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设计 > 分数再认识教学设计7篇正文

《分数再认识教学设计7篇》

时间:

范文意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这里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分数再认识教学设计7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分数再认识 教学反思 篇1

《分数再认识》的教学反思

姚大鹏

在三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结合情景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在教学中我做的好的地方有:

1、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了一个个生动有趣、贴进学生的生活,促进学生对分数相对性的理解。在教学中,我创设了“拿铅笔”、“看书”、等多个情境,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感受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分数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或具体数量也就不一样,也就是分数具有相对性,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理解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讨论解决。在拿铅笔的活动中,我引导其他学生仔细观察,并提出问题。学生自己提出了“他们拿出的支数不一样多,一个是3支,一个是4支,这是为什么呢?”先让学生自己想一想,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解决,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开拓思维,积极参与,充分合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这节课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

1、还是不敢大胆放手没有把课堂交给学生,没有让学生进行总结,总是怕学生说不到位耽误时间,影响自己的教学流程。

2.对于每一部分每一阶段的强调总结不够,缺少知识的提炼和升华。

3.对于每一部分每一阶段的过渡不够自然,衔接的不够顺畅。

4、缺少生生之间的互动,例如:学生回答完选择题后,应该让学生讲一讲自己是怎么想的,让其他同学好好听一下,评一评比一比看谁的方法好。

分数再认识 篇2

分数的再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过程。

2、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会读写假分数和带分数。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分数知识充满好奇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意义及特点 教学难点: 由分饼的过程引出假分数和带分数。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我们都看过西游记吧,今天他遇到了一些与分数有关系的难题。

猪八戒去化缘,第一天化到了1张饼,平均分给师徒4人,该怎样分?每人得多少张饼呢?”

师:猪八戒贪吃,把4份全吃了,他吃了几分之几张饼呢?

第二天化了3张饼,师徒4人平均分,每人应分多少张饼?

(板书)师:第三天,化得了5张饼,要平均分4份,每人应分得多少张饼?

(二)动手操作,创设新知

1、活动平均分5张饼小组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在确定自己分的策略可行的同时,寻找其他方法,使学生掌握多种分的策略,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但分的策略不是主要的,而主要是让学生明白每种策略的结果都是相同的。)

2、动手操作:让生小组4人扮演唐僧师徒四人,然后用5张圆片代替3张饼,动手剪一剪,分一分(师巡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经历“假分数”、“带分数”的产生过程,并让学生理解“假分数”、“带分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介绍分饼的方法。

第一种情况:小组演示每人先分一张,剩下的一张饼平均分成4份,每人再分,每人分到1张饼和 张饼,把它们合在一起。板书:

读作一又四分之一。

第二种情况:把1个圆片分成4份,5个圆片分成20份,每个人分5个 张饼。写成,然后把5个 张饼拼在一起就是1张和 张饼。

有的同学说还可以把5个圆片叠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也就是把每个都分成4份,每人拿5个 其实就是第二种情况。这两种分法的结果是一样的。我们帮助了猪八戒解决了难题。现在老师再填上几个分数如,我们四人分为一组观察讨论它们的特点,并对这几个分数进行分类。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观察让学生总结特点,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分子比分母小的有(1)(板书)

分子比分母大的有(2)

(板书)分子与分母相等的有(3)

(板书)

第(1)组是真分数,第(2)、(3)组是假分数。下面我们再分组讨论一下这几组分数与1的关系。

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设计意图:通过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使生通过自主尝试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亲身体验了知识探究的全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重点,又使学生在学习中既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又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举几个真分数和假分数的例子。

黑板上还有一种分数 我们观察这个分数由几部分组成?生:两部分 由哪两部分组成?生:整数和分数组成。分数部分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生:真分数。(教师讲写法,学生练习。)那么 是不是带分数?

