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精选8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精选8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篇1
活动目标:
1.用找反义词的方法学习汉字。
2.培养学生积累反义词和运用反义词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积累生活中的反义词。
活动过程:
一、游戏激趣。
1.“反话”游戏。(教师说或模拟前边的词语,学生答出它的反义词并做动作)
大西瓜——小西瓜 上——下 左——右 前——后 蹲——站 出——入
2.揭题。
(1)在刚才做的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投影“反义词”)
(2)揭题:小朋友们,听说今天反义词乐园里将要举办很多趣味比赛,这节课我们一起到反义词乐园参赛吧!(投影“反义词乐园”)
二、看图说反义词。
1.看图猜反义词。
(1)这是看图猜反义词赛场,凡是爱动脑筋的小朋友都可以获得入场券。
(2)根据投影图说反义词。
2.看图辨方向。
(1)小朋友,当你在野外迷了路,千万别慌张,我们可以看图辨别方向。(投影出示方位图)
(2)小朋友能找出图中的反义词吗?同桌互相找一找。
(3)指名找。
3.看图找反义词。
(1)今天的比赛精彩极了,小动物们也赶来参加比赛了,你敢跟小动物们比一比谁最棒吗?请在四人小组内看图互相找出图中的反义词。(投影出示图)
(2)各小组推选代表在班内交流。
三、你说我对。(先投影出示前边的词语,答对后相机点击后面的反义词。)
“你说我对”赛场的两名小主持人邀请我们班的男生和女生对反义词。请男生说,女生对。
四、我有一双慧眼。
过渡:接下来小朋友们要用充满智慧的小眼睛来找反义词了。
1.你准能认出我们。(投影出示)
例: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前)——(后)
(1)你开门,我关门。( )——( )
(2)小明出来,我进去。( )——( )
(3)小兔的耳朵长,尾巴短。( )——( )
2.投影出示《龟兔赛跑》的动画和一段话。师:小白兔和小乌龟正在进行比赛跑步呢,请小朋友先看动画片再读故事,找出文中的反义词。
龟兔赛跑
一天,小白兔和乌龟比赛跑步。第一次小白兔跑得快,乌龟跑得慢,小白兔胜利了。第二次比赛,由于小白兔不谦虚,结果失败了。
3.投影出示古诗《画》。师:古代诗人王维也来到了我们的'反义词王国,他要请小朋友们找一找诗中的反义词。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五、我会说。
过渡:“能说会道”赛场正等着小朋友们来参赛呢!
1.说句练习。在括号里填上反义词:
(1)骆驼长得( ),羊长得( )。
(2)马路( ),山路( )。
(3)冬天( ),夏天( )。
(4)猴子的尾巴( ),兔子的尾巴( )。
2.我也能用反义词编一句话。
(1)自己找合作伙伴编。
(2)推选说得好的同学说。
六、抢答赛,看谁说的反义词多。(投影出示)
反义词(我会填)胜—( ) 好—( ) 天—( ) 早—( ) 方—( ) 头—( ) 快—( ) 冷—( ) 爱—( ) 来—( )
七、找对手。
能干的小朋友,你想找到自己的对手吗?现在我们请表现最好的8名同学上来玩找对手的游戏。比如:举黄色卡片的同学问:“我是‘紧’,我的对手在哪里?”举红色卡片的同学回答:“你的对手在这里,我是‘松’。”
正——反 冷——热
容易——困难
冷淡——热情
虚伪——诚实
八、找一找生活中的反义词。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反义词,把你找到的反义词告诉大家。
(1)先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课前找到的反义词。
(2)比一比谁是棒小孩,请举手说。
九、操练场。
比赛已经进入尾声,最后一站是操练场。请你写出教室里的反义词。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篇2
一、教材简介
本课是一则寓言,讲的是小河与青草的一段对话。从中可以感知自然界万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时领悟到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身上的长处。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学会“青”的正确书写,认识其他生字。
过程和方法: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情感和态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自然界万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时领悟到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身上的长处。
三、设计理念
1、以学定教,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关注学习主体的自主建构,相信学生,让学生使用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来充分展开自主学习,发挥教师“组织者”的功能。
2、低年级学生的定向能力尚处在较低的层次,他们的注意状态仍然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易被直观、新异的刺激活动调动起来,激起学习的兴趣。
3、读中品位,培养阅读理解的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是建立在感悟体验基础之上的,朗读是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的重要环节。教学中要做到以读为本,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形式多种多样。力求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
四、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小河与青草》
齐读课题
2、把“与”换个词吗?
