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设计 > 金蝉脱壳优秀教学设计(精选7篇)正文

《金蝉脱壳优秀教学设计(精选7篇)》

时间: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金蝉脱壳优秀教学设计(精选7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 篇1

《金蝉脱壳》这篇课文叙述了“我”揭开金蝉脱壳秘密的经过,富有情趣,学生很感兴趣。课文条理十分清楚,因此在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结构时让他们按“脱壳前——脱壳时——脱壳后”的顺序来分,学生觉得十分轻松。“壳”这个字在课文中有两种读音:qiào和ké,但究竟在什么情况下读qiào,在什么情况下读ké,一开始我也拿不准,于是查了字典,还翻阅了一些语法参考书,知道ké有口语色彩,所以书上除了“金蝉脱壳”中的壳读qiào,其他都读ké。

本篇课文篇幅很长,如果每部分都详细地讲解时间肯定来不及,因此我抓住课后习题四:“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哪种情景最‘奇特动人’?先将有关的语句圈画出来读一读,再与同学交流一下阅读感受。”引导学生重点阅读“最有趣的是蝉尾出壳的情景”,在这段话中作者观察最仔细,描写最细致,学生也最感兴趣。我组织学生通过找句子、画词语、读文字、作复述等多中形式具体感悟课文内容,体会其中的有趣奇特。

课文第四自然段中对蝉脱壳的经过的描写也是很细致的,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描写是按一定的顺序的,今后我们在习作中,特别是描写动物的外形时也要学习这种写法,为习作2的指导打下基础。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 篇2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背诵课文4、5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金蝉脱壳的全过程,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之处。

3、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4、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成语,(一齐读)——金蝉脱壳。

二、对比辨别蝉虫蝉儿。

1、过渡:同学们想不想去看看金蝉,你们看:

2、(播放音乐)师述:傍晚,下了一阵毛毛细雨,雨过天晴,空气十分新鲜,在一棵高大的柿子树下,我们的目光顺着树干上下搜索着。突然,我们发现了一只蝉虫正沿着柿子树往上爬。同学们,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蝉虫?课件显示图片。谁来说说?

3、那文中的小作者是怎样形容它的?

课件显示:一只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指导读好:肥肥的

看看这幅图,读着这句话,你有什么话说吗?(美、可爱……)你读出蝉虫的美丽、可爱吗?指名读。

4、同学们再看,这又是什么?(蝉儿)你能找出书中描写它外形的句子吗?

5、课件显示:

它是那样的五彩缤纷,好像雕刻家给自己的艺术品涂上了油彩一样。

6、蝉儿又给你什么印象?(美)一起读,读出蝉儿的美。

三、扣题披文,感悟奇特。

1、过渡:蝉虫是怎样变成蝉儿的?这里面隐藏着什么秘密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4、5自然段看看它的变化吧!

(学生自由读书)

这个过程都看过了吗?谁能告诉老师这个过程给你怎样的感受?(指名答)

2、课件显示: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

3、下面让我们默默地读一读这两个自然段,画出你认为金蝉脱壳最“奇特动人”的情景的句子,反复地读一读,也可以圈出关键词语,写写自己的感受,开始吧!(5—6分钟)

4、同学们,交流的时候,先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大家听,然后再抓住关键词语谈谈你的感受,明白吗?

5、交流:

脱壳时:

⑴背的变化:

(我觉得蝉背露出来的情景奇特动人,因为蝉儿抽搐了几下,背上立刻裂开了一道口子。我觉得太有趣了。)(我觉得这是其它动物不会的本领,很奇妙。)

师问:什么叫抽搐?你做个动作看看,你能不能也把背露出来?

从“立刻”这个词你感受到什么?

⑵保护甲颜色的变化:

(我觉得保护甲的颜色变化很奇特,先是极淡的绿色,一会儿就变成了深绿色,变化的太快了。)(我觉得它简直是会某种魔术的魔法师。)

⑶头钻出来的情景:

(我从“钻”字感觉,金蝉非常调皮、灵活。)

⑷尾出来的情景:

课件显示:

你圈画出蝉虫此时的动作了吗?你看,一抖,一伸,腾空向后仰去,又向前扑来,再一抓,一抽,蝉尾就出来了。小作者扣住这些动作,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蝉尾出壳图。同学们,如果刚才读这段话时,你的眼里它只是蝉虫,那么通过评读、细读这些动词,你觉得这里的蝉虫像什么呢?(孩子、运动员、舞蹈家)

师激情引读:

此时这只蝉虫是个天真的孩子,你看它正高兴地嬉戏呢!(生齐读)

此时这只蝉虫是位运动员,你看它高难度的动作完成地潇洒、协调。(生齐读)

此时这只蝉虫更像位舞蹈家,它的舞姿轻盈优美。(生齐读)

六个动作一气呵成,配合得自然协调。

出示(齐读):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怎能不让人兴奋、高兴呢?

