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设计 >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优秀5篇】正文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优秀5篇】》

时间: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比的应用》教学设计【优秀5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篇1

设计思路:

本节课在谈话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现实背景中让学生亲身感受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并对例题进行探索,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释应用中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体验解题的多样化,初步形成验证与反思的意识,从而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探索中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结构特点。

2、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问题。

3、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探索精神的养成。

教学重点:

掌握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步骤。

教学难点:

掌握解题的关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价值

1、师:同学们,大家平时放过东西吗?

2、请大家分一分彩旗吧。(课件:植树节到了,学校准备了60棵树苗,要把它发给六一班和六二班栽植,已知两个班人数相等,如何分比较合理?)

注:学生一般会按平均分的方法解答,教师就可追问:这样分配的方法,我们以前学过,叫什么分法呢?

3、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并不是把一个数量平均分配的,而是按不同量来进行分配的。

注:教师用谈话的方式,以两班分配植树任务的事情为事例,分步呈现问题情境,让学生根据有关信息发表见解,体会平均分只是一种分配方法,在现实生活中还需要更为合理的分配方式。这样结合旧知体会按比例分配的实际意义。

二、探究教学

1、探究例题

呈现例题,根据学生的建议,共同完成例1

师:植树节到了,学校准备了60棵树苗,按3:2的比例分给六一班和六二班栽植,两个班各应栽多少棵? (2)分析题意:按3:2的比例分给两个班栽植告诉我们那些数学信息?

师: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结果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解题方法

第一种:60÷(2+3)=12(棵) 12×3=36(棵) 12×2=24(棵)

第二种:2+3=5

60×3/5=36(棵) 60×2/5=24(棵)

注: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上两种解法,对于学生以前学过的归一问题的解法,老师应给予肯定。而重点放在分数乘法的意义来解答的方法上,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2、揭示课题

师:像这样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我们通常把这种分配方式叫做按比例分配。

3、思考:如何检验答案是否正确呢?

讨论:按比例分配问题有什么特点?用按比例分配方法解决实际是要注意什么呢?

指导学生检验不但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小结按比例分配问题的一般方法与步骤,将感性的解题经验归纳,深入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关键是被分的总数和分配的比,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巩固练习教材做一做。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1、教材的编排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点,既是数学知识的生长点,又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发展点,它们用承上启下的作用。按比例分配问题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又有它独特的价值。在谈话导入环节中,设问如何分配植树任务才合理?引发学习的思维,发现平均分之外的另一种分配方法(按比例分配),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2、为了使学生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抽象概括,形成普遍方法,指导他们及时反思十分必要。教学中先是观察分析这类题型的结构,并讨论解答此类问题的一般解题方法和步骤。接着引导学生归纳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规律,并反思遇到不同的问题,应选择哪种方法比较合适。这样在回顾反思中理清思路,不断提升思维的层次。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篇2

【教材分析】

《比的应用》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比的意义、比的化简、比与分数的联系、以及掌握用分数乘、除法解决简单问题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比的应用又称按比例分配,按比例分配有按正比例分配和反比例分配两种,由于按反比例分配的实际应用并不广泛,而且可以转化为按正比例分配来解答,因此教材只教学按正比例分配。按比分配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平均分是按比分配的特例。研究比的应用,也为以后学习“比例”、 “比例尺”的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有两部分内容:分一分和算一算。分一分:创设一个给两个班的小朋友分橘子的情境,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在交流不同分法的过程中体会到1:1分配的不合理性,产生按比分配的需要,同时体会按比分配在生活当中的实际应用;算一算:在有了实际操作的基础上,解决把140个橘子按3:2分给两个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鼓励学生运用合理的解题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学习了除法的意义,了解了“平均分”,即按1:1分,学生在五年级上册学过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本单元学习了比的意义和比的化简。由于比与除法、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比的很多基础知识与除法、分数的相关知识具有明显的、可供利用的内在联系,这些对于学生学习比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比的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因此,学生也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因此,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当充分利用原有的学习基础,引导学生联系相关的已学知识,进行类比和推理,尽可能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自己的思考,推出新结论,解决新问题。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实际意义;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解题策略的过程,体验策略的多样性,并选择合适的方法;

3、使学生在探索未知、寻求成果的过程中品味学习的乐趣,并养成积极、主动的探究精神。

【教具准备】

课前准备:学生查找有关事物各组成部分比的资料。

课上准备:小红旗。

【教学重点】

理解按比分配的实际意义,并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按比分配的实际意义,沟通比与分数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老师有140个橘子,要分给幼儿园两个班的小朋友,你觉得怎样分才算合理呢?(平均分,这样才公平。)

经调查,大班有30人,小班有20人,这回如果我们还把这些小旗平均分给这两个班,你觉得还合理吗?为什么?(不合理,因为每个人分到的就不一样多了。)

怎么分合理呢?请你静静地想一想,先和同桌说一说,再和全班同学说说你的想法。(按人数比30:20=3:2进行分配。)

3、3:2表示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使学生体会按比分的必要性以及初步沟通按比分与平均分的关系。

二、问题解决活动1:合作研究怎样按3:2这个“比”来分配

为了研究方便,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一些小旗代替橘子。

(一)合作研究

1、合作要求:两个同学一组分工合作,每分一次,就详细记录下当次分给大班和小班小旗的面数,直到分完为止。(提示:记录时,不累计上次分得的小旗面数)

大班 小班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大班分得()面小旗

小班分得()面小旗

2、学生合作研究

3、教师组织反馈交流

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收集约三种不同的分法,分步展示在黑板上。

四人一组交流讨论要求

(1)在组长带领下逐一分析每种分法,你们能理解这些分法吗?你有什么想法?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

(2)观察、比较这几种分法,你能发现什么?