(二)、精读课文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
贴图出示:小河说说:()的小河
在小河边贴上:青草说说:()的青草
2、出示课文第一小节
(1)问:小草就一丛吗?课文中哪个词告诉我们的?
请学生起来贴图:长满青草
(2)指导读:小朋友,美吗?用美美的语气读一读。
指名读,齐读。
3、师:小河边为什么会长满青青的小草呢?我们来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出示第二、三小节(第一次对话)
(1)小草对小河说了句什么话?
出示一杯清水:你们觉得这杯水怎么样?
在杯底放上一张小鱼图片,请学生上台观察,问:你看到了什么?
师:这就叫“一眼能看到底”,老师送给大家一个词语:清澈见底
自读词语,指名读,齐读。
谁能夸夸小河?
自读,指名读,齐读。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的方式来理解“清”、“一眼能看到底”,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让学生多读多悟,并注意语词的积累]
(2)听了小草的话,小河骄傲了吗?他怎么样了,说了什么?
指名读小河的话
出示:紧紧抱住个别读
师:谁能来把这个词语表演一下
再指名读,齐读。
小草是用什么抱住小河的?
课件演示:小草用根把泥土紧紧抱住。
如果没有小草把河岸的泥土紧紧抱住,小河会怎么样呢?
在清水里加入泥土,使之变成浑浊的泥水,理解“浑浊”。
[表演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形式,以演助读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更好地理解了“紧紧抱住”。另外,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不仅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将抽象的语词形象化了。]
(3)说话:因为小草将河岸的泥土紧紧抱住,所以小河。
指名说
指导朗读:读出感谢的语气。
自读,指名读,分角色朗读。
[通过说话训练既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让学生进入角色进行情景朗读,在读中更好地感悟]
3、接着,他们又说起了悄悄话。
出示第四、五小节
(1)自读这段对话
(2)比较读:你长得碧绿碧绿的,真让人喜爱。
你长得碧绿的,真让人喜爱。
如果你是小草,你会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指名读,夸夸小草。
(3)小草听了小河的话有没有骄傲呢?他是怎么说的?
读小草的话
实物比较:碧绿的小草
干枯的小草
问:青草会在什么情况下干枯呢?
(4)说话:因为,所以。
(5)指导朗读:读出感谢的语气。
自读,分角色朗读。
4、正因为小河与小草互相,所以(出示第六小节)
(1)自读这一小节
(2)问:为什么“更欢了”“更绿了”?
(3)指导读:读出欢快的语气。
[让学生通过比较的朗读来体会词语的运用,在读中感悟。同时贯穿说话训练,并在上次说话的基础上要求有所提高,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分角色,有感情朗读全文
(三)、拓展延伸
1、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2、如果我是河里的小鱼,我想对小草说……
如果我是爱到小河里游泳的孩子,我想对小草说……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说话,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并使学生的感情得到了深化]
(四)教学“青”
1、观察字,说说记忆方法
2、指导书写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篇3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8人,全部为外地生。家庭环境不同,成长环境不同,孩子的学习能力也不同。希望通过新学期的努力,能让孩子们一起快乐健康地成长!
