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教学设计精选5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这次为您整理了月光曲教学设计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月光曲教学设计 篇1
一、学习目标
1 。学会本课8 个生字,正确读写“ 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苏醒、飞奔、记录、莱茵河、霎时间、微波粼粼” 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
3 。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
4 。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5、欣赏音乐艺术形式的艺术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6、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重点是使学生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2、教学难点:难点是贝多芬的感情变化的原因,因为它关系到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激情来自何处。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查找贝多芬的资料,制作相关课件。
2、学生准备:查阅贝多芬和《月光曲》的资料。
四、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导入新课
1、( 课件出示:贝多芬的照片) 同学们,他是谁?(贝多芬)
2、课前查找资料,你对贝多芬有哪些了解?
(学生简单交流贝多芬资料)
3、贝多芬一生坎坷,但他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创作了许多不朽的作品,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个关于贝多芬的传说故事,继续感受艺术的魅力。
( 板书课题:26 月光曲)
文:[设计意图]
环节重点: 明确单元训练重点,感知文章
学习目标: 认识生字,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相关知识,理清层次,感知文章大意。
操作要领: 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充分读书。 作为高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要充分。上课时主要请同学们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理清层次,感知文章大意。今天所执教的《月光曲》就是让学生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提出预习中的疑问,提取最有价值的问题,深入学习理解课文。这一环节注重了学生的自我建构,满足了学生求知欲,请他们自己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符合以学定教的新理念。
(二)初读感知
1、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看来通过预习,大家已经大体了解了课文内容, 那你在预习还有那些疑问?
预设,主要抓两个问题:
(1 )贝多芬为什么会给盲姑娘弹琴?
(2 )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奏了一曲呢?
4、同学们问题提得好,有价值,就让我们带着问题深入理解课文。
词:[设计意图]
环节重点: 分类理解词组,积累词汇
学习目标: 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进行分类积累。
操作要领: 在《月光曲》教学中,根据词语的描写情景,分三组三个层次进行学习积累。以这些词语为线索,帮助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把握。同时进行了词语填空训练,注重了词语的积累运用,扩大词汇量。这一训练环节注重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双基训练。
学习方法:词语联想 填空运用
(三)分组学习词语,积累词汇。
1 。学习课文之前,先检查掌握生字词的情况。
2、出示第一组词语:
蜡烛 盲姑娘 陶醉 苏醒
(1 )指名读。
(2 )读这几个词语与谁有关?你能结合课文内容, 用上这几个词说一句话吗?
(在一个点着蜡烛的小屋里, 盲姑娘听着贝多芬的琴声陶醉了, 很久才苏醒过来、)
3、出示第二组词语
纯熟 琴键 飞奔 记录 谱写
(1 )指名读
(2 )这一组词语与谁有关?是描写什么的?(贝多芬创作《月光曲》)
4、出示第三组词语
幽静 清幽 莱茵河 霎时间 微波粼粼
(1 )指名读
(2 )这一组词语是描写什么的?(景色)
(3 )词语填空训练: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 ) 。
一天夜晚,他在( ) 的小路上散步。
( )的海面上,( )洒满了银光。
句: [设计意图]
环节重点: 抓住中心语句
学习目标: 理清本课的叙述顺序,抓住课文的中心。
操作要领: 由于高年级课文篇幅长,在教学设计时,教学内容必须有适当取舍,不可能面面俱到。第三个环节就是抓住关键语句。《月光曲》这篇课文, 就是巧妙设疑, 抓住最关键的两个问题只奔课文主题, 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对人物对话的深入理解上,着力培养学生透过文字把握人物情感的能力。老师因文而异,采用不同方法展开对这个“ 点” 的教学。盲姑娘和贝多芬的对话以情境体验为核心、以朗读指导为重点,让学生细读文本,自读自悟。教师引导学生抓住疑点进行研讨,体现了新课改倡导的以探究性学习为主。
学习方法: 交流感悟 揣摩内心 角色体验 想象体味 情景对话 前后联系 品味词句
(四)抓住中心语句,领悟品读情感。
1、刚才同学们提出贝多芬为什么会给盲姑娘弹琴?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奏了一曲呢? 就请大家带着问题认真读课文,边读边画边思考, 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感受。
2、学生交流:
(1 )贝多芬被盲姑娘对音乐的爱感动了。(板书:爱音乐)
抓两个重点: 一是姑娘双目失明还学习弹钢琴; 二是从她说的话中体会。
感受内心:贝多芬此时是怎么想的?
