确,爱因斯坦就是这么一位惜时如金的人,他几乎分分秒秒都用来探索自然奥秘:年轻时的他,推着儿子的小车在街头边走边思考问题,差点被马车撞了;在桥头等一位学生时,掏出纸进行计算,雨水淋湿了他的衣服也没有觉察;躺在病床上,朋友问他最需要什么?他双眼闪亮,低声说:“我现在只希望有几个小时时间把一些稿子整理好;直到逝世前他仍在忘我地工作、工作、再工作……)
读到这,你想对老人说些什么?(你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潜心于科学研究事业,你是我们学习上的榜样 / 爱因斯坦先生,你是那么平易近人,我们敬仰你。)
4、通过朗读课文,我们知道了第一次相遇是小女孩撞上了爱因斯坦。然而爱因斯坦在冷不丁被小姑娘一撞的情况下,他的表现如何?(抬起头,友好地冲女孩一笑:“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
从中,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为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被撞者向撞人者道歉,从而体会平易近人、宽容、坦荡的胸怀、慈祥、喜爱孩子、关爱孩子)
5、小女孩回到家以后,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父亲是怎样说的呢?(2人读)
(评价: 你读得真好,把后面的感叹号也读出来了!
从你的朗读中,我体会到父亲对爱因斯坦由衷的赞叹。 请同学们注意,这句话后面是什么标点符号——!,所以要读出兴
奋、惊讶还有高兴)
6、男生齐读
7、而此时的小女孩呢?(指名读:女还直纳闷……)
什么叫“纳闷”?(因为疑惑而发问)
8、小女孩为什么“纳闷”?
(生回答)出示: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9、请你把反问句换一个说法(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
10、那么,试想一下,在小女孩的心目中,伟人又该是怎样的呢?(衣着整洁、知识渊博、完美无缺的)
11、而眼前的爱因斯坦的装束却是——(引读文中穿着的句子)可以说是衣衫不整。
正因为如此,所以小女孩纳闷了。谁来读好这句话
(指名3人:从你的朗读中,我感悟到小女孩的天真可爱和纳闷不解。)
(女生齐读)
12、分角色朗读这一段。(由三名同学分别读爱因斯坦、小女孩、父亲)
四、小结
同学们,我们只读了一节课,大家就有这么多的感受和体会,相信通过下一节课的朗读,定会读得更好,定会有更多的收获的。那么,爱因斯坦到底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呢?这个问题我们放在下节课讨论。
五、作业
1、积累词语
蓄着 蓬乱 裹着 温柔 衣衫不整 一塌糊涂
(第一行词语都是写爱因斯坦的:蓄着小胡子、长着一头蓬乱头发、裹着又肥又大的衣服的爱因斯坦,与小女孩谈话时,两眼放射出温柔的目光。)
纳闷 作客 手把手 穿戴
(第二行词语都是写小女孩的:当小女孩见到衣衫不整、桌上东西乱得一塌糊涂的爱因斯坦时,她感到很纳闷,当小女孩到爱因斯坦那里去作客时,手把手教起了爱因斯坦怎样穿戴、怎样放东西、怎样布置房间,两人成了关系密切的好朋友。)
2、朗读课文,思考: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说说理由。
板书: 撞 不讲究穿着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遇 珍惜时间
等 潜心研究科学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 篇3
放飞心灵 让语文教学充满灵性——苏教版《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片段
作者:吴冬霞 方翔 转贴自:扬中外国语学校 点击数:295
放飞心灵 让语文教学充满灵性——苏教版《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片段
扬中外国语学校 吴冬霞 方翔
案例:苏教版《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片段
(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随即提出了一个问题:读了这篇课文后,你们觉得“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问题一提出,举手的同学寥寥无几。片刻,教师笑着说:“你们可以反复读课文,联系课外阅读,生活体验等来思考。”先请同学们分成小组讨论一下,请注意要说出理由。听了教师的提示,教师里顿时“活”起来,学生开始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僵局荡然无存。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师:谁愿意来说一说?
生(纷纷举手):我来!我来!