二、教材分析
1、内容及编排
本教材从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分八个专题;多彩的秋天;学校生活爱祖国;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友好相处、团结协作;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热爱科学。每组课文包括导语、识字、4-5篇课文及 “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形式多样,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语言生动。X k B 1 .c o m
2、教材特点
⑴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每一组教材均以“导语”的形式点明专题,识字课、课文以及“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展示台等内容都围绕着本组的专题安排。
⑵识字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识字课的内容围绕本组的专题,而且形式多样。有的描写秋天美丽景色、反映学校生活和引导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词语,有的表达爱国之情的三字经,有讲思想方法、给人启迪的成语,有提倡团结合作的,有教学生怎样做人的对联,还有反映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拍手歌。 ⑶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具有时代感,贴近儿童生活。
本册教科书与九年义务教育同册教材相比,大幅度地更新了课文,更新率达50%。课文体裁多样。童话、寓言、诗歌、散文、故事、科普文章以及日记等应有尽有,有较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⑷课后练习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⑸突破传统教材的呈现方式,增强亲和力。编写角度由服务于教师的'教转向服务于学生的学。教材的呈现方式,有利于学生发现、探究。“语文园地”里设有“展示台”一栏,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成果和才能的机会。
⑹教材内容具有开放性和弹性。w W w .x K b1 .c o M
本册教材规定了识字量认识450个,但同时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认字,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多认字,超过规定的识字量。在识字方面,每课要求认识的字体现基本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多认。
三、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450个字,会写35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断。
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
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
8、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9、对写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
四、教学措施
这册教科书是以专题形式编排的,语文园地中安排的各项训练也都围绕专题设计的,所以备课时胸中要有全局。我们领会“语文首先是一种文化”这种编排理念,要在通读全册的基础上,一组一组地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每组教材围绕哪个专题,有哪些内容,有哪些要求,重点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习惯,怎样进行教学设计,在体现自主、合作学习上有哪些措施,什么时候布置学生进行哪些学习准备,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备课时胸中要有全局,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做到既符合教材编写意图,又不拘泥于教材,使教学充满活力。
1、采用多种形式的见面活动,增加学生与生字的接触机会,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
2、在写字教学中力求做到指导要细,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同时应把培养兴趣与提高书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3、树立大语文观,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努力开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五、教学进度周次 1 2 3 4 日期
教学内容
报名始业教育识字1 xK o m
1、秋天的图画
2、黄山奇石 3植物妈妈有办法4古诗两首语文园地一检测一
识字2
5、一株紫丁香
6、我选我
7、一分钟 5 6 7
国庆放假
9、欢庆
10、北京
11、我们成功了
12、
看雪
8 语文园地三检测三识字4
13、坐井观天
9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20 21
14、我要的是葫芦
15、小柳树和小枣树
16、风娃娃
17、酸的和甜的
语文园地四检测四识字5
18、称赞
19、蓝色的树叶 20、纸船和风筝
21、从
现在开始语文园地五
检测五
22、窗前的气球
23、假如
24、日记两则
26、“红领巾”真好
27、清澈的湖水
28、浅水洼里的小鱼
29、父亲和鸟
语文园地七检测七识字8 30、我是什么
31、回声
32、太空生活趣事多
33、活化石
34、农业的变化真大
语文园地八检测八 复习 复习
期末复习检测/学期结束工作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篇4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要重视综合知识的整合与运用,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去探求新知,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构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议、练、说、评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乐中学到知识,学到方法。
教学内容:
语文园地三所有内容,包括: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能说会道、笔下生辉五项内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运用中区别同音字。
2、积累ABB式的重叠词。
3、学会进行句型转换,即“把字句”与“被字句”的相互转换。
4、丰富语言积累:有关学习方面的名人名言。
5、通过学习阅读材料是学生受到启发:要从小养成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6、学会向老师请假或请别人帮助请假,并会写请假条。
教学重难点:
阅读有关请假条的内容,分析 向老师请假的方法,习作时,将分析探究到的方法运用到习作中。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运用中区别同音字。
2、积累ABB式的重叠词。
3、学会进行句型转换,即“把字句”与“被字句”的相互转换。
4、丰富语言积累:有关学习方面的名人名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第三单元的学习接近尾声了,在这一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看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从中认识到要想有新的发现,就要像科学家那样,细观察,勤思考。多动手,与此同时,我们还收获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这节课我们来整理近一段时间的语文知识,运用我们的语文能力去大显身手一番!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百花园三”(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用简洁的语言回顾单元重点,导引出本节课的任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语文学习的目的,就是实际运用。]
二、 语海畅游
你认为汉字有趣吗?举例说说。(捕捉信息,进入同音字区别的学习)
1、打开书看看“汉字真有趣”,先读一读,然后说说读后知道了什么。
2、你认为怎样才能将同音字用准确。(先组词,再造句,在具体的语境中区别字义,达到准确运用。)
3、用“须”和“需”扩词、造句,再次说说这两个字的字义区别。
4、举例说说,还有那些像这样有趣的汉字,并进行区别。
(如:静和净,领和岭等等)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自主探究出同音字的区别方法,再运用方法去拓展练习,学生不仅获得了“鱼”,也会去运用“渔”去捕获更多的“鱼”。]
三、照样子写词语
1、自由读例子,说说自己发现了词语的什么特点。
(都是ABB式的表示颜色的词语)
2、结合语言习惯,照样子完成练习:
3、红( ) 黄( ) 黑( ) 白( )
4、交流,评改。
[5. 引导质疑:现在问题出现了,描述颜色时,“红”“黄”“黑”“白”就能说清楚,为什么要写成“ABB”式呢?