带分数的整数部分能不能为0呢? 不能如果为0就是真分数了。

回答问题并说举3个带分数。小结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特点。

现在我们认识了这些分数做一个猜谜游戏:考试作弊;考试不作弊 {各打一数学名词} 假分数、真分数

我们对待学习应一丝不苟,不能弄虚作假。今天我们了解了这些分数,看看掌握的怎样?我们做几道练习题。

(三)(出示幻灯片)巩固练习:

1.分母是6的真分数有()个,最大是()

分母是6的假分数有()个,最小是()(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检验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2.读出下面的分数,再把它们分别写在下面的圈里。真分数

假分数

带分数

3.涂一涂,画一画。有重点进行指导。(设计意图,练习结合情境展开,生动有趣,有挑战性。第1、3题都进一步让学生加深理解真分数与假分数的特点。这样的练习,既注重了基础,又促进了发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这节课的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对重点的把握。还有力于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

分子比分母小

真分数:小于1

分子等于分母

等于1 假分数

分子比分母大

大于1

由整数和真分数组成带分数

本节课设计的意图

体现在三点:

第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如在教学刚开始利用学生喜欢的猪八戒解决难题,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帮猪八戒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激发了自己探究新知的愿望,又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新知中。

第二,在操作中,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智慧往往从他们的手指间流露出来。对于较抽象的知识,安排形象的操作,让学生自己探索出新知。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能使学生对新知形成深刻的印象。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有这样的意识:能让学生动手的就让动手操作。例如,让学生动手来剪一剪,分一分,并产生了“真分数、假分数”概念,而且找出了“真分数、假分数”的特点,这样教学,由于整个知识是学生自己借助于形象操作活动探究出来的所以大家易记易理解。

第三,注重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数学。教学时,在活动前我安排了小组讨论交流:把你的想法和小组的其他同学说一说,在这一环节上,我鼓励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找到了多种分的策略。另外我在两个活动中我都安排小组合作动手剪、分、拼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分数再认识教学设计 篇3

《分数的再认识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与直观操作,经历概括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积极参与操作活动,主动地观察、操作、分析和推理,体会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从而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三、教学准备

课件、方格纸、两盒数量不同的铅笔等

四、教学计划

(一)了解起点,激疑导入

课前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分数的再认识”,看着课题,你觉得哪个字很特别呢?为什么要加个“再”?我们以前对分数已经有了哪些认识呢?你能举出一些分数吗?

(1/

2、1/

3、3/

4、2/

5、4/7 „„)你能说说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义吗?

出示大圆片,谁能说说它的1/2怎么表示?对折并涂出它的1/2.出示小圆片,那它的1/2呢?

请同学们认真对比观察,在表示1/2 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质疑:为什么同样是“1/2”,涂出的面积却不一样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即将对分数进行的再认识。(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深化理解分数意义: 1.活动一:拿铅笔

创设情境,老师这儿有两盒铅笔,你们能分别拿出它们各自的1/2吗?老师请两位学生到讲台前,并问台上学生:你准备怎么拿呢?(我准备把这盒中全部铅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师: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他们两人都是拿出全部铅笔的1/2,拿出的支数却不一样多呢?

验证:现在请刚才的两位同学把盒子里所有的铅笔拿出来,告诉同学们你们各自的总支数分别是多少,它们的1/2又是多少? 2.活动二:说一说(1)小明看了一本书的1/3,小军看了一本书的1/3,他们看的一样多吗?

(2)比较、讨论:“都是一本书的1/3,但表示的页数不一样多,为什么?”怎么样的情况下,两本书的1/3是一样的?

师:通过刚才拿水笔的游戏、观察讨论看书的情境,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分数相同,整体不同(相同),那么分数所表示具体的数量也不同(相同)。3.活动三:画一画

(1)师:同学们表现得真出色,老师奖励给大家一幅精美的图案,(出示一张图片,用白纸遮着,白纸中间打开一个孔,露出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是老师这幅图案的四分之一,那你能猜测出老师这幅完整的图案吗?