生:我认为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因为爱因斯坦是一个著名的科学家,在当时来讲,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他,这样的人在我看来应该是高高在上,高不可攀的。你看现在有些明星见人总是一副傲慢,不可一世的样子,据人于千里之外。可是课文中讲了他与小女孩第一次相撞又相遇后就主动等待小女孩。从他的言行举止,以及他向小女孩请教穿戴要领、整理房间这些事,我知道了他是一个和善可亲的人,他有着小女孩一样的童心。
(大部分同学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生:尤其是他说的“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这句话,更说明了他还是一个十分谦虚的人。他的谦虚让我感到他是一个伟大的人。
师:同学们说得真不错,能结合课文内容来表明自己的观点。
生:我也认为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因为课前我搜集了他的一些资料,知道,了他是一个著名的物理学家,他的一生中发现了许多科学理论,尤其是他的“相对论”比牛顿物理学还要先进呢!1921年他 还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难道这不能说明他是最为大的人吗?
师:搜集资料我们积累知识的途径之一。用搜集到的资料来说明这一问题,使人更加信服。你真了不起!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明白了爱因斯坦是一个“最伟大的人”。
(个别学生举手,欲起立的样子)
师:你想说什么?
生:我认为爱因斯坦并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
师:你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好样的!你能讲出自己得力有吗?
生:他平常出门散步,竟然也不给自己梳梳头,好好打扮一下,“衣衫不整”的样子倒有点像我们现在经常看到的流浪汉,这与他那个大科学家身份也太不相称了。还有,他一个五六十岁的人了,竟然要向一个12岁的小女孩请教穿戴、整理房间,都要让人笑掉大牙了。我看,他还不如我呢!
(许多学生听了,哈哈大笑起来。)
师(点点头):他说得也挺有道理的,那爱因斯坦到底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呢?
(一生举手)
生:老师,我不同意他说的。因为课文中虽然一开始讲爱因斯坦“衣衫不整”,但毕竟后来他已听从小女孩的建议,去重新打扮了,以至于后来连小女孩都认不出他了。凭这一点,我认为爱因斯坦还是一个勇于认错的人。
生:对!“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课文中讲到,爱因斯坦一打扮后,一下子竟年轻了20岁。我通过课外阅读知道爱因斯坦并不是不注重自己的打扮,而是他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科学研究上。
师:两种观点同学们都说得头头是道,老师也不知道该怎么评价了?
生(自言自语):那就这样说,爱因斯坦一半是“最伟大的人”,一半不是。
师(笑了):那还得把爱因斯坦分成两半呢。
(众生笑。)
生:我赞成意见。爱因斯坦是一个大科学家,但他也是一个平凡的人,他能向一个12岁的小女孩请教,改正自己的缺点,更能说明他是一个伟大的人。平凡之中见伟大。
师:平凡之中见伟大!你说得真是太棒了!(面向全体)同学们,真正的伟人也是一个凡人。作为一个普通人,爱因斯坦可能是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就本文来讲,他不注重穿戴、布置房间和收拾东西。难能可贵的是他向一个12岁的小女孩请教。他的平易近人、谦虚和一颗未泯的童心,相信已深深地印入大家的脑海里。然而,应该确定爱因斯坦之所以没有把时间花在穿戴、布置房间和收拾东西上,是因为他把精力完完全全地放在搞科学研究上,并且为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我们应该承认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
反思:
上述教学片段是师生围绕“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展开讨论。这一教学片段是开放的,学生是快乐的,自由的,充实的。
此教学片段,教者始终把舞台留给学生,让他门自己去读,去讨论,去展示。而教者也不是一味地旁观,而是不露痕迹的引、导、点拨,引领孩子有效地学习、感悟。
“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因生活经验、个体感悟因素的不同,理解角度、理解深度的不同,对于文本的理解也必然有所差异。此片段中,绝大多数学生在说出肯定观点后,教师准备作出结论,此时另一种否定的观点出现,造成两种观点的对立。针对此况,教师并没有否定,而是倾听,并且引导学生自己分析,直到学生“九九归一”,教师才作了一个辨证及观点肯定的结论,使知识成了“话题”、手段。教者把新课标倡导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这一教学理念真正落到了实处。对于学生自己的感悟,自己真实的体会,我们教师都应始终保持坦诚、平等的心态,尊重学生的思考并保护和鼓励其发表不同的意见的权利。警惕教育霸权的产生。
另外,此片段中,教师的循循善诱和一系列的表扬、鼓励、肯定,使得整个课堂气氛轻松和谐,给学生心灵放飞的空间。师生都敞开心扉、彼此接纳,无拘无束地交流自己的观点,凭着自己对生活的观察、感悟,积淀了“对话”的内容,使得课堂上听到了更真实的声音,他们敢说“流浪汉、笑掉大牙”这样的话,敢于跟爱因斯坦比,从而学生独特的智慧火花在课堂上闪现。在各种思维的交流与碰撞中,整个课堂上激情荡漾,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
此教学片断,教师和学生不再把知识的掌握作为教学的唯一追求,而是以知识教学为载体,致力于提高自我发展和主动发展的能力及内在动力,从中获得道理和理性的升华。此教学片断体现的是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倡导的是互尊互爱的新型伦理原则,主张新的教学理念,放飞学生的心灵,让语文教学充满了灵性!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学设计 篇4
一、教材依据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8《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二、设计思想
关注学生主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加强课堂实践水平的提高,促进语文阅读水平的提高。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悟爱因斯坦平凡而伟大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四、教学重点
通过让学生自主阅读,使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内涵的理解。
五、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来体会爱因斯坦对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
六、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爱因斯坦的有关资料,以及在科学史上有哪些贡献等。
2、搜集爱因斯坦对待科学事业的事例。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想成为成功人士吗?那么,请记住这条秘诀吧!(出示名言: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途径和方法+不说空话)
(学生齐读名言)
2、知道这句名言出自哪位名人之口吗?