补充阅读: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也特别喜欢蝉尾出壳的情景,在《昆虫记》这本书中,他这样细致描绘到:(找一位同学,捧着书读)

最后,蝉虫要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了。它先以尾部为支点,垂直翻一个跟头,让脑袋朝下,身体腾起在空中,这时胸甲胀裂,花纹满布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紧跟著,它又用一种差不多看不清的动作,尽力将身体翻上来,头朝上,前爪钩住它的空皮,把身体的尾端从壳中轻轻拉了出来。

你自己读完后有什么感受?

是啊,“蝉尾出壳”就是一门艺术,一种展示,这是

再示: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齐读)

⑸终于出来了!师引读:脱壳的蝉儿静静地趴在蝉壳上,过了好一阵子,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蝉壳。蝉儿是有灵性的,那你知道此时的它在想什么吗?

请大家结合老师提供给你的补充材料一和《昆虫记》节选,想象一下此时蝉儿的心理活动。

(补充材料一:幼蝉的生活期特别长,最短的也要在地下生活2—3年,一般为4—5年,最长的17年。幼蝉长期在地下生活,经过4—5次蜕皮后,钻出地面,爬上树枝进行最后蜕皮(金蝉脱壳),成为成虫。

补充材料二:《昆虫记》节选——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个未发现的秘密,我们所知道的是,只是它在地下生活了许多年。此后,日光中的歌唱却不到五个星期。四年甚至更长的黑暗中的苦工,换来一个月在阳光中的换生活,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要再责备蝉儿发狂般的高声歌唱了,因为它在黑暗中掘土四年,现在忽然穿起漂亮的外套,插上了能与鸟儿媲美的`翅膀,在温暖的日光下沐浴着。因为这是如此难得而又如此短暂的幸福!)

是啊,想到这里,脱壳的蝉儿(引读最后一句)它还会想什么?

是啊,太不容易了,于是蝉儿(再引读最后一句)、

脱壳后:

(1)、那蝉虫脱壳后的哪种情景又最“奇特动人”呢?(出示第五自然段)

(2)、谁来说说?(变化如此之快,真是罕见、奇特!)

(3)、谁想读读这段话的?(想读的同学一起来读。)

(4)、金蝉脱壳是多么奇特呀!难怪作者看完后激动万分、欣喜若狂,感叹道出示生齐读: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

6、刚才我们通过语言文字感受了金蝉脱壳的奇特动人,你们想亲眼观赏一下金蝉脱壳的完整过程吗?

播放课件,教师诗意描述:

每个夏夜,都会有蝉虫从土里面爬出来,这个洞,就是它爬出来时留下的生命痕迹。

如果蝉有神经,应该也会有蜕变的阵痛吧?

或许这种阵痛是避免不了的。

你瞧,它用尽全身的力气

一挺腰,再挺腰……

好累啊!先休息一会。

好了,继续努力。

准备好,用力将全部的血液,灌进翅膀……

当清晨的第一道曙光亮起,经历了五次蜕变的它已经爬上高处,准备起飞!

想来,它是快乐的!

为了这一季的飞翔,它在土壤里度过了少则两三年,多则十几年的漫长的黑夜!飞了,飞起来了!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

7、同学们,学到这里,老师相信你一定会对“金蝉脱壳”有着更新、更全面地了解,能用一句词,一句话,一件事或者一份感慨说说你此刻的心情吗?

8、人的长大需要十年二十年的时间,树的成长也要三年五载,可是蝉脱壳后的翅膀的长大,颜色的变化都是在瞬间完成的,因此面对这样一个瞬间,千言万语融成了这一句:出示: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

9.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让我们再一次仔细地看看这蝉儿吧,它是那样(引读)——五彩缤纷,就像雕刻家给自己的艺术品涂上了油彩一样。而留在一旁的蝉壳,——透明发亮,闪着金光!