(2)请大家打开练习本,试着画一画。

(3)同学们都很有创意。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4)质疑:这些图形的形状明明不相同,为什么它们的四分之一却是一样的呢?

(三)巩固练习,反馈分析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你对分数已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我们利用刚才学习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填一填:用分数表示各图中涂色部分。

先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在组织学生交流。(图1是把一个正六边形平均分成6份,取其中的4份,可以用4/6或2/3表示;图2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8份,其中有2份没有分开,用分数表示的时候要注意;图3是12个小圆圈组成的一个整体,蓝色部分占整体的9/12,也可以用表示3/4;图6则是需要旋转,把内圆和外圆组合起来看,用分数4/8或1/2表示。)

2.选一选:根据一根圆木的1/3,判断这根圆木。根据一个圆的1/4,判断这个圆的3/4。

3.辩一辩: 为帮助四川汶川地震灾民重建家园,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1/4,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3/4。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捐的多吗?请说明理由。

4.(机动)游戏:请1个同学站起来,请学生先后说出这位同学占小组人数、大组人数、全班人数、全年级人数、全校总人数的几分之几。想一想,同样一个人,怎么可以用那么多不同的分数来表示呢?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分数有了哪些再认识呢?

五、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

整体 部分 4 6 3 4 2 2 1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篇4

《认识几分之一》

常河镇中心小学 周晓英

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98__100页“认识几分之一”。

学情分析:分数学习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次拓展,同时又是后续学习小数的基础。多次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对分数有一些模糊的了解,但都是比较肤浅的,不能把握分数的本质。因此在教学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组织大量直观的、感性的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本节课认识几分之一,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并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使学生认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读、写表示几分之一的分数。

3.结合观察、操作、比较、联想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引导学生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探索和发现把一个图形或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几分之一来表示。

2、能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难点:探索和发现把一个图形或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几分之一来表示。

教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直观演示、质疑引导

(1)每人准备一张长方形纸、一张正方形纸和一枝水彩笔。(2)每人一张圆片(由教师设计好大小),在学习过程中比较分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设疑引知,初步认识

1、故事引入:由熊大、熊二分苹果引入新课。(课件演示)学生指出苹果的一半在哪里。

师小结: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每一份都是这个苹果的(一半)。

⑶如何用数来表示“一半”?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几分之一)

二、实验操作,全面认识几分之一

1、自主探索,认识1/2。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

(课件演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

谈话:这一半苹果是这个苹果 的1/2,那么,另一半苹果又是这个苹果 的几分之几呢?为什么也用1/2来表示?(学生表述)大家想的和他一样吗?(课件演示)(指导学生读1/2)

小结: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学生说)

⑵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①学生动手折长方形纸,并给其1/2 涂上颜色。②学生交流各种不同的折法。

③深究: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长方形的1/2 ?

(3)学写分数

谈话:你想写一写1/2吗?该怎样写呢?(“写这个数的时候,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这个苹果平均分成了几份?”(两份)“2就写在横线的下面,这半个苹果是其中的1份,就把1写在横线的上面,这就是分数1/2的写法。”“你们想试一试吗?”

学生标出自己折出的12。(4)认识各部分名称

师:这个2叫做什么?1叫做什么?这条线叫做什么呢?请打开书98页,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师:这条横线表示什么意思?分母2表示什么意思?分子1呢?(5)观察判断,拓展认识。

下列图形中(图略),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12 表示? ①学生交流,并说明判断理由。

②小结:只有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才是它的12。

(设计意图:1/2是最简单的分数,学生也最容易理解它的含义。因此,本节课首先通过各种活动丰富1/2的表象,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识1/2。)

2、类比迁移,认识几分之一

⑴联想:师:刚才我们用折的方法表示这张纸的1/2,请同学们想一想:用折的方法除了可以表示这张纸的1/2 外,还可以表示这张的纸的几分之一呢?