插问:你觉得分一次至少需要多少面小旗?为什么?

也就是可以把5面小旗按3:2进行分配,那这一次是把几面小旗按3:2进行分配的呢?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预设:

分法1:每次分给大班3面,分给小班2面。

表扬:认真有耐心,十二次。

分法2: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分,分的次数明显减少。

表扬:很会动脑筋,在分的过程中及时进行了调整。

分法3:先按人数分给大班30面,分给小班20面,余下的再按比分。

表扬:很会联系实际情况,这种分法在实际生活中非常实用。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有五个,其一,虽然是六年级的学生,但是动手操作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因为逐次分配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记录单能够恰好的保留学生最初的思维轨迹。其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其三,让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探索按比分的不同策略。其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反思能力,倾听习惯,使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方法的丰富和能力的提高。其五,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能力

(二)验证

1、问题:大班和小班分得面数的比是不是3:2?你是怎么知道的?

大班 小班

分得小旗的总面数

人数

平均每人分到小旗的面数

30 :20 = 3 :2 = 36 :24

2、师生一起小结:

(1)平均每人分到的小旗同样多吗?

(2)把这些小旗按大班和小班的人数比来分配是合理的分法吗?

(3)虽然不知道小旗的总面数,但是大家动手分一分,是否就能成功的把这些小旗按3:2进行分配?

[设计意图]正式打通人数比与小旗面数比之间的关系,深化比的意义。使学生初步体会按比分的本质:即每个“单位”分到同样多。

(三)当我们知道总数的情况下的按比分配

1、问题:如果有180面小旗,你打算怎样按3:2进行分配?你能想到几种方法?

2、四人一组交流,说说你想到的方法:

方法1:按比逐次分配。

方法2:先求出一份是多少面小旗,再根据大、小班分别所占的份数,求出各应分得多少面小旗。

方法3:把比转化成分数,利用分数的意义求出大班和小班分到的小国旗的面数

3、小结:当我们知道总数的情况下,既可以逐次分一分,也可以算一算。可采用的方法就更多了。平均分能理解为按比分吗?按怎样的比分呢?

三、巩固练习

同学们表现得太出色了,能再帮老师一个忙好吗?好啊

我家有一块近似长方形的菜地,面积大约是984平方米,我想按3:5的比例种茄子和西红柿,茄子和西红柿各种多少平方米?

四、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比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把一些事物按一定的比分的时候,可以用哪些策略?

3、你在生活中还能找到比的应用的例子吗?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以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及归纳、总结、概括的能力。

3、情感方面: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关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意识、灵活思维品质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让学生学会评价自我,欣赏他人。

教学重点:

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灵活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1)3月12号是植树节学校把种植88棵小树苗的任务分给六年级的每位同学,怎样分配才合理?(平均分配)

(2)李明和黄华合办了股份制食品有限公司,李明出资20万元,黄华出资30万元,两年后盈利150万元,怎样分配利润才合理?

(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出示题目:幼儿园大班30个人,小班20个人,把这些橘子分给大班和小班,怎样分比较合理?

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认为怎样分合理?说一说你的分法?

2、出示题目:这筐橘子按3:2该怎样分?

自学提示:

(1)可列表或画图。

(2)联系比与分数的关系,将本题转化成相关的分数应用题。

(3)你还有其它的什么想法,用你的方法试试吧!

3、小组合作。

4、各小组汇报自己的分法。

5、解题思路:

(1)明确分什么?有多少?怎样分?

(2)计算总份数。

(3)根据具体数量与对应分数的关系解题。

师: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时候,同学们要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可以选择多种方法解答。

三、达标检测。

1、填空。

(1)把60根小棒按2:3的比分成两堆,一堆有()根,另一堆有()根。

(2)把60根小棒按1:1的比分成两堆,一堆有()根,另一堆有()根。

2、实际应用。

(1)六年级三班要举行联欢会,班委决定要买12千克水果,据调查,爱吃苹果的同学和爱吃梨的同学的人数比是2:1,请你算一算,苹果和梨各买多少千克?

(2)用2份水泥、3份沙子和5份石子配制成一种混凝土。配制4吨这种混凝土,需要水泥、沙子、石子各多少吨?

3、拓展延伸。

把刚开始上课时老师留下的第二道题完成。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学生说说自己这节课的收获。

五、课堂作业:

课后练一练的1题、2题、3题。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进一步理解等分活动与除法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含义,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3、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倍”的含义,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为新课铺垫。

1、小朋友们,喜欢去麦当劳、肯德基吗?吃过薯条、汉堡包吗?