10、至此,整个金蝉脱壳的过程就完美地结束了,而留给我们的印象却是无比深刻的。

四、拓展延伸,活学活用。

1、同学们,其实每个夏天,我们都听到蝉在树上欢快地唱歌,可是金蝉脱壳的情景,我们却很难看到,今天我们有幸跟随小作者,透过他真实而富于感情的文字,领略了大自然给的神奇动人。学完了这篇文章,你有没有想过小作者为什么能写出这么生动的文章?(喜欢蝉、喜欢观察、对事物充满好奇……)

2、作者能将这难得一见的情景描写得如此具体、生动,靠的是有一双慧眼善于观察,那课文中哪些词语能看出作者在“观察”?

出示:搜索——发现——聚精会神地盯着——仔细地看着

3、师总结:对呀!(出示名言)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是智慧最重要的能源。”巴甫洛夫也曾教育我们:“观察、观察、再观察。”

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会像小作者,像法布尔一样发现大自然中许许多多的奥秘。今天我们的作业就以“观察”为训练点,请看

五、作业设计:

出示:

1、制作动物明星卡,进行展示。对你观察的小动物进行细致观察,抓住一两个重点进行描述,配上图片,制成动物明星卡。

2、继续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

3、背诵课文4、5自然段。

六、板书设计:

7、金蝉脱壳

脱壳前

脱壳时善于观察

脱壳后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理清脉络。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有关成语“金蝉脱壳”的资料,自制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古诗《所见》,牧童为什么“闭口立”?其实,蝉能吸引人们的注意远不止它们动听的歌声,天我们就学习一篇跟蝉有关的文章。

2、师板书:金蝉脱壳

指名读课题

“金蝉脱壳”在成语中文读,读“qiao”(第四声);其余是口语色彩的语音,读“ke”(第二声),如“脱壳”。出示ppt

3、师:听说过“金蝉脱壳”这个词吗?你了解这个词的意思吗?

生汇报交流,师小结,并出示投影,生朗读加强记忆。

(“金蝉脱壳”,本指蝉脱去外壳,露出金黄的身体;后来指“三十六计”之金蝉脱壳计,急用计策脱逃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

4、生齐读课题。师:读完课题,你们认为课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作者以成语为题点明文章所写的内容,这究竟是怎样一个过程呢?让我们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出示自学要求:

(1)、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难度的字音多读两遍。

(2)、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把难懂的词语做上记号。

(3)、通读全文,标上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

指名读自学要求。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自学成果。

(1)、读准字音。(出示生字新词)

柿子树 搜索颜色 趴下 肚皮 花椒籽 配合 协调 恢复 躲藏

枝丫  秘密  抽搐  颤动 依依不舍 聚精会神 枝繁叶茂

重点读准:柿       搜

字形区分:协       恢

(2)、这篇课文究竟写什么呢?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课文哪些自然段具体描写了金蝉脱壳的过程?

2、指导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1-2):写叔叔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第二部分(3-6):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3脱壳前--4脱壳中--5脱壳后)

第三部分(7):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3、请你用一句话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方法指导:抓课题、抓主要段落)

5、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找相关语句。

这是(                           )!

(五)、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你能把具体描写金蝉脱壳的段落读好吗?

自读、指名读、选读,教师相机评价,齐读。

(六)、课堂小结,作业:

1、完成习字册生字部分

2、了解“三十六计”中的“金蝉脱壳”之计故事

3、熟读课文4、5自然段,想想金蝉脱壳的奇特动人。

板书设计:

金蝉脱壳

神奇有趣

奇特动人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

2产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能主动探究大自然中有趣的现象,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别人介绍。

教学重点

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

教学准备

师生:收集有关金蝉的资料和大自然中其他动物有趣的现象。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同学们,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动物世界,妙趣横生。今天我们一块走进金蝉家族,了解发生在它们身上的有趣现象。请齐读课文题目——金蝉脱壳。

2你们见过金蝉吗?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3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金蝉是什么样的?金蝉是怎样脱壳的?它为什么要脱壳?)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课文,看看哪些问题是通过我们自己读书来解决的,再看看我们在读书中又能产生哪些新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课文读通顺。

2分组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比一比哪组读得又正确又流利。

3师生共同评价,并相机指导朗读。

4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细读课文,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及变化

1默读课文,看看哪几段是写金蝉脱壳的过程的,哪几段是写金蝉脱壳后的变化的。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2段,边读边勾画出写金蝉脱壳过程的句子,然后把金蝉脱壳的主要步骤归纳出来。最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弄清金蝉脱壳的过程。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语言的生动有趣。如:金蝉脱壳的过程作者写得活灵活现,逼真形象,你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哪些地方看出作者观察很仔细?