⑵操作:学生自主动手折纸、涂色,表示出图形的几分之一。⑶交流:你表示出了几分之一?你是怎么表示的?

⑷深究:(选择学生作品中不同图形的1/4)这些图形的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1/4 表示?

3、深入探究,比较分数大小(1)听故事,比较分数大小。

究竟是谁吃的多一些呢,熊大还是熊二?(学生猜测,交流)“究竟谁说的有道理呢?课件出示同样大小的圆的1/2和1/4,学生比较验证。

你有什么想对熊大熊二说吗?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应给学生提供充分进行数学活动的机会。在认识1/

2、1/4后,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自己喜欢的几分之一,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其它分数的含义,进而认识新的分数。让学生自己比较分数的大小,通过争论、交流,进一步丰富对几分之一的认识。)

三、回归生活,实际应用提升。

1、练习,判断阴影部分能否用1/2表示?

(1)、老师想考考同学们的眼力如何? 看谁判断的准确?

2、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课件出示第5题)指名读题目,并说出题目的要求。学生独力完成,集体反馈。

(设计意图:适当的练习能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是促使学生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所以有必要进行适量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内化新知。)

4、生活中的分数

(1)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课件出示)

师:《科学天地》、《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 生:《艺术园地》占黑板报版面的1/4 师:版面不是分成了三份吗?

生:把《科学天地》再分,黑板版面就平均分成了四份。(2)我们身边有分数吗?学生找一找自己的身上、教室里的分数。

(设计意图: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本环节搜集展示了一些生活中的素材,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分数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兴趣。)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收获吗?

六、教学反思

1、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

分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为了使抽象的数学概念能以一种生动活泼的姿态展现在学生面前,在新课伊始我就创设了“两个人一个苹果,怎么分呢?”这样一个既富有生活情趣又蕴含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巧妙的在“一半”这一生活经验和“1/2”这一数学知识间架起了一座认知的桥梁,向学生展示了一个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的1/2。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更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儿童的学习积极性,让儿童调用、摄取已有的生活原型,激活、提升儿童的生活经验来积极主动的建构对数学的理解,这也正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

2、关注教学过程,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强调“经历、体验、探索”。因此,在教学中我牢

牢记住这一点,以1/2为突破口,开展了三次动手实践的数学活动,多层次、多角度地丰富并充实了学生对分数的理解认识。而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发展了思维,学会了探索的方法。让“理解分数意义”这一教学难点在动手实践这一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得以轻松突破。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篇5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科书第87—89页例1、例2,以及随后的“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能正确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联系分数的含义,并借助直观手段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使学生在认识分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观察、操作、思考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体会分数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亲切感。教学重难点:

1、理解二分之一的含义。2、理解只有平均分产生分数。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发冲突,激趣揭题

课件演示:野餐活动分食品的场景,呈现“把每种食品都平均分成2份,每只各分得多少?”这一现实问题。生:两只羊分得一样多 师:每份分得同样多,在数学上叫作“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二、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二分之一

(1)引导完整表述“平均分”食品的情况:如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2个。

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只羊分得(2)个 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只羊分得(1)瓶

师:蛋糕只有1个怎么办?还能平均分给俩只羊吗? 生:切开,1人半个

板书: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只羊分得(半)个(2)引发冲突:蛋糕每人平均分得“半个”,能用我们学过的整数来表示吗?怎么办?

师:这半个蛋糕是咱们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是它的1/2。像1/2这样的数就是分数(板书: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3)揭示课题:认识分数(板书:认识分数)。2、各部分表示什么

师:同学们,请看看这个分数,中间这条 “-”表示什么?

师:-表示平均分 师:“2”又表示什么呢? 生: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 师:“1”又表示什么呢?

生:半个蛋糕(也就是这两份中的一份)师:回忆一下,刚才我们是如何得到这1/2的?同桌之间说一说。

小结:我们刚才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 师:这个“它”指的是?