(2 )贝多芬被穷兄妹俩的手足情深所感动。
出示第3 自然段,交流体会;分角色朗读。
3、同学们很会学习,能联系上下文、抓住人物语言来体会人物内心。就这样学习,我们继续交流,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奏了一曲呢?
(1 )出示盲姑娘的语言
(2 )体会盲姑娘不仅爱音乐,而且懂音乐,听出了纯熟和情感,贝多芬就像遇到知音,非常激动;再想到盲姑娘这么爱音乐,却因为买不起入场券被挡在了音乐殿堂之外,心情更加不平静,有感而发即兴创作了《月光曲》。
(3 )你能把自己的体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感情朗读)
(4 )是怎样的情景使贝多芬创作出这样一首世界闻名的乐曲呢?(学生读课文“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按起琴键来。”)
(5 )贝多芬曾说过:“我的音乐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啊,多么幸福的时刻啊!当我能接近这地步时,我该多么幸福啊! ”你体会出什么?
(感受贝多芬关爱穷人,博大的情怀。)
(6 )教师描述:一阵风拂过,把蜡烛吹灭了。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户,照亮了茅屋。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啊,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月夜呀。此时贝多芬想。
(身边的穷兄妹是这样的穷苦,他们同样需要音乐,我一定要用我的音乐给他们带来快乐,给盲姑娘带来光明,贝多芬望了望穷兄妹俩,借着月光弹起琴来。)
情:[设计意图]
环节重点: 领悟品读情感
学习目标: 体会重点词句段的含义,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领会表达方法,有感情朗读课文。
操作要领:在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 切入口” 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环节正是找到了一个具有阅读价值的切入口,引发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比较深入的对话。让学生通过反复品读,实现情有所感,理有所悟。这节《月光曲》正是通过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分层次递增、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品读,大大增加了学生感受语言的机会,帮助学生领悟了文中的情感体验—— 那就是盲姑娘对音乐的热情、兄妹俩的手足之情、以及通过皮鞋匠兄妹俩的联想,体会月光和月光下的海面的变化感受音乐旋律的起伏,来了解贝多芬的内心情感,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的博大情怀。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但使学生体会到音乐艺术的巨大感染力,更为学生表达能力、审美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了发展。
学习方法:读中感悟 品读升华 以感促悟 借助此料 品评表达 层次递增朗读 情景再现。
(五)再读想象,体会联想。
1、这首《月光曲》是怎样的一首乐曲呢?我们看看课文是如何描写的?
2、出示第9 自然段,请一位同学读一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课文是如何描写的?你看到了几幅画面?感受到这是一曲怎样的乐曲?
3、学生读联想,体会情境。
(1 )读书想象第一幅画面:体会月光照耀下海波粼粼的画面
(2 )体会第二幅画面:月亮越升越高…… 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的情境。
(3 )随着音乐体会第三幅画面:皮鞋匠听着听着,觉得海上刮起了大凤,卷起了巨浪的情境。
(4 )再引导感受:想一想皮鞋匠听了琴声,仿佛觉得大海卷起了巨浪,贝多芬在怎样弹琴,琴声怎样?
平静、舒缓——音调升高、节奏加快——节奏更快、音乐激昂
(5 )同学们想不想听一听这首《月光曲》,那请同学们也边听边展开联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
(6 )感情朗读:把你看到的情景读出来。(指名读)
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演奏《月光曲》。(师生配合朗读,分层次递增朗读,为什么这样读?)