(使色彩更浓了,使表达更生动,更形象。)]
6、小组合作:看来,“ABB”式的词语真的好神奇呢。那我们多多积累些吧。比一比,那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想出来的词语数量多,正确率高。
7、 汇报展示。
小结:这么多的叠词陪伴我们,我们今后在说或者写的过程中多该自信呀!
[设计意图:此环节,不仅让学生练习了叠词的正确组成,同时又润物细无声地插入了“ABB”式形容词的修辞特征及功能,激发了学生积累和积极运用的兴趣。]
四、句型转换
词语没有难倒我们,加大难度,来检验你们的能量!
1、指名读例,再齐读,感悟“把字句”的结构特点。
2、读读学习伙伴的话。
3、动手完成练习。
4、交流答案,说说做题的过程或做后的感想。
5、课堂练习:
(1)我读懂了这篇课文。
(2)大家一起努力,终于找到了失踪好几天的小狗贝贝。
(3)指名出题,同桌答。
[设计意图:“把字句”由“把”字短语接动词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式,小学生不必说这些术语,但结合生活经验在潜意识里其实就是这么个意思。让学生说说做题的过程或做后的感想正是做题方法的总结。]
五、积少成多
出题的同学自信满满,答题的同学胸有成竹,可见知识与本领的积累是我们制胜的法宝!下面我们就再来积累一些名人名言吧。
1、自由多读几遍。找出名言的共同点。
2、指名读,纠正不恰当的读法。
3、齐读。
[4.小组讨论句子的意思,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认识。]
5、交流。
6、读读背背。
7、背出自己已经积累过的读书方面的名言,也可自己写一句。
[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让学生在开放的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状态,主动地进行探索与发现,多角度和多样化地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
六、总结:一节课中,同学们充分调用自己的知识技能,完成了四项练习,轻松自如,还收获了一些方法,希望同学们再接再厉,一天比一天有进步!
板书设计:
● 形近字 ● ●读书的名言:
需 静 领 红 红彤彤 其义自见(xiàn)
须 净 岭 黑 黑洞洞 懊悔(huǐ)
●走马灯吸引住了茅以升。
走马灯把茅以升吸引住了。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阅读材料是学生受到启发:要从小养成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2、学会向老师请假或请别人帮助请假时,要把请假的原因说清楚,说话要有礼貌。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有关读书的名言。
[2.过渡:的确,“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同样,读一篇好,也会有收获。一起走进“阅读平台”。]
二、阅读平台
1、自由读故事。
2、指名读,思考:一次偶然的发现后,科普希是怎样做的?他这样做取得了什么成就?画出相关的句子。
3、讨论交流。
[4.拓展:说说自己平时观察事物有哪些独特的发现。]
5、小结:看来,养成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的确是受益终身,让我们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去发现奥秘,享受其中的乐趣。
[设计意图:加强自主练习,凸显阅读训练重点,注意读与说的结合,着眼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三、谈话导入:同学们,如果你生病了,或有什么重要的事,不能去上学,你准备怎样向老师请假?是打电话请假,还是请爸爸、妈妈或者邻居小伙伴帮你请假?这节课,我们就来谈谈如何请假。
1、明确要求:
(1) 自由读要求,归纳要点。
(2)交流要点:(学生在向老师请假或请别人帮助请假时,要把原因说清楚,说话要有礼貌。
2.向老师请假
[(1)想一想,如果是打电话向老师请假,应该怎么把原因说清楚,要用到那些礼貌用语?
(2)假如老师同意或不同意,又该怎么说?
(谢谢老师 再次讲清楚请假的必要性,有礼貌)
(3)两人小组合作练习。]
(4)指名表演,集体评议。
3.委托他人向老师请假
[(1)如果请爸爸、妈妈或邻居小伙伴向老师请假,你认为该怎么说?
(向对方说明意图 说清请假的原因 有礼貌)
(2)强调:相比较,有什么不同?