生:一个蛋糕

师:那我们把这句话完整的读一遍。

师:其实这个分数也有他们各自的名称,想知道吗?好,陈老师来告诉你。1/2(“/”是分数线,“2”是分母,“1”是分子,)

师:孩子们你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很快记住他们? 3、读写二分之一

师:认识了分数,那你们会写分数吗?现在拿出你们的手和陈老师一起来写一写吧,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2,最后写分子1,再来写一遍。

师:左边这一半是这个蛋糕的1/2,那右边一半也可以用1/2表示吗?为什么?

小结:只要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

4、折一折、涂一涂(1)折出二分之一

师:瞧,老师这有一张正方形纸,那它的1/2又该怎样表示呢?请看要求(用正方形纸折一折,给它的1/2用斜线涂上颜色,并标上1/2。)学生动手折,教师巡视。

汇报交流:

师:老师发现,有的孩子是这么表示的(课件呈现折纸结果),跟这种方法一样的请举手。说说你的想法。

师:还有孩子是这么表示的。

问: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表示这个正方形的1/2呢?

小结:折法不同没关系,只要平均分成2份,那每份都是它的1/2。(2)创造分数

师:如果我想要创造三分之一,应该把它平均分成几份呢?

生:将它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1/3.十分之一呢?一百分之一呢?

小结:学以致用,好样的。看来啊,要表示几分之一,关键是(将它平均分成几份),再把其中的一份用斜线涂上颜色,并写上几分之一。

师:你能用老师给你的纸张,创造一个你喜欢的几分之一吗?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交流: 请学生上台说说自己的想法 5、比较分数大小

使用学生创造出的同一个圆的1/2 1/4和1/8,通过直观观察,比较这三个分数的大小。

板书:1/2>1/4>1/8 三、巩固练习

师: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很多分数,还学会了比较他们的大小,现在陈老师要考考大家,敢接受挑战吗?

1、看看涂色部分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

通过魔术墙,激起学生的兴趣,依次呈现图形,让学生判断:

2、判断与估计

(1)呈现彩带条,依次判断

师:瞧,竟是一条彩带,一条彩带我们可以用数“1”表示,瞧,(出示第二条彩带)这条彩带涂色部分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呢?(1/2)(出示第三条彩带)这又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呢?(1/4,1/8)(2)估计几分之一

师:这涂色部分占整条彩带的几分之一呢?(1/3)是这样吗?咱们来一看究竟

师:这涂色部分又是整条彩带的几分之一呢? 师:咱们来看看究竟是多少。刚才估对的孩子请举手,估计的这么准确,你能说说有什么技巧吗?

师:不仅会判断几分之一,还能对照上下图形进行估计,真是太了不起了。(3)对比发现

师:同学请仔细观察这几条彩带,你发现了什么?(同样大小的彩带,平均分的分数越多,每份就越少。)师:这条彩带还能继续往下分吗?那么涂色部分将会越来越?(少)

总结: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分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发现了吗?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不管是一个图形还是一个物体,把它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四、寻找生活中的分数

师:其实生活中也藏着许多的分数,想不想把它们找出来,一起来看看。你找到了几分之一? 五、分数的发展史 师: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你们知道分数是如何产生的吗? 视频播放“分数是如何产生的”

师:咱们的先人真是太了不起了,我们要做有心人,善于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大胆猜想,勇于探索,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多收获。

分数再认识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

2、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在具体的情景中体会“标准”不同,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3、结合具体的情景进一步理解“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一、复习导入

师:咱们以前学习过分数,谁来说几个你知道的分数 ?生:½,¼等

师:刚才同学们提到了1/2,1/2表示什么啊?谁能结合具体的例子来说一说。生:把一个长方形、西瓜、正方形等平均分成2份,1份就是1/2。

师小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师:以前咱们分的只是一个物体,今天咱们来分多个物体,再次学习有关分数的知识。(板书课题分数再认识)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受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

师:同学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生:苹果 师:有几个生:有四个,师:你能得到它的1/4么?生: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它的1/4.师:在数学上我们用一个圈把这4个苹果圈起来,表示把它们看作一个整体。(板书:一个整体)一起读一遍

师:在练习纸上先用虚线分一分,再涂出其中的一份,表示出这些苹果的1/4

汇报生上来展示: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生:把这4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1/4表示。谁做对了,举手,做错的同学说说你错在哪了?