生:这是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名言。
(板书:爱因斯坦)
3、能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爱因斯坦吗?
4、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有关他的文章。
(板书完整课题: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齐读课题)
5、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师在课题处适时打上大小不同的?)
过渡: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读课文,找找答案吧!
[“揭示课题”这一环节对整堂课的教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针对学生好胜的心理,由“揭示成功秘诀”的“名言”引出“名人”——爱因斯坦,让学生介绍一下爱因斯坦,对其有个大概的了解,初步奠定情感基础。第二步让学生在“无疑处生疑”,在你问他问大家问的热烈氛围中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意在激发学生主动去探求知识的欲望,吸引着学生非读下去不可。]
(二)、检查朗读情况,反馈自读效果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师巡视。)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愿意读哪部分就读哪部分,我们其他同学可以来当小评委。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正音再读)
3、请我们的小评委们作一番评议吧!当然,可以是值得发之处,也可以指出欠缺地方。
4、 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大家可自由发表观点。
(学生针对课题疑问交流初读感受,擦去相应的?)
5、请大家速读课文,找出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三次交往的起止。
6、(生速读课文找出有关段落,交流三次交往的起止)
[“初读”阶段留足读书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书,扎扎实实抓好“初读”,完完全全让学生“自读”,使阅读教学的过程真正变成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课堂上呈现了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状态,学生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主体。]
(三)、联系上下文,整体把握课文
1、请大家再读读每次相遇的第一句话及最后一部分的第一句话,相信聪明的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的。
(出示四句话:①1940年的一个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个老人。②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老人。③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④从此,小姑娘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到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坐坐。)
2、学生交流发现(要点:a、第一段是说小女孩“撞”上了一个老人;第二段写女孩又“遇”上了那位老人;第三段写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小女孩。 b、 这四句话有时间先后的顺序:一个下午、第二天、第三天下午、从此……)
3、你很会动脑筋。还有不同的体会吗?
生:第一次是小女孩无意撞上爱因斯坦的;第二次是小女孩主动向他问好的;第三次是爱因斯坦专门邀请小女孩去作客的;第四次说小女孩每次都要到爱因斯坦工作室坐坐。
板书如下(用箭头表示关系):
撞
(爱因斯坦遇小女孩)
等
3、 联系前三句,最后一段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呢?
(小女孩与爱因斯坦之间由不熟悉,到越来越熟悉)。
a、他们最后熟悉到了什么程度,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b、你看到了吗?都看到他俩在做些什么呀?
[教师用抓住段首主题句联系上下文对照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揣摩、发现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法,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从整体结构上把握课文,并用“你看到了吗?都看到他俩在做些什么吗?”启发学生想象,间接地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把握程度。]
(四)、通过朗读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1、请大家再读课文,自由选择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次交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看看能读出哪些新体会?(学生自找、自读、自练,准备交流;师来回巡视)
2、交流读后的体会
生: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交往:爱因斯坦在“冷不丁被小女孩一撞”的情况下,“抬起头,友好地冲小女孩一笑:‘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他有着宽容、坦荡的胸怀。
师:那就请你来为大家读一读这部分吧!