写:[设计意图]
环节重点:提炼写作方法并灵活运用
学习目标:巩固基础知识,拓展阅读空间,提升应用能力,实现读写相结合。
操作要领: 这一环节是前四个阶段潜在的载体,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内化的吸收;作文是运用,是外化的表达。尤其是高段教学,解读文本一定要走进运用写作方法的层面。这节《月光曲》,在理解完课文之后,指导学生提炼本课事物和联想相结合的写作方法,设计了小练笔的环节,老师抓住艺术的魅力这一单元专题,借助音乐这一艺术形式,巧妙的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想象,并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练习。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同学们的想象能力及语言的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学生能够让自己内心真实自然的感受流淌出来,达到了心智的升华。
学习方法: 音乐想象 读写结合 学以致用
(六)提练写作方法,学以致用。
1、在读这一段时,你有什么发现?(现实 联想)
2、提炼写作方法:写文章时,不仅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有时也要把想到的写下来。在记事中恰当地加进自己的联想,文章就会更加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加丰富、深刻。
3、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首乐曲,(《牧童短笛》片段)请同学们听音乐,写联想,把你对音乐的感受,你所看到的画面,用手中的笔记录下来。
4、放音乐,学生小练笔。
5、交流。
6、总结:音乐的确是一种非常奇妙的语言,一首首乐曲像是一把把钥匙,开启我们的心扉,触动我们的情思,给我们以美的陶冶,带给我们无尽的遐想,激活我们的丰富的想象。希望同学们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热爱写作,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心随音乐一起飞翔!
《月光曲》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自然段。
能力目标: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
情感目标:
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包含着的意思,体会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教学难点:
分辨课文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
教学方法:
情境感悟
教学准备:
贝多芬想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谈话直接引出课题
2、概括课文大意练习。句式补充训练。
月光曲。月光曲是。
3、简介贝多芬。
了解贝多芬在世界音乐中的地位——乐圣,以及贝多芬名言:我的艺术应该为贫苦人造福,“做到这一点,我将是多么的幸福!” 他对贫苦的人民非常同情。
4、引出课文:月光曲是贝多芬为盲姑娘谱写的一首著名的钢琴曲。
二、初读感知课文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三、学本课生字新词
谱成清幽莱茵河茅屋入场券陌生人霎时间
波涛汹涌微波粼粼陶醉
1、指明领读新词
2、说说词的意思
3、由“茅屋”一词进行联想。
训练语感,体会生活在茅屋里的人是穷人。
四、读中感悟“盲姑娘”,体会贝多芬情感的变化
1、由3—6自然段中揣摩体会这是一位怎样的姑娘
品读感悟姑娘的形象。
2、学习课文中运用的多种描写方法:语言、外貌、神态,
感受盲姑娘立体丰满的形象。
这位姑娘是一位贫苦、懂事、热爱音乐、懂音乐的盲姑娘。
五、展开合理联想体会贝多芬的情感变化
1、在2—6自然段中逐渐明晰贝多芬越来越强烈的情感变化,
好奇——心里一震——感动——百感交集、激动万分
2、尝试理解贝多芬为什么弹了一曲又为盲姑娘再弹一曲的情感因素——为音乐上的知音演奏
六、归纳贝多芬为什么被称为乐圣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这是一位怎样的姑娘?
2、贝多芬为什么会为盲姑娘即兴创作月光曲?
知道贝多芬是一位同情劳动人民的音乐家。
我的艺术应该为贫苦人造福,“做到这一点,我将是多么的幸福!”
二、学习新课
继续学习课文,了解《月光曲》的内容。
(1)一边读课文,一边想像、画图、体会美妙意境。
(2)再听《月光曲》。感情朗读课文第9自然段,如同贝多芬散步时心情平静,听到盲姑娘说的话之后,心情变得不平静一般,体会《月光曲》的感情变化,表现出乐曲旋律由平静到不平静的变化。
(3)《月光曲》太美了,以致盲姑娘和皮鞋匠都陶醉了。
引读"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
"她那恬静的脸上""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离开了茅屋。"
(4)你能把这样美妙动人的《月光曲》背诵出来吗?背诵9自然段。
三、阅读拓展
学到这里,你觉得这个传说是真实的吗?