小结:我们把4个苹果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都是这些苹果的1/4 师:这里的分母4表示什么?生:平均分成了4分。师:1呢?生:其中的1份。如果取2份呢?用哪个分数表示?三份呢?4份呢?生:就是1,代表一个整体

2、改变苹果的个数,再次感悟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

师:刚才我们分的是4个苹果,现在苹果的数量改变了,我这有8个苹果,你能得到它的1/4么?

师:我们把这8个苹果也用一个圈把它圈起来。表示把这8个苹果看作?生:一个整体在练习纸上试着分一分,涂一涂。表示出这8个苹果的1/4

师:谁来到前边来展示一下你是怎么分的? 生1 :我们把这8个苹果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4份中的1份就是这些苹果的1/43、对比分析,总结提升

师:刚才4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用1/4表示,现在8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还是用1/4表示,那我就有点不明白了,这1个苹果和2个苹果怎么都可以用1/4表示呢?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和你的同桌讨论讨论

生:个数不同师:什么个数不同生:苹果的总个数不同。师:苹果的总个数不同就是什么不同?生:整体不同。但都是把这些苹果平均分成了4份,所以每份都是这些苹果的1/4

师:如果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呢?16个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100个苹果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不知道多少个一大堆苹果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你有什么发现?生:不管有多少个苹果只要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四份,每份就是它的1/4(板书: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它的1/4)

师:(课件)下边我们再来做个小游戏 我这有一些小棒,你们猜猜一共有几只?

师:你是怎么想的?生:把这些小棒平均分成6份,其中的1份是1根,6份就是6根,三次都是六分之一但数量不同。

4、改变学生的人数,深入理解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师:想一想,如果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些苹果的几分之几呢?生:1/2

师:那我又点不明白了,同样是4个苹果,为什么上面的每份用1/4表示,下面每份用1/2表示呢?

小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板书)

巩固练习(课件)

1、填一填,说一说

6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占这些苹果的几分之几

6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占这些苹果的几分之几

2、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3、在每个图里图上颜色表示它上面的分数。师:还有没有不同的分法?生展示 师:为什么分的不一样,却都是这些图形的1/24、教师出示两盒外包装一样的铅笔

师:“这里有两盒笔芯,我请两位同学上来分别拿出这两盒笔芯的1/3.师:“你们准备怎么拿呢?”生:“我准备把全部铅笔平均分成3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3

师: “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讲台前的两位学生打开铅笔盒,认真地数着,其中一位学生举着3支铅笔,另一位学生举着4支铅笔。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他们拿的支数不一样。”“他们拿出的支数不一样多,一个是3支,一个是4支。

师:谁拿得是正确的?

生: “会不会有人数错了。”一位学生一副疑惑的样子。

师:“数错了?这也有可能,你能上来帮助数一数吗?”这位学生上来把两盒铅笔数了一下,判断两位同学拿的都是对的。师:“看来,没有数错。他们两人都是拿全部铅笔的1/3,拿出的铅笔支数却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请想一想,然后四人小组轻声交流一下。”

生汇报: “我们认为两盒铅笔的总支数不一样多。”“他们两盒铅笔的数量是不同的,我猜一盒是9支,另外一盒是12支。”

师“这两位同学的意见认为是总支数不一样,大家都同意么?