生: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次交往:爱因斯坦作为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虚心接受小女孩的“教诲”,穿戴得整整齐齐,还在“请”小女孩作客,多么平易近人啊!我想读读这一部分。
(指导生有感情地读第三次交往的有关句子。)
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第二次交往。我最想读的是“听了这话,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这一句。(该生有感情地读这句)
3、(出示句子:听了这话,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
a、读了这句,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爱因斯坦对小女孩的回答很满意。
b、他的目光那么温柔是因为听到了小女孩在说(引导生齐说:“我说也是吗,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出示句子:“我说也是吗,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c、小女孩认为(引导生为反问句换个说法)
生:小女孩是说:“我说也是吗,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谈不上伟大。”
4、对此爱因斯坦感到(生说:很欣慰),因为他也需要一种平等的交流,他认为自己碰到了知音。那么,试想一下,在小女孩的想象中,伟人又该是怎样的呢?
生: 衣着整洁 知识渊博 完美无缺……
5、而眼前的爱因斯坦的装束却是(出示图片),你能用个词来形容他吗?
生:衣衫不整。
6、能结合上文说具体些吗?
生: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出示句子: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7、你能演示一下爱因斯坦当时的言行举止吗?
(指名表演)
8、你认为他会对付的又是什么呢?
9、他是怎么对付的?能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吗?
[创设和谐宽松的“心理安全”环境和无拘无束的“心理自由”环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中解决问题。教学目标对所有学生来说是开放的,学生的需要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目标,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读什么、怎么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表达、思考、表演、想象能力。]
(五)、拓展延伸,丰富课文内涵
1、能说说爱因斯坦对待科学事业的事例吗?
生:年轻时的爱因斯坦推着儿子的小车在街头边走边思考问题,差点被马车撞了。
生:在桥头等一位学生时,爱因斯坦掏出纸进行计算,雨水淋湿了他的衣服也没有觉察。
生:躺在病床上,朋友问他最需要什么?他双眼闪亮,低声说:“我现在只希望有几个小时时间把一些稿子整理好”;直到逝世前他仍在忘我地工作、工作、再工作……
2、是啊!爱因斯坦就是这么一位惜时如金的人,他几乎分分秒秒都用来探索自然奥秘。读到这,你想对老人说些什么?
生:我想对爱因斯坦说:“你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潜心于科学研究事业,你是我们学习上的榜样。”
生:我想说的是:“爱因斯坦先生,你是那么平易近人,我们敬仰你!”
生:……
3、多可敬可爱的老人,态度又是那么的诚恳,让我们再次来感受一下吧!(齐读第二次交往部分)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创设实践情境,让学生用心倾诉,真情流露,既是心灵的独白,又是个性的张扬,加深理解和丰富了课文的内涵。]
(六)、分角色朗读
1、下面就请大家同桌分角色选读其中一次相遇。
(同桌分角色读)
2、哪一桌愿意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当评委。
(指名分角色朗读)
(七)、小结:我们只读了一节课,大家就有那么多的感受和体会,相信通过下一节课的朗读,定会读得更好,定会有更多的收获的。那么,爱因斯坦到底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呢?这个问题我们放在下节课讨论。
八、教学反思:
1整节课的设计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知识欲望的作用。
2、能让学生通过初读从整体上把握文本,使学生先把握整体,再深入理解内涵,不仅大体知道了文章的内容,还了解了文章的线索。再通过抓住段首主题句联系上下文对照阅读的方法使学生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对下节课的学习也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3、通过初读、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和谐、宽松的自主阅读的环境,使学生思维和语言都处于积极的兴奋状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中解决问题。
4、通过课外延伸,使学生能全面了解爱因斯坦的伟大之处,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案 篇5
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能力:认识8个生字,主动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情感:感受生活中的爱因斯坦平易近人、谦和慈祥、虚心好学的`品质。
重、难点:感受生活中的爱因斯坦平易近人、谦和慈祥、虚心好学的品质。
教法:读中感悟,自读自悟。学法:自主探究。
教具:资料
流程:
一、谈话引入,读读交流
自由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爱因斯坦的一件什么事?
二、自读体会:
1.生活中的爱因斯坦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找出课文中描写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交往时的语言、外贸、神情的句子,体会到了什么?
三、课文:引导学生交流,从生活中的爱因斯坦身上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发?
四、积累内化:认识课文中的8个生字,自选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五、实践活动:
课外搜集一些爱因斯坦在科学研究发明和生活中的故事和鱼肚有关科学家的书籍。
板书:
相撞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儿相遇伟大
相邀执着追求
夸小孩儿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能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3.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及他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心。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及他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心。
教学难点:
1. 能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2. 讨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伟大的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爱因斯坦,去看一看他和小女孩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2. 请同学们根据上一节课的内容来说说看课文主要写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几次见面?(三次)
过渡:今天,我们就从这三次见面中去看看爱因斯坦是个怎么样的人物。
二、第一次见面
1. 请同学们默读1-3自然段,去找找第一次见面时的爱因斯坦是怎么样的呢?(指名回答)
2. 出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鞋子。”(齐读)提问:从这些外貌描写中,你觉得爱因斯坦怎样呢?