4教师引读本段,让学生熟悉金蝉脱壳的过程。

5第3段写了金蝉脱壳后的变化,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变化?(翅膀、身上的颜色)

6采用“读一读、想一想、勾一勾、议一议”的方法弄清金蝉翅膀和身上的颜色的变化情况。

7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8这奇妙的变化让作者一饱眼福,我们也感到太有趣了,让我们带着高兴的心情读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延伸

大自然中像这样有趣的现象还有很多很多,用你们敏锐的眼睛去发现,去捕捉,我们准备开展一次“动物趣事”交流会,了解大自然中更多的趣事,好吗?

附:板书设计

金蝉脱壳

脱壳过程:露出背——钻出头——露出脚——抽出尾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 篇5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八课《金蝉脱壳》。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法指导以及教学过程的设计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想进行说明。

第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主要介绍了自然界的神奇现象以及伟人观察事物认真细致甚至为之献身的精神,学习这个单元,能够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认真细致地观察周围事物,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并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并进而培养出做事认真细致的习惯。

《金蝉脱壳》这篇文章中,作者用精妙的文笔清晰细腻地为我们呈现出金蝉脱壳的整个过程,对金蝉脱壳前、脱壳中、脱壳后三个不同时期金蝉的行为作了详细叙述,在对关键场面中动作的描写都各有特写,字里行间充分洋溢着作者对观察到金蝉脱壳过程的喜悦以及对大自然神奇的热爱与赞叹之情。

学习这篇课文,不仅可以积累一些生字词,了解到大自然中类似金蝉脱壳等现象的神奇,从中得到强烈的震撼,还能学习到作者观察事物认真细致的态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启发:只有观察得认真细致,才能写好文章。

2.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基于对教材结构和教材内容的这种认识,结合着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本课我确立了三个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本课中的10个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③(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乐于观察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认真细致的精神。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本单元前几课学习的基础上已经初步感受到自然界的神奇,并体会到认真细致观察事物的重要性,因此,结合此情况,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本课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掌握金蝉脱壳的神奇过程以及在金蝉脱壳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到作者观察的认真细致。

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乐于观察事物的兴趣以及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认真细致的精神。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学方法和教学上谈谈。

第二、教法、学法

本课作者观察金蝉脱壳过程认真细致,叙述详细生动,语言极富有表现力,充满了情趣,根据文章的这一特点,我将充分发挥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作用,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结合图片等教具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通过播放视频真实再现金蝉脱壳过程的神奇变化,激发学生观察认真细致观察事物的兴趣,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问题来启发学生进入对金蝉脱壳神奇过程的浓厚兴趣中,展开对本课的学习。

2.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来进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并通过视频的播放为学生还原金蝉脱壳的全过程。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大多都见到过金蝉,却很少有学生见到过金蝉脱壳的过程,因此在教师提出问题的时候学生可以思考自己以前见过的金蝉是什么样子,在教师出示金蝉图片的时候,学生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力,结合课文内容去想象金蝉脱壳的过程到底会是什么样子的。在此基础上,通过观看教师播放的金蝉脱壳的视频,感受自然界的神奇,激发自己观察事物的兴趣并培养认真细致的精神。学生要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第三、教学过程的设计

由于本篇课文是自读课文,因此我把这篇课文设置为一个课时。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借助多媒体等相关手段,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1.导入新课:(2~3分钟)

复习上节课的基础上通过提出新问题来导入新课。导语设计的依据:既概括和复习了旧知识,又通过问题引出新知识,从而展开本课题的学习。这是教学过程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我的导语是这样的:我们之前对《火烧云》的学习,让我们充分感受到自然界的神奇,也体会到只有认真细致才能看清楚自然界的神奇景象,自然界的神奇现象是非常非常多的,比如——金蝉脱壳,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见过金蝉吗?见过金蝉脱壳吗?金蝉脱壳的过程会是什么样子呢?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学习《金蝉脱壳》这篇文章一起来了解一下。