师:请台上的两位同学把所有的铅笔都拿出来,并告诉全班同学总支数是多少,1/3是多少支,验证刚才的结果。

师:谢谢你们两个,大家说的都很好

师:这里我们把总支数看成一个什么?生:整体 师:那整体不同,它的1/3就?生:不同(板书)

5、(课件)师出示一幅图文型的情境图师:观察这幅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两个小孩各拿一本书并有对话,小林:我看了这本书的1/2,小明说:我也看了一本书的1/2。图中的问题是:他们看的页数一样多吗?

师:“根据图中的有关信息,想一想,小林和小明看的页数一样多吗?

生:“不一样多,因为从图上可以看出一本书厚,另外一本书薄,两本书的总页数不一样,它们的1/2也不一样多。”

师:“你的分析很有道理,在这个情境中,‘书的总页数不一样多’这个信息是通过图的形式告诉我们的,你很善于从图中找出这样的数学信息。”

6一个图形的1/4是 一个长方形,请你画出它原来的样子。师:为什么这么多种画法都可以呢?

师:同学们的作品非常精彩精彩,能从其中看出你们的智慧,现在增加点难度。还是这个长方形,如果它表示的是一个图形的2/5,你能画出它原来的样子么? 生展示,师:你是怎么想的?生:先把2/5分成1/5,再画出五个这样的形状就行了。

板书

分数的再认识

平均分 一个整体 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它的1/4

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整体不同它的1/3就不同

教学流程

1、平均分4个苹果 板书 一个整体

2、平均分8个苹果,16个,20个,100个,不知道多少个一大堆 板书 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它的1/43、猜一猜4、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 板书 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5、练习 到第3题涂颜色

6、猜笔芯

7、猜图书

8、画图形

分数再认识教学设计 篇7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34—35页。设计思想:在三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母小于10)分数加减法及应用,解决与分数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这节课是五年级学习分数的第一节课,是后面继续学习分数的基础,它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所以这节课既要对以前的知识的重点回顾,又要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这节课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下,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丰富分数的内涵,发展数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教学重、难点: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平台。学具: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老朋友,你认识吗?(出示分数二分之一)提问:看到二分之一这个分数,你想到了什么? 请你用二分之一说一句话。

小结:同学们刚才所说都是我们以前学的,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二份,其中的一份,都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

2、师:请你在图上表示出对应的分数。(课件出示)①全班交流。

②讨论:在表示1/2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③教师质疑:这里是把谁看作整体“1”?一份是几个?这个整体“1”还可以指哪些呢?

3、师:同学们对分数了解到真多!今天我们再次来探访分数这个老朋友,相信你会对分数有更新的发现。(揭示课题:分数的再认识)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由“根据1/2说一句话”和“在图上表示出对应的分数”进一步唤醒学生以往对分数的认识,揭示课题。这样的设计,抛弃以往切入课题的浮华,通过两个知识复习,让时隔一年的分数知识再次明朗,轻松的谈话,使分数的知识在学生脑海里一步步清晰起来,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拿彩笔

1、全班分成八个组。每组从彩笔盒中拿出彩笔总数的1/2。

2、汇报、展示:小组汇报所分铅笔总数、拿出的支数及拿法。

3、学生质疑:你发现了什么?

生:拿铅笔的方法相同,都是把铅笔总数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拿出了其中的1份。生:我发现他们拿的支数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生:会不会数错了。

4、学生验证。经过验证是对的。

5、各组都是拿全部彩笔的1/2,拿出的彩笔支数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 请大家独立思考,再和附近同学交流。

请台上的三位同学把所有的水笔都拿出来,并告诉同学们总支数是多少,1/2是多少支,验证刚才的结果。

师生小结:总支数不一样,同样是1/2,所表示的支数却不一样。活动二:说一说

1、小明看了一本书的1/3,小军看了一本书的1/3,他们看的一样多吗?

2、比较、讨论:“都是一本书的1/3,但表示的页数不一样多,为什么?”