(1) 他为什么不刮胡子呢?为什么头发蓬蓬的呢?联系我们生活中怎样的人才会这样呢?原来他很不注意自己的形象。我们可以概括为“不拘小节”。(板书:不拘小节)
(师:如果我们直接说爱因斯坦是个不拘小节的人,你们会认同吗?可能不会相信,通过对胡子、眼睛、头发等细致的描写,会更加有说服力,更加生动形象,让我们仿佛看到了这样一位不拘小节的科学家。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
(2) 爱因斯坦怎么把卧室里的鞋子都穿出来了呢?(引导学生回答,他可能思考问题太认真、太入迷,以至于忘了换鞋子。)
3. 真是一个爱思考的人呢?在第一次见面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爱因斯坦很爱思考呢?(指明回答)
4. 出示: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什么。冷不丁被小姑娘一撞,他抬起头,友好地冲小女孩一笑:“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说完,又低头向前走去。
(1) 什么是“一边……一边……”呢?就是同时进行两个动作。同学们,你们平时走路的时候会思考学习上的难题吗?不会,他可真是爱思考!(板书:爱思考)
(2)我来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爱因斯坦说的话。读的真好,你抓住了“友好地”这一提示语。被撞后的爱因斯坦还如此有礼貌,可见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宽容、平易近人)
(3)被撞后的爱因斯坦道歉后立刻低头向前走去,他急着干嘛去啊?哦,他又沉浸在自己的思考中了,他真是爱思考,舍得不浪费一丁点时间。
过渡:小女孩回到家后,她的父亲听了这件事后是如何评价爱因斯坦的呢?“你今天撞着了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5. 小女孩觉得爱因斯坦伟大吗?(不伟大)
出示:女孩直纳闷: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1) 谁能用陈述句的语气来说一说这句话呢?
(2) 在小女孩的眼里,他只是一个连衣服都穿不整齐的“普通人”。
过渡:那么爱因斯坦会觉得自己伟大吗?下面我们自由地来读一读4-6自然段,看看爱因斯坦是如何评价自己的。
三、第二次见面
1. 请两位同学来分角色朗读,一位同学扮演爱因斯坦,一位同学扮演小女孩。老师来念旁白。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爱因斯坦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要向爱因斯坦一样爱思考哦!
预设学生回答
(1) 爱因斯坦明明是个伟大的科学家,但却不觉得自己伟大。他很谦逊诚恳。(板书:谦逊诚恳)
(2) 在小女孩的眼中,任何人都只是身边的普通人,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这都是天真无邪的表现。
(3) 然而成熟的爱因斯坦也跟着小女孩“胡闹”。出示: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女孩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提问: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我们能感受到什么呢?(调皮、友善)(板书)也感受到了爱因斯坦对小女孩的喜爱。
2. 提问:找一找第二次见面中用了哪些笔墨来写爱因斯坦不会穿衣服呢?
出示: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思考。
(1) 衣衫不整是怎样的呢?引导同学们用第一次见面时的外貌描写来陈述。
(2) 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思考。爱因斯坦真是一个爱思考的人。将“一面……一面……”与“一边……一边……”联系起来理解,都是表示两个同时进行的动作。请同学们联系生活也来试试造个句。
(师:为什么在这里不进行详细的外貌描写了呢?如果再写,就和上文重复了。在这一部分作者抓住了爱因斯坦的一系列小动作来突出他不拘小节、爱思考之外的友善和调皮。)
过渡:爱因斯坦虚心地像小女孩请教穿戴要领,他只是随便问问的吗?不是,他真的去做了,我们来看看他们第三次见面的情况。
四、第三次见面
1.小女孩对爱因斯坦说的穿戴要领有用吗?(有用)
出示:“小姑娘看见他的时候简直吓了一跳,他整个变了一个人,按小姑娘说的那样穿戴的整整齐齐。”提问:从这我们可以看出爱因斯坦不仅友善、调皮,而且真的去认真听取了小女孩的话,他真是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2. 请同学们呢快速浏览课文第6自然段,读一读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对话,想一想这两个人仿佛是什么样的关系啊?(朋友)
3. 一个严谨的科学家能和一位天真可爱的小女孩成为朋友,可见这位科学家非常的友善、有童心,同时也可以看出爱因斯坦对小女孩的喜爱。
过渡:就因为爱因斯坦保持着一颗童心,所以他们两成了好朋友,这极大地引起了小姑娘的母亲的好奇心,她不知道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和一个普通的小女孩有什么共同话题。
五、总结延伸
1.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聊些啥呢?