我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并为学生出示本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同时,大致理解生字词的写法和意思,把握课文大意(5分钟)

2.讲授新课:(25分钟)

在学生掌握生字词并对课文又大致理解的基础上,出示金蝉脱壳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图片,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思考金蝉脱壳的情形。

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可以大致归纳出课文从“脱壳前、脱壳中、脱壳后”三个部分写金蝉脱壳的过程。

在此基础上,我开始讲授课文。在讲授课文的过程中,我突出重点,充分利用教具来为课堂的学习增加趣味性,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金蝉脱壳过程的神奇。

在完成对金蝉脱壳过程的讲解的基础上,为了使学生对金蝉脱壳过程的理解更加直观,我为学生播放金蝉脱壳全程的视频。

通过视频与教材的结合,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金蝉脱壳过程的神奇。

3.课堂小结:(2-3分钟)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让学生能在回顾全文的基础上,再次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培养认真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

4.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我的板书设计是:

脱壳前

金蝉脱壳脱壳中背→头→脚→尾

脱壳后翅膀→大颜色→深

翅膀→斑纹触角→光环

副板书:写作方法:有顺序

有重点

有感情

5.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对本课生字词的掌握不是很熟练,为了使学生能充分掌握本课知识,我为学生布置了作业。

我布置的作业是:

1.本课生字每个写一行并组词。

2.课下尝试着认真细致观察事物,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叙述。

好,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内容,谢谢大家。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 篇6

作者:朱维山

☆课文的第三至五自然段,按时间顺序描述了金蝉在脱壳过程中的动作以及样子、颜色、大小的变化,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奇妙动人的景象。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这三个自然段,找出描述金蝉脱壳过程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一只(      )的、通身发着(               )的蝉虫沿着柿子树干往上(    )→(      )一个枝丫上时,它用脚紧紧地(       )树皮上的一处裂口,(      )那里不动了

蝉虫的整个身体来回地(      )了几下,(     )立刻(      )了一道(      ),蝉背(         )→背上那一层保护甲的颜色也在很快地(      ),先是(               ),一会儿(                  )→头(           ),前面一双(            )的大眼睛,像两颗花椒籽一样(            )→六只脚(         ),整个身子在慢慢地(      )→蝉尾使劲地(      )着,(   )着,已经出壳上半身(                  ),又敏捷地向前(        ),再用前脚(      )蝉壳用力(      ),(            )的蝉尾就(         )→脱壳的蝉静静地(       )蝉壳上,过了好一阵子,才依依不舍地(      )了蝉壳

蝉儿除了保护甲外,全身都是(         ),(      )的翅膀只有(         ) →(            )的翅膀逐渐(   )了起来,很快(     )身子,像两把扇子长长地(      )身后→肚子在不停地(      )着,每(      )一次,身上的颜色就由浅而深地(      )一次,渐渐地(                  ),(                  )→翅膀上(      )了(                           )的斑纹→触角也(      )一道道(         )的光环。

☆ 同学们读了课文,了解了金蝉脱壳的奇妙景象,一定会对蝉产生浓厚的兴趣,想进一步了解它。法国杰出的昆虫学家和文学家法布尔在他的《昆虫记》中,细致描写了蝉的生活习性,譬如蝉怎么挖地洞,怎么脱壳,怎么唱歌,怎么产卵,卵怎么孵化出小生命,小生命怎么从空中钻到地下……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动物王国》中也介绍了蝉的情况。请同学们找来这两本书读一读(也可上网搜索有关蝉的文字),就自己感兴趣的几个问题摘录文中的句子,再写写阅读感受,最后和同学交流一下。

☆ 有一位同学,不满足于从别人的文章中了解蝉,而是自己捉了一只蝉虫放在家里,仔细观察它脱壳的过程,还写成了一篇习作。同学们阅读下面这篇习作时,要注意文中表示时间和描写动作、样子、颜色、大小的词语、句子,体会作者是怎样把金蝉脱壳的过程写得具体生动的。

知了“猴”变知了

青岛碱厂子弟小学四年级二班  朱  冰

一天下午,我捉了一只知了“猴”。它有二厘米长,全身古铜色,弓着背,胸前长着六条腿,还拖着一个大肚子。它爬起来慢吞吞的,真像一个丑八怪。再看看树上那吱吱唱歌的知了,我忽然产生了一个念头:要亲眼看看这呆头呆脑的家伙怎么变成小巧玲珑、动作敏捷会唱歌的知了的(按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写知了猴的丑陋样子,再写知了猴动作缓慢的特点,最后写自己产生的想法——看知了猴怎么变成知了的,很自然地引起了下文的描述)。