(1)故事的地点环境与《月光曲》一致。
小镇环境幽静,茅屋里月光清幽。
(2)贝多芬的为人与品格的确如此。
贝多芬十分憎恨专权势暴政,极其蔑视封建贵族的偏狭庸俗,毕生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他50岁时两耳失聪,仍坚持创作。课文的这人"传说"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好恶,表现了贝多芬的为人与品格。
(3)故事中贝多芬的心情变化与《月光曲》的放律变化一致。
月光曲
琴艺高超
贝多芬即兴作曲乐圣
情感真挚、细腻
高尚的品格
月光曲教学设计 篇3
一、【设计理念】
1、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记叙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钢琴曲——《月光曲》的传说,它告诉我们,贝多芬是一位同情劳动人民的伟大音乐家。
2、学情分析
对学生不够了解,只是针对学生的特点随机调控课堂。
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月光曲》创作的经过,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人民的音乐家。熟读直至背诵第9自然段,感受音乐的美妙。
2、理解“幽静、驻足、倾听、纯熟、激动、安详、陶醉”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继续练习标画重点词句,练习品词品句。
4、认字8个,写字7个。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
三、【教学重点】
1、《月光曲》是怎样创作出来的?
2、感受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音乐家。
四、【教学难点】
标画重点词句,品词品句。
五、【教学方法】
1、教法
2、学法
六、【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ppt)
2、学具准备(无)
七、【教学课时】
总课时(两课时),本课时(第二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回顾上一节所学重点字词,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出示幻灯片)
2、课文情节回顾。
二、深入感悟:(新课)
1、快速浏览9—10自然段,画出描写《月光曲》内容的相关句子。
(1)、画出描写《月光曲》内容的相关句子。(指名学生汇报结果)
(2)、找出《月光曲》乐曲的三部分内容,用词语概括出皮鞋匠由乐曲联想到的画面。
(3)、指导朗读,熟读第9、10自然段。(出示朗读要求)
(4)、学生读9、10自然段,感受月光曲所呈现的画面,读出乐曲旋律的变化。
2、聆听月光曲,感受乐曲的意境。(播放月光曲音乐)
3、如此美妙的乐曲,深深地吸引了我们,还吸引了谁?
4、自由读皮鞋匠和妹妹被乐曲陶醉的句子,感悟《月光曲》的魅力。
5、指名读第11自然段,感悟兄妹两如何被音乐所陶醉。
(1)、找出重点词“陶醉”,联系第八单元金钥匙,回顾学习重点词语的方法。
(2)、理解“陶醉”的意思,找出近义词。
(3)、将“陶醉”的近义词放入原文作比较,感受用词的恰当性。
6、再次朗读《月光曲》的内容。
7、当兄妹两清醒过来会交谈些什么?(同桌讨论,展示讨论结果。)
三、师总结,拓展练习
课文学到这儿,《月光曲》是怎样创作出来的?
假如贝多芬钢琴弹得不那么好,
他就不会创作出《月光曲》。
假如贝多芬没有丰富的想象力,
他就不会创作出《月光曲》。
假如贝多芬不会作曲,音乐记忆力力不强,
他就不会创作出《月光曲》。
假如贝多芬没有被兄妹两感动,
他就不会创作出《月光曲》。
假如屋子里没有披上清幽的月光,贝多芬也不会激发联想,
他就不会创作出《月光曲》。 ……
由这些可以看出,贝多芬确实是一位伟大的人民艺术家。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9~10自然段。
2、聆听《月光曲》,想象它描绘的画面。
《月光曲》教学设计 篇4
一、导入新课
读课题,你觉得《月光曲》应该是一支什么样的曲子?
从名字猜想
我们心中最大的期待是什么?听一听。
咱们今天是语文课,我们语文课首先要从语言文字中听出音乐来,浏览课文,从什么地方你可以听到月光曲的旋律。
二、细读课文
自由读9自然段,你从课文中听出了月光曲怎样的旋律。
她好像面对这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
指名读。
齐读,一二两句。读初平和、舒缓的旋律。
范读:月亮也越升越高,穿过一律一律轻纱似的微云。
听出音乐正在向高潮发展。
你还听到了什么样的乐曲。
激动人心的。情绪高涨的。我是从“忽然……”听到的。读。
板书:
旋律舒缓起伏激越
齐读。读初令人)(振奋的旋律。(是令人振奋吗?)