(要说明自己想要干什么,礼貌用语有所不同。)
(3)练习后指名向全班表演,集体评议。]
4.总结:看来无论自己请,还是请他人代请,都得注意:一是把请假的原因说清楚,二是说话要有礼貌。我们评价的时候也是针对这两点去评,估计同学们今后有事,一定会把请假这件事完成得很出色!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感受到语文学习是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同时着重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课后作业:
1、 搜集一些名人小时候的故事读一读,想一想。
2、 与家人或伙伴表演请假的全过程。
板书设计:
第一个望远镜 请 假
利普希 说明原因,有礼貌
{认真观察} (说明意图)
{ 勤于思考}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本上的请假条,明白请假条要写的内容、格式以及表达时要有礼貌。
[2.自己试着写请假条,用书面形式表达自己要请假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又掌握了一种语言技巧——口头请假。这节课呢,我们就从中选取一种,讲话语变成文字。让我们的信息传递更为多样化,从而以不变应万变。
二、思考交流:
打开书,读题目要求和李晓芳同学的请假条,心中归纳一下,请假条应该怎么写。用自己清楚地记号标注。
[交流所得:
1、应写清楚请假的原因,请多长时间的假;
2、注意请假条的格式,包括称呼、落款、日期以及正文的格式;
3、要讲礼貌,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小结: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要点一个也没逃脱,下面的请假条一定不成问题!]
三、自主探究:
1.出示自学提示:
(1)请假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2)请假的时限为多长更合理?
(3)请假条的格式要注意些什么?
(4)列举可用的礼貌用语。
2.学后交流,集体评议总结。
3.小结:大家的生活经验可真丰富,你们的大脑像一个容量极大地储存器,列举的内容包罗万象呢,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哪!佩服你们!
[设计意图:要让学生更扎实地掌握请假条的写法,自己静心思考更为有效。学生对要求的自我分析,归纳的过程是其理解和内化的过程,加之学生在这方面的生活经验也不少,通过教师的肯定、鼓励性的语言,学生体会到自豪感,成就感。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四、实践内化:
1.小组合作完成:回忆自己近期的一次请假,或自设一个请假的原因,根据当时的情况,口头表达请假条的内容。
2.推荐小组代表上台口述,集体评议。
[3.动手写一张请假条。
4.同桌互评,可请老师帮助解疑。]
5.认真修改。
五、课后作业:
试着写一张请假条吧。
板书设计:
请假条
(称呼):
(请假的原因,请假的时限)
姓名
[教学反思]
百花园中通过词句的练习,了解同音字的不同,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引导学生寻找同音字,并能区分不同;初步理解了叠词的特点,积累了词汇;能够把陈述句改为“把”字句,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提高了表达能力。通过 朗读、理解并背诵关于名人读书的名言,懂得了读书的重要。 学生在独立阅读《第一个望远镜》中,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激发了学生观察、思考的兴趣。 通过练习请假和学习写请假条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认识9个字。
2.认真观察两幅图,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认真看图,理解课文内容,发挥学生合理想象,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1.发挥学生合理想象,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爱护花草树木吗?平时是怎样爱护它们的?你们为什么这样做呀?今天我们学习课文的第2课,(教师板书)齐读课题,什么事把联系在一起的呢!快快打开书看一看。
二、指导学生看图
1.出示第一幅图
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从哪儿看出来的?图上画的有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出示第二幅图
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从哪儿看出来的?图上有谁,在干什么?
3.我们看看课文是怎样描述这两幅图的,打开书。
三、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自己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画出本课的生字和会认的字。画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3.同桌互相交换检查,看看画出的字和标出的自然段是否正确。
4.抽读生字和会认的字。指导学生读准“有、穿、冷、热”这几个字。
四、细读课文,理解句子。
1.自己读读第一段
(1)提问:读后你知道了什么?文中的“我”指的是你自己吗?
(2)听老师范读,你听出什么了?
(教师范读时把“我、门口、小”这几个词读得突出些。)
(3)学生自己练习读。
(4)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5)指名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己出声读第2段,边读边标出有几句话。
(2)同桌互查标句子是否正确,互查后说说每句话讲的是什么。
(3)指名说说句子的意思。
板书:穿衣,不冷。
(4)教师范读,你听出了什么?