我把它放在家里的纱窗上,坐在窗前的凳子上静静地等着。知了“猴”在纱窗上慢慢地爬着,好大一会儿,才在纱窗的左上角停住了。一会儿,它的背上出现一道小缝儿。小缝儿在不知不觉间慢慢地变长变宽,露出了一丝嫩黄色的脊背。嘿,它要从这里钻出来呢(写自己的发现,引出下文的描述)!我见知了猴的壳上渐渐裂开一道约一公分的缝,住一会儿,它的身体就颤动几下,脊背也露得越来越宽,最后全露出来了(用“好大一会儿”“一会儿”“住一会儿”“最后”表示时间变化,按时间顺序具体写出知了猴选地方和知了露出身体的过程)。

奇怪的事发生了(用感叹句写出自己的意外,引出下文的描述)!知了身体不往外爬却向后仰,像一个戏曲演员在做后下腰(用比喻句写出知了的动作)。一会儿它抖动几下,翅膀在抖动中“渐渐变大”,身体也渐渐向后弯垂得越来越低。这时我发现它的六条腿儿都从壳里出来了,但屁股还在壳里呢!“别后仰了,要掉下来了!”我不禁说了一声(写自己的语言,渲染知了动作的危险)。知了好像能听懂我的话似的,慢慢地向上蜷身体,再用前爪钩住壳的头部,接着六条腿都钩住壳,趴在壳上,壳上的六条腿巴在纱窗上(本自然段具体写知了从壳里钻出身体拔出腿的过程)。

住了一会儿,它的身子扭一扭,一会儿便把屁股从壳里拖了出来。这时它的身体是米黄色,翅膀白中泛青,刚好遮住身体。从开始裂缝到这时整好两个小时(写知了怎么拔出屁股的和身体的颜色翅膀的颜色、大小,交代了知了猴变知了需要两个小时。从这里可以看出小作者在耐心观察,这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基础)。

第二天早晨,我起来去看它。它身体呈黑黄相间的颜色,带着黑色斑点的大翅膀比身体长约一公分。尽管我几乎目睹了它的整个变化过程,但仍感到奇妙得很(写第二天早上知了的样子和颜色。写自己的感受来衬托知了猴变知了的奇妙)。

简评:本文按时间顺序写知了猴变知了的过程,条理清楚。描写时写出了知了猴和知了的动作、样子、颜色的变化,比喻句用得恰当,描述具体生动。在描述中,作者还写了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语言,开头写自己“要亲眼看看这呆头呆脑的家伙怎么变成小巧玲珑、动作敏捷会唱歌的知了的”;再写“嘿,它要从这里钻出来呢”;又写“奇怪的事发生了”和自己情不自禁说的话:“别后仰了,要掉下来了”;最后写“尽管我几乎目睹了它的整个变化过程,但仍感到奇妙得很”。这些句子使文章内容连贯结构严谨。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知了的喜爱之情。

朱维山指导点评

发表于1994年7月20日《小记者报》

☆读了别人的文章,学到了别人的观察和写作的方法,再运用学到方法观察、写作,是提高自己读写能力的有效途径。现在请同学们观察后面的照片,写一段话描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如果能亲手逮一只蝉虫或者其他动物,观察后写一段话,那更好。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

2、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准备:幻灯,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

2、说说你对“金蝉脱壳”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看看本文讲了什么?

2、检查字词

柿子搜索花椒籽协调趴在抽搐配合

3、讨论: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1、默读课文,思考:文中那几段写我观察到的金蝉脱壳的过程?

2、集体交流:

第一部分(1-2)写叔叔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第二部分(3-6)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

第三部分(7)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四、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

2、出示:“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啊!”齐读。

3、哪件事“神奇有趣”?

4、出示:“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

(1)指名朗读。

(2)找出里面的动词。

(3)说说你的理解。

5、齐读第1-2自然段。

五、课堂练习

1、抄写生词

2、组词

搜()躲()椒()协()

艘()投()叔()办()

3、照样子写词语

依依不舍()()()

4、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分析、品读课文,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学习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了《金蝉脱壳》这篇课文,在文中,作者感叹道:“这是多么神奇有趣的事啊!”“这”指的是什么事情?