指读第九自然段。
从文字中听出了月光曲旋律的变化,听得对吗?让我们来听一听。
在这段话前还有一句话,皮鞋匠静静地听着,咱们不是皮鞋匠,但也要静静地听。播放音乐。
(这时候不要介绍乐章,让学生静静地听,就不要打断学生)
有同学笑了,为什么笑?为我们鼓鼓掌。
我们都有一双音乐的眼睛,我们听出了音乐的旋律,音乐的旋律都是表达的作者的情感。让我们走进作者的创作中去,自读第二自然段,让我们来体会贝多芬创作的过程,创作的心情。
小路上。心情很放松。他的心情很平静。
仔细读第二小节,你就能体会到不同的心情。抓关键词语。
谈感到欣慰,因为人家谈得是她的曲子。
从幽静体会到平静。
高兴,因为他的曲子被广泛的流传了,在这么僻静的地方都能听到他的曲子。带着这样愉快的心情,走进了小屋。
有句话说,弹琴知音,谈话知心。你能通过他们的谈话知道他们的内心吗?
他们很想弹好这首曲子。
读一读,在哪儿知道的?
很想听到贝多芬亲自弹奏。
有点无奈。
这个哥哥比较难受,因为他不能满足妹妹的愿望。
指读哥哥说的话。
沮丧的心情。因为小姑娘很想听听。
要从文字中体会,
我觉得他们的心情很矛盾,妹妹想去,而他们家太穷了。
贝多芬听了他们的谈话,心情如何?
同情他们,想给他们谈。
贝多芬走进门去,心情会有什么变化?
指读。
他会十分的感动,进入房子的时候,发现小女孩的眼睛瞎了,还在刻苦的学习他的曲子,所以他很感动。
为什么说弹一首,怎么又弹了一首?
因为他发现他是一个懂音乐的姑娘,所以要再弹一首。
因为他觉得这个小姑娘是她的知音,听得入了神。
入了神就是知音码?
能从音乐中听出就是贝多芬;从谈得熟,里面有深厚的情感,从音乐中能知道就是贝多芬,难道还不是知音吗?
能听到贝多芬亲自为自己的弹奏,
贝多芬在这里遇到了自己的知音,有个词叫作“知音难觅”,是多么的高兴?课前我们查找过资料,知道了贝多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性格狂躁,脾气古怪,一般人不愿意和他交朋友,一生很孤独,在这里激动的何止是盲姑娘呀,还有贝多芬。(出示课文图片)
遇到了知音,他激动万分,欣喜若狂,这时候“一阵风……”
激发了他的创作情思,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这情思由指端汇聚到琴键上,让我们再来听……《月光曲》
谁来在月光曲的乐声中,再来读课文第九自然段,这一遍读,你可能听到的不仅仅是他的旋律,
“她好像…………”
在英国有一句谚语,说音乐是耳朵的眼睛。月光曲就给了盲姑娘一双耳朵的眼睛,那是心灵的眼睛,齐读“皮鞋匠看着妹妹……
一首的乐曲诞生了,让我们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你从飞奔中体会到了贝多芬怎样的情感。
他十分呢喜欢自己刚创造出来的曲子。
十分激动,因为他帮刚刚弹的曲子记录下来。
着急,怕忘了。
欣喜,因为自己一下子就创作出来了这样地曲子。
激动,创作成功的激动。
这就是一《月光曲》创作成功的传说,这时音乐史上最动人的传说。这个传说最打动人的事什么?
指读:
我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人……
听到的是曲,体会到的是情。像月光曲这样富有情感的文章,咱么就这样一步一步的品味,细细地去读。
情感,是一切艺术的灵魂。(幻灯)
《月光曲》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9自然段。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善良的心。
教学重点
领会贝多芬创作《月光曲》时的心情。
教学难点
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事物,哪些是由实在事物产生的联想。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这篇课文讲的是谁的事?