教师范读时,突出“暖和的衣裳”。
(5)学生练习读,同桌互读。
(6)指名读,其他同学听听哪儿读得好,哪儿读的还不够。
(7)引发学生想象:假如你是小树,你会对爷爷说些什么呢?(目的是通过小树感谢的话,进一步体会人类对树木的保护。)
(8)出示填空练习,为背诵打好基础。
()天到了,()给小树穿上()。小树()了。
口头练习填空后,试着背一背。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读这段,边读边标出有几句话。
(2)请两名学生读这段,读后教师提问:“小树是怎样回报爷爷的?”
板书:撑伞,不热
(3)教师提问:夏天,绿色的大伞指的是什么?看图说一说,爷爷在树下乘凉心情会怎样?爷爷会说些什么呢?小组进行讨论。
(4)请同学读文,读后评议,哪读得好,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
(5)学生练习读。
(6)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7)指名读,读后评议。
(8)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小树还能为人们做些什么?(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到树木对人类的作用,人们离不开树木。)
(9)出示填空:
()到了,小树给爷爷()。爷爷()。
①口头填空
②试着背诵。
4.朗读全文。
5.背诵全文。
(1)看着填空练习背诵。
我家()小树。
()天到了,()给小树穿上()。小树不冷了。
()到了,小树给爷爷()。爷爷()了。
(2)教师出示图画,让学生看图练习背诵。
(3)试着独立背诵。
(4)同桌互背,相互纠正。
(5)指名背诵,背下来的奖励一朵小红花。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篇6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图文结合,感受卢沟桥的狮子数量多、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特点。
2、了解卢沟桥成为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的原因,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并体会课文中对狮子形状的描写。
教具准备:
1张幻灯片录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简介卢沟桥及“七七事变”,出示录像。
2、齐读课题,说说由题目可看出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3、观察图画,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二、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名读课文。
2、提出自己不懂得问题,教师据情况找适当时机加以解决。
三、深入阅读,学生自悟
1、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写得是什么?
2、卢沟桥的狮子有哪些特点?
3、“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课文是怎样描写的?
四、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1、出示幻灯片和描写狮子形状的排比句,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它们写具体的。使学生体会到除了写看到的,还可以把想象的也写进去。
2、教师补充“七七事变”的资料,播放录像,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卢沟桥的历史意义。
五、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全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2、会用“大概、甚至”造句。
3、背诵第二自然段。
4、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朗读全文,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二、围绕重点,学习表达
1、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
2、指导第二自然段的背诵,进一步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并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想象还会有哪些形状的狮子。
3、把想象出的狮子的形状用通顺的语言写出来。
三、综合训练,发展技能
1、指导学生识记重点生字。
2、指导学生用“大概、甚至”造句。
3、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四、推荐作业
预习第三课。
板书设计:
卢沟桥的狮子
大的
大小不一 小的
卢沟桥的狮子 有的
形态各异 有的
有的
有的
“七七事变”抗日战争
教后记:
1、导课时,让学生说说有关卢沟桥和七七事变的情况,谭硕同学讲得很多,由此可看出学生提前预习和查找资料的好处,今后要多鼓励学生课前拓展预习。
2、在学习赵州桥时,学生已经初步的研究认识了卢沟桥,这次学习重点抓住第二段。教学这一段时,我紧抓住形状“各不相同”一词,图文对照,让学生展开想象。首先让学生想像课文中描写的狮子的五种形态,把语言文字转化成具体形象的画面,用表演的形式展示出来。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篇7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世界著名画家达·芬奇小时候学画的故事。文章紧紧围绕达·芬奇学画画,老师先让他画鸡蛋这件事展开记叙,重点记叙了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原因和目的。这部分内容含义比较深刻,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
学生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还不是很成熟,注意力也不能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因此我采用白板和实物相结合的方式来吸引学生,从而使学生们爱上学习,爱上语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会认字8个,会写字11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认识到学习任何本领首先要打好基础,从基本技能做起。
3、培养学生合作、自主探究的意识,以及分析综合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认“鸡蛋”。同学们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出示鸡蛋)细心的你一定认识“鸡蛋”两个字。
鸣蚕鸡蛋
2、写“鸡蛋”。学习本课中两个生字。
3、画“鸡蛋”。现在我们不但会认“鸡蛋”两个字,还能正确书写。如果老
师让你画“鸡蛋”,你会有什么想法?(板书课题,生各自发表意见)
二、学习新课
1、认识达芬奇。
有个叫达芬奇的人,他认为画鸡蛋很容易。谁是达芬奇?读了这段文字,你就会有所了解。(白板出示)
五百多年以前,有个叫达·芬奇的意大利人,他是一位著名的画家。
预设:
生1:“五百多年以前”是告诉我们时间。
生2:“意大利”是告诉我们国籍。
生3:“著名的画家”是告诉我们他的身份。
这段文字按“时间——国籍——身份”的顺序向我们介绍了达芬奇,你能不按这样的顺序,也介绍介绍达芬奇吗?