出示:“她教我怎样穿戴,怎么样放东西和布置房间。我呢,什么也帮不了她,只好教她做数学作业。”
提问:什么是“只好”呢?就是除此以外什么都不会做了。可爱因斯坦真的什么都不会做了吗?不是的,因为他非常的谦虚。
2. 小女孩的母亲之所以好奇是因为把爱因斯坦看成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学了这篇课文后,你觉得爱因斯坦伟大吗?(自由发言,言之有理既可)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对,爱因斯坦是伟大的,但不是因为他是一个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而是因为他身上闪闪发光的品质,他爱思考、生活不拘小节;他谦逊诚恳、友善调皮,拥有一颗童心;他善于和小朋友相处,十分喜爱小朋友……这些品质让他变得伟大。
3.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旨在通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相处过程来体现爱因斯坦的伟大之处。在我们平时的写作中我们也可以学习作者的写好,通过一些外貌、动作、语言描写把人物写得更加生动形象。
六、布置作业
1. 完成《补充习题》
2. 课后多读读一些写人的文章。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案 篇7
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一面…—面……、“只好”造句。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
4.结合讨论“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体会说话作必须做到言之有据。
[教具准备]
爱因斯坦画像。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1.读拼音,写词语。
xǜ( )胡子 guǒ( )被子 péng( )
2.课文分为哪几段?说说各段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指名朗读第一段。
(1)画出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
语文教案-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标签: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2)提问:小女孩第一次遇到爱因斯坦,她怎么会想到“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
(3)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外貌和穿着的句子。
(样子: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 一双棕褐色的眼睛
深陷在眼窝里 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
衣着: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一张大被单里 脚下趿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体会爱因斯坦在外貌、穿着上很不讲究。(着重抓住头发“蓬乱’’ 穿的衣服“又肥又长” 脚下趿着“卧室里穿的拖鞋”)
(4)什么叫“纳闷”?(因为疑惑而发闷)“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是一个反问句。你能把它换一个说法吗?(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
(5)分角色即兴表演这一段的情景。(由三名同学分别饰)
(6)小结: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
2.阅读第二段。
(1) 过渡:上面一段写的是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第二天她巧遇上了。
(2) 读课文中两个“仍是”的句子。请用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具体描述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他穿的。衣服……拖鞋)“仍:—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哪句话?(‘‘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3)体会“一边……一边……,,(‘一面……一面……,’在运用 时的规律。
(都是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口头练习用“一面…一面……”造句。
(4)分角色读第二段,大家从这一段文章里读懂了什么?
语文教案-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标签: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爱因斯坦平易近人,不承认自己是伟人,还请小姑娘教他。小姑娘天真)
找出有关的语句进一步体会。
(5)小结:这一段说的是小姑娘二遇爱因斯坦,教给爱因斯坦穿戴要领。
3.理解第三段。
(1)默读全段,思考小姑娘三遇爱因斯坦的情况。写了哪两点?
(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小姑娘教爱因斯坦收拾房间)
(2)从“小姑娘简直吓了一跳、整个变了一个人、年轻了20岁”等语句体会爱因斯坦“穿戴整整齐齐”。
(3)什么叫“一塌糊涂”?(乱或糟到不可收拾)工作室内:
样乱?
4.以上三段,分别写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的几次交往?说说这几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5.最后一段概写两人的交往。
三、作业
1.朗读全文,回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三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2.想一想: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为什么?