2、出示贝多芬画像,简介贝多芬。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他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音乐才华,十岁举行公开音乐会,十二岁开始作曲。他生活在封建统治最黑暗的年代,家境贫寒,受尽磨难,对劳动人民十分同情,对专制暴政无比憎恨。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举世闻名的音乐作品,《月光曲》就是其中的一首。
3、什么是“传说”(民间流传的说法。)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讲关于《月光曲》的传说的?(第二自然段到课文结束。)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应该怎样分?
4、请两名学生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读音。
二、初步理解
1、默读课文,想一想,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几个曲子,是哪几首?
2、学生默读思考后讨论。
(1)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几个曲子?(弹了两首曲子。)
(2)这两首曲子分别是什么?(第一首是盲姑娘想要学的贝多芬谱写的曲子;第二首是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月光曲》。)
(3)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讲贝多芬弹第一首曲子,从哪儿到哪儿讲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二至七自然段讲贝多芬弹第一首曲子;八自然段到最后写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月光曲》。)
三、深入理解
1、指名学生朗读二至七自然段,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地方。理解几个词语:幽静、入场券、陌生、纯熟。教师介绍莱茵河是欧洲的大河之一,流经好几个国家,包括德国。
2、贝多芬是人民喜爱的音乐家,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他到各地旅行演出,甚至来到一个小镇上,盲姑娘也在弹他的曲子,而且因不能直接听到贝多芬自己的弹奏而感到深深的遗憾。)
3、盲姑娘一家很穷,又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他们住在一所茅屋里,兄妹俩相依为命。哥哥是个皮鞋匠,妹妹是个瞎子,他们买不起音乐会的入场券。)
4、姑娘为什么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是随便说说罢了”?
(姑娘很懂事,她听出哥哥话中不安的意思,能体谅哥哥的难处,所以反过来安慰哥哥,把自己想听音乐会的强烈愿望淡淡地称作“随便说说”,从这里可以看出兄妹俩互相体贴,这种感情非常珍贵,十分感人。)
5、盲姑娘不但爱音乐,而且懂音乐,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她看不见乐谱只听别人弹过几遍,就能弹贝多芬的曲子,尽管断断续续,很不熟练,却是很不容易的。贝多芬自己弹起来,她立刻听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并且由此猜出了弹琴的人正是贝多芬本人。这说明她具有音乐才能。贝多芬也深深地为自己能在穷人中有这样的知音而感动,正是这种激情促使他创作了《月光曲》。)
6、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至七自然段。
第2课时
一、复习旧课
1、用生字卡检查生字读音。
2、指名朗读课文一至七自然段。提问:贝多芬为什么弹完了一曲又弹了一曲?
二、深入学习
1、指名朗读八至十自然段,纠正读得不正确的地方。
贝多芬看到了什么?(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就在这样的气氛中,皮鞋匠兄妹俩站在他的身旁。)
2、贝多芬弹的是什么?他弹的和他看到的有什么关系?皮鞋匠听着琴声,好像看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他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乐曲使他产生了联想。开始,音乐可能是徐缓的,使人联想到月亮升高,穿过微云。再后来,音乐可能高昂激越,使人联想到月光下风起浪涌。)
3、皮鞋匠看到妹妹脸上的表情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
4、为什么兄妹俩没有及时发现贝多芬的离去?(他们完全沉浸在音乐中了。)贝多芬悄然而来,悄然而去,给兄妹俩带来一片温馨的人间之爱和一次美妙的艺术享受,也给自己带来了一次意外的创作收获。
三、分辨联想
1、在“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按起了琴键”这一段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引起的联想。
2,在“皮鞋匠静静地听着……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这一段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引起的联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指导。请学生试背第9自然段。
板书设计
月光曲
贝多芬盲姑娘知音
弹奏想听感动
再弹入神动情
记录本陶醉激情
文中是通过皮鞋匠的联想来表现《月光曲》的内容的,那《月光曲》的旋律、曲调、节奏到底是什么呢?这是需要学生自己感悟的,任何分析和讲解都会显得空洞。所以,我安排了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反复地读,读完以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和全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