过渡:了解了达芬奇,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他是怎样画鸡蛋的呢?
2、读文,认字。
(1)自读课文。请你自己读一读课文,力争做到不加字,不漏字。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一读。
(2)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序号。
(3)指名分段读文。
(4)检查词语,并仿写。
画得不耐烦画得熟练画得又快又像
(5)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预设:
学生运用人物+事件的方法概括。
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人物事件我们应该从达芬奇画鸡蛋这件事中知道什么道理呢?学文后相信同学们会把课文内容概括得更完整。
3、学习达芬奇画鸡蛋的过程
(1)白板出示“达芬奇开始学画的时候,老师让他画鸡蛋,他画得(xxxxxx)”。①理解“不耐烦”。
②找出“不耐烦”的具体表现,指导朗读。③扮演达芬奇,体会人物心情。
过渡:听了达芬奇的话,老师是怎样教育他的呢?画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老师严肃地说:“你以为画鸡蛋很容易吗?这就错了。”
(2)实物演示,得出结论。
(3)老师为什么总让他画鸡蛋?找一找,读一读。
①指导朗读,突出“准确,熟练”。②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4)白板出示“达芬奇听从老师的教导,(xxxx)画鸡蛋”。
想象、补充句子:,他在用心地画鸡蛋。(课件出示)
三、总结全文
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用心,要从基础学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2、引导学生运用人物+事件+道理的方法完整地概括课文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诗歌,注意多音字“间”“重”“还”的读音。
2、理解诗意,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3、体会思乡之情,想想诗人是怎样表达出来的(通过哪些景物或事情)。
4、品析“绿”的妙用。
教学过程。
1、揭题,解题。
2、诗人简介。
3、读诗。(指名读,正音)
4、自由读,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5、交流,指名说。理解关键词“间”的意思(画指示图)。“绿”——吹绿。再连起来说说诗意。
6、品诗: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自由读,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
“明月”——拓展相关诗句。
问题:上京赴任,这正是施展政治抱负的大好机会,诗人为何还未到任就开始想着要回去呢?
链接时代背景。
7、品味“绿”的妙处。
反思:今天的内容安排应该说还是不错的,有重点,难点的突破也可以。但是课堂时间的把控不到位,导致前松后紧。
前一个从导入到读诗就用了十分钟,第二步的理解诗意也用了将近十分钟。剩下的二十分钟里,让学生品诗——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诗人浓浓的思想之情。在“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一句里就花了不少时间。
一开始让学生泛泛地谈,然后引导学生质疑——一望无际的长江在作者眼里却只是“一水”之间(读“一水”一词,有学生说:这就像是一条小水沟一样。也有的说:“很近呢,感觉一下子就能跨过去。‘),重峦叠嶂的“数重山”却是“只隔”。
伊始,学生也处于疑惑状态。浩杰的一番话令他们茅塞顿开——虽然隔得远,但是他的心是很近的。
在此,我让学生们顺着这个点深入谈,请了三四位孩子来补充,谈得很不错。
等这一处整完的时候差不多就只剩下十分钟了。这个时候,只能做些取舍。是抓“明月”还是“绿”?答案显而易见。
引导学生读课后的“资料袋”,对比读。(这个对比读很有必要,我似乎太随意了,以致不少学生并没有对“绿”的好有什么特别强烈的感受,导致后面的引导很辛苦。)
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师板书关键词——生机勃勃。色彩美。诗情画意。柔美。
剩下只有两三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写课堂作业本上关于“绿”的一道题目,要求用一段文字来表达。时间匆匆,只能让学生用课后的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