因斯坦、小女孩、父亲)
板书设计:
外貌描写 短而硬胡子 穿着描写 又肥又长
语文教案-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标签: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眼睛深陷里 裹在被单里
蓬乱的头发 趿着拖鞋
(穿着上很不讲究)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学设计 篇8
一、导航台
课文主要内容及全文思路导读
课文讲了一个小姑娘撞到了爱因斯坦,两人认识以后,成了互相学习、帮助的忘年交。从中我们感受到爱因斯坦无暇顾及穿着而专心致志于学术问题的忘我精神,以及小姑娘纯真无邪的童趣、爱因斯坦不泯的童心。
文章共8个自然段,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来初步理解:
第1~6自然段是第一部分,具体写小姑娘和爱因斯坦的认识过程和教他怎样穿戴、放置东西、布置房间。
第7、8自然段是简略介绍他们认识后的交往。
第一部分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又可以从三个层次去理解。
第1~2自然段是第一层,讲小姑娘撞到了一位衣着随意的老人;
第3~5自然段是第二层,讲小姑娘从爸爸口中得知自己撞到的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可她却对伟大的人产生了疑问,还教他如何穿戴;
第6自然段是第三层,讲爱因斯坦请小姑娘到家里作客,小姑娘教他如何自己照顾自己。
我们可以按时间的先后和相应发生的事情来记住文章的思路:
第一天--撞到老人
第二天--教穿戴
第三天--教整理东西
以后--互相帮助
二、精品屋
课文精彩片断欣赏 点 评
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
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 生动而传神的外貌描写。
头蓬乱的灰白头发。他一边埋头走路
,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冷不丁被
小姑娘一撞,他抬起头,友好地冲小 被撞了,还友好的笑,从中你能体会到老人的慈爱吗?
用细节表现人物特点。
姑娘一笑:"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
小心。"说完,又低头向前走去。女孩
望着老人,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 "裹"字用得好,说明穿的含糊。
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
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嘿!
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
里走出来的。"小女孩这么想。 纯真而有趣的想法。
【欣赏】
这一段写得很精彩,知道为什么这么说吗?因为这一段写得生动传神,引人入胜,把爱因斯坦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思索回味。
作者先写爱因斯坦的外貌长相,这是这一段的第1句,其中"短而硬"、"棕褐色"、"深陷"、"蓬乱"等词分别把胡子、眼睛、头发的特点表现得如在眼前,使人仿佛见到爱因斯坦衣冠不整、头发蓬乱的模样。如果文章这么写—
老人蓄着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长着灰白头发。
你还会有这样的感受吗?
第2句、第3句、第4句则通过写爱因斯坦的神态、动作、语言使我们对这位科学巨人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并不由会思考这样的问题:这位老人怎么这样怪?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读者真正弄明白了这些问题,就会领悟文章的主旨了。所以,这些文字除了本身的传神之外,还具有"促人思考"的作用,成为读者理解课文内涵的突破口之一。
接着,借助孩子的眼睛,斜爱因斯坦的衣着,突出衣服的肥大",鞋子的随意。这样,作者就完成了对爱因斯坦长相、神态、动作、语言、衣着等多角度的描写,使读者能从多个角度得来的印象认识爱因斯坦,思考着背后的原因。
三、金手指
表达方法提示:引人入胜的悬念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篇文章每一节几乎都有一种特别的吸引力,使我们读了第一节想知道第二节,读了第二届又想知道第三节在说什么。
究竟这是一种怎样的魔力呢?其实,这正是文章作者在表达上巧设的悬念起着作用。
比如说你读了第一小节,你一定在心里会想:小姑娘撞上了一个老人,结果会怎样呢?你肯定会有许多设想,甚至更想从接下来的一小节里尽早知道答案,可是当你读完第二节时,虽然你对被撞的老人已有了一点粗浅的了解,可是还是不知道他是谁。于是你又极想读第三节,终于,你知道了这位老人就是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此时,你一定有某种心理满足,因为读了第三节,你在读第一、二节时产生的疑问终于解决了一点点。或许你会问:这和作者的写法有什么关系呀?大有关系,不信你设想第一节就直接告诉你小姑娘撞上了爱因斯坦,然后在第二节告诉你爱因斯坦长什么样,你读起来觉得很有吸引力吗?一定不怎么觉得吧。这就是文章悬念的作用之所在。
有的文章设置的悬念是一悬到底,读者只有读完全文才恍然大悟,而这篇文章却不全是这样,它在文章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悬念,同时又解决已有的悬念。
我们还以第三节为例,当读者通过父亲的话明白了老人就是爱因斯坦时,又对小姑娘的纳闷产生了困惑了吧,你一定又想知道"爱因斯坦怎么是最伟大的人"呢?于是文章的下文又吸引着你继续读下去。当你知道了第二天小姑娘和爱因斯坦的对话后,你又极想知道第三天他们怎样见面吧……就这样,读者每读一节都有收获,同时又有新的疑惑,常常为文章所吸引。
这种设置悬念的表达方法产生的作用是写作前巧妙构思的结果,有一定难度,但只要我们习作之前胸有成竹",想好了再写,这种方法一定也会学会的。
四、益智园
创新与实践
1、文章第4自然段有不少对话,但作者都没有写出表示语气的提示语,请你想一想,当时两人会有什么样的语气对话呢?不妨再找一个同学,试着分角色说一说,看谁说得最好。 2、请你想象--
当小姑娘的妈妈知道了女儿和爱因斯坦在一起谈些什么以后,她会有什么反应呢?你可以想一想,有时间可续写下来。(注意可以学一学"悬念"的设置哟。)
附:课后习题5提示:
讨论爱因斯坦是否最伟大时,要从他的贡献和精神来谈,而不是根据衣着打扮。这样,才能接近伟大的实质。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教案 篇9
景行小学 魏艳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情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
教学重点:在品词、品句、品文中真正融入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感悟塑造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读中悟情、情中明理。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1、(板书:爱因斯坦)你认识爱因斯坦吗?简介爱因斯坦。
(板书:小女孩)为什么要在“女孩”前加“小”字?