3、质疑:怎么样的情况下,两本书的1/3是一样的? 师:通过刚才拿彩笔、看书的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同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一样,那么分数所表示具体的数量也不一样。活动三:画一画 一个图形被两张纸遮住了,只露出了这个图形的1/4是□,画出这个图形来。

[设计意图:开展“拿彩笔”的活动,通过小组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使学生体会:同样是“1/2”,彩笔的数量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这是因为原有的彩笔的总数有的相同,有的不同。“画一画”是借助直观图形体会一个图形的1/4都是一个□,但这个图形的形状有可能不一样。“拿彩笔“是直观操作,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把学生对分数的朦胧经验抽象成理论知识;”画一画“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三个活动,由直观到抽象,遵循学生知识螺旋上升的原则,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

三、反馈提升

1、分数小游戏

请1个同学站起来,请学生先后说出这位同学占大组人数、小组人数、全班人数、全年级人数(467人)、全校总人数(2863人)的几分之几。

思考:请同学们想一想,同样一个人,怎么可以用那么多不同的分数来表示呢? 发散: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2、估一估

出示题目:一个整体的2/3是(8个圆),这个整体会是下列哪个图形? 请学生先估计,然后再算一算,说说思考过程。

3、辩一辩

导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设定这样一个节日是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让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学们,你们现在窗明几净、桌凳整洁的教室里读书,你们真幸福。而在我国西部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要读书有何等困难。请看屏幕。课件播放“西部贫困山区孩子读书图片”。你想说什么?

课件出示:为了帮助西部贫困山区的孩子们读书,小明捐献了零花钱的1/4,小芳捐献了零花钱的3/4,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多吗?请说明理由。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反馈提升设计了“分数小游戏、估一估、辩一辩”三个环节,力求体现基础性、层次性,趣味性,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利用新颖多样的题型,把基础认知与思维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达到内化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提高的目的。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让数学用于生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四、回顾反思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有许多收获和大家分享。请你选择:(1)我感触最深的是……(2)我学会了……(3)我发现……中任选一种方式和大家交流。

2、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知识吗?

五、拓展延伸

分数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你知道吗? 课件播放录音。

课后,大家还可以通过查阅资料、网络等形式去了解分数的知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全课,重温本课学习的知识,进一步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同时,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鼓励孩子们利用网络资源继续学习,使学有余力的孩子得到更大的发展。也符合新课标“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

教学反思:

教学完这节课,我有以下的收获:

1、注重结合实际展开教学。

从这节课中可以看出,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已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资源。如教师利用学生已对分数意义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相同的1/2,得到不同的结果,从而激起学生的兴趣,体验整体“1”不同,同一个分数所表示数量的不同。

2、注重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注重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在学会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下,学生通过拿彩笔、画一画、分数小游戏、辩一辩等活动,在各种感官协调参与下分数意义的建构。学生通过分组合作讨论,全班展示交流,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既发展了求异思维,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各自的认识。

3、让学生在生活大背景下学习。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并且用于生活。本节课创设了多个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新知。如“分彩笔”、“猜本数”、“分数小游戏”、“估一估”等,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实践、讨论交流中不知不觉地认识了分数,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4、注重学生的全面参与、合作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通过组织各种教学实践活动,使全休学生始终积极主动参与整个学习活动之中,课堂气氛很活跃。教师在课堂上确保学生有充分的合作交流时间与机会,让学生在动脑思考、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新知、发展思维、提高能力。

在教学中我还应注意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让学生能清晰地说出心中所想,使听者更加明白。

5、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教学中,通过“世界读书日”引入,观看贫困山区孩子读书的图片,教育孩子们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好好学习。进而引出捐款。课尾,又介绍了分数的历史,使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与发展,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整节课由“复习引入→探究新知→反馈提升→回顾反思→拓展延伸”五部分组成,环环相扣,设计了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学生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在教师的引领下,在宽松和谐,富有挑战力的情境,主动构建知识体系,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