2、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哪里看看有哪些好吃的东西,好不好?

3、多媒体出示即时练习,指名回答,并说明理由。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小朋友,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文具的用处可大了!哪位小朋友能说说,你有哪些文具?

2、原来你们有这么多的文具呀!袋鼠妈妈听了可真羡慕呀!于是她决定要在森林里开一家文具店,让小动物们和小朋友一样,都能买到各种各样的文具。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3、出示课题:文具店。

二、自主探索,研究新知。

1、出示教学目标,了解今天的学习任务。

2、了解图意,获取信息。

(1)我们一起看看小动物们都买了什么文具呢?

小兔买了一支笔,花了2元钱。

大灰狼买了一个文具盒。

小牛买了3支铅笔。

(2)们说得真不错,除了这些以外,你还知道什么?

大灰狼花的钱是小兔的'4倍。

3、小组交流,解决问题。

(1)你真是一个认真观察的好孩子!现在大灰狼想考考大家,你们知道他们买文具花了多少钱吗?请小朋友在组里互相说一说,然后完成书上的“填一填”。

(2)学生分组交流,解决问题。

(3)师生共同探讨:你是怎么想的,说说你的理由。

(4)小朋友说得真好!大灰狼和小牛为你们喝彩。谁和他们一样棒,也来说一说。

(5)小朋友们说得太好了!香蕉和小鸡想请你们来帮它们解决问题,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6)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4、画一画。

同学们通过了大灰狼和小牛的考验,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请小朋友完成课本48页“画一画”。

(1)学生独立思考。

(2)让学生用学画一画。

(3)指名回答。

(4)你会用什么是什么的几倍说一句话吗?

5、经过刚才的学习,你能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1)5的2倍是多少?

(2)3的9倍是多少?

(3)6的5倍是多少?

(4)4的8倍是多少?

三、巩固应用,拓展创新。

1、练一练1、2。

(1)袋鼠妈妈看见小朋友这么聪明,也带来了四个问题想考考大家,我们一起来解决,好吗?

(2)学生独立完成,师生交流。

2、练一练3。

(1)小朋友们,喜欢去旅游吗?

(2)你们去旅游都离不开什么交通工具?

(3)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3辆车,你能说出是什么车吗?

(4)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5)你知道大客车上有多少位乘客吗?小轿车上呢?请小朋友们讨论一下,也可以用小棒或圆摆一摆。

四、评价体验。

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聪明,不仅解决了小动物提出的各种问题,而且最难的思考题都没有难住你们!现在,谁来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文具店

老黄牛花的6元钱 2×3=6(元)

大灰狼花的8元钱 2×4=8(元)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98页例10

教材简析:

工程问题应用是分数应用题中的一个特例。它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与整数工程应用题基本相同。本节教学,主要是用整数工程应用题引入,让学生根据具体数量解答,然后把工作总量抽象成一个整体,用单位“1”表示。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工程问题的实际意义,掌握它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对比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

教学目标:

1、认识分数工程问题的特点。

2、理解、掌握分数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方法。

3、能正确解答分数工程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几张。

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入:

口答列式:

1、修一条100米长的跑道,5天修完。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2、一项工程,5天完成,平均每天完成几分之几?

3、修一条100米长的跑道,每天修25米,几天修完?

4、一项工程,每天完成1/8,几天可以完成全工程?

(通过这组题,复习工程问题的三个基本数量关系,以及工作总量、工作效率、不定具体的数量应样表示,为学习用分数解答奠定基础。)

二、新课:

1、引出课题:工程问题应用题、

2、教学例10

(1)出示例10:一段公路长30千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

(2)审题后,根据条件问题列成下表,分析解答,讲算理:

工作总量

甲独修完成时间

乙独修完成时间

两队合修完成时间

30天

10天

15天

3、改变例10中的工作总量,让学生猜一猜,算一算,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接上表在工作总量栏中写出:60千米、90千米。

(1)让学生猜完后,计算:

(2)订正后问:为什么总千米数不同,而两队 合修的天数都一样?

(通过工作总量的。改变,让学生猜猜、算算合修的天数,激发学生学习工程问题的兴趣,引起思考,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4、如果去掉“长30千米”这个条件, 改为“修一段公路”,还能不能解答?

(1)组织学生讨论:

(2)列式解答、讲算理、

(3)比较与归纳:

再讨论:

1)这题与上面的练习题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两题的解题思路是否相同呢?

3)用分数解答工程问题的解题特点是什么?

4)指出例10这样的题目可用两种方法解答。

(通过学习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分数工程问题的特征,掌握了用分数解答工程问题的方法。)

三、练习:

1、第98页做一做。(通过基本练习,让学生及时掌握、巩固工程问题的解法。)

2、第99页

3、判断题。

(通过辨析、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解答工程问题,工程总量和工作效率必须要相对应。加深学生对工程民问题应用题的特征的理解,牢固掌握解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