2、想想课文可能写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三、检查自学,学习生字词。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五、理清课文分段。
六、书写描红、练习。
第二课时(参赛课时)
课时目标:
●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来理解词语句子,品读人物对话,领会课文内容。
● 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感悟塑造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
2、设定悬念导入:父亲告诉女孩爱因斯坦是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女孩纳闷什么?为什么纳闷?让我们来细细地读读课文吧!
二、学习第1~3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找出有关女孩纳闷的句子。
2、多媒体展示句子,提问:纳闷是什么意思?这个句子的意思?为什么纳闷?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认为爱因斯坦并不伟大。
3、多媒体展示有关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请生填填。运用文中的写法仿写自己喜欢的人。
4、小女孩眼中的爱因期坦是怎样的?
过渡:还有什么令小女孩纳闷呢?联系上文找出父亲说的话。
5、指导朗读,读出父亲高兴、激动、崇拜的心情。
6、提问:父亲眼中的爱因斯坦是怎样?
7、播放小博士的介绍,父亲为什么说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吗?
8、师小结。
三、精读感悟第4、5自然段。
1、多媒体创设情境,范读。
2、提问:你认为老师朗读的怎样?为什么要这样读?
3、相机出示句子:“我说也是嘛,瞧你,穿衣服还不会……怎么谈得上伟大?”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的天真、直率。
4、“听了这话,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但愿你肯教我。”同桌练读,指导朗读,抓住“温柔的目光”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女孩做个鬼脸“但愿你肯教我”,从品读人物神态动作、语言感悟爱因斯坦的爱心、童心、虚心。
5、提问:爱因斯坦眼中的自己是怎样的?随机出示句子“噢,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指导朗读,联系上下文体会“噢”的读法,感悟爱因斯坦的平易、谦逊。
6、分角色朗读,师小结。
四、学习第6—8自然段。
过渡: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小姑娘看见他的时候简直吓了一跳,这是怎么回事?
1、默读、提问:“吓了一跳”怎么理解?为什么?
2、想象一下,爱因斯坦变成了什么样的?假如你是小姑娘,面对变了一个人的爱因斯坦,你心情会怎么样?指导朗读,师生接读“爱因斯坦先生,你比昨天年轻了20岁”。
3、爱因斯坦为什么会变?
4、小女孩使爱因斯坦的什么发生变化?师描述生想象房间“一塌糊涂”请你想象一下小女孩教爱因斯坦收拾好房间的情景,你能用哪些词语来说说?
5、师小结。
五、延伸明理。
1、提问:为什么爱因斯坦房间凌乱,穿着不整?爱因斯坦的时间和精力都用于什么?
2、引导:正因为爱因斯坦潜心研究科学,所以无暇顾及生活小节,甚至连走路都在埋头思考问题。同学们,从这些平凡的生活中,你看到了怎样的爱因斯坦?
3、提问:你认为爱因斯坦伟大不伟大?
4、作者是怎样塑造爱因斯坦的伟大?体会写法选用平凡的生活,通过刻画爱因斯坦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来塑造人物的伟大,这是塑造人物的写作方法。
5、师小结。
6、师生共赏爱因斯坦名言。
六、布置作业:小练笔《伟大与平凡》。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表演。
2、欣赏学生的练笔《伟大与平凡》。
3、完成练习,养成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朗读全文。 2、指导学生分角色读文并表演。
3、欣赏学生小练笔(生上台朗读小练笔,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师生评议)。
4、完成本课的相关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