2、除此以外,文中还有个感叹句,你能找出来吗?

3、出示“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指名读。

4、从这两个感叹句中找出两个词语来形容这件事,就是“神奇有趣、奇特动人”。

二、讲读课文第二段:

1、自读思考: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那种情景最“神奇有趣、奇特动人”?先将有关语句圈画出来读一读,再与同学交流感受。

2、学生自读、圈画。

3、集体交流:

脱壳前:

1)指名朗读有关语句。

2)出示“突然,我发现了……停在那里不动了。”再请学生读,注意突出蝉的动作。

3)出示“夜幕降临,……偷偷地爬到树干上”对比两段话有什么不同?

4)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仔细观察)

5)出示“我轻手轻脚……时刻的到来。”再读读我是怎样观察的。强调“轻手轻脚、躲在、聚精会神”

脱壳中:

1)蝉脱壳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指名朗读有关语句。

2)填空“蝉的先露出来,接着钻出来,而后出来了,最后是脱壳而出。”

3)在这个过程中,你觉得那里最神奇有趣?

保护甲上颜色的变化:极淡的绿色—深绿色

眼睛——像花椒籽

蝉尾出壳一连串的动作:“仰”、“扑”、“抓”、“抽”等

出示图片,判断图片上是哪一个环节。

请学生模拟这个动作。

4)朗读课文

5)引导背诵:背诵这段文章,首先要记住金蝉脱壳的顺序,其次要记住这个过程中蝉身上发生的变化,以及最后蝉尾脱壳时的一系列动作。

脱壳后:

1)指名朗读相关内容。

2)刚脱壳的蝉和我们平时见到的蝉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异的,它必须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才会和我们平时看到的蝉一样。仔细读读这段文字,看看作者介绍了蝉在那几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指名回答相机板书:翅膀→大颜色→深翅膀→斑纹触角→光环

4)相机指导朗读

5)为什么他不把写翅膀的两处和在一起写?(观察的顺序)

6)引导背诵:可根据板书引导背诵。

三、讲读课文第三段

1、默读这一部分,想想“我再一次仔细地看着蝉儿”,看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

3、总结全文:

学习本文,对于我们写作有什么启发?

四、练习

观察一种小动物,并按照一定的顺序将它的特点写下来。

△附板书

脱壳前

7、金蝉脱壳脱壳中背→头→脚→尾

脱壳后翅膀→大颜色→深翅膀→斑纹触角→光环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扎扎实实地默写词语,并有针对性指导。

2、再次品读欣赏脱壳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熟读成诵。

3、再次体会作者表达观察方法。

4、指导学生完成一些配套作业,并有重点地进行指导。

一、学习第三部分

1、默读这一部分,想想“我再一次仔细地看着蝉儿”,看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

3、总结全文:

你看,作者对蝉的观察是多么的细致入微呀。

学习本文,对于我们写作有什么启发?

演示过程,直观感受:

1、如果你亲眼观察到蝉出壳的完整过程,你的感受会怎样?想不想看一看?

2、仔细观察每一张图片,用自己的话说说蝉脱壳时的变化。(幻灯演示金蝉脱壳的完整过程,加深学生对金蝉脱壳过程的理解。)

3、齐读:这真是奇特动人的情景!(板书:奇特动人)

二、总结全文,学法指导

1、课文记录了金蝉脱壳的全过程,作者能将这一难得一见的情景描写得如此具体、生动,靠的是什么呢?(一双慧眼善于观察)

2、对,靠的是仔细的观察。课文中哪些词语能表现出作者在“观察”呢?

幻灯出示:搜索——发现——聚精会神地盯着——仔细地看着

3、前苏联的生物学家巴浦洛夫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观察,观察,再观察。”由此可见,观察是一切发现的基础。

4、处处留心皆学问,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观察的重要性,当我们进行观察时应注意什么?

(1)有顺序

(2)有重点

(3)有感情

三、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我们生活在农村,可以观察到许多动物,比如说公鸡打鸣,母鸡生蛋,小羊吃草,猫捉老鼠等等,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学会了观察的方法,请同学们选择你最感兴趣的小动物,进行细致的观察,抓住一两个重点进行描述,配上图片,制成动物明星卡。

四、布置作业

小练笔:观察一种小动物,并